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
㈠ 长春世界风景园的主要景点
中国独一无二的水上雕塑广场,长70米,宽50米,面积为3500平方米,广场两侧矗立着16尊著名的汉白玉雕像,这些都是世界雕塑史上的名品。
维纳斯女神是希腊化时期大理石雕像。高204厘米。公元前2世纪或前1世纪作。1820年发现于米洛岛。当时,一个农民挖到了雕像的上半身,后又在附近发掘下半身。据雕像右脚底座上的铭文,确定此像为亚历山大德罗斯所作。希腊神话中,她是宙斯和狄俄涅之女,爱和美的女神,在罗马神话中名曰维纳斯。这是一个身躯健美、韶华正茂、容光焕发的女人,是一件最著名的阿芙罗狄蒂雕像,并以“断臂美神”而闻名遐迩。虽双臂残缺,但造型非常完美。那略微倾斜的身姿,亭亭玉立,扭转之身躯上每一根线都凝结着和谐的节奏和沉静的旋律,体现出女性的温柔、美丽和青春;优雅曲折的衣褶遮住了下身,只露出左脚趾,与光洁的上身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显露出丰腴、饱满的嘴唇,椭圆脸、高鼻梁、窄额及方圆的下额,使人了解到2000多年前希腊女性的典型美。这个裸女不是纯粹自然的人体,而是外在美和精神美的统一,体现着青春、健美的活力和高尚的美德。这一切取决于雕刻家高度的艺术技巧,雕像的每一根线条都是自然形态的高度提练,有变化,有呼应,构成了波浪曲线和谐的人体,充分表现出妩媚、端庄而宁静的体态,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审视,都能给人以崇高、矜持而富有智慧的美感。现藏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石雕像,在表现人物精神气质和人体美方面则成为典范。意大利著名雕塑家乔贝尼尼的作品——阿波罗与达芙妮。前面的是河神的女儿达芙妮,后面的是太阳神阿波罗。这组雕塑的创意,是借希腊神话为题材,歌颂了人类的理想与爱情,讲述了一段神奇的爱情故事。小爱神丘比特为了复仇,将一枝点燃爱情之火的金箭射向太阳神阿波罗,同时又将另一枝拒绝爱情的铅箭射向河神的女儿达芙妮。陷入情网的阿波罗发狂地追逐美丽的达芙妮,而少女却冷若冰霜,竭力想躲开阿波罗。雕像所表现的是:达芙妮在听到身后阿波罗的脚步声时,急切地向父亲呼救,让父亲把他化为一棵月桂树的一瞬间。据神话传说,当阿波罗的手一触到达芙妮的身体时,达芙妮就变成了一棵月桂树。阿波罗无可奈何,只得取其枝叶编成花冠。后来,人们给胜利者头上戴以桂冠的典故,即来源于此。这里同时也表现了阿波罗正要触到达芙妮身体时的一刹那,两个人体正沿着一个对角线的方向跑去,达芙妮似乎将要离开大地,她那轻盈腾飞的姿态,充分展示出人物的内心激情。达芙妮眼睛斜视,侧着头,具有使人怜悯的美感。这组雕塑现藏于意大利的罗马波尔葛塞美术馆。
雕塑广场的每尊雕像不仅表现着石雕艺术的巨大魅力,也都演译着一段动人的故事或神奇的传说。 (意大利)
意大利的著名比萨斜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它是意大利比萨大教堂的钟楼。1174年开始修建,因为地基土层强度低,建到第三层时,塔身开始倾斜。正因为斜而不倒才使比萨斜塔闻名于世。为了保护这一奇观,避免继续倾斜而倒塌,近年来意大利政府和各国的一些建筑师纷纷提出控制塔身继续倾斜方案。 (法国)
16门炮式喷头并排而立。晶莹的泉水从炮口喷涌而出,其流线型水柱直射程达45米。水池中激起层层浪花,给人以动感的美,清新诱人的美。 (法国)
凯旋门是为了纪念拿破仑而建的。18世纪末。在12个大型花坛的装点下,凯旋门显得更加壮观。法国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夺取了法国革命的胜利成果,建了他军事独裁统治政权。为了纪念他的这一功绩,1806年下令修建凯旋门,门高50米,宽40米。从动工到建成历时30年,凯旋门上镶嵌着精美的石雕,其右侧就是有名的“马赛曲”。 (意大利)
里亚托桥,它坐落于意大利北部著名水城威尼斯。威尼斯水多,桥多,且各具特色。18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是有名的商业重镇,水上枢纽。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描写的就是那一时期威尼斯的商业繁荣景象。里亚托桥就是威尼斯诸多桥梁的典型代表,也是桥梁建筑史上的杰作和精美艺术品。 (美国)
