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生景观设计
⑴ 日本有哪些著名的景观设计公司
景观设计公司-中国高端园林景观设计公司-一树山国际有着二十多年设计经验的国际化专业设计公司.一树山国际自2004年进入中国以来,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设计完成百余项大型工程项目,在设计理念和技术创新上引领市场方向,一树山国际首先在业内倡导以景观规划为先的规划理念.主张通过人性的尺度,寻求有着人文内涵,人文价值的空间场所精神.从而也奠定了“一树山”品牌.二十年磨砺,一树山景观在用地规划、城市更新、城市公共空间、住居区景观、商业景观、公园及风景区景观规划等领域创作了数百例高品质的设计作品,尤其是在地产景观领域,一树山景观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大量经典案例,一树山国际致力于打造中国地产设计行业第一品牌。
一树山景观以西方现代设计观念和设计资源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坚持“有机、生态、可持续、和谐”的设计理念。为客户提供系统的、全程化的国际化专业服务的团队。一树山景观通过睿智的眼光和独到的设计,将每一个项目的潜能最大化,以突破传统的设计理念,战略化的思考,为社会和用户提供一流的地标和环境,激励和提升生活的品质。作为专业服务的提供者,我们致力于客户的利益,为客户创造价值,帮助客户取得成功。
国内设立分支机构:杭州 济南 南京 上海 长沙 西安 重庆等。
杭州一树山国际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古墩路829号天亿大厦12F
参考资料:一树山国际(中国)设计有限公司
⑵ 求“日式园林庭院绿化设计”说明
一、基本概况
1.项目名称:《XX尚居》
2.区位环境:
XX尚居小区位于城市重要中心交通地带,多条城市主干道围合其于中央。地势相对平坦、交通便利,是市区中综合环境最好的地区 之一。小区幽静恬逸,拥有相对独立的环境。意境深远的日式禅意园林风格,配套现代先进完善的小区设施,形成一个集居住、休闲、娱 乐为一体的现代居住小区。
二.设计理念
以日式禅意园林的宁静禅宗思想为主导理念,将一种平和的感觉引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让现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人们得以释放巨 大压力和无数外界分心之事的困扰,获得一份心灵的放松,享有一处静谧的心灵思悟空间。
三、整体定位
以人为本,秉承“自然的、生态的、健康的、陶冶的,意境的”设计思路,遵循“接近自然,回归自然”的表现手法,借鉴日式禅意园 林的景观设计概念,营造出精致、静谧、深邃令人神往的纯净典雅环境氛围。在有限的生活空间利用自然、师法自然,寻求人与建筑、山 水、植物等等之间的共鸣,实现人与自然的对话,注重满足居民舒适安全、方便、私密等要求,创造高品质居住交流空间。
四.设计原则
1.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基础上营造出文化、意境、独特的空间情调。
2.注重植物四季季相更替和色彩搭配,以使在不同的季节形成不同的景致,同时形成稳定、自然的生态植物群落。
3.景观以小巧、别致为主要特色,充分利用声音、色彩、质感等景观要素,营造丰富多彩的小区景观特色。
4.用设计规划概念配合特有地域环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及地方人文特色。 5.强调园林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
⑶ 在日本做景观设计是什么体验,日本的景观设计整体水平
一. 伊安·麦克哈格 英国著名园林设计师、规划师和教育家,宾西法尼回亚大学研究生院风景园林设答计及区域规划系创始人及系主任。 他的《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一9陆9)建立了当时景观规划的准则, 标志着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勇敢地承担起后工业时代重大的人类整体生态环境规划设计的重任,使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在Olmsted奠定的基础上又大大扩展了活动空间。 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麦克哈格扩展了这门学科的范围,并将它提升到科学的高度,从此,园林景观设计开始向包含多门综合性学科的方向发展。 由于他出色的设计和对园林事业的巨大贡献,他一生中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包括一990年由乔治.布什总统颁发的全美艺术奖章和最近刚刚获得的享有盛誉的日本城市设计奖。 二. 户田芳树 户田芳树先生是日本著名的景观设计师,他的设计理念是“看”、“体验”、“描述”, 作品中充满了流畅的曲线、大面积的缓坡草坪、通畅简捷的空间、散置的构筑物、蜿蜒的小溪流水以及似水墨画般的水中倒影。这些作品在表现“自然的再现”、“自然的体验”的同时,更注重对“自然的描述”
