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景观
Ⅰ 北京植物园有哪些主要景点
北京植物园由植物展览区、名胜古迹人文景观、自然保护区和科研区四部分组成。其中,植物展览区分为观赏植物区、树木园和温室区三部分;名胜古迹区由卧佛寺、樱桃沟、曹雪芹纪念馆、梁启超墓、隆教寺遗址等组成。植物园以展示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地区植物资源为主,兼顾部分华中、华南亚热带观赏植物。既有科学内容,又有园林外貌。按照“因地制宜,借势建园,突出植物造景”的原则,植物园已建成松柏区和十几个专类花园。各小园风格各异,各具特色。有中国写意式的田园风光,有法国宫廷式整齐严谨的布局,也有英国风格的开阔舒展的画面。热带温室在植物园有四个展区,热带雨林展区,四季花园展区,沙漠植物展区,专类植物展区,分别展示了不同气候条件下典型的植物景观。
Ⅱ 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的主要景点
千姿牡丹园
千姿牡丹园占地350亩,由百花园、特色园、九色园、科技示范园四个园区组成,目前共种植九大色系的牡丹1258个品种、30余万株,国内牡丹涵盖中原牡丹品种群、西北牡丹品种群、江南牡丹品种群、西南牡丹品种群,国外牡丹包括日本、欧美品种群,是目前国内牡丹品种最多的牡丹园之一。
野趣水景园
水景园位于植物园西北角,占地约96000多平米,水域面积32000多平米,南面、东面是大面积的疏林缀花草地。主要表现水生植物的生态特点和自然野趣。全园种植乔灌木64种,地被植物14种,收集水生植物105种,主要以睡莲科、蓼科、水鳖科、黑三棱科、泽泻科、莎草科、天南星科、香蒲科等水生植物为主,其中荷花品种93种,睡莲品种11种。夏秋之际,荷花风姿绰约,睡莲楚楚动人,加上各种浮水水生花卉形成水景园的观景重点。园内以一条明渠作为主线,积水成潭,截流成瀑,环水成洲,跨水筑桥,两岸多呈自然式缓坡延伸入水状,当岸上盛开绚丽多彩的野花组合时,水生植物与之相互衬托对比,呈现出丰富的景观层次和深邃的山野意境。
木兰琼花园
木兰琼花园位于植物园的中北部,占地约19900平米。园内以表现木兰亚纲的多花、树形优美为特色,以多花灌木与地被作为中下层,结合木兰亚纲开花乔木营造春景的繁花似锦的氛围。园内的木兰品种达27个,栽种有景新玉兰、红荷玉兰、天目木兰、新奇玉兰、宝华玉兰等名品。另有忍冬属9种,荚蒾属13种。忍冬科植物(琼花)又称聚八仙,四五月间开花,花大如盆,洁白如玉。观果期为8—10月,秋果红若珊瑚,为花果兼美的观赏树种。
裸子植物园
裸子植物园位于植物园东北角,占地约33900平方米。全世界生存的裸子植物约有800种,隶属于79属和15科。裸子植物园有6科14属29种,栽种有银杏、水杉、墨西哥落羽杉、中山杉、冷杉、罗汉松、白皮松、雪松、五针松、马尾松、油松、乔松、日本花柏、绒柏、圆柏、铅笔柏、蜀桧、偃柏等。这里冬季绿色经久不衰,春夏松荫匝地,到了秋季,金黄的银杏、火棘、黄栌等,和苍松的翠绿相间,成为游览休憩、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
百草园
百草园位于植物园区的中北部,面积35400平米。主要由阴生草花区,观赏性草花区,药用草花区,经济性草花区和亲水空间组成。收集药用草本植物61个品种,按属性分别栽植于花坛、林下、水边、山坡。品种有川乌、柴胡、杭菊、毛茛、贯众、百合、山丹丹、大黄、三七、白头翁、射干、桔梗、山棉花、独活、独角莲、草芍药、冬凌草、狼毒大戟、龙胆草、沙参等,配置杜仲、银杏等有药用价值的乔木及山茱萸、丁香、谓实、金银花、接骨木、连翘等花灌木和药用木本植物,结合亲水空间构成良好的复层植物群落。
月季园(蔷薇园)
月季园位于植物园区的中北部,面积23000平米。栽培258个月季品种。本园选用现代杂种月季(品种月季)中大花型、色彩丰富、花香四溢的品种,在月季园中心区进行展示,辅以色彩艳丽三季有花的丰花月季中的部分繁花品种,用微型月季镶边,地被月季取代常规的草坪植物,以地被的形式栽植,形成花坛、花带、花溪,藤本月季结合钢构架与竹架形成花墙、花篱、花门,树状月季点缀其间。园内还设置亲水平台、花廊、园亭,配置造型龙柏、七叶树、广玉兰等植物点缀,营造出花团锦簇,自然和谐的园林景观。
竹园
世界上已知竹类植物约80属1000余种,我国约有40属近500种,占世界二分之一。竹园占地面积90亩,主要引种栽培了刚竹、慈竹、红竹、早园竹、淡竹、斑竹、金镶玉竹、毛竹、雷竹、紫竹、桂竹、乌哺鸡竹、苦竹、菲白竹、菲黄竹等34个品种约344594株,绿筠万杆、郁郁葱葱。竹园里依山伴水,其间点缀着竹亭、竹栏、叠泉石,竹林间环绕小径曲折通幽,形成了一道“日出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雨来有清声,风吹有清韵”的优美风景。
桂花园
桂花园位于植物园时代轴线的东侧,占地约47000多平米,主要以木犀属植物为主。全世界现有木犀属种属资源32种,中国拥有其中的27种,占世界总数的80%以上。其中桂花是木犀属中最主要的种群,我园收集桂花品种30多个,分属四季桂、银桂、金桂和丹桂4个品种群。四季桂品种群:四季开花,有月月桂、日香桂等;银桂品种群:秋季开花,花色纯白、乳白、黄白色,有柳叶银桂、桃叶银桂、大叶银桂等;金桂品种群:秋季开花,花柠檬黄淡至金黄色,有金秋桂、丛中笑、狭叶金桂等;丹桂品种群:秋季开花,花色较深,橙黄、橙红至朱红色,有红花丹桂、月尖红桂、籽丹桂等。
梅园
梅园以梅花驰名,位于植物园南北中轴线的西侧,面积约73000平米,是梅花品种系统收集和展示的专类园地,现有梅花30多个品种,1万余株。按花型花色分,有宫粉型、红梅型、玉蝶型、朱砂型、绿萼型和洒金型等。其中宫粉型梅最为普遍,品种最多。玉蝶型别有风韵,绿萼型香味最浓,著名的有玉牒梅、绿萼、宫粉梅、朱砂梅、美人梅、龙游梅等,还有枯树老干的梅桩艺术盆景及不少百年以上的古梅。整个梅园以梅饰山,倚山植梅,古洛渠边洛石散落有致,古雅的亭台点缀在香海里,窈窕多姿。每年早春,山坡上的群梅冲寒怒放,山翠梅艳,颇为壮观。
丁香园
丁香园位于人工湖的北侧,占地面积50150平米,园内主要收集有小叶丁香、暴马丁香、欧洲丁香、红丁香、阿穆尔丁香、波斯丁香、紫丁香等。在林间大乔木间与园林沿线上,成组、团式种植了大片的丁香,少则二、三十株,多则四、五十株,总数在千株以上。丁香夏季开花,花朵纤小而文弱,枝条柔软,花色淡紫,黄绿或白色,外素而内秀,花开之时,清香四溢。
