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天气
① 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人文历史
据清嘉庆元年刊本《山阳县志》记载,早在东晋时代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葛洪即在本县境内的馒头山隐居修道。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境内)人,在广东罗浮山隐居之前,曾到豫、荆、襄等地游历,而山阳又距豫南、襄阳不远,所以,他到过馒头山是有可能的。民国十八年刊本《增修山阳县志》卷一亦写道,“羊仙洞在馒头山,昔人于此得道飞升,传云即葛洪也,入罗浮山去。又口头东十里,有深洞,碑记‘葛洪修炼处’。
唐时的著名高道罗公远曾在天柱山修道。清嘉庆元年刊本《山阳县志》卷一《古迹》记述,“天柱山 ,一名天竺山,唐罗公远、宋邵康节(邵雍一引者注)皆隐于此。”[2]罗公远,又名思远;鄂州(今湖北境内)人,一说为彭州九陇县(今四川境内)人,《太平广记》卷二十二、《云笈七签》卷一百三十五、《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五均有其事迹。如:《太平广记》中《罗公远》条记述,公远自幼好道术,唐玄宗亦酷好仙术,有一次玄宗与张果、叶法善手中各握棋子,未让公远看见而要他猜各人手中之物,公远以无物相告,二人张开手,均无棋子,原来棋子已在公远手中;还写道,开元年间又一次中秋赏月,公远以拄杖为桥,请玄宗同登月宫,听霓裳舞曲。这些记述颇多神异,难免有小说家言或传说。其中亦有颇具哲理之言,如玄宗请公远教其长生之术,公远对曰,“我命在我,非由于他,当先内求而外得也,刳心减智,草衣木食,非至尊所能。”这段话反映了罗公远对道教养生的真知灼见,他重申了道教提倡“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生命观,指出要长生久视,应先内炼而非外求,清心寡欲、草衣木食的艰苦修炼,帝王是做不到的,言外之意,帝王的生活如果不改变,要想长生是不可能的。罗公远有著述传世,《道藏》中收有《真龙虎九仙经》二篇,罗公远、叶静能注。叶静能亦为唐玄宗时的道士,以擅长符箓请神役鬼、驱邪治病、兴云致雨等奇术深受玄宗宠信。罗公远、叶静能在《真龙虎九仙经》注中写道,“夫金丹大药,皆在冥心。心若一着,无有不成。若蒙至人传诀,依法修之,切在戒慎分明,静室息诸事,想恍惚之中有神曰灵冥也,炼五脏气方成大道。故《道德经》云: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从这段话中,也可以看出道教修炼在当时由外丹向内丹转变之端倪。
据山阳地方志记述和当时老道长口传,唐末宋初大名鼎鼎的高道吕洞宾亦到过天柱山 。《山阳县志》卷一《古迹.仙人龛》记载,“相传吕纯阳、韩湘子游憩于此,故名。”[5]同卷《古迹.天柱山 》亦记述,“又传吕洞宾曾多次于此山,有摘星岩、摩天岩、净瓶峰、雷神洞。”[6]八仙的故事使吕洞宾、韩湘子在我国民间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据有关史料考察,吕洞宾、韩湘子均有其人,但韩湘子系唐朝官员,是唐代大文豪韩愈侄子,而韩愈确有族侄,颇有道术。
吕洞宾是唐宋内丹道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人物。洞宾名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以字行世。他与其师钟离权的内丹修炼理论,在中国道教史上被称为钟吕金丹道。《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吕岩》写道,“其自作传云:吾乃京兆(今陕西关中)人,唐末屡举进士不第,因游华山遇钟离子,传授延命之术,寻遇苦竹真人传授日月交并之法,再遇钟离,尽获金丹之妙。