⑷ 景观设计学专业,现在是一名大二的学生,想毕业去日本读研,请问如何申请日本有景观设计学大学的研究生
去日本读大学院目前来看有如下几种方式:去读语言学校--考大学院;去读【研究生】---考大学院专;去读别科属---考大学院;直接考大学院;国内合作项目或者留学项目去读大学院等。首先你要做的事情是学好日语和英语。如果希望读好的大学或者国立大学读研,基本文科必须日语1级,英语成绩托福80分以上。如果你想转专业,那么最好在本科阶段选择一门以后想转的专业,以便以后申请有充分的理由。在具体办理和资料方面你可以查找和风日语,贯通日语等留学网站咨询。如果以后需要更详细的分析,可以留下联系方式进一步咨询。
⑸ 学的景观设计想去日本读研请问好考么
没什么好不好的 关键看你自己。国内也可以读的很好 不过家庭有条件的话 去看一看也是不错的 开阔了眼界
⑹ 好的景观设计公司有哪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景观设计专业逐步为大家所熟知。但是在国外,景观设计专业却是一个较为成熟的专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景观设计是当前艺术留学非常热门的一个专业,那么景观设计哪个国家好呢?本文将带领大家一起看看美国、英国、澳洲等国的景观设计专业情况。景观设计留学的同学们可要留意了哦。
景观设计哪个国家好——美国
在美国,景观设计专业有专业的机构认证,即由美国景观设计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权威认证。目前经该机构认证的美国学校共有68所,其中18所只提供学士学位课程。
美国景观设计专业包含两个专业方向,即景观规划(landscape planning)和景观设计(landscape design)。
景观设计学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市政工程设计等学科有紧密的联系,而景观设计学所关注的问题是土地和人类产外空间的问题(仅这一点就有别于建筑学)它与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的主要区别在于景观设计学是物质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包括城市与区域的物质空间规划设计,而城市规划更主要关注社会经济和城市总体发展计划。
景观设计哪个国家好——英国
英国是最早开设城镇规划及其细分专业的国家,这得益于她源远流长的建筑教学历史和完善的学科建构。
“景观设计”(又叫做景观建筑学)是“指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景观设计使得建筑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关系,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适,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
景观设计这个专业在英国大学的开设有的是一年制的,如纽卡斯尔大学、利兹都市大学、曼彻斯特城市大学;也有两年制的,如谢菲尔德大学和爱丁堡大学。
通常两年制大学更注重基础,而一年制大学更加指导实践。想要申请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留学规划和就业规划进行客观分析并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
1)谢菲尔德大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 – MA课程 [入学要求]:
1、相关专业(生态,地理,地质,建筑,工程或艺术)的一等或二等学位;
2、雅思6.5,单科不低于6;
3、提供作品集。
2)纽卡斯尔大学: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Landscape (Design) MA课程 [入学要求]:
1、本科获得2.1学位;
2、雅思6.5;
3、提供作品集。 3)利兹都市大学:MA Landscope Architecture & Design课程 [入学要求]:
1、相关专业(建筑、设计、土木、环境等)2.2学位(相当于中国大学75-80分);
2、雅思6.5,单科不低于6;
3、提供作品集。 4)曼彻斯特城市大学:MA Landscape Architecture 课程 [入学要求]:
1、相关专业(建筑、设计、土木、环境等)2.2学位;
2、雅思6.5;
3、提供作品集。 景观设计哪个国家好——澳洲
