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景景观 » 水系景观

水系景观

发布时间: 2020-11-24 18:42:00

1. 河流景观的种类知乎

江苏小众的景点有蛮多的,下面给介绍一些小众却又风景独特的景点,希望你能喜欢:李中水上森林李中水上森林位于江苏省兴化市李中镇,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最大的人工生态森林。李中水上森林是天然的生态氧吧,是都市人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景区森林主要以池杉为主,白鹭、黑杜鹃、野鸭等鸟类常年栖息其中。园内水系丰富,河道纵横,形成了“河流回环,水杉林立”的景观。李中水上森林是天然的生态氧仓,是都市人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自驾的路线:兴化市区外环线北郊严家口→兴沙公路李中水上森林公园乘车的路线:农公站坐车A.兴化----舜生发车时间,兴化6:00--17:30舜生6:00--17:00B.兴化--沙沟发车时间,兴化6:00--17:30沙沟6:00--17:002.苏州穹窿山苏州穹窿山景区,地处姑苏西部,为苏州第一名山,主峰“箬帽峰”,海拔341.7米,素有“吴中之巅”之称。此山气势雄伟,地域宽阔,苍松翠竹,山色秀美,如入仙境,历史悠长,人文景观丰富,集政治、军事、宗教、文化于一山,拥有着“天下第一智慧山”的称号。乘车路线:乘坐43路(吴中汽车站-镇湖汽车站)、64路(苏安首末站-光福)都在“穹窿山国家森林公园”站下车。或者可乘43路、64路公交。自驾车:230省道、苏州绕城高速均可直达景区。3.常州淹城野生动物园江苏淹城野生动物世界位于美丽富饶的长江金三角地区——常州市武进中心城区,紧邻具有“中国第一水城”美誉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春秋淹城遗址”以野生动物生态散养为特色,集动物野趣观赏、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和古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主题公园,是江苏省唯一一家超大规模的野生动物园。主题园区由车行区和步行区组成,既可以自己开车游动物园,体验不一样的感觉,悠闲的梅花鹿、可爱的草食动物从您的身前走过,狮子、老虎、熊、狼等着您的近距离接触。也可以悠闲的漫步在身具特色的步行游览区里,感受大自然的亲近。还有真人高度模仿CS战场,让您感受惊险和刺激。4.太仓金仓湖金仓湖湿地公园位于太仓市城区北部,园内有疏朗草坪、赤足公园、游船码头、芳香园、百花园、竹林、梅花园等景点,还配备了包括空中自行车、水上自行车、龙舟竞渡、皮划艇、“激战鲨鱼岛”、水上幽波球等一批娱乐设施。5.泰州溱潼古镇溱潼河港交织、气候湿润,境内多处发现麋鹿化石遗骨和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器。溱镇区四面环水,波光粼粼,环境优美,素有’水乡明珠’之称。溱潼盛产稻米、棉花、鱼虾、簖蟹,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溱潼旧有八景之说,说法有二:一说清朝乾隆年间,苏州府教授溱潼孙家庄进士孙乔年,分别以八处自然景物为题材,题了七绝八首,景以诗传。其八景是:东观归渔、南楼读书,西湖返照、北村莲社、花影清皋、禅房修竹、石桥明月,绿院垂槐。辛亥革命前后,溱潼八景又出现了另一种说法。即:东观观渔、西院庭槐、北村禅院,板桥秋月、堤柳春莺,花影清潭,荒窑灵树。愿你旅游愉快!

2. 景观水系水变绿怎么办

水发绿主要是长藻了的的原因。要想长期有效的去除藻类,就要净化水体中藻类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
在水中打捞藻类植物,可以用药物去除,也可以在水中养殖一些鱼类。

3. 中国古代典型水城水域景观及文化内涵初探

陈兴茹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城是我国众多城市类型中的一种,因其拥有较多的水面而著称。水城在我国各种文化载体中,如电影、建筑、诗歌等中较常出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不同领域的人员对其关注的角度不同,如建筑师更多的是关注水城因水而形成的独特的建筑风格,诗人更多的是关注水城独特意境下所形成的独特的人文意境等,水城研究被水利工作者重视起因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水资源紧缺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关于水城

(一)水城的定义、基本特征、价值

1.水城的定义

城市或傍依大江、大河、大湖,或水网密集,或有大江、大河穿城而过,城市河流发达,水域面积至少占城市面积的10%;城市人民的生活、生产均与水关系密切,水上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城市从建立之初就把水系规划视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4];个性化的水域景观和文化特征成为城市的形象代表;城市与水接触的历史悠久,水对于城市选址、建立、发展作用巨大;城市河流规划遵从“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人与自然相处和谐。

2.水城的基本特征

(1)或傍依大江、大河、大湖,或水网密集,或有大江、大河、大湖穿城而过或位于其中,市内水域面积占有一定比例。

(2)从建城之初,水系规划就成为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个性化的水生态和水景观、水文化成为城市的象征。

(3)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等活动与水密切相关。

(4)形成了独特的与水相关的风俗习惯和水文化。

(5)城镇多分布于河流两侧,街市也多临河而起。

(6)拥有水陆两套交通系统。

(7)水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

(8)城市规划设计注重“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

(9)水在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军事防御、防火、供水、美化环境、交通运输、水产养殖、调蓄洪水、水上娱乐等)。