吾得年五十道始成。”“世言吾卖墨,飞剑取人头,吾闻晒之,实有三剑:一断烦恼,二断贪慎,三断色欲,是吾之剑法也。世有传吾之神,不若传吾之法,传吾之法,不若传吾之行。何以见?为人若反是,虽携手接武,终不成道。”[7]从这些记述不难看到他修道的经历、承传及其丹道思想。吕洞宾主张修道最重要是身心和生命的修炼,反对荒诞不经的虚妄之说。他的丹道理论对全真道内丹修炼影响甚大,被尊为全真道“五祖”之一。有关吕洞宾在陕西的活动,史籍多有记载,《雅言系述.吕洞宾传》称其为潼关以西人,唐朝咸通( 860 -873)初年,举进士不第。后因黄巢起义,社会动荡,遂携家隐居终南山,学道家老子之法。《宋史.陈抟传》亦写道,陈抟在华山隐居修道时,“华阴隐士李琪……;关西(古时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市为关西或关右——引者注)逸人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皆数来抟斋中,人咸异之。”[8]据上述史料分析,吕洞宾在天柱山一带修过道是完全可能的。
元朝时,全真道倍受尊崇,甚为兴盛。陕西乃全真道之发源地及重要的活动市,道观的兴建和道士、信众的崇道十分普遍,天柱山市兴建的元纬宫就是全真道在当地发展的有力证明。元纬宫系元朝著名高道宋德方主持修建,据《增修山阳县志》载,元纬宫“在城西南山麓,俗名宫为南庵,道院曲流为县八景之一。”[9]《山阳县志》卷三《坛庙》记载,“县城西一里许,有胜概名曰南庵,后倚笔架山,前接紫微峰,左山环峙,右水绕流,盖天地造设之佳处也。”
据李鼎《玄都至道披云真人宋天师祠堂碑铭并引》、元好问《通真子墓碣铭》、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等道教史料记载,宋德方(1183一1247),字广道,道号披云,山东莱州掖城人。先后师事全真道“七真”中刘处玄、王处一、丘处机。丘处机应成吉思汗之请远赴西域时,德方为随行的十八位门人之一。返回燕京后,与丘处机同住于长春宫,奉丘之命,任教门提点。他办事认真,一举一动,无偏私而有规则,道俗莫不服其德能。宋德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对儒、道典籍如《春秋》、《周易》、《中庸》、《大学》、《庄子》、《列子》特别喜爱,努力研读,对其它的诗文与历史、诸子百家著作,亦多有涉猎。他在搜集、整理、刊刻道经和修建道教宫观方面尽力甚多,成效亦甚大。丘处机逝世前,十分重视整理和刊刻《道藏》之事,他曾专就此事和门人宋德方商议,对道教经典的大量散失深为遗憾,认为应当努力完成恢复和整理这一与道教发展关系非常密切的大事。然而,丘处机也深知自己已经没有精力去实现这一宏愿,遂将此事交宋德方日后办理。丘处机对宋德方说,兹事体甚大,我则不暇,他日尔当任之。丘逝世后,尹志平接任掌教,亦继承其之遗愿,非常重视刊刻《道藏》,委托宋德方总管筹办此事。宋德方与门人秦志安等详细策划,又得丞相胡天禄资助白银1500两,遂于元太宗九年(1237)起开始整理《道藏》。由于任务繁重,设立了27个经局承担此事。他们不辞辛劳,行程数万里,搜罗遗逸道经,增补亡缺,以《大金玄都宝藏》为基础,校对付刊,历时八年,于乃马真皇后称制三年(1244)全部完成,亦名《玄都宝藏》,共7800余卷,实现了丘处机的遗愿,是全真道教历史上的又一创举。由宋德方建立的全真道宫观,“自燕齐及秦晋,接汉沔,星罗棋分布,几百余区。”元纬宫即是宋德方主持修建的一百多处道观之一。[11]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朝廷即赐宋德方“清虚大师”;乃马真后称制三年(1244) ,朝廷又赐号“玄都至道真人”;至元七年(1270),又追赠“玄通弘教披云真人”,著作有《乐全集》。
明朝以后,国内不少地方全真道衰落,陕西的全真道虽然不如元代兴盛,但却有一些道士弘道甚为得力,成就亦显著。如佳县白云山,因道士李玉风(亦作玉凤)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605)到此隐居弘道,“施药济人”,“岁旱有祷即应”,后经任尚书的陕西韩城人薛贞上奏朝廷,“敕赐道经一藏,封为‘玉风真人’”。
