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园大全 » 地质公园的形成原因

地质公园的形成原因

发布时间: 2021-01-06 23:03:07

① 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成因

石林是地球演化的杰作,经历了近三亿年沧桑巨变。最初的石灰岩形成于大海之中,后因地壳变动,海洋变陆地,平地变高山,石灰岩也匪夷所思的被塑造成了石林地貌。这期间石林还被炽热的火山熔岩烘烤过,也被广阔的湖水淹没过,石林的形成是一部真正的地质传奇。 石林的形成是在有利的地质、气候和水文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被两组以上垂直裂隙切割,又经水、生物等沿裂隙溶蚀,随着溶沟的加深加宽,石柱被分隔出来而成为形态万千的石林奇观。
石林的形成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在2.7亿年前的早二叠纪时代,石林地区为海洋环境,海底沉积形成了数百米厚的石灰岩,后经地壳抬升,石林地区处于湿热古海岸边缘,溶蚀形成了最早期的石林。紧随其后的火山熔岩喷溢,使石林被厚厚的玄武岩覆盖。漫长的中生代至新生代早期,石林地区一直处于剥蚀夷平状态。约六千万年前的早喜马拉雅运动,使石林地区掀斜抬升,转为内陆山间湖泊环境(路南古湖)。晚第三世纪以来,石林地区继续抬升,向现代高原河谷环境演进。在持续的抬升过程和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下,石林地貌也处在继承、更替和叠置的演变中,老的石林逐渐消失,新的石林不断形成。
石林喀斯特是一种林状喀斯特景观,公园是“石林”术语的发源地。石林喀斯特是在地壳运动、构造裂隙、生物作用和土壤侵蚀作用配合下,碳酸盐岩被地表水和地下水溶蚀形成的各种石柱组合体。石林喀斯特发育演化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复杂的古地理变迁、被玄武岩覆盖烘烤、湖盆沉积物埋藏,地壳抬升等共同影响。

② 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貌成因

雅丹地貌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发育这种地貌的地质基础,也就是必须有湖泊沉积地层;二是外力侵蚀,就是沙漠中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和流水的侵蚀。在长期风的磨蚀作用下,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在世界上许多的干旱地区都可以找到,包括突厥斯坦荒漠和莫哈韦荒漠。据记载,中国的雅丹地貌面积约2万多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疏勒河中下游和罗布泊周围。
敦煌魔鬼城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为沙漠平原区,光照充足,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四季多风,最大风力可达12级以上。在地质上位于新生代(距今约6500万年以来)敦煌——疏勒河断陷盆地的中心部位。雅丹地貌的岩石形成于距今约70万年的中更新世,为一套河湖相的砂泥质沉积物。颜色呈灰色、灰绿色和土黄色。古老的盆地中心层理水平,边缘的层理交错,局部还保存着很多虫迹化石,显示着古代河流和湖泊的特征。由于岩层产状水平,垂直节理发育,较松软岩层在大自然疾风暴雨的漫长风化中,导致了各种雅丹风蚀地貌的形成。
雅丹地貌的形成和发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更新世,敦煌盆地以寒湿性气候为主,盆地边缘地带多为冲洪积层和冲积相砂砾石层沉积。中更新世,气候演变为温润多雨,水量剧增,形成东起安西、西至罗布泊以西的浩瀚的淡水湖,沉积了一套灰褐色、灰绿色、土黄色泥砂和黏性土层的典型淡水湖相沉积。晚更新世,盆地缓慢抬升,气候日趋干旱。中更新世,湖泊相地层经抬升出露于地表后,在暂时性水流的作用下,沿着岩石的断层和柱状节理方向,岩石被切割冲刷成垄岗状地形。由于风长期的猛烈吹蚀,松软的沙土石被卷走,地表被侵蚀成颇具规则的沟谷,而坚硬的土石层则成为高矮不等的土岗,强风又刀刻斧凿般地把土岗雕成一个个似人非人、似禽非禽的造型,“石人”、“石佛”、“石蘑菇”、“孔雀”、“宝塔”、“蒙古包”等,千姿百态,维妙维肖,无奇不有。夜幕降临之后,强劲地风发出恐怖的啸叫,犹如千万只野兽在怒吼,令人毛骨悚然,“魔鬼城”也因此而得名。