3.水城的价值——以江南水城为例

(1)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江南水城因经济和文化走在全国前列而成为富庶、文明的地方,又因少战乱、罕灾荒而在城市发展史上具有完整性和连续性,因此,它是研究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社会状况,及哲学、道德伦理等文化内涵的直接对象,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2)优秀的规划与建筑艺术、文化价值。江南水城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是人们在不断地与自然、与社会互相融合、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形成的,并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水城内保存完好的大量建筑是水城人水和谐关系的见证,在中国城镇规划和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江南文化是特定历史与特定地域相结合的产物,它反映了“天人合一”的城市规划思想,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水城的基本内涵

(1)水系是城市存在、发展的基础。水城是城市中河渠水道高度发展的一种独特格局,水道交通为城内的主要交通形式[5]。水系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城市生存的命脉。为追求临水而居的生活优越感,人们以水系的走向来规划居住地、商业区等的分布,从而水系对城市的形状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水系的存在,则城市位置可能变化,城市的发展可能不会那么迅速。人类喜欢“临水而居”,原因在于丰富的水网为当时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们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如饮水、灌溉、交通、洗涤、军事防御等人类生存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2)城市布局讲究因地制宜。我国古代哲学是朴素唯物主义的产物,讲究“天、地、人”三者的统一。所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就是要求各种建筑要与天象对应,“天地合一”的思想在我国古代城市选址及布局上都有所体现。“依山傍水”是建筑学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尤其是在古代,山水被人们视作宝地,古人认为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根据考古发现的结果来看,原始部落几乎都在河边台地。这与当时的狩猎、捕捞、采摘果实的历史情况相对应。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建设高潮中,这种建设思想更为成熟和完善,具体表现在:《管子·乘马》“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管子的论断表现了很强的科学性,至今仍为许多学者所瞩目和称道。

(3)水文化内容丰富。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的记载,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具有自身特色的内涵和底蕴。水城的特点决定了其历史是一部人类不断与水长期接触并相互协调的历史,因此,水城具有丰富的水文化内容,与其他城市相比,其内涵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

(4)城市发展史是一部人水和谐的历史。临水建城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也可能带来较大的洪涝灾害,关键是如何利用水,并协调好人水关系。同时也要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条件下积极改造自然。水城的成功运转是人水关系和谐的体现。

(5)水域景观丰富多彩。水域景观具有多角度、多季节、多层次变化的特点。水城由于人水关系密切,城市景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水城的建筑、布局都以水为出发点,不同自然条件下的水城景观千变万化。由于水多,所以桥多,形态各异的桥是水城的又一道美丽风景。水域景观及水与其他存在物的复合景观在水城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6)城市特色鲜明、个性突出。水城因水而与其他城市差异明显,水城之间又因水的不同存在形式而各具特色。如苏州由于生活气息浓厚而具有“人间天堂”之美誉;上海则由于濒临黄浦江而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场所,成为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市;济南则由于地下水丰富而具有“泉城”之誉等。

(三)研究水城的意义

水城是我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的形成是我国古人有效利用自然、积极改造自然的结果,人水和谐在水城得到了具体的体现。水城堪称我国古代城市水利工作的“博物馆”,是现代水利工作者尤其是城市水利工作者借鉴和学习的样本。当今城市在面临水环境污染、水生态质量下降、景观改变、人水关系紧张的情况下,重新倡导古人朴素的治水思路和思想,使其在水生态系统修复、水环境改善、水景观重塑、城市河流合理规划和利用、协调人水关系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本文对我国代表性的水城——苏州古代城市河流规划治理的思路、模式进行分析,揭示城市河流规划对城市生存、发展、繁荣的巨大作用,并为城市河流治理提供经验。

二、古代苏州的城市河流建设

(一)苏州概况

1.苏州现代自然地理条件

苏州地处太湖、长江下游,江苏省东南部,全市水域总面积为3609.40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8488.42平方千米的42.5%,全市辖6区(平江、沧浪、金阊、郊区、新区、园区)、6市(吴县、吴江、张家港、太仓、昆山和常熟),全市共有162个乡镇,22个街道办事处,3323个行政村。该地区地处长江入海口之南岸,是长江冲积平原的组成部分,北枕长江,东邻上海,南连浙江,西滨太湖,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京杭运河纵贯南北,京沪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穿越东西。苏州地处温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

2.城市风貌

苏州城建于前514年,虽历经2500余年沧桑,但城池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位置上,基本上保持宋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枕河”等水乡城市的独特风貌。苏州古城区河道总长35千米,有桥梁170多座,是我国河、桥最多的城市。

3.城内水系状况

苏州地处长江、太湖下游,境内湖泊众多,河湖串通。市区位于市域中部,西部濒临太湖,东有金鸡湖、阳澄湖,南有石湖、澹台湖,京杭大运河从西北向东南绕城而过。古城区有环城河环绕,全长15.7千米。流入环城河的河道有胥江、上塘河、山塘河、十字洋河和元和塘;由环城河流出的河道有大龙港、葑门塘、娄江、外塘河和老运河。环城河上承大运河、太湖补给来水,下泄出水入长江,古城内有“三横三纵”形状的内城河与环城河贯通。市区河道不深,正常水位下,航道主干河道为2~3.5米,非航道的河道一般在1~2米之间,河道宽窄悬殊不一,内城河河宽3~10米,环城河最宽断面达135米,最窄处只有9米。

