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风景特点
『壹』 怎么形容西藏风景
西藏景点:
1、拉萨: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普莫雍错、羊八井、日多温泉、罗布林卡、西藏博物馆、八廓街、楚布寺、扎希寺、清真寺等等;布达拉宫不用多说了,是到西藏的朋友都向往的地方,一定要去看看。大昭寺香火鼎盛,一定要去感受一下那种气氛,我去过一次,那的香火比我想象中旺,那里的虔诚比我想象中重。
2、日喀则:珠穆朗玛峰、扎什伦布寺、白居寺、江孜县、萨迦寺、万佛寺、中尼友谊桥等等;
珠穆朗玛峰是每个人的梦想,不过从拉萨去珠峰来回需要将近5天时间,所谓累并快乐着,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了
3、林芝:雅鲁藏布大峡谷、南伊沟、卡定沟、柏树王、巴松措、鲁朗、墨脱、比日神山、南迦巴瓦等等
雅鲁藏布大峡谷被称为世界第一大峡谷,你可以选择去里面坐快艇,感受一下大峡谷给你的震撼;南伊沟,可以感受最原生态的牧场,植被;卡定沟看天佛瀑布;柏树王,可以去试试多少人才能围住这颗大树,呵呵;巴松措的湖水平静美丽,让我们不忍去惊动,但是想投入进去;鲁朗林海的壮美、墨脱徒步的惊险和刺激、南迦巴瓦的神秘都可以在林芝感受哈!
4、昌都:然乌湖、三色湖、卡若遗址等等
这里主要推荐然乌湖,在去然乌湖的路上可以去看看米堆冰川,太漂亮了
5、山南:羊卓雍湖、桑耶寺、雍布拉康、藏王墓、昌珠寺等等
羊卓雍错是很多朋友选择去得地方,对这个地方的评价都很好
6、那曲:纳木措等纳木错不用多说了,来西藏的朋友通常都有这个行程
7、阿里:古格王朝遗址、阿里班公湖等。
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即高原病,指未经适应的人迅速进入3000米以上高原地区,由于大气压中氧分压降低,机体对低氧环境耐受性降低,难以适应而造成缺氧,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高原不适应症。当然,除了高原缺氧的因素之外,还有恶劣天气如风、雨、雪、寒冷和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等等,都可以加剧高原不适应并引发不同的高原适应不全症。
机体在适应一段时间后可以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如通气量增加,以便使组织利用氧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加快心脏速率、加大心脏泵血能力,以使每分钟心脏搏出血量增加,改善缺氧状况;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以增加携氧能力来保证肌体的氧气供应等。但是,一部分人对空气中氧分压低比较敏感,适应能力较差,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和机能代谢变化的高原适应不全症,也称为急性高原反应。国外将此分成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视网膜出血和慢性高山病,我国分成急、慢性高原病。对于个体来说,发病常常是混合性的难以分清,整个发病过程中,在某个阶段中以一种表现比较突出。
高原反应的症状及自我判断:
部分初次进入高原的人,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24小时内出现头疼、头晕、眼花、耳鸣、全身乏力、行走困难、难以入睡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面色及口唇发紫或面部水肿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应在原高度处停留休息3~5天,或立即下降数百米高度,一般就可恢复正常。