海棠园
海棠园位于植物园西南角,占地28亩。海棠全世界共有35种,我国25种,该园收集蔷薇科苹果属、木瓜属的海棠品种27个,14845株。有传统品种:贴梗海棠、垂丝海棠、西府海棠、木瓜海棠、梨花海棠等,还有引自北美的花果俱佳的绚丽海棠、道格海棠、钻石海棠、霍巴海棠、红玉海棠、草莓果冻海棠、王族海棠、粉芽海棠、火焰海棠等。海棠一树千花,唐朝《花谱》称海棠为“花中神仙”。每年三、四月间,满坡的海棠万花齐放,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红白相溶、如晓天的明霞。海棠园内地形起伏变化,新古洛渠贯穿其中,渠边种植水生植物,野趣天成,在水流平缓处种植荷花、睡莲;临水处栽植垂柳,可谓是“柳占三春色,荷香四座风”。
芳香园
芳香园位于人工湖东北,19636平米。东南与桂花园相连,西与丁香园为邻,是集香花、香果或通体皆香的乔、灌、花、草为一体的专类园。园内主要种植芸香科、唇形科、木犀科、瑞香科、蔷薇科等芳香型植物,如木瓜、糯米椴、三亚乌药、结香、迷迭香、胡枝子、大叶女贞、云杉、香樟、桂花、白鹃梅、丁香等。该园西临植物园最大的人工湖,既可临岸观水,还可登高望远。临湖地块种植大片的红花酢浆草,似一条彩带沿湖岸延伸。微风袭来,芳香植物带来的阵阵微香,带给游客清新、静谧的环境,还能促进身体健康。
岩石园
岩石园位于植物园的中北部,占地约13746平米,共有植物58种,以展示岩石及岩生植物为主。园中以山石与小地形结合起来,依山叠石,沿坡起伏。岩生植物选择植株低矮,开花繁茂,色彩艳丽的种类,如紫菀、石竹、福禄考、百里香、景天类、野菊等种植在路边岩石的缝隙中及山坡上,并配以低矮的木本植物、多年生宿根、球根花卉及一年生草本花卉,主要有木本香薷、小花溲疏、锦鸡儿、石蒜类、栒子、绣线菊、铺地柏等,做到花中有石,石中有花,体现一种原生态的接近自然的色彩斑斓的植物景观。碎石铺就的游览小径柔和曲折,更具有自然野趣。岩石园内设置广场,满足人们休闲聚会的功能,场地设孤形花带做为背景,烘托春景的气氛。
万柳园
万柳园位于人工湖的西侧,占地20634平米。主要种植杨柳科、棕榈科、木犀科、蔷薇科、松科等植物。其中杨柳科植物14种,60个品种。该园环湖石玑临流,绿荫接岸。以青翠柳色作为园子的景观基调。沿湖堤岸柳树、碧桃间隔种植,西侧棕榈点缀其间,山坡上种植大叶女贞、雪松、白皮松等常绿树种,湖边、林下种植景天等地被植物,园路沿途栽种垂柳、金丝柳、红心柳、龙爪柳、翠竹柳、旱柳、银芽柳、馒头柳等特色柳树。园中还片植碧桃、红叶李等观花、观叶树种。烟花三月,轻风摇曳,柳丝飘舞如柳浪翻空,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一派春光明媚的景象。
外来植物园
外来园位于植物园西南,占地22992平米。采用西方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在建园艺术上追求完整,和谐,鲜明的特征,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园中利用植物园西南角的水渠,形成规则式水轴线。同时结合里坊的规则式的布局,用黄杨、红花檵木、金叶女贞沿中轴两侧勾绘出巨大的模纹花坛,用线条高耸的蜀桧种植成树阵迷宫围和出独立空间,强化里坊布局的文化性。采用规则式的形式形成各种花卉的植床,在植床里种植色彩鲜艳的草本、球根、块根花卉,依季节不同变换不同的色彩。大面积的混播草坪点缀高大的棕榈、树叶奇特的马褂木、龟甲冬青、构骨球,突出外来园的特色。使人们在东西和南北几条轴线穿行时都能感受不同的植物空间。
绚秋园
绚秋园位于时代轴线中北部,对时代轴线呈半包围状。该园面积36722平米,主要收集植物叶、干、果常年或季节性等呈彩色的植物,以槭树科槭树属植物为主。该科植物季相变化明显,为珍贵的观叶树种。园林造景依据起伏的地形,配置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这里有红叶李、紫叶矮樱、红栌、黄栌等彩叶树种及栾树、元宝枫、血皮槭、五裂槭、青榨槭、鸡爪槭、红枫、葛萝槭等秋季观叶树种20余类,还有枝干呈红色的红瑞木、枝干呈金黄色的黄金槐等,也有“活化石”水杉、银杏等植物,配以观叶、观果灌木火棘和松柏、菊花等,着意渲染秋色的绚丽多彩。总体上追求简洁、质朴、清新的自然风格,突出植物造景,以秋花、秋叶、秋实表现秋色的绚丽,体现植物展区的科学内涵。
Ⅲ 大连英歌石植物园的景点介绍
中央草坪花卉广场占地面积45亩,由英国园艺设计师大卫.帕特森设计并现场指导完成。草坪选用优质的草种,旱溪周围设置的花镜由乔木、灌木、宿根花卉及草本花卉组成,层次分明,体现了高超的园艺技术,是英歌石植物园的一大特色景观。
英歌石植物园的桃花共20余个品种近5000株,主要集中在桃花谷及桃花园两处,全园其他部位均有分布。植物园的桃花姹紫嫣红,远远望去,似乎天上落下的一大片朝霞,映染了整个植物园。“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置身其中,犹如徜徉在花的海洋中,让人流连忘返。
及草本花卉组成,层次分明,体现了高超的园艺技术,是英歌石植物园的一大特色景观。
Ⅳ 赏植物园美景观郁金香花开的作文怎么写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说明夏天刚刚到来,可北京的气温却一路小跑地跑到了盛夏。我顶着强烈的阳光,忍着32度的高温,去到北京香山植物园欣赏那里的郁金香花展。
一进植物园大门,举目望去,大片大片的郁金香花把植物园妆点得五彩缤纷,绚烂多姿,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在阳光的照射下,各色郁金香花,芬芳吐蕊、娇艳妩媚,美得令人陶醉,令人流连忘返。郁金香花的颜色各式各样,有的是雪白的;有的是浅黄的;有的是通红的;有的是粉红的;有的是紫色的;有的是近乎黑色的;还有的花有两三种颜色,像绣上了一道道的花边。每一种花都有一大片,真是美极了。