③ 台湾野柳地质公园石景怎么样形成的

野柳的地抄层主要由倾斜的层状沉积岩所组成,海岬与海湾的形成是因软弱的岩层被海浪侵蚀後凹入形成海湾,坚硬、抗蚀力强的岩石便相对突出形成海岬。

④ 宜宾兴文地质公园是怎么形成的

岩溶地貌的发育过程和侵蚀成因的地貌一样,有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国内外很多学者将这一演变过程划分为幼年期、壮年期及老年期三个阶段。
幼年期:在原始的可溶性岩石表面,地表流水开始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地面发育成石芽、溶沟、漏斗和落水洞等岩溶初期形态。并有部分地表水流转入地下,循裂隙进行溶蚀,此时对裂隙扩大不多,地面河流仍居优势,随着裂隙不断扩大,岩体内形成许多独立的洞穴系统,地下水面的位置较高,无统一的地下水面。
壮年期:随着地下洞穴充分发育,独立的洞穴逐渐归并,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并形成一个统一的地下水面,地下水面以上的溶洞干涸,地下水面附近的洞穴成为地下河,此时,地下水的垂直分带十分明显,地面河已大部分转入地下,形成非常干旱的蜂窝状地面,这是一种壮年早期的地貌。继之,由于长期的溶蚀和侵蚀,地面逐渐被蚀低,离地面较浅的溶洞,因洞顶崩塌而出露地表;地下河的某些河段,也因地下河不断扩大和顶板的崩塌出露地表,呈明流与暗流交替出现,最后地下河就逐渐转为地面河。地下河的顶板崩塌愈多;破坏产物及搬运.作用也愈剧烈,地面破碎,形成大型的岩溶盆地,即坡立谷,进入壮年晚期。
老年期:由于地下河道及溶洞的大量崩塌形成了地表水系,岩溶洼地不断加深扩大,这时地面降低,洼地内部堆积了厚层石灰岩残余堆积——红土,岩溶平原和大型洼地的底部残留有石灰岩残丘及孤峰,地面起伏已很小,接近于准平原。
塌陷型天坑,如四川兴文的小岩湾天坑,其发育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地下河阶段、地下大厅发育阶段、天窗阶段和天坑形成出露地表阶段。
地下河阶段:有一条流水终年不竭的地下水流是天坑的形成的首要条件。因为地下水道既是天坑形成的动力之源,又是天坑容积内物质输出的唯一途径。
地下大厅发育阶段:在地下河道水流的强烈溶蚀、侵蚀与物质输出作用下,在岩层产状平缓、构造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或地下古河道重叠交叉特别有利部位,地下水道顶板发生坍塌,其物质由地下水道的水流持续输出,崩塌空间不断扩大,最终形成倒置漏斗状或穹庐状的地下大厅。地下大厅规模的大小,基本上决定着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天坑的规模。所以地下大厅的形成是天坑发育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
天窗阶段:地下大厅的顶板在地表水的溶蚀和重力等作用下,地下大厅穹庐式的顶板会慢慢接近地表,并最终地面出现天窗,如四川兴文天泉洞和天狮洞等洞穴的顶部的天窗,其是天坑形成前的一个重要阶段。
天坑形成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和表现是,地下大厅穹庐形顶板逐步崩塌,并使大厅的腔体露出地表。原属于地下顶板的部分崩塌平行后退,形成周边的悬崖峭壁或崩塌三角面。如四川兴文的小岩湾天坑即是天坑的最终形态。

石灰岩既容易被溶蚀,又容易被侵蚀。当有流水作用时,往往发生溯源侵蚀,一方面使加大流水的落差,一方面使河床向上游后退。落差越大,下蚀能力强,瀑布逐渐形成。河水从上倾泻而下,震耳欲聋,水雾漫天,彩虹道道。
在四川兴文石海地质公园的僰王山园区,以春雪瀑、三泉叠瀑和婚纱瀑等为代表的典型河流向源侵蚀型瀑布灵秀飘逸。
表流水在岩石裂隙发育交会处向下侵蚀,随着水流长时间的强烈侵蚀,裂隙发育的地方形成落水洞。地表流水沿着落水洞的一侧继续侵蚀发育,便形成了壮观的瀑布。