在属于陕南市的天柱山 ,明朝时四川籍全真派道士李本善到天柱山弘道,收徒刘合明等。李羽化后,刘合明承师遗志,主持天柱山市全真道事务,大力弘道50余年,收徒100多人,修复了不少道观。刘合明宣宗宣德六年(1431)羽化,其徒余教民继承刘合明主持道务30余年,使全真道在天柱山市得以延续[13]。
明孝宗弘治(1488—1505)年间,有一位居住在山阳名叫雷贤(字宗鲁)的人,某日出游,在南庵道观旧址上捡到琉璃瓦残片,上面刻有“至正元年道正宋披云”字样,感慨非常,乃以继承宋披云(德方)弘道之志为己任。雷贤捐资金、请工匠,历时10余年,终于使元纬宫在元朝宋德方昔日修建的旧址上重新落成。余庆在《南庵元纬宫记》中根据自己的亲眼所见写道,元纬宫“前后宫殿,峨然翚飞,东西栋楹,耸尔壮丽,且装塑神祇,像貌威严,光彩绚烂,令人凛凛起敬。至于四面墙垣,气象开阔,高映云日,观者摩肩接迹,赞口同声,是皆始于宗鲁之所创也。”[14]这些记述,可以清楚地看出当年天柱山市的道教盛况。
明朝中期以后,天柱山一带全真道的活动日渐衰微。清乾隆二年(1737),全真道士李永明由湖北武昌到天柱山,先后收徒100余人。但后来这一支未能在天柱山承传下来。
现今天柱山全真派道士的承传,系由清朝中叶武当山太子坡道士王圆吉到天柱山弘道,延续下来的道脉。所以,现今天柱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尊武当太子坡为其法嗣之源。王圆吉到天柱山后,与其徒吴明慧、张明秀、刘明玉等大力弘道,修复道观,刻印道教典籍20余种,门人达500多人。王圆吉羽化后,吴明慧(道号道隐子)继其师掌天柱山道教事务,勤奋耕耘,著有道书《度人秘录》、《修炼丹术》等,皈依弟子超过1000人。
1925年吴明慧羽化,由其高徒张至正(道号安连子)继承吴明慧遗志,主持天柱山道教事务,努力弘扬全真道。张至正与天柱山道众一起,经过10余年艰苦努力,修复了铁瓦殿, 云盖观(又名大顶)道观,又在铁钟坪创建双峰观道场,建有主殿4座,配殿3座。主殿名为“通明殿”、“斗姥殿”、“无极殿”、“万圣楼”,配殿名为“灵官殿”、“娘娘殿”“太白殿”,还建有钟楼、鼓楼、客厅、厢房等房屋100余间,住观道士人数最多时达100余人,使双峰观成为天柱山道教史上修建的道观中规模最大的道观。
解放战争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李先念部队转战商洛市。1946年夏秋间,李先念率约300人的部队在极端困难之际,从漫川关走山路到双峰观,受到张至正大师热情的接待,部队隐蔽山中半月。分别时,张至正为确保李先念的安全,特地为李换上道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在天柱山道教界贯彻落实得比较好,据1952年统计,当时山阳县共有道观37处,庙房478间,乾道123人,坤道99人,其活动中心天柱山有乾道38人,坤道29人。1956年,主持天柱山道教事务的张至正道长当选为山阳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1958年春出席了中国道教协会在北京召开的理事扩大会议。张至正亦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组织道众学习报纸和政府的有关文件。
