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药用植物园在
1. 请问,从恩施火车站坐什么客运汽车能到达恩施华中药用植物园
恼火噢,坐到双河的车,在清江桥头挂榜岩车站坐车
2. 湖北荆州市公安县适合种植什么药材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南北过渡地带,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丰沛、雨热同季等特点,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具有发展中药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湖北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蕲春著名药圣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神龙架素有天然中药材“百草园”之称,恩施自治州有“华中药库”的美誉,是全国中药材的主产地之一。湖北省有中药资源约3939种,其中药用植物3354种,药用动物524种,药用矿物61种,居全国第六位。以这些药物资源作基源的中药共有4531味,其中植物药3728味,动物药684味,矿物药88味,其它31味。现有中药材面积420万亩,主要分布在恩施自治州、三峡库区(宜昌、神龙架等)、鄂西北及大别山区。 湖北植物药栽培历史悠久,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并积淀了一批地道药材品牌,如长阳资丘木瓜以“个大、色正、皱皮”被收录入《中国大药典》;恩施紫油厚朴、利川鸡爪黄连、恩施板党、咸丰鸡腿白术已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九资河茯苓”、古老背(枝城市)“金头蜈蚣”、“资丘独活”、宣恩皱皮木瓜、湖北麦冬、荆半夏、五峰辛夷、“英山桔梗”、蕲春四宝(蕲艾、蕲蛇、蕲龟、蕲竹)、建始湖北贝母、巴东玄参、恩施窑归等已形成独特品牌。湖北中药材向有“黄金”“白银”之说,“黄金”指利川的鸡爪黄连,“白银”则是指罗田九资河的茯苓。最近国家为了发展地道药材,共选了60个品种进行调研,其中湖北占了9个,它们是:茯苓、黄柏、半夏、桔梗、杜仲、黄连、麦冬、贝母和厚朴。 湖北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68家,基本形成医药化工、中成药制剂、饮片加工、医药保健、药材生产和营销的网络格局。目前已形成一批以木瓜、黄连、山药、竹节参、板党、藤茶为代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保健饮品、食品企业。著名的企业有宜昌民康药厂、武汉健民集团、武汉中联、马应龙药业、红桃K集团、湖北回春制药厂、 来凤恒发医药公司、鹤峰八峰药化股份有限公司、蕲春李时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利川香连药业等。 一.湖北的“三大药库” 1.武陵山地区 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主,位于云贵高原与东部低山丘陵的过渡区域,是古生物的避难所,拥有药用植物2088种。品种多、产量大,被誉为“华中药库”。其中恩施州药用植物共202科,881属2258种。其中最适宜恩施地区种植的地道药材有12种,分别是:厚朴、续断、湖北贝母、三叶木通、川党参、白术、黄连、贯叶连翘、缬草、玄参、竹节参、重齿毛当归(独活)。建立以黄连、党参、厚朴、白术、黄柏为龙头的商品生产基地; 2.神农架、武当山地区 这里以植物品种多见长,蕴藏各类中草药2000余种,被誉为天然植物园,具有世界知名度。其中黄姜有“黄金药物”之称。开发生产杜仲、厚朴、木瓜、独活、续断、辛夷等传统品种,并对绞股蓝、神农香菊等进行综合开发研究; 3.大别山地区 以黄冈市为主。这里拥有一些特有品种,如茯苓、苍术、菊花、射干、天麻等。蕲春县形成规模的药材基地25个,其中狮子大王山万亩厚朴、杜仲基地,檀林流芳千亩银杏基地,向桥狮子堰千亩山茱萸基地、蕲州邵龙千亩栀子基地等规模大,长势好。建立以茯苓、桔梗、菊花为主的商品生产基地; 此外,在鄂北岗地襄阳,建立以湖北麦冬(山麦冬)为主的商品生产基地;在江汉平原水网区域,建立以龟甲、鳖甲为主的商品养殖基地。在宜昌、枝城,建立蜈蚣药材商品基地。 二.湖北中药材基地。 在恩施靠近清江大峡谷的一道纵贯东西长约5公里,宽约400米,平均海拔1600米的狭长山梁上,建有湖北省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近3000亩的天然药用植物园,保存活体药用植物标本1400多种。此外,还建有罗田九资河、英山草盘的茯苓生产基地,利川福宝山的黄连生产基地,长阳的木瓜、独活生产基地,襄阳的麦冬生产基地,英山、大悟的桔梗生产基地,五峰的辛夷生产基地,恩施的“三木”(厚朴、杜仲、黄柏)生产基地等。