(二)苏州的营建模式——解读《平江图》

春秋后期,吴王阖闾命伍子胥筑阖闾大城。“子胥乃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陆门八,以象天八风;水门八,以法地八聪。”[5]城内河渠纵横,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规划周密的典型水城[6]

苏州城市建构以“水”为主题。这可以从1229年平江郡守李寿鹏用石碑雕琢成的《平江图》得到体现(图1)。它生动地记载了城市重建100年后的面貌,反映了平江城市规划的思想,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早的一幅城市规划图。《管子·乘马》说:“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平江正是这一思想的典型范例。平江城的方位并非正南北向,而是偏了7°54″,该方位是经过深思熟虑过的。因为这样,夏季盛行的东南风就可以顺畅地吹入城内,降低气温;而冬季又可以略提高一点气温。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个差异是由于在唐宋时期发现了磁偏角后人为造成的。平江城并没有按传统生硬地建成正方形,而是适应自然地形建成长方形,还充分利用自然河道作为护城河,并考虑到河水方向和水流缓急而将城市建造得曲折有致,只有东南角建成直角。平江城门是水、陆并存的双重城门,按照惯例,城门应设置在南北、东西主轴线上,而平江城为了适应地形和水利上的要求,城门、大道采取了不对称布局。城北,通往水陆交通系统的捷径要穿过丘陵间的一个隘口,这将决定西北方向城门大道的位置。南门被巧妙地安排在可以控制河道与道路的位置上,坐落在大运河通往城市的最近处。另外3个不对称的城门也是为了配合河道与道路系统。苏州古城的城墙平面上大体规整,但其4个转角却因需要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城北的护城河水流湍急,因此东北和西北的城墙拐角做成直线形,加大河道曲率,使水流顺畅,不致冲塌城墙角或河岸。为避免太湖洪水的正面冲击,则把西南城墙拐角做成外凸的形状,把盘门由西南的方向转到面向东南,让胥江、运河的来水绕过城墙的弧形转角,主要顺运河流向东南,部分来水经盘门、水门进入城内河道。这样,墙角处水流通畅,城墙下部不致受洪水的强烈冲刷,也减轻了洪水对盘门、水门的压力。东南角因水流平缓,仍做成直角[7]

图1 平江图[6]

苏州整个城市以河道为骨架,道路布局与河道配合,有效地贯融着水陆两套交通系统。河道总长度82千米,是城市街道总长度的78%,河宽一般不少于10米,其深度在3~5米之间[4]。城市南北向河道6条,东西向河道14条,还有许多支流共同构成了河道网。河道系统使城市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得到保证,并可作为天然的排水、蓄水系统,减少或避免了城市内涝发生。河道布局以城北的居民聚居区为最密集,纵横交错,形如棋盘;其次为城市商业区;城南由于官署大型建筑较多,河道较为稀疏。河道水网规划与城内民居、寺庙、园林、城门、驿馆、仓库等各类型的建筑布局紧密结合,形成优美的水城环境。城内桥梁有名可考的有285座,加上城外桥梁共314座。另外,河道系统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亦有重要作用。河道的大面积水域具有吸热、吸尘、通风等作用,对改善环境十分有利。河面水汽的大量蒸发,增加了空气湿度,为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城市生态建设。平江在宋代以前就有较大的私家花园,如沧浪亭。到南宋时,园林已有相当规模,以后发展成为独具风格的苏州园林艺术。平江城内河流多,桥梁也多。据记载,平江南宋时有359座桥。可见桥梁之多,蔚为壮观,充分展现了水城的独特魅力。

水是苏州城的骨架,城市建筑物虽然毁于兵火,但河道基础犹存,稍加整修又可使用,不至于随意迁址。苏州始建城者伍子胥创造性地规划建设了以水系为脉络、河道为骨架、道路相依附的水陆两套“双棋盘”式交通系统。水城的规划布局不仅解决了城市交通问题,而且使供水、排水、防火、军事防御和城市景观等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吴阖闾大城由伍子胥“相土尝水”,选择城址,城址略高于周围地面,减少了洪水威胁。其城市防洪设施相当完备,有城墙、壕池、城河、水门、堤堰等,外可以排洪水,内可以排积水,蓄泄便利,不忧水旱,使地处水乡泽国的苏州免受洪涝之灾。它的出现,标志着春秋时我国的城市防洪科学技术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5]。水是苏州城的生命线,这是因为河道水系贯穿全城大街小巷,有利于绿化,有利于蓄排水、有利于消防,还能有效地调节和改善城市的小气候,从而造就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城市河流在苏州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1.稳定城市的位置

由于城市处处为经纬纵横的河网水系所沟通、贯穿和渗透,城市各类建筑的分布与河网水系有机结合,使苏州城的位置和格局历久不变。苏州因此被称为城市当中的“活化石”,对于研究古代城市河流对于抵抗战火、自然灾害等外界作用力的承受能力、稳定城址、改善人民生活、发展经济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进水、排水和宣泄

