户外高温作业注意事项
1. 夏天在户外作业应该注意哪些
防暑 这个不多少 中暑后果也许会很严重 还有就是防晒 主要是紫外线对皮肤损害较大 经常被紫外线照射 容易得皮肤癌吧 ...注意多饮水 11点-3点 阳光直射 注意避暑
2. 高温多少度可以不上班 40℃以上停止室外作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防暑降温措施管理法》安监总安健[2012]89号第八条在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措施:(一)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当日发布的预报气温,调整作业时间,但因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需要紧急处理的除外:1.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2.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3.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二)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用人单位应当对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调整作业岗位。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三)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3. 夏季高温天气外出作业需要注意什么
1、多喝水,适当补充盐分,尽量避免少吃辛辣食物和油腻食品。多吃水果、蔬菜专等新鲜绿色食品,在食用前最属好以流动水冲洗。
2、从冰箱取出的食物切勿直接食用,应放置几分钟后再食用,冰凉的刺激性食品和物品也应少用,尤其是小孩和在生理期的女性。
3、婴幼儿的食物尽量不隔夜食用,因为乳制品可在短时间内变质,婴幼儿的用具也应勤清洗,防止细菌的滋生。
4、个人卫生要注意。要勤洗手,在屋内时最好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减少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逗留的时间。
5、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10-16时不要在烈日下外出运动。
6、炎热天气外出旅游时,最好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风油精、肠道消炎药、保济丸等常用药。
7、中午要适当午睡一小时减少工作强度。
8、要注意防蚊、虫咬伤、器械割伤、开水、滚油烫伤等。
9、注意不要让空调直吹头部,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
10、宜穿吸汗、宽松、透气衣服,以白、浅色为好,也应勤换勤洗。
4. 农民工室外作业高温规定
在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应根据下列规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员工劳逸结合、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但因行业特点不能停工或者因生产、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需要必须紧急处理或及时抢修的情况除外。
(一)日最高气温达到40℃时,当日应停止工作;
(二)日最高气温达到38℃时,当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
(三)日最高气温达到35℃时,应根据生产工作情况,采取换班轮休等方法,缩短员工连续作业时间;不得安排加班加点;12时—15时应停止露天作业;因行业特点不能停止作业的,12时—15时员工露天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另外,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的通知:
1、要求各地用人单位应当在高温天气期间,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增加休息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保证安全生产,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工作场所温度达到33℃或在日最高气温达35℃以上的露天环境下工作,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
3、同时,用人单位不得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用人单位还要加强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不得安排怀孕的女职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作业。
4、高温津贴的具体标准为: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50元,非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00元。高温津贴在每年6月、7月、8月、9月、10月发放,在企业成本费中列支。其他相关高温天气的劳动保护措施,也按照新政策执行。如用人单位在岗且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也需列入发放范围,职工未正常出勤的,可按其实际出勤且提供的劳动天数折算发放等。享受高温津贴的范围从以前露天作业且工作场所温度达33℃以上的人群扩大至所有劳动者;发放的时间从过去的7—9月,扩大至6—10月。也就是说,每年6—10月,就算劳动者没有在室外高温条件下工作且工作场所温度低于33℃,这期间也可拿到100元/月的高温津贴。而高温天气下,工作场所温度高于33℃的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则可拿150元/月。
5、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第十条规定,“个人取得的应纳税所得,包括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所得为实物的,应当按照取得的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因此,企业以现金或实物发放防暑降温费等都要并入个人应纳税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5. 高温高压作业注意事项
1、要多喝白开水,并且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饮。可以饮用菊版花茶降温权醒脑。应少喝果汁、汽水等饮料,其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2、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3、少吃多餐,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多吃时令蔬菜,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4、尽量午休,但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5.预防中暑,备好中暑药品,一旦中暑可以喝点藿香正气水或藿香正气软胶囊