但是,五十年代末期以后,由于“左”的思想的干扰,对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的贯彻出现失误,天柱山市的道教活动遭到不应有的冲击,出现了令人痛心的状况:1960年,以张至正为首的40多位道士遭受批斗,同年,张至正蒙冤受屈被捕,道士道姑多遣散还俗。“文化大革命”期间,天柱山道观毁坏殆尽。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状况的日益好转,天柱山道教迎来了新的春天,冤假错案得到平反,道教活动逐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天柱山道众在张至正的高徒周理贵道长(道号天真子)的带领下,凿岩石,开荒地,打松籽,挖药材,餐风露宿,一心向道,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经过近20年的艰苦努力,自筹资金100多万元,修建恢复了双峰观、云盖观、铁瓦殿、朝阳洞4处道观。1984年,周理贵道长与道众建立了天柱山道教管理委员会,周理贵任管委会主任。同年,周道长当选为陕西省道教协会理事,周理贵任管委会主任。1989年在北京白云观领受“三坛大戒’,1993年被评为全国道教界爱国爱教先进个人,1998年山阳县道教协会成立,周道长当选为会长。 2000年商洛是道教协会成立被选为名誉会长。2006年9月20日羽化登真。
天柱山现有住观道士30余人,皈依弟子约500余人,其中不少人已成为道教界的后起之秀。
余宗来(道号昌盛子) , 1990年参加陕西省道教协会第三期培训班学习,1995年参加了在四川青城山举行的全国第二次全真派授戒活动,1998年当选为山阳县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同年当选为山阳县政协委员,2000年10月当选为商洛市道教协会会长,2001年选任陕西省道教协会常务理事,2005年出席了中国道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主席的接见。出访马来西亚等国家学习参观。2006年任商洛市政协委员,2007年选陕西省省政协委员。撰写和主编的道教著作有《丘祖百字派浅解》、《商洛道教宗谱》、《张至正传奇》、《商洛市道教志》、《商洛市道观简介》、《天柱山的传说》、《天柱山志》》(手稿)等;
徐宗常(道号祥和子),1987年参加陕西省道教培训班学习,1994年当选为陕西省道教协会第二届理事,1998年当选为山阳县道教协会第一届副会长,2000年10月当选为商洛市道教协会第一届副会长;
瞿宗琼(道号广玄子),坤道。1988年参加中国道教学院坤道班学习,1992年当选为天柱山道教管理委员会常委, 1995年参加四川青城山全真派授戒,1998年当选为山阳县道教协会常务理事,2000年10月当选为商洛市道教协会第一届副会长,2001年当选为陕西省道教协会第三届理事,2006年当选山阳道教协会第二届会长。曾参加《天柱山的传说》等道教资料的编写;
胡诚林,1992年参加中国道教学院专修班学习。现任中国道教协会第七届副秘书长,陕西省道教协会第三届秘书长,西安市道教协会秘书长、西安八仙宫管理委员主任、2000年选为商洛市道教协会第一届副会长、陕西省政协第八届委员,西安市碑林区政协委员,近些年来作为青年道士代表,曾出访过澳大利亚、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在《中国道教》、《中国宗教》、《三秦道教》、《各界导报》等报刊上发表《天竺山今昔》、《西安道教展新姿》、《道教在澳洲的发展》、《台湾道教散记》等文章约30篇。
在天柱山修过道的道士中,选送中国道教学院和陕西省道教培训班学习深造者已有田诚启、胡诚海、何宗银、何宗才、王诚芳、余诚智(市道协副秘书长;山阳道协秘书长)胡诚旭、陈诚东、汪诚真、江宗善、秦诚水、王宗慧、朱宗贤等20余人,其中不少成为所在道观中的有生力量,他们努力弘道受到道教界的重视和好评。 《登天柱山》 陈鲁斋
置身如在九霄中,万里川原一览空。
呼吸可能通帝座,壮怀直欲问天公。
悬岩峻峭巨灵劈,大地撑持砥柱间。
秋色西来风日丽,下方佳气郁葱葱。 《天竺摩霄》
陈鲁斋
拔出群岚数万里,青天象外露奇峰。 悬岩向背疑风雨,绝顶阴晴变夏冬。
罗列儿孙排玉笋,撑持砥柱现芙蓉。
仙缘有份谁修到,下界声传古寺钟。
② 现在厦门天竺山森林公园要门票吗
天竺山是不收门票的,风景区很大,所以园区内设有观光车,30元。想自己随便走走的话就不用钱了。
③ 厦门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交通指南
