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质公园价值意义
① 中国的有几个世界地质公园都哪些
地质公园是以其地质科学意义、珍奇秀丽和独特的地质景观为主,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自然公园。2004年2月13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中国的8家国家地质公园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05年2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会在巴黎宣布,我国浙江雁荡山、福建泰宁、内蒙古克什克腾、四川兴文四家国家地质公园被评为第二批世界地质公园。2006年9月,中国泰山等6处国家地质公园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2008年1月,江西龙虎山和四川自贡地质公园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2009年8月,陕西秦岭地质公园和内蒙古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入选世界地质公园。至此,我国世界地质公园数量已达22处。截至2009年8月,全球共有64处世界地质公园。
第一批:
◎ 湖南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湖南张家界市,占地总面积3,60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砂岩峰林地貌、岩溶洞穴。
地质公园分布区内出露泥盆纪(距今3.5亿~4亿年)厚层石英砂岩,由于岩层产状平缓,垂直节理发育,受后期地壳运动抬升,重力崩塌及雨水冲刷等内外地质动力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观.在园区内有3,000多座拔地而起的石涯,其中高度超过200米的有1,000多座,金鞭岩竟高达350米,石峰形态各异,优美壮观,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砂岩峰林地貌,有重大科学价值。其它尚有方山、岩墙、天生桥、峡谷等造型地貌以及发育在三叠纪石灰岩中的溶洞景观。
园内森林茂密,并有银杏、珙桐、红豆杉、鹅掌揪等珍稀植物,为研究生物演化提供了实物例证。
◎ 江西庐山世界地质公园
占地总面积50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地貌、地质剖面。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及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保存系统而完整,丰富多样,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及科学价值。庐山环境幽雅,文化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
◎ 广东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广东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的仁化、曲江两县交界地带。地质公园东西宽17.5公里;南北长22.9公里,总面积290平方公里,其中丹霞地貌集中分布范围180平方公里。世界上由红色陆相砂砾岩构成的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均被称为丹霞地貌,丹霞山便是这类特殊地貌的命名地。
丹霞山位于南岭山脉南侧的一个山间盆地中,整体为红层峰林式结构,有大小石峰、石堡、石墙、石柱380多座,主峰巴寨海拔618米,大多山峰在300~400米之间,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形态各异、气象万千。
丹霞山由红色砂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古人取“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丹霞山又称“中国红石公园”,自古为岭南第一奇山。
构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是形成于距今约7至9千万年前的晚白垩世的红色河湖相砂砾岩。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本区受构造运动的影响,产生许多断层和节理,同时也使整个丹霞盆地变为剥蚀地区。在距今约2,300万年开始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得本区迅速抬升。在漫长的岁月中,间歇性的抬升作用使得本区的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质作用将本地区塑造的秀丽多姿。
整个山区保存着较好的亚热带常绿林,四季郁郁葱葱,苍翠欲滴。丹霞山世界公园除了美不胜收的自然风貌外,尚有保存完好的生态环境和片状分布的山顶、山谷原始生态群落及古树名木和野生动物,以及历史上人类利用丹霞地貌的各种古遗存等,这一切都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 安徽黄山世界地质公园
安徽省黄山风景区于2001年底被评审为国家地质公园,2003年被我国政府列入向联合国推荐的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参评名单。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属花岗岩峰林景观。以雄峻瑰奇而著称,峰高峭拔、怪石遍布。山体峰顶尖陡,峰脚直落谷底,形成群峰峭拔的中高山地形。区内奇峰耸立,巍峨雄奇;青松苍翠,挺拔多姿;巧石嶙峋,如雕如塑;云海浩瀚,气势磅礴;温泉水暖,喷涌不歇。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三奇和丰富的水景显示了天然的完美和谐。黄山风景区已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的地方。
◎ 河南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因山势高峻,群峰似刀,常见白云缭绕而得名。园区内地貌复杂,地势起伏大,多具深沟峡谷、悬崖峭壁,连绵起伏,为典型的构造剥蚀地貌。已开发各类自然景观7种170余处,较为重要的有系统独特的地层、岩石、矿物旅游资源,典型特征的地质构造旅游资源、险峻秀丽的构造剥蚀地旅游资源、奇异多样的洞府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及历史悠久的人文旅游资源。
