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景景观 » 风景规划

风景规划

发布时间: 2020-11-26 21:16:42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风景名胜资源

①自然景物资源。包括:地理地貌、水文景物、造型地貌、动植物、天文、气象、地质等和其他自然景观
②人文景物资源。包括: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地,现代经济、技术、文化、艺术科学活动成就所形成的景观,地区和民族的特殊人文景观。
③环境质量。包括:地质地理背景、气象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和水体的质量、自然和人为灾害、地方病情况等环境质量的综合评定。
④游览活动条件。包括:交通、生活服务设施、公用工程设施、游览活动内容、社会经济文化状况,风景名胜资源分布情况和组成游览线路的条件以及其他有关游览活动的条件。
⑤规模和发展条件。包括:现状,已经形成的游览活动范围和可能确定为风景名胜区的范围,开发区同保留的自然环境腹地面积的比例。 中国风景名胜区划分三级,并分级审定。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由国务院审定;省级风景名胜区由省人民政府审定;市、县级风景名胜区由市、县人民政府审定。分级的目的是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和做法。

⑵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必要性

1、有利于延长风景名胜区生命周期,焕发风景名胜区生命力;2、有利于提高知名度,扩大信誉度;3、有利于扩大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4、为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积累经验,产生综合效益。

⑶ 什么是风景区规划的ppt

什么是风景区规划的ppt详见:https://wenku..com/view/f6caebd20912a2161579299f.html

⑷ 著名全国旅游规划大师 景区旅游规划案例

戴帆(DAI FAN),共振城市规划集团的创始人和规划总监, 当代国际最具影响力的旅游与文旅规划大师之一,被誉为“世界级文旅城市规划大师”,定义“21世纪世界顶尖城市”的全球权威,“世界文旅区”概念之父。曾荣获环球设计大奖,亚洲设计大奖,IAI全球设计大奖评委,入选美国福布斯最具影响力建筑设计师榜单。

⑸ 景观规划

(一)景区规划

昌乐火山群风景名胜区开发是以开发火山地质遗迹景区为主体,其东部为黄山-团山子景区,西为郝家沟-黑山景区、乔山景区,北为方山景区,南为黑山子-丁家山景区,在景区之间拟建大型游乐园一处,大型植物园一处及其他配套设施。

1.黄山-团山子的景区

保护对象是古火山颈地质遗迹,由于山体植被不发育,岩石柱状节理发育,故景观稳定性较差,近期工作在恢复环境的同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植树护林,以种植松树为主,间种一些适宜树种。

2)对已修好的景区道路进行整修,铺设沥青路面。

3)对团山子的景点适宜建筑玻璃钢透明顶棚。

4)在景区西北侧建大型植物园,引进适宜树种,恢复当时古环境。

5)在景区东南侧,建设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呈现昌乐农业产业化的先进性。

2.郝家沟-黑山景区

景区保护对象亦为古火山颈地质遗迹,以大型柱状节理为基本景观,该地地势较缓,对景区保护仍以绿化为主,加强景区内的排水功能。

1)对郝家沟古火山颈地质遗迹实施顶棚保护。

2)景区间路旁设立宣传牌,图文并茂,配以美丽的传说,雅俗共赏。

3)区内植树造林,加强环境建设。

4)景区东侧建一休闲娱乐区,让人们在游山之余置于群山环抱之中,享受优雅甜美之感。

5)未开发的山顶可设立若干木制亭阁,以供游人小憩或眺望风景。

3.方山蓝宝石原生矿景区

方山火山口群位于昌乐县城东南10km,方圆8km2,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唯一的蓝宝石原生矿区,蓝宝石储量丰富,有“宝石第一山”之称。森林覆盖率达48.9%,山中有方山庙、方山备战防空洞、探宝洞等景点。游览区是以探寻蓝宝石原生矿为主题,集自然风光、娱乐休闲和农业观光示范于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区内以绿化和保护为主。

