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
“近年来,我们着力加强沙颍河流域的生态建设,推进河岸绿化和退耕还林内工作,沿沙颍河两容岸打造香椿、樱桃种植中心区。”太和县沙颍河湿地管理局局长范兆彦介绍说,沙颍河两岸已经形成了以杨树、桐树等为主的防护林带约320公顷,以香椿、樱桃、李子为主的经济林带约120公顷。
为保护鸟类种群,公园管理部门在园内设置了30处鸟类投食处,聘用专人定时投食;坚持一星期进行两次园内巡查;举办禁止非法捕捉鸟类的专题宣传。当前,太和县沙颍河湿地公园地带的动植物资源丰富,有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藻类植物共63种,脊椎动物64种,鸟纲43种,爬行纲5种,两栖纲8种,鱼纲8种。
税镇镇史老家村村民汪卫琴在沙颍河耿楼闸管理处做了四年多的门卫,见证了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变化。“没有建设前,这边都是废弃的老河道,周围或是裸露的黄土地,或野草长得半腰高。因为没有进行系统建设,鲜有人来。”汪卫琴感叹道,经过修复改造,如今河道沿岸景色越变越美,各种林木之间常有鹭鸟飞来觅食,白天很多垂钓爱好者来此钓鱼、休闲,傍晚附近村民纷纷前来漫步、赏景。
② 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沙颍河是淮河的来最大自支流,发源于河南省伏牛山区,跨河南、安徽两省,河道全长620千米,其中太和县境内40.5千米。安徽太和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太和县城西部沙颍河流域,从耿楼水利枢纽到沙颍河三桥,流经城关、大新、旧县、税镇四个乡镇,全长13.5千米,另包括万福沟308省道以下1.5千米、白杨沟最下游1千米,规划面积约为714公顷。沙颍河湿地是永久性的河流湿地。
安徽太和沙颍河湿地公园共分为4个功能区,即:湿地生态保育区、沙颍河休闲体验区、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服务管理区。 太和县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正科级事业单位,核定人员编制15名,领导职数1正2副,内设办公室、业务股、保护站3个职能股(站)室。
地址:安徽省太和县团结东路37号(管理局地址)
③ 安徽省太和县有哪些著名的景点
1,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
公园主体为耿楼河道湿地,位于太和县城周边,延伸面积达20平方千米,湿地河流、沟渠、沼泽集中连片,相互连通,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复合湿地系统,发挥着行洪、灌溉、航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该湿地公园原有生态环境现保持完整,动植物资源丰富。
2,太和文庙
太和文庙与公园相邻,文庙正门悬挂“太和元气”四个大字的牌匾,门前的广场就是文庙广场。太和文庙位于安徽省太和县城关镇黉学街35号,占地面积4620平方米,折7亩,为元大德八年(1304年),达鲁花赤李英创建。
(3)太和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扩展阅读
安徽省太和县历史文化:
1,方言
太和县地处华北平原的南部,方言属于汉语北方方言华北次方言,亦称“下江官话”。
2,文艺
太和县境内群众文艺有音乐、舞蹈、雕塑、烙画、印花、刺绣、工艺柳编、剪纸等。
3,戏剧
民国时期,太和县境内戏剧团体有:县衙梆子班、税镇星火梆子班、税镇坠子翁班(又名道情)、傅集梆子班、洪山梆子班、尚寨梆子班、三店梆子班、宫集梆子班、良店梆子班(短暂)、李阁梆子班(起止不详)等。
④ 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的介绍
该公园主体为耿楼河道湿地,位于太和县城周边,延伸面积达20平方公里,湿地河流、回沟渠、沼泽集中答连片,相互连通,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复合湿地系统,发挥着行洪、灌溉、航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沙颍河湿地是永久性的河流湿地,湿地公园原有生态环境现保持完整,动植物资源丰富。地理条件优越,湿地周边历史遗迹众多,文化久远,内涵丰富。1
⑤ 太和沙颍河湿地公园的变化日记
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岸边的树叶枯黄了,随着秋风在空中旋转,似一只只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又为长江增添了一幅美景。在金色的季节里,长江也迎来了它的丰收,一艘艘满载粮食的货轮在江面穿梭。渔船上的渔民们站在船头,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微笑。长江两岸一片金色的海洋,高粱像喝醉了酒的大汉红着脸,低着头,大豆笑破了肚皮,还有......
冬天来临,长江的水更清了。欢快的波浪拍打着岩石,奏出一声声悦耳的歌,溅起的浪花像一堆堆雪。岸边的麦苗青青,金橘飘香,人们将丰收的柑橘通过长江这条黄金水道运到远方。
这就是美丽的长江,这就是美丽的母亲河。
⑥ 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展望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进湿地保护和湿地恢复工程,推进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科研监测宣教设施设备工程,完善管理机构,提高管理能力。计划在2015年底前达到国家湿地公园的验收条件。”范兆彦说。
⑦ 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措施
在保护设施方面:在湿地公园整个区域埋内设了界碑11块、界桩70块、宣传牌12块、警示牌回25块。
在湿地恢复工程方答面:开挖湿地保育区界线沟1.4 千米,建护栏2.5千米 ;实施河道疏浚清淤203万立方米,圩堤造林180公顷,植被恢复40公顷,水土保持林45公顷;实施整村搬迁生态移民223户、退宅还林还湿35公顷。
在日常管理保护方面:每周定期开展一次水质、动植物监测活动;聘请了巡护员、鸟类观察员,每周开展两次巡护观查。
在湿地知识宣传教育方面:利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举办各种宣传活动,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湿地的重要功能和效益,宣传保护湿地的重大意义,提高周边群众湿地保护意识。
⑧ 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起点和终点在哪里,已建成的有什么项目
沙颍河是淮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河南省伏牛山区,跨河南、安徽两省,河内道全长容620千米,其中太和县境内40.5千米。安徽太和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太和县城西部沙颍河流域,从耿楼水利枢纽到沙颍河三桥,流经城关、大新、旧县、税镇四个乡镇,全长13.5千米,另包括万福沟308省道以下1.5千米、白杨沟最下游1千米,规划面积约为714公顷。沙颍河湿地是永久性的河流湿地。
建成的项目包括:
沙颍河两岸已经形成了以杨树、桐树等为主的防护林带约320公顷,以香椿、樱桃、李子为主的经济林带约120公顷。
为保护鸟类种群,公园管理部门在园内设置了30处鸟类投食处,聘用专人定时投食;坚持一星期进行两次园内巡查;举办禁止非法捕捉鸟类的专题宣传。当前,太和县沙颍河湿地公园地带的动植物资源丰富,有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藻类植物共63种,脊椎动物64种,鸟纲43种,爬行纲5种,两栖纲8种,鱼纲8种。
税镇镇史老家村村民汪卫琴在沙颍河耿楼闸管理处做了四年多的门卫,见证了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变化。经过修复改造,如今河道沿岸景色越变越美,各种林木之间常有鹭鸟飞来觅食,白天很多垂钓爱好者来此钓鱼、休闲,傍晚附近村民纷纷前来漫步、赏景。
⑨ 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园内特点
太和县气候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版温和,雨量适中,无权霜期长。具有以温带向北亚热带简便的过渡带气候特征。水资源优于北方,光资源优于南方,有的年份少雨干旱,有的年份多雨成涝,旱涝灾害频繁。太和沙颍河流域常年平均降水量797.2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56%,地区年蒸发量1737.2毫米,随季节变化而不等,以夏季蒸发量最大,冬季最小,春季大于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