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景景观 » 藏族美景

藏族美景

发布时间: 2020-12-06 02:53:44

㈠ 西安自驾至平武白马藏族有什么特色美景

驱车路线:西安--西宝高速125公里--眉县--姜眉公路100公里--褒河--姜眉公路14公里--勉县--西汉高速185公里(经宁强,在棋盘关入四川境)--广元--绵广高速300公里--江油市--205省道80公里(桂溪--平通--响岩--南坝--坝子--古城)--平武
总里程:约800公里,路桥费:300左右
路况描述:1.姜眉公路全线路况不错,最高处在从眉县方向接近太白县的地方,海拔1600米左右,其他的地方就没什么险路了。全程基本上海拔都在1000米以下。基本沿河谷前进,翻山路很少,安全快捷。但因路好所以车流量较大,姜眉路走褒河过勉县上高速时三国广场那里修路估计堵车。
平武白马
2.绵广高速没得说。205省道路可以,路面较新,虽然有点窄,弯多,其中有十多公里路要差一点,但问题不大,小车能过。
景点介绍
平武县位于四川西北边缘,涪江上游,总面积5974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8.6万人。境内居住汉、藏、羌、回等11个民族,其中羌族3.5万人,白马藏族4千人。
平武自西汉置刚氐道以来,已历时2200年。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平武是九寨沟--黄龙旅游环线的枢纽,是四川九环线东进西出的重要门户。平武东靠九寨沟177公里。
心之向往:由江油而去,报恩寺是三国文化旅游区的重点,白马风情区有三个民族乡和王朗自然保护区,雪宝顶主要集中在泗耳、虎牙两乡;羌族风情独有魅力,此地也是茶叶之地;数百亩杜鹃山。
自然景观: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雪宝顶自然保护区;
人文景观: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报恩寺、白马藏族风情、羌乡风情。
其他景点:省级自然保护区小河沟、森林公园龙池坪、杜鹃山等。
传说中的白马藏族
古老的民族--白马藏族
平武县西北部的白马、木座、木皮、黄羊关4个藏族乡镜,聚居着一支古老的民族,通称白马藏族(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是氐族,系古代白马氏的后裔)。他们的服饰十分独特。不论男女,头上都戴一顶盘形、圆顶、荷叶边由羊毛压模后制成的白色毡帽,并在帽顶侧面插上一只或几只白色雄鸡的尾羽作饰物。

㈡ 西藏风景有哪些

1.布达拉宫 青藏高原的标志

布达拉宫被称为“世界屋脊明珠”,始建于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曾是西藏曾经的政权中心和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

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宫殿里,收藏着极为丰富的文物和工艺品,同时也珍存着独一无二的雪域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建造在红山之上,由白宫、红宫两大部分和与之相配合的各种建筑所组成。

布达拉宫后面是著名的宗角禄康公园,水清林幽之所,古柳蟠生,碧波清澈。布达拉宫对面的布宫广场是欣赏布达拉宫的最佳位置,西面观景台则是拍照的最佳取景点。

㈢ 描写藏族风情的古诗

《出塞》【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版春风不度玉门关。权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寒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㈣ 冬天的风景藏族作文

我是北方人,生在东北,长在西北,和那些簇开在似锦繁花与春江秋水中的南方人不同,冬天从来不是惊讶憧憬的话题。
即便这样,我还是喜欢冬天,总是盼望着盼望着,而冬却总是拖着一双经年陈旧的厚重的步履,带着惺忪的睡意施施而行,姗姗而来,越发叫人挂念。
喜欢冬日里的阳光。西北的天气多变,天气预报从来只是善意的敷衍,常常叫人摸不清头脑。可只要天晴,即便再冷,阳光吻在脸上总是格外的柔软和温暖。凛冽的冬风里,阳光是我们最好的慰藉。
喜欢冬日里的弓月。天高云阔,月照一山雪。朗朗清辉,天地咏婵娟。西北的寒月高悬在浩渺的夜空,犹如孤独的人遥遥低唱,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浮华或疲倦的心在仰望它的那一刻也平静下来,徜徉着,沉淀着。北风袭来,便听见骨骼清晰的脆响,以及来自心底的热流滚烫。月光长,长到记忆里扎根深长,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这广袤的西北,就再也望不到这样的月光。
喜欢冬日里的飞雪。是恰若柳絮因风起的白花点点,是隔牖风惊竹的满山银装;是六出飞花入户时的素竹琼枝,是旋扑珠帘过粉墙的流苏冰霜。一沙一点丘,一道一树白。冬既随来,林花自开。我总是想着融进一面雪,背后是天高云淡的素然,我的影子在白色的梦里投下一寸一寸的日光,拉得很亮很长。
当然,这只是我的梦,西北的冬天徒然留给我的向往的梦,白色的梦。
西北的冬天也有雪,不过似乎也谈不上是雪。今年冬天的雪更是少得可怜,撒盐似的星星点点,还没落在地上就化了,有幸落在地上的也栽进了尘土里染了灰。鹅毛大雪似乎是很多年前的冬天了,那时候我还小,最喜欢在雪地上踩脚印,一路嬉笑着,脚印深深浅浅的紧随身后,像是送我回家。阳光撒在上面像是镶着金黄的边,闪着灿灿的光亮。随着时光的流逝,那样甜美的画面渐渐褪去了记忆的轮廓,最后竟成了我心里暖暖的梦。后来的冬天再没下过那样的雪,于是我想着一定要回东北看看,再看看梦里的雪。
黄沙四起,偌大的街头只留下北风的呼啸。偶尔过往的路人也是行去匆匆,嘴里不忘念叨着该死的天气,呼出的热气晕成白色的圈。
西北的冬天固然没什么引人之胜,甚至单调和乏味,却是我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特有的冬天。这样的季节习惯了也好,期盼着也好,却是我所记得的并珍贵的有关冬天。