1)对方山古火山颈地质遗迹实施顶棚保护。

2)景区间路旁设立宣传牌,图文并茂,配以历史故事,雅俗共赏。

3)景区建一休闲娱乐区,让人们在游山之余置于群山环抱之中,享受优雅甜美之感。

4)未开发的山顶可设立若干木制亭阁,以供游人小憩或眺望风景。

5)发掘方山探宝旅游区,以开发蓝宝石原生矿探宝区、挖掘蓝宝石文化,建设集历史文化和蓝宝石文化于一体的旅游区。

6)对方山庙内的4000余株古树进行保护和设立宣传牌进行古树介绍,图文并茂。

4.黑山子-丁家山景区

该区目前未开发,近期应植树育林,种树树木以松树为主,间种其他树种,使其具一定观赏性。山顶修建亭阁,供游人休息,该景区备后期开发利用。

1)该区东侧建一野营区,主要模拟野外地质科考调查生活,寄娱乐于科普教育之中。

2)北侧拟建一休疗养区及一特色药草观赏园,该疗养区四周环山,环境优美,疗养之余可观赏山中奇珍异草。

5.乔山景区

乔山为区内最高峰,有伟岸挺拔之感,为典型的火山口地貌,该区环境优美,极具开发潜力。

1)乔山主峰设亭阁,登其之上,火山地貌及区内景观尽收眼中,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感,自下而上设台阶小路,山体不再开发,保持其原貌,山下以绿化为主。

2)可落山与豹山以植树绿化为主,对现有的景观清理保护,立牌说明。

3)乔山西北水库,规划整理,美化周围环境,衬托其幽静之感,使其成为垂钓者向往之地,东侧建成经济林,与垂钓区相对应。

6.展厅(博物馆)

在主景区附近建成与东、北两大门相配套的融科普、科研、休闲为一体的地质科学博物馆。其目的是展出与火山活动有关的内容,包括岩石类型,火山喷发物形态,火山微观模型、火山知识介绍及不同时期火山喷发模拟影片及现代火山资料等。

7.科普长廊

将方山原国防坑道和上世纪采挖洞改造成为介绍昌乐县火山运动、蓝宝石成因、原生蓝宝石矿的坑道式观光科普长廊。主要火山口分布列于表3-3-1昌乐古火山口群分布一览表。

表3-3-1 昌乐古火山口群分布一览表

(二)典型地质景观规划

典型地质景观规划原则上重在保护,适度利用。立足于对现状景观群落的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逐步加以改造,适度开发利用,同时展现地域与原生风貌,依据生态学特性,模拟自然景观群落特征,改造人工景观群落,形成具有昌乐火山群本地特色的典型景观。

通过严格的保护措施,保持景区典型景观的完整性和独特性;净化环境,提高配套服务设施质量,以最佳的环境向游客展示,体现风景名胜区自身价值。

1.整体景观风貌

(1)以方山蓝宝石原生矿为代表的旅游区

风景区面积约8km2,山势陡峭、风光秀丽。山体主要有尧山组玄武岩组成,其中蓝宝石储量丰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的蓝宝石原生矿区,有“宝石第一山”之称,游览区是以探寻蓝宝石原生矿为主题,集自然风光、娱乐休闲和农业观光示范于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

(2)以黄山前木鱼石为代表的景区

昌乐盛产会唱歌的石头——木鱼石,现位于北岩东南12km,面积约1km2。区内为牛山组玄武岩,木鱼石系风化的玄武岩裂隙中的黏土质铁质结核,直径几厘米至几十厘米,褐色,土状光泽,内部具典型的环带构造,中心空腔含水。由于其具特殊的保健作用,且敲击之声音纯美而使之扬名于世,这也是地质作用送给昌乐宝地的又一瑰宝,现该地区正拟建旅游区。

(3)以古火山颈遗迹、柱状节理、蓝宝石原生矿母岩——玄武岩为代表的风景名胜区

昌乐是我省东部新生代火山岩主要分布区,存在较多典型的古火山颈地质遗迹,这是我省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特征最典型的古火山颈地质遗迹,是我省唯一规模最大的古火山口群。

(4)以新构造运动为代表的地质景观

属新断裂构造,是该区新构造运动的见证,具有较高的研究及科普教育价值。

2.竖向景观规划

竖向景观规划原则上要维护火山群地质地貌特征和地景环境;合理利用地形要素和地景素材,应随形就势;有效保护和展示大地标志物、主峰最高点、地形与测绘控制点;竖向地形规划应为其他景观规划、基础工程及其他转型规划创造有利条件,并相互协调。

