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虫植物园
❶ 食虫植物是什么都有些什么品种
食虫植物猪笼草目录
概述
作用
捕捉摄食昆虫
种类
概述
食虫植物是一个稀有的种群,已知的食虫植物全世界共10科21属约600多种,典型的如猪笼草、捕蝇草、茅膏菜、瓶子草等。大多生活在高山湿地或低地沼泽中,以诱捕昆虫或小动物来补充营养物质的不足。它们以这种特有的方式,在贫瘠的土地上顽强的生存了下来。
食虫植物定义:具有捕食昆虫能力的植物称之为食虫植物。食虫植物一般具备引诱、捕捉、消化昆虫,吸收昆虫营养的能力,甚至是一些蛙类、小蜥蜴、小鸟等小动物,所以也称为食肉植物。
食虫植物=食肉植物=肉食植物=Carnivorous P
作用
食虫植物不仅可以当作观赏植物,也可以用来捕捉苍蝇、蚊子等害虫。在瑞士、丹麦等国家还用捕虫堇来做奶酪,将它的叶片放进桶里,然后装满牛奶,牛奶便凝固成为奶酪。也有不少国家在大面积利用食虫真菌来防治各种作物的线虫病,目前已取得很大进展。
捕捉摄食昆虫
食虫植物的根、茎、叶和花,与其他植物并没有特别不同的地方。那么它们又是怎样捕捉和摄食昆虫的呢?奥秘在于“捕虫器”上。“捕虫器”是这种植物的叶的变态,形式多种多样:猪笼草的叶在延长的卷须上部扩大成一瓶状体(捕虫袋),上面还有半开的盖子,在瓶口附近及盖上生有蜜腺,用来引诱昆虫,使它们跌入“陷阱”;茅膏菜的捕虫叶则为匙形或球形、表面长有突出的腺毛,腺毛的顶端分泌粘液,当小虫触动叶片上的一些腺毛时,其他腺毛同时卷曲,将捕获物团团围住;生在水中的狸藻,它的“捕虫器”又有特色,在它羽状复叶小裂片的基部生有一个球状的捕虫囊,小囊平时呈半瘪状,它有一个可以开合的口,周围有触毛。
当水中小虫碰到这些触毛,小囊就迅速鼓大,小虫随着水流吸进囊内,囊口也立即关闭,挡住小虫的出路;捕蝇草则是依靠将整片叶子合拢起来逮住虫子的。它的叶子以中脉为界,分为左右两半,像贝壳一样可以随意开合。当贪吃的蚂蚁或其他小虫子爬到叶子上面去时,叶子两半会在20~40秒种内迅速闭合,叶缘的刺毛互相交错绞合,把昆虫活活关压在中间。
◆捕虫器
捕虫器能够捕虫,还有一点是在于它能分泌一种胶性很大的液汁,昆虫一旦碰上,粘在上面再也休想逃脱。科学家们还发现,这种液汁里含有胺类物质,对昆虫有强烈的麻醉力,可以使昆虫昏迷无力而无法挣脱羁绊。昆虫被捉住以后,捕虫器内的腺体还会分泌出消化液,它含有分解蛋白质的蛋白酶,使虫子被消化解体,从而被植物“吃”掉。食虫,只是食虫植物营养的补充来源,因为它们有根、茎、叶,可以靠自己制造养料而生活下去。既然这样,它们为什么又要捕虫吃呢?原来这种植物生活在缺氮的贫瘠环境里,经过长期演化,形成了用来捕虫而特化了的叶片——捕虫器。
种类
◆猪笼草
猪笼草是有名的热带食虫植物,主产地是热带亚洲地区。猪笼草拥有一幅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囊,捕虫囊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因为形状像猪笼,故称猪笼草。在中国的产地海南又被称作雷公壶,意指它像酒壶。这类不从土壤等无机界直接摄取和制造维持生命所需营养物质,而依靠捕捉昆虫等小动物来谋生的植物被称为食虫植物。
◆捕蝇草
捕蝇草捕蝇草,茅膏菜科捕蝇草属;别名落地珍珠、捕虫草、食虫草、草立珠、一粒金丹、苍蝇草、山胡椒;英文名Dionaea。是食虫植物中的一种。捕蝇草是很受欢迎的食虫植物,盆栽可适用于向阳窗台和阳台观赏,也可专做栽植草培养,别有情趣。
◆茅膏菜茅膏菜
茅膏菜,俗称捕草虫。茅膏菜料,多年生草本。著名食虫植物。茅膏菜有明显的茎,高10-30厘米。叶皆茎生,叶片圆形或扇状圆形茎部具有长腺毛,可分泌腺液引诱昆虫前来觅食。昆虫触到腺液时,腺毛立即收缩将昆虫捕住,然后将其消化。茅膏菜花白色或带红色,总状花序。喜欢生长在水边湿地或湿草甸中,在长白山广有分布。茅膏菜亦有治疗疮毒、瘰病的药物功效。多年生柔弱小草本,高6~25厘米。根球形。茎直立,纤细,单一或上部分枝。
◆瓶子草瓶子草
瓶子草(Sarracenia),属于瓶子草科瓶子草属植物,本属植物原产西欧、北美和墨西哥等地,共有8种,但通过园艺学家的努力,已先后育出了许多杂交种。
想看图片的话进我空间看!~品种很多!