㈤ 藏族风景片段80字

藏族生活的复地区自然风光奇丽制,具有许多特有的地质地貌类型,为保护这些自然遗迹而建立的保护区,对于一般旅游者来说,更显得魅力无穷。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的四川南坪九寨沟保护区。此外,距九寨沟不远的松潘黄龙石灰泉钙华地貌保护区、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青海卓尼莲花山保护区和云南中甸碧塔海保护区等,也各具特色,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㈥ 描写藏族风情的古诗

《出塞》【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版
《凉州词》【唐】王权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寒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㈦ 藏族聚居区的哪些风景和习俗

藏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一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饮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认为失礼。吃饭时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制作时还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绺白毛,表示吉祥。

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它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约20厘米。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折叠编辑本段民族节日

转山会

转山会是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流行于甘孜、阿坝藏族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八日诞辰时,有九龙叶水为其沐浴,故又称沐佛节。每年这一天,甘孜藏区远近群众身着民族服装,汇集到跑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们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在此期间,人们还要举行物资交流活动和其他文化体育活动。

折叠编辑本段采花节

采花节是南坪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期两天。传说,很久以前博峪是一个荒僻的山沟,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以树叶和兽皮做衣服。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叫莲芝的姑娘,她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教会了当地人们开荒种地和织布缝衣,还采来百合花为人们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这天,莲芝上山采花,被镍风卷下悬崖摔死了。人们很悲伤,便在这一天上山采花纪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采花节。

黄藏历元旦

藏族称新年为“洛萨”。藏历年古时曾以麦熟为岁首或麦收为岁首,是在夏秋季。据记载,公元前100年以前,藏族就有自己的历法,它根据月亮的圆缺来推算日、月、年。公元7世纪,唐朝文成、金成两位公主先后入藏成婚结盟,带来内地的历法。此后,藏族古历法与汉历、印度历法相结合,到元代时形成了天干、地支、五行合为一体的独特的历法。大约十三世纪元代的萨迦王朝时定为藏历元月一日为新岁起始,沿袭至今。

藏族节日繁多,其中最为隆重、最具有全民族意义的要数藏历新年。藏历新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一年最大的节庆。从藏历十二月中旬开始,人们就准备过年吃、穿、用的节日用品。成千上万的农牧民涌入拉萨城,购买各种年货。此时是拉萨一年中最为繁忙的季节。

藏民族过年是从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开始的。

藏历除夕是个十分忙碌的日子。

藏历初一,是在凌晨时分吉祥的“折嘎”说唱中迎来的。藏族人大年初一会来一个“抢水比赛”,每户要出一名青年人到河边、井口或自来水下“抢”头道水。据藏族传统,藏历初一谁抢到第一桶水,就是“金水”,第二桶水被称为“银水”,预示着吉祥、幸运,财源滚滚。当太阳升起时,盛装的人们按长幼次序已吃完几道节日食品。那时,邻居间就要挨户端琪玛、敬青稞酒,高诵沿传已久的“扎西德勒品松措”、“艾玛帕卓贡康桑”等表示吉祥、健康、幸福、和睦的祝辞。此后,全家会闭门欢聚。大年初一,许多信仰佛教的农牧民还到拉萨的大昭寺进行朝拜,祈求新年平安、健康。

到了大年初二,走亲访友活动使大街小巷热闹起来,也成了人们展示新年时装的时刻,到处都是“洛萨(新年)扎西德勒!”的祝福声。

大年初三的活动则以宗教、文体内容为主,转经路上、房顶上弥漫着浓浓的桑烟,年轻人在房顶和山顶上插五彩经幡,以祈福禳灾,而广大农牧区还将举行新马驮鞍仪式、赛马、拔河、投掷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藏历新年的欢庆活动将一直持续到藏历正月十五。