景区内车行道已抄基本形成。
厦门首条“藏身”于森林公园之中的绿道,也是厦门首条位于风景区的绿道。
天竺山的自行车道全长约20公里。而天竺山绿道,在天竺山景区防火道和环湖木栈道的基础上建设,全长约35公里,配套3个休息换乘点和1个驿站。
天竺山的绿道连接景区湖景、鸳鸯溪谷、玉兰幽谷、观景台、龙门寺和真寂寺等,几乎囊括了景区主要风景点。今后市民到天竺山,只要骑自行车就可以轻松穿梭在各大景点之中。 公交
乘坐805路公交车到【天竺山东门站】下车;或乘坐804、814路公交在【天竺山公园站】下车。
铁路
厦门是闽南地区交通枢纽,有多班直达车次。可先到厦门站,再换公路交通到达。
公路
距漳州35公里(324国道),路面为四车道沥青;距厦门(满 市区36公里(途径灌口),路面为四车道沥青或水泥:96年底建成的福厦漳高速公路从旅游景区一侧通过,每日有多班往返于三地的客运班车经过公园门口。
水路
厦门海运发达,与沿海内陆主要客运码头均有客轮相通。
航空
景区距厦门高崎机场30公里。该空港每日都有2一个航班直飞任何一个省会以上城市。
④ 山阳天竺山未来几天天气又有雨没
山阳天竺山未来几天天气下雨的概率不大,详情如下图所示
⑤ 厦门天竺山森林公园现在要门票吗,急!!
免费,不用门票;
厦门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厦门市郊区西北部的国营天回竺山林场内,距厦门答市区36公里,离漳州35公里,福漳高速公路从南侧通过,交通十分便利。天竺山森林公园总面积为265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96.8%;乔木层树种以马尾松为主。
区内山峰连绵起伏,大多在700米以上,最高峰天柱山海拔933米,次高峰仙灵旗海拔916米。景区总面积26.51平方公里,距厦门市区36公里,离漳州35公里,至集美区、海沧区仅十多公里。
(5)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天气扩展阅读:
地形地貌
景区属低山丘陵地貌,山体为博平山支脉,大致成东北至西南走向,山峰连绵起伏,大多在海拔700米以上。山体上部陡峭,悬崖峭壁众多,下部为鸡爪形,地势较平缓,地形复杂多变。
气候特点
气候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3.1℃,一月平均气温0.4℃,极端最低气温-14.5℃,七月平均气温25.4℃,极端最高气温39.8℃,≥10℃的积温4143℃,无霜期207天,年均降水量709毫米,7—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9.0%。
具有“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季温暖多风,秋季潮湿多雨”的特点。
⑥ 厦门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怎么去
如果你自己走路上去不用钱
做观光车的话是40块 包括你在哪个景点下车 等下还要去另一个景点 可以随意做 5点之前就得坐观光车下山了
那里风景不错
做观光车很刺激 望下去都是万丈深渊
不过觉得好象有点危险
⑦ 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地理环境
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秦岭南麓陕西东南部,商洛市山阳县境内的天竺山镇,处于东经109°56′45″至110°02′20″,北纬33°22′50″至33°24′55″之间,西至三里峡,东至僧道关,北至长沟南坡,南至铜塔沟脑,东西长约9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公园面积1809公顷。距西安150公里、十堰130公里、县城30公里。