◎ 黑龙江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位于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占地总面积72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火山地质地貌类。
五大连池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时代最新的火山群,被誉为“中国火山博物馆”。因这里有丰富的具有医疗价值的矿泉,又被称为“中国矿泉水之乡”。园区内有规律地分布着14座火山,其中12座形成于1200万年~100万年的地质时期,2座火山喷发于1719年~1721年,是中国最新的火山之一。区内火山锥体拔地而起,锥体中的火山保存完整,从火山口流出的熔岩流长达10余公里,阻塞河流形成五个串珠状湖泊--五大连池。这里的熔岩地貌类型多样,有世界稀有的火山喷气锥、喷气碟,有典型的绳状熔岩、翻花状熔岩及各种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象形熔岩、火山弹、浮石、熔岩隧道等。园区空气清新,环境幽雅,湖光山色,是难得的科学旅游,休假康疗胜地。
◎ 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
以“天下第一奇观”著称的云南石林公园,占地总面积40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岩溶地质地貌,是以石林地貌景观为主的岩溶地质公园。石林形态类型主要有剑状、塔状、蘑菇状及不规则柱状等。特别是这里连片出现的石柱群,远望如树林,人们望物生意称之为“石林”,石林术语即源于此地。石林地貌造型优美,似人似物,在美学上达到极高的境界,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园区内彝族风情浓厚,环境宜人,与石林地貌相配合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和谐美景。云南石林把当地文化、地质形成、生态保护和完善管理有机融为一体,这在世界上是唯一的。
◎ 河南嵩山世界地质公园
河南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总面积45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含构造)剖面。
嵩山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古陆南缘,在公园范围内,连续完整地出露35亿年以来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地层层序清楚,构造形迹典型,被地质界称为“五代同堂”,实际上是一部完整的地球历史石头书。
嵩山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岳”,人文景观众多,计有十寺、五庙、五宫、三观、四庵、四洞、三坛及宝塔270余座,是历史上佛、儒、道三教荟萃之地,它们和珍稀的地质遗迹相配合构成了立体的、多层次的、多功能的世界地质公园景观。
第二批 第三批 第四批 第五批
[1] [2] [3] [4] [5]
② 申请世界地质公园有什么好处
“地质公园”是一个地理区域,在这里地质遗迹是保护、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整体概念的一部分。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地质公园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促进经济活动和可持续发展。建立地质公园将刺激地方企业、小公司、房屋建筑业的兴建和发展,开展高质量培训课程,增加新的就业机会,因为在保护地质公园中的地质资源(如鼓励通过人造化石来代替原生化石进行销售)时,会创造新的税收来源(如地质公园旅游、地质产品等)。这为当地居民带来了附加收入,将吸引私人资本的加入。“地质公园旅游”是一种与经济有关的、力求成功的、快速发展的学科,是一个旅游业中的新领域,其中涉及密切的多学科合作。
在小学和中学开设地质课程,把当地的地质、地貌和自然地理信息编制其中,将有助于保护地质公园,同时还可增强地区意识、自豪感和自我认同感。地质公园或许就是当地和国家范围内极好的教育工具。
概括的说,能保护地质遗迹,普及地学知识,开展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③ 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和要求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在UNESCO地学部主持下,国际地学计划(IGCP)科学执行局会议多次讨论地质遗迹保护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效益,各国地质学家逐渐形成了共识,即推动地质公园发展,以保护地质遗迹,恢复地质生态环境,普及地球科学知识,补益地方经济,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特别是1996年在北京举办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讨论了欧洲地质公园的建设问题,在欧盟的支持下,2000年欧洲地质公园正式建立,现已有15个国家的32个公园成为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地学工作者早在1985年就已提出建立地质公园的设想,世纪之交,更是把地质公园建设推动得如火如荼,走在了各国的前面。全球地学界已对地质公园工作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并协力打造这一品牌。
UNESCO第29次大会决定“建立具有特殊地质特色的全球地质景区网络”,UNESCO156次执行局会议更进一步要求“选择地质上有特色,同时兼顾景观优美,有一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地质遗迹建立地质公园”。2001年6月UNESCO执行局通过(161EX/Decisions,3.3.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其成员国提出的创建具有独特地质特征区域的自然公园(也称地质公园)”的特别动议。
1.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
