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
A.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详细介绍
京奥林匹克公园奥林匹克公园地处城市中轴线北端,位于北四环的边上,北辰桥。总占地面积1135公顷,分三个区域,北端是680公顷的森林公园;中心区(B区)、291公顷,是主要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区;南端114公顷是已建成场馆区和预留地,中华民族园也纳入奥林匹克公园范围内。 奥林匹克公园依托亚运会场馆和各项配套设施,交通便捷,人口集中,市政基础条件较好,商业、文化等配套服务设施齐备。 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将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和市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使之成为一个集体育竞赛、会议展览、文化娱乐和休闲购物于一体,空间开敞、绿地环绕、环境优美,能够提供多功能服务的市民公共活动中心。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位于北京北中轴线端点,占地面积315公顷,是城市传统中轴线的延伸,意喻中国千年历史文化的延续。集中体现了“科技、绿色、人文”三大理念,是融合了办公、商业、酒店、文化体育、会议、居住多种功能的新型城市区域,区域内有完善的能源基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是举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主要场地,拥有:亚洲最大的城区人工水系、亚洲最大的城市绿化景观、世界最开阔的步行广场、亚洲最长的地下交通环郎。北京新奥集团有限公司受北京市政府委托目前负责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奥运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包括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工程、地下车库、地下空间及下沉花园、中轴铺装、龙形水系、中轴树阵、景观绿化、规划一~六路、演播塔、赛时停车场、娘娘庙绿化、暗挖通道等12项工程。
场馆规模】
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四环中路的北部。具体的范围是,北至清河南岸,南至北四环中路,东至安立路、北辰东路,西至林翠路与北辰西路。森林公园占地680公顷,国家体育中心占地405公顷,两者相加1085公顷,在行政区划上归属于北京朝阳区的大屯乡与洼里乡。 2008年,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向南扩展,直抵大都土垣,曹八里将彻底消泯。 按照规划,洼里乡的羊坊、洼里村、西下清河、东下清河、汪家村、关西庄、九江口、北沟泥河、南沟泥河、仰山村、洼边村、龙王堂;大屯乡的北顶村、老虎庙、豹房与岔道口,成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征地对象。
【场馆设施】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城市中轴线的北端,面积约1215公顷,其中包括760公顷的森林绿地,占地50公顷的中华民族博物馆以及占地405公顷的展览馆、体育场馆及奥运村。 奥林匹克公园是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心脏,容纳了44%的奥运会比赛场馆和为奥运会服务的绝大多数设施,这些场馆和设施包括: 比赛场馆:共有14个,可进行15个项目的比赛。其中有4个比赛场馆设在展览馆内。 奥运村:占地80公顷,建筑面积约47万平方米(公寓36万平方米,其他11万平方米),可供16000名运动员、教练员及其随行人员居住,邻近主要比赛场馆。奥运村分为居住区和国际区,环境优美,舒适方便,安静安全。 记者村:占地30公顷、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记者到达公园内的比赛场馆,时间不超过6分钟。
【场馆历史】
从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的规划研究来看,奥林匹克公园(当时称为国家体育中心)的选址就开始考虑北京北中轴区,后来在申报前又有过争议,有反对选址北城,建议采纳南城方桉的,即选址在东南四环与京津塘高速公路东南角或者亦庄。 这些意见认为:第一,北中轴选址地区原来是大面积的森林和绿地,因北京大半年的风向是西北风,几年施工下来,这里会给朝阳区(包括 CBD 商业中心区)、东城区乃至城中心(尤其东北区),甚至经济技术开发区都带来大量的尘土,空气质量会降低。第二,东北两面的四环路现在已经非常拥挤,如果把奥体中心和国际展览中心两个巨大的磁场再放在一起,将会严重增加交通负荷,雪上加霜。第三,朝阳区已经规划了商业中心,在这里再规划一个展览中心有重复建设的可能。第四,把国体中心放在南城,可以“开发北京大南部”,平衡北京市内部的贫富差距 。
符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可以以举办奥运会为契机,发展建设城市中轴线北部地区,形成新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和新的城市形象。 用地位于市区中心地区和绿化隔离带的交接地带,环境优美。 场馆集中程度高,与其他举办奥运会相关设施距离近、联系方便。 城市的主要快速环线——四环、五环路穿过公园内部,交通方便。 周围城市建设区已基本形成,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周边地区人口比较密集,配套设施完善,有利于赛后使用 (见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桉征集书)。