商洛地质考察表明,数十亿年前,山阳与商县之间,是一个东西伸展的古海槽。历经数次地壳升降,逐渐抬起成隆,形成贯穿东西的长岭,地史构造叫太古凸起。后当古秦岭开始抬升时,它的两侧缓慢沉降凹陷,高坝、色河至凤镇一带陷为纺棰形海槽。经过几亿年后,由于地壳作用,又开始隆起,逐渐和太古凸地联成一片。随着燕山运动,商洛北部太古、元古代陆地升起了陡峭高耸的山脉,南部和西部再次凹陷成海。这种古生代海,早期分布在湘河至中村以南,而后由于地盘东升西降、北抬南陷,天柱山(天竺山)至南宽坪以西、高坝至色河以南凹陷成最后一片海区。约两亿年前,强烈的印支地壳运动后,这些沉积地段又开始上升,海水最后退出。受东西向和西北至东南向的构造断裂所控制,发育成岭谷结构地貌。中生代末期,地质结构基本定型,自第三纪、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承继了老构造格局,具有间歇性断块分异运动特点,同时遭受长期风化、剥蚀和河流切割,逐渐形成结构复杂、冈岭迭嶂、峡谷深邃的山地地貌。
天竺山森林公园地处秦岭南坡,属鹘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构造为华里西褶皱带和印支褶皱带。板岩—王阎是一条复活的断裂带。由于板块抬升,断裂带南侧形成了几乎与鹘岭主脊平行的、呈东西走向的支梁。天竺山森林公园即包括了该支梁的大部分区域。地势北陡南缓,山势高大陡峭,气势雄伟突兀,相对高差1000米左右,天竺山最高海拔2074.7米,是山阳县境内最高峰。大范围地形属秦岭中山山地。境内主要地层为沉积岩相,以灰岩为主,部分地段出现板岩、页岩、千枚岩。
土壤以棕壤、黄棕壤为主,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海拔1400米以下为黄棕壤;海拔1400—2000米之间为棕色森林土和碳酸盐棕色森林土。土层厚薄不一,一般台地、阶地和沟掌地带土层深厚,陡险坡面土层较薄。PH值5.5—6.5,呈中酸至微酸性反应。土质松软,肥力较高。 山峰最低海拔1255米,最高海拔2074.4米。山有七峰相对,主峰有北峰大顶山、东峰铁钟坪、南峰虹池梁、西峰松树荡。
北部大顶峰,属主峰,海拔2074米。山巅骤崛一柱,高二百余米,围三百余米,形如竹节,柱体奇石轩露,古松倒挂,朝岚暮霭,晴雾不散。[2]
四凳,天柱山(天竺山)迤西至板仓西南,突起四峰,成梯级排列,东西走向,主凳海拔1729米,山间杂木茂密。
双凤冠,在扁头溪西,南北走向,海拔1985米。山姿巍峨,顶分二峰,岩嘴突出,犹如凤冠。
大天堂,座落扁头溪西南9公里,主峰1488米。山势险峻,道路崎岖,杂花生树,风景秀丽,故有“大天堂”之雅号。
杜家山,在松坪乡东北3公里处,海拔1120米,山壁陡峭难攀。(以上5山属天柱山(天竺山)南迤分支,为两岔河与箭河分水岭) 天竺山森林公园森林植被属山地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带。根据植物群落的外貌、种类成分、群落组成、群落结构及环境特点等,森林公园的植被分为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三个类型。森林公园的植被按海拔由低到高可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带谱,自下而上分别为:
(1)含常绿阔叶树的落叶阔叶林带 分布于海拔700米的河谷地带,不仅生长着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植物,还生长着南方型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有油桐、乌柏、油茶、桂花、银杏、芭蕉、枇杷、柑桔、柚子、棕榈、茶树、樟树等,还有杉木林和斑竹林。落叶阔叶树有梧桐、泡桐、枫香、香椿、栓皮栎、桑树等。女贞、冬青等灌木可以长成小乔木。