有报道说,3500米以下的发病率占37%~51%,3600米-5000米的发病率达50%。这说明高度越高,高原反应的发病率越高。
严重的高原反应对人体的伤害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在进入高原后,如果出现了下列症状,应考虑已经发生高原反应:
1. 头部剧烈疼痛、心慌、气短、胸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唇指甲紫绀。
2. 意识恍惚,认知能力骤降。主要表现为计算困难,在未进入高原之前做一道简单的加法题,记录所用时间,在出现症状时,重复做同样的计算题,如果所用时间比原先延长,说明已经发生高原反应。
3. 出现幻觉,感到温暖,常常无目标地跟随在他人后面行走。
预防措施及减轻症状的药物:
进入高原前严格体检,严重贫血、高血压、明显心、肝、肺、肾等疾病者,不宜进入高原。肥胖者由于耗氧量较高,出现高山病的机会一般大于较瘦者。
初入高原,要减少体力活动来保护心脏,所以要严格掌握登山速度,一般在登山活动中不宜在一天内上升超过1000米。
在进入高原前两天开始至进入高原后三天内,预防性地口服一些药物可减轻高原反应症状:
乙酰唑胺0.25克,2次/日。乙酰唑胺本身有利尿作用,主要用于心脏性水肿、脑水肿和消化道溃疡。预防性服用,可减少高原反应症状。乙酰唑胺的副反应是肾绞痛、肾结石、磺胺尿结晶、肾病综合症、粒细胞缺乏症(磺胺过敏)。长期服用,可造成血液中钾离子过低,需补充钾(可吃橘子或香蕉)。肝昏迷、肾脏功能减退者不宜服用。
红景天是许多人们寄希望于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其功能是清热解毒,燥湿,用于肺热、脉热、瘟病,四肢肿胀。近年,我国从红景天中分离出红景天甙,经实验证明有强心、镇静、升血压、抗疲劳的作用。红景天浸膏用于抗疲劳、增加体力及耐力,病后虚弱等。其究竟能否预防和治疗高原反应,笔者尚未找到科学根据。
根据缺氧情况可加服地塞米松0.75~6毫克,分2~4次/日服用。此药在减轻高原反应缺氧时的主要作用是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以提高携带氧气能力。地塞米松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滥用此药,在真正需要抢救时会降低其应有的作用。大剂量使用,可引起肥胖、眼内压升高、高血压和消化道溃疡、出血甚至穿孔等。尤其是有病毒感染者,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可使病毒感染扩散和加重。
优洛芬能减轻高海拔造成的头疼,口服50毫克,3~4次/日。硝苯地平(心痛定)扩张小动脉,可以减轻肺水肿。适量镇静剂、多种维生素及氨茶碱等都可减轻症状。
进入高原,还要注意饮食合理,多吃碳水化合物,少吃难消化的食品。特别提醒禁止饮酒。饮酒能加快心跳,给尚未习服的心脏增加负荷;饮酒能扩张全身血管,使得皮肤散热增加,于是再度加快心跳,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心力衰竭和高原脑水肿的机会大大增加。
高原环境、长期缺氧等都可造成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血液粘度升高。登山时出汗量过大,加上过快过深地呼吸,体内水分消耗量增加,加重血液粘稠。粘稠的血液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供血供氧不足,不少人因此出现剧烈头疼,胸闷、气短、疲惫等症状,严重时导致心力衰竭。所以,每天至少喝3~4升水来保证机体水分充足,血液稀释后可以减轻心脏的负荷,减少高原反应症状。水分补充合理与否,以尿量充分、尿液清澈为准,并注意电解质平衡。
高原肺水肿、脑水肿:
高原反应严重威胁人们生命的健康,我们怎样才能发现并及时就地进行自救互救呢?
