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湿地公园
㈠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离张掖市区有多远
★张掖生活第一门户网站★张掖人网提供张掖本地生活、消费信息、吃喝玩乐、房产信息和情感交流的张掖最大的生活论坛
㈡ 张掖湿地公园是否国家级的,有多大
国家林业局批复了62个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榜上有名,这是我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也是我省和内陆河流域上的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甘州区城郊北部,与市区紧密相连,东至昆仑大道,西至312国道新河桥段及黑河东岸,南至城区北一环路,北至兰新铁路,总面积6.2万亩,其中湿地面积2.6万亩。规划区南高北低,自然落差20米,除了黑河河道及径流新河补充水源外,地下水渗出是其主要水源,湿地植物密布,形成一片“水乡泽国”的胜景。
㈢ 张掖城北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面积是多少亩
占地面积近3000亩
张掖城北城市湿地公园是依托占地6.2万亩的张掖家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立的一个休闲娱乐为主体的公园,是张掖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一部分。
㈣ 请问昨天在张掖湿地公园死了几个人
新华网来兰州4月13日电 (记者自 韩传号)记者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了解到,13日上午,甘州区湿地公园内发生一起翻船溺水事故,共造成7人死亡。
据甘州区委宣传部介绍,4月13日上午9时55分,张掖市甘州区湿地保护与绿化工程植树人员在无专业驾驶人员的情况下,自行划船由东岸上湖心岛植树途中,因操作不当导致翻船事故发生,船上7人(2男5女)全部落水。
据介绍,张掖市消防支队官兵于10时11分赶往现场施救。11时20分,7名落水人员全部被救起,并被送往张掖市人民医院和甘州区人民医院抢救,经抢救无效,7名溺水人员全部死亡。
事故发生后,张掖市委、市政府、甘州区委、区政府及市区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抢险救援。
甘州区委宣传部部长王韶华说,目前,死者安葬、家属安抚等各项善后工作正在进行中。
㈤ 张掖湿地公园怎么走
你坐23路公交车就可到达,打车更方便只要四元就能起步走了!(打的到:东北郊开发区路口)
㈥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地理环境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区处于黑河中游祁连山洪积扇前缘和黑河古河道及泛滥平原的潜水溢出地带,是由河流、草本沼泽、湿草甸等天然湿地,以及人工湖、池塘、沟渠等人工湿地为主体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类型多样,原生态特征突出。有文字记载,张掖城北郊自古即有“甘州城北水云乡”之称,自城区至北郊湖泊遍布,百泉喷涌,形成了3万多亩伴城而生的湿地系统。
规划区南高北低,自然落差20米(1467—1445),除了黑河河道及径流新河补充水源外,地下水渗出是其主要水源,北郊湿地内有天然泉眼12202个、渠道3条、人工引水排阴沟17条,湿地植物密布,形成一片“水乡泽国”的胜景。规划区湿地植被丰富,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湿生植物、盐生植物与陆生乔灌林木、草原植被、荒漠植被镶嵌分布,形成的西部绿洲生态系统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具有典型性,世界范围内也具有独特性,具有特殊的保护价值。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区总面积61622亩,其中,湿地面积25995亩,水浇耕地17761亩(水田10722亩,开荒地6834亩,新开荒地205亩),林地3518亩,建筑可用地12580亩,道路用地1356亩,未利用地256亩,其它用地156亩。规划区土壤类型主要有草甸土、潮土、溪淤土、草甸盐土、沼泽土。大部分为湖积堆积物、系黄褐色、灰绿色的淤泥质土,表层零星分布黄粘土或富含腐殖质的淤泥层。土壤中水分充足,好氧性微生物活动受阻,不利于有机物的矿化,影响成土的方向和进程,形成了以草甸土为主的自然土壤和以潮土为主的耕作土壤。