(2)栓皮栎林带 分布于海拔800—1500米间的山地,主要建群种是栓皮栎和油松,其它落叶阔叶乔木有杨、柳、榆、槐、楸、桑、柿子、板栗、泡桐、皂荚、椿树、黄连木、女贞、白蜡等,林中灌木和草本主要有盐肤木、胡枝子、野棉花、铁杆蒿、柴胡、远志、马桑、葛藤、猕猴桃、八角茴香等。油松相当普遍,常形成松栎混交林。
(3)华山松、锐齿栎林带 主要分布于海拔1500—2000米的深山地区。建群种主要为华山松和锐齿栎,优势种有油松、槲栎、山杨,其它乔木有白皮松、青皮椴、漆树、青枫、化香树等,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有松花竹、连翘、小蘖、柴胡、野菊、天门冬等。天竺山主峰有800多公顷的华山松纯林,树高平均10米,胸径平均26厘米左右,林龄平均30年左右。这在全省天然林分布区一般不太多见,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除此而外天竺山石质山地由于坡度大、土层薄,大面积分布有灌木林。灌木主要有:蔷薇、花楸、六道木、荚迷、青夹叶、杜鹃、忍冬、祖师麻、松花竹等。草本植物有:羊胡子草、蒿类、大披针苔、苔草、大油芒、铁线蕨、升麻等。 天竺摩霄为山阳八景之一,天竺山自然景观之极佳处。来到北峰大顶北侧绝壁处,即可看到一座天然石柱崛地而起,宛若擎天之柱。柱体呈圆形,高近300米。《山阳县志》载:“俨似蓬莱仙子,冠碧烟,披紫霞,带红霓,手臂绎霜,口吸银河,直若天为山所擎也。”天柱峰象巨人,像蜡烛,像竹笋,像天柱,昂首仰天,高大伟岸,古松倒挂,云烟缭绕,气势不凡,蔚为壮观。清末举人陈鲁斋先生有《天竺摩霄》诗云:
拔出群岚数万里,青天象外露奇峰。
悬岩向背疑风雨,绝顶阴晴变夏冬。
罗列儿孙排玉笋,撑持砥柱现芙蓉。
仙缘有份谁修到,下界声传古寺钟。
这首诗把“天竺摩霄”刻画得惟妙惟肖,突出了天竺山之高——手摘星辰,天竺山之奇——鬼斧神工,且将山上山下景物不同和气温差别,也融入了所描绘的诗情画意之中。 刀背梁,顾名思义,梁顶部的宽窄和坡度的大小你可以想像险到什么程度。过去刀背梁栈道未修时,只能有少数几个胆大的探险者才能来到这里,绝对是如履薄冰,小心奕奕。刀背梁长不过百米,左临徒崖,右是绝壁,前边临空,上边的最窄处,也不过尺把宽,右边的绝壁,游人是根本不敢往下看的,看则有摇摇欲坠之感。因为绝壁是垂直的,你若想转个身,也担心一阵轻风会把你吹向万丈深渊。现在,在刀背梁的绝壁上修了栈道,攀爬栈道,脚下凌空;登上刀背梁,在最窄处被支撑的栈道只有五分之一的宽度,大部是凌空而架,游人也是凌空而行,空里来雾里去,给您的感受如何?
在刀背梁的最前端,建有凌云亭。凌云凌云,游客们已凌驾在祥云之上,在有云的天气,可以俯瞰云海;在无云的时候,可以目极千里。在这里看大小天竺,近在咫尺,伸手可及,正所谓,千峰万壑脚下踩,疑是仙子腾云天;敢向九天揽星月,不登天竺非好汉。这里也是摄像拍照的最佳角度。 天竺山索道水平距离1749.8米、斜长1935.4米、高差827米,是目前陕西省垂直落差最高,线路最长的景区索道,有着“西北第一索道”美誉。
天竺山客运索道,由陕西鸿瑞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客运索道在天竺山景区正式投入运营,投资9000余万元,为单线循环脱挂式六人吊厢客运索道,其设备质量和技术水平全国领先。该索道关键部件、钢丝绳、减速器、抱索器、主控电器部分均系进口。单程运行6.6分钟,单向运输能力800人/小时,日运送游客可达1万多人次,整个系统由计算机控制。
天竺山最高海拔2074米,相对高差1200多米,从天竺山山脚步行至山顶要经历12000多个台阶,大约需要四五个小时,这让有些游客望而生畏,天竺山索道的开通提供了一种轻松的上山方式,极大方便游客游览天竺山,使更多游客可以轻松登上山天竺山顶,欣赏大美无限的天竺风光,领略“置身如在九霄中,万里川原一览空”的胜景。
⑧ 山阳天竺山未来几天天气又有雨没
⑨ 厦门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景区分布