通过对风景名胜区地形的竖向规划分割,并依据各区特点塑造丰富多彩的风景骨架,将火山群风景名胜区打造成山、谷、林、堤岸、峡谷河滩等自然风貌构成。

规划根据火山群地形地貌的特点,竖向景观由山林登高、溪湖堤岸、峡谷河滩等自然风貌构成。

(三)游赏项目规划

根据风景名胜区的风景资源内容和特点,以及风景名胜区环境的场所条件和民俗文化条件,本规划选择与其协调适宜的游赏活动。同时,根据规划主题与建设情况,可将这些景点分为两类,即现状利用景点和规划新增景点。

现状利用景点是现状已具备一定的景观条件或者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建设,规划加以完善、充实、提高和利用;规划新增景点是根据规划的环境条件,根据规划需要,确定了新的景观建设内容,目的是提高风景名胜区的景观价值,充实游览内容。

游赏类别分为:山地观光、探宝之旅、科教修学、山地运动、水上运动、劳动体验、康体养生、文化节庆等。

山地观光的游赏项目有:观光、览胜、寻幽、摄影写生、采风、宣传等。该项目的主要活动区域为风景游赏区。

探宝之旅的游赏项目有:拿上放大镜,在领略山水的同时,体会探寻蓝宝石乐趣(图版3-3-2探宝之旅)。主要活动区域为:北岩、方山、五图一带,中国宝石城等(图版3-3-3中国宝石城)。

科教修学的游赏项目有:地质观察、观测研究、采集、地质科普、火山模拟表演、荒野生存游戏、火山地震灾害救援培训、郊游野游等。主要活动区域为:北岩、方山、五图一带,中华宝石博物馆等(图版3-3-4)。

山地运动的游赏项目有:拓展训练、登山攀岩等。

康乐养生的游赏项目有:修养、疗养、野营、露宿、森林浴、空气浴等。主要活动区域为:寿阳山旅游度假区、姬家庄野营区、植物园、乔山游乐园等地。

水上运动类游赏项目有:水上游戏活动、健身体育、其他智体技能运动等。主要活动区域为:旅游综合服务区、仙月湖水利风景区、在乔山与团山子之间设立大型游乐场、在寿阳山旅游度假村东侧设立大型游乐场。

劳动体验游赏项目有:观光农业游览、景观温室游览、农产品深加工游览、温泉博览园游览、瓜果蔬菜采摘,垂钓。主要活动区域有中华西瓜科技园、百亩柿林、现代农业示范园、城南街道垂钓区、特色药材观赏园等。

文化节庆的项目有:民俗节庆等。主要活动区域为:太公祠、方山庙(图版3-3-5太公祠庙会)。

(四)旅游产品体系

昌乐火山群风景名胜区规划旅游产品主要包括:观光类、康体休闲度假类、会议与教育类、科普考察类、野外探宝类、拓展训练类、民俗文化类等。其中,地质景观游客参与性强的旅游产品占较大优势,而自然观光与野外探宝的旅游产品为辅助形势存在,这也符合当前我国旅游业由自然观光向参与性强的康体度假休闲转轨的发展趋势。

观光类旅游产品系列有:地质科普观光游览、森林景观游、方山庙、太公祠游。

康体休闲度假类产品系列有:森林氧吧浴、日光浴、空气浴、瓜果蔬菜采摘、垂钓、酒店、度假村、当地美食、土特产购物中心、火山主题餐厅、观光手工业小镇、首城文化广场、乐器作坊、火山石制品作坊、蓝宝石加工作坊、观光农业游览区、景观温室游览区、农产品深加工游览区、温泉博览园、火山大舞台等。

会议与教育类系列产品有:会议旅游、企业、公司及青少年培训旅游、商务活动旅游等。

科普考察类系类产品有:地质地貌科考、大学生地质实习基地等。

野外探宝类系列产品有:放大镜、地质锤、地质包、山地徒步探险、野外生存训练等。

拓展训练类旅游产品有:野外营地训练、荒野生存游戏、火山地震灾害救援培训基地、中新世冒险乐园、山地作战任务训练、真人版CS对战、攀岩运动、岩降运动等。

民俗文化类旅游产品有:太公祠游、方山庙游、石祖林游、汉画像石、古刻文、岩书、小霸王抢亲嘻哈乐园等。

⑹ 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园林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有什么差别