我仔细地观赏着郁金香,我发现郁金香花是一株、一茎、一花,花茎都笔直生长,亭亭玉立,很像荷花,花叶、花茎、花瓣都向上生长,看上去是那么刚劲有力,意气风发。郁金香不像其它花那样大开大放,而是半开半放。从远处看,它像花蕾,含苞欲放;走进了看,它确实开放着,还能看到被花粉紧紧包着的花蕊,给人一种含蓄的美。
突然我发现花丛中露出几个小脑袋,我很好奇,赶忙跑过去一看,嗨,是几只蜜蜂的模型,我觉得又好玩又好笑,要是花丛中能有一些真正的蜜蜂在飞舞,那么景象就更和谐了。
Ⅳ 重庆南山植物园的主要景点
蔷薇园
蔷薇园位于重庆市南山植物园中心区,是在原南山公园白兰园的基础上修建的,占地176亩,曾因大量种植了樱花、海棠、玉兰等名花异卉,形成了“群芳吐蕊,花团锦簇”的自然美景,历来为山城人民所喜爱。作为展示蔷薇科植物的专类园,建设中特地从各地引进蔷薇科植物180余种6万余株,开辟了硕果累累的经济植物展示区,丰富多彩的多样性植物展示区,曲径通幽的森林游憩区和充满现代时尚气息的中心观赏区。园内的蔷薇科树种樱花艳丽而飘逸,是南山的传统花卉,吸引众多游人幕名而来。每年3-5月,蔷薇园内桃红若霞,海棠如烟,樱花娇艳,白兰高洁,加之各类鲜花适时开放。樱花大道、樱花广场、海棠烟雨、桃花区等景点“人如海,花如潮”,蔚为壮观。施光南音乐广场的精彩表演,又为人们的休闲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植物、建筑、小品的配置精细,格调清新,自建成以来得到了各方人士的赞扬。
梅园
梅园位于蔷薇园东南角,共分三大区:梅花区、森林游憩区和众芳苑,占地70余亩,于2002年1月开园,它地处幽静,小巧雅致,是古香古韵的梅花与古典园林艺术结晶之作,游之令人乐不思返。南山有着种植梅花的悠久历史,是重庆市主要的梅花基地,历来赏梅、咏梅者甚多。大文豪郭沫若上南山赏梅,兴之所至,咏诗一首:“闻说寒梅已半开,南山有鸟唤春回。嘉陵江上东风起,嫩绿红肥映碧台。”
梅园内共收集了全国近80个品种的梅花,分梅花区、森林游憩区、众芳苑三大区域,设有经梅赞、岁寒三友、竹亭长廊等景点。如此形成了蔷薇园、梅园“春观花、夏纳凉、秋赏桂、冬咏梅”的游览格局。
梅园虽小,依山就势,布局精细。园内梅花苍劲挺秀,疏影横斜。红梅观赏区以苍松、修竹为背景,配置植物120余种,5000多株,长廊回转,庭院深深,诗词歌赋,刻碑咏叹。森林游憩区在保持原有山林野趣的同时,新修游道2800余米,其间点缀座椅、亭廊,古朴典雅、清幽静谧,是观光休闲、冶情健身的好去处 。
兰园
兰园位于重庆南山植物园中心区,占地面积30余亩,是在原南山公园兰草园基础上改建、扩建而成,于2001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迎接游客。
园内林木葱郁,植被丰富,叠石水景,流水潺潺,环境幽静,鸟语花香,非常适合兰科植物生长繁衍,也是休闲的绝好之处。园内收集、培植、展示兰科植物3000余盆,有春兰、墨兰、剑兰、虎头兰、大花蕙兰等20多个品种。园内有抗战期间留下的陪都建筑西班牙别墅、“王者香”等景点和石柱曲廊、竹建的瑞香亭等小品以及宕水小溪、叠石造景,与环境融为一体,散发出浓郁的川东园林乡土气息。如今,这里已成为重庆培植、繁殖兰花的重要基地,既是游人观赏、品味兰花的好去处,又是光大兰艺、以兰会友的交流场所。
世界濒危植物纪念园
世界濒危植物纪念园展出了42种世界珍稀濒危植物,并建设了世界灭绝珍稀濒危植物公墓。同时,引入保护的植物包括秤锤树、南方红豆杉、篦子三尖杉、红豆杉、宜昌橙、香果树、连香树、闽楠等。
山茶园
山茶园属典型的山地园林,自然野趣,富有重庆特色。一座座陪都时期的大使馆和别墅掩隐在绿树丛中,保存了陪都历史文化的建筑风貌。园中的桂池之水天上来,仿佛一块明镜镶嵌在青山翠岭间。
山茶花是重庆市市花,它艳丽奔放,热情似火,落落大方,恰如重庆人的性格,深受重庆市民喜爱。山茶园东邻兰园,西接金鹰园,占地105亩,于2004年3月开园。园内栽培川茶、滇茶、福建茶以及西洋茶170多个品种,两万余株,其中百年以上的古茶花千余株,尤其是“古茶苑”内几株树龄400年以上的古茶,至今古干虬枝,繁花满树,实为稀世之宝。“茶花王”不愧为花中魁首,单株花开数千朵,姹紫嫣红,气势宏伟。
梅桂园
梅桂园位于中心游览区内,紧临蔷薇园,面积220亩,园内林木苍翠,环境优雅,分赏花区和登高区两部分。赏花区山势平缓,花木繁多,茶花、杜鹃各据山头,成林成片,附近亭阁成景、桂池荡波、花香不断。原法国使馆、苏联使馆等改建成的招待所5处,其造型别致,文化内涵丰富,可接待200余人同时入住。登高区山势陡峭,海拔近700米的鹞鹰岩耸空挺峙,宛若雄鹰翘首欲飞。立颠可览云香霞蔚,林涛隐现、江迹塔影,尽收眼底。
盆景园
盆景园位于重庆南山植物园中心区,是南山植物园十六个专类园之一,它由两座人行天桥分别将其与蔷薇园、兰园连为一体。盆景园占地48亩,是收集、制作、保存和展示重庆盆景精品的盆景专类观赏园。
该园以十余个大型地景造就氛围,桩景镶嵌于内,并有各式盆景展示其间,气概非凡。园内大型塑石主要有8种,风格各异、开人眼界,尤其以石灰岩系列采集最多,将其艺术性、科学性展示得淋漓尽致,如墨石的雄奇、黄石的跌荡、灰石山峰的俊俏、鱼纹石的惟妙惟肖、化石传承的历史,无不令人感叹。渝派盆景(重庆传统佳作)罗汉松桩头是镇园之宝,其造型、树龄与数量之和,当位居全国前列。庭院虽小,但步移景异,中国园林因地制宜的造园手法得以展现。
温室展览馆
重庆市南山植物园展览温室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投资1.4亿元,创数个全国第一,其造型独特,结构新颖,植物丰富,功能完善,是观赏世界各地奇特植物和科普教育的最佳去处。神秘的热带雨林、圣洁的亚高山植物、绚丽的四季花卉、浪漫的沙漠奇观,尽在展览温室全新展现。
以时令花卉作地被,繁花似锦,其间点缀棕榈科植物,中心花坛右下方的一棵形态奇特的高山榕,给人极大的视觉冲击力。中心景观以重庆市花“茶花”的花瓣造型,两条花溪分别寓意长江和嘉陵江,表达“两江汇聚蕴茶花,一花引得百花开”之意。
大金鹰园
大金鹰园环抱山头一座,海拔600余米,占地200余亩,紧临山茶园,是南山植物园主要景点之一,也是《鸟瞰新重庆》的第一个景点,又是重庆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园内草绿树荫,常年云蒸霞蔚,四周苍劲松杉簇拥着幽雅村落,诗情画意氛围浓郁,娱乐景艺蕴底厚实。
Ⅵ 求景观快题设计方案图小植物园设计的