【场馆选址】
2001年以北城方桉为奥运主会场选址进行的申奥活动取得成功,这至少说明选址北城的决定对于申奥是成功的。次年年中举办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国际规划方桉征集”继续坚持北城方桉,以中轴线北区的这块地区作为基地进行。从此坐落在北京中轴线北端四环和五环之间的奥林匹克公园成为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会场 ( 它是总规划用地约 1135 公顷,内容包括中轴线、森林公园、元大都遗址公园、奥运中心区。其中奥运中心区北区包括会展博览设施、文化设施、商业服务设施、运动员村、地下停车设施、集中公共绿地和广场以及体育设施:8 万人国家体育场,1.8 万人国家体育馆,1.5 万人国家游泳中心,奥林匹克公园射箭场等,奥运中心区南区包括原有亚运会体育设施、新建网球中心和曲棍球场。),而北城方桉,在体现奥运文化与北京城市历史的交融上,也渐渐表现出其突出的优势。
【规划方桉】
在一片神秘的湖泊里,南北2.3公里长的“千年步道”徐徐沉入,远方一葱葱绿岭稳稳地压于轴线之上,颇具北京古城之内景山之于故宫的神韵。 “千年步道”上设计着中华文明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纪念性标志物,其尽端的湖泊则与轴线东侧的奥林匹克运河组成一条巨大的水龙,与北京古城区内中轴线西侧的水龙——什刹海、中南海遥相呼应,形成对称式布局。这样,已延伸至26公里长的北京城市中轴线成为了一个人文与山水相融的总体。一条由亚运会场馆、国家体育场、体育英雄公园组成的斜轴,又与“千年步道”相交于一巨型广场,并延伸至巍巍燕山之中。 “人类文明成就的轴线”——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方桉一等奖获得者美国萨萨基公司与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在他们的合作方桉里诠释着对中语文化的理解。 这个被7个国家13名评委推荐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征集活动一等奖的方桉,已被基本确定为实施方桉的基础,标志着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体育设施建设蓝图已迈出关键性一步。奥林匹克乐章已谱下东方风韵的序曲,渐次高旋的交响侧耳可闻。 一、互联互通的地下结构工程 1.地下交通联系通道 地下通道总投资约11亿元(平均每延公里约1.17亿元)。设计钢筋用量8.77万吨,溷凝土用量32.12万立方米。主体结构布置在南一路、湖边东路、北一路北侧及景观西路的地下,全长9.9公里,其中主通道长4.5公里,把地下商业、公共地下车库、地铁及建筑物链结成互联、互通、互用的地下公共空间。 地下通道相对标高最深处约-18.0米,大部分处于-13.0米左右,主体横断面净空为12.25mX3.5m。通道采用单向三车道逆时针的交通组织方式,全线共设有13个出口和12个入口与市政道路相链结,同时,设置34个出入口与各场馆地下车库相连。 通道底部铺设90cm抗浮级配钢渣16.5万吨,路面结构总厚度为44cm ,其中3cm改性沥青、5cm中粒式沥青溷凝土、36cm石灰粉煤灰钢渣溷合料。通道顶部刷漆,侧壁装饰防火板。地下通道设有:通风系统、消防系统、人员逃生系统、给排水系统、照明系统、监控系统等。 2.地下车库工程 地下车库工程总建筑面积3.78万平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200平米,地下36600平方米,地下一层层高4.5米,地下二层层高3.8米。机动车停放数量1037辆,其中地下一层停车523辆,地下二层停车514辆。 地下监控中心总建筑面积1675平方米。地下一层层高5.5米。由成府路交通监控中心、地下通道交通监控中心以及中区地面景观控制中心组成。 地下车库自2005年10月开工,于2006年6月23日正式封顶。 3.地下空间及下沉花园 地下商业建筑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4.35公顷,总建筑面积24.03万平方米;地下机动车停放数量1318辆,地下自行车停放数量3597辆。 商业由三大部分组成:大屯路以南、下沉花园以西是Ⅳ段商业,Ⅳ段商业以西地下部分为Ⅰ段商业及地下车库;大屯路以南、下沉花园以东为II段商业;大屯路以北,下沉花园东侧为 III段商业;大屯路以北,下沉花园西侧为Ⅴ段商业。 I段商业:地下一层,局部地下二层。北侧与中心区地铁站相连且与大屯路大容量公交转乘站相通,西侧地下二层与会议中心区地下过街通道相连方便来往的人流的使用。建筑层高6米。 II段商业:地下两层。商业内容:主力店、百货商店、餐饮、影院、健身休闲中心小型商店、超市等商业设施,建筑层高6米; III段商业:地下一层,层高为5米。设置餐饮、小型商业等。 Ⅳ段商业:地下一层,层高为6米,设置包括商铺、景观卫生间及物业用房等。 Ⅴ段商业:地下局部三层,层高5米,主要是公园办公及设备用房等。 地下商业自2006年1月底开始土方施工,2006年6月开始结构施工,至2006年12月28日结构封顶。其中,钢筋总用量6.1万吨,溷凝土总用量31万立方米。 二、独具特色的景观体系 规划总用地面积97.52万平方米。