❷ 国内哪里有食虫植物批发
你好,我们食虫爱好者一般都是到淘宝等购物网站购买自己喜欢的食虫植物的,你给出的网站是可以信赖的。
望采纳。
❸ 食虫植物有哪些
目前世界上现存食虫植物可约略分六大科 600 多种分别为∶ 瓶子草科 Sarraceniaceae ∶眼镜蛇瓶子草属 Darlingtonia ,太阳瓶子草属 Heliamphora 以及瓶子草属 Sarracenia 猪笼草科 Nepenthaceae ∶猪笼草属 Nepenthes 毛膏菜科 Droseraceae ∶貉藻属 Aldrovanda ,捕蝇草 Dionaea ,毛毡苔属 Drosera 露叶毛毡苔科 Drosophyllaceae ∶露叶毛毡苔属 Drosophyllum Byblidaceae 科∶ Byblidaceae 属, Cephalotaceae 科∶土瓶草属 狸藻科 Lentibulariaceae ∶捕虫堇属 Pinguicula ,狸藻属 Utricularia 和螺旋狸藻属 Genliea 凤梨科 Bromeliaceae ∶ Brocchinia 属 和 Catopsis 属 其中以瓶子草科,猪笼草科,毛膏菜科和狸藻科占食虫植物的 90% 以上,以下就这几类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美洲的有袋植物【瓶子草科】∶瓶子草科只有分布在美洲,包括产於美国西南部的瓶子草属和眼镜蛇瓶子草属,及产於南美盖亚那高地的太阳瓶子草属.这类的植物叶子演化成瓶状,并由瓶内分泌诱饵以吸引昆虫,当昆虫失足落下,瓶子内有逆毛防止小虫爬出,最后被瓶内的水淹死分解吸收,成为植物的养分.瓶子草会分泌酵素分解小虫;太阳和眼镜蛇瓶子草不会分泌酵素则是利用共生微生物,获取此份佳肴. 热带的有袋植物【猪笼草科】∶科幻小说常描述探险家不小心被食人花吞食,命丧黄泉,虽然食人花不存在於现实世界,但以食人花为构思灵感的猪笼草却是存在这个世界.猪笼草主要分布於东南亚几个大岛婆罗洲,苏门达那等地,不过在印度,中国及澳洲等地也有零星的分布.此科将近九十种,猪笼草最大特色是叶子末端形成笼子状,最小约一个乒乓球大,最大则可以把一个成人头罩起来.由於猪笼草的笼子观赏价值很高,所以有人大量繁殖作为观赏植物. 美丽的死亡陷阱【茅膏菜科】∶大多数的人看到茅毡苔叶片上黏液如晨光的露珠都会赞叹不已,然而对於许多昆虫而言这一个美丽的死亡陷阱,一旦踏下去便无法自拔,最后只能成为这美丽陷阱的一分子.茅膏菜科分为毛毡苔属,捕蝇草属和貉藻属,大部分的学者认为貉藻这种水生植物的前生是捕蝇草,大家大概很难想像到乾乾的捕蝇草和湿湿的毛毡苔是表兄弟,不过这两类植物遇到猎物时,都会主动夹起来,在食虫植物中,也只有此类植物具有此种特性. 多采多姿的大家族【狸藻科】∶这个家族的花是食虫植物中最多采多姿的,有红,黄,紫,橙 … 等五颜六色令人目不暇给.此家族是食虫植物最大的家族,有三个属分别为捕虫堇属,狸藻属和螺旋狸藻属,此家族广泛分布全球各大陆块,其中狸藻属将近两百多种约占食虫植物的三分之一强,傲视食虫植物界.狸藻有水生和陆生两类,当小虫进入囊状的捕虫构造,出口会被反扣,小虫就无法出来,只好当狸藻的美食. 食虫植物能演化到吃动物,那麼在地球应该繁衍兴盛才对,然而事实却非如此,食虫植物一直在减少中,说起来跟人还是脱不了关系,除了生育地遭受到人为开发的压力外,猪笼草和瓶子草这类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存在著非法采集的压力,在这两方面的压力下,食虫植物生存所受到的威胁逐渐提高,为了保护这些植物还是请人类克制一下私欲,为其他的生物想一想吧! 举两个例子: 捕蝇草 食虫植物的叶片变得非常奇特而有趣,有的像瓶子,有的像囊袋,还有的像蚌壳……。各种奇形怪状的叶子,是它们捕捉昆虫的有效“装置”。 不同的食虫植物其捕食昆虫的方式也不一样。瓶子草和猪笼草设陷阱捕虫,是一种消极等待的被动方法;而捕蝇草则是采用积极主动的方法捕虫,因此最为惹人注意,也显得更加有趣。