2002年1月,UNESCO地学部再次提出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计划,并于2002年5月正式发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国家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办公室,2002)。
2003年2月7日,UNESCO地学部召集IGCP科学执行局、地球科学联合会和地理联合会及地质公园顾问专家组共同讨论决定世界地质公园推荐工作正式启动,各成员国按世界地质公园工作指南要求和标准准备好申报,在通过UNESCO地质公园顾问专家组同意后,上报正式申请给UNESCO。UNESCO2003年2月7日会议还专门对UNESCO制订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进行了逐条讨论和修改(European Geoparks Net-work.2002,2003,2004,2005)。
正文,分为4条30款。
第一条对地质公园的定义标准进行了叙述。地质公园有明确的边界线,有足够大的面积适应于当地经济发展,有一系列具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价值,能代表某一区域的地质历史、地质事件和地质作用的地质遗迹(或遗迹群),也许还有生态和历史、文化意义;以公园的方式进行保护、管理和经营,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支撑点;使之为当地居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和文化发展的基地;使之成为保护地质遗迹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基地;使之成为大众科学普及和学生实习的基地;其所在国的独立司法权不受影响,所指定的管理机构必须制订详细的管理规划,统一好各方面的利益,并负责向UNESCO报告公园的发展情况,解决好UNESCO不同项目重叠交叉的协调问题。
第二条世界地质公园提名程序。地质公园在政府主管部门同意后,着手准备申请报告,地学特征分析陈述中,应得到各国权威地学机构首肯,要请求UNESCO地质公园顾问专家协助报导,申请报告和支持性材料,通过UNESCO国家委员会上报UNESCO地学部后,由顾问专家组织现场考查和评审,并根据情况提出补充修改意见,若符合标准即可向UNESCO总干事推荐,由UNESCO总干事批准并通知申请人和相关国家。
第三条在独立的国际地质公园顾问专家组正面积极评价的基础上,本地质公园即可被UNESCO授权使用“UNESCO”承认其优秀性,并不意味着UNESCO承担法律和财政上的责任。
第四条要求世界地质公园的管理部门应通过该国驻UNESCO代表团递交定期的评估报告,并对提出的要求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对于不达标的公园或者自愿退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公园可按程序除名。
申请表的内容是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必备材料,重点要组织4个方面的材料,即属地鉴别、科学意义、属地分析和代表主管机关的签字。
对其他保护区域要协调好关系,对文化遗产的各类交流活动要适时开展。
2.世界地质公园评审专家现场评估和评审
经3年试行,联合国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执行局(GGNBureau)于2006~2007年对原世界地质公园的章程进行了补充修改,规定了每个国家每年只能提出两个申请(首次申请可提三个)预选地,这些预选地首先必须是国家地质公园;对类型相似的提名地其间距离不应小于200km;对现场考察一般不能太短(5天为宜),对申请材料要求简洁明了,以80页以内为宜。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制定了严格的评估表,供申请者自我评估和世界地质公园评审专家现场评估和评审时使用,共分如下几个方面。
(1)地质与景观
·属地;
·地质遗迹保护;
·自然和文化遗产。
其中特别重视地质遗迹的数量和评价,科学意义和遗迹类型,保护情况与解释系统,开放情况和非地学遗迹情况。
地质遗迹保护的法律和规章的制订,要求至少要有50%的面积进入保护区域。要有告示,有专人巡查,对采集标本要有专门规定,保护区的定期维护和清理,对自然损坏也应有防御措施,开放的景观可以定期轮休。
(2)管理结构
有完善有效的管理机构,有保护和发展规划,要有强项和弱势的分析,并有落实的核查,不仅有关地质和景观,而且对区域农业、林业和旅游业(特别是地学旅游)的相关内容在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好市场开拓和营销,提出市场开发策略,搞好产品开发和分销。旅游路线的规划和设计,不同功能区的划分和管理开展合作与交流、不同专业的专家学者、科研部门和大中院校的合作与人员聘用,各类人员的比例与参与,和媒体的合作,数据库与信息中心的建立。
(3)科学普及工作
建立教学与科研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提供条件,有专门的环境专家,开展环境教育,要有针对不同层次的人群开展的科学普及活动,并提供科普教材、电影光盘、幻灯片、录像等。广泛展示其科学价值。
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出版刊物,编写论文和小册子,出版专著或大众读物和普及读物。
(4)地学旅游
信息中心和展览的设置,要有合作单位预先(比如一周)提供信息,成为接待游客的中心,有简易服务项目,特别是残障人士的专项服务,提供信息方式多样化,有纸质或音像,最好能互动,计算机网络是发布公共交通情况的快捷方式,最好能保证交通工具选择的多样性。
导游队伍,针对不同人群特殊需求的专业导游人员(如地学、生物、环保等)的配备,设置重要解说牌,更需要通俗易懂的解说词和出版物,有特殊的科普路线的设计和开发思路。
和各种媒体的合作,电子邮件的预约和行程安排的更新,多种便捷和环境友好型旅游方式的安排、住宿、餐饮点位的设置要更加人性化。对公园提供的各类服务要经常评估,广泛收集社会反映,统计社会需求变化,改进工作。
(5)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特色旅游和服务系统的建立,地方特色产品和纪念品的生产销售,既要积极营销,扩大商业活动,提高当地居民就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做到可持续,形成环境友好型和循环经济、推动其健康发展,促进产业更新。
(6)可到达性和设施的完善