根据水系的走势来确定城市的形状,首先要保证水系的通畅。有了系统而完备的水道,城市的降雨、生产和生活排水都可以顺畅地排出城外,在古代无严重污染的条件下,确实比较实用、合理而经济,也是比较先进和科学的。宋代著名学者朱长文在所著《吴郡图经续记》内也有称誉:“观于城中,众流贯州,吐吸震泽(太湖别称),小浜别派,旁夹路衢,盖不如是,无以泄积潦安居民也。故虽有泽国,而城中未尝有垫溺荡析之患,非智者创于前,能者踵于后,安能致此哉?”苏州虽然坐落于水网上,却罕有水涝之灾,并收水利之利。

3.运输

古人喜欢临水而居,水边也常常成为城市的发源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苏州作为吴地的重要城市,水道既是城内交通所必须,也是联系城乡、沟通吴地乃至全国的通道。因为在多水的吴地,水道是无往而不至的,其交通方便、经济便捷是显而易见的。明末主持绘制《苏城水道图》的江南抚张国维,在该图“图说”论及苏州城内水道作用时曾经指出:“吴壤以水据胜,水行则气运亨利,更随巷陌,舟楫通驶,凡载运薪粟,无担负之烦,殷殷富庶有以哉。”

4.消防隔离和防卫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道提供充足的消防水源,直到今日水道的消防、隔离作用依然存在。水道又具有防卫功能,古代所建护城河即是一例。当时城内大多数衙署、府学、粮仓、寺院和豪富巨室周围设有环河,这些环河水道同时也是界河,用以分隔,并起防卫的作用。至今有许多重要仓库、工程要道临河而建,也是源于此故。

5.调节气候、空气净化和美化城市环境

水具有较大热容性,水系可以调节局部气温,使城市冬暖夏凉,同时还具有增加空气湿度、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的作用。因此,从古至今人类或积极利用自然水面,或人工增加水面面积,促进城市河流的流动性,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四)苏州水文化特点及其成因

1.水文化内容丰富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自古以来又是文人墨客发源和聚居的地方,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因此,苏州的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苏州水多、桥多、人多,三者协同作用促进了苏州水文化的发展。三国时期吴国孙权为其母建造的瑞光塔、以“拙政园”与“沧浪亭”等为代表的著名园林、苏州旧街貌的代表山塘街、《平江图碑》、古代诗人对于苏州景色的描写“家家门外泊舟航”、“水颈波动碎楼台”、“烟水吴都郭,阊门架碧流,绿杨深浅巷,青翰往来舟”[8]诗词名句等都是苏州水文化的代表。

2.苏州水文化特点的形成

(1)在苏州水文化昌盛的背后,苏州优越的地理条件起着重要作用。苏州由于占据着有利的地理位置,因而农业、运输业、渔业等发展迅速,很快发展成为经济富庶、文化先进之地。我国文化史上著名的“江南现象”的起源中心之一就是苏州。文化的先进离不开经济的发达,经济的发达离不开有利的地理位置。归根结底,城市地理位置对于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苏州作为我国最典型乡城之一,其城市选址、布局历来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并对后来城市规划师们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参考作用。苏州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对于城址稳定、城市兴旺、百姓安居乐业、文化兴盛都起着重要作用。苏州的城市特征与其自然生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水城特质。古云“钟灵毓秀”,从物质的角度看,地理环境,尤其是水网环境更能左右一个地区或城市文化的发展。苏州河湖众多,草木繁茂,得水独多。这种自然态势本身潜伏着一部文化奇观,为城市水文化的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2)苏州是经济、政治、文化三者互相促进的结果。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条件下,水运是城市经济繁荣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因此,苏州经济比较发达。随着经济的繁荣,苏州的赋税是当时政府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逐渐被朝廷所重视,其政治地位逐渐上升。政治地位的上升又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繁荣,文化也随着文人墨客的聚居、经济的繁荣、政治地位的提升而日臻浓厚。

(五)古代苏州治水的经验

(1)城市选址注重防洪。中国古代城市选址方面存在多种学说,而《管子》的关于城市防洪选址的学说可以作为众多学说中的代表。《管子·乘马》云:“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它指出了城市选址的原则,即城市选址不是山边就是水边,不仅有利于城市的安全需要(抵御外敌入侵),又有水运之便;城市位置不要过高,便于取水;同时城市选址也不宜过低,以免受水灾之害。苏州,地处水乡泽国的太湖平原的中部,其北部和东部的平原地区标高多在4米以下(吴淞标高),城区一般为4.2~4.5米,比周围地势略高。绕城而过的大运河历史最高水位为4.37米,城内罕有洪涝之灾[2]

(2)因地制宜的城市河流规划理念。古人讲究“因天材,就地利”。苏州的城市选址是选择在水网上,水多为其发展奠定了充足的水源条件,同时也增加了其洪涝灾害的危险系数。苏州城市建设者根据苏州的城市现状,积极建设护城河,沟通内外水系以利于城市排涝,根据水系走向安排城墙方向,根据水流条件规划城市形状,根据市内水系形态制定城市居民的民居、道路、生产方式等,都是古人变害为利、积极改变人类行为适应周围自然条件的体现。