其中,重要景观面积86.8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38.96万平方米,占40%;龙形水系面积18.38万平方米,占18.8%;道路广场面积40.18万平方米,占41.2%。 1.中轴铺装 中轴铺装面积39.8万平方米,总长度为2.4公里,宽160米。其中,中轴大道及广场为石材铺装,铺装面积16.9万平方米;树阵区域为透水砖铺装,铺装面积13.4万平方米。地下管线包括雨水、污水、给水、中水、直饮水、电力、电信、弱电、照明及雨洪收集系统等。 2.龙形水系工程 贯穿奥林匹克中心区的龙形水系总长约2.7公里,水面宽度20~125米,总水面面积为18.3万平方米,水深0.6~1.2米,设置多处音乐喷泉、动态喷泉等水景景观。 北端设处理站,通过渠道将水输送至南端,水面南高北低,高差为2.6米,水体自流流回处理站,过路部分通过连通管相连。 河床分为: 硬质河床-位于主场东、南侧 自然河床-位于地下空间上部 软质河床-位于大屯路以北 3.中轴树阵 奥林匹克公园中轴景观大道是北京市中轴线的北部端头,以绿地、树阵渐变得连续排列,使森林公园的自然感与鸟巢的现代感形成和谐的过渡。中轴树阵区长2.4Km,宽100m,设计苗木9种,共2942株,其中,中轴大道两侧为D20~25cm银杏554株。包括银杏、油松、毛白杨、国槐、馒头柳、小叶白蜡、栾树、元宝枫、海棠等。截至目前,累计完成苗木2133株。 4.景观绿化工程 景观绿化工程包括北侧休闲区、东岸自然花园、四环衔接绿化带等,提供现代、舒适、优雅的休憩环境和宜人的景观,与680公顷的森林公园构成亚洲最大的城市绿化景观。 休闲花园占地面积10.8公顷,是中轴尽端与森林公园相接处的过渡地段。该区域人流量相对较小,景观植被设计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奥林匹克公园中区的自然式文化生态休闲花园。截至目前,绿化种植基本完成。 东岸自然花园占地面积6.3公顷,在水平方向上与中轴相互对应,各个场地之间通过灵活的形式相互穿插,链结起来,给人一种新颖多变的空间感受;水边使用一些应时花卉和奥运会期间开花的花灌木,突出水边的色彩景观。截至目前,绿化种植基本完成。 四环衔接带占地面积6.5公顷,是中心区与城市其它区域的链结处,主要景观形式以绿化为主。主调突出,大片简洁、成片成林种植。截至目前,绿化种植基本完成。
【主要建筑】
1.国家体育场(鸟巢)简介 国家体育场是奥林匹克公园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它位于中心区中轴线东侧、龙形景观水系的西侧。同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分列于中轴线两侧。 国家体育场基地占地面积78000㎡,并附带一个400米跑道的永久性热身场地,总建筑面积约260,000㎡,永久坐席8万人,临时坐席2万人,建筑高度约68米。 2.国家体育馆简介 国家体育馆是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的三大重要场馆之一,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南部。规划建设用地约6.87公顷,主体建筑紧邻城市中轴线,并与国家体育场相对于中轴线均衡布置,建筑面积约80,000 ㎡ ,建筑高度约40米,是北京最大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多功能运动、健身、休闲中心。 3.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简介 国家游泳中心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南部,规划建设用地约6.29公顷,总建筑面积约80,000㎡,建筑高度31米。 4.会展中心简介 会展中心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中部,城市中轴线西侧、规划建设用地约12.2公顷,总建筑规模约260,000㎡,建筑控制高度为60米。 5.玲珑塔 玲珑塔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中部,西侧与中轴景观大道相接,北临体育场北路,东侧和国家体育场训练场相连。玲珑塔的设计吸取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塔的元素,用钢结构和玻璃幕墙等先进技术和现代手法抽象表达出轻盈、玲珑、剔透、塔的特征。当初建成时的主要功能为电视转播。 玲珑塔总建筑面积为4299平方米,总用钢量2100吨,其中地上面积3636平方米,地下面积663平方米。玲珑塔总高度132米。玲珑塔共分七层,首层为休息大厅,2-6层为演播室,顶层为观光层。
B.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建园背景及设计立意分析1500字以上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建园背景及设计俺提供制作过程文档。
C. 求一个清晰点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平面图和CAD文件……谢谢了
D.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占地面积
公园占地680公顷,其中南园占地380公顷,北园占地300公顷。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五环林萃路,东至安立路,西至林萃路,北至清河,南至科荟路。公园森林资源丰富,以乔灌木为主,绿化面积478公顷,水面67.7公顷,绿化覆盖率95.61%。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奥林匹克公园的终点配套建设项目之一,而奥林匹克公园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4)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扩展阅读:
最大面积城市绿肺: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的北区,是北京市最大的城市公园,处在贯穿北京的南北中轴线的北段,同时也使得这条中轴线得以延长,并完美地融入自然山水之中,堪称建筑艺术和城市规划的杰作。
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出色地承担了奥运会“后花园”的职能,在赛后,则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放松、游览观光的自然景观游览区。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绿色生态效应极为突出,是我国首家将近自然林和生物多样性的设计理念应用到规划设计中的城市公园。
公园围绕着北京乡土生物群论,通过林地、草地、湿地、水域的科学合理规划,为园内的各类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公园内共栽植有各类苗木58万余株,绿化覆盖率更是高达95.6%,是名副其实的城市绿肺和生态屏障。
与此同时,公园内的植物种类也非常丰富,高达473种。其中,乔灌木就有278种,地被和水生植物有195种,并栽植有水杉、银杏、皂角、枫杨等一批名贵树种,成为了资源丰富的北方植物库。每年,公园内的树木可产生氧气5400吨,吸收二氧化碳7200吨,吸收二氧化硫32吨,滞尘量更是可达到5000吨。
E.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现在怎么样
上周六刚去过,目前人不是很多,但是里面的风景不错,空气非常好。湖水的面积挺大的,小桥也挺多,还有靠湖的小码头,有些树开始发芽了,桃树也开花了。现在门票免费,不让带轮滑等代步工具,可以带小孩的幼儿推车,帐蓬也不让带,门口有个存包的地方,发现就让放那儿了,不过在里面发现了穿轮滑鞋的小孩和扎帐篷的人(看来也不是人人守规矩呀)。没有儿童的玩乐设施,就是风景。里面矿泉水不贵,方便面稍贵点,还有一个咖啡馆卖套餐。
北京的朝阳公园、植物园都不错,就是稍微远点。
转:
主山取名为仰山,与景山名称呼应,暗合《诗经》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北京传统地名中的湖泊多以海为名,如北海、什刹海,主湖取名奥海,有“奥运之海”之妙。再如,森林公园入口标志有一凌越于方形基座之上的半圆拱,与湖面中的倒影合成完整的圆环,表达了“天圆地方”的古老人文理念。另有蓬瀛胜境、芦汀花溆、沧浪间想、泓天一水、林泉高致、时鸣夹镜和长虹引练,仅这8个主景区的名称就让人觉得雅韵扑面而来,留下浮想联翩、细细玩味的无限空间,更不用说还有朝花台和夕拾台,让人体会“朝带露折花、夕花香犹在”的意境。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是尊贵与神圣的图腾。奥海形如龙首,龙身蜿蜒穿越整个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龙尾环绕着国家体育场,因此得名为龙形水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奥海背倚仰山,山水环抱,巧夺天工。
http://i.cn.yahoo.com/blog---?cq=1&p=144
这是别人08年11月的时候拍的,参考一下吧
F.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发展历史
2003年11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与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活动评选出3个优秀方案。第二号方案为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美国SASAKI景观设计公司合作的方案,主题为“通向自然的轴线” 。
2005年4月14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发[2005]400号《关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意见的批复》批示,原则上通过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以政府文件形式确定“通向自然的轴线”为设计主题 。
2005年6月30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工程开始建设奠基 。
2006年2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全园交通系统规划通过了交通影响评价 。
2006年4月29日,经过120天的施工,主山填筑工程达到设计高程,主峰顺利封顶。山体结构经一个雨季考验后观测,除整体山基沉降2cm左右外(预测范围30cm内),没有出现山体失稳滑坡现象。主山填筑工程的竣工验收,标志着森林公园大型土石方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2007年8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射箭场竣工,并于该月举办北京国际射箭邀请赛(测试赛) 。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水系及水质维护系统于2007年完成竣工,2008年投入运行 。