3. 恩施这个地方如何
恩施做家还可以。但前提是要在恩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及收入
我是恩施人。当然会说恩施好了。但话又说回来。只要你有钱。在哪都好
4. 湖北荆州适合种植什么药材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南北过渡地带,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丰沛、雨热同季等特点,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具有发展中药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湖北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蕲春著名药圣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神龙架素有天然中药材“百草园”之称,恩施自治州有“华中药库”的美誉,是全国中药材的主产地之一。湖北省有中药资源约3939种,其中药用植物3354种,药用动物524种,药用矿物61种,居全国第六位。以这些药物资源作基源的中药共有4531味,其中植物药3728味,动物药684味,矿物药88味,其它31味。现有中药材面积420万亩,主要分布在恩施自治州、三峡库区(宜昌、神龙架等)、鄂西北及大别山区。
湖北植物药栽培历史悠久,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并积淀了一批地道药材品牌,如长阳资丘木瓜以“个大、色正、皱皮”被收录入《中国大药典》;恩施紫油厚朴、利川鸡爪黄连、恩施板党、咸丰鸡腿白术已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九资河茯苓”、古老背(枝城市)“金头蜈蚣”、“资丘独活”、宣恩皱皮木瓜、湖北麦冬、荆半夏、五峰辛夷、“英山桔梗”、蕲春四宝(蕲艾、蕲蛇、蕲龟、蕲竹)、建始湖北贝母、巴东玄参、恩施窑归等已形成独特品牌。湖北中药材向有“黄金”“白银”之说,“黄金”指利川的鸡爪黄连,“白银”则是指罗田九资河的茯苓。最近国家为了发展地道药材,共选了60个品种进行调研,其中湖北占了9个,它们是:茯苓、黄柏、半夏、桔梗、杜仲、黄连、麦冬、贝母和厚朴。
湖北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68家,基本形成医药化工、中成药制剂、饮片加工、医药保健、药材生产和营销的网络格局。目前已形成一批以木瓜、黄连、山药、竹节参、板党、藤茶为代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保健饮品、食品企业。著名的企业有宜昌民康药厂、武汉健民集团、武汉中联、马应龙药业、红桃K集团、湖北回春制药厂、
来凤恒发医药公司、鹤峰八峰药化股份有限公司、蕲春李时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利川香连药业等。
一.湖北的“三大药库”
1.武陵山地区
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主,位于云贵高原与东部低山丘陵的过渡区域,是古生物的避难所,拥有药用植物2088种。品种多、产量大,被誉为“华中药库”。其中恩施州药用植物共202科,881属2258种。其中最适宜恩施地区种植的地道药材有12种,分别是:厚朴、续断、湖北贝母、三叶木通、川党参、白术、黄连、贯叶连翘、缬草、玄参、竹节参、重齿毛当归(独活)。建立以黄连、党参、厚朴、白术、黄柏为龙头的商品生产基地;
2.神农架、武当山地区
这里以植物品种多见长,蕴藏各类中草药2000余种,被誉为天然植物园,具有世界知名度。其中黄姜有“黄金药物”之称。开发生产杜仲、厚朴、木瓜、独活、续断、辛夷等传统品种,并对绞股蓝、神农香菊等进行综合开发研究;
3.大别山地区
以黄冈市为主。这里拥有一些特有品种,如茯苓、苍术、菊花、射干、天麻等。蕲春县形成规模的药材基地25个,其中狮子大王山万亩厚朴、杜仲基地,檀林流芳千亩银杏基地,向桥狮子堰千亩山茱萸基地、蕲州邵龙千亩栀子基地等规模大,长势好。建立以茯苓、桔梗、菊花为主的商品生产基地;
此外,在鄂北岗地襄阳,建立以湖北麦冬(山麦冬)为主的商品生产基地;在江汉平原水网区域,建立以龟甲、鳖甲为主的商品养殖基地。在宜昌、枝城,建立蜈蚣药材商品基地。
二.湖北中药材基地。
在恩施靠近清江大峡谷的一道纵贯东西长约5公里,宽约400米,平均海拔1600米的狭长山梁上,建有湖北省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近3000亩的天然药用植物园,保存活体药用植物标本1400多种。此外,还建有罗田九资河、英山草盘的茯苓生产基地,利川福宝山的黄连生产基地,长阳的木瓜、独活生产基地,襄阳的麦冬生产基地,英山、大悟的桔梗生产基地,五峰的辛夷生产基地,恩施的“三木”(厚朴、杜仲、黄柏)生产基地等。