没有太大区别。
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管理各项资源、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园林规划,是指综合确定、安排园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基础设施、综合布局、建设分期和投资估算的活动。
园林规划包括风景名胜区规划。
风景名胜区规划,为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风景名胜区,并发挥其多种功能而进行的有关土地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保护、景观建设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经相应的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的风景名胜区规划,具有法律权威,必须严格执行 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管理各项资源、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
园林规划,是指综合确定、安排园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基础设施、综合布局、建设分期和投资估算的活动。
园林规划包括风景名胜区规划。
风景名胜区规划,为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风景名胜区,并发挥其多种功能而进行的有关土地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保护、景观建设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经相应的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的风景名胜区规划,具有法律权威,必须严格执行

⑺ 旅游景区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包括哪些

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我国景区开发需要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远景设计院现就三类规划内容和要求分别加以论述。
一、旅游景区总体规划
任何一个景区开发建设前,原则上应当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景区总体规划编制以景区所在地的旅游业发展规划为依据,对景区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帮助景区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多重效益。
(一)规划时限
景区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景区的远景发展做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于景区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也应做出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
(二)任务和作用
总体规划的对象是一个具体的景区。其基本任务是综合研究旅游资源、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地性质、环境容量及接待规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区内各项建设用地和交通组织;合理配置各项旅游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附属设施和管理设施;提出开发实施战略,处理好发展与建设的关系,指导旅游的合理发展。编制旅游总体规划对更好地推动和实现旅游的开发计划和发展目标,确保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其实现最佳利用价值,确保设计的旅游产品与实际旅游市场需求的统一性,确保旅游地与所在区域间有关的各项事业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资料收集的内容
收集的内容包括地形图、专业图以及气象、水文、地质、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人口、行政区划、社会经济、企事业单位、交通运输、旅游设施、基础设施、土地利用和环境等方面的资料。
(四)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1)综合评价旅游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和基础条件。
(2)全面分析市场需求,科学测定市场规模,合理确定旅游业发展目标。
(3)确定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规划依据和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是旅游规划的主题,是体现一定规划时段内总目标的一种设想。
(4)明确景区区域、旅游产品重点开发的时间序列、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根据需要划定缓冲区的范围,包括旅游服务设施、附属设施、基础设施和管理设施的总体布局。

⑻ 风景旅游区总体概念性规划设计包括哪些

风景名胜旅游规划设计三大业务体系、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A级景区提升规划、旅游商业策划、旅游概念性规划、旅游总体规划、旅游酒店投资咨询等服务
风景旅游区总体概念性规划设计介于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之间的一种新的提法,它更不受现实条件的约束,而比较倾向于勾勒在最佳状态下能达到的理想蓝图。它强调思路的创新性、前瞻性和指导性

⑼ 风景旅游区景观规划设计要注意哪些

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在服务范围上,强调面向大众群体,是为公众化的规划设计,终极目标是寻求创造人类需求和户外环境的协调。
2、 在设计元素和材料上,从传统的山、水、植物、建筑拓展到现代的模拟景观、庇护性景观、高视点景观等综合的现代设计元素和高新技术材料。
3、 在设计的范围上,从宅院的种植花木到整个户外生存环境的规划设计;现代景观设计涉及到:街头绿地、公园、风景旅游区、、自然生态保护区、区域和国土的规划设计、大地的宏观生态规划设计。
4、 在专业哲学上,从传统的二维景观到三维、四维甚至是五维的景观;从传统的山水、阴阳二元到现代的功能、形态、环境的三元。
5、 在价值观和审美观上,现代景观设计不仅单纯讲究美观还讲究生态环保,讲究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6、 在从业人员方面,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要求的不仅仅是传统的园林造园师,现代景观设计师要求建筑、城市规划、园林、环境、生态、地理、历史、人文等多学科人员的参与合作,学科知识更加综合。
7、 在设计手段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更多的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如模拟景观、计算机、3R等。
8、 新理论的运用,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运用了可持续发展、区域规划、生态规划等理论

