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景园林
Ⅰ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奖是什么级别的 奖项
科研成果奖的级别,应当看该奖项是由哪里颁发的。
(一)国家级奖: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奖项。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
(二)部级奖:指以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名义颁发的社科或科技优秀成果奖。如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的社科优秀成果奖;国家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部级自然科学奖;部级技术发明奖;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全国性的各类基金奖,经认定后可视为相当于部级奖。已经认定过的奖项如:霍英东基金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孙冶方研究基金会、吴玉章研究基金会、陶行知研究基金会、钱端升基金会颁发的社科优秀成果奖。
(三)省(市)级奖:指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名义颁发的社科或科技优秀成果奖。如省(市)级自然科学奖;省(市)级技术发明奖;省(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省(市)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以上奖项的颁奖文件和获奖证书有国徽章的,都是由省(部)级以上政府或政府机关颁发的奖项。
Ⅱ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组织机构
本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由各单位会员推选的会员代表和上届常务理事会邀请的特邀代表组成。经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理事会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休会期间的执行机构。理事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选举产生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在理事会休会期间,常务理事会负责履行理事会的职责,常务理事会可聘任副秘书长若干名,在秘书长的领导下负责分管日常工作。
本会常设办事机构为秘书处,由秘书长、副秘书长和工作人员组成。由秘书长负责处理学会日常工作。学会根据工作需要,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定,设置有组织、学术、科普教育、编辑出版、国际交流、科技咨询等工作部,协助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工作。
根据学术活动需要,按学科分支设有下列专业委员会及分会:
城市绿化专业委员会
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
风景名胜专业委员会
园林植物与古树名木专业委员会
植物保护专业委员会
经济与管理专业委员会
菊花研究专业委员会
信息专业委员会
花卉盆景分会
园林工程分会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兴办了与本会宗旨相关的经济实体:
北京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中国园林杂志社
Ⅲ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发展历史
1966年,在中国建筑学会下筹备成立了城市园林绿化学术委员会。后因文化大革命而一度中断 。
1978年12月,中国建筑学会园林绿化学术委员会再度成立。
1983年11月15日,中国建筑学会园林学会(对外称中国园林学会)成立。
1989年11月17日,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成立。
Ⅳ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工程奖是属于国家级奖项吗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优秀园林绿化工程奖金奖。目前中国国内园林绿化评奖都是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组织和颁发的,只要是绿化工程都可以申报,会进行考察的,评奖的话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按照《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优秀园林工程奖评选办法》有关规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组织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召开优秀园林工程奖终审评审会议。经严格认真评审,才能获奖。
Ⅳ 中国风景园林对城市设计的影响有哪些
