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园大全 » 武汉共产主义主题公园

武汉共产主义主题公园

发布时间: 2021-01-11 13:21:41

1.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历史发展的四个时期

四个时期是: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时期,共产主义青年团时期,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时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时期。

一、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时期:

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隆重开幕,这一天是卡尔·马克思诞辰104周年纪念日,这次大会讨论通过了团的纲领、章程及各项决议案。

并推选了施存统为团中央书记。一大召开以后,中国青年在团的带领下,英勇的参加各种革命活动,成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支坚强力量。

二、共产主义青年团时期: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批共青团员和革命青年惨遭杀害,团组织也受到严重破坏。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党的大会结束第二天,即1927年5月10日,共青团也在武汉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根据新形势,大会确定了未来集团的工作原则和任务,进一步明确共青团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青年的革命组织”。在此期间,该团于1928年7月在莫斯科举行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在大会上,大会中心的任务是努力团结并为更多的工作青年工作,积极参与土地革命。

三、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时期:

共青团在1935年实行改造以后,团组织中断了10年之久。为了适应新时期需要,1946年10月,党中央发生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提议,1949年4月11日,中国新民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

此次大会宣告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正式建立,提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彻底实现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先进的群众组织。

同时还规定团的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青年,把广大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时期:

1964年6月11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全国国民经济出现好转的形势下于北京隆重举行,这是共青团建立以来空前盛大的一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正式代表2396名,列席代表927人。

进一步明确了改革开放时期团的工作指导思想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和活跃团的工作,代表和维护青年利益,努力培养‘四有’新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英勇奋斗”。

(1)武汉共产主义主题公园扩展阅读:

2012年5月4日,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语重心长、情真意切,寄托着党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嘱托,体现着党对共青团事业的高度重视,为当代青年健康成长、为共青团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各级团组织要把组织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和团干部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1)武汉共产主义主题公园扩展阅读来源:网络-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人民网-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光辉历程

2. 武汉的历史

武汉的考古可上溯到距今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汉口古有夏汭、鄂渚之名。黄陂区境内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是现今发现且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古城。古语云“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故名汉阳。汉阳及武昌皆有1800年历史,而汉口在明代以前,不过是紧连汉阳的荒洲。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武汉首次成为省级行政单位的治所。元代诗人余阙在诗中曾把武昌、汉阳称为“双城”。元末时红巾军领袖徐寿辉曾将其天完政权国都迁至汉阳。
朱元璋攻克武昌时,第六子朱桢出生,后朱桢被明太祖分封到武昌做楚王,使龙泉山形成了有“三龟九寝十二景”之称的古建筑群。明成化十年(1474年)汉江改道从龟山北麓入江,汉口方才脱离汉阳独立发展,嘉靖年间在汉江新河道北岸形成汉口镇,来自各地的商贾纷纷前来经营,当时汉口货物山积,居民填溢,商贾辐辏,成为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和中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明末汉口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故有“货到汉口活”一说,汉口与北京、苏州和佛山并列,称为“天下四聚”,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享有“楚中第一繁盛处”美誉。明崇侦八年(1635年)汉阳府通判袁瑁在汉口修筑了一条长堤。
1852年,太平军相继占领汉阳和汉口。次年攻克武昌城,为太平军攻占的首座省城。 1858年,《天津条约》增辟11个通商口岸,包括汉口。1861年3月,汉口正式开埠。在老汉口镇的下游沿岸先后开辟了英、德、俄、法、日五国租界,汉口由传统商业市镇向近代都会转型。成为长江沿岸最早的三个通商口岸(镇江、九江、汉口)之一。汉口的对外贸易几乎可以与上海并驾齐驱。
1864年,为防捻军南下,修筑汉口城堡,上起硚口,下到一元路,称作后城。 1889年,张之洞担任湖广总督。在其主政期间,大力推行洋务运动,特别是兴建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刺激了武汉近代工业兴起和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张之洞在鄂期间,主持修建了卢汉铁路,兴办教育,创建了两湖书院等新式学堂。
中华民国时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于武昌,打响辛亥革命的首役。10月11日,起义军宣布建立湖北军政府,脱离清朝,定国号中华民国,武汉此时成为中国的革命中心。10月18日,革命军和清军在汉口、汉阳爆发阳夏战争。11月30日,清军败退,火焚汉口街市四天。 1912年,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废汉阳府留汉阳县,改夏口厅为夏口县。以武昌为湖北省省会,同年孙中山来汉,给予“武汉一呼,天下响应”和“民国开创,武汉实为首功”的评价。 1918年,美国《竖琴》杂志刊载了魏尔·瓦尔特的文章《中国的芝加哥》。该文赞道:“汉口在全国商品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可与芝加哥在美国的地位媲美”。 1922年,江岸火车站为京汉铁路大罢工总指挥部,2月7日二七大罢工遭残酷镇压,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划武昌县城区为武昌市作为湖北省会,改夏口县为‘汉口特别市,直属于国民政府,并辖汉阳县城。 1927年元旦,国民政府自广州迁都武汉。1月5日,数十万群众冲击了汉口英租界,2月19日,国民政府正式收回该租界。4月18日,武汉市政府成立,武昌市与汉口特别市(含汉阳县城)合并为‘京兆区’作为首都,成立武汉特别市。故武汉建市历史仅80余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武汉召开。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8月7日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决定中国共产党今后将采取武装暴动的方式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 1931年夏,长江中游发生特大洪水,武汉市区被淹达百日之久,仅市区就死亡3619人。 1938年6月至10月间,中日双方投入百万兵力,进行长达数月的武汉会战。10月25日,武汉沦陷。
1949年5月15日,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白崇禧乘飞机逃离武汉。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进入汉口市区,次日进入武昌市区和汉阳县,武汉三镇解放。22日中共成立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次日中共武汉市委员会成立,暂由中央直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设立的首个直 武汉人民抗洪纪念碑
辖市。