自由女神是1886年法国赠送给美国人的礼物,以祝贺美国取得独立自由。自由女神像高300英尺,左臂托着美国的《独立宣言》,右手高擎火炬,脚上残留着挣断了的铁链,高高地矗立在美国纽约市的自由岛上。自由女神面向大西洋,表现出获得自由后的尊严与神情。 (法国)
四大洲喷泉也称“天文台喷泉”,法国雕塑家卡波尔从意大利雕塑家贝尔尼尼的《四河喷泉》中取得灵感,采用四个不同种族的女性形象,以代表欧、亚、美、非四大洲人民。这四个女性是中国人、非洲黑人、南美洲人和欧洲人。由这四个健壮的女性裸体形象举起了一个用12条骨架组成的天文仪,形象似乎穿透云层,沐浴在明媚的阳光里。喷泉的四周,是腾跃着的骏马和蹦跳着的鱼,在各种水花的衬托下,充满着跃动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俄罗斯)
瓦西里勃拉仁内大教堂是在波克罗夫大教堂的基础上建成的,坐落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上,因此,又称红场大教堂,它是由大小不同、高低错落,造型各异的9个球形顶塔组成。大教堂以俄罗斯的传统建筑风格为主体,同时融入了古罗马的建筑风格,是俄罗斯中世纪优秀的建筑艺术品。 (埃及)
传说埃及国王为了检验大臣对他是否忠诚,设下这个测谎石。将手放入测谎石面部口中,如果说了谎话,就会被咬掉手指。如果手没被咬,说明了是忠诚的。后来,又被拓展为测试朋友之间、情侣、夫妻之间是否忠诚的灵验石。 (智利)
复活节岛是太平洋上一个三角形弧岛,在这荒凉的小岛上有6万多尊巨大的石雕像,每尊像都由整块巨石雕成,高4—5米,最高的有9.8米,最重的约82吨。1914年起,英、法、比利时、挪威等国的学者先后对其进行了考察,认定这些石像是公元600至680年间的作品。至于制作巨像的目的,史学家们众说纷纭,有的认为与墓葬有关,有的则说与祭祀有关,目前尚无定论。 (美国)
美国西部牛仔铜像,塑造的是一位头戴草帽,扬鞭策马,意气风发,勇往直前的少年形象。它像征着不畏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同时,它还蕴含着当年欧洲移民开发比美州和美国西部的那种无所束缚,更少羁绊的时代精神。
长春世界风景园—卡纳克神庙 (埃及)
卡纳克神庙是埃及的雄伟高大的建筑群。公元前1870年,埃及法老下令修建了一片庙宇群,它由20多座神庙组成。它是法老敬献给太阳神和月亮神的最高礼物,经过三千多年的风雨侵蚀,现已残缺不全。这些石柱是遗址中具有代表性一部分,石柱上的图纹和象形文字,反映了当时古埃及人劳动、生活、敬神等情景。 (美国)
在美国南达科他州西南部海拔约1892米的布莱克山区,一座高峰上刻凿着美国历史上卓具功勋的四位总统——华盛顿、杰斐逊、林肯和罗斯福的石雕头像。每座头像高18米,从1927年开始雕凿,1941年才初步告成。四尊头像充分展露其凝练的神态,他们目光前视,仪表庄严,用以代表美国业绩的四大象征:创建国家、政治哲学、捍卫独立、扩张与保守。总统山已不单是这个地区和城市的标志,而且成为全美国教育的重要艺术中心。 (埃及)
在埃及尼罗河西岸的峭壁上,雕凿着四尊巨大的坐像,这四尊坐像均是古埃及第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每尊坐像高20米,其中一尊在战争中遭到破坏。门口上端雕刻的立像是太阳神,这是炫耀法老巨大权力的纪念性雕刻,脸部属于肖像雕刻,具有写实的特点。在尼罗河上航行可以看到这些巨人,并给人留下法老具有强大威力的难忘印象。坐像下面那些较小的雕像是法老的皇族。它建于公元前1275年。 (埃及)
公元前3世纪,文明古国埃及的航海事业已经相当发达,当时,在亚历山大港的法罗斯岛上,修建了这座35米高的白色大理石灯塔,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亚历山大灯塔,它引导着在这一海域过往船只的航向,也为人类航海史树立了一座丰碑。原建的亚历山大灯塔已毁于一千多年前的大地震,现在的亚历山大灯塔是根据文献资料仿建的。 为了加大园区的文化含量,使其更具有观赏性,更富魅力。
㈡ 什么是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园林、风景与景观已持续存在数千年;作为一门现代学科,风景园林学可追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在古典造园、风景造园基础上通过科学革命方式建立起来的新的学科范式。从传统造园到现代风景园林学,其发展趋势可以用3个拓展描述:第一,服务对象方面,从为少数人服务拓展到为人类及其栖息的生态系统服务;第二,价值观方面,从较为单一的游憩审美价值取向拓展为生态和文化综合价值取向;第三,实践尺度方面,从中微观尺度拓展为大至全球小至庭院景观的全尺度。