首先,中国古典风景园林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比较重视“意”,即园林所表专达的情感与属意义。它强调运用多种园林要素:自然界的花木、水、生物等自然要素,建筑物等人造物以及因二者呼应所产生的天、地、人和谐统一的美学境界。这一风景园林的设计方法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城市设计产生的影响体现在设计的立意与布局上,无论是中国古代城市设计,还是现代城市设计,都以“经营位置”为主要原则,空间及各种设计要素的相互关系成为设计的最基本和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其次,中国的风景园林重视空间的层次、延伸与渗透,强调通过有限的空间设计达到层次与空间更为丰富的效果。因此,古典园林更多的利用场地与周围环境,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相互作用的空间关系。因此我国城市的设计者们都运用了相似的手法,使其设计即能反映城市设计本身的意境,又能使城市整体的功能和环境得以统一,从而使城市空间和园林空间相互渗透,边界感消失。同时,风景园林中重视空间延伸的设计思想对城市设计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前城市设计总重视空间分隔以满足不同城市居民的行为和心理需求的设计就源于此。
Ⅵ 中国风景园林“协会”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哪个是正宗的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历史更悠久,也更权威,最权威的园林类国家双核心期刊《中国园林》就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创办和管理。
Ⅶ 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趋势
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趋势:
阐述中国传统风景园林的特色和艺术哲学,
分析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缺失,
探讨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需要借鉴传统园林设计的精髓与要素,
给当代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以启迪。
Ⅷ 英国风景园林与中国风景园林的区别
二者均以大自然为创作的本源,但两者的造园理念和创作手法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总的来说,英国园林要钟情于纯自然之美,而以理性、客观的写实,侧重于再现大自然风景的具体实感,其创作手法式原原本本地把大自然的构景要素经过艺术地组合、相应于用地的大小而呈现在人们眼前,审美情感蕴含于被再现的景观总体之中。
英国风景式园林不同于中国的居家式园林与欧洲大陆的勒·诺特式园林,探究其自身的历史因素,以及风景园形成的历史、经济、社会、思想因素,可以发现,英式园林的形成有其必然与偶然的原因。同时正是由于这种园林的形成,填补了世界园林史上重要的一笔。
造园理念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造园指导思想来源于以培根和洛克为代表的“经验论”,认为美是一种感性经验。总的来说,它更加排斥人为之物,强调保持自然的形态,肯特甚至认为“自然讨厌直线”。园林空间也更加整体与大气。但由于它过于追求“天然般景色”,往往源于自然却未必高于自然。又由于过于排斥人工痕迹,因之细部也较粗糙,园林空间略显空洞与单调。钱伯斯(W。chambers)就曾批评它“与普通的旷野几无区别,完全粗俗地抄袭自然”。
由以上分析可知,古典园林无论中西,无论是强调师法自然,还是高于自然,其实质都是强调对“自然”的艺术处理。不同之处,仅在于艺术处理的内容、手法和侧重点。可以说,各时期园林在风格上的差异,首先源于不同的自然观,即园林美学中的自然观。现代园林在扬弃古典园林自然观的同时,又有自己新的拓展。这种拓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由“仿生”自然,向生态自然的拓展。早在1969年,美国宾州大学园林学教授麦克·哈格(Ian McHarg)在其经典名著《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中,就提出了综合性的生态规划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诸如为保护表土层,不在容易造成土壤侵蚀的陡坡地段建设;保护有生态意义的低湿地与水系;按当地群落进行种植设计;多用乡土树种等基本生态观点与知识,已被设计师理解、掌握和运用。在生态与环境思想的引导下,园林中的一些工程技术措施,例如,为减小迳流峰值的场地雨水滞蓄手段;为两栖生物考虑的自然多样化驳岸工程措施;污水的自然或生物净化技术;为地下水回灌的“生态铺地”等,均带有明显的生态成分
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布景,则类似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步移景异”,引导游人从诗意中穿过。一连串画意构图,以不同距离、不同高度、不同角度展开,整体意境宁静而舒远,一派天然牧场般的田园风光。