3. 武汉的历史

武汉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和古籍记载,远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回生息繁衍。黄陂答区境内的张西湾城址为武汉市迄今发现最早的城址,市北黄陂区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都邑,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一座商代古城。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武汉地区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在清末、中华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位居亚洲前列。清初,“中俄茶叶之路”开辟,作为起点的汉口开始逐步成为世界茶叶贸易之都,被欧洲人誉为“茶叶港”。汉口开埠后,对外贸易更与上海并驾齐驱,成为“驾乎津门,直追沪上”的全国第二大城市,被誉为东方芝加哥。

4. 武汉市青联几年一届

武汉市青联五年一届。
武汉市青联,全称武汉市青年联合会。是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为核心力量的各青年团体的联合组织,是武汉地区各族各界青年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湖北省青联的团体委员。
武汉市青年联合会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鼓励青年学习党的先进思想、"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最广泛地代表和维护各族各界青年的合法权益,引导青年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努力为各族各界青年健康成长、奋发成才服务;积极发展同台湾青年、港澳青年及国外侨胞青年的联系和友谊;为巩固发展我国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促进祖国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而奋斗。武汉市青年联合会的宗旨是:服务社会、服务青年、服务委员、履行团结、教育、服务、协调、联络的职能。开展的主要工作有:武汉地区十大杰出青年评选、为青少年成长导航、"眷爱阳光"爱心助学、青联论坛、海外学人回国创业以及对内对外青联组织间交流等。
武汉市青年联合会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委会。每届任期五年。目前有委员571人,设主席1人(由团市委书记担任),副主席28人(其中一位是香港人士)。分公共管理、政法、经济一、经济二、经济三、海外联络、民族宗教、文体艺、新闻出版、教育、医院卫生、科学技术等12个界别。有武汉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学生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武汉基督教青年会、武汉基督教女青年会、武汉青联火炬行动(TA)同学会及各区青联等团体会员。全委会闭会期间、由常务委员主持会务,常务委员会下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18人。武汉市青联秘书处作为常委会的工作机构承办日常工作。

