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象和景观
⑴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描述了圆明园的什么的景观和什么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什么
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2]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1)景象和景观扩展阅读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60年9月19日,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击败了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骑兵,直犯北京。当时,咸丰皇帝居住在圆明园。9月22日,咸丰皇帝在圆明园安佑宫告别列祖列宗后,离开了北京,到承德避暑山庄“狩猎”。
英法联军得知咸丰皇帝在圆明园的消息后,绕过了北京城,来到安定门、德胜门,并在此击败了僧格林沁。10月6日晚上7点左右,法国军队最先来到圆明园,咸丰皇帝早已离去。
法国军队赶走了守卫圆明园的清军,进入了圆明园。
所有的人,都被圆明园的华丽和奢侈所惊呆。
法军司令孟托邦,在写给法国朗东元帅的信中说,提到了他见到圆明园的感受:“在我们欧洲,没有任何东西能与这样的豪华相比拟,我无法用几句话向您描述如此壮观的景象,尤其是那么多的珍稀瑰宝,使我眼花缭乱。”
法军海军上尉在回忆录中说:“第一批进入圆明园的人,以为是到了博物馆,因为摆在架子上的那些东方玉器,金器、银器还有漆器,无论造型还是材料,都是那么珍稀罕见,那简直就像欧洲的博物馆。”
最初,法军司令孟托邦还对部下进行约束,不允许他们抢劫圆明园里的物品。然而,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多久,士兵们就不顾禁令开始了劫掠。到后来,英军到来,英法联军的军官也加入劫掠的队伍,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这场不受控制的集体劫掠,一直持续了两天。10月9日,当英法联军离开圆明园时,这座“万园之园”已经被洗劫一空,满目疮痍。
然而,事情并没有完。10月11日,英军来到圆明园,再次进行一番洗劫。
一、景色
景色,是指景物和色彩。唐宋之问《夜饮东亭》诗:“岑壑景色佳,慰我远游心。
二、风景
供观赏的自然风光、景物,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是由光对物的反映所显露出来的一种景象。犹言风光或景物、景色等,涵意至为广泛。在中国古书上,尤其纯文艺作品的诗文方面,更是延用已久,甚至写景多于言情,几乎和旅游打成了一片。
二、风景线
风景线是供人们观赏和游览的风景,比喻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某种景观、景象或一些值得关心的态度与行为。供人们观赏和游览的风景(山水、花草、建筑)优美的地带,比喻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某种景观、景象或一些值得关心的态度与行为。
⑶ "景致"和"景观"的区别
景观
jǐngguān
[landscape] 指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
景致
jǐngzhì
[scenery] 风景
⑷ 景观与景色是一个意思吗
景观: 可供人参观的自然风光及人文名胜。
景色:风景,景致,自然景观
⑸ 荷花的景象是不是风景
是的,属于自然风景。风景指的是供观赏的自然风光、景物,是由光对物的反映所显露出来的一种景象。 风景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景物、景感和条件则是构成风景的三类基本要素。
⑹ 景观与景象的意思!!
景观:
①指某地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草原~ㄧ黄山以它独特的~吸引着游客。 ②泛指可供观赏的景物:街头雕塑也是这个都市的~之一。
景象:
现象;状况:太平~ㄧ一派欣欣向荣的~。
⑺ 景观的近义词是什么呢
词目:景色
拼音:jǐng sè
注音:ㄐㄧㄥˇ ㄙㄜˋ
近义词:景观、景象、专景物、风景
基本解释属
风景;景物和色彩一片森林的景色。
引证解释
指景致。
唐宋之问《夜饮东亭》诗:“岑壑景色佳,慰我远游心。” 明无名氏《贫富兴衰》第四折:“左右公人,莫恋春光景色新。”侯金镜《漫游小五台》:“太阳照着上边有点耀眼,真是难得看到的好景色。”
孔羽《睢县文史资料·袁氏陆园》:“袁家山(袁可立)尚有大殿三间,……外有短墙围护,游览者可凭墙远眺,城内景色尽收眼底。”
⑻ 海市蜃楼的景观到底是当时某个地方的景色还是远古时代的景观
现代科学已经对大多数蜃景作出了正确解释,认为蜃景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所谓蜃景就是光学幻景。海市蜃楼是一种反常的折射现象,它是光线在垂直方向密度不同的大气层中传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常分为上现、下现和侧现海市蜃楼。
要生成上蜃景,逆温层须要对光线造成强大的偏折,在逆温层内的偏折必须大于地球表面的曲率。在这样的条件下,光线被偏折并且成为弧形。观测者的位置必须在其中或低于大气波导之下才能看见上蜃景。海平面到高山顶,甚至在飞机上,在大气层的任何高度都可以看见上蜃景。下蜃景,之所以称为“下”是因为看见的影像是在实际物体下方的缘故。真实的物体是蓝天或在这一方向的远方物体,意思是说我们看见的物体实际上是在远方地面被蓝色补缀的。
⑼ 风景 与景观的区别
景观是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风景是供观赏的自然风光、景物,包括专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属风景比景观更加广泛。
景观:指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森林景观。泛指自然景色,景象。现代园林发展的一种形式。
风景:供观赏的自然风光、景物,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由光对物的反映所显露出来的一种景象。犹言风光或景物、景色等,涵意至为广泛。在中国古书上,尤其纯文艺作品的诗文方面,更是延用已久,甚至写景多于言情,几乎和旅游打成了一片。
⑽ 景色和景物有什么区别
物:是一种物体,看的见,摸得着.
景:是物体的一种美观,是人心灵所感受的.
借景抒情 借物抒情
俗语说借景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
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对景:对着景致来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