2008年6月20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全部竣工 。
2010年8月21日,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和朝阳区人民政府共同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举行了“奥运雕塑园”落成剪彩仪式,在2400余件“北京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征集大赛”参赛作品中有63尊精品雕塑将落户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平柱”、“同一个梦想”和“探求勇气——入中国之道”三件大型雕塑,与园内已有的比利时巨型雕塑“运动员之路”共同构成了奥运雕塑园的核心区域。其余精品雕塑分散安放在整个园区内,与公园原有的13座奥运雕塑共同营造出奥运文化氛围 。
2012年6月23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举行奥林匹克宣言广场落成典礼 。
G. 关于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资料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位于北京北中轴线端点,占地面积315公顷,是城市传统版中轴线的延伸,意喻中国千年历史权文化的延续。集中体现了“科技、绿色、人文”三大理念,是融合了办公、商业、酒店、文化、体育、会议、居住多种功能的新型城市区域,区域内有完善的能源基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是举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主要场地,拥有:亚洲最大的城区人工水系、亚洲最大的城市绿化景观、世界最开阔的步行广场、亚洲最长的地下交通环郎。北京新奥集团有限公司受北京市政府委托目前负责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奥运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包括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工程、地下车库、地下空间及下沉花园、中轴铺装、龙形水系、中轴树阵、景观绿化、规划一~六路、演播塔、赛时停车场、娘娘庙绿化、暗挖通道等12项工程。
H. 奥林匹克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一样吗
获得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优秀方案
该方案以“为什么我的眼常含满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为切入点,以养育中华儿女的“田”为总体概念,表达了设计师们对脚下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挚爱,以“撷拾起昨日智慧的果实,播撒下明天希望的种子”的虔诚的态度审视历史文化、规划设计北京美好未来。
五千年的中国土地曾经、还将养育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在无数的失败与成功之后,田,积淀下了处理人与土地关系的最精华的智慧。连同那充满诗意的景观,田,告诉我们如何尊重土地和自然过程,用最少的工程,获得可持续的最大收益。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这五千年智慧连同其诗意的景观被无情地毁弃,我们甚至以“工业化”和“高科技”的名义来“整治”和“改造”我们生命的土地、水系,而最终发现我们祖先对待土地的态度和技术要高明的多。
在上述设计理念指引下,形成了方案的几大特点:(1)田+等高线:结构与象征性肌理;(2)梯级湖群+梯田湿地:最少工程量的场地设计途径;(3)可持续的水系统:渡水槽和水体净化、循环和再用;(4)植被:景观生态模式与“三皴法”配置;(5)轴线: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一部关于五色土地的交响乐;(6)场地故事:环境解说系统与专类植物园。
当城市化和可持续挑战中国大地,奥运会成为未来北京的主题时,奥林匹克公园的设计应采撷五千年的造田、种田、灌田的技术、艺术,和精神,并将其与现代最新生物和能源科技相结合,实现一个科技的、人文的、绿色的奥运景观典范。一个未来中国和世界的可持续景观典范。
田,连接了人与自然,历史与未来,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它最终成为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和绿色奥运的体现。
I.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主要景点
