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武都镇雁山湖森林公园
㈠ 谁知道四川武都镇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武都镇是四川省江油市的老县城,是四川马列主义先驱、四川党团组织创始人王右木的故乡,距江油城区 15公里。总人口 6.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3.5万人,建成区面积 3.5平方公里。
先后被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全国重点镇”2005年 1月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区内资源丰 富,有石灰石矿、白云矿、铁矿、铅锌矿、沙金等多种优质矿产资源,其中尤以石灰石品位高、易开采,储量达20多亿吨。有年产30万吨特钢、普钢的国有大中 型企业川投长特四厂,为武都地方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市场、技术、人才支持。
武都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北有闻名国内外的天下奇山窦圌山、森林地质公园观雾山、佛教圣地极乐寺、武都引水取水枢纽、金龙村万亩观光果园。南有雁山湖森林公园、南塔山庄;东有道教圣地青竹观;西有佛教圣地苦竹寺;中有休闲娱乐中心桃花岛、革命先驱王右木纪念馆,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城内和城郊还有众多的休闲娱乐场所,年接待游客达100万人次以上。
观雾山地质公园
观雾山地质公园位于四川省江油市西北部,距市区约20公里,主要由观雾山吴家后山组成,面积约50平方公里。园区内地质遗迹种类丰富,主要有峰丛溶洞岩溶洼池龙门山标准地质剖面及古生物化石足迹前龙门山推覆构造遗迹等景观。观雾山窦团山吴家后山盖天山等此起彼伏,相对高差均在300米~400米左右,最高峰盖天山海拔2175米。在众多山景中,以奇`险`峻`幽而著称的窦团山,已成为成都—九寨沟旅游大环线上著名的风景区。在景区的边源地带,发育有大量溶洞,知名者有佛爷洞白龙宫白鹤洞金光洞。
窦圌山
又名圌山,位于四川江油城北20公里的涪江东岸。又名圌山。相传唐代彰明(今属江油县)主簿窦圌(即窦子明)隐居于此,故名。自麓至顶约5公里许,行道迂回盘旋,林木苍翠,景色秀丽。 李白少年时曾游此山,题下千古绝句“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后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手书镌刻于山中石碑之上。 窦圌山
窦圌山远看呈圌,在绵阳地区的江油市北25公里,距成都180公里,国家一级公路,乘车三小时即可到达。距“九寨沟”、“黄龙”200余公里,在宝成铁路复线和108国道公路之上形,南北走向,长2.8公里,宽1.68公里,面积约4.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140米,相对高度540米。地理坐标:东经104度49分, 北纬31度55分。 山颠三峰,拔地而起,高逾100米。峰顶各有古庙一座,名东岳、窦真、鲁班。三峰之中惟西峰有险路可通,其余两峰由上下两根铁索组成悬桥相连。 峰下不远处为云岩寺,始建于唐,明末焚于兵火,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寺前山门外有唐李白题赞圌山石碑一通,谓:"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寺内珍藏有道教文物“飞天藏”;“飞天藏”又名“星辰车”,宋淳熙八年(1181)建,元代至正时重修,车高9.82米,直经7米,上下共四层,上雕塑有天宫楼阁,腰檐上装饰有斗拱,每层雕有执笏人物,形神自如,体态潇洒,衣纹流畅,木柱及额枋上均施沥粉彩绘,更显精美巧妙,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属道教文物。1956年被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窦圌山山中十大旅游区域,二十八个景点,博十幽深。云岩寺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飞天藏具有八百多年历史,举世无双;圌岭铁索飞渡堪称神州一绝;高空滑翔惊险刺激;载人索道安全舒适;桃园景区清雅爽朗;中国历代皇帝长廊223尊圆雕石刻居全国之最。 [1]
王右木纪念馆
人物简介 王右木是四川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和四川党、团组织最早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王右木(1887-1924),原名王丕昌,又名王燧,江油市武都镇人。少时读私塾,1914年以优异成绩毕 王右木塑像
业,被选拔为官费生考入日本东京明治大学经济系。参加中国留日学生反对“二十一条”的爱国学生运动,加入留日学生组织神州学会,结识李大钊。同时受日本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哲学家河上肇的影响,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1918年获经济学士学位,归国回四川家乡。 1919年夏,王右木到成都高等师范学堂任学监,并教日文。1920年底组织成立马克思主义读书会,1921年冬他指导成立了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1922年2月领导建立马克思学会和成都各校读书会,创办《人声》旬报,自兼社长和主笔,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新思想,批判无政府主义思潮。他同校长吴玉章指导青年团员筹建平民教育社,发动学生、工人和市民举行大会声援开滦工人的罢工斗争。1923年6月,经恽代英向团中央推荐,在成都团地委改选时任书记。7月被选为四川民权运动大同盟文书股主任。不久经上海赴广州会见刚开过中共三大的中央领导人。同年秋回成都,根据党中央指示建立了四川最早的党组织,成立中共成都支部,任书记,直属中共中央领导。11月兼任国民党四川总支部宣传科副科长。1924年春根据党组织决定出任四川督办署《甲子日刊》主笔,宣传进步思想,动员群众。1924年夏经上海再次赴广州参加党的会议,7月从广东出发步行回川,沿途进行社会考察和革命宣传,9月上旬行至贵州土城,不幸的是当他在土城进行宣传革命时,被当地的反动派杀害,时年37岁。 1952年9月18日,毛泽东主席亲笔为王右木烈士家属签发了“光荣纪念证”证书。 纪念馆概况 王右木纪念馆建于1987年11月,1991年6月开馆。位于武都镇东、涪江西岸,与窦圌山隔江相望,占地5500多平方米。系仿古建筑,馆内有纪念堂、陈列室、重檐六角亭、水竹居、桂花园等。 王右木纪念馆
纪念堂主要陈列有:用大理石铸成的3米高的王右木烈士塑像;王右木亲笔致恽代英的信;共青团成都地方执行委员会给团中央的报告;关于四川党组织的活动情况;1923年5月5日、5月18日两次致函党中央提出“武装工农”和武装斗争方案的信函;王右木创办的《人声》报和创《人声》报的有关文函,跟王右木烈士工作过的老同志回忆录;张爱萍、杨汝岱等领导给王右木烈士纪念馆的题词及楹联和著名作家沙汀的题词等。 陈列室存有:王右木生平大事年表;王右木青少年时代探索革命真理、开展革命活动的介绍;接触马克思主义学说,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时读过的讲义;组织“马克思读书会”和创办《人声》报活动经过;创建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活动的情况;创建四川中共党组织和忠实执行党的决议,促成四川首次国共合作的情况介绍;在四川开拓革命运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妇女运动)活动的情况介绍;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大约时间、地点等。 馆内景点雅致,有“景行”、“仰止”重檐六角亭,还有原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书写对联并题名的水竹居:“竹亭阴合偏宜夏,水稻风多不待秋”。纪念堂、陈列室周围有月季园、桂花园,四季如春,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松柏苍翠,环境幽静,是一个集革命传统教育和供人们游览观光于一体的园中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