澳洲的景观设计师是属于建筑和设计范畴里的专业,这个专业不像建筑学一定要有很强的建筑方面的背景,也不是像设计专业要懂得画画,而是一门集景观分析、规划、设计、管理、保护的科学艺术。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强调设计的基点是以人为本。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以维护人和其它生命的健康与持续。因而,景观设计师必须是能够运用现代设计理念,能够独立从事景观设计的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应该是可持续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者和创造者。
院校推荐:
开设专门的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专业,入学要求相关专业背景,学制分别有两年和三年,两年的课程要求提供的作品不少于15页A3纸的设计作品,不少于一千字的个人陈述,要申请者写出自己之前有没有过相关的工作经验和学习动机。三年的课程要求提供不少于一千字的人个陈述,而且在申请的过程中学校都会对申请者进行一个面试。
阿德雷德大学
专业同样也是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作品要求就没有那么复杂,一般要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作品提供形式可以用CD或DVD,作品内容没有很具体的要求,只要能体现出个人在专业方面的才能就可以。只是每年只有二月份有开学。如果同学们还想读一些和景观设计相关的学科,也可以选择城市规划(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这个专业。这个专业是SOL移民紧缺专业列表中提到的移民专业。
阿德莱德大学是国内清华大学的合作伙伴,培养出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该大学的景观建筑受到国际学生的热捧。
⑺ 如何系统学习日式现代景观设计
现代极简主义景观之追根溯源 摘 要:现代极简主义景观是一个在当代表现非常活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景观设计流派,本文尝试 通过对极简主义景观产生、发展的历史渊源的探寻,从一个方面阐述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如何继承发扬传统的 问题。 关键字:极简主义景观;传统;历史渊源;古典园林 极简主义景观在形式上追求极度简化、客观、抽象,以很少的设计元素控制大尺度的空间,但对观众的影响和冲击力却十分迅速和直接,简单中彰显着复杂,纯净中映射出神秘。 极简主义景观是现代主义景观的总结与发展。向前追溯,极简主义有着久远的思想渊源。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哲学家老子就曾经有“少则多,多则感'的说法,而在西方,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柏拉图在论述几何立方体时,就已提出了简单极少的观点。处于不同文化体系下的古代东方和西方艺术中,都曾经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对极简的追求。 1 东方渊源 早在13世纪,通过马可?波罗所著《东方见闻录》西方人就开始了解中国文化,此后并一直保持着相当的好奇和热情,具体到造园艺术,“中国热”更在18世纪的英国风景式园林中达到高潮。中国园林中对意境的营造和以少胜多的抽象手法对极简主义景观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查尔斯?詹克斯在其《现代建筑语言》书中,指出“中国园林有实际的宗教上和哲学上的玄学背景”,佛、道对中国文化乃至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禅宗源于佛教文化宗派,是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形成的一个中国佛教宗派。它不仅吸收了以往佛教诸派思想以及玄学思想之所长,而且还融合了中国文化中有关人生问题的思想精髓,从而与华夏民族注重现实生活的文化传统构成水乳交融的整体,与儒、道一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基本组成。提倡通过个体的直觉体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从而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一种超脱,与自山禅悟折射出十足的空寂、空灵,淡远却不乏明净、流动、静谧的气韵。中唐时期,禅宗美学的兴起,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心体验、直觉感情等的作用,提到极高的地位,使之得以深化,并把禅宗思想融入到中国园林的创作中,从而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意境”。