藏历农家新年

由于在藏历的元月,后藏(西藏主要的产粮区,指日喀则一带)农民就要开始春耕,所以后藏一带的藏族祖先很早以前就把每年的藏历12月1日定为藏历农家新年。

过藏历农家年的习俗一般只在西藏日喀则一带,其中包括西藏拉萨的尼木县,而西藏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在藏历每年的1月1日过新年的。

藏族节日本就繁多,而藏历农家新年是后藏一带最为隆重、最具有民族意义的节日。从藏历11月中旬开始,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时吃、穿、用的节日用品。

虽然真正的农家新年是藏历12月1日,但过节的喜庆活动则从藏历11月29日就开始了。从这天晚上的“古突”合家团聚开始,藏历农家新年的一系列欢乐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藏历农家新年的欢庆活动与西藏其他地区过藏历新年的活动基本相同,其欢乐活动将一直持续到藏历正月十五。

萨噶达瓦节

四月十五日是藏族的萨噶达瓦节。关于它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纪念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一说是纪念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日子。这天西藏各地都要举行宗教纪念活动。在云南的藏族人民有的还要到维西县的达摩山朝拜,有“转葛拉”(绕山)的仪式。

女儿节

甘肃文县的藏族,每年农历五月初四、初五,是他们的“女儿节”。节日期间,姑娘们由自己的胞兄陪同,穿上艳丽的服装,带上美味可口的佳肴,上山采茶对歌,和小伙子互相敬酒,祈祝吉祥。

望果节

“望果节”(意为转田间)是西藏藏族传统节日之一。节期为一至三天不等。每年七月,粮食收成在望,藏民们便背着经卷转绕田间,预祝丰收。同时举行赛马、射箭、文艺表演等活动。

雪顿节

雪顿节是藏族传统节日,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每年藏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顿时藏语音译,意思是“酸奶宴”,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奶子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以演藏戏为主,又称“藏戏节”。届时,拉萨市附近的居民身着鲜艳的节日服装,扶老携幼,边饮边谈,载歌载舞,观看藏戏,享受节日的欢乐。下午各家开始串帷幕做客。主人向来宾行敬三口干一杯的“松准聂塔”(酒礼),唱各种不同曲调的劝酒歌。歌罢,客人将酒三口饮完。敬酒声、祝福声、欢笑声经久不息。当晚霞染红天际,人们才踏着暮色离开罗布林卡。据佛教规定,出家比丘在一段时间内禁止出门。夏季,藏历6月底期满,比丘出寺下山,世俗百姓以酸奶子进行施舍。当时纯属宗教活动。[1]

17世纪中叶,清朝正式册封五世达赖和四世班禅后,西藏各地著名的藏戏团体集中到拉萨为雪顿节助兴,雪顿节活动演变成为以藏戏汇演为主,宗教和文娱活动相结合的重要节日,故又称“藏戏节”,因其范围局限在寺庙内外,并以哲蚌寺为中心,故称为“哲蚌雪顿节”。18世纪初,雪顿节活动中心从哲蚌寺转移到罗布林卡,允许市民入园观看藏戏。

西藏民主改革后,雪顿节成为人民群众自己的节日。节日期间有哲蚌晒佛、藏戏表演、逛林卡等活动。每年的藏历6月30日,拉萨市西郊的哲蚌寺都举行盛大的“展佛”活动,让更多的信徒有机会膜拜佛祖,地方政府对这样的佛事活动不加干预。节日期间,罗布林卡内,人山人海,林木间到处是帐篷、地席,藏族群众欢聚在这里喝着青稞酒、酥油茶,吃着酸奶子,并观看藏戏和欣赏各种文艺节目。

1993年,拉萨市人民政府决定,从1993年起,每年举办一次拉萨雪顿节,同时举办拉萨雪顿节物资交易会。1993年8月16日,首届“雪交会”开幕。如今雪顿节已发展成融文艺汇演、经贸洽谈、招商引资、物资交流、产品展销、体育竞技、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盛会。

2004年,拉萨市人民政府决定,为了解决传统雪顿节以藏历为准,每年的公历日期不一致,给国内外游客造成不便的问题,从2004年起,除哲蚌寺展佛活动依然按传统的藏历6月30日进行外,由市政府主办的雪顿节固定为每年公历8月18日开幕。