5. 1920到1921年,董必武和陈潭秋等在武汉发生了什么

1920年,董必武与陈潭秋等人在武汉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武汉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10月在武汉正式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共产党武汉党组织的通称。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之后, 组织委托湖北省籍组员李汉俊、刘伯垂先后回汉,他们分别与董必武,张国恩,陈潭秋、郑凯卿、包惠僧、赵子健等商议建党 。1920年10月的一天, 由刘伯垂召集,他们齐聚武昌抚院街董必武 张国恩寓所,成立了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小组成立之初,即把学习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项重要活动,组建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作为公开活动的团体,小组成员在武汉中学,武昌高师,省立一师,省立女师组织进步学生参加研究会,宣传马克思主义。 为扩大组织力量,小组先后发展失业工人赵子俊,进步教员刘子通,黄负生入党。同时,小组积极从事工人运动,包惠僧提出了“通过劳工教育,劳工组合,劳工俱乐部来提高工人的觉悟”的主张。董必武等把平民夜校 识字班办进了纱厂、烟厂、兵工厂,哪里有工人,哪里就有共产主义小组活动的身影。 至1921年,全国已有6个共产主义小组。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成熟了。7月,董必武 陈潭秋代表武汉赴上海参加中共一大,包惠僧以陈独秀私人代表的身份从广州到上海参加会议,中国共产党诞生了。8月,董、陈返回武汉,建立了武汉地方委员会,武汉从此有了党的正式组织。

6. 武汉的历史是什么

武汉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和古籍记载,远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市郊黄陂区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都邑,保存完整,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一座商代古城。周初属鄂国,秦属南郡,西汉属江夏郡。东汉以后,江北先后置沌阳县(公元25年)、石阳县(三国时期)、曲阳县(公元280年)、曲陵县(公元305年)、汉津县(公元597年)、汉阳县(公元606年)。江南先后置沙羡县(公元25年)、汝南县(公元378年)、江夏县(公元589年)。

武昌之名,源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改其名为武昌,寓"因武而昌"之意。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治所在江夏县,即今武昌城区。江北有汉阳,故有"双城"之称(元代诗人余阙诗)。"武汉"一词,在明代《重修晴川阁记》中,即有出现。至清代,曾国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经常使用。由于明代以后,汉阳县所属之夏口镇商业发达,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又有"楚中第一繁盛处"之称。故双城演变为三镇,亦有"武阳夏"的说法。1898年,张之洞奏请将阳夏分治获准,1899年,夏口从汉阳县治下划出,成立夏口厅。而夏口开始有县的建制,是在民国元年(1912年)。然市民习惯称夏口为汉口,故"武汉"之名顺理成章成为三镇的统称,因武昌、汉阳、汉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先后建立汉口市政委员会、武昌市政厅和汉阳市政委员会,1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宣布"确立国都,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为武汉", 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三国时期,武汉是魏、蜀、吴三方鏖战地。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汉口正式开埠对外通商,至1889年英、德、俄、法、日5国先后在汉口开辟租界。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创办近代工厂,兴建新式学堂,修筑铁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首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1921年夏,董必武、陈潭秋作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武汉江岸车站成为罢工总指挥部所在地,2月7日罢工失败后,林祥谦、施洋等工人运动领袖在汉就义。1926年12月,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1927年2月7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由毛泽东主持,恽代英、瞿秋白、李立三等都曾来校执教。1927年2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2月南京沦陷后,武汉曾一度成为全面抗战的指挥中心,国民政府在武汉周围组织了规模巨大的武汉保卫战。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武汉光复,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

7.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历史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历史:

1920年8月22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由俞秀松、施存统等8人正式发起建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派出了许多党员去加强对各地团的早期组织的领导工作。

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市东园开幕,中国共青团正式成立。

1925年1月26日至3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发表了《大会宣言》,并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7)武汉共产主义主题公园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中国共青团是在中国共产党及其三代领导集体的关怀下发展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纲领。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团结全国各族青年。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壮大,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前列。

有着光辉的历史。在建立新中国,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进程中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为党培养、输送了大批新生力量和工作骨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共青团根据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紧密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开展工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新一代青年的健康成长。

8. 武汉历史!!!

历史沿革

据近年考古工作发现,一万多年前,武汉地区已有先民生息繁衍。市郊黄陂的盘龙城遗址,考证为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商代古城。武汉在夏代属荆州,殷末属南国,周初属周南,秦属南郡,汉属江夏郡。东汉后,江北先后置沌阳县(公元25年)、石阳县(三国时期)、曲阳县(280年)、曲陵县(305年)、汉津县(597年)、汉阳县(606年);江南先后置沙羡县(25年)、汝南县(378年)、江夏县(589年)。明成化年间,龟山以北的汉水支流逐渐成为汉水入江主流形成武昌、汉阳、汉口的三镇格局。武昌这名始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寓“因武而昌”之意。与江北汉阳有“双城”之称。明代以后,汉阳所属之夏口镇商业勃兴,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武阳夏三镇的统称枣“武汉”开始被使用。1926年1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委员临时联席会议确定“确立国都,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武汉”。1927年4月16*,成立武汉市政委员会,这是统一建市的开始。随后分分合合,至1949年5月24*,武汉市人民**正式成立,武汉市的名称至今保持不变。1986年12月,国务院公布武汉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重大事件