有一部科教电影叫《中山植物园》,里面有这样一个非常珍贵的镜头:一个甲虫爬到一株植物的叶片上,蚌壳似的叶片迅速合拢,叶缘的刺毛也交错地扣合起来,把甲虫牢牢地关在里面,这株奇趣的植物就是捕蝇草。 捕蝇草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植物,茎很短,叶轮生。叶子的构造很奇特,在靠近茎的部分有羽状叶脉,呈绿色,可进行光合作用;但到了叶端就长成肉质的,并以中肋为界分为左右两半,其形状呈月牙形,可像贝壳一样随意开合,这就是它的“诱捕器”。每半个叶片的边缘都生有10—25根刚毛,其内侧靠近中助的地方,又生有3根或3根以上的感觉刚毛(或叫激发刚毛)。在叶缘还生有蜜腺,能够分泌蜜汁用以引诱昆虫。 平时诱捕器张开,叶片向外弯曲,当上钩的昆虫爬到叶片上吃蜜时,如果其中一根激发刚毛被触动两次或两次以上,或者在数秒钟内至少有两根激发刚毛被触动,那么诱捕器就会在20—40秒钟内闭合,叶片便向里弯曲,叶缘上的刚毛交叉锁在一起,将猎物囚禁在里面。当昆虫在里面挣扎时,便再次触动激发刚毛,每触动激发刚毛一次,诱捕器就闭合得更紧。同时,激发刚毛受到刺激后,叶片上许多紫红色小腺体就分泌出一种酸性很强的消化液,将虫体消化,然后再由这些腺体吸收。大约5天后,当昆虫的营养物质被吸收干净后,叶子又重新张开,准备捕捉新的猎物。 在所有的食虫植物中,捕蝇草是人们最熟悉和科学家研究最多的一种植物。早在一百多年前,达尔文就曾精心研究过食虫植物,他特别喜欢捕蝇草,并称它为“世界上最奇妙的一种植物”。 达尔文和生理学家伯登·桑德森对捕蝇草的捕食过程进行了研究,并有一些卓越的发现。达尔文观察到,捕蝇草的激发刚毛受到刺激后,要间隔一定的时间后叶片才开始运动。因此他推测,一定有类似动物神经的电脉冲信号从刚毛传到诱捕器的运动细胞上,从而产生运动。伯登·桑德森用电流计来进行测定,结果电流计指针显示出有一股微弱的电流。这实际上就是今天大家所熟悉的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以每秒20毫米的速度通过叶子,正是这种电信号调节了捕蝇草的捕食运动。研究者还发现,如果对刚毛的刺激强度不够,便不能产生动作电位,诱捕器也不发生运动。当两次刺激时间相隔太近时,诱捕器也不能闭合,因一个动作电位不可能在距前面一个太近的时间里产生。这种现象,与动物神经中发生的麻痹现象十分类似。 后来,美国科学家威廉斯和皮卡德发现,捕虫草的动作电位,产生于每根刚毛顶端基部或靠近基部的感觉细胞中发生的受体电位;而每一个受体电位都产生若干个动作电位,使刚毛不停地运动。 达尔文不仅对捕蝇草在捕到昆虫时,其诱捕器不断紧闭,正确解释为由于昆虫为了逃脱所作的挣扎不断刺激激发刚毛的结果;而且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昆虫死后,诱捕叶片仍在紧闭。后来,威廉斯和皮卡德对这一现象做出了合理的解释:捕蝇草有两种运动,一种是快速的捕捉运动,另一种是慢速的消化运动。前者是由机械刺激引起,由动作电位传递的;后者是由死亡昆虫的化学物质激发,由激素引起的。威廉斯和他的同事用实验证明了这一解释的正确性。他们把半闭合的捕蝇草浸在近似于它分解昆虫所释放的溶液里,结果诱捕器又紧缩了大约40%。 猪笼草 猪笼草是一种美丽而奇特的食虫植物,为猪笼草科、猪笼草属多年生草本或半木质化藤本灌木。叶互生,长椭圆形,全缘,中脉延长为卷须,末端有一叶笼。叶笼瓶状,瓶口边缘较厚,上有小盖,成长时盖张开,不能再闭合。笼色以绿色为主,有褐色或红色的斑点或斑纹,还有整个叶笼都呈红色、褐色甚至紫色、黑色的品种。叶笼大小因品种而异,有些大型杂交种能盛水300毫升至400毫升。笼的内壁光滑,笼底能分泌黏液和消化液,有气味引诱昆虫之类的小动物入内,而小动物一旦落入笼内,就很难逃出,最终被消化和吸收。雌雄异株,总状花序,有萼片3枚至4枚,无花瓣。 猪笼草产于亚洲的热带地区,为附生植物,常常生长在大树下或岩石的北边,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不耐寒,怕干旱和强光暴晒。