(3)重视治水。唐宋以来,苏州水利有成,至明代已经很发达。这是和苏州地方官范仲淹、海瑞、张国维等分不开的。宋代时,苏州的主要问题是境内塘浦湮塞、太湖满溢、积水不能畅流入海,而且,潮水倒灌,夹带泥沙为害。范仲淹组织人力疏浚常熟、昆山一带的塘浦,于是积水可以北注长江,东入吴淞江和大海,水患得到了治理。明隆庆三年(1569年),海瑞于江南巡抚任上又治理过苏州水道。对苏州城内水道、桥梁绘制标注最为详尽的《苏州府城内水道总图》是明末江南巡抚张国维《吴中水利全书》中的一张图。据张英霖统计,图中以三横四直河为骨干、经纬交织的长短水道百余条,桥梁340座;标注名称的有桥梁338座、衙署20处、粮仓10个、城门6座,以及山、洲、江、河、湖、潭、池等共389处。张国维“遍历湖海,讨寻水道源委”,“绘以图画”,与纸上空谈不同。他重视城市水道建设和管理,“吴壤以水据胜,水行则气运亨利,更随巷陌,舟楫通驶,凡载运薪粟无担负之烦,殷殷富庶有以哉。”当时,吴县知县牛若麟所撰《阊门重建虹桥记》中记载,张国维抚吴期间,曾“疏导四纵三横之内渠,凡通输贯而利民者,不遗余力。”至今,张国维的石像和古代在苏州做过巡抚的几位好官的石碑一起刻在城隍庙的墙上。实际上,张国维没有其他人的政治影响或文学水平,后来兵败被杀。但是这些人并列,还和城隍——保护苏州古城的神一起供在庙里,说明当时很重视水系治理工作。

(4)重视河道管理。在明清两代共疏浚市内河道11次。苏州自宋嘉定十六年至清末(1223~1911年)近700年无水潦之灾,与河道管理得力是密不可分的。早在宋代朱长文就已指出了城内河道的排水作用,及管理的重要性“观于城中,众流贯州,吐吸震泽,小浜别派,旁夹路衢,盖不如是,无以泄积潦安居民也。故虽名泽国,而城中未尝有垫溺荡析之患”。

三、小结

古代水城建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大限度地适应自然、利用自然为基本原则,它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在具体实践中成功应用的典范,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城市河流治理的宝贵文化遗产。从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只有合理地规划和利用水系,才能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从而促进人水关系的亲近与和谐。古代水城建设为现代城建部门和水利部门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和谐社会”等工作理念背景下,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的提供了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刘树坤.中国水城的水问题.中国水城市长论坛.绍兴,2004

[2]吴庆洲.中国古代城市防洪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广州:华南理工大学,1987

[3]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教研室编.中国城市建设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49~52

[4]俞绳方.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一个杰作:宋平江(苏州)图.建筑学报,1980(1):15~20

[5]汪德华.中国山水文化与城市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6]郑连第.古代城市水利.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

[7]陈泳.苏州古城结构形态演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00

[8]吴奈夫.明代苏州的城市建设及管理.扬州大学学报,2003,7(4):74~80

4. 室内景观水系都有哪些类型

景观树的话,北方常见的:银杏(观叶、果)、国槐(观干)、新疆杨,毛白杨,五角枫(秋色叶树种),元宝枫(秋色叶树种)、鸡爪槭(秋色叶树种)、白杄、雪松(沈阳长的不好,大连比较适合)、山皂荚、龙爪槐(观干)、刺槐、旱柳、绦柳、白桦...

5. 景观水系怎么保养

别墅水系一般是人工修建的池塘(人工湖)或溪流,大多属于完全封闭性的非自然水体,本身自净能力极端低下,很容易水质恶化。由于是露天水体污染因素众多,别墅水系的水处理难度也很大,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由于部分物业人员缺乏环保知识,无意识地对水质造成破坏,又进一步加重了别墅水系的污染。要做好水系的维护,需要从维护和治理两个阶段着手,同时相关人员进一步学习和强化环保知识也至关重要。

一、维护阶段

1)严格禁止向水中投撒饲料,以防造成人为的水质恶化。鱼儿从来不会饿死的,应该让鱼吃鱼虫、鹅鸭吃小鱼形成天然生物链。因为过量的饲料以及鱼、鹅、鸭的粪便在水里会腐败成高浓度污染物,大大增多了污染负荷,使总氮、总磷、COD等污染指标急剧上升。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用一个鱼缸养鱼,且每天定期的向其中投放鱼饲料喂养,可以发现,不到一周的时间鱼缸中的水就会变臭,变浑浊。

根据国家公布的中国污染调查公报显示,我国的水污染源主要来源于农业,而在农业污染中,畜禽养殖污染最大,畜禽养殖的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分别占水体的42%、21.74%和37.74%。

据报道:在武汉东湖,由于一度提倡养鱼,大量放养食草性鱼类,导致整个水生态系统失衡,水质污染极为严重,耗资20亿重新进行水体治污。湖北的清水河,同样因为大批量网箱养鱼,引发了一系列水体污染问题,连以河水做水源的自来水都带腥臭味,后来在地方居民的强烈抗议下才取缔了网箱养鱼。