武汉历史上曾是魏、蜀、吴三方鏖战之地,千余年中发生过许多战事和重大事件。进入近现代更是波澜壮阔。1837年,林则徐任湖广总督期间,在武汉严禁鸦片,开中国禁烟之先河。1861年,根据中英《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有关条款,汉口对外开埠,英、德、俄、法、*相继建立租界,成为国中之国。1889年,总督张之洞推行“新政”,开工厂、办学堂、练新军……,为武汉的近代化打下坚实基础。1911年,辛亥武昌首义,一举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辛亥武昌首义,一举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1921年,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成立,领导工人农民进行革命斗争。1922年,江岸车站为京汉铁路全线罢工总指挥部,2月7*反动派残酷镇压,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1926年,北伐胜利,国民**由广州迁都武汉。1927年,汪精卫为首的武汉**策划了“七·一五”反共事件,大革命遭到失败。同年,中共中央在汉召开“八七”会议,结束了投降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针。1938年10月25*-1945年8月15*,武汉被*军强占。1949年5月16*,人民解放军解放武汉。新中国成立后,武汉被定为冶金、机械为中心的工业城市,建立一批大型、重点工厂。1954年,武汉出现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8月18*15时,武汉关水位达到29.73米,舵落口水位达到29.89米,经过全市历时百天的防汛斗争,武汉人民战胜了特大洪灾,确保了武汉的安全;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第一座横跨长江的铁路公路双层桥。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武汉实行经济体制改革试点与计划单列。1987年,以武汉为中心由长江沿岸17个地区组成“武汉经济协作区”。

9. 武汉历史

武汉历史概述
武汉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和古籍记载,远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市郊黄陂区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都邑,保存完整,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一座商代古城。周初属鄂国,秦属南郡,西汉属江夏郡。东汉以后,江北先后置沌阳县(公元25年)、石阳县(三国时期)、曲阳县(公元280年)、曲陵县(公元305年)、汉津县(公元597年)、汉阳县(公元606年)。江南先后置沙羡县(公元25年)、汝南县(公元378年)、江夏县(公元589年)。

武昌之名,源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改其名为武昌,寓"因武而昌"之意。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治所在江夏县,即今武昌城区。江北有汉阳,故有"双城"之称(元代诗人余阙诗)。"武汉"一词,在明代《重修晴川阁记》中,即有出现。至清代,曾国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经常使用。由于明代以后,汉阳县所属之夏口镇商业发达,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又有"楚中第一繁盛处"之称。故双城演变为三镇,亦有"武阳夏"的说法。1898年,张之洞奏请将阳夏分治获准,1899年,夏口从汉阳县治下划出,成立夏口厅。而夏口开始有县的建制,是在民国元年(1912年)。然市民习惯称夏口为汉口,故"武汉"之名顺理成章成为三镇的统称,因武昌、汉阳、汉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先后建立汉口市政委员会、武昌市政厅和汉阳市政委员会,1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宣布"确立国都,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为武汉", 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三国时期,武汉是魏、蜀、吴三方鏖战地。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汉口正式开埠对外通商,至1889年英、德、俄、法、日5国先后在汉口开辟租界。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创办近代工厂,兴建新式学堂,修筑铁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首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1921年夏,董必武、陈潭秋作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武汉江岸车站成为罢工总指挥部所在地,2月7日罢工失败后,林祥谦、施洋等工人运动领袖在汉就义。1926年12月,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1927年2月7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由毛泽东主持,恽代英、瞿秋白、李立三等都曾来校执教。1927年2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2月南京沦陷后,武汉曾一度成为全面抗战的指挥中心,国民政府在武汉周围组织了规模巨大的武汉保卫战。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武汉光复,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