便捷的交通,优质的服务,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条件,缩短路途时间,增长景区停留,保证游客安全,以增加游客满意度。在公园申报时以上6项都应有一定基础,并能通过评估,找出差距,不断改进,日臻完善。
④ 国外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侯华丽王素萍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
一、地质遗迹与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Geological Remains)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主要包括:有重大观赏和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有重要价值的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有重要价值的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遗迹;有特殊价值的矿物、岩石及其典型产地;有特殊意义的水体资源;典型的地质灾害遗迹等。人类的历史与地球的历史紧密相连,地质遗迹是人类的共同遗产,保护好这些遗迹是人类的责任,而建立地质公园则是保护地质遗迹的最好方式。
地质公园(Geopark)是21世纪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一项创举。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以及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可以说,地质公园是一种新的地质资源利用方式,也是新世纪地质工作最耀眼的亮点。地质公园的建立,对于加强地质遗迹保护,恢复地质生态,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阶段
纵观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国家公园的建立阶段。自美国1972年率先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先后建立起1500多个国家地质公园。但这时并没有形成有计划的地质公园的建设,地质公园融合于国家公园建设之中,保护工作零散不系统,其中的科学内涵也未能充分展示。
第二阶段:重视地质遗迹的保护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90年代,国际上一些组织开始致力于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各国政府也纷纷开始重视和参与地质遗迹的保护。
第三阶段:地质公园的建立阶段。1999年2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巴黎召开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Geopark(意为geological park)这一名词,明确了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地质公园计划和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以弥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在地质景观保护方面的不足;建议通过推动地质公园项目,把地质遗迹保护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形成地学旅游的网络。目前,全世界共建立了33个世界地质公园。
三、国外典型世界地质公园的开发与建设
1.美国
美国国家公园的开发与建设,充分体现了地质旅游的特色,发挥了地质景观的特殊旅游价值,深受游客喜爱。公园系统以冰川、峡谷、丹霞地貌、火山地貌、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地层构造、地质灾害遗迹等,以漫长地质历史形成的地质遗迹为主体,把旅游地质景观醒目标识,并配有导游员进行解说,极大丰富了公园的科学内涵。同时,公园内设有专门的地质旅游路线,避免旅游者对地质景观如化石等的践踏和破坏。在权属与管理定位上,美国国家公园统一在美国国内事务局的领导协调之下,管理机构完备,极具权威性,不以赢利为目标,最基本的目标是保护自然风景、野生生物和历史遗址,并提供不对自然造成损害的公共休闲活动。
2.英国
英国的地质公园建设,采用了统一地质遗迹登录办法,包括地质遗迹的位置、遗迹描述、相关的资源及管理资料、环境与保护状况、遗迹鉴评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信息库,并面向社会大众和政府管理部门开放使用。英国地质遗迹实行分级管理,目前国家自然环境署管理2200处,其余由地方机构管理,可得到国家的有关资助。另外,对其中有特殊意义的地质遗址,国家作全面调查评级,并广泛开展以民间为主、政府奖励的地质遗迹保护活动。出版定期刊物交流信息和保护技术,介绍遗迹,推动科普与国际合作。
3.欧洲
欧洲是第一个从洲际范围内推进世界地质公园计划的大洲。2000年11月在西班牙召开了第一届欧洲地质公园大会,会议提议建立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目前,已有10个欧洲国家地质公园(Euogeoparks),法国、希腊、德国和西班牙各两处,爱尔兰和北爱尔兰各一处。目前,这10个欧洲地质公园都制定了章程,设立了常设协调机构,并参与共同活动,进行定期交流和出版刊物,为地质公园走向国际积累了经验和模式。以德国的地质公园建设为例,它将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动植物化石、岩石矿物露头、地形景观等都列入保护对象,并且开展调查与评估,有法律依据并由专门机构负责这一工作,决定保护技术。而瑞士要求每个州对地质遗迹进行登录,取得详细资料,经描述登录选择和研究评分,确定每一个地质遗迹的重要性和价值,决定保护措施,而且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
四、启示与借鉴
中国政府积极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地质公园网络计划,先后建立了85个国家地质公园。但我国地质公园缺乏系统全面的调查评价,法制建设还不完善,存在多部门分割管理、地质遗迹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为加快我国地质公园的建设,缩短与国外的差别,还须从公众认识、建设理念、设计规划、管理体制、组织形式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完善。