演员在布达拉宫广场表演藏戏庆祝雪顿节。

白来日追节

藏历10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藏族传统节日——白来日追,即“吉祥天母节”。

关于这个节日的起源,藏族民间有个生动的传说:大昭寺的守护神母玛索杰姆有三个女儿,小女儿白拉协姆,二女儿东赞杰姆,大女儿白拉扎姆。因为她们不听话,母亲便许了咒,愿大女儿一生不得丈夫,即使有也只能一年见一次。咒愿实现了,白拉扎姆的情人住在拉萨河南岸赤仆宗赞,每年只能在藏历10月15日相见一次。

为庆祝“天母节”,妇女们在这一天刻意梳妆打扮,到白拉扎姆天母像前焚香祈祷。西藏自古就有不论贫富向晚辈、僧侣、小孩们进行施舍的习俗,小孩们在这一天是最快乐的,一大早就向父母要“白来日追”节日零花钱。

从藏历10月14日晚上开始,朝拜白拉扎姆的信徒络绎不绝,许多善男信女纷纷向天母敬献哈达,大昭寺的全寺僧众举行隆重的例行年祭和会供曼荼罗的定时大祭,并将白拉扎姆的天母像面朝拉萨河南岸的赤扑地,而赤扑地也把宗赞的塑像面朝北,表示两相会面之意。

㈧ 形容“西藏美景”的句子有哪些

1“人间圣地”胜似天堂,“天上西藏”人人神往。

5、米堆冰川:会跃动的“世界级冰川奇观”

米堆冰川被地理学家们称作“世界级冰川奇观”,它不仅拥有雄伟壮观的宝座形状,还有着近800米落差的冰瀑布。冰瀑奇观只有在补充丰富、消融得快的冰川上才会出现,如消融得快而补给不足,冰瀑就会中断,形成“悬冰川”;而补充过快而消融不及,冰雪就会把悬崖埋没。

6、吉隆沟:“珠峰后花园”壮丽无边

吉隆沟被誉为“西藏最后的秘境”“珠峰后花园”“第二天堂”,是西藏最为著名的五条沟之一。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这里自然景观气势非凡,民间风俗奇彩多姿,历史文化自成一体、江河景观尤为壮丽、宗教传统别具风格、生态环境纯净天然,是一块神奇美丽的“舒适、欢乐之地”。

㈨ 去九寨沟途中领略的白马藏族风情及川山风光指什么

漳江上游的平武,自然风光雄奇壮观,文物古迹巧夺天工,民族风情独具特色。境内的王朗自然保护区与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寺山水相连,是我国建立最早的以保护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这里峰峦叠嶂,松杉耸翠,溪流纵横,景色宜人。每值春夏晴日,蓝天白云,远峰映雪,层林耸翠,清流似镜,山林倒映。杜鹃花漫山遍野,白如玉,红似霞,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凉风习习,花香宜人,教人心旷神怡。金秋十月,层林尽染,枫叶似火,更是一片绚丽多姿的迷人景色。入冬,银装素裹,雪拥冰封,一片银色世界。保护区内栖息着以大熊猫、金丝猴为代表的数十种珍禽异兽,平武也就有了“大熊猫故乡”的美誉。1986年赴爱尔兰首都展出的大熊猫“平平”、“明明”,就出自平武。

平武,不仅山川秀美,而且历史悠久。曾为蜀地边关要塞的平武,如今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级保护文物“深山宫殿”报恩寺,就坐落在平武县城内。报恩寺是国内迄今保存完好的明代佛教古建筑群之一。报恩寺规模宏大,布局严谨,集建筑、雕塑、绘画艺术为一体,寺内巧夺天工的转轮经藏、精雕细刻的千手观音、千姿百态的蛟龙、奇巧严谨的门拱、色彩绚丽的壁画和珍贵的楠木构造被誉为报恩寺“六绝”,在我国建筑史、宗教史和艺术史上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在平武,生活着一个谜一般的民族———白马藏族。夺博河流域的白马人居住在高寒山区河谷地带,房屋依山而建,一寨一村,以农耕、畜牧、狩猎、采集为生。白马人服饰以白、黑、花三种袍裙为主,色彩艳丽。白马女性胸前饰以白玉般的鱼骨牌,腰间围几匝金亮的古铜钱,穿上各色布料绘制的镶花袍裙,真是五彩斑斓,艳丽夺目。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白马人对自然的崇拜,对山川的顶礼膜拜,也造就了他们勤劳、勇敢的性格,孕育了白马人原始、古朴的民族文化。山深林茂,风吹草低,宽阔的河谷游弋着群群牛羊,年复一年荞麦花开,年复一年青稞飘香。辛勤的劳动,简朴的生活,孕育出白马人独具神韵的敬酒歌、跳槽盖、园园舞、猫猫舞等民族歌舞,白马人独特、浓郁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艺术,犹如一枝深山奇葩,引起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