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前景与时代背景和国家命运息息相关。21世纪,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气候变暖、能源紧缺、环境危机是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经济稳定增长和快速城市化仍将持续很长时间。物质主义和过度消费开始引起有识之士的关切和思考,对大自然和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初露端倪。由于风景园林学科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根本使命,以保护和营造高品质的空间景观环境为基本任务,因此它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1]
㈢ 英国自然风景园的特点、背景、代表人物
指英国在18世纪发展起来的自然风景园。这种风景园以开阔的草地,自然式种植的树丛,蜿蜒的小径为特色。(见彩图)不列颠群岛潮湿多云的气候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庞大的城市,促使人们追求开朗、明快的自然风景。英国本土丘陵起伏的地形和大面积的牧场风光为园林形式提供了直接的范例,社会财富的增加为园林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这些条件促成了独具一格的英国式园林的出现。
这种园林与园外环境结为一体,又便于利用原始地形和乡土植物,所以被各国广泛地用于城市公园,也影响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沿革 在17世纪以前,英国园林主要模仿意大利封建贵族的别墅、庄园(见意大利园林)。整个园林被设计成封闭的环境,以直线的小径划分成若干几何形的地块。这种园林在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最为盛行,其代表作是亨利八世(1491~1547)在伦敦泰晤士河上游兴建的罕普敦府邸(1515~1530)。17世纪,法国在路易十四执政时,由A.勒诺特尔设计和建造了豪华的凡尔赛宫园林(见法国园林),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1660年流亡法国的查理二世回国即位后,聘请法国园林匠师参加罕普敦府邸的改建,使它在规模和气派上可与凡尔赛宫媲美。一时,按照法国园林模式造园成为英国上流社会的风尚。18世纪初,英国人开始探求本国新的园林形式。
理论和风格 查理二世的外交官W.坦普尔于1685年在题为《论伊壁鸠鲁式的园林》的文章中谈到完全不规则的中国园林可能比其他形式的园林更美。1712年,英国作家J.艾迪生撰文指出:“我们英国的园林师不是顺应自然,而是喜欢尽量违背自然。……每一棵树上都有刀剪的痕迹。……我认为树木应该枝叶繁茂而舒展生长,不应该修剪成几何形。”受中国园林、绘画和欧洲风景画的启发,英国园林师开始从英国自然风景中汲取营养。1713年,园林师C.布里奇曼在白金汉郡的斯托乌府邸拆除围墙,设置界沟,把园外的自然风景引入园内(图a)。此后,园林师W.肯特在园林设计中大量运用了自然式手法。他建造的园林中有形状顺应自然的河流和湖泊,起伏的草地,自然生长的树木,并在规则划分的地块中间修建了弯曲的小径。1730年前后, 他用这种手法改造了斯托乌府邸(图b)。肯特去世后,他的助手L.布朗对斯托乌府邸又进行了彻底改造,去除一切规则式痕迹,全园呈现一派牧歌式的自然景色(图c)。这种新型园林使公众耳目一新,争相效法,遂形成了“自然风景学派”。
在自然风景学派影响下,全国破坏了许多古典园林的原有风貌,因而也曾遭到非难。此时有一位建筑师、园林师W.钱伯斯,他到过中国,先后在1757年和1772年出版了《中国建筑设计》和《东方造园泛论》。他主张在英国园林中引入中国情调的建筑小品。他的著作在欧洲,尤其在法国颇有影响,于是出现了所谓英中式园林。由于倡导者对中国园林并无深入研究,因此人们对它的热情很快就消失了。