1.提高公众对地质公园的认识
与国外相比,我国公众对于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的认知不多,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新生名词。因此,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宣传网络,包括期刊和网站,向公众普及地球历史知识和环境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公众保护地质遗迹的自觉性,而且可以使各级主管部门认识到建设国家地质公园不仅是保护地质遗迹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的需要。
2.强调地质遗迹以保护为前提
美国与欧洲的一些地质公园在开发建设中非常注重对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将保护地质遗迹、维护生态系统作为建立公园的根本目的。美国在对其国家公园开发时就严格规定,除了必要的风景资源保护设施和必要的旅游设施外,严禁在国家公园内搞开发性项目,而且只允许少量的、小型的、分散的旅游基本生活服务设施;另外,设施的风格色调等要力求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不得破坏自然环境和资源,同时,还严格控制公园内的游客量和野营地的设施数量等。
我国地质公园的建设与发展应当借鉴这些思路与做法,将公园的主要任务定位在保护珍稀的地质遗迹上。对公园实行限制性低密度利用,限制公园游人及其服务设施的数量和分布范围,并划定出只对专业研究人员开放的核心部位,实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3.做好基础信息录入与标准制定工作
借鉴英国做法,对地质遗迹进行统一登录,建立国家地质遗迹数据库,内容包括编号、位置、名称、规模、环境特征、形成、演化、年代、交通情况、自然环境条件、气候条件、植物、动物等。研究建立地质遗迹科学的分类、分级标准和评估标准。
4.做好地质公园规划
我国地质公园现存的突出问题是重视授牌,不重视规划建设,开发主体不明。这一点应很好借鉴国外的经验,如美国国家公园的规划由国家公园管理局下设的“丹佛规划设计服务中心”全权负责,独家设计规划。中心的工作人员包括园林、生态、地质、水文、气象、生物等各方面的专家。我国地质公园的规划也可以建立一个由各学科、多领域专家组成的规划中心,统一负责对国家地质公园的规划工作。我国已在2002年7月1日成立了“国家地质公园研究规划中心”(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地方上也建立了一些地质公园调查评价机构如“四川省地质公园与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中心”等,这些机构成立时间较短,在规划组织、规划水平等方面距离先进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国地质公园规划设计工作刚刚起步,国土资源部提出的《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工作指南(试行)》大部分是借鉴建设部《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并没有形成一套地质公园规划体系。因此,有必要学习美国国家公园规划设计的经验,以保护地质遗迹为前提,强调并突出地质旅游特色,做到遗迹出露点和展示点的统一和谐,科学标示牌的设立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和谐,并且能够充分体现公园的科学内涵,使其成为天然博物馆与科普阵地,满足旅游需求层次的提高和游客的求知欲望。
5.完善地质公园的管理机制
世界上国家公园建设较好的国家一般都设国家公园管理局,代表国家全权管理全国的国家公园,有管理机构和相应的人员,同时还有公园警察,有的还有武装警察巡逻,保护公园资源免受损害。比如在美国,企业没有景区的规划管理权力,国家公园的经费基本上是1/2国家支出,1/2靠门票和社会捐助,不会出现由于企业经营而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现象。
目前,我国的地质公园属国土资源部负责管辖,而具体工作则由地方政府负责管理,在许多地方存在着体制不健全、关系未理顺、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因此,确立地质公园的国家所有权及其实现途径,对全国的地质公园实行统一管理,理顺所有权与经营权、管理权、监督权的关系,是解决我国地质公园开发与保护关系的根本所在。
6.重视地质科学研究
国外不少地质公园十分重视地质科研工作。通过与大学和科研单位合作,共同开展地质科学研究,提高地质公园的科技含量,甚至成为某些重大地学问题的研究基地或中心。如德国Vulkaneifel地质公园对Maar湖的研究,Crete岛推复和拆离构造的研究等,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地质学家到此考察研究,组织专题讨论会,在地质界已成为相关学科的理论生长点。在科研项目的投入上,一般有4种方式:其一,由国际相关组织出资,如有的欧洲国家的地质公园是由欧盟出资;其二,所属国家的政府出资;其三,政府和公司联合出资;其四,公司独资,实行市场化运作。目前,我国地质公园一方面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另一方面,科研投入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支持。今后在科学研究上要加强与大学及科研单位的合作,在科研投入上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并且争取国际有关资金的援助,把地质公园建设成为面向公众的地球科学教育普及基地。
参考文献
[1]赵汀,赵逊.欧洲地质公园建设和意义.地球学报,2002,23(5):463~470.
[2]郑敏,张家义.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对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体制建设的启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1):35~38.
[3]后立胜.国家地质公园的发展及其阶段性.当代经济管理,2005,45(6):63~58.
[4]陈从喜.国内外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的进展与对策建议.国土资源情报,2004(5):8~11.