平面图最重要,然后针对平面图对景观节点,道路系统,植物配置,地形情况画出分析图,再截取某个截面画剖面或立面图,最后画一两幅景观效果图或鸟瞰图,所有的图在快题的说明要求里都有,根据人家要求作图就行了!
Ⅶ 保定市植物园的主要景点
花园大道是入园后的第一组景观。花园大道长315米、宽40米。主景为中间22米宽的绿地景观区,它主要体现“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人与自然有机结合”的哲理,根据自人始之时与大自然的关系到现今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的关系,将其分成8个景观区域。
第一景,七彩广场。该广场作为主门广场的延续,选取七色花岗岩铺设,其寓意是提示人们进入了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同时也表现了植物园喜迎佳宾的心情。
第二景,自然绿地区。该区作为主门的背景,仿自然的植物、山石布置,寓意人类初始阶段宿命完全依附于自然。并充分体现其自然绿地之美。
第三景,规划丰花区。该区采用西方园林的规则式布局方法,中间种植草花,草花色彩搭配协调、随季节更换。寓意人类与自然经历了数万年的斗争后,人类从依附自然改造自然,从草莽走向规范的阶段。这一时期也是规则式园林在西方兴盛之时。
第四景,童子印广场。该广场采用白色铺装为基础,并布置水波纹图案,其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甲骨文的“水”字形,有自由流动的内涵,本区寓示人类渴望冲破束缚,走向自由的愿望。在黑色的大理石上刻有我市十
佳少年留下的手印、脚印,象征着将来他们必然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
第五景,全心玫瑰园。该园用各色月季组成心形图案,并且大小不一、错落有致。寓意人类由改造自然到热爱自然的过程,心形图案的排列代表人类的各种美好情感和人类对自然的深厚感情。在心形前端有一汉白玉圆球,取其圆满团圆之意。该园的主体平面形状为鱼的形状,据考古学家及生物学家研究发现,人类最早是由鱼起源而来,故此园有追溯人类起源,弘扬人类美好情感之寓意。
第六景,日晷曲水广场。该广场是花园大道的高潮景观。古代人们利用自然日照之理发明了日晷为人计时所用,该广场采用了这一设计理念。日晷放置于一池碧水之中,周围环绕十二生肖浮雕,通过日影变化便可知时刻,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工艺完美的结合起来。在日晷曲水和丰收图腾之间利用一溪曲水相连,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个代表性景点——“曲水流畅”。
第七个景点为丰收图腾广场。该广场分为3个小广场,两侧广场上布置12根图腾柱共24根,上面雕刻能够代
表节气特色的植物、动物或气象来刻画和表示二十四节气,故称为二十四节气柱。中间广场上为天地图腾柱象征天与地,雕刻了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和龙凤图案,柱下为植物组成的太极图。寓意人类只有做到与自然有机结合,才能与自然协调有序发展,做到“天人合一,物丰人贤”。 最后请大家参观竹园。竹园位于植物园北部堆成的丘陵阳坡。全园搜集能在保定生长的竹子品种,大片栽植,形成曲径通幽、竹林夹径的景观意境。竹园是具有典型东方园林魅力的园区,宋朝文学大家苏东坡的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充分道出了人们对竹的热爱。林中所建竹篱茅舍和叠瀑清流,同各种竹子构成充分体现我国悠久的竹文化的独特景观。
除了以上一些著名的景点之外,还有孩子们最喜欢的人造滑草项目,该项目相当刺激,而且园方对游玩的孩子的年龄没有任何的限制,只要是交钱给一个村民模样的人之后,就可以坐着一个类似于家里用来给2岁以内孩子洗澡用的澡盆,从陡峭的山坡上滑下来,而且据老板讲,两岁的孩子也都可以从山坡上滑下来,据该项目的老板称保定市公安局已对该项目进行了保护,从而该项目拒绝大人对孩子的多余保护。 在植物园内东南角,有一座占地面积60余亩的“徽园”,由多座始建于明清的徽式古宅院组成,主要建筑材料全部从安徽旧址搬迁而来,再按原构造复建而成。这些建筑全部是由保定藏家刘希乐从安徽购买后捐献给植物园建博物馆的。2011年6月份完成内装后,这组古徽宅将逐步变身多座主题博物馆,向市民免费开放。这十二栋徽式老宅第,年头最早的是明中期的“翰林第”,最晚的是清晚期的“槐隂第”。最大的一栋有600多平方米,最小的300多平方米。“翰林第”系明中期所建,已有400多年历史。这家明清两代共出过三个进士、一个翰林,屋内的梁都是少见的“官帽梁”。虽然年代久远,但屋内木结构仍然保存完好,尤其梁柱上一对鱼身龙头木雕贴金“鳌鱼”,熠熠闪光透出霸气。“大夫第”具有三进“步步高升”格局,面积600多平方米,系明末清初所建。规模如此之巨的徽式古宅建筑群,不但为北方最大,甚至在安徽当地也很难如此集中地见到。
Ⅷ 北京植物园的主要景点
北京植物园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其规划面积400公顷,东西向最大距离约3.5千米,南北向最大距离约2.5千米。截至2014年已建成开放游览区200公顷。北京植物园由植物展览区、名胜古迹人文景观、自然保护区和科研区四部分组成。
植物展览区(约94公顷)分为观赏植物区(面积42.47公顷)、树木园(面积44.9公顷)和温室区(面积6公顷)三部分。观赏植物区由专类园组成,主要有月季园、桃花园、牡丹园、芍药园、丁香园、海棠栒子园、木兰园、集秀园(竹园)、宿根花卉园和梅园。月季园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月季专类园,栽培了近1000个月季品种。桃花园是世界上收集桃花品种最多的专类园。树木园由银杏松柏区、槭树蔷薇区、椴树杨柳区、木兰小檗区、悬铃木麻栎区和泡桐白蜡区组成。还有中草药园,野生果树资源区,环保植物区,水生和藤本植物区,珍稀濒危植物区,和热带温室。热带植物展览温室被评为北京20世纪90年代十大建筑之一。盆景园于1995年建成开放。 盆景园主要展示中国各流派盆景的技艺与作品。