同属不规整的自然式园林,中式是一种写意自然,更富想像力,但不免流于矫揉造作。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则是一种本色自然,更舒展开阔与真切生动,完全没有中国明清私家园林的那种闭锁与沉闷。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私园遭到批评最多的地方。中国古典园林的本意在纳自然万象于咫尺之中。为此,对自然景物必须要有相当程度的抽象,才能体现出自然的韵味。但中国私园中却大量使用巨石大树,致使抽象写意的原旨大大削弱。园林空间之所以局促、迫塞,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对自然景物的抽象远不如日本那样彻底。至于其他的原因后文将述及。现代园林在全面吸收与继承古典园林成就的基础上,更加开放与自由,艺术手法亦有极大创新。总的来说,偏重于整体构图,但极少轴线对称;有时也分区设景,但各景之间流动性更强,界线也更模糊;形态上偏于规整,亦不排斥自然的形态。从整体上说,大景重整体有气势,小景有变化简洁。
十八世纪下半叶的欧洲的并没有因为这些争论而少造过自然风致园,与此同时,一股有着浓郁异国情调的“中国风”热潮更是席卷了整个欧洲。许多达官贵人都想在私家的风景园林中增添东万的意蕴,于是都以造中国屋、中国塔、中国亭为时尚;书商们也趁机出版了介绍中国建筑的图书以适应园艺家的需求,不过今天看起来,许多都是出自臆想,有点不伦不类。在这一风潮的影响下,“英中式庭园”在许多国家兴建,可作为一时风尚的见证。欧洲至今仍保留着许多这种园林样式的杰作。比较著名的如钱伯斯参与设计的邱园,园中曾建有中国样式的孔庙、清真寺、岩洞和中国塔等,不过多数今已不存,只剩下中国塔作为园子的标志耸立其间,其蓝本据说是南京报恩寺的琉璃塔。其他国家的英中式庭院还有法国的小特里阿农王后花园、麦莱维勒林园、德国的奥兰宁堡中国园等等。不过这些欧洲园林虽说是受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但本质上仍然表达的是西万人对于“自然”和“画意”的理解。漫步其中,我们尽管能找到许多东方的痕迹,总的来说却仍是异国情调的怀想。
事实上,英国风景式园林中“如画派”所主张的“如画”,概念上与计成在《园冶》中提到的“宛如画意”是可以互译的,然而英国人却一定要对“如画”的主张诘难一番?我想,这大概就是中西方自然观念上的差异所致。“布朗派”和“如画派”的造园家都面临着同样一个问题:即什么样的园林才能体现一种“自然”的理想状态?而“自然”这个词在英语里,既可以指伟大的造物主,又可以是眼中不完美的视像。如果把“自然”当成造物主,或者更强调这一点,自然本身理论上便应该是完美无缺的。模仿 “自然”的“理念”,重视“自然”的秩序和理想,当然就应该能够获得真实地、完美的再现。但是,如果更多地把“自然”当作“自然物”、“自然界”去理解、他在人们的眼中显然就是不完美的,而绘画通过对自然的提炼和剪裁就达到了一种理想的“自然”状态。然而,“自然”的两种概念倾向在“布朗派”和“如画派”的争论中却总是纠缠不清。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应该模仿绘画必然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而在中国的造园论中,山水与自然之间的必然联系是被文化传统所规定的,它是造园的前提。中国的山水画是一个远比西方的风景画更伟大的传统。它在知识分子的意识中本来就是要营造一个理想的家园,它的产生就是从道家所谓的“隐逸”的自然家园开始的。因此,山水画意在中国造园论中的权威是不会被怀疑的,通过表现山水画所描绘的自然画意筑造园林的理想境界便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经典的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园林和18世纪英国风景园都注重自然美,但环境景观却常呈现明显差异。在肯定中国园林对英国风景园的历史影响的同时,以比较的方法深入探讨两者的差异,可以促进学术研究和艺术实践的发展。对园林环境美的追求涉及广泛的文化背景,哲学是其中之一。中国传统哲学和17世纪后的英国经验哲学以不同方式把握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此相关,中国园林追求“天人合一”的象征创意,英国风景园显示肯定客观世界美的朴野。
Ⅸ 英国风景园林与中国风景园林的区别
1、历史发复展不同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制,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宝,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早在周武王时期就有建宫苑的活动;而英国园林发展较晚,从18世纪才开始进入庄园园林化时期,追求艺术的自然美.
2、特点不同
中国园林取材于自然,高于自然,园林以自然的山、水、地貌为基础,但不是简单的利用,而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加以改造加工,再现一个高度概括、提炼、典型化的自然。而英国园林注重比例感,曾受到法国古典主义的影响,崇尚经验主义,多为模仿自然风景画的创作。
3、文化氛围不同
中国的园林追求与自然的结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具有高雅的文化意境。中式造园除了凭借山水、花草、建筑所构成的景致传达意境的信息外,还将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形式,如匾额、楹联、碑刻艺术等融入造园之中,深化园林的意境。
而英国园林以草地为主,生长着自然形态的老树,有曲折的小河和池塘。18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渐渐兴起在园林的创造中,自然风致园发展成为图画式园林,具有了更浪漫的气质,有些园林甚至保存或制造废墟、荒坟、残垒、断碣等,以造成强烈的伤感气氛和时光流逝的悲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