作者简介
[1]侯华丽,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实习研究员。
[2]王素萍,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实习研究员。
⑤ 江西庐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公园评价
联合国专家在庐山成功申报世界遗产时,评价庐山: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
联合国地科联专家在庐山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时对庐山给于了高度的评价:奇秀庐山,飞峙江湖,苍润高逸、俊伟诡特。典型的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遗迹,珍贵的变质核怵岩构造、壮观的复合地貌综合了极高的地学价值。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上都有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作用。庐山地质公园是地质遗址和历史、文化、植物、名胜的完美结合。
⑥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科研历程
19世纪末,J.Bergeren(年)、H.Monko(1903年)、C.Airaghi(1902年)等人曾描述过寒武纪地层中的一些三叶虫化石。
1903年,美国地质学家B.维里斯(B.Willis)和E.布莱克威尔德(E.Blackweider)在张夏、崮山等地测量了剖面,采集过化石,对地层作了初步划分,其研究成果于1907年正式发表,将张夏、崮山一带的寒武纪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馒头页岩、张夏灰岩、崮山页岩、炒米店灰岩。
1953年,卢衍豪、董南庭两位教授重新观察了张夏、崮山一带的寒武系剖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把B.维里斯和E.布莱克威尔德所划的馒头页岩自下而上再分为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并把前两个组置于下寒武统,把后一个组归入中寒武统,炒米店灰岩再分为凤山组和长山组,将张夏和崮山地区的寒武系确定为7个地层单位和17个三叶虫化石带。
1959年,位于泰山北侧的张夏寒武纪地层剖面在全国地层会议上被正式定为华北寒武系标准剖面。
1958-1961年,北京地质学院在泰山地区进行1:20万区调,将泰山变质岩命名为太古代泰山群,自下而上划分为万山庄、雁翎关、山草峪组等。
1960-1962年,山东地质局805队开展包括泰安南留幅等23幅1:5万区调联测。
1963-1965年,山东地质局805队进行1:5万泰安幅区调,将泰山变质岩称为泰山杂岩,划分为望府山、笤帚峪、唐家庄、盂家庄、冯家峪等五个岩组。
1980年,应思淮研究员对泰山变质岩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出版专著《泰山杂岩》。
1981-1984年,山东矿业学院吕朋菊教授对泰山的形成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发表了《泰山形成及其年龄》一文。
1982-1984年,赵世英等进行红门“桶状构造”的专题研究,并发表《泰山红门“桶状构造”成因的探讨》论文。
1983-1986年,法国雷恩大学江博明等,地科院沈其韩等,山东地矿局董一杰等对中国太古宙地壳演化进行专题研究,认为泰山杂岩的大部分为变质侵入岩(灰色片麻岩),称之为望府山片麻岩,取得大量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龄资料。
1986-1990年,山东区调队王世进等进行1∶20万泰安、新泰幅修测。同期,地科院徐惠芬、山东地质一大队董一杰等人对山东鲁西太古宙绿岩带和鲁西太古代地层等进行专题研究,系统总结了泰山岩群的分布、层序、变质作用的特点,并出版专著。
1989-1990年,山东矿业学院吕朋菊教授等对泰山周围重力滑动构造进行专题研究,发表了“泰山周围太古界与古生界不整合面上滑动构造的发现”论文。
1990年,山东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董一杰等发表《泰山地区太古宙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论文。
1990-1993年,山东地矿局曹国权等人发表《鲁西早前寒武纪地质》专著。
1993-1996年,地质矿产部地质研究所、山东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进行泰安市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
1994-1995年,吕朋菊教授就泰山新构造运动的进行专题研究,发表了《新构造运动与现今泰山的形成及地貌景观》论文,并对泰山地质地貌进行总结,撰写《泰山大全》之地质地貌篇。
1997年,地科院庄育勋等,山东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任志康等人在《岩石学报》发表论文《泰山地区早前寒武纪主要地质事件与地壳演化》。
1998年,山东地勘局地质调查研究院吕发堂等就其研究成果发表《泰山地区晚太古代“框架侵入岩”的地质特征及稀土地球化学演化》论文。
1999年,地科院王新社等,山东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任志康等发表《泰山地区太古宙末韧性剪切作用在陆壳演化中的意义》论文。
2000年,地科院地质力学所张明利等发表《新生代构造运动与泰山形成》论文。
2002-2003年,山东科技大学吕朋菊教授等、泰山风景区管委会牛健等人进行泰山地质地貌特征及地学价值评价专题研究,并发表《泰山的地学价值及其意义》论文。
⑦ 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景色怎么样
说到云台山,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它可是全球首批的世界地质公园,以裂谷构造、水动力作用和地质地貌景观为主,以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为辅。以峰谷交错、绝壁林立与飞瀑流泉、清溪幽潭为特色,集美学价值与科学价值于一身的综合性风景名胜区。
在燕山期,北部上升,形成高山,南部下降,形成平原。在喜玛拉雅造山运动影响下,又使山区急剧上升,河流迅速下切,形成又深又陡的峡谷。其后,地表、地下水沿裂隙对岩石进行溶蚀,再加上其它风化应力的影响,就造成如今的山、石形态。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太厉害了。
⑧ 世界地质公园标志含义
第五条是标志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地质公园,可简称为中国国家公园,由中国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授牌的地质公园。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是以具有国家级特殊地质科学意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简史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计划其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等机构推动的「全球地质景点计划」的试点计划。该计划是首先在1972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被提出的。1989年正式启动。中国大陆国务院的国土资源部在2000年8月正式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和评审机制。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已批准建立国家地质公园85个。
一、什么是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
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二、建立地质公园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建立地质公园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保护地质遗迹,普及地学知识,开展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三、地质公园按管理层次分为几个等级,它们的名称是什么?
分四级:县市级地质公园、省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
四、什么是世界地质公园?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并经专家组评审通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地质公园,称世界地质公
园。
五、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标徽含义?
标徽的主题图案由代表山石等奇特地貌的山峰和洞穴的古山字和代表水、地层、断层、褶皱构造的古水字、代表古生
物遗迹的恐龙等组成,表现了主要地质遗迹(地质景观)类型的特征,并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一个简洁醒目、
科学与文化内涵寓意深刻、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图徽。
六、世界国家地质公园的标徽含义?