5. 襄樊适合那些药用动植物
北省地处长江中游南北过渡地带,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丰沛、雨热同季等特点,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具有发展中药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湖北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蕲春著名药圣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神龙架素有天然中药材“百草园”之称,恩施自治州有“华中药库”的美誉,是全国中药材的主产地之一。湖北省有中药资源约3939种,其中药用植物3354种,药用动物524种,药用矿物61种,居全国第六位。以这些药物资源作基源的中药共有4531味,其中植物药3728味,动物药684味,矿物药88味,其它31味。现有中药材面积420万亩,主要分布在恩施自治州、三峡库区(宜昌、神龙架等)、鄂西北及大别山区。 湖北植物药栽培历史悠久,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并积淀了一批地道药材品牌,如长阳资丘木瓜以“个大、色正、皱皮”被收录入《中国大药典》;恩施紫油厚朴、利川鸡爪黄连、恩施板党、咸丰鸡腿白术已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九资河茯苓”、古老背(枝城市)“金头蜈蚣”、“资丘独活”、宣恩皱皮木瓜、湖北麦冬、荆半夏、五峰辛夷、“英山桔梗”、蕲春四宝(蕲艾、蕲蛇、蕲龟、蕲竹)、建始湖北贝母、巴东玄参、恩施窑归等已形成独特品牌。湖北中药材向有“黄金”“白银”之说,“黄金”指利川的鸡爪黄连,“白银”则是指罗田九资河的茯苓。最近国家为了发展地道药材,共选了60个品种进行调研,其中湖北占了9个,它们是:茯苓、黄柏、半夏、桔梗、杜仲、黄连、麦冬、贝母和厚朴。 湖北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68家,基本形成医药化工、中成药制剂、饮片加工、医药保健、药材生产和营销的网络格局。目前已形成一批以木瓜、黄连、山药、竹节参、板党、藤茶为代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保健饮品、食品企业。著名的企业有宜昌民康药厂、武汉健民集团、武汉中联、马应龙药业、红桃K集团、湖北回春制药厂、 来凤恒发医药公司、鹤峰八峰药化股份有限公司、蕲春李时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利川香连药业等。 一.湖北的“三大药库” 1.武陵山地区 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主,位于云贵高原与东部低山丘陵的过渡区域,是古生物的避难所,拥有药用植物2088种。品种多、产量大,被誉为“华中药库”。其中恩施州药用植物共202科,881属2258种。其中最适宜恩施地区种植的地道药材有12种,分别是:厚朴、续断、湖北贝母、三叶木通、川党参、白术、黄连、贯叶连翘、缬草、玄参、竹节参、重齿毛当归(独活)。建立以黄连、党参、厚朴、白术、黄柏为龙头的商品生产基地; 2.神农架、武当山地区 这里以植物品种多见长,蕴藏各类中草药2000余种,被誉为天然植物园,具有世界知名度。其中黄姜有“黄金药物”之称。开发生产杜仲、厚朴、木瓜、独活、续断、辛夷等传统品种,并对绞股蓝、神农香菊等进行综合开发研究; 3.大别山地区 以黄冈市为主。这里拥有一些特有品种,如茯苓、苍术、菊花、射干、天麻等。蕲春县形成规模的药材基地25个,其中狮子大王山万亩厚朴、杜仲基地,檀林流芳千亩银杏基地,向桥狮子堰千亩山茱萸基地、蕲州邵龙千亩栀子基地等规模大,长势好。建立以茯苓、桔梗、菊花为主的商品生产基地; 此外,在鄂北岗地襄阳,建立以湖北麦冬(山麦冬)为主的商品生产基地;在江汉平原水网区域,建立以龟甲、鳖甲为主的商品养殖基地。在宜昌、枝城,建立蜈蚣药材商品基地。 二.湖北中药材基地。 在恩施靠近清江大峡谷的一道纵贯东西长约5公里,宽约400米,平均海拔1600米的狭长山梁上,建有湖北省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近3000亩的天然药用植物园,保存活体药用植物标本1400多种。此外,还建有罗田九资河、英山草盘的茯苓生产基地,利川福宝山的黄连生产基地,长阳的木瓜、独活生产基地,襄阳的麦冬生产基地,英山、大悟的桔梗生产基地,五峰的辛夷生产基地,恩施的“三木”(厚朴、杜仲、黄柏)生产基地等。
6. 恩施境内药用植物有哪些