⑤ 阳春凌霄岩国家地质公园的形成原因

采访:阳春市铁矿公司地质工程师钟耀清
“第三个是地下水,沿着这个已经形成回的破碎带不断溶蚀,最答后一个是溶蚀和剥蚀作用。
地质工作者经过长期的野外考察,他们发现,阳春凌霄岩、春湾地区,主要是石灰岩形成的地层结构,由于若干亿年前地壳活动异常强烈,造成阳春地区的地层隆起和抬升,形成了一系列山脉和丘陵,地表也因此出现了断层和隙缝。阳春又处在亚热带地区,降水充沛,地面上的降水顺着断层和隙缝渗入地下,在水的溶解和剥蚀下,在地面形成了形体秀丽的孤峰,而在地下,就产生了溶洞和暗河。在国际地质学上,把这种地表景观称为喀斯特地貌。”

⑥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丹霞地质构造是岩石堆积形成的,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加之特殊的地质结构、气候变化以及风力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张掖祁连山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有明显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印迹,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示奇,它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的自然风景区,集广东丹霞山的雄、险、奇、幽、美于一身,揽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斓为一体。

⑦ 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的石林形成

黄河石林生成于4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早更新世,由于地壳运动、风化、雨蚀等地质作用,形成了以黄色砂砾岩为主,造型千姿百态的石林地貌奇观。景区内陡崖凌空,景象万千,峰回路转,步移景变,石柱石笋大多高达80-100米之间,最高可达200多米,其造型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犹如雕塑大师之梦幻杰作。狭谷蜿蜒曲折,如蛇明灭,皆以沟命名,从东南至西北,共有八沟之多。正在开发的饮马沟大峡谷内有雄狮当关、猎鹰回首、大象吸水、千帆进发、西天取经、月下情侣、屈原问天等众多景点,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专家考察评估认定:黄河石林堪称中华自然奇观,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石林景区有八个沟之多,是在地壳强烈的抬升之下,黄河河谷形成深切峡谷,使沟谷不断上升。
景泰黄河石林自2004年元月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以来,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景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景区入景人数逐年增加,尤其是以此次创建AAA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立足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全力推进AAAA景区创建,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强国家地质公园管护,进一步提升黄河石林文化品牌。2007年入景游客已达15万人次,景区知名度、美誉不断提高。