正是由于畜禽养殖对水体污染非常严重,所以禁止在水源地、重点保护水域内养殖已经上升到法律的地步。200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条明确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可见,这种向水中大量投放饲料的行为也是违反水污染防治法的。

2)补充水源水尽量避免使用中水,因为中水的水质标准与景观水的国家标准要求相差甚远,主要是氨氮、总氮、总磷严重超标,更加重了水的污染。

3)鱼类繁殖速度极快,没有天敌,每年物业应及时捕捞,控制鱼数量不要超标;

4)严禁将割来的草投放到水中喂鱼,以免这些草在水中腐败从而使有机物含量升高,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

5)岸边绿地的草坪、树木的种植过程尽量少使用农药、化肥,避免其随雨水冲刷流入湖中,造成湖水的污染。

6)小区中水要直接用来浇灌绿地,而不要将中水注入湖中,再从湖中抽水浇地。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中水里的高浓度氮、磷肥料已扩散到湖水中,造成了湖水的富营养化和蓝藻爆发,有百害无一利。

7)做好定期的水面固体废弃物(垃圾、树叶)的打捞工作。

二、治理阶段

在水系维护的整个过程中前期治理工艺的选择至关重要。前期的治理工作做不好,后续的维护再下功夫都是徒劳。从大的方面来讲景观水处理方法大致可以分为间接净化法(气浮技术、过滤技术)和直接净化法(动植物生态处理技术、HDP直接净化法)。

1)间接净化法所采用的共同模式主要是将水体从湖中抽出,在外部的水处理机房净化处理后再注入湖里。常见的过滤法、气浮法都属于间接净化法。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是循环周期瓶颈限制,由于建造成本限制和湖边土地限制,水处理机房不可能面积很大,当水量达到几千立方乃至几万立方时,水处理的循环周期就会很漫长,几天才循环一次。夏季湖水污染快,还没等处理一遍湖水又变脏了,即使处理机房的出水水质再好,与大湖中的水混合以后整个湖水还是较脏。另一方面,将水从湖中抽出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处理机房的建设也需要较多费用。

2)直接净化法就是直接在水体内部处理水,主要包括传统的种水草、养鱼、投药以及最新一代技术HDP直接净化法。种水草、养鱼对治水作用微弱,投药属于短期应急行为,都不是长久之计。HDP直接净化法借鉴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净化原理,在水体内部构造强大的生物净化系统,通过提供载体的方式在水中大量培养土著微生物,大量微生物在充足的溶解氧和动水的环境下对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好氧分解,实现了污水净化。从而使湖水具有极高的自净能力,能对外来有机污染物及时分解消化,使水体常年保持洁净状态。

此外,HDP直接净化法中使用的“超大流量造流曝气机”,通过能量转换原理可以将水泵流量放大20倍,营造出庞大的富氧循环水流,使水体充分流动,实现了“流水不腐”的自然净化最高境界。每天可以让湖水循环10-20次,跟间接净化法几天才循环一次的速度相比,循环速度提高了几十倍,完全消除了间接净化法的循环周期瓶颈。

HDP直接净化法不用再将水从湖中抽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大量能耗。且这种在原水中直接修复的技术不需要占用额外的土地,节约了土地资源和土建投资。

与间接净化法相比,HDP直接净化法在循环周期、治理效果、节省投资、节约占地、节省运行费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比较优势,称得上是景观水处理行业的最新一代技术。

三、总结

要想长期维持清澈干净的别墅水系,需要双管齐下:一是要选对正确的水处理方法,二是要在日后管理维护中学习环保科学常识,避免做出污染水环境的举动。二者缺一不可。基本上可以这么说:一个成功的别墅水系,七分在治(治理方法的先进合理性),三分在养(水系养护的非破坏性)。

6. 小区景观水系深度有什么要求

不超过1.2米

7. 商业街中的水系'景观有哪些创意

商业街景观设计说明-中国商业街景观设计专家-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是集"产业研究、项目策划、工程咨询、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六位一体的专业规划设计院,强调对"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房地产业、新城新区开发"四大领域进行系统整...