枸杞,薄荷,金银花,板蓝根,夏枯草,紫苏,白果,鱼腥草啊!这是我常见得,到处都是啦!貌似还有中草药基地,专门有人种植的·····
7. 恩施有哪些道地药材
首先是以黄连、当归、党参、木瓜、湖北贝母、续断等为主的道地药材特色。
硒资源
恩施市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全市蕴藏着举世罕见的硒资源,富硒碳质页岩出露面积约850平方公里,储量高达25亿吨,最高含硒超过8000毫克/千克。受富硒岩层影响形成的大片富硒区域内,粮食、油料、中草药、饲草饲料、畜禽产品及矿泉水中,硒含量为世界之最。这为世界上70%以上缺硒区的人们带了福音,也为硒产品和硒矿床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恩施市是一片富饶的土地。有香獐、猴面鹰、红腹锦鸡等省级以上保护动物40多种。有各种药用植物2000多种,享有“天然植物园”、“华中药库”美称,其中板党、窑归、紫油厚朴等名贵中药材为世界独有。这里是“鄂西林海”、“天然氧吧”,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5%,人均林地面积近5亩。境内河流纵横,水能资源富集,可开发装机容量在63万千瓦以上,目前仅利用13%,开发潜力巨大。域内喀斯特地形地貌发育完善,加之30余万土、苗、侗等少数民族儿女所传承的民风民俗,使恩施旅游独具特色且已成为环长江三峡、张家界大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江漂流”被誉为“神州第一漂”;“梭布垭石林”已成为省级重点旅游景点;土家“女儿会”被称为“东方情人节”;“撒尔嗬”、“傩戏”等被学术界视为民族文化奇珍。恩施市被联合国评为全球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希望可以帮到你!
8. 恩施的自然资源
恩施市境内为鄂西南山地。主要有煤 、铁、硫、水晶石等矿产,农业主产有玉米、水稻、红薯、小麦等,经济作物以桐、茶、漆、麻著名,恩施黑猪为优良品种。珍贵树种有穗花杉、珙桐、水杉等,产党参、当归、天麻等100多种药材。有机械、采煤、电力等工业。土特产有玉露茶、板桥党参、石窑当归、紫油厚朴、香菌、中华猕猴桃。 恩施市境内的硒矿和含硒石煤资源,富集在二叠纪含硅碳质页岩中,且富含硒、钒、钼等元素组合。双河渔塘坝硒矿区位于恩施市东南73km处,是湖北省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大队于1993年3月至1994年5月期间勘查的一个规模可观的独立硒矿床。该矿床的发现和勘查,填补了全世界无独立硒矿床的空白。
恩施市蕴藏着丰富的硒资源,富硒碳质页岩出露面积约850平方公里,储量高达25亿吨,最高含硒超过8000毫克/千克。受富硒岩层影响形成的大片富硒区域内,粮食、油料、中草药、饲草饲料、畜禽产品及矿泉水中,硒含量为世界之最。这为世界上70%以上缺硒区的人们带了福音,也为硒产品和硒矿床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有香獐、猴面鹰、红腹锦鸡等省级以上保护动物40多种。有各种药用植物2000多种,享有“天然植物园”、“华中药库”美称,其中板党、窑归、紫油厚朴等名贵中药材为世界独有。这里是“鄂西林海”、“天然氧吧”,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5%,人均林地面积近5亩。
恩施市居“华中药库”的中心,属湖北省乃至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境内药用植物种类多、品质优。据统计,全市有药用植物186科,854属,2088种,常年收购品种达300种以上,在全省批量生产的80种主要药材中,有30多种产于该市。主要品种有党参、当归、黄连、贝母、厚朴、杜仲、黄柏、川乌、丹皮、大力籽、白附子、竹节人参、鱼腥草、九香虫、贯叶连翘等,其中板党、窑归、紫油厚朴、鸡爪黄连、杜仲、天麻、贝母等品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倍受中外药商青睐。如:红车轴草,可提取大豆异黄酮和鹰嘴豆芽素,是治疗妇科病的良药;贯叶连翘可提取金丝桃素;利用红豆杉提取的紫油杉醇,是治疗癌症的首选药物;厚朴皮可提取厚朴油,厚朴叶可开发成为食品包装;窑归使用范围广,它提取的“当归油”是药品生产厂家不可用其他原料代替的原材料之一;竹节参是中药材,其使用很广。
截止2003年,恩施市有各类中药材生产总面积27.4万亩,其中党参3万亩,紫油厚朴5万亩,杜仲8万亩,窑归2000亩,鸡爪黄连3000亩,贝母2000亩,银杏3万亩。投产面积18万亩,占66%。全市涌现了板桥、新塘、红土等一批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的专业乡镇。2005年,紫油厚朴、板桥党参分别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户籍人口近400万,常住人口逾329万