景区风光鬼斧神工
黄河石林生成于今400多万年的的第三纪末期和第四纪初期的地质时代,由于地壳运动,形成以黄色的河湖相砂砾岩为主、造型千姿百态的石林地貌奇现。石林景区陡崖凌空,景象万千,峰回路转,步移景变,其造型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犹如雕塑大师之梦幻杰作。“观音打坐”、“屈原问天”、“木兰远征”、“月下情侣”、“十里屏风”“天桥古道”、“一线天”等高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的石柱石笋石林景观随处可见。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这里形成S型的回水湾由南向北进入宁夏地界,河的东岸除高耸的石林外,还有背山面河,林木葱郁的“龙湾绿洲”。专家评价:甘肃黄河石林集中国地质地貌之大成,组合优异,动静结合,国内罕见,西北独有,堪称中华自然奇观的一处极具开发价值、高品位的自然生态旅游景区资源。 这里适合休闲度假、猎奇探险、地质考察、漂流攀岩等旅游娱乐项目,还可作为西部影视片、科学幻想片的最佳外景基地。甘肃黄河石林是中国西部旅游观光的一处胜地,是黄土高原孕育而成的美丽奇葩。
黄河石林是亘古旷世的独特地貌奇观,是笼罩在浓郁梦幻色彩中超越时空的造物杰作,是风格迥异的高品位自然景色优越组合。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挺拔伟岸、牵人心魄的峡谷石林与迤逦绵延、荡气回肠的黄河曲流山水相依,动静结合,刚柔互济;古朴润泽的龙湾绿洲与疏放干亢的坝滩戈壁隔河而望,两种生态对比鲜明,反差强烈。景区集中展现了纯天然、大构造、多层次、紧界面的优越组合,浸透着浓厚的原始古韵,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内地质、旅游专家多次考察后认定,黄河石林集中国地质地貌之大成,国内罕见,西北独有,堪称“中华自然奇观”,成为全省、全国又一知名旅游景区。
第一次看到黄河石林,便被它那气象万千、雄浑壮观的景象所震撼。黄河石林与国内其它知名景区相比,以古、奇、雄、险、野、幽见长,充分体现了粗犷、雄浑、朴拙、厚重的西部特色,使游客在回归自然、领略奇异风光的同时,陶冶性情,修养身心。徜徉于黄河石林景区,但见长河抱日,峨峰接云,石林耸奇,危崖横断,河映崇山,曲流回旋,平畴十里,小村安卧,老屋旧椽,新滩故道,浓荫铺地,绿蔽河湾,繁枣满枝,瓜果溢香,水车唱晚,浪遏皮筏,真乃世外桃源。若没天桥古道拾级登上南山之巅,则峰林、曲流、绿洲、戈壁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而沧桑之变中不曾嬗变的原始力量,峡谷间透出的穷灵,阳光里荡溢的繁丽,又教人于感悟时慧眼顿开。至于观音崖的凶险,老龙沟的深邃,盘龙洞的神奇,清凉寺的幽寂,还有环村十沟的扑朔迷离和峡谷内景象万千、古韵犹存的石林峰柱的磅礴气势,以及整个34平方公里景区内,山的梦幻、河的灵秀,绿洲的静谥,戈壁的逍遥,不仅令人在沉思遐想中忘却烦忧,超脱尘俗,更能引人向上,催人奋进。
悠久历史的时空,造化神奇的伟力,撼动山川骨架发育成千姿百态的艺术造型。自然的神工,启迪了人们的智慧,触发了人们的灵感。繁衍生息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纯朴善良的思想感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积淀了景区深厚的文化底蕴。景区内“观音打座”、“屈原问天”、“木兰还乡”、“大象吸水”、“月下情侣”、“神女望月”、“金龙一线天”等擎天拄地、形态万千、鬼斧神工的石柱石笋石林,都有一个个美丽神奇的传说。这些传说,犹如当地的酿酒、果品一样,散发着原本浓郁的醇香,能使人们普遍感受到它的甘甜。