该徽由约克 . 佩诺先生设计,图案上部的“UNESCO”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英文缩写,下部的“GEOPARK”是新创
造的英文名词,译为“地质公园”。中部的图案象征着地球,是一个由已形成我们环境的各种事件和作用构成的不断变化
着的系统。整个徽志的寓意是在UNESCO的保护伞之下,世界地质公园是地球上选定的,其所含地质遗产已受到保护,并为
可持续发展服务的特别地区。图案抽象色彩浓厚。
七、为什么要设立地质遗迹景点?
设立地质遗迹景点是营造地质公园氛围、保护珍贵的地质遗迹、发挥地质公园科学普及功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地质公
园有别于其他公园的关键所在,它在提升地质公园科学内涵、增加游览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综合的旅游收入等方
面都有重要的价值。
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
江西庐山世界地质公园
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
湖南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
黑龙江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
河南嵩山世界地质公园
云南澄江国家地质公园
江西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
四川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四川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
陕西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
福建漳州国家地质公园
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
安徽黄山世界地质公园
河南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
广东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安徽齐云山国家地质公园
安徽淮南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
安徽浮山国家地质公园
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内蒙古克什克藤国家地质公园
云南腾冲国家地质公园
四川海螺沟国家地质公园
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
四川安县国家地质公园
福建大金湖国家地质公园
河南内乡宝天幔国家地质公园
黑龙江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北京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
北京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
浙江常山国家地质公园
浙江临海国家地质公园
河北涞源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
河北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
河北阜平天生桥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
山东枣庄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
陕西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
西藏易贡国家地质公园
湖南郴州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
湖南莨山国家地质公园
广西资源国家地质公园
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
广东湛江湖光岩国家地质公园
第三批国家地质公园
河南王屋山国家地质公园
四川九寨沟国家地质公园
浙江雁荡山国家地质公园
四川黄龙国家地质公园
辽宁朝阳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
广西百色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国家地质公园
河南西峡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
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广西北海涠周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
河南嵖岈山国家地质公园
浙江新昌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
云南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新疆布尔津喀纳斯湖国家地质公园
福建晋江深沪湾国家地质公园
云南玉龙黎明老君山国家地质公园
安徽祁门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
甘肃景泰黄河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
北京十渡国家地质公园
贵州兴义国家地质公园
四川兴文石海国家地质公园
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
内蒙古阿尔山国家地质公园
福建福鼎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
青海尖扎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
河北赞皇嶂石岩国家地质公园
河北涞水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
甘肃平凉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
新疆奇台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长江三峡(湖北、重庆)国家地质公园
海南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
江苏苏州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
宁夏西吉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
吉林靖宇火山矿泉群国家地质公园
福建宁化天鹅洞群国家地质公园
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
贵州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
广东佛山西樵山国家地质公园
贵州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
黑龙江伊春花岗岩石林国家地质公园
重庆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
广东阳春凌宵岩国家地质公园
⑨ 世界地质公园的定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六条定义:
(1)有明确边界,有足够大的面积使其可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由一系列具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价值的地质遗址组成,还可能具有考古、生态学、历史或文化价值;
(2)这些遗址彼此联系并受公园式的正式管理及保护,制定了官方的保证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3)支持文化、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的社会经济发展,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能加强居民对居住区的认同感和促进当地的文化复兴;
(4)可探索和验证对各种地质遗迹的保护方法;
(5)可用来作为教育的工具,进行与地学各学科有关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环境教育、培训和研究;
(6)始终处于所在国独立司法权的管辖之下。所在国政府必须依照本国法律、法规对公园进行有效管理