名胜古迹区由卧佛寺、樱桃沟、曹雪芹纪念馆、梁启超墓、隆教寺遗址等组成。卧佛寺始建于唐代,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有元代铜铸的释迦牟尼卧像。樱桃沟林木茂密,是北京近郊重要的自然保护教育区。
植物园以展示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地区植物资源为主,兼顾部分华中、华南亚热带观赏植物。既有科学内容,又有园林外貌。按照“因地制宜,借势建园,突出植物造景”的原则,植物园已建成松柏区和十几个专类花园。各小园风格各异,各具特色。有中国写意式的田园风光,有法国宫廷式整齐严谨的布局,也有英国风格的开阔舒展的画面。
热带温室在植物园有四个展区,热带雨林展区,四季花园展区,沙漠植物展区,专类植物展区,分别展示了不同气候条件下典型的植物景观。 牡丹园
牡丹园位于卧佛寺路西侧,南邻温室区,北接海棠栒子园,面积约4.5公顷。主要任务是收集牡丹品种,保存牡丹种质资源,培育和推广良种,以及普及牡丹分布、分类、遗传育种、栽培管理知识。园内收集栽植牡丹262个品种3229株,芍药220种、6568株,分别引种自山东菏泽的赵楼、李集、何楼、洪庙、邓庄以及河南洛阳和甘肃天水等地,为北京规模最大,品种、数量最多的牡丹专类花园。牡丹园的设计采取自然式手法,因地制宜,借势造园。植物栽培采用乔、灌、草复层混交,疏林结构,自然群落的方式,以原有油松为基调树种,保留古老树木并把它们组织到绿化中去。此种设计满足了牡丹越冬和避免夏日曝晒的生物学特性需要。
牡丹园南入口处有三组山石,六株百年以上的国槐。北侧台地建有六角一座。中部一汉白玉牡丹仙子雕塑侧卧于花丛翠竹中。雕塑附近矗一组山石,上镌“粉雪千堆”四字。
园北部有一《牡丹仙子》大型烧瓷壁画,壁画长17.20米,高4.3米,厚1.4米,取材于《聊斋志异》中“葛巾·玉版”篇。壁画对面为一两层阁楼,名为“群芳阁”。
芍药园
位于牡丹园西部,园内于西北高坡处建红柱朱顶“挽香亭”一座,并点缀有仿木花架、浩态狂香石、醉露台等小品。利用地势改造,形成芍药畿、倚红坡和精品赏花区,在较小的面积内,创造了富于变化的赏花空间,展现了芍药花独特的观赏性,形成专类芍药园规模。截止到1994年,收集了220个品种,种植了3568株芍药。 占地面积0.6公顷,以水池瀑布、假山和中国古典园林式建筑“玉兰山居”统领全局,突出自然风格和植物造景,以木兰科植物为主景树,并栽培牡丹品种200余个、芍药30余个。
月季园
该园位于植物园东部南端,南邻香颐路,北靠杨树区,西至植物园南门,东到植物园东南门,总面积7公顷,建成于1993年5月。
月季园以展示不同类型月季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配置形式为主,注重整体效果,既是月季专类园,又是新优园林展示区。采用沉床式设计,轴线布局严整,中部是音乐喷泉广场。广场为沉床式,圆形,直径40米,面积1256平方米。中间为暗设的喷泉,喷水高达7米。沉床落差5米,上宽下窄,以三层月季花形图案铺装的缓坡台地式花环,逐渐向底部过渡。三层最大直径90米,面积5102.5平方米。沉床周边是以疏林草地为基调的赏花区。
月季园除展示各种月季外,还配植有新优植物金山、金焰绣线菊、紫叶矮樱等15种。
木兰园
位于卧佛寺前坡路西侧,南接海棠栒子园,与宿根花卉园隔路相望。1957年始建,1959年建成,面积0.84公顷。此园北部,以高约5米的挡土墙为屏障,形成了背风向阳的生态环境。木兰园采取规则式的设计手法,布局整齐,园路十字对称,中心一长方形水池,东西主轴线上置两个带状花坛。沿绿篱以十字对称的种植手法分隔空间。水池四面的草坪上各植一株青兰,白玉兰、紫玉兰散植在绿篱后的草坪上。草坪上还栽植了华北落叶松、白皮松等针叶树,以增加冬季绿色景观。北部背风向阳,靠山坡栽植了大叶黄杨、广玉兰、蚊母等几种常绿阔叶树。南半部的草地上,1993年栽植了自美国引种的新优植物红王子锦带、金边紫叶小檗、雪山八仙花、贝雷茶条槭、花叶锦带、金叶西洋山梅花、欧洲卫矛、金叶风箱果等。南下坡还种植了紫叶稠李、金叶接骨木等。本园收集栽植了木兰14种,118株,其中珍贵品种有黄山玉兰、望春玉兰、二乔玉兰、宝华玉兰、凸头玉兰。南下坡有长春玉兰、紫玉兰等。每年4月初,木兰盛开。
桃花园
桃花园建于1983年,占地面积4.2公顷,截止到2014年末,已收集展示观赏桃花60余个品种5000余株,是世界上收集观赏桃花品种最多的专类园。桃花园的观赏桃花,从树型上分有直枝桃类、帚桃类、寿星桃和垂枝桃类。从花型上看有单瓣型、梅花型、月季型、牡丹型和菊花型。主要品种有白花山碧桃、碧桃、绛桃、绯桃、紫叶桃、二色桃、人面桃、垂枝桃、寿星桃、洒金桃、菊花桃等品种。桃花花期自四月初一直开到五月初。
丁香园
丁香园占地3.5公顷,始建于是1958年。已收集丁香20余种(包括变种和品种)1000余株,主要有白丁香、紫丁香、兰丁香、小叶丁香、佛手丁香、花叶丁香、辽东丁香、喜马拉雅丁香、四川丁香、朝鲜白丁香、裂叶丁香、日本丁香、北京丁香、毛叶丁香、暴马丁香、垂枝北京丁香、什锦丁香,紫萼丁香、红丁香等。
由于种类较多,每年四、五月间丁香花观赏期达月余。丁香园与碧桃园既是完整的一个观赏植物区,又以植物分割成相对独立的两个空间。园林设计均采用大面积疏林草地的手法,中心为视野开阔的大草坪 ,四周地形略有起伏。以疏林的形式配植了油松、法桐、垂柳、毛白杨等骨干树种,邻缘树配置了白桦、小叶椴、雪松等树丛或孤立树。在林间大乔木间与园林沿线上,成组、团式种植了大片的碧桃或丁香,少则七八株,多则二、三十株,总数在千株以上。四月中旬后,丁香碧桃园万花齐放,成为北京桃花节观赏碧桃的主要景区。
海棠园
北京植物园海棠园是中国最大的,收集海棠品种最多的海棠专类园,总面积31700平米,共展示海棠种和品种共八十余个,八百多株。整个海棠园地势西高东低,西北面借天然的西山做为背景屏障。园区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做出了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地形结构。一期建成的东区偏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特色,景观紧凑精致。借取“只恐风日损芳菲,乞借春阴护海棠”的诗意,建有一座清式风格的小木亭,名曰“乞阴亭”。以亭为中心,鹅卵石铺就的花溪路蜿蜒通向南边的落霞坡和西面的缀红坪。各种形状各异的海棠诗词石刻或立或卧于海棠花丛中。二期建成的西区现代感十足,绿绒毯般的大草坪十分开阔,更多的海棠品种在这里汇集。在制高点建有一座现代风格的木亭及观景平台,在青山构建的天然背景下,既可观望西区的繁花点点,也可俯瞰东区的梅林盛景。春天一过,海棠各种颜色形状各异的果实的出现也让海棠园成为观赏点,密密匝匝的果实布满枝头,可持续观赏至冬季。