从禅宗的观点看,时间万物都是佛法或本心的幻化,这就为园林这种形式上有限的自然山水艺术提供了审美体验的无限可能性,即打破了小自然与大自然的根本界限这在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构筑了中国文人园林中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的园林空间。小中见大的创作手法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艺术中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如“长河无点墨,但见笔纵横”的中国绘画留白处理,及“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中国古诗词在禅宗看来,规定性越小,想像余地就越大,因而少能胜多,只有简到极点,才能余出最大限度的空间去供人们揣摩与思考。除了以小见大的创作方法以外,中国园林中还注重“淡”的表现,一是景观本身具有平淡或枯淡的视觉效果,其中简、疏、古、拙等都可构成达到这一效果的手段,一是通过“平淡无奇”的暗示,触发你的直觉感受,从而在思维的超越中达到某种审美体验。 公元12世纪,禅宗思想进入日木,并慢慢地渗入到日本人生活和文化等各个层面,并在与本土文化的不断碰撞、融合中,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哲学思想。到了日本室町时代,禅宗思想开始影响园林艺术的创作。禅宗所主张的纯粹依靠内心省悟,排除一切言语、文字和行为表达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将日木园林的创作,从各种物质条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僧侣们运用非常单纯的材料、极为简练的手法,营建禅寺园林??一种观照式的庭园,表现广大无限的自然界和内心幽幻的宗教世界,让人们通过静坐、观赏和内省,达到对宗教境界的感悟,把日木的枯山水推向纯净、抽象的极致。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代表人物彼特?沃克(Peter Walker)认为“园林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早在建筑之前就已经进入现代主义阶段,因为在日木传统园林和17世纪法国园艺师德鲁?勒?诺特的规则式园林中,古典主义的真正精神和现代主义的萌芽都已十分明显”。将简洁潜存于复杂之内的哲学精华,在他的园林中独特的细节或宏观的整体中都有所体现,如他所设计的哈佛大学唐纳喷泉(Tanner Fountain)(图1)、日本京都高科技中心景观和日本Minato-ku的IBM大楼庭院景观(图2)都是极富禅意的作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传统日本园林静观和冥想的特点。禅宗园林对他的作品影响之深远可见一斑。 “极简”,并不是简单,而是将物体形态的通俗表象,提升凝练成为一种高度概括的抽象形式;“极简”,是文化提炼,是摈弃陈俗与浮华,直至本原,诚如禅悟所求,要人摆脱千般计较,万种索求这些外在束缚与迷乱,在万象之中直觉体悟生命的原本面目,从而达到精神的圆满与永恒。现代极简主义景观运用简洁的形式表达深远的意境,创造出一种沁人心脾的神秘感,这些和禅宗的思想内涵显然有着相似之处。 中国园林作为受道家哲学思想影响的艺术,以对物我相融的意境为追求目标,中国园林所追求的美,首先是一种化景物为情思的意境美,一种“无我”的,充满“至乐”“人乐”的艺术精神,它不强求直观自然山水的形象,而是把那些能引起思想情感活动的自然因素摄取到园林中来,以象征性的题材和手法反映高尚、深邃的意境。其次,才是花木竹石本身的形式美,这就是中国园林的内在精神。 在中国园林中,山水强调的是介于现实与理想,局部与整体的一种转换过程,所以往往采用抽象的手法,即在写意和模仿自然之间保持一种张力平衡,并不强求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而是把自然景物中最能引导思想情感的要素提取出来,经过抽象以象征性的题材和洗炼的手法反映俯仰自得,游心太玄,有限中见无限的意境使观赏的人既感到自然,又发人深思所谓“山水无得失,得失在人心;诸法本无大小相,大小在人情”,就强调了感情的抽象力。 现代极简主义则索性以抽象还原的符号直接构成作品,在构图上强调几何和秩序,多用简单的几何母题如圆、椭圆方、三角或者这些母题的重复以及不同几何系统之间的交叉和重叠,简约、客观、无主题,把抽象的手法发挥到了极至。如沃克设计的德克萨斯州的索拉那(Solana) IBM研究中心园区景观(图3)、加州橘郡市镇中心的景观(图4)等。 2 西方渊源 如果说东方文化对极简主义景观的内涵塑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西方文化则对极简主义景观的外显特征有着直接的影响。 和中国园林相对照,西方古典园林根植于欧洲文化的肥田沃土中,深受西方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最基本的元素是数,数的原则统治宁宙的一切现象。他们的美学观念也是从数的观点出发,认为美的源泉是数的协调,因此提出“黄金分割律”。