高原肺水肿是常见的重性高原病,发病率在3%左右。一般在4000米以上发生,常在登山后3-48小时急速发病,迟者在3-10天发病。重要的诱因是寒冷、劳累、抵抗力下降造成呼吸道感染。当出现头疼、胸闷、不同程度地咳嗽(初起干咳,以后有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咯粉红色泡末样痰,抢救者将耳朵贴近患者胸壁可听到肺部水泡样呼吸声(医学称湿罗音)。此时病人惊恐不安、心慌、口唇面部紫绀,严重者血尿或逐渐神志不清。严重的肺水肿病情可迅速恶化,数小时内病人昏迷、死亡。
肺水肿的现场急救措施是绝对半卧位休息,两腿下垂,立即充分吸氧,最好是含有50%~70%酒精的氧气,流量6~8升/分;立刻口服呋塞米(速尿)40毫克/日。使用速尿可能会出现轻微恶心、腹泻、药疹、视力模糊、直立性眩晕、肌肉痉挛、口渴等,注意开始用量不要过大,根据情况可加至80毫克,2次/日。硝苯地平减少肺水肿。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可用抗生素加地塞米松4毫克(仅口服一次)。烦躁不安时,可用少量镇静剂。注意保暖,严禁大量饮水。经初步急救,病情稳定后,迅速转移至海拔较低处。一旦呼吸、心跳骤停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需要注意的是,在高原地区应尽量避免感冒。高原感冒时发烧温度有假象,测体温的温度常会低于实际温度1度,所以易被忽视。呼吸道感染即使很轻微,也可增加发生高原肺水肿的危险性。因此,要加强保暖预防。进入高原后,减少洗澡次数或不洗。发现感冒初起症状,立即服用抗感冒药。若两天以后再服抗感冒药,一般已无效。
反复发作高原肺水肿的人为易感者,男性发病比女性多5倍。如果已经以前发生过肺水肿,我们建议不要再登3000米以上的高山。
高原脑水肿是另一种重性高原病,发病急,常在夜间发病;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其症状:除早期高原反应外,还有剧烈头疼、呕吐甚至喷射性呕吐;逐渐神志恍惚、定向力差、个别人出现抽搐、大小便失禁,最后嗜睡至昏迷。少数人可出现视网膜出血。
以往山友按经验来判断是否发生脑水肿,常采用的方法是让可疑脑水肿的人走直线,来判定其定向力差否。从科学的角度说,此法不可取!发生脑水肿的患者,脑组织已严重缺氧,此时让神志恍惚的人行走,很可能立即摔倒在地昏迷。这种加重损伤的检查方法,是要冒风险的。正确的判断方法是让病人半卧位,嘱其按指令用手指指自己的鼻、耳朵、眼睛等,看其动作能否准确。一旦不能,说明可能发生了脑水肿。
发现脑水肿和昏迷者,要迅速、连续给含5%二氧化碳的氧气直至清醒,清醒后仍间断给氧。有条件的应用高渗葡萄糖、甘露醇、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色素C等治疗以减轻脑水肿,促进恢复。可酌情使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如盐酸山梗菜碱(洛贝林)、尼可刹米(可拉明)等。注意水、盐和电解质平衡以及必要的抗感染措施。病情稳定后,立即下山,急送医院。
在缺氧的环境中,人们会利用加快、加深呼吸来改善缺氧状况,这样就使二氧化碳呼出量增加,导致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不仅使脑血管收缩,还可因此造成意识丧失,引发高原脑水肿。预防呼吸性碱中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报纸卷成圆锥状,在锥尖处撕开一个直径1-2厘米的小孔,将圆锥状的报纸紧贴面部,使呼出的气体再度吸回来,也就是将呼出的二氧化碳再次吸回来,改善体内的酸碱度,纠正呼吸性碱中毒。
面对高原无须勉强并不是每一个登上高原的人都会出现高原反应,高原反应的发生率、恢复的快慢与个体代偿适应能力有关,个体差异很大,这次没有高原反应的人也未必在下一次登上高原时就没有反应。有一些人会每次都发生高原反应,这些人就是高原反应敏感者或高度易发者。这里需要提醒的是,高原反应并不是可以通过反复锻炼就可以克服的。所以,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建议高原反应易发者不要继续登达这么高的地区,在低海拔地区健身登山一样能陶冶情操和锻炼身体。
『贰』 西藏的风景与风俗习惯
西藏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0以上,人烟稀少地较多,除林芝地区气候有小江南回之称之外,其他除答大城市气候,工作生活条件都较内地艰苦,藏族人都豪放纯朴,喜吃藏粑,喝酥油茶,风干肉等。他们生活也很丰富,除平时跳舞之外,也有很多节日,雪顿节,穷人节等,他们的藏历新年刚过!