紫薇园
紫薇园于2006年建成,占地1公顷,以收集紫薇品种为主,同时栽植展示夏季开花的各类乔木、灌木和花卉。园中种植紫薇古桩41株,合欢、龙柏等大乔木90株,灌木2300余株,铺草坪5300平方米。该园依水而建,有林荫休闲广场和木亭供游客休息,各类乔木、灌木和草花加强了以紫薇为主体的夏花植物。
玉簪园
玉簪园于2006年建成,面积约3000平方米,收集展示玉簪品种79个3000余墩。玉簪园内,各种乔木、灌木形成适合玉簪生长的林荫地,蜿蜒穿行的小路将不同品种的玉簪自然分隔,同时配植了蛇莓、小叶蔓长春、麦冬等其它耐荫地被,还在外围种植了金叶连翘作为花篱,进一步丰富了该园的景观。玉簪园内植物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是一处将观赏与休憩功能相结合的专类园。
梅园
梅花为中国传统名花之一,在中国栽培历史极其悠久。梅园是正在建设中的以栽植、欣赏梅花为主要功能的专类园。梅园始建于2003年,占地6.1公顷,分5个区域:入口区、水景观光区、山林游赏区、庭院精品区、退谷访胜区。本园利用樱桃沟三面环山、北阴向阳的独特小气候栽种抗寒梅花20余个品种,有垂枝梅、单杏梅、丰后梅、美人梅、绿萼梅、重瓣跳枝梅等。
樱桃沟
位于卧佛寺西北,又名“退谷”“周家花园”,因富于野趣而著称。樱桃沟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是北京近郊一处生态功能健全的自然保护区。被誉为“活化石”的水杉在这里蔚然成林,还栽有玉铃花、青檀、红松等珍稀濒危植物;“红叶招鸟”工程更是为保护区重点工作。
树木园
树木园是北京植物园内最大的专类园,占地44.9公顷。分为银杏松柏区、木兰小檗区、泡桐白蜡区、槭树蔷薇区、椴树杨柳区、悬铃木麻栎区等六个分区。已定植 400余种近万株树木。这里有大片的缓坡草坪和引自全国各地的园林植物以及来自异国他乡的海棠、樱花和松柏、枫树等。
绚秋苑
绚秋苑占地6.16公顷,是北京市植物园树木园的一个分区,该区种植了16个属23个种的植物。写秋坪景区以大草坪为中心,环以起伏的地形与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主要种植银杏、栾树、元宝枫等乔木,配以观叶、观果灌木和松柏、菊花。澄碧湖景区平湖长汀,清雅、明丽;而环湖石玑临流,绿荫接岸,下可渡木桥,上可溯溪瀑。绚秋苑是北京市植物园重要展区之一,又是市花展的布展中心。数万株菊花或点缀于林缘水际。
集秀园
集秀园是以栽培、展示竹子为主的专类园,亦称竹园,建成于1986年,面积为2.6公顷。本园主要以属进行区域划分,以品种为单位展示。集秀园现收集竹种10余属50多种,分别为刚竹属、大明竹属、赤竹属、矢竹属、巴山木竹属、箬竹属、倭竹属等。竹子常年青翠,松树经冬不凋,梅花带雪开放,具有相同的不畏严寒性格的三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
草药园
草药园于2006年建成,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收集展示药用植物近90种(不含品种)。草药园内铺设木桩石子路、红树皮路和汀步路近200平方米,以花境形式集中展示各类药用植物,并结合《本草纲目》和《药典》将所栽植药用植物按功效分为8个分区:舒缓神经植物区、养阴润燥植物区、清热植物区、祛风燥湿植物区、舒筋活血植物区、理血植物区、补气植物区和解表植物区,是人们认识和研究药用植物的场所。
盆景园
盆景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一千八、九百年前的东汉,经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扑朔迷离的盆景艺术,并成为中国和世界上进行文化交流的一部分。盆景园是北京市植物园的一个重要的展览区,其占地面积两万平方米,是中国大型盆景园之一。其分为室内展区和室外展区两个部分,室内展区分为北方盆景展厅、精品盆景展厅、综合展厅、流派展厅。主要展示北京及中国各地部分优秀作品。室外展区由四个庭院景区组成,以展示露地栽植的大型桩景为主,其中百年以上的盆景70余株, 最大的是一株名为“风霜劲旅”的古装杏桩,树龄已达1300多年。
宿根花卉区
宿根花卉园位于卧佛寺前坡路东侧,与木兰园隔路相望。以栽植、培育、引进各种宿根花卉为主,面积1.44公顷,建成于1980年。宿根花卉园采取对称的规则式设计,十字对称的园路,中心置一硅化木盆景,沿十字轴线,东西向为带状花坛,植以多品种鸢尾、东方罂粟等。南北轴线为花坛和花台,分别种植荷包牡丹、玉簪、丰花月季、匍匐子等。在十字轴线四角以拟对称的方式布置了花镜,以百合科、景天科、石蒜科、菊科、鸢尾科等60余种宿根花卉布满其间,自春至秋花开不绝。 为了增加秋冬季景色和更好的发挥宿根花卉背景材料的作用,利用北部5米高的挡土墙形成的背风向阳的生态环境,栽植了大片竹林品种,有筠竹、甜竹、紫竹等,园中点缀了红枫、柿子、银杏,配置了美国香柏、杂种马褂木、木瓜海棠、木姜子、蜡梅、平枝子以及在北京地区生长的唯一的一株杉木和10余株日本柳杉。1993年栽种了从美国引种的优良园林树种银槭,紫叶矮樱、金枝木等几个树种,这些植物与花台、山石、水面、土丘有机融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专类花园。 1984年,园南端建圆亭一座和一砼结构的花架,用以与水生植物园分隔,同时可供游人小憩赏景。 宿根花卉园收集种植宿根花卉百余种。
水生藤本区