历史沿革

武汉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和古籍记载,远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市郊黄陂区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都邑,保存完整,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一座商代古城。周初属鄂国,秦属南郡,西汉属江夏郡。东汉以后,江北先后置沌阳县(公元25年)、石阳县(三国时期)、曲阳县(公元280年)、曲陵县(公元305年)、汉津县(公元597年)、汉阳县(公元606年)。江南先后置沙羡县(公元25年)、汝南县(公元378年)、江夏县(公元589年)。

“武汉”的由来
武昌之名,源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改其名为武昌,寓"因武而昌"之意。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治所在江夏县,即今武昌城区。江北有汉阳,故有"双城"之称(元代诗人余阙诗)。"武汉"一词,在明代《重修晴川阁记》中,即有出现。至清代,曾国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经常使用。由于明代以后,汉阳县所属之夏口镇商业发达,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又有"楚中第一繁盛处"之称。故双城演变为三镇,亦有"武阳夏"的说法。1898年,张之洞奏请将阳夏分治获准,1899年,夏口从汉阳县治下划出,成立夏口厅。而夏口开始有县的建制,是在民国元年(1912年)。然市民习惯称夏口为汉口,故"武汉"之名顺理成章成为三镇的统称,因武昌、汉阳、汉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近代史上的武汉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先后建立汉口市政委员会、武昌市政厅和汉阳市政委员会,1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宣布"确立国都,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为武汉", 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重大事件概要
三国时期,武汉是魏、蜀、吴三方鏖战地。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汉口正式开埠对外通商,至1889年英、德、俄、法、日5国先后在汉口开辟租界。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创办近代工厂,兴建新式学堂,修筑铁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首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1921年夏,董必武、陈潭秋作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武汉江岸车站成为罢工总指挥部所在地,2月7日罢工失败后,林祥谦、施洋等工人运动领袖在汉就义。1926年12月,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1927年2月7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由毛泽东主持,恽代英、瞿秋白、李立三等都曾来校执教。1927年2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2月南京沦陷后,武汉曾一度成为全面抗战的指挥中心,国民政府在武汉周围组织了规模巨大的武汉保卫战。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武汉光复,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

历史人物

作为"九省总汇之通衢"的武汉,可谓群贤毕至、才俊荟萃。

先古以来,孙权江夏筑城、岳飞屯兵武昌、崔颢黄鹤楼题诗等先贤足迹至今千古传诵。明末抗击后金统帅熊廷弼修江堤,造福人民。特别是进入近代史后,辛亥首义地武汉,产生了刘静庵、黄兴、孙武、蒋翊武等一批革命志士;张之洞治鄂兴办工厂,开创了中国乃至东亚领先的现代工业先河;特定的土壤,培育了大批文化名人,如: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地质学家李四光、文学家闻一多、哲学家熊十力等等数不胜数。

本世纪三大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都不止一次到过武汉,在史书上留下光辉篇章。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1894年、1912年两度来汉,对辛亥首义的武汉给予了"武汉一呼,天下响应","民国开创,武汉实为首功"的高度评价。在他编制的《建国方略》等巨著中,曾为武汉专门作出建设规划。伟大领袖毛泽东曾在武昌农讲所、"八七"会址、东湖梅园等留下历史性脚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等诗词手迹,炳蔚江城;17次在汉畅游长江的实践更深深地激励着武汉人民奋勇前进。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巨轮加速前进,1992年初南巡首站抵达武汉,发表了"发展是硬道理"著名论断,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个春天。

经过新中国成立后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豪迈步伐,武汉已经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重镇、商品贸易中心、交通枢钮和教育、科研基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文化名城更添活力。

在这跨世纪的交替中,武汉人正以改革者的魄力和创新者的勇气,锐意进取,再创辉煌。为把武汉建设成为中国钢铁、汽车、高新技术三大产业基地和金融、流通、运输、信息、科教五大聚散中心,塑造并充分展示开放式、多功能、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奕奕风采而团结奋斗。

武汉的城市文明可追溯到3500年前的盘龙城。
盘龙城位于现在黄陂县境内,是在长江流域发现的第一座商代古城。在春秋战国时期,武汉地区长期隶属楚国,楚文化也因此成为今日武汉文化的渊薮。武汉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水运,历来就是商贸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十八世纪的汉口,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1861年开埠后,汉口成为当时中国内陆最大的通商口岸。1911年,武昌城上空响起辛亥革命第一枪,由此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王统治,翻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