㈦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价值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是前人留给后世的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对其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在保护好湿地资源的基础上,慎重、适度进行开发建设,做到既不仓促上马、全面开花,也不建设无力、跟不上发展的形势。初步设想的规划建设期限为10年,即2009年至2018年。一期工程,即2009年至2011年,共计3年;优先安排生态保护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给排水、电网、路网、绿化、通讯等畅通,形成湿地公园管理、运营框架及景观雏形,完成公园要具备一定范围开放的能力,逐步开放科普教育、湿地观光旅游等,初步形成具有西部高原内陆河流域特色的、主题突出的国家湿地公园。二期工程,即2012年至2016年,共计5年。进一步建设湿地公园的保护和管理体系、科研监测体系、科普宣教体系,全面建设湿地公园的旅游服务设施以及管理服务设施,并构建起湿地公园水系的基本框架,加大公园内湿地的恢复以及修复能力,营造覆盖整个湿地公园的湿地景观及湿地环境。三期工程,即2017年至2018年,共计2年。以“面向世界,追求一流品牌”为目标,进行管理体系、科研监测体系、科普宣教体系、旅游服务设施的精细化修复,扩大外宣力度,建设生态湿地旅游精品。
在建设中,应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战略和全社会办湿地公园的方针,政府资金主要用于湿地保护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体现公益性;盈利性的项目主要靠社会融资,由此加快景点开发建设,挖掘内涵,提升品位,形成以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基础、以招商为手段,以多元化为目标的旅游开发模式。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立,将会在珍惜天然禀赋湿地资源的同时,以保护湿地景观为基础,以挖掘湿地文化为底蕴,以带动生态旅游为特色,彰显城市个性,深化城市文化记忆,使之成为张掖形象的金字招牌,为张掖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㈧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区域范围
湿地公园是对具有独特性的湿地区域进行保护的一种措施,也是以湿地资源为基础,融合当地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对公众进行生态教育、开展科学研究、发展生态旅游的一种利用模式。一流的国家湿地公园,就是地方形象的金字招牌。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是甘肃省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也是内陆河流域上的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无疑是提升张掖形象的“金字招牌”,它的规划、定位、建设与发展前景,也是当前黑河湿地保护工程中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
规划的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城郊北部,与市区紧密相连。区划东至昆仑大道,西至312国道新河桥段及黑河东岸,南至城区北一环路,北至兰新铁路,总面积6.2万亩,其中湿地面积2.6万亩。规划区南高北低,自然落差20米,除了黑河河道及径流新河补充水源外,地下水渗出是其主要水源,湿地植物密布,形成一片“水乡泽国”的胜景。
㈨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历史沿革
在人类与黑河湿地长达数千年融合中,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形成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底蕴。《山海经》中记述黑河是西王母的领地,春秋时期的《禹贡》、《周礼》等文献上曾将黑河至居延泽的大片湖泊列为著名湖泊,称为“西海”。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张掖以地处丝绸之路中段的优越地理位置,成为中西文化交汇的重镇,这片沃土上留下了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迹,皇家寺院大佛寺、千古城池黑水国、隋代木塔、唐代钟楼、明代粮仓、清代总兵府等名胜古迹,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禹导弱水于合黎”、“老子骑青牛入于流沙”、“周穆王西巡”、 “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西征”、“隋炀帝召开万国博览会”、 “马可·波罗旅居甘州”等历史事件,更赋予这片土地神奇的魅力。
源于湿地之上的张掖,农耕文化同样历史悠久。从汉代开始,张掖绿洲农业一直处于发展的前沿,这历代王朝所器重。唐朝武则天时代,甘州刺史李汉通就奉命在甘州屯田引种水稻,城北乌江的大米因光照充足,生长周期长,味道格外醇香,曾一度成为贡米,沿着丝绸之路远运长安,张掖有了“天下称富庶者无出陇右”的赞誉。明朝诗人郭绅有诗云:“甘州城北水云乡,每至秋深一望黄。穗老连畴多秀色,实繁隔陇有余香。”足见张掖农耕文化的深厚渊源。
㈩ 张掖湿地公园限流吗
你好
我感觉
张掖湿地公园限流啊
如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