水生和藤本植物区占地面积0.3公顷,收集栽培各类水生花卉和藤本植物160余种,隶属40属25科。仅莲花、睡莲就有100多个品种,其中有“活化石”之称的千年古莲、象征中日友谊的孙文莲和中日友谊莲、象征中日友谊的孙文莲和中日友谊莲以及从国外引进的巴西王莲和中园培育的芡实新品种;藤本植物有紫藤、美国凌霄、金银花、南蛇藤、三叶木通、抗寒葡萄和中华猕猴桃等。 湖区
2002年建成的植物园湖区景观,水域面积约10余公顷,蓄水达10多万立方米。湖区利用地形落差巧妙地运用了叠坝、溪流及浅潭等自然方式使三湖连为一体,使湖面蜿蜒自然,移步换景。2003年北京植物园为了恢复樱桃沟自然风景区原始风貌,又进行了北京植物园水系二期工程,使得青山绿树间八湖争秀,流水淙淙。尤其是断流多年的京西名胜樱桃沟,又重现了流水潺潺,百鸟争鸣的景象,形成了湖、潭、池、瀑、叠水、溪流等动静结合、大小不一、空间富有丰富变化的水景。
科普馆
北京植物园科普馆建于1996年底,坐落在植物园的南半部。总占地面积0.5公顷,总建筑面积2670平方米。可布展墙面近600平方米。总体分为教育区和服务区两大部分,其中教育区分为展览区、培训区和参与制作区;服务区分为后勤区和休息服务区。馆内由主展厅、资料室、电教室、实验室、标本室等组成。是向人们普及植物知识、宣传生态意识的教育基地。
展览温室
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是北京市迎接建国50周年的重点工程,位于植物园中轴路西侧,展览温室于1998年3月28日动工兴建,地下基础于1998年3月底动工修建,主体钢结构和玻璃幕墙将于1999年5月完成,2000年1月1日开始对外开放,展览温室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占地5.5公顷,投资2.6亿元。是亚洲最大,世界单体温室面积最大的展览温室,其面积比昆明世博会温室还大一倍。展览温室栽培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种热带亚热带植物,是亚洲最大的植物展览温室。
温室下面是个水泥筑的大花盆,花盆的深度有1到1.5米。花盆内所有的土都是1998年从东北买来的双鸭山沼泽地区的泥浆土。在当地一个林场选定采土的区域,林场把这一区域的水抽干,再把泥浆土挖出晒干。用好几个火车皮将土运回北京,到了植物园,用本地的沙土拼配。
展览温室建筑设计由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以“绿叶对根的回忆”构想为设计主题,独具匠心地设计了“根茎”交织的倾斜玻璃顶棚,仿佛一片绿叶飘落在西山脚下。展室植物布展设计由北京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承担。展览温室划分为四个主要展区:热带雨林区、沙漠植物区、四季花园和专类植物展室。展示植物3100种60000余株,为群众提供观赏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学习科学知识、具有较高品位的游览点。同时,又是进行园艺研究和国际交往的场所。展览温室工程荣获全国第十届优秀工程设计项目金质奖,200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北京市第十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大型展览温室植物引种与设计的研究”课题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评为北京市九十年代十大建筑。 卧佛寺
十方普觉寺(卧佛寺)位于北京植物园的寿安山麓。创建于唐贞观初年,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和展示着世界罕见的元代铜铸的释迦牟尼卧像。寺内古树参天花木扶疏,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卧佛殿是北京西郊卧佛寺的主要建筑。走进卧佛寺,穿过琉璃牌坊,山门殿,天王殿,三世佛殿,便是卧佛殿。殿内卧佛是元代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铜铸释迦牟尼卧像,身长5.3米重54吨。在铜佛周围,环立着十二尊塑像,是十二圆觉。这尊塑像表现了释迦牟尼临终前向弟子们嘱咐后事的情景。
梁启超墓
位于植物园东环路东北的银杏松柏区内。墓地总面积1.8公顷,分东、西两部分。东部为墓园,西部为附属林地。
墓园由梁启超之子,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设计。墓园背倚西山,坐北朝南,北高南低,东西宽约90米,南北长约100米,面积4300平方米。四周环围矮石墙,墓园内栽满松柏。
墓园内北墙正中平台上是梁启超及其夫人李惠仙的合葬墓。墓呈长方形,高1.08米,宽2.75米,长4.52米。墓前立着“凸”字形墓碑,碑高2.8米,宽2.18米,厚0.71米。阳面镌刻“先考任公府君暨先妣李太夫人墓”14个大字。碑阴刻“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十月,男梁思成、思永、思忠、思达、思礼,女适周、思顺、思庄、思懿、思宁,媳林微音、李福曼,孙女任孙敬立”。碑前有75厘米高的供台,两侧各有一段带雕饰的直角形衬墙。墓碑、墓顶及供台衬墙,均为土黄色花岗岩雕筑而成,前后连接,浑然一体。墓碑没有碑文,也没有任何表明墓主生平事迹的文字,这是梁启超生前遗愿。梁曾嘱咐他的子女,将来行葬礼时,可立一小碑于墓前,题新会某某,夫人某某之墓,碑阴记我籍贯及汝母生卒,子女及婿、妇名氏、孙及外孙名,其余浮词不用。
梁墓于1978年2月24日由其后人梁思庄、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梁思礼全部无偿交给北京植物园。移交的内容包括:土地1.8公顷、各种树木965棵、水井1眼、亭子一座、未竖起的碑石及碑座两套、围墙380米。
曹雪芹纪念馆
