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文化
A. 我国有哪些历史文化旅游景点
大家好,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我喜欢历史类的文化旅游景点。下面说说历史类的文化旅游景点。
1,说起历史文化,北京故宫自然不能略过,元明清连续三朝帝都的身份已经使故宫成为文化的象征,故宫不仅仅是景点的存在,他更是历史的结晶,他保存的不仅仅是艺术品,更多的是祖先们的精神与智慧,其底蕴决不可一言以蔽之。
2,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文化更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将外来文化用中国人自己的的思维方式展现出来,包容万千,博采众长,若故宫是历史的厚重,那这种底蕴更像是一种横向的扩散。
3,万里长城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后,把原来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且继续修建。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代未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
4,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山庄,自康熙四十二年始建,至乾隆五十五年最后完工,历时八十七年,建楼、台、殿、阁、轩、斋、亭、榭、庙、塔、廊、桥一百二十余处,尤以康、乾御题七十二景昭著,与自然山水相辉映,园中有园,景内有景,构成了一幅千姿百态的立体画卷。
5,泰山是历代帝王封禅大典的所在地,泰山亦是各路文人的云集之地,从孔夫子游泰山而知三乐到到杜甫一览众山小,泰山启发着人们,激励着人们,从古至今,泰山都是华夏儿女的脊梁。
6,西安,西安作为13个王朝的都城,其文化底蕴完全不输北京,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却又决然不同,北京光鲜亮丽而西安朴实无华,但两者都是中华文化的聚集之地。
以上都是比较有名的历史类的文化旅游景点,也是我曾经游览过的景点。
B. 形容风景文化的成语
山清水秀、 姹紫嫣红、 鸟语花香、 湖光山色、 春暖花开、 水天一色、 万紫千红、 百花齐放、 春意盎然、 青山绿水、 繁花似锦、...
C. 莆田风景文化
湄洲岛..这个没得说了.台湾人都知道..还有仙游的九鲤湖.这个有得说了.就是在山区里.较远.也不错.那些广化寺南少林.可参考...
D. 文化风景是什么短语类型
结构类型:偏正短语——“文化”是用来修饰限定中心语“风景”的,二者是修饰与被修饰关系。
功能类型:是体词性短语
E. 中国有哪些风景名胜是有历史文化
这个真的实在是太多了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回答你~
佛教文化 道教文化 石窟文化 古建筑文化 流域文化 三山五岳地形地貌等历史文化遗产 其实到处都是一处独特的风景
F. 描述一下成都的人文风景文化,种种200字,
成都,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锦里的街道上,无数的诱惑让你应接不暇而又乐在其中;古今奇景、君臣合祠的武侯祠郁郁葱葱,向世人低声述说着历史的变迁和不死的轮回;那焕然一新的杜甫草堂里,你是否能寻觅到昔日被秋风所破的凄苦和不屈?青砖古瓦的宽窄巷子里,每一处都在低声叹吟,老成都,新成都,好几个世纪的时光居然在这里和谐共生,还有那美女云集春熙路、仙风道骨青城山、抵挡过几千年轮回的都江堰、西部客家第一镇??洛带古镇…… 往事如姻,如烟往事,有生能来到这样一个地方,也算是人生一大快事!
G. 禾市镇的风景文化
禾市镇青山屹立、绿水长流、风景秀丽,更有独特的人文景观。一是气势宏大、建于明朝嘉庆年间,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的“叙伦堂”。二是有着美好传说的白泉山。相传清朝年间,有一罗氏驸马葬于此山,而后每年的5月17日皆可看见两匹白马,绕着白泉山脊奔跑,真可谓是仙境佛地。三是千年古陂槎滩陂。该陂是后唐两台监察御史周矩为解决泰和、吉安15万亩农田灌溉而建造的,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该陂坚固雄伟,在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后,仍就牢固无缺,风貌依然。更奇特的是该陂上游百米处的芳溪村,有水涨地市之说,相传此村地形为鲤鱼形,无论河道水涨多大,从未淹没。
H. 中国著名的文化景点有哪些(不少于3个)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1、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2、颐 和 园
3、长城
4、天坛
5、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6、平遥古城
7、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8、丽江古城
9、苏州古典园林
10、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11、武当山古建筑
12、莫高窟
13、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
14、大足石刻
15、龙门石窟
16、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
17、明清皇家陵寝 (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盛京三陵)
18、青城山-都江堰
19、皖南古村落
20、云冈石窟
21、 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22、 澳门历史城区
所有景点详细介绍:
http://www.cnwh.org/
I. 漯河风景文化的文章