⑽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具体有哪些内容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也是连接旅游学、景观学、生态学、地质学、地理学以及社会、经济和管理等学科领域的桥梁。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既是整合"旅游区总体规划"与"旅游区详细规划"成为旅游系统整体性规划控制的有效途径,又是实现旅游规划体系走向完善和成熟的必然选择,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当仁不让地成为现代旅游规划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然而,目前面对我国应用而生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公司"或"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设计中心",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其实践,以至出现各层次旅游规划之间脱节的现象,由此成为影响旅游景观高效利用、永续的主要障碍之一,并制约着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对于解决我国旅游区规划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推动旅游区规划进一步向前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内涵 旅游景观设计,简言之,是指运用旅游景观学原理,对旅游区内的各种景观要素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使旅游景观要素空间分布格局、形态与自然环境中的各种生态过程和人类观瞻协调及和谐统一的一种综合规划方法。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过程的控制和影响,并试图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流的健康和安全。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是旅游景观学重要的实践领域,是旅游景观管理的重要手段,集中体现了旅游景观学的应用价值。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从整体协调和优化利用出发,确定景观单元及其组合方式,突出宏观总体格局、中观功能分区和微观单元设计,能够较好地实现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双重目的。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围绕着人与景观的共生发展这一原理展开,旅游景观开发活动不能违背景观生态特点,二者的互利共生、和谐统一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最终目标。因此,优化整合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景观设计和旅游景观经营活动三大系统,协调各系统之间的关系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目标。通过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使景观结构、景观格局与各种生态过程以及旅游活动互利共生,协调发展。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始终将某些景观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虑,从整体上来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与生物以及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把构成景观的所有要素都作为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和变量来进行研究,在不断变化中和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下维持旅游景观稳定性和持续发展。 空间尺度的考虑无论在旅游景观的概念,还是在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中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来说,它是基于地方尺度,并以旅游景观为对象的一种生产活动,其核心内容是对旅游景观内部旅游景观单元空间配置的规划。但一个完整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涉足到更小尺度的实体单元研究,还包括基于区域尺度对不同旅游景观类型单元间的合理配置进行研究和规划。二、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特点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与旅游规划和景观规划有着密切的联系,既有差异,又有共同点,只不过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一)关于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是指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总体布局、项目技术方案实施设计和具体实施。其中经济、技术是规划开展的先决条件,正确处理旅游业发展同环境,同旅游资源的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前提。 从1959年的夏威夷规划算起,现代旅游规划已有近50年的历史,旅游规划理论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体系。但由于分析角度不一样等原因,不同专家、学者对旅游规划理论体系问题的认识也不一样。例如,国内著名的风景旅游规划专家吴人韦先生认为,旅游规划的理论体系可分为经济、环境和人文三大板块,也可从哲学、科学和技术3个层次来考虑。另有学者提出,指导我国旅游规划的理论依据主要源于4个学派,即景观园林建筑学派、生态学派、地理学派和历史经济学派。影响最大的是以形体规划见长的景观园林建筑学派,其次是以综合规划见长的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地理学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观点都对旅游规划理论体系做出了很好的归纳,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关于景观规划 景观规划是指在较大尺度范围内,基于对自然和人文过程的认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具体说是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适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当的土地利用。三、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一)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自然第一原则 数十亿年不断演化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最为稳定,较人工生态系统有更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和优越性。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应把自然第一原则放在首位,包含三层含义: 一是显露自然。为使景观生态系统的美学价值得以发挥,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应以自然景观为本底,再现复杂多样的自然生态过程,使隐藏的生态系统和过程得以显现,并能为人们所理解,还能够让人们充分地认识人与自然的联系以及对人类自己在景观上留下痕迹的关注。这种自然意识的加强,无疑会使人类的认识得以升华,自然景观中的水与火不再被当作灾害来看待,而是作为一种维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必须的生态过程。 二是顺应自然。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要针对具体的地区、具体的对象。