浑然天成鬼斧神工
黄河石林,山峰林立,座座相连,峰林之中有一仙洞名日:“盘龙洞”。盘龙洞原名兴龙寺,位于盘龙沟内,其沟中有洞五窟,洞顶有天然形成的太极图,图内龙凤呈祥。五洞与黄河石林一同形成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的地质年代,由于地壳运动、风化、雨蚀,形成了以黄色砂砾岩为主的天然洞穴。盘龙洞深16米,宽13米,高3-4米,最高处达8米,洞内常年恒温在17O左右。清朝嘉庆元年(1796年),龙湾村村民塑造佛像数尊供奉洞内,自此时起,盘龙洞成为附近村民的宗教之地。文革年间洞内受到破坏,1984年龙湾村民又自发修复。现正洞为大佛洞,洞内塑有“竖三世佛”及“十大护法”(增长天、广目天、摩醯首罗天、韦陀天、帝释天、大梵天、吉祥天、摩利支天、持国天、毗沙门天)。西洞为百子宫,其内塑有“送子观音”。东洞为本村方神洞,其内供有十三顶神龛。西洞旁的石窟中造有钟楼,鼓楼未建,洞之上六十米处有一洞现空。山洞对面的右崖上有佛之右手,为“绝无畏印”。盘龙洞中,内外温差较大,在春末或初秋时节,山洞之中,早晚有雾气飘出,相传为龙仙居,“有龙必有云,云为龙口之气”,故取名盘龙洞。据传此洞还具有天气预报的功能,每当天气有骤变前3-5日,洞内便有沙粒落下,大自然的种种恩赐更增添了“盘龙洞”的神秘色彩。二十年来,盘龙洞本着“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心”的宗旨,学习佛教,宣传佛教,愿盘龙洞香火旺盛!
依托黄河灵动永恒
石林则依着黄河的弯转,藐着黄河的水流,这个场面保持着一种惊心动魄的兴奋,一看就是飞逝而去的千万年啊,千万年。老龙湾像一条长长的、波光粼粼的跑道,黄河拍打着细浪,从耸立的石林中,陡峭的岩石旁流过去,固执地向干涸遥远的北方挺进。风吹过,水涮过,千万年的岁月,灵动和冥想,一路歌舞狂欢。突然一刹那就是永恒。停在那里回转的头型,飘飞的发丝,闪逸的裙裾一下子被动结了,面目间的笑意还没有来及抹去。假如有一天,您也来到石林,是否会为这一片晴朗而辽阔的天空下毫无造作、天然凝就的灵魂而感动和震撼?大自然的神笔飞扬,你纵然放开想象,驰骋神思。望尖锐或圆锥状的山峰,基部相连的簇状,是石林发育地貌形态。只要能够联想到的物象,毫无例外活生生矗立在你的眼前,仰观景慕,活灵神现;你没有想到的也一幕幕向你袭来,目不暇接。山峰如聚,峰岭沸腾了一般,黄河石林以它非石非岩的特质,在这块土地上托起一个立体的神话。雅丹、丹霞、峰林为一体的地貌奇观写意了恢弘的场景,刀锋拥挤,千军涌动,万马奔腾,这俨如一个拼杀的战场,风行走其间鼓动着金属碰撞的铿锵,它不再是一个夸张的舞台,场面不再是一个宏大的舞池。穿越石林,我们不自主地感知黄土高原的阳刚的躯身,缄默的神态,坚毅的面容,它在风雨中矗立,日复一日,从不愿放弃对大地的眷恋,对太阳的向往。
究竟是风剔刻了,还是水涮铸了这样的景观?凌起的那样刚强凌厉,飘散的又这般呼拥静美,刚柔相济。连缀的危峰多么像板梳的齿,背负厚重的黄土,声张出要梳理高远蓝天白云的梦想。风在梳齿间流走,摩挲着发出一种沉闷浑厚的音响,顿感激凌励志,可是这感觉却被踩在脚下河道里的砂子全部吸收,人们无疑感受在钢棉、利钝、峰川的互为矛盾里。林峰百丈,直须仰视。不停歇的风在峰隙间迂回,把峰林打磨的光滑圆满奇特。风还可以在岩体上钻出诸多洞穴,方圆各异,风姿万方,引人遐思联翩,浮想联翩。还有一些峰林如在水中一样流淌的那样柔软,那样多彩多姿。
气势磅礴天下奇观