『叁』 西藏自然风光有哪些特点
西藏的自然风光包括
1、雪山冰峰:高挺,如珠峰、南迦巴瓦峰的矛尖等
2、草原:回广阔,答不例举。
3、冰川:宏大,不例举,多
4、湖泊、河流:清澈,水天一色;如纳木错等
5、原始森林:林木巨大、植物稀有。如巨柏,
6、瀑布:奇石多,噶定神山瀑布为代表
7、花海:面积大,4-5月林芝也桃花。6-7月色季拉山杜鹃花,而且稀有品种多。
另说,林芝然乌波密以及阿里等段自然景色可谓是一路风光,走一次流连往返。
『肆』 西藏高原景色的特点有什么,什么,什么。
西藏高原上的许多闻名世界的高大山脉,构成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也是古代和现代冰川发育的中心。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泛发育。这些山脉按走向可分为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组,总体上大致都作弧形展布,中间撒开,两头收敛,在高原的西端形成帕米尔“山结”,在东端构成横断“山束”。“山结”、“山束”所在,群山汇集,地势尤为高峻。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伍』 西藏的主要风景
布达拉宫
西藏著名佛教建筑。位于西藏拉萨盆地中央突起的红山上。木石结构,依山势构筑,共13层,高117米,东西长约360米。宫墙用石和三合土砌成,厚达3米,坚固壮观。宫内有壁画、灵塔、雕塑等,是一大艺术宝库。为现存举世瞩目的著名建筑之一。
据史书记载,7世纪时,唐文成公主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松赞干布为公主营建宫室,始建布达拉宫。但大规模的营建在17世纪。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令第巴·索南饶丹主持扩建布达拉宫,历时8年,建成白宫部分。年,他自哲蚌寺甘丹颇章迁居布达拉宫。1690年,在第巴·桑结嘉措的统一经营下,集中全藏人力、物力营建红宫部分,历时3年,到1693年完工。经过半个世纪的多次扩建增修,布达拉宫才具有现在的规模。
白宫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的宫殿。由布达拉宫正门拾级而上,经过廊道,有一个离地面60多米,面积1600平方米的广场,这是过去供达赖喇嘛进行喜庆娱乐活动的平台。平台东西两边各有楼房,从平台走上宫殿,并列着三排木质扶梯。当中的扶梯供达赖专用,两边扶梯则供僧众和官员上下。扶梯之上称德阳厦(堂),楼上东墙绘有松赞干布向唐请婚及文成公主进藏图画;北墙绘着文成公主进藏故事以及到拉萨时受到隆重欢迎的场面。北佛殿供有五世达赖喇嘛的坐像,其上覆盖金色屋顶,外观富丽堂皇。内有达赖喇嘛读经室。东佛殿(措木钦厦)正中供着格鲁派创始者宗喀巴的坐像,其周围环绕着数十尊小型的金佛。壁画绘有唐金城公主进藏故事。其旁又有一座经堂,供奉宁玛派祖师莲花生。
红宫在布达拉宫的中央,供奉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其中以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为最大,塔高达14米,用3721公斤的黄金和无数珍珠宝石镶嵌。五世达赖喇嘛遗体为坐式,两侧安置着十一世与十二世达赖喇嘛遗骸的小灵塔。西佛殿(司西平措)是五世达赖喇嘛的享堂,也是红宫最大的玄殿。五世达赖喇嘛进京朝见清顺治皇帝的壁画,处于显要部位。
现存布达拉宫最古的建筑是法王洞。9世纪时,布达拉宫因吐蕃内乱遭到破坏,仅存法王洞。洞内供着据传为松赞干布生前所造的他自己和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等人并列的塑像。
甘丹寺
甘丹寺,为国内外闻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之首寺,位于拉萨东达孜县境内旺波尔山峦的山坳里。