不同地区的景观结构、格局和生态过程不同,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和要求应该与之相适应。进而言之,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要顺天应时,必须以当地的自然生态过程为依据。此外,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学习当地的乡土知识,因为对多数地方来说,当地人长期的生活实践已经表明,养育他们的景观总有某些方面符合生态规律。 三是模拟自然。人为旅游景观的建设,应借助于纯自然景观的管理方式,必须尽可能保护、保持和恢复自然景观资源(森林、湖泊、草地、沼泽等),维持自然景观过程和功能,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开发景观资源的前提。模拟自然状态,建设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似的人为生态系统,该系统最适合人类生存,最大限度地满足物种适应周围环境的要求。同时,依据自然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进行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可减少投入,形成优化的旅游景观,实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 (二)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整体优化原则 旅游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应为整体景观,是对全部生态系统的组合、平衡和协调进行规划,改善景观结构和功能,优化各要素的布局和配置,实现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景观利用与景观发展之间的协调,保证整体生态功能得以保持和发展,达到降低灾害、增强生存能力、提高生产力的目的。进而建设成一个功能完善的、稳定的生态环境,以实现景观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保证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多样性原则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多样性原则要求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创造多样化的旅游空间,具体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景观要素形态的多样性,即廊道、斑块形式多样、大小斑块相伴、宽窄廊道相结合;二是生物种的多样性,斑块的生境、形状、大小、边缘条件等诸多因素是保护生物种多样性的基础条件。为此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必须尽可能保持自然的斑块形态,例如旅游景观中自然残留的湿地、牛轭湖、高地、小片林地等均应得到保护。三是生境的多样性,不同生境的组合有利于整体景观的稳定,具有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例如单一的"玉米海"、"一望无际的稻田"、"万亩果园"等农业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不可取,因为这在抵御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方面有极大的脆弱性。(四)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异质性原则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异质性是景观的最重要的特性,是一个地区景观保持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条件。例如旅游景观是一个高度人为化的景观,如果水泥建筑斑块及廊道占绝对优势,绿地斑块及廊道少,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衡现象,进而影响旅游景观的生态功能,造成空气污染、水质下降等诸多环境问题。为此扩大旅游景观的水平空间异质性,对维持旅游景观的生态平衡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旅游景观设计还须根据生态学原理兼顾美学特征,加强垂直空间异质性,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形成自稳协调的生态系统,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抵抗不良因素干扰的能力,创造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五)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综合效益原则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综合效益原则要求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突出区域特色,把人类文化、传统和习俗与景观叠加,将旅游服务设施、景观生产价值有效利用融于自然之中,使旅游景观美不被减弱又能产生最佳经济效益。进而使当今人类主动地、以科学的态度去美化景观、创新景观,通过规划达到旅游景观形态美、多样性丰富、结构复杂,增加可视性,达到与人类的美学要求相一致,从而满足旅游者追求"新、奇、异、美、乐"的普遍心理需求。(六)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环境敏感区保护原则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环境敏感区是对人类具有特殊价值或具有潜在自然灾害的地区。这些地区往往极易因人类不适当的开发活动导致环境负效应。依据资源特性与功能差异,环境敏感区可分为:生态敏感区(河流水系、滨水地区、山峰海滩、特殊或稀有植物群落、野生动物栖息地等)、文化敏感区(文物古迹、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产地、革命遗址等)、资源生产敏感区(城市水源地、新鲜空气补充地、土壤维护区等)和自然灾害敏感区(可能发生洪患的滨水区、地质上的构造断裂破碎带、空气严重污染区等)。在敏感区内环境的恶化大多属于不可逆变化,一旦失去稳定将会给旅游景观的安全带来隐患。为此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应对环境敏感区予以特殊关注。四、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 依据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规划后的旅游景观要具有:整合性、多样性、进化性、自然性、畅达性、标识性、和谐性、经济性、文化性。 为实现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需要对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未来发展情况进行研究,通常包括六个方面的问题: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该如何描述和评价、如何运作、运作是否良好、景观是否要做改变、如何改变、这些变化会产生哪些不同的后果。科学地回答这些问题,也就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具体分为互利共生、协调发展的四部分:一是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以景观环境调查为基础,评价旅游景观利用状况的适宜性,以及旅游景观格局分析。二是区域的旅游景观设计系统,主要对结构、功能、动态等方面对旅游景观生态过程进行研究,探讨景观的最佳利用结构、格局,对旅游景观进行合理设计。三是区域的旅游经营活动系统,主要从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的旅游活动、旅游设施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人与景观和谐共生的旅游经营活动方式。四是区域的旅游景观保护系统,通过旅游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监测,实施有效的景观管理和景观保护,以实现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