⑩ 中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是以其地质科学意义、珍奇秀丽和独特的地质景观为主,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自然公园。2004年2月13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中国的8家国家地质公园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05年2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会在巴黎宣布,我国浙江雁荡山、福建泰宁、内蒙古克什克腾、四川兴文四家国家地质公园被评为第二批世界地质公园。2006年9月,中国泰山等6处国家地质公园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2008年1月,江西龙虎山和四川自贡地质公园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2009年8月,陕西秦岭地质公园和内蒙古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入选世界地质公园。2010年10月,广西乐业-凤山地质公园和福建的宁德地质公园入选世界地质公园。至此,我国世界地质公园数量已达24处。
第一批:
◎ 湖南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湖南张家界市,占地总面积3,60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砂岩峰林地貌、岩溶洞穴。
地质公园分布区内出露泥盆纪(距今3.5亿~4亿年)厚层石英砂岩,由于岩层产状平缓,垂直节理发育,受后期地壳运动抬升,重力崩塌及雨水冲刷等内外地质动力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观.在园区内有3,000多座拔地而起的石涯,其中高度超过200米的有1,000多座,金鞭岩竟高达350米,石峰形态各异,优美壮观,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砂岩峰林地貌,有重大科学价值。其它尚有方山、岩墙、天生桥、峡谷等造型地貌以及发育在三叠纪石灰岩中的溶洞景观。
园内森林茂密,并有银杏、珙桐、红豆杉、鹅掌揪等珍稀植物,为研究生物演化提供了实物例证。
◎ 江西庐山世界地质公园
占地总面积50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地貌、地质剖面。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及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保存系统而完整,丰富多样,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及科学价值。庐山环境幽雅,文化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
◎ 广东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广东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的仁化、曲江两县交界地带。地质公园东西宽17.5公里;南北长22.9公里,总面积290平方公里,其中丹霞地貌集中分布范围180平方公里。世界上由红色陆相砂砾岩构成的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均被称为丹霞地貌,丹霞山便是这类特殊地貌的命名地。
丹霞山位于南岭山脉南侧的一个山间盆地中,整体为红层峰林式结构,有大小石峰、石堡、石墙、石柱380多座,主峰巴寨海拔618米,大多山峰在300~400米之间,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形态各异、气象万千。
丹霞山由红色砂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古人取“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丹霞山又称“中国红石公园”,自古为岭南第一奇山。
构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是形成于距今约7至9千万年前的晚白垩世的红色河湖相砂砾岩。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本区受构造运动的影响,产生许多断层和节理,同时也使整个丹霞盆地变为剥蚀地区。在距今约2,300万年开始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得本区迅速抬升。在漫长的岁月中,间歇性的抬升作用使得本区的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质作用将本地区塑造的秀丽多姿。
整个山区保存着较好的亚热带常绿林,四季郁郁葱葱,苍翠欲滴。丹霞山世界公园除了美不胜收的自然风貌外,尚有保存完好的生态环境和片状分布的山顶、山谷原始生态群落及古树名木和野生动物,以及历史上人类利用丹霞地貌的各种古遗存等,这一切都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 安徽黄山世界地质公园
安徽省黄山风景区于2001年底被评审为国家地质公园,2003年被我国政府列入向联合国推荐的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参评名单。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属花岗岩峰林景观。以雄峻瑰奇而著称,峰高峭拔、怪石遍布。山体峰顶尖陡,峰脚直落谷底,形成群峰峭拔的中高山地形。区内奇峰耸立,巍峨雄奇;青松苍翠,挺拔多姿;巧石嶙峋,如雕如塑;云海浩瀚,气势磅礴;温泉水暖,喷涌不歇。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三奇和丰富的水景显示了天然的完美和谐。黄山风景区已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的地方。
◎ 河南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因山势高峻,群峰似刀,常见白云缭绕而得名。园区内地貌复杂,地势起伏大,多具深沟峡谷、悬崖峭壁,连绵起伏,为典型的构造剥蚀地貌。已开发各类自然景观7种170余处,较为重要的有系统独特的地层、岩石、矿物旅游资源,典型特征的地质构造旅游资源、险峻秀丽的构造剥蚀地旅游资源、奇异多样的洞府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及历史悠久的人文旅游资源。
◎ 黑龙江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位于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占地总面积72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火山地质地貌类。
五大连池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时代最新的火山群,被誉为“中国火山博物馆”。因这里有丰富的具有医疗价值的矿泉,又被称为“中国矿泉水之乡”。园区内有规律地分布着14座火山,其中12座形成于1200万年~100万年的地质时期,2座火山喷发于1719年~1721年,是中国最新的火山之一。区内火山锥体拔地而起,锥体中的火山保存完整,从火山口流出的熔岩流长达10余公里,阻塞河流形成五个串珠状湖泊--五大连池。这里的熔岩地貌类型多样,有世界稀有的火山喷气锥、喷气碟,有典型的绳状熔岩、翻花状熔岩及各种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象形熔岩、火山弹、浮石、熔岩隧道等。园区空气清新,环境幽雅,湖光山色,是难得的科学旅游,休假康疗胜地。
◎ 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
以“天下第一奇观”著称的云南石林公园,占地总面积40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岩溶地质地貌,是以石林地貌景观为主的岩溶地质公园。石林形态类型主要有剑状、塔状、蘑菇状及不规则柱状等。特别是这里连片出现的石柱群,远望如树林,人们望物生意称之为“石林”,石林术语即源于此地。石林地貌造型优美,似人似物,在美学上达到极高的境界,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园区内彝族风情浓厚,环境宜人,与石林地貌相配合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和谐美景。云南石林把当地文化、地质形成、生态保护和完善管理有机融为一体,这在世界上是唯一的。
◎ 河南嵩山世界地质公园
河南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总面积45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含构造)剖面。
嵩山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古陆南缘,在公园范围内,连续完整地出露35亿年以来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地层层序清楚,构造形迹典型,被地质界称为“五代同堂”,实际上是一部完整的地球历史石头书。
嵩山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岳”,人文景观众多,计有十寺、五庙、五宫、三观、四庵、四洞、三坛及宝塔270余座,是历史上佛、儒、道三教荟萃之地,它们和珍稀的地质遗迹相配合构成了立体的、多层次的、多功能的世界地质公园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