布朗事业的优秀继承人H.雷普顿主张在建筑物周围运用花坛、棚架、栅栏、台阶等装饰性布置,作为建筑物向自然环境过渡,而把自然风景作为各种装饰性布置的壮丽背景。这种手法雅俗共赏,因而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以布朗的作品为代表的英国自然风景园的产生和发展虽受到欧洲资本主义思潮的影响和中国园林艺术的启发,但本质上是英国特定环境的产物。
㈣ 长春世界风景园现在还开吗
长春世界风景园正常开业,成人票价30元,学生25元,我是2011年端午节去的。
㈤ 传统英国风景园的造园风格特点怎样
中国园林与英国园林相比,有同有异,并且体现在四个特性上: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相融揉;
三、诗画的情趣;
四、意境的蕴含。
(1)中国园林内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都是对自然的提炼概括。匠人们用各种造型、纹理的石材,来堆叠成峰、峦、岭、洞、谷、悬崖峭壁等自然写照。对于水的开凿,讲究曲折有致,有时故意做出一些水口以显示源流脉脉。园林植物尽管姹紫嫣红但仍以树木为主调,栽植上往往三五株成群,虬枝古干,给人以蓊郁之感。而且将植物附上不同的性格与品德,这是在西方园林中很少见到的。
(2)中国园林中的建筑物无论多寡、性质、功能,都讲究与山水花木的结合,突出彼此协调、互相补充的一面,从而出现了一些对景、添景、障景、框景等园林手法。形成各种小而精巧的景致。而英国园林中的建筑与其他造园要素往往处于分离对立的状态。
(3)“造园如作诗文,曲折有法,前后呼应”园内的动态游览路线决定了要在曲折迂回中形成渐进的空间序列,所以往往穿插了一些对比、悬念的手法,抑景、漏景也随之而出。中国绘画中的线条美与造园之间的联系也很明显。中国大型的皇家风景园林更具丰富突出的线性,建筑轮廓、山石造型、水岸线条、花木枝条等,统摄了园林的构图。2而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与中国山水写意园林同属自然山水园林,在内涵和外貌上又存在很到差异。中国园林源于自然,表现自然,却高于自然,反映出园林所有者对自然美的高度凝练概括,追求写意。而英国风景园林最初的自然式风景园更注重于模仿自然。所追求的是广阔的自然风景构图,较少表现风景的象征性,把花园布置的更倾向于牧场。所以英国风景只是.表现自然、回归自然,是自然风光的再现,虽然也有模仿中国园林创作风格的或者模仿风景画面创作的景观,却较少有诗情画意和高于自然的意境。这些差异,体现了英国风景式园林的根本特征。
造园师William Kent和 Lancelot Brown排除直线条园路、几何形水体和花坛,中轴对称布局和等距离的植物种植形式。尽量避免人工雕琢痕迹,以自由流畅的湖岸线.动静结合的水面.缓缓起伏的草地上高大稀疏的乔木或丛植的灌木取胜。
㈥ 园林,园艺,风景园抹有什么区别
1.园林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园林植物繁育、养护管理与应用,城乡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与设计,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复合型科学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态学、园林植物、观赏园艺、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绘画及表现技法、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插花艺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城镇绿化、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植物造景等规划设计及园林植 物的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2.风景园林是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个行业和一门学科。是以"生物、生态学科"为主,并与其他非生物学科(例如土木、建筑、城市规划)、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
专业核心课程: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园林苗圃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园林管理等。