❹ 北京香山植物园的展览温室里有多少种食虫植物都有哪些
品种比较多
图片上是香山植物园的食虫植物,主要是瓶子草和一些猪笼草 茅膏菜,捕虫堇和捕蝇草有一些
北京植物园的食虫植物可能是所有有食虫植物的植物园中,养的最好的
❺ 中国食虫植物园好玩吗
不错啊 如果亲在江浙一带 可以去中国食虫植物园玩玩哦 不过据说要提前预约 出入礼貌 大棚主好安排
如果亲在华中地区 武汉花卉博览园 萌植苑食虫植物经营部 也可以参观 但是小很多 都值得去看看的
❻ 国内首家食虫植物园艺体验馆口碑咋样 生意咋样 有去玩过的人吗
目前世界上现存食虫植物可约略分六大科 600 多种分别为∶
瓶子草科 Sarraceniaceae ∶眼镜蛇瓶子草属 Darlingtonia ,太阳瓶子草属 Heliamphora 以及瓶子草属 Sarracenia
猪笼草科 Nepenthaceae ∶猪笼草属 Nepenthes
毛膏菜科 Droseraceae ∶貉藻属 Aldrovanda ,捕蝇草 Dionaea ,毛毡苔属 Drosera
露叶毛毡苔科 Drosophyllaceae ∶露叶毛毡苔属 Drosophyllum
Byblidaceae 科∶ Byblidaceae 属, Cephalotaceae 科∶土瓶草属
狸藻科 Lentibulariaceae ∶捕虫堇属 Pinguicula ,狸藻属 Utricularia 和螺旋狸藻属 Genliea
凤梨科 Bromeliaceae ∶ Brocchinia 属 和 Catopsis 属
其中以瓶子草科,猪笼草科,毛膏菜科和狸藻科占食虫植物的 90% 以上,以下就这几类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美洲的有袋植物【瓶子草科】∶瓶子草科只有分布在美洲,包括产於美国西南部的瓶子草属和眼镜蛇瓶子草属,及产於南美盖亚那高地的太阳瓶子草属.这类的植物叶子演化成瓶状,并由瓶内分泌诱饵以吸引昆虫,当昆虫失足落下,瓶子内有逆毛防止小虫爬出,最后被瓶内的水淹死分解吸收,成为植物的养分.瓶子草会分泌酵素分解小虫;太阳和眼镜蛇瓶子草不会分泌酵素则是利用共生微生物,获取此份佳肴.
热带的有袋植物【猪笼草科】∶科幻小说常描述探险家不小心被食人花吞食,命丧黄泉,虽然食人花不存在於现实世界,但以食人花为构思灵感的猪笼草却是存在这个世界.猪笼草主要分布於东南亚几个大岛婆罗洲,苏门达那等地,不过在印度,中国及澳洲等地也有零星的分布.此科将近九十种,猪笼草最大特色是叶子末端形成笼子状,最小约一个乒乓球大,最大则可以把一个成人头罩起来.由於猪笼草的笼子观赏价值很高,所以有人大量繁殖作为观赏植物.
美丽的死亡陷阱【茅膏菜科】∶大多数的人看到茅毡苔叶片上黏液如晨光的露珠都会赞叹不已,然而对於许多昆虫而言这一个美丽的死亡陷阱,一旦踏下去便无法自拔,最后只能成为这美丽陷阱的一分子.茅膏菜科分为毛毡苔属,捕蝇草属和貉藻属,大部分的学者认为貉藻这种水生植物的前生是捕蝇草,大家大概很难想像到乾乾的捕蝇草和湿湿的毛毡苔是表兄弟,不过这两类植物遇到猎物时,都会主动夹起来,在食虫植物中,也只有此类植物具有此种特性.
多采多姿的大家族【狸藻科】∶这个家族的花是食虫植物中最多采多姿的,有红,黄,紫,橙 … 等五颜六色令人目不暇给.此家族是食虫植物最大的家族,有三个属分别为捕虫堇属,狸藻属和螺旋狸藻属,此家族广泛分布全球各大陆块,其中狸藻属将近两百多种约占食虫植物的三分之一强,傲视食虫植物界.狸藻有水生和陆生两类,当小虫进入囊状的捕虫构造,出口会被反扣,小虫就无法出来,只好当狸藻的美食.
食虫植物能演化到吃动物,那麼在地球应该繁衍兴盛才对,然而事实却非如此,食虫植物一直在减少中,说起来跟人还是脱不了关系,除了生育地遭受到人为开发的压力外,猪笼草和瓶子草这类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存在著非法采集的压力,在这两方面的压力下,食虫植物生存所受到的威胁逐渐提高,为了保护这些植物还是请人类克制一下私欲,为其他的生物想一想吧!