其实是风与水的杰作,它们联手绘制了叹为观止的峥嵘,奇妙磅礴的景观,把人文的思考渗透近来就是:望秋月、月下情侣、西天取经、飞来石、五指山、圣诞老人、木兰远征、雄狮当关、猎鹰回首、大象吸水、千帆竞发、西天取经、屈原问天等景点,形神兼备,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我惭愧不能以准确丰厚的地理知识来理性描述,只是发现土质砂岩如此刚毅,戳起了几十丈,上百米的耸立。形成圆柱状、圆锥状、笋状、蘑菇状、城堡状的峰林还兼红黄黑橙不同色泽。最为称奇和遗憾的是我们用文字表达不了的奇崛、喧嚣和静穆的成份,是那样深沉沉,厚重重,大片大片地铺展漫流高耸……在景点(饮马沟)的端口,恭候着一个畜力车团队,迎接着八方游客。有骡车、驴车、马车,还有负鞍的马队。畜力车装饰的既鲜艳华丽又不失古朴原貌,人们坐上车子,时代的激进趋于平缓,心里反映了久违的自如与舒缓,惬意啊!现代与原始的角逐,人性向着自然的回归。走进石林主沟——饮马大峡谷,古黄河冲刷过的古石林群带你跨越时空暇思。但见长河抱日,峨峰接云,石林耸奇,危崖横断,陡岩凌空,造型千姿百态,步移景变;黄河石林一尊尊站立起来,站成一排排,一簇簇的精神,那应该是不朽吧?夕阳西下,沿着崎岖的山路,盘旋而上,也就是从沟谷爬上了峰端,我们登上了观景台,放眼一望,目测的方圆百里竟是一个春笋的海洋,眼看着这些笋子节节拔高瞬间长成林子的壮观,直刺青天,山水相依,动静结合,气势磅礴。再看地处龙湾肘部的龙湾村,河映崇山、曲流回旋、山村安卧、老屋旧椽、新滩故道、浓荫铺地、绿蔽河湾、繁枣满枝、瓜果溢香、水车唱晚、浪遏皮筏,真乃世外桃源。黄河石林是天地浓郁梦幻色彩中超越时空的杰作,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挺拔伟岸、牵人心魄的峡谷石林与迤逦绵延、荡气回肠的黄河曲流山水相依,动静结合,刚柔并济;迎着夕阳诸峰的间隙泻出金灿灿的光箭,整个黄河石林就是一道横陈的阳光瀑布,风撩起一些尘埃给瀑布遮上一层蝉翼般朦胧的纱幔,静动有序,缓缓地浮动着一些金紫的浪漫,心头陡升一线柔软,柔和。残阳不见,人们百般留恋地,万般不舍地挪动着下山的脚步。这时,天边有数道紫红沿着石林的缝隙射向远山,远山也由紫逐渐转暗,休眠于整个夜色。黄河呀九曲,石林呀万丈!黄河石林天下奇观,人间壮景!
西部风情深邃幽远
甘肃省景泰县中泉乡龙湾村,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S型大弯。黄河九曲,龙湾多娇,新列为“国家地质公园”的黄河石林就高耸在这黄河两岸。 从石林观景台俯瞰:周围峡谷绝壁凌空,自然造型多姿传神。龙湾村庄与坝滩戈壁一河之隔,屋舍错落有致,炊烟袅袅,还有绵延沙丘与河心洲遥遥相望,构成了一幅幽远、苍茫的西部风情画。
自观景台迂曲而下,转过二十二道弯,再穿过一片枣林和庄稼地,抵达黄河。立足河边,转身仰目,峰林耸立,座座相连,气势磅礴,颇具天然大园林神韵。沿黄河左行、右行,或过河前行,均可游览石林。景区内峡谷蜿蜒曲折,皆以沟命名:七口沟、盘龙沟、喜望沟等,另外还有千米洞、盘龙洞等几十处洞穴。
这里的石柱石笋大多高达八十至一百米之间,最高达二百多米,均由橘黄色砂砾岩构成,鬼斧神工,犹如雕塑大师之梦幻杰作。我们左行至饮马沟入口,换乘当地农民装扮得极富民俗风情的驴车前行。进入峡谷,两边布满了巨大的石笋、石人、石钟、石崖、石窟,峰回路转,步移景变,人们将石景命名为:大象吸水、千帆竞发、伴侣驼、“黄河母亲”等等,其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沿黄河右行可到达盘龙洞,此处因洞外、洞内各有一处石景酷似传说中的“龙、凤”而得名。在春末或秋初时节,山洞之中早晚有雾气飘出,相传为龙仙居,大自然的恩赐,更增添了盘龙洞的神秘色彩。 这里的村民说,他们的祖先得益有盘龙洞躲避土匪追击幸而避难,这个村庄才延续至今天。现在这里也是当地人宗教信仰之地,故又名“兴龙寺”。乘坐借水力摆渡的船只来到对岸,黄河自然走势造就了这块空旷坝滩,中央处新建了一座“圣境会馆”,可供游人餐饮和住宿。据悉,这里正在规划建设四星级旅游度假村。