6. 温度超过多少度就应该停止户外作业
温度超过40℃以上应停止户外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八条 在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措施:
(一)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当日发布的预报气温,调整作业时间,但因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需要紧急处理的除外:
1、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2、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3、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6)户外高温作业注意事项扩展阅读: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救援的演习,并根据从事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数量及作业条件等情况,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足量的急救药品。
第十四条 劳动者出现中暑症状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救助措施,使其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到通风阴凉处休息,供给防暑降温饮料,并采取必要的对症处理措施;病情严重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送医疗卫生机构治疗。
7. 夏季室外高温作业标准是什么 高温作业人员有什么要注意的
高温费,又称高温津贴,主要指在高温作业以及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内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容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高温津贴(岗位津贴的一种)。高温费,其实在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里面并没有明确提及,但是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确实存在关于劳动安全、劳动条件、劳动保护的具体规定。高温费主要见于下列文件(该文件也并未直接使用“高温费”一词,而是使用“高温津贴”):1.《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07]186号 )。2.《国家安监总局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1〕141号)。3.《关于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89号),《防暑降温措施管理法》。 同时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各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工会组织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因此关于高温费的具体发放方式,各地可以参照各省级人社部门等的具体规定。
8. 高温作业场所防护用品的选用有哪些注意事项
防护用品应采用结实、耐热,透气性好的织物制作工作服,并根据不同作业的需专 求,供属给工作帽、防护眼镜、面罩等。如高炉作业工种,须佩带隔热面罩和穿着隔热,通风性能优良的防热服。
一般认为,工作地点有散热比较大的生产性或非生产性热源,导致工作环境气温较高就是高温作业场所。在工业企业中,高温作业场所类型可分为:高温强辐射作业场所、高温高湿作业场所及夏季露天作业场所等。
9. 高温期间,对户外作业员工有什么关怀方式
目前已进入高温季节,
雷电、暴雨等自然灾害多发,
给安全生产
带来很多不利因素,历来专是火灾事故、高处坠属落、触电事故、交通事
故等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期,也是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难点。
为切实做好夏季高温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
保护全区从业人员在劳动
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
如下:
一、强化责任落实
各单位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安全生
产工作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根据夏季高温期间安
全生产的特点和本单位的实际,
对安全生产工作认真部署,
落实安全
生产责任制。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要认真分析、
深刻把握夏季安全生产的规律和特点,
切实抓好以防暑
降温、防火防爆、防高处坠落、防触电、防交通事故为重点的夏季高
温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
要克服形式主义、
麻痹松懈思想和厌倦情绪,
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严格执行事故报告制度,随时
掌握安全生产动态,
对各种异常情况必须按规定向公司安全保卫部报
告,务必保障安全生产信息渠道的畅通。
10. 经常户外作业如何防暑
夏季高温室外作业人员应对中暑应做好补水、补觉、补营养。
高温影响下,人容易出现体温调节功能紊乱,特别是在气温高于35℃的环境中从事重体力活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从事重体力活动,或者室内温度偏高而空气湿度过大时,容易导致中暑。
由于夏季炎热,室外作业中人体大量出汗,水分挥发较多,因此预防中暑首先要做好补水,不能等渴了再喝水,那时身体已是缺水状态。人体汗液挥发过程中会带走一些微量元素。因此,每天喝1.5至2升水淡盐水或低浓度葡萄糖水是最适宜的选择。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此外,在膳食方面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钾、镁等微量元素,如鱼、肉、蛋、奶和豆类。还特别需要适量增加能预防中暑的新鲜蔬果摄入,如哈密瓜、西红柿、西瓜、菠菜、红辣椒、苦瓜等。由于人体局部的温度突然降低会影响到各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在饮用冷饮时一定要适量。
对于长期从事室外作业人员,最好随身配备防暑药(如藿香正气液、仁丹、十滴水、风油精等)以预防中暑。当发生中暑时,应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打开电扇或空调尽快散热,用凉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等处,并及时补充水和盐。情况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