主要实践环节:园林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习课程数量较多,主要表现为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苗圃学、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等课程实验实习;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综合Studio等课程设计;南方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等。
3.园艺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学和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商贸、园林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与园艺科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园艺业是农业种植业的组成部分,对丰富人类营养和美化、改造人类生存环境有重要意义。园艺作物一般指以较小规模集约栽培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作物。主要分为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3大类。该专业同时属于农业类、农学类专业。
4.园林设计专业,是大学里开设的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系统的园林科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开发和管理能力,能适应园林科学、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发展需要的园林科学与应用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到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园林、风景名胜区、旅游、林业、环境保护等部门以及厂矿企业、花木企业从事风景与园林的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技术及管理工作,部分毕业生可以到有关院校攻读园林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㈦ 大自然风景园在什么地方
大自然风情园
地址:海埂村
海埂体训基地-公交车站449米海埂(体训)基地-公交车站
途径公交车:135路
㈧ 英国自然风景园的理论和风格
查理二世的外交官W.坦普尔于1685年在题为《论伊壁鸠鲁式的园林》的文章中谈到完全不规则的中国园林可能比其他形式的园林更美。1712年,英国作家J.艾迪生撰文指出:“我们英国的园林师不是顺应自然,而是喜欢尽量违背自然。……每一棵树上都有刀剪的痕迹。……我认为树木应该枝叶繁茂而舒展生长,不应该修剪成几何形。”受中国园林、绘画和欧洲风景画的启发,英国园林师开始从英国自然风景中汲取营养。1713年,园林师C.布里奇曼在白金汉郡的斯托乌府邸拆除围墙,设置界沟,把园外的自然风景引入园内(图a)。此后,园林师W.肯特在园林设计中大量运用了自然式手法。他建造的园林中有形状顺应自然的河流和湖泊,起伏的草地,自然生长的树木,并在规则划分的地块中间修建了弯曲的小径。1730年前后, 他用这种手法改造了斯托乌府邸(图b)。肯特去世后,他的助手L.布朗对斯托乌府邸又进行了彻底改造,去除一切规则式痕迹,全园呈现一派牧歌式的自然景色(图c)。这种新型园林使公众耳目一新,争相效法,遂形成了“自然风景学派”。英国自然风景园
在自然风景学派影响下,全国破坏了许多古典园林的原有风貌,因而也曾遭到非难。此时有一位建筑师、园林师W.钱伯斯,他到过中国,先后在1757年和1772年出版了《中国建筑设计》和《东方造园泛论》。他主张在英国园林中引入中国情调的建筑小品。他的著作在欧洲,尤其在法国颇有影响,于是出现了所谓英中式园林。由于倡导者对中国园林并无深入研究,因此人们对它的热情很快就消失了。