举两个例子:
捕蝇草
食虫植物的叶片变得非常奇特而有趣,有的像瓶子,有的像囊袋,还有的像蚌壳……。各种奇形怪状的叶子,是它们捕捉昆虫的有效“装置”。
不同的食虫植物其捕食昆虫的方式也不一样。瓶子草和猪笼草设陷阱捕虫,是一种消极等待的被动方法;而捕蝇草则是采用积极主动的方法捕虫,因此最为惹人注意,也显得更加有趣。有一部科教电影叫《中山植物园》,里面有这样一个非常珍贵的镜头:一个甲虫爬到一株植物的叶片上,蚌壳似的叶片迅速合拢,叶缘的刺毛也交错地扣合起来,把甲虫牢牢地关在里面,这株奇趣的植物就是捕蝇草。
捕蝇草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植物,茎很短,叶轮生。叶子的构造很奇特,在靠近茎的部分有羽状叶脉,呈绿色,可进行光合作用;但到了叶端就长成肉质的,并以中肋为界分为左右两半,其形状呈月牙形,可像贝壳一样随意开合,这就是它的“诱捕器”。每半个叶片的边缘都生有10—25根刚毛,其内侧靠近中助的地方,又生有3根或3根以上的感觉刚毛(或叫激发刚毛)。在叶缘还生有蜜腺,能够分泌蜜汁用以引诱昆虫。
平时诱捕器张开,叶片向外弯曲,当上钩的昆虫爬到叶片上吃蜜时,如果其中一根激发刚毛被触动两次或两次以上,或者在数秒钟内至少有两根激发刚毛被触动,那么诱捕器就会在20—40秒钟内闭合,叶片便向里弯曲,叶缘上的刚毛交叉锁在一起,将猎物囚禁在里面。当昆虫在里面挣扎时,便再次触动激发刚毛,每触动激发刚毛一次,诱捕器就闭合得更紧。同时,激发刚毛受到刺激后,叶片上许多紫红色小腺体就分泌出一种酸性很强的消化液,将虫体消化,然后再由这些腺体吸收。大约5天后,当昆虫的营养物质被吸收干净后,叶子又重新张开,准备捕捉新的猎物。
在所有的食虫植物中,捕蝇草是人们最熟悉和科学家研究最多的一种植物。早在一百多年前,达尔文就曾精心研究过食虫植物,他特别喜欢捕蝇草,并称它为“世界上最奇妙的一种植物”。
达尔文和生理学家伯登·桑德森对捕蝇草的捕食过程进行了研究,并有一些卓越的发现。达尔文观察到,捕蝇草的激发刚毛受到刺激后,要间隔一定的时间后叶片才开始运动。因此他推测,一定有类似动物神经的电脉冲信号从刚毛传到诱捕器的运动细胞上,从而产生运动。伯登·桑德森用电流计来进行测定,结果电流计指针显示出有一股微弱的电流。这实际上就是今天大家所熟悉的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以每秒20毫米的速度通过叶子,正是这种电信号调节了捕蝇草的捕食运动。研究者还发现,如果对刚毛的刺激强度不够,便不能产生动作电位,诱捕器也不发生运动。当两次刺激时间相隔太近时,诱捕器也不能闭合,因一个动作电位不可能在距前面一个太近的时间里产生。这种现象,与动物神经中发生的麻痹现象十分类似。
后来,美国科学家威廉斯和皮卡德发现,捕虫草的动作电位,产生于每根刚毛顶端基部或靠近基部的感觉细胞中发生的受体电位;而每一个受体电位都产生若干个动作电位,使刚毛不停地运动。
达尔文不仅对捕蝇草在捕到昆虫时,其诱捕器不断紧闭,正确解释为由于昆虫为了逃脱所作的挣扎不断刺激激发刚毛的结果;而且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昆虫死后,诱捕叶片仍在紧闭。后来,威廉斯和皮卡德对这一现象做出了合理的解释:捕蝇草有两种运动,一种是快速的捕捉运动,另一种是慢速的消化运动。前者是由机械刺激引起,由动作电位传递的;后者是由死亡昆虫的化学物质激发,由激素引起的。威廉斯和他的同事用实验证明了这一解释的正确性。他们把半闭合的捕蝇草浸在近似于它分解昆虫所释放的溶液里,结果诱捕器又紧缩了大约40%。
猪笼草
猪笼草是一种美丽而奇特的食虫植物,为猪笼草科、猪笼草属多年生草本或半木质化藤本灌木。叶互生,长椭圆形,全缘,中脉延长为卷须,末端有一叶笼。叶笼瓶状,瓶口边缘较厚,上有小盖,成长时盖张开,不能再闭合。笼色以绿色为主,有褐色或红色的斑点或斑纹,还有整个叶笼都呈红色、褐色甚至紫色、黑色的品种。叶笼大小因品种而异,有些大型杂交种能盛水300毫升至400毫升。笼的内壁光滑,笼底能分泌黏液和消化液,有气味引诱昆虫之类的小动物入内,而小动物一旦落入笼内,就很难逃出,最终被消化和吸收。雌雄异株,总状花序,有萼片3枚至4枚,无花瓣。
猪笼草产于亚洲的热带地区,为附生植物,常常生长在大树下或岩石的北边,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不耐寒,怕干旱和强光暴晒。
网上网络到的内容,如有侵权,通知后立即删掉
❼ 食虫植物的生活环境是什么
食虫植物是一个稀有的种群,已知的食虫植物全世界共10科21属约600多种,典型的如猪笼草、捕蝇草、茅膏菜、瓶子草等。大多生活在高山湿地或低地沼泽中,以诱捕昆虫或小动物来补充营养物质的不足。它们以这种特有的方式,在贫瘠的土地上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在那里除了食虫植物之外,只有一些生长不良的杂草,少有高大的植物会遮蔽食虫植物,因此可说食虫植物在一整天之中都可以接受到很充分的日照。对食虫植物不了解的人都直觉地认为食虫植物不喜欢太阳,确实,是有一些食虫植物生活在较为阴暗的地方,但并非如想像中是生长在昏暗的森林底下。这些不喜欢强光的食虫植物生长在树荫下或是太阳晒不到的山壁上,不过,周遭的环境仍然有十分明亮的散射光。
食虫植物喜欢光线,但是否能直接承受阳光的直接照射则看品种而定。
大多数的毛毡苔是全日照的植物,但是有些毛毡苔较怕热,则需遮荫;
捕蝇草是全日照的植物,但在夏天有时会有过热的问题,需要稍微遮阳;
瓶子草是全日照的食虫植物,而且不怕热,完全不用担心晒伤的问题;
猪笼草给人的印象是生活在阴暗的雨林中,但事实上猪笼草对阳光的需求依品种而有很大的不同。有些猪笼草喜好阳光,甚至会攀附在树木上,朝向阳光生长,或是生长在草地上而能接受全天的日照。有些不喜欢强光的品种则是生长在树荫之下的,这里仍然很明亮,只是没有直射的日照;
狸藻对於光照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异。陆生的狸藻一般来说光照强度需要低一点,因为狸藻大多是矮小的植物,所以经常是生活在其它植物的阴影下。水生的狸藻则需要强光,因为水生狸藻皆是漂浮在水面生长,没有任何的遮蔽;
捕虫蓳喜好明亮散射光的环境,遮荫是必备的.