曹雪芹是中国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创作了《红楼梦》,为了表示对曹雪芹的敬仰,择正白旗一隅,将黄叶村艺术地再现,供游人参观、游览。黄叶村占地1.8公顷,矮篱环护,石径蜿蜒,小巷幽深,别具风韵。村内辟菜园、药圃、瓜棚,设石碾、石磨、辘轳、箭场、古墩,建有茶馆酒肆,一派山村农家气息。设有“河墙烟柳”、“薜萝门巷”、“竹蓠茅肆”、“柴扉晚烟”等景点。曹雪芹纪念馆分别展示了曹雪芹的家世、经历和《红楼梦》的成就、研究、影响,力求做到真实性、知识性、趣味性。曹雪芹纪念馆展示了曹雪芹的生平及其在西山著书《红楼梦》的场景。
纪念亭
“一二·九”运动纪念亭位于保卫华北石刻对面,隔沟相望的石砌方院中,八个鎏金大字,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题写。共青团北京市委和北京市学联撰写的纪念碑文,由著名书法家刘柄森书写。纪念亭在纪念碑南侧,由三座三角形小亭组成,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和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募捐建造。1980年6月,北京市植物园管理科樱桃沟班工人在清除樱桃沟沟旁的杂草时,发现沟旁的一块大青石上刻有“保卫华北”字迹。时逢市政协主席刘导生到樱桃沟视察,证实“保卫华北”四个字是1935年“一二·九”运动时爱国抗日的北平学生联合会留下的。樱桃沟是北平学联和民先队在“一二·九”运动时期联合举办夏令营,利用多种形式团结教育青年的地方。1936年1937年,在这里举办了三期夏令营,参加的青年学生达五六百人次。纪念“一二·九”运动五十周年前夕,任时中宣部部长邓力群等人发起倡议,决定在西山樱桃沟建立一个“一二·九”运动纪念地,以缅怀革命先烈并启教后人。1984年12月8日下午,举行了隆重的“一二·九”运动纪念亭奠基典礼,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题写了“一二·九运动纪念亭”碑名,国务委员、“一二·九”运动老战士康士恩、市政协主席刘导生为纪念亭破土奠基。纪念亭由三座三角形小亭组成,创意是:三角形是“一二·九”运动举办军事夏令营时露营帐篷的缩影。三个三角形组成一个立体的“众”字,寓意着广大民众的觉醒和人民众志成城抵抗侵略的决心。挺拔的建筑线条象征青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大小三组建筑表示革命传统代代相传,革命事业后继有人。 北京植物园每年春季举办的“北京桃花节”吸引数百万游人前来观赏。每年春天前往桃花园,可以观赏到碧桃园内红白碧桃、绛桃、寿星桃、菊花桃等近70个品种,逾万株桃花。植物园赏桃的主要品种是山桃、碧桃。香气扑鼻的白花山碧桃,是由北京植物园自己完成的第一个人工杂交的新品种,而粉花山碧桃的开花时间,将填补山桃与桃花花期间的空白。
2014年3月22日,北京植物园第26届桃花节开幕。
3月至5月,游客们将欣赏到近千个品种、百万株(盆)各类春季花卉的绰约风姿。
2014年北京桃花节暨世界名花展期间,游客可欣赏到山桃、山杏、玉兰、梅花、海棠、丁香、碧桃、郁金香、风信子等近千个品种的花卉。为方便游客观赏,世界名花展区还将建造高达两米的观景台,让人们感受“空中赏花”的乐趣。
此外,北京植物园还将举办傣族植物文化展、盆景精品展、昆虫生态科普展、中国传统图书展、传统风筝绘制等丰富的文化展览活动,为体验桃源春色的游人奉上一道文化盛宴 。 北京植物园是以收集、展示和保存植物资源为主,集科学研究、科学普及、游览休憩、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新优植物开发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植物园。北京植物园由植物展览区、科研区、名胜古迹区和自然保护区组成,园内收集展示各类植物10000余种(含品种)150余万株。
北京植物园是北京市园林局指定的新优植物引种、驯化、繁育基地。截至2014年,北京植物园已初具规模,发挥了越来越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北京植物园自1956年建园以来,始终把普及植物科学知识当作首要任务。北京植物园多年来坚持举办各种植物专题展览,向游客传播植物知识。北京植物园针对不同知识层次的受众,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植物园对于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价值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北京植物园科普馆1996年建成,建筑面积2160平方米,举办常规科普展览及临时展览,并建立了游客服务网络。热带植物展览温室兼具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和植物观赏的功能,是开展科普活动的重要场所。北京植物园拥有科普画廊五处,共计90延长米。科普画廊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的结构系列展板、月季、桃花、牡丹、荷花等传统名花专项展览、植物园发展历程等。
Ⅸ 北京植物园好玩吗
北京紫薇园好玩吗?应该很好玩,北京的里边的职务老多了,你就去谁看谁拍照能很好的玩一天?
Ⅹ 赏植物园美景观郁金香花开的作文
我校位于番禺洛溪新城意三马路尽我喜欢我校植物园四季都机勃勃 春草探春雨淋草尖雨点晶莹剔透像珍珠广玉兰像亭亭玉立少粉白厚实花瓣像姑娘手掌欢迎鸟树唱歌 夏鱼池游游芭蕉用翠绿扇给汗流浃背同扇风蝴蝶蜜蜂空翩翩起舞想再说景色真美啊 秋江流域已林寒涧肃山山黄叶飞我植物园仍姹紫嫣红金桂华盛花朵星罗棋布随风送沁脾香气含羞草带着浅紫色发卡像群害羞娃娃碰叶合拢;离悄悄叶张趣极 冬北已雪剑霜刀冰雪我植物园苍翠欲滴朵朵茉莉花穿着白色裙悄悄散发着清香油绿密叶间萌朵朵粉红茶花花团锦簇富丽比 虽我植物园没北秋肃杀冬严寒夏雷雨、台风北能比晚电闪雷鸣狂风骤雨我惦记着植物园晚没睡第二我早早植物园见鸡蛋花落英缤纷零落泥;金银花藤蔓高处垂……唯独夹竹桃像没发叶净纤尘花朵反更加艳丽我放眼望高树木纤花卉都经历暴风雨洗礼畏艰难勇敢挺才今美丽 我美丽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