布朗事业的优秀继承人H.雷普顿主张在建筑物周围运用花坛、棚架、栅栏、台阶等装饰性布置,作为建筑物向自然环境过渡,而把自然风景作为各种装饰性布置的壮丽背景。这种手法雅俗共赏,因而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以布朗的作品为代表的英国自然风景园的产生和发展虽受到欧洲资本主义思潮的影响和中国园林艺术的启发,但本质上是英国特定环境的产物。
㈨ 英国风景园和中国风景园有什么不同
二者均以大自然为创作的本源,但两者的造园理念和创作手法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总的来说,英国园林要钟情于纯自然之美,而以理性、客观的写实,侧重于再现大自然风景的具体实感,其创作手法式原原本本地把大自然的构景要素经过艺术地组合、相应于用地的大小而呈现在人们眼前,审美情感蕴含于被再现的景观总体之中。 英国风景式园林不同于中国的居家式园林与欧洲大陆的勒·诺特式园林,探究其自身的历史因素,以及风景园形成的历史、经济、社会、思想因素,可以发现,英式园林的形成有其必然与偶然的原因。同时正是由于这种园林的形成,填补了世界园林史上重要的一笔。 造园理念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造园指导思想来源于以培根和洛克为代表的“经验论”,认为美是一种感性经验。总的来说,它更加排斥人为之物,强调保持自然的形态,肯特甚至认为“自然讨厌直线”。园林空间也更加整体与大气。但由于它过于追求“天然般景色”,往往源于自然却未必高于自然。又由于过于排斥人工痕迹,因之细部也较粗糙,园林空间略显空洞与单调。钱伯斯(W。chambers)就曾批评它“与普通的旷野几无区别,完全粗俗地抄袭自然”。 由以上分析可知,古典园林无论中西,无论是强调师法自然,还是高于自然,其实质都是强调对“自然”的艺术处理。不同之处,仅在于艺术处理的内容、手法和侧重点。可以说,各时期园林在风格上的差异,首先源于不同的自然观,即园林美学中的自然观。现代园林在扬弃古典园林自然观的同时,又有自己新的拓展。这种拓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由“仿生”自然,向生态自然的拓展。早在1969年,美国宾州大学园林学教授麦克·哈格(Ian McHarg)在其经典名著《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中,就提出了综合性的生态规划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诸如为保护表土层,不在容易造成土壤侵蚀的陡坡地段建设;保护有生态意义的低湿地与水系;按当地群落进行种植设计;多用乡土树种等基本生态观点与知识,已被设计师理解、掌握和运用。在生态与环境思想的引导下,园林中的一些工程技术措施,例如,为减小迳流峰值的场地雨水滞蓄手段;为两栖生物考虑的自然多样化驳岸工程措施;污水的自然或生物净化技术;为地下水回灌的“生态铺地”等,均带有明显的生态成分 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布景,则类似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步移景异”,引导游人从诗意中穿过。一连串画意构图,以不同距离、不同高度、不同角度展开,整体意境宁静而舒远,一派天然牧场般的田园风光。 同属不规整的自然式园林,中式是一种写意自然,更富想像力,但不免流于矫揉造作。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则是一种本色自然,更舒展开阔与真切生动,完全没有中国明清私家园林的那种闭锁与沉闷。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私园遭到批评最多的地方。中国古典园林的本意在纳自然万象于咫尺之中。为此,对自然景物必须要有相当程度的抽象,才能体现出自然的韵味。但中国私园中却大量使用巨石大树,致使抽象写意的原旨大大削弱。园林空间之所以局促、迫塞,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对自然景物的抽象远不如日本那样彻底。至于其他的原因后文将述及。现代园林在全面吸收与继承古典园林成就的基础上,更加开放与自由,艺术手法亦有极大创新。总的来说,偏重于整体构图,但极少轴线对称;有时也分区设景,但各景之间流动性更强,界线也更模糊;形态上偏于规整,亦不排斥自然的形态。