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森林公园
❶ 池州青阳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青阳县朱备镇,在风景名胜区九华山的东麓,其规划保护建设范围174平方公里。公园围绕“地球呼唤绿色,人类渴望森林”的国际主题建园,定位在“生态”和“绿色”的旗帜下,以山岳风光为主体,佛教文化为特色,人文景观为点缀的供人们旅游、科学考察、佛教文化交流、宗教活动、度假、探险、揽胜、休闲等综合性旅游活动场所。公园划分六个景区:双溪寺景区、中心景区、天柱仙踪景区、舒潭印月景区、森林植物景区、莲峰云海景区。各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各具特色,函盖九华山名胜“九华十景”。目录景区概况 景区位置 招商引资 项目背景 项目简介 建设内容 投资估算及效益测算 合作方式景区概况 景区位置 招商引资 项目背景 项目简介 建设内容 投资估算及效益测算 合作方式展开景区概况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其规划保护建设范围174平方公里。公园围绕“地球呼唤绿色,人类渴望森林”的国际主题建园,定位在“生态”和“绿色”的旗帜下,以山岳风光为主体,佛教文化为特色,人文景观为点缀的供人们旅游、科学考察、佛教文化交流、宗教活动、度假、探险、揽胜、休闲等综合性旅游活动场所。 公园气候宜人,夏季凉爽,景色绚丽,文物荟萃。园内奇峰峭拔,怪石嵯峨,岭岗横亘,盆地错落,重峦叠翠,集峨眉之秀,华山之雄,天然画图赏心悦目,是游人避暑和疗养的极佳环境。 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划分六个景区:双溪寺景区、中心景区、天柱仙踪景区、舒潭印月景区、森林植物景区、莲峰云海景区。各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各具特色,函盖九华山名胜“九华十景”。 公园处在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之间,共有高等植物1461种,除苔藓植物外,有165科,663属,现有珍稀树种、观赏药用植物上百种,有名木古树100多株。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 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与九华山风景区互相依存,互相衬托,融森林、佛教、旅游特色于一体,尤以佛教名山、地藏菩萨化身金乔觉的古道场和建国后第一尊大兴和尚真身,为佛门弟子、善男信女们所崇敬,在森林公园绿色的怀抱内更体现九华名山的佛教特色,是观光游人和朝山香客礼佛圣地。 编辑本段景区位置 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青阳县朱备镇,在风景名胜区九华山的东麓,为九华山的后山,那里自然风光秀美,又是九华山佛教的发源地。 编辑本段招商引资 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得到中央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为青阳县人民政府建设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入口标志牌坊亲笔题写“大九华山”,国务委员陈俊生为青阳县人民政府题与“驰名九华,锦秀青阳”,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为双溪寺景区题名,另外,国家计委主任陈锦华为公 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园题写园名,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原省长傅锡寿为森林公园“谪仙亭” 题九华山扬名篇李白诗《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碑文;省内外诸多知名人士对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寄予厚望。 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于1996年11月18日在新建设的双溪寺景区烟霞园开园,继打开东大门后,已启动天柱仙踪、莲峰云海、舒潭印月景区和森林植物景区四大景区的建设,按青阳县委、县政府提出的“逐步形成前后山景区相通、佛教文化和自然景观相融、山光与水色相映的大华山旅游格局”,加快建设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六大景区相联,东、南、北三门相通的大九华山旅游环线。 项目背景 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安徽省青阳县境内,融森林、旅游、佛教特色于一体。景区整体开发项目建议书已编制完成、《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已由安徽省古建筑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并经原国家林业部审查批准。烟霞园景区,九子岩景区旅游观光已初具规模。 项目简介 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系一九九二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规划面积174km2,辖烟霞园景区管理处,神仙洞景区管理处,索道公司等3个经济实体。 建设内容 (1)在双溪寺北侧新建引种250个竹品系列,占地面积12340m2,土建面积360m2,建筑园林小品的竹种园; (2)在九子寺南侧新建占地面积 2000m2,引进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的野生动物驯养 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园;(3)在景区内新建集接待、娱乐、素餐、购物、住宿为一体的土建面积2350m2的综合服务区;(4)在景区内新建旅游公厕2座,休憩亭阁6座,游步道1万米。 投资估算及效益测算 项目总投资1943万元,预计年实现营业收入1500万元,投资回收期(税后)为4年。 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
❷ 安徽省池州市森林公园的动物有哪些
位于齐山,建于2005年4月底。动物有10多种不过到现在我都 没有机会去看过,也不知回道他们究竟张的是答什么样子。现在只是搞了个一期工程,也只是临时放在那里的,以后会永久性的落户在市区,但是具体位置还没有定下。要收门票的。可坐1路公交车直达,在齐山大门口下即可。
❸ 安徽风光与物产的资料
1、安徽风光
安徽黄山
黄山位于长江下游、安徽省的南部,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黄山,千峰竞秀,万壑流云,尤以松、石、云、泉闻名于天下,被誉为中华大地上的“黄山奇观”。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过黄山之后曾做出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评价,其意是说,去游览过泰山、华山、衡山等五大名山以后,就不去看别的山了;如果去过黄山以后,那五大名山也可以不去看了。
一位外国友人游过黄山以后,赞誉黄山风光:“黄山风景居世界风光之冠。”
2、安徽物产资料
安徽农业生产优势明显,能源、原材料工业基础较为雄厚。
农业综合发展的条件优越,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多种作物生长,农产品品种齐全,南北方作物兼而有之,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菜籽、烤烟、茶叶和黄红麻。开发性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潜力巨大。
多年来,安徽一直是大宗农产品调出省。土特产品有“祁红”、“屯绿”、“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霍山黄芽”、“岳西翠兰”、“舒城兰花”等名牌茶叶,砀山酥梨、萧县葡萄、水东蜜枣、怀远石榴、徽州雪梨、三潭枇杷等名优水果。
(3)池州森林公园扩展阅读:
1、安徽气候
安徽省在气候上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在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
其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安徽又地处中纬度地带,随季风的递转,降水发生明显季节变化,是季风气候明显的区域之一。
春秋两季为由冬转夏,和由夏转冬的过渡时期。全年无霜期200~250天,10℃活动积温在4600~5300℃左右。
年平均气温为14~17℃,1月平均气温零下1~4℃,7月平均气温28~29℃。全年平均降水量在773~1670毫米,有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丘陵少的特点,夏季降水丰沛,占年降水量的40~60%。
2、人口
2014年,安徽省常住人口6082.9万人,比上年增加53.1万人。城镇化率49.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全年人口出生率12.86‰,比上年下降0.02个千分点;死亡率5.89‰,下降0.1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6.97‰,上升0.15个千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