这种数学的或几何的审美思想一直深刻地影响着欧洲艺术界,西方几何规则式园林风格正是在这种唯理主义的美学观念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 17世纪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对思想领域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出现了以培根和霍布士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唯理论,理性受到绝对的尊崇,数学和几何学成为一切知识的基础在艺术领域,笛卡尔也推崇理性的规则和标准,强调结构的明晰和逻辑,在美学上他主张制定一些稳固的、系统的、能够严格遵守的艺术规则和标准,他认为艺术品最重要的品格是:结构象数学一样清晰明确、合乎逻辑。笛卡尔反对非理性的巴洛克主义,否定想象力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不承认自然是艺术创作的对象。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奠定了法国古典主义思潮的哲学基础,也迎合了17世纪半叶法国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将几何规则式的西方园林传统发展到极致,受人本主义思想的支配,西方园林追求人工美,欣赏人工化的自然。黑格尔在阐述西方古典园林时说:“最彻底地运用建筑原则和园林艺术的是法国的园林,它们照例接近高大的宫殿,树木是栽成有规律的行列,形成林荫大道,修剪得很整齐,围墙也是用修剪整齐的篱笆来造成的,这样就把大自然改造成一座露天的广厦”。17世纪的西方造园家认为“如果不去加以调整和排得整齐匀称的话,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酉都是有缺陷的”。在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中,人们不欣赏树木花草自然的美,而只把它们当作有各种色彩和质感的均质材料,用来铺砌成平台的图案,或者修剪成球形、长方、圆锥等绿色的几何体,园林的美不是自然形态之美,而是各种图案和几何体的美,即人工美。17世纪,园林史上出现了一位开创法国乃至欧洲造园新风格的杰出人物??勒?诺特,他在吸收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许多特点的基础上,开创了一种新的造园样式,这种园林同样是几何式的,但有着更为严谨的几何秩序,静而开阔,统一中又富有变化,均衡和谐,显得富丽堂皇(图5)。 极简主义景观代表设计师丹?凯利(Dan Kiley)、彼特?沃克(Peter Walker)在参观考察了勒?诺特设计的凡尔赛花园之后,都有很深的触动。凯利在那里找到了他一直苦苦寻觅的结构手段,之后凯利开始尝试运用古典要素,在各种尺度的下程中进行新的试验。从20世纪40年代晚期到50年代早期,凯利的作品显示出他运用古典主义语言营造现代景观空间的强烈追求,并在此后的设计中逐步提炼,使得作品愈发现代、秩序、简约,如他早期设计的米勒花园(Miller Garden)(图6)、科罗拉多空军学院(图7),到后来的达拉斯联合银行大厦喷泉广场(图8)作品等。沃克则如此形容他参观了巴黎的苏艾克斯、维康府邸和凡尔赛之后的感悟,“象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进的方向”。他发现,勒?诺特设计的园林展示了极简主义艺术家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极简主义艺术家在控制室内外空间的方法上与勒?诺特用少数几个要素控制巨大尺度空间的方法有相当多的联系。他甚至认为,从某种程度来说,勒?诺特早在17世纪就已经完成了极简与景观的结合。沃克设计的园林就是现代的和极简的德国慕尼黑机场凯宾斯基酒店花园,将勒?诺特的古典主义、极简主义和现代主义结合起来塑造景观(图9),使设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 结束语 简洁、秩序的外显特征回应了现代生活的功能需要;丰富、深邃的内涵感悟满足了现代人的精神需求。极简主义景观显然是继承发扬传统的一个优秀范例,它在古典精粹和时代精神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契合的交叉点,东、西文化兼收并蓄,扬长避短,实现了碰撞后的融合和传统基础上的现代超越。 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始终是令设计师们头痛但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继承发扬一种传统,并不应该是纯粹的对既往风格的延续,也不是传统符号的卖弄,更不会是对过去的拷贝,而应该立足当代,回顾传统,放眼未来,深层挖掘,寻找当时当地最恰当的表达方式,或许,对极简主义景观的一番追根溯源可以给我们带来些许多的思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