该区域包括:现代农业科技园区、闽台果蔬花卉区、高级度假酒店区、体育公园区、动物园区、游客服务中心区、鸳鸯溪漂流区等。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发挥厦门的区位和人文优势,引进海峡两岸的先进农业技术,优良品种和管理经验,将该项目建设成为集两岸农业科技成果展示、科普教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科技园。
闽台果蔬花卉区
闽台果蔬花卉区通过引进台湾在果蔬种植和花卉培育方面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建设闽台果蔬花卉基地,为旅游景区提供绿色食品、特色果蔬和各种花卉,同时作为与宝岛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平台。
游乐园区
游乐园区包括充满童话色彩的娱乐玩具城,五彩缤纷的观光球,有惊无险的激流漂筏、自旋滑车、空中飞车、飞天蹦极球、弹跳飞人、流星锤和阿拉伯飞毯项目,将给游客提供一展勇者风采的好机会。
高级度假酒店区
高级度假酒店区包括一个五星级酒店和高级度假别墅区。度假别墅采用酒店式别墅和分时度假别墅的方式,面向高端市场,提供高档的休闲度假服务。
体育公园
体育公园利用已有的天然山水资源,建造富有闽南特色的、高档的康体健身区域,其中包括5个18洞高尔夫球场。
动物园区
利用旅游景区原有优越的生态条件,营造良好的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并设置合理的游览观赏路线,为游客提供认识了解野生动物的场所。
鸳鸯溪漂流区
利用两二湖到皓月湖的一段狭长山涧的良好生态景观资源,开展漂流活动。
天柱峰景区位于整个旅游景区的西北部,以峰峦挺秀、山路险峻为特色,以探险体验旅游为主,包括:天柱峰山顶游览区、木屋区、客服配套区以及贵宾接待区。
天竺湖景区位于旅游景区的中部,以秀美的山水景色和宗教文化景观为特色,开展以休闲观光为主的旅游,包括:宗教文化区、水上活动区和百竹园。天竺湖位于景区东部,面积约9公顷,蓄水量约70万立方米。周边的真寂寺、浴龙桥、拴马石等名胜古迹,与天竺湖交相辉映。
仙灵旗景区位于整个旅游景区的北部,仙灵旗为旅游景区第二高峰,海拔915.4米。该景区以山石森林等自然景观为主,面向高端市场,主要开展休闲养生活动,包括:仙灵旗山顶游览区、森林天体浴场区和古道苍榕观光区。
皓月湖位于景区的西部,两二湖的下游,面积为24公顷,蓄水量约300万立方米。
厦门天竺山森林公园则是抗金名将郑成功打败清将陈锦的古战场,故每年农历七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数万群众来此进行盛大的祭祷,朝拜活动,持续数天,热闹无比。古印度称天竺。古人借“天竺”赋予山名,可见当时此地佛事鼎盛。距市区仅36公里,总规划面积37.05平方公里。
相传当年唐宣宗来到夕阳山(现为天竺山)时由此进入义安寺(现为真寂寺),因天子走过而得名。它倚山傍水,周围怪石丛生,如漏米岩、禅师洞、鹰嘴石、五指石、河马石、仙人洞等颇具观赏价值。唐朝大中年间钦封国师黄蘖禅师曾在禅师洞坐禅修炼,“一寺一洞一僧”在民间演绎出许多动人传说。
原名义安寺, 位于天竺湖西北部,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一千多年来饱经盛衰,屡毁屡建,几起几落,最后为北洋军阀所毁,现仅剩遗址,残存石碑上刻有“夕阳名寺,自唐朝建。山田千万,足供往来者食……”字样,足见该寺当年规模之宏大,香火之盛。在昔日遗址上重建,今日的真寂寺可谓重获新生。
相传唐宣宗李忱居住于义安寺(现称真寂寺)期间,常沐浴于此处小潭中(现此处称为浴龙池),潭上有一座横跨石桥(后称为浴龙桥),桥礅由大块石头砌成,桥面由长4米、宽0.5米、高0.4米的石板铺成,原石桥至今仍被完整地保留在新桥下面。
相传唐宣宗李忱到此沐浴时曾把马拴于此石上由此而得名,浴龙池周围环境清幽,空气清新,相传李忱在池中沐浴后常坐于此,或静坐而思或读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