8. 谈如何做好水景观设计

提及水环境设计,自古以来就有“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吉地不可无水”的说法。水体作为一个造景要素,不仅具有生态价值,而且可以调节温湿度,净化空气,增强居住舒适感,水的形态、风韵、气势、声音蕴含着无穷的诗意、画意和情意,丰富了空间环境,给人美的享受和无限的联想。水景能够在景观中发挥特殊的作用,能够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可是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如何去营建适于人欣赏的水景成为每一个景观设计师所面临的问题,本文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及思考,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水的景观特性
水景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带给人们无穷的趣味,毋庸置疑是源于水自身的特性。
1、流动性:地球的重力使水从高向低不停地流动,这种位移的变化使水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中,充分体现出水柔美、活泼的特性。而瀑布、海浪、激流、涌泉等不同程度的激烈状态带给人强烈的视听感受。此外,风这一时令要素也促成水的流动,在平静的湖面上,“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派诗情画意。
2、倒影和反射:水的倒影能增加景深,扩大景面,产生虚实对比、交相辉映的画面。阳光下,水面波光粼粼,新绿、晴空和建筑交织变幻,视野收放开合;倒影、逆光、反射,波光晶莹,色彩缤纷,将建筑环境衬托得如诗如画。
3、可塑性:水是一种连续的物质,无形而消极,本身没有固定形状,但通过容器或喷头,却能塑造成多种形态。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说:“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环绕,欲肥腻,欲喷薄……”,就极为详尽地描绘了水的多种多样的形态。
4、声、色特性:水本没有自己的声音,基底的不同,上部剩余空气的多少决定了水的声音。涓涓细流发出的悦耳动听的水声,瀑布、海浪发出的轰鸣都有益于营造空灵超脱的意境;水虽然没有颜色,是透明的液体,但自然界中的浮游生物和光线中青蓝色的反射作用赋予它丰富的颜色;周围环境颜色的映射,也使得水面可以随着景物色彩的变化而变化。
二、水的景观现状分析
中国园林素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由此可见水对于景观的重要性。可是,现在的水景现状却令人勘忧。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大喷泉却静静的躺在水里而不喷水,到处是被污染的河流、小溪,还有那笔直高深的蓄洪大坝,更不用说那些早已干涸的水池了……这是一种很普遍的水景现象,这是一种很可悲的水景现象!
人固然有着亲水的本性,而设计师们也在努力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这本身是件好事,可是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有关媒体刊发了一则“缺水城市滥刮圈水造景之风”的消息。该文指出:在水资源紧缺的华北、西北一些城市,近年来出现大造城市景观水之风。有的城市“拦河筑坝”,把河水“圈”在城内;有的城市耗巨资“挖地造湖”,人为制造水域景观。据调查,目前黄河流域正在打造水域景观的大中城市已有16个,仅郑州、西安、咸阳三市计划投入的相关“圈水”资金就达40多亿元。在水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如何去营造宜人的水景,如何去满足人们亲水的这种需求,成为摆在我们设计师面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三、水环境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水景设计要力求创新,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同住区的建筑造型、景观空间布置一样。也应有创新、特色,而目前相当部分楼盘的环境设计中水景相似,造“湖”一一造“岛”一一造“码头”几乎成了水景设计三步曲,几乎都是“克隆”照搬,给人感觉千篇一律、毫无新鲜感。事实上我们应该根据楼盘的开发理念来设计主题,结合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设计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水景。可以是宽广的湖面,可以是弯弯的溪水;可以是追求自然形状,也可以大胆地采用人工几何物体;可以用鹅卵石铺底,也可以采用彩色马赛克;可以体现东方园林的山水的意境,也可以借鉴世界著名水城的水岸生活;可以在地面集中表现,也可将水引上高空、引上屋顶顺流而下,形成壮观的瀑布。但无论何种类型和风格,采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最重要的是要做出与众不同的水环境。
(二)、水景设计要有层次和变化,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环境设计需要“点”、“线”、“面”,水景设计同样免同宽的水带,如可以采用“九曲十八弯”、“时宽时窄”的设计。强调线的丰富,可以在节点上通过新颖的喷泉、水潭或神秘的涵洞,强化点的渊源,通过水帘、水幕和各种形体的湖面,丰富水面的表现,赋予更多的功能。同时水景设计要将整个水系分为不同的层次:有整个小区共享的中心湖、中心水景,可以和会所、中心景观结合起来;也有不同组团的小的水带、水景主题,要融于组团的环境绿化,和住户亲密接触,可以穿过住宅大堂,可以流经居民的私家花园等;还有私家花园内或住它内的水景,尤其对于别墅类低密度住宅,可以从住宅中穿过,分隔各个不同功能的区域,也可以在花园和内庭院中停留,形成水上植物的种植池,也可以成为儿童的戏水池或家庭游泳池
(三)、尽量设计流动的水景。在规划上包括世界景观设计公司的专家学者都认为规划应该有动态与静态之分,水景也是,在流动的与静止的水景设计中,我们应该更加推崇流动的水景设计。流动的水景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水的流动创造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使景观更加突出,园林与水景可以更好的融合,但要“动”与“静”有很好的结合,在水景与园林及建筑小品的结合中形成一种“将动而未动”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状态,因此水景设计不是简单的“水”,更重要的是,让水能够按照设计师的想法、按照环境主题的要求进行不同的“动”的表现或表演,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是水的“舞蹈”,她应有丰富的表情、美仑美奂的动作。