⑧ 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特征

金刚台地质公园,是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拼合部位,又是秦岭—大别造山带的东段,赋存着丰富、系统、完整的大陆动力学研究系统,是研究秦岭—大别山造山带拼合、增生、喷发、侵入等演化过程的理想场所。从中,科学家揭开了一个个地质之谜——亿万年前的火山活动和岩浆侵入的场景,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崇山峻岭的形成过程,都在这里得以真实而生动地诠释。
大别山为板块多次碰撞而形成的豫东南的天然屏障。距今25亿年前,这里是浩淼无垠的海洋,海底火山喷发频繁,历经数亿年之久,喷发沉积形成了大别古陆核。在距今 14亿~8亿年的中晚元古代,又一轮地壳沉降作用,形成了原始的大别山基底。
在距今4.3亿年左右的加里东晚期,华北、扬子两大板块发生拼贴,大别山隆起,大批逆冲断裂形成并造成志留纪地层缺失,从而奠定了本区以北东向构造为主体的构造格局。
到了距今1.54亿年左右的侏罗纪晚期,随着太平洋板块向中国东部大陆的俯冲,造成了本区强烈的火山喷发,堆起雄伟高峻的座座山峰,构成独特的火山地貌景观。火山喷发之后,这一地区又发生了大规模的岩浆侵入,形成了国内典型的同源岩浆演化商城花岗岩体。
进入距今0.65亿年的喜马拉雅运动,本区地壳运动以垂直升降为主,大别山迅速抬升,并处于强烈的剥蚀阶段,受物理风化、洪水冲击、河流侵蚀与重力崩塌等共同作用,奇特的冲刷地貌、绝壁悬崖、峰丛、峡谷、奇峰怪石等比比皆是,最终形成了今天独特的金刚台地貌。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金刚台地区留下了丰富的地质遗迹——悬崖峭壁、“仰视为峰、俯视为岭、平视为墙”的峰墙地貌、冲谷地貌与低山丘陵区、以花岗岩为基底的山前冲刷地貌,以及姿态万千的象形奇石。可以说,大自然的裂山断海,巨力万钧的新构造运动和旷日持久、锲而不舍的水动力作用,是丰富多样金刚台地貌的最好雕塑师。
金刚台地区的火山活动以中心式喷发为特征,其复式火山机构,由多个次级的锥状火山组成,在火山喷发的不同部位分别保存有火山流动构造、火山角砾构造。在后期不同构造作用下分别形成了陡峭象形的山峰和奇石,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在这里有许多著名景点,如猫儿石、豹子岩。猫儿石因山顶形似狸猫而得名,数十里之外可见,惟妙惟肖,气势雄伟。豹子岩,山石高耸,其形酷似一只豹子,威武地盘踞在山顶。此外,还有凌空飞架山端的仙人桥,长约20米,腾空2米多高,曲曲折折,沿山势依依而下;峰墙地貌,由于构造抬升,风化剥蚀,水侵冰劈,使得早期的火山岩冲刷崩塌,形成一道墙壁般蜿蜒曲折的山峰,令人感叹大自然和时间的力量。
由于构造的作用,使花岗岩侵入岩体、风化剥蚀,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地貌景观。侵入接触关系遗迹、花岗斑状结构、花岗巨斑遗迹、球状风化遗迹,水流冲刷和风蚀遗迹、捕虏体等地质遗迹,无不体现着地球演化过程中水与火的交融。
花岗岩地貌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风情。比如,石鼓寨,从不同角度看,有时如鼓,有时像海狮,有时似骆驼,有时似青蛙,十分有趣。在这里,无论是峻拔挺秀的山峰,还是蜿蜒曲折的山谷,处处都存在着风吹雨打的痕迹,一个个形态圆润弯曲的空洞,一处处形态各异的凹坑,无不记载着流水和风吹的声音,“水滴石穿”、“风如刀割”从这亿万年的岩石上得到了最好的验证。
园区位于华北、扬子两大板块的接合部,在不同阶段形成了一系列的区域性深大断裂,如龟—梅断裂、桐—商断裂等,保存了韧性剪切和后期脆性叠加的构造活动遗迹,特别是燕山期形成的近南北向商—麻断裂以及其派生的北东向断裂共同造成了汤泉池温泉的形成,使其成为闻名的疗养胜地。汤泉池位于商城县西南20公里的雷山脚下,水温 56℃~58℃,富含硫、镁、氢、氟、锶、钡、钛、硼等多种微量元素,对各种皮肤病、风湿性疾病等有显著疗效。汤泉池温泉出露于商城花岗岩体与变质岩的接触带,商(城)—麻(城)大断裂与北东向汤泉池断裂的交汇处。两大断裂为温泉水的补给、储存、运移、导入和涌出提供良好的空间和通道,从而造成了这一温泉的形成。因温泉周围重峦叠嶂,怪石嶙峋,湖光山色,景色宜人,自古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誉之为“神泉”。
金刚台,远处是山,山遥遥耸翠,近处是水,水悠悠流银。两岸田畦曲曲折折,梯田层层叠叠,插秧时碧绿连天,收割前金黄铺地。

⑨ 福建省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是什么

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四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版,一般称为“红色权砂砾岩”。水平构造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

⑩ 简述湘西国家地质公园园内奥陶系红色碳酸盐岩的形成原因

无锡国家地质公园内的红色的颜色岩形成的属于什么时期,这主要都是白垩纪时期遗留存下来的,这个是一些地质类的一些博物馆。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