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全州常住人口为3290294人。这里常住人口的统计口径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解读: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州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户均3人,家庭户规模缩小
全州常住人口共有家庭户1044689户,家庭户人口为313654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为3.0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2人减少了0.52人。
解读: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州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等因素的影响。 男女性别比趋向平衡
这次人口普查,全州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674214人,占总人口的50.88%;女性为1616080人,占总人口的49.1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1.08下降为103.60,而全省的统计数据是从108.59下降为105.56,全国的统计数据是从106.74下降为105.2。 老人占近11%,老龄化进程加快
这次人口普查,全州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614655人,占总人口的18.68%;15-64岁的人口为2315443人,占总人口的70.37%;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60196人,占总人口的10.95%。
解读:我州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条件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近17万人受过高等教育
这次人口普查,全州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168537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406420人;具有初中程度的1167815人;具有小学程度的1091009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全州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83005人,文盲率(是指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9.62%下降为5.56%,下降了4.06个百分点,全省的统计数据是7.15%下降为4.58%。
解读: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和文盲率的变化,反映了十年来我州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恩施市有近75万人
这次人口普查,恩施市常住人口最多,近75万人,鹤峰县常住人口最少,不足20万人。
全州常住人口地区分布如下:恩施市749609人,利川市654197人,建始县411936人,巴东县420798人,宣恩县310390人,咸丰县300648人,来凤县242920人,鹤峰县199796人。
9. 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怎么到华中药用植物园
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到华中药用植物园,
只能乘坐公路大巴。
华中药用植物园(长岭岗珍稀药用植物园),
位于恩施市新塘乡,
总面积1300亩,
是华中地区目前规模最大、收集品种最齐全的药用植物园。
10. 恩施在哪里