如果拥有一块能得到阳光照射的空间,用来栽培食虫植物是最好的选择。许多食虫植物非得在阳光下才种得漂亮,像是瓶子草,必须在阳光下才能长得强健高大,又能显现鲜明的花纹,捕蝇草的夹子可以变得很红,毛毡苔除了变红之外,也能分泌大量的黏液。猪笼草虽然不是每种都需要晒太阳,但有充份的光照时除了有助於瓶子的形成,亦能促使瓶子显出花纹。
阳光会带来高温
拥有充份的自然光照时,食虫植物通常能长得很好。不过,阳光的问题是它很热。在夏季时,若对某种食虫植物的栽培条件不清楚,最好不要冒然地将植物放在太阳下曝晒,因为有些地区在夏季时太热,光线太强,有些植物无法适应,将会造成植株灼伤或枯萎。生长状态较为衰弱的植物和进行无性繁殖的培殖体都怕高温,皆需避开阳光。
注意通风
栽培在阳光下另一要点便是要注意通风的问题,通风有助於气温的降低。有些人喜欢用较闷的环境来栽培食虫植物,像是把植物用塑胶袋包起来,或是把植物放在鱼缸里。如果要这麼栽培食虫植物是绝对不能晒太阳。当空气溼度很高时,阳光将会造成很强的温室效应,使植物周围的温度升高超过50°C,在这样的环境下植物会立刻热死。
避免西晒
如果栽培环境受到建筑物的影响,得注意是否有西晒的问题。西晒是半日照中最忌讳的,因为早上时植物没有受到直射阳光,因此植株的温度较低,然而过了中午,植物在短时间内接受强光和高温,容易对植物造成伤害。
■ 其他的天候问题
在户外栽培食虫植物会遭遇到较大的困难便是天候的问题,因为食虫植物大多较为矮小,如果下了大雨,雨滴可能会把食虫植物打死,或是雨滴将栽培介质掏空。解决的办法是搭设透明的遮雨棚。强风也是影响食虫植物生长的不利因素,强风常会吹倒食虫植物,也使得空气过为乾燥。食虫植物虽然需要通风的环境,但长期受到强风吹袭的食虫植物都是长不好的,所以,必须要特别注意避风的问题。
❽ 常见的食虫植物有哪些
在缤纷的世界中,绿色植物作为能量的转化者,通常是处在生物界食物链的第一环,即被食者。然而在千百万种的植物中,也不乏个别的“异类”,它们不是被食者,而是捕食者,以昆虫为食。根据科学家统计,它们的祖先有可能是生长在氮素养分十分缺乏的酸性土壤和池沼中,经过长期的适应,一部分的叶子就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捕虫器,靠捕食和消化小虫作为营养的补充。据统计,全世界共有食虫植物约400余种,我国约有30余种。
第一,猪笼草
又名雷公壶,为猪笼草科猪笼草属的植物,直立或攀援草本,高0.5~2米。硕果栗色,长0.5厘米左右,种子丝状,长约1.2厘米,花期4~11月,果期8~1月。
初见这种植物,你也许会认为它身上那瓶子一样的东西是它的果实。其实,那是它的捕食器。这些长8~16厘米不等的“瓶子”是一些贪吃的小昆虫的葬身之地。猪笼草的瓶子盖的边缘腺体和瓶子里面的腺体能够分泌一些类似于蜜汁的液体,这些蜜汁对苍蝇和一些小昆虫很具诱惑力。贪吃的昆虫爬到瓶口舔食蜜汁时,会受瓶体内的更多的蜜汁的诱惑爬进瓶内,而瓶子的上半部分的内壁是由蜡质构成的,十分光滑,昆虫很容易落入瓶子的底部。一旦昆虫落入瓶内,瓶盖就会紧紧地盖住,昆虫想跑也跑不掉了,只得慢慢地被瓶子底部的消化液消化吸收掉。捕虫器的颜色非常美丽,大小不一样,小的只有拇指一般的大小,而大的甚至可以容纳1~2升水。在北京植物园和华南的植物园均有栽培观赏。
猪笼草科的植物有2属,约68种,主要产于加里曼丹等热带岛屿,少数分布至大洋州的北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以及印度半岛。有的种类瓶内生长有倒刺,昆虫落入其中更是难逃活命。我国的分布较少,仅有一属,产于广东西部、南部,主要生长于海拔50~400米的沼地、路边、山腰和山顶等灌丛中、草地上或林下。
第二,毛毡苔