(四)、尽量利用原有的自然河道和水系。如果住区的基地本来就有河道和水系,并且没有什么污染的话,在进行环境规划时应尽量考虑利用原有的河道和水系,规划建造水景。目前世界上非常流行的水景环境没计是湿地概念设计,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湿草甸、湖泊、河流、滩涂等,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防止自然灾害等功能。湿地最宝贵的资源是水。利用湿地作为环境设计的主要考虑点,就是:要维持原有的水系河道,保持原有的生态系统和植被生物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景观塑造和规划。当然整个水系要避免被污染、被破坏,如果已经被污染,还是要进行清理根治,恢复水系的生态,给住户一个良好的生态水环境。
(五)、水景要强化人的参与和停留,支持社区活动。在住区的环境建设中,应注重营造人际共享和交流的空间,水景的设计也强调人能够进行参与,能够支持社区的活动,比如,在主要水景周边设置人活动休憩的场地,设置相应的设施和桌椅,可以近距离的观赏水景,同时水景还要随时可以亲近,可以接触,可以嬉戏,可以让水在大堂成为空间的中心,为大堂的室内空间增添生机,可以流经或穿过中心会所,形成会所水主题景观等等,总之,要为住区内的业主提供优美的、可以参与、接触、停留的以水为主题的景观环境和空间,支持社区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邻里氛围,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实现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目的。
例如劳伦斯设计的美国加州某宅园中的水景,水从喷泉涌出,汇于高台之中,然后从四周空透的台边像水帘般倾泻而下,落入其下的水池中。池岸与台阶的接口是溢水口,水从池中溢出跌入一级级的台阶之后进入水渠,渐渐趋于平静,为了增加水渠中水的运动感,避免单调而设置了一些排列规整的阻水石,最后,水流渐趋平稳,汇人了更大的,宁静的水池之中,颇具奔流归大海势,虽然水景规模并不大,但却体现了水运动序列的一个完整过程。
四、水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是宜“小”不宜“大”原则。所谓的宜“小”不宜“大”原则指的是在设计水体时,多考虑设计小的水体,而不是那种漫无边际、毫无趣味可言的大水体。之所以现在出现了那么多的大水体可能与人们“好大喜功”的心理因素影响有关,也许大水体会让人更能感觉到水的存在,更能吸引人们的视线,可是建成后的大水体往往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大水体的养护之困难可能是设计师在设计之初所没有考虑到的;大水体往往让人有种敬而远之的感觉,而没有想亲近的感觉,因为往往在水体旁边都会有警示性的牌子:此处水深,禁止游泳,禁止垂钓……等语句;大水体一般是靠人工挖出来的,因此大都是“死水”,一旦发生水体污染问题,那将是致命的。而小水体容易营建,这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小水体更易于满足人们亲水的需求,更能调动人们参与的积极性,更何况在后期养护管理中,小水体便于更好的养护,并且在水体发生污染的情况下,小水体更易于治理。
二是宜“曲”不宜“直”原则。所谓宜“曲”不宜“直”原则指的是水体最好设计成曲的。我们古典园林营建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师法自然”,即在设计中要遵循大自然中的规律,我们可以看一下我们大自然中的河流、小溪,它们大都是蜿蜒曲折的,因为这样的水景更易于形成变幻的效果。尤其是在居住区中更易于设计成仿自然的曲水!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人则将水体设计的成笔直的,也许他们是想体现人工美、人工征服自然的能力吧!
三是宜“下”不宜“上”原则。此处的“下”与“上”是一种相对的关系,宜“下”不宜“上”指的是设计的水景尽可能与自然中的万有引力相符合,不要设计太多的大喷泉,他们大多是向上喷的,是需要能量来支持它们抵消重力影响的,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因此,在现实中我们最好能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用尽可能少的能量来形成尽可能美的景观。这是需要考验设计师创新能力的。
四是宜“虚”不宜“实”原则。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虚的水景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此处的虚的水景是相对于实际水体而言的,它是一种意向性的水景,是用具有地域特征的造园要素如石块、沙粒、野草等仿照大自然中自然水体的形状而成的。这样的水景对于严重缺水地区水景的营建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这样的水景更易于带给人更多的思考、更多的体验。这也许是真实水景所无法比拟的,因为真实的水景往往只能带给人们一种视觉上的满足、一种很肤浅的体验。
五、水景的开发和利用
亲水是人们的天性,水体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营造“诗情画意”的景观效果,而且也能运用一定手段去拓展空间,延伸、引导空间,用设计师的创意理念去多样化地丰富景观环境内容,达到活化空间、创造情意。
1、 空间的拓展.规模较大的面状空间,在环境空间中有一定的控制和空间拓展作用。一方面,水虚无的形态弱化了空间界限,延展了空间范围,有助于空间的拓展;另一方面,水中的倒影,不仅给水面带来光波的动感,使水面产生虚空间,产生开阔、深远之感。
2、空间的延伸引导.小规模的水面或点式水景,在环境中起着点景作用,构成空间的视觉焦点,从而起到引导作用,其布置较为灵活;并且这样的水景与水面大面积不同,更易与人直接产生戏水活动,不仅增强了对景观的参与性和趣味性,也满足了人们亲水的心理。
3、 空间的层次.水景作为视觉对象,具有丰富的视觉层次。其多样的形态和可塑性,可以灵活组织成各种点、线、面式的水景,通过不同叠合的方式形成三维立体空间;并利用周围的环境,建筑掩映、分割和充实空间,起到点景、对景、背景的作用,获得丰富的空间层次。

9. 融创十分注重园林景观中的水系建构,请问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是哪些

融创在园林景观的水系建筑方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如下:

10. 水系景观设计是怎样的效果的呢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景观设计) 主要服务于: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广场、商业街、办公环境等)、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滨水绿地规划设计、旅游度假区与风景区规划设计等。中鹏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