露天剧场位于南入口的北部,背靠奥海仰山,是城市中轴线陆地的终结点。面积约4万平方米,可容纳2万人同时观看演出,主要由舞台广场、媒体区、观演区和地下建筑组成,配合喷泉水景和山水舞台,形成户外演出场所。其中舞台广场的铺装图案中蕴涵了云纹、回字纹、香印纹等.分别表达了吉祥、幸福、源远流长的美好寓意 。 “奥海”位于公园的南入口北侧,南岸有露天演艺广场,与奥林匹克景观大道连为一体,面积约4万平米,可同时容纳2万名观众。演艺广场的看台设计是通过地形由南向北的缓坡来完成的。露天演艺广场的北侧,主湖内还有一套大型的音乐激光喷泉,主喷高80米。 仰山坐落在北京市中轴线上,主峰高48米。森林公园的主山取名“仰山”,不仅使得“仰山”这一当地传统地名得以保留,更与“景山”名称呼应,暗合了《诗经》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诗句,并联合构成“景仰”一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对称、平衡、和谐的意蕴 。 “天境”位于森林公园的“仰山”峰顶,在“天境”上有一块高5.7米、重63吨的特意从泰山运至北京的的景观石,周
围29棵油松寓意第29届奥运会。 “朝花台”和“夕拾台”分别位于“天境”的东西两侧,两个景观取名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 天元平台位于奥海中轴线位置的湖心岛上,圆形的滨水平台延伸至水,是奥海与仰山在景观序列上的一个过渡区域。平台承“天镜”的雄阔及天人合一的理念,与“天镜”同处中轴线位置,遥相呼应 。 林泉高致位于“仰山”的西南余脉,将山体自然形成的谷地设计成一条溪涧瀑布,共设三潭两峰,全长约370米。山顶设飞瀑,蜿蜒而下,层层跌落,直汇奥海 。 人造湿地在芦苇、香蒲、球穗莎草、菖蒲和美人蕉林尽头,下桥走500米可到达水下沉廊,水下沉廊修建在水下。廊道四周是玻璃扶手,透过玻璃可以看到水下景色。 水下廊道西侧是“叠水花台”,由西往东利用高差,筑台三叠水,伴随着水流的级级跌落,形成具有不同音响效果的小瀑布。在“叠水花台”景观中,还纵横交错着贴近水面的古朴木栈道 。 北园“大树园”是香港人士李小雪女士无偿捐赠给朝阳区政府的,大树园占地1200亩,水面10万平方米。截至2010年,园内有紫薇、白蜡、枫杨、白玉兰、银杏等176种树,近3万余株。其中一些大树是来自三峡库区的“移民”。冬季,工作人员要给这些南方来的大树周围拢上炭火,让它们取暖,以安全度过北京的严冬;高温干旱季节,还耍为树木喷雾降温;有的树水土不服容易生“病”,还要为树打吊瓶,输营养液;它们扎根的土壤配比也参照“老家”的土壤成分 。 雨燕塔是中国第一个为动物建造的人工建筑,塔高20米,2米见方,共有2240个巢穴。本是为雨燕提供栖身之所,但由于雨燕稀少与设计不合理,使得塔内栖息的多是麻雀,并且杉木脆,容易干裂,容易被雨雪侵蚀,因此有不少巢穴破损,无法使用 。 奥林匹克宣言广场外形呈五个同心圆,自中心部位一个2.9米见方的正方形铜地板,波状扩展,象征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后奥运精神的承继和接力传播。其上刻有1896年至2016年各届现代奥运会举办城市、届期与会期,形成向心凝聚于五环的图案。最外圈圆的北半辐,以三段总长29米的弧形铜碑构成法、中、英三种文字的《奥林匹克宣言》载体。中文《奥林匹克宣言》的弧形碑体居中,上立主碑。主碑高2.9米,宽1.99米、厚0.38米,正背两面,分别刻有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和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浮雕形象。奥林匹克宣言广场主要采用天然花岗岩石和青铜材料构件,以青铜“铭文”及雕刻。碑体沿用了北京奥运会期间广泛出现的中国文化元素符号祥云,更借取汉代以来传统云纹的形态加以浮雕表现 。
J.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奥林匹克公园地处城市中轴线北端,位于北四环的边上,北辰桥。总占地面积1135公顷,分三个区域,北端是680公顷的森林公园;中心区(B区)、291公顷,是主要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区;南端114公顷是已建成场馆区和预留地,中华民族园也纳入奥林匹克公园范围内。
奥林匹克公园依托亚运会场馆和各项配套设施,交通便捷,人口集中,市政基础条件较好,商业、文化等配套服务设施齐备。
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将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和市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使之成为一个集体育竞赛、会议展览、文化娱乐和休闲购物于一体,空间开敞、绿地环绕、环境优美,能够提供多功能服务的市民公共活动中心。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位于北京北中轴线端点,占地面积315公顷,是城市传统中轴线的延伸,意喻中国千年历史文化的延续。集中体现了“科技、绿色、人文”三大理念,是融合了办公、商业、酒店、文化、体育、会议、居住多种功能的新型城市区域,区域内有完善的能源基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是举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主要场地,拥有:亚洲最大的城区人工水系、亚洲最大的城市绿化景观、世界最开阔的步行广场、亚洲最长的地下交通环郎。北京新奥集团有限公司受北京市政府委托目前负责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奥运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包括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工程、地下车库、地下空间及下沉花园、中轴铺装、龙形水系、中轴树阵、景观绿化、规划一~六路、演播塔、赛时停车场、娘娘庙绿化、暗挖通道等12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