属茅膏草科,为茅膏草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茎短,叶基生,密集,具长柄,叶片圆形或扁圆形,长3~9毫米,宽5~12毫米。
我国产于黑龙江和吉林,生于海拔900~1000米的山地和湿草丛中,也分布于欧洲中部和北部,亚洲和美洲北部等寒冷的地区。
因为这种植物的叶片上表面长有带着腺体的长丝条,每个腺体的外面包有大滴粘稠的分泌物,太阳灼照时闪闪发光,所以这种植物又被诗意地称为“夜露草”。一次,有关研究者随机采集了56片叶子,发现有31片粘有已死的昆虫或残骸,而其它未展开的叶片以后无疑还可能逮到更多的昆虫。毛毡苔捕虫主要依靠其上表面带有腺体的长丝条,即“触毛”和其上部分泌的粘液来完成。
由于腺体分泌的物质粘度比较大,可以拉成长丝,因而当昆虫飞落时,就会被粘住,难以挣脱,这时毛毡苔的叶片触毛就会开始运动把虫子裹住。具体的过程是这样的:当小昆虫或蚊蚋落在其上,如果持续几秒钟想挣脱束缚的话,那么腺体末端的细胞就会像人的神经末梢一样,把信息传导开来,这样以小昆虫为中心,周围的触毛会逐渐地向中间卷曲,有的甚至能达到180度的扭转,最后触毛按在小虫的身上。这个过程中,触毛的腺体会分泌大量的粘液,随着触毛的运动而涂在小虫的身上。这种分泌物是呈酸性的,大家都知道,动物的胃液含一种酸和一种酶,消化时两样都不能少,毛毡苔的分泌液也是一样的。动物的胃受到机械刺激后,分泌一种酸,而毛毡苔的腺体因触毛的运动而增加分泌物的分泌量,使之成为酸性。在这个过程中,它可以依靠一些前次消化残留的酶和酸共同作用吸一部分氮物质。而这部分氮物质的吸收,会使其腺体受到作用,分泌出酸和酶,对小虫进行消化,而腺体会逐步把消化液吸收掉。它的捕食时间从小虫的触动到完全卷合要1~6个小时,而完全消化掉一只小虫则要3~7天。在植物学家的实验中,毛毡苔能将软骨这样坚韧的东西很快溶解,消化吸收。
事实上胃液消化软骨与消化肉类的方式和过程也是一样的,和毛毡苔消化它们的方式是完全相同的,毛毡苔的分泌液能消化骨头,乃至牙齿和珐琅质,是由于分泌液中含有大量的酸类的缘故。可能是出于这种植物对于磷的急迫需要,分泌液中的酶,只有在骨头中所含的磷酸石灰全部被酸溶掉,并且分泌液中有了游离酸时,才发挥作用,这时纤维基物质便很快溶解掉。
这种植物的根起固定作用和补充水分的作用,因为那么多的腺体不停的接受日光的灼烤,蒸发是很厉害的,必须要有足够的水分来补充,这就是它们的根饿作用,而植物叶片一般的合成营养成分的功能则被叶片这一特殊功能——吸食虫液替代了。
第三,捕蝇草
与圆叶毛毡苔一样,同属于茅膏菜科。草本,地下为球茎,植株高2.5~3.5厘米,叶片两瓣,每瓣的上表面都长有3条尖锐的小突或刚毛,排成三角形。这些刚毛对于触动极为敏感,不仅它们本身能运动,还能引起叶片的运动。叶缘向外延长成多数尖锐刚直的突起——棘突,像一个老鼠夹上的两片铁齿一样,相互交错。背面的叶中肋发达得很大而隆起,叶片表面除了近边缘上,都排列着带红色或带紫色的腺体,叶片的其余部分为绿色,棘突和叶片状叶柄都没有腺体。腺体由20~30个多角形细胞组成,细胞中充满紫色的液体。腺体上面突出,下面有短柄,栖中没有螺纹导管,能分泌,也具有吸收能力,带有8个红褐色或橙色分叉的极小突起。显微镜下很像精致的小花朵,大量的散布在叶柄上,叶背上和棘突上,叶瓣上也有少数。敏感的刚毛由几列长形而充满紫色液体的细胞构成,细小纤弱,向顶端渐渐的削尖。
捕蝇草生长于潮湿的湖滨、沼泽地区。我国分布于云南、四川西南部、贵州西部和西藏南部;北美洲也有分布。这种草由于动作迅速有力,被称为“爱神的蝇夹子”,是世界上的奇异植物之一。