从整体上说,大景重整体有气势,小景有变化简洁。 十八世纪下半叶的欧洲的并没有因为这些争论而少造过自然风致园,与此同时,一股有着浓郁异国情调的“中国风”热潮更是席卷了整个欧洲。许多达官贵人都想在私家的风景园林中增添东万的意蕴,于是都以造中国屋、中国塔、中国亭为时尚;书商们也趁机出版了介绍中国建筑的图书以适应园艺家的需求,不过今天看起来,许多都是出自臆想,有点不伦不类。在这一风潮的影响下,“英中式庭园”在许多国家兴建,可作为一时风尚的见证。欧洲至今仍保留着许多这种园林样式的杰作。比较著名的如钱伯斯参与设计的邱园,园中曾建有中国样式的孔庙、清真寺、岩洞和中国塔等,不过多数今已不存,只剩下中国塔作为园子的标志耸立其间,其蓝本据说是南京报恩寺的琉璃塔。其他国家的英中式庭院还有法国的小特里阿农王后花园、麦莱维勒林园、德国的奥兰宁堡中国园等等。不过这些欧洲园林虽说是受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但本质上仍然表达的是西万人对于“自然”和“画意”的理解。漫步其中,我们尽管能找到许多东方的痕迹,总的来说却仍是异国情调的怀想。 事实上,英国风景式园林中“如画派”所主张的“如画”,概念上与计成在《园冶》中提到的“宛如画意”是可以互译的,然而英国人却一定要对“如画”的主张诘难一番?我想,这大概就是中西方自然观念上的差异所致。“布朗派”和“如画派”的造园家都面临着同样一个问题:即什么样的园林才能体现一种“自然”的理想状态?而“自然”这个词在英语里,既可以指伟大的造物主,又可以是眼中不完美的视像。如果把“自然”当成造物主,或者更强调这一点,自然本身理论上便应该是完美无缺的。模仿 “自然”的“理念”,重视“自然”的秩序和理想,当然就应该能够获得真实地、完美的再现。但是,如果更多地把“自然”当作“自然物”、“自然界”去理解、他在人们的眼中显然就是不完美的,而绘画通过对自然的提炼和剪裁就达到了一种理想的“自然”状态。然而,“自然”的两种概念倾向在“布朗派”和“如画派”的争论中却总是纠缠不清。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应该模仿绘画必然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而在中国的造园论中,山水与自然之间的必然联系是被文化传统所规定的,它是造园的前提。中国的山水画是一个远比西方的风景画更伟大的传统。它在知识分子的意识中本来就是要营造一个理想的家园,它的产生就是从道家所谓的“隐逸”的自然家园开始的。因此,山水画意在中国造园论中的权威是不会被怀疑的,通过表现山水画所描绘的自然画意筑造园林的理想境界便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经典的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园林和18世纪英国风景园都注重自然美,但环境景观却常呈现明显差异。在肯定中国园林对英国风景园的历史影响的同时,以比较的方法深入探讨两者的差异,可以促进学术研究和艺术实践的发展。对园林环境美的追求涉及广泛的文化背景,哲学是其中之一。中国传统哲学和17世纪后的英国经验哲学以不同方式把握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此相关,中国园林追求“天人合一”的象征创意,英国风景园显示肯定客观世界美的朴野。
㈩ 求图片:083400 风景园林学和 095300 ◆风景园林的区别
虽然这二个专业名称相同,但考试专业内容、要求完全不同。
1、083400 风景园林学
虽然专业名称相同,但学科门类不同,083400 风景园林学属于工学;其中,08是学科门类代码【工学】,083是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083400为环境科学与工程风下设二级学科景园林。
2、095300 风景园林
09是农学学科门类代码,095是一级学科林学,095300 为一级学科林学下设二级学科景园林。
3、考试内容
083400 风景园林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4风景园林综合理论
④503风景园林设计(6小时)
095300 风景园林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4风景园林基础
④834园林植物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