在祖国湘、鄂、渝、黔边区有一颗璀灿耀眼的明珠,这就是中国硒都-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恩施市。 历史沿革 古代,恩施是廪君的领地。春秋,地属巴国;战国,属楚巫郡;进入封建社会后,中原王朝称这里是蛮夷之地治特点 属小时,二高山1200—1350小时,高 山1000—1350小时;无霜期,低山238—348天,二高山237—364天,在山溪中生长有极为珍贵的两栖类动物大鲵和 棘胸蛙(螃螃)等,同时还有五步蛇、蕲蛇、青竹彪等珍贵毒蛇,药用价值极高。鳞类有白甲鲤、青鱼、草鱼等40余种,多为定居型。此外还有乌龟、甲鱼和鳖。 3.植物资源:恩施具有华中药库、鄂西林海之美誉。在独特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着许多珍贵的植物,且呈垂直地带性分布。植物共有50科、163属、390种。其中乔木92种、灌木151种、木质藤本26种、草本121种。植被分布分别为次生常绿一落叶阔叶混交林、次生常绿一落叶林及 落叶灌木林。主要物种中,优良用材树种有香樟、香椿、香楠、檫木、苦桃、泡桐、湖北枫杨和意大利白杨;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稀有树种有银杏、金钱松、穗花杉、珙桐等;木本粮食树种有板栗、茅栗、枣、拐枣、柿等;木本油料树种有油桐、油茶、乌柏、核桃、华山松等;木本饮料树种有茶叶、海棠、柿叶菜等;木本果树有柑桔、柚子、桃、李、杏、梨、枇杷、猕猴桃、刺梨等;木本香料树种有栀子、桂花树、八角茴香及各种木本花卉等;药用植物品种达2600多种。牧草资源也比较丰富,可供牲畜食用的牧草共117种,此外还有烤烟、白肋烟、土烟等植物。 4.矿产资源:恩施市处于多种构造体系联合、复合的部位,地层尚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比较 丰富。目前已发现的矿产有39种,产地103处。已探明具D级储量以上的矿产9种,产地15处,拥有世界上罕见的独立硒矿床,被称为“中国硒都”。可供工业开采的主要熔剂有石灰石、耐火粘土、水泥用石灰岩、水泥用粘土、赤铁矿、黄铁矿、无烟煤、硅石、石煤、钒、钼、铜、铝、锌、磷、水晶石、大理石等。 5.水利资源:全市有大小溪流30余条,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2条。清江是境内最大干流。另有马鹿河经咸丰流入乌江。全市经流量37.34亿立方米,天然落差38-685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2万千瓦,可开发量有53万千瓦,属湖北省水能资源富集的县市之一。 6.旅游资源:恩施喀斯特地形地貌发育完善,其山、水、洞、石均以雄、秀、奇、险著称,辅之以土家苗家风情和历史文化构成一幅亮丽的旅游景点,成为三峡、张家界大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景点有清江漂流、龙麟宫、落仙洞、大龙潭、梭步垭风景区、红花石林、马林石林、铜盆水龙洞、叶挺将军纪念馆等。 7.历史文化资源:以古代巴民族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恩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两千多年前,周武王借助巴人攻打商王时,巴师“歌舞以凌殷人”。西汉年间,楚国郢都能唱《下里巴人》之歌者达数千人之众。从唐代起见于经传的《竹枝词》,是巴人最早活动地带的民歌,而恩施是巴最早活动的聚居点之一。苏轼、黄庭坚等历史文化名人曾到过恩施,题咏不少,留下对酒当歌的问月亭。清雍正13年改土归流,对恩施的文化繁荣起到了促进作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湖北省临时省会,其文化之繁荣达到过空前程度。历史文物主要有恩施古城墙、连珠塔、文昌阁、西瓜碑、明城遗址等。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全会以来,恩施文化、教育、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城区有大专院校1所,中等专业和职业技术学校3所。全市有343所普通中小学校,其中实验小学2所,有各类卫生机构195个,其中医院24个。广播电视、文化、体育等事业发展较快,广播覆盖率达85%,电视覆盖率85.5%。 行政区划与人口 恩施市现辖3个街道、10个乡、3个镇,全市土地面积3967平方公里。2000年末全市总人口75.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2.77万人,非农业人口12.86万人。在人口总数中,土家族人约19万人,侗族约1万人。全市拥有19个民族,是一个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特点的少数民族地区,土家、侗、苗、白、壮、回、满、蒙古、彝、黎、朝鲜、畲、土、藏、纳西等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0%以上。占人口多数的是古代巴人的后裔和于明代迁入的汉民。市域内土家族、苗族风情淳厚,民俗完整,有女儿会、牛王节等民族节日,有撒尔嗬、摆手舞、比兹卡等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