叶片上的刚毛对于短暂柔软的触动非常的敏感,但如果以硬物去触动刚毛,则很难使叶片达到闭合的状态。由于捕蝇草两片叶瓣间的分泌物质有类似于花蜜的特殊的气味散出,因而能引诱很多种类的小昆虫前来“投网”。而一只小虫只要任意碰一条刚毛,两片叶瓣即以惊人的速度合拢。由于两瓣间彼此对折成的角度小于直角,所以逮住任何撞上来的昆虫的机会很多。如果关闭后,其消化液溶解不到含氮物质,在一段时间后就会重新张开,继续进行捕虫。这对它们很重要,因为关闭着是无法捕虫的。
如果叶片因刚毛受刺激关住一只昆虫,叶片就不再保持凹形中间留下的空腔,而是将两瓣慢慢地互相贴紧,就在这时,叶缘渐渐有些向外翻转,叶瓣相互挤压的力量是很大的,这个力使腺体分泌液体,从而腐蚀和消化昆虫,通过腺体吸收。一般捕蝇草在消化完一只昆虫张开以后反应会迟钝很多,甚至对以前很敏感的刺激都不产生反应。这一点捕蝇草比不上圆叶毛毡苔,后者能在短时间内多次捕捉昆虫,并把它们消化掉。
棘突在叶片闭合后彼此向内弯曲而靠拢时,尖端首先交叉,最后基部相错。叶瓣边缘相遇以前,棘突之间留下的缝隙是开放着的,这样一些较小的昆虫会因为叶瓣的关闭与产生的黑暗而惊恐地从缝隙中逃掉。相反,一只较大的昆虫,想要从空隙内逃走,一定会被挡回来,再逃进墙壁正在向内凹陷的牢里,因为叶缘相遇前棘突已渐交错,如栅栏般挡住较大的昆虫。这就如鱼网网住大鱼而漏掉小鱼一样,因此,就可以捕捉较大的昆虫,而不将能量浪费在小虫身上。
第四,轮藻
蚊子除了传染疟疾、丝虫病、黄登热和登革热等多种疾病外,还能将80多种病毒传染给人,其中有半数为病源病毒。世界上每年由于蚊子传染疾病的患者多达数亿人,死于疟疾的就有100万人。藻类是蚊子幼虫的主要食物,因此防疫工作者灭蚊的主要措施之一是清除孳生蚊幼场所的藻类。但是本世纪初起,人们发现淡水藻类中,轮藻具有毒杀幼蚊的作用。
轮藻门是淡水藻类植物中个体较大、形态特殊、结构复杂的一大类群,广布于世界各地的淡水和半咸水中,尤以湖沼、池塘、水田等不流动的浅水水体中常见。它具有类似根、茎叶的分化,茎上有明显的节,节上轮生叶状小枝,体外多被大量的钙质,使植物体坚硬而粗糙。在小枝的节上有藏精器,它成熟时成金褐色,藏卵器成熟时是黄色,因卵内贮存较多的淀粉,往往在显微镜下呈暗黑色。
轮藻在古生代和中生代曾是水生植被中一个极其繁茂的类群,而现在地球上只有左旋轮藻目中的一个科——轮藻科了,目前已知它有400余种左右,分6个属,即丽藻属、鸟巢藻属、拟丽藻属、灯枝藻属、丽枝藻属和轮藻属。我国的轮藻植物资源特别丰富,除狸藻素外,其它各属均有分布。
轮藻为什么能灭蚊子?从1919年起就有人进行研究。但是,布隆根据在马达加斯加的观察和室内实验,认为轮藻本身并不直接产生杀死幼蚊的物质,而是轮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改变了水环境的条件。后来的许多人进一步指出,这种水对鼠、鱼和人均无危害,是无毒的。1954年,艾马浩里将白纹伊蚊和中华按蚊的幼虫和卵分别放入培养有柔曲丽藻、硬丽藻、尖头丽藻、珊瑚轮藻、锡兰轮藻和球轮藻的试验瓶中,它们对幼蚊的生存和蚊卵的发育都有影响,但丽藻的效果较好,5天内几乎杀死全部蚊幼。他还报道说,在靠近东经附近的一个池塘里,因塘底被茂盛的柔曲丽藻覆盖,没有蚊子,居民们不用蚊帐。但是研究者也指出,不同的轮藻杀死幼蚊的能力是不同的。我国劳动人民的实践证明,轮藻是一种优质磷肥,在我国东南部地区和东南亚国家,都有挖取轮藻泥或利用冬水田栽培轮藻的习惯。同时轮藻植物形体美观,是一种很好的观赏水生植物,可以在美化城市水体中发挥作用。
❾ 大别山植物园里面有食虫植物吗
植物园里一般都会有各种各样奇妙的植物 大的小的 美的丑的 当然一般也会有食虫植物的 只要规模够大都有
❿ 贵阳有什么地方有卖那些观赏植物或食虫植物的
贵阳市沙冲南路,这个应该是药用植物园吧?
去小关吧,那里有一个植物园,应该会有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