2010年中国乒乓球协会会员联赛分区赛在漯河如期举行,我带着伙伴们从郑州赶来参赛。漯河地理位置处在河南中南部,距郑州仅有140多公里,过去工作需要我常到漯河来,对这里的风土人情还算比较熟悉。自打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这几年不曾来过。这次又到漯河没想到变化这么大,判若两样。今天,比赛之余漯河市政府副秘书长王慧生,特意安排司机刘鹏陪我到市区走一趟,亲身感受变化中的漯河。
漯河处于中原地带黄河流域,地形平坦、气候温和很适合人类居住。据史料记载,早在8000多年以前就有人群在这里聚集,繁衍生息,创造了中原文化。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学家许慎(约公元58—147年)出生在漯河的召陵(今汝南境内),他所著的《说文解字》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汉字的史书,被誉为“文宗字祖”,为人类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商周时期,漯河小镇就逐渐形成,因其得天独厚的陆路、水路交通便利条件,很快发展成交通要道常为兵家之争。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夏天,岳飞率领他的部队在中原迎战金兵,在双方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岳家军英勇善战打败金兀术的十万大军,收复颍昌、郾城(现为漯河市郾城区)、朱仙镇,消灭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军心动摇,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成为历史上一大经典。
漯河是沙河和澧河的交汇处,河湾状似海螺,历史上曾称螺湾河镇,因交通便利商旅群集、百货荟萃,长盛不衰。明朝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时任郾城的知县认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遂改“螺”为“漯”。查字典可知“漯”字只是用于地名并无其它含义。清朝末期,京汉铁路修到这里要在这儿修建车站将漯湾河改为漯河。
漯河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城市布局及建筑风格早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近几年政府部门加大旧城改造力度,一座崭新、充满现代气息的新漯河展现在世人面前。应该说,漯河旧城改造最引人瞩目的是流经市区的澧河、沙河沿河两岸,那里的绿化、美化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漫步沿河小路特别舒心
水是万物生命之源,更能给一方带来灵气和魅力。漯河人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充分发挥地理优势,下功夫解决排污、治污问题,让河水变清,鱼虾成群。他们在沿河两岸种树种草,优化生态环境,坚持人性化管理,用不同的形式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努力打造绿色漯河、和谐漯河。
改造后澧河清水荡漾鱼虾成群
我们乘坐汽车一路走来,刘鹏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述着漯河的昨天和今天,不知不觉来到了澧河和沙河的汇合处,两河在这里汇合一同注入淮河,人称这里为“双汇”。这时我才突然明白双汇集团“双汇”二字的来历,她是因两条河流的汇合而取名,象征着双汇集团像滚滚的河水一样永不干涸源远流长。双汇集团是上世纪80年代,从一个资不抵债的小型肉类加工企业,经过改制、组合发展成为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目前,企业总资产70多亿元,员工4万多人,年屠宰生猪1500多万头,年产肉制品150多万吨,是我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世界同类行业中排行第三。现在以漯河双汇集团为龙头带动了一大批食品加工企业,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食品名城,每年5月16日这里都要举办国际食品节招商引资,引来大批国际友人开展商务合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澧河、沙河两岸景色迷人已成为漯河靓丽的风景
古老的漯河、美丽的漯河正在迈着时代的步伐,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前进。
J. 院桥的风景文化
广化寺
广化寺位于黄岩区院桥镇东鉴,始建于三国赤乌四年(240年),距今已经有1766年的历史,是江浙两省最早36所寺院之一。北宋到和二年(1055年朝廷赐额灵龟寺。治平三年(1066年)改今属禅宗广化寺十方丛林。
广化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环境条件,绵长的历史沿革,为全国著名高僧——新昌大佛寺方丈悟道法师称道,并被载入《中华佛教名胜大全》。
鉴洋湖
院桥鉴洋湖东西长2500米,南北宽500米,分上下两湖,河港相连。明初,上湖建洚洋桥,下湖建镇锁桥。洚洋桥是构筑简单的3孔梭墩石板桥;镇锁桥于清乾五十六年(1791),由鸡笼山东北的宝轮寺住持募化重建。此桥为古道西泽捷径重要石桥,自西向东,长135米,宽3米,引桥呈弧形,曲线优美,南面主桥3洞石拱构筑,北面1孔石拱。镇水桥形如大兜网,其功能是能够拦截太湖山之水,防止直泻下游成为水灾,又能关住院桥一带风水,不使外泄,这是古人造桥工艺与风俗巧妙结合。
院桥炮台山
清初,郑成功在东南沿海抗清。顺治十四年(1657)八月,郑成功水军攻占县城,二个月后被清兵收复。顺治十八年,清廷下达迁界令,禁民出海与义军联络,撤沿海30里居民入内地,片板不许下海,拆毁民房筑木城,征集民工于山口高地,建烽火台暸望。旧志记载:“南自店头至隘门(今属温岭),东南自北洋台至南闸,相其山之远近,连缀如星。”康熙二十二年(1683),台湾降清,开海禁,迁民复居沿海。
烽火台白日升旗,夜间悬灯,配置信炮、火把、铜锣清初的烽火台今日难见遗迹。1998年11月,于院桥炮台山顶原烽火台遗址,重建仿城门楼形式的烽火台。
太湖山
太湖山位于院桥西南边角,海拔约720米,是院桥最高峰,与温岭太湖乡温州乐清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