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春节文化主题公园
㈠ 阆中古城资料
阆中——历史文化厚重。周朝时,阆中为巴子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置县,迄今2300多年 阆中古城(22张)。历代均在此设立郡、州、府、道治所,并一直是川东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风水、科举为主的天文、三国、宗教等文化在阆中衍生繁荣,和谐发展。 阆中——旅游资源丰富。有张飞庙、永安寺、五龙庙、滕王阁佛塔等4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清代四川贡院、华光楼、巴巴寺等1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仅地面文物就有200余处;阆中生态幽雅,风光绮丽,城南嘉陵江风光自古就有“嘉陵第一江山”之美誉,诗圣杜甫更有“阆中城南天下稀”的千古赞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阆中古城融山、水、城为一体,灿烂的历史人文与优美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 阆中——风水景观独特。阆中奇特的风水格局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具有唯一性。古城山锁四周,水绕三面,契合中国传统的风水格局,至善至美,自然天成,是当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风水古城”。风水宝地孕育出伏羲之母华胥、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尹陈二氏兄弟状元等本籍俊彦;还吸引了杜甫、怀马光、陆游等文人墨客流连其间,滕王元婴、张飞等王公重臣镇守其境,袁天罡、李淳风等名人大师寓居其地。 阆中——中国春节源头。西汉天文学家、历算学家阆中人落下闳编制《太初历》,把正月定为岁首,确定正月初一为新年的第一天,从此有了现在的“春节”,落下闳被尊称为“中国春节老人”,阆中也成为中国春节的源头。阆中春节文化氛围浓厚,整个春节从前一年的腊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新年的二月二,“腊八粥”、“燃天煜”、“抢银(寅)水”、“亮花鞋”、“烧火舞龙”、“游百病”等民俗流传至今,独具特色。2009年,阆中被评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阆中——基础设施完善。国道212线和省道302线辐射全市;嘉陵江上连广元,下接重庆;高坪机场、广元机场毗邻相连;在建中的兰(州)渝(重庆)铁路、南(充)广(元)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有星级宾馆8家、古民居客栈100余家、社会宾馆200家、A级购物占2家。全市已发展旅行社12家,导游和讲解员150名,餐馆名店50家,数十家旅游产品经销点,另有特色小吃、特色旅游商品各10余种。[
㈡ 阆中春节文化主题公园在哪里啊,就是今年要办灯会的那个地方在哪儿啊
就在熊猫乐园旁边,前几天走那过,工作人员正紧锣密鼓的在布致!
㈢ 阆中春节习俗要两个
1、吃饺子
在包饺子时抄,人们常常袭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金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2、压岁钱
压岁钱,有直接给予晚辈的,有的是在晚辈睡下后,放置其床脚或枕边。压岁钱本来是祝福的意义。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3、守岁
守岁习俗又名“熬年”,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4、贴春联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5、年夜饭
一年一次的年夜饭,是全家都要动员的大餐,家家户户都会摆上平日里舍不得吃的,或是寓意吉祥的菜品,这也是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许。
㈣ 南充为何称为“春节文化发祥地”
南充阆中市在传承春节和保护春节文化资源方面在全国都有标本意义。版春节从何而来,要从24节气权说起。公元前110年,阆中古天文学家落下闳,已竿影长短确定出夏至,冬至,又根据一年中昼夜的长短确定出春分,秋分,又确立了立春,雨水等24节气,从此,春节以固定节日出现在历史上,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春节文化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