甘丹寺始建于公元十五世纪初。1409年藏历正月初一,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在拉萨大昭寺创立默朗钦法会(大祈愿法会,又称传大昭),集结八千余名僧众,诵经祈祷,进行规模盛大的供奉活动,以扩大格鲁派的影响。法会之后,宗喀巴和堆瓦增巴·札巴坚赞、噶纠瓦·塔玛仁钦等师徒九人,前往旺波尔山勘测地址,在拉萨仁青贝等的赞助下兴建寺庙,由宠仁钦白和仁钦伦布总管。赤妥康、大殿、僧舍七十余间当年建成。跟随宗喀巴的五百名僧侣云集到这里。公元1410年2月5日,宗喀巴被迎请到甘丹寺,主持盛大的开光仪式,并担任第一任甘丹寺池巴。以后,甘丹寺又经历了九十五代池巴的经营,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甘丹寺,藏名,即兜率天之意。意思是具足喜或善的最胜寺院。又作噶登寺、噶尔丹寺、噶勒丹寺。清雍正年间(1722~1735)曾赐名永泰寺。
寺内主要建筑有拉基大殿、阳八犍、经堂、赤妥康、昂久康、厦孜、绛孜扎仓以及康村、密村等建筑。
甘丹寺系格鲁派第一座寺院。它的出现,标帜着藏传佛教已在宗喀巴宗教改革的基础上创立了起来。就寺院建筑来说,也是个变革。格鲁派整顿教规,严格戒律,改革寺院组织,把学经制度规定得很严格。寺院的经学院性质更为明确。因此,措钦、扎康、康村建筑,以及寺院的总体布置,都是围绕着学经而展开的。建筑上为了适应这种功能要求,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这对以后的寺院建筑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它无论在政治、宗教,还是在建筑、艺术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1961年,甘丹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中遭到毁灭性破坏。近几年来得到修复。
『陆』 求关于西藏风景的文章(多多益善)
布达拉宫坐落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它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宫中还收藏了无数的珍宝,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1961年,布达拉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这个名字是展转曲折得来的。珠峰原先的名字,来源于西藏广为流传的流传一则神话。神话说喜马拉雅山以珠峰为首的五座山峰,是五个姐妹,统称 “长寿五仙女”。其中,祥寿仙女(藏语为“扎西次仁玛”)掌管人间的福寿;贞慧仙女(藏语为“米约罗桑玛”)掌管农田耕作;翠颜仙女(藏语为“婷格协桑玛”)掌管人间的“先知”神通;施仁仙女(藏语为“德迦卓桑玛”)掌管畜牧生产;冠咏仙女(藏语“觉班真桑玛”)掌管人间财宝。其中翠颜仙女是珠峰的主神,所以它曾被称为“翠妃雪峰”(藏语为“扛屯停杰姆”)。
纳木错
相传“纳木错是帝释天的女儿,念青唐古拉的妻子”。它们的造像分别为:念青唐古拉——头戴盔甲、右手举着马鞭、左手拿着念珠,骑白马;纳木错—— 腾云驾雾地骑着飞龙、右手持龙头禅杖、左手拿佛镜。念青唐古拉山在北方诸神灵中最具权威,它拥有广大无边的北方疆域和丰富的财宝。
在纳木错北岸一座不大的山坡上住着一位叫扎古恶脸的赞神。扎古恶脸法力无边,以狩猎为生。
一天,太阳风从东方升起,朝霞给至高无上的念青唐古拉山戴上明晃晃的金冠。扎古恶脸挎上弓箭别着大刀去打猎,路遇一条黑蛇和一条白蛇正在厮杀,那白蛇威风凛凛,钳嘴卡住黑蛇的头甩来甩去。当他晚上满载猎物归来时,又见黑蛇占了上风,黑蛇那山洞般的大嘴死死地掐着白蛇甩来甩去,白蛇已奄奄一息,半死不活。扎古恶脸想想说:就把白蛇当成天神,黑蛇当做魔鬼吧。于是,他拔出大刀把黑蛇砍成两截,救了白蛇的性命。
过了几天,扎古恶脸又在出猎的路上看见一头白野牛和一头黑野牛顶架。白牛像一座高高矗立的雪山,每一次攻击都使黑牛只有招架之力。等扎古恶脸晚上归来的时候,黑牛高高举蓬松的牛尾,两只黑洞洞的鼻腔冒着青烟,嘴里闪着火焰般鲜红的舌头,白牛已被顶翻在地。扎古恶脸心想:这白牛可能是天神,黑牛可能是魔鬼。他用野牛肋骨做成的弓箭射死了黑牛。
扎古恶脸刚到家里,念青唐古拉山神化为凡人相貌,着一身白色绸缎衣裳,头戴白色头巾,左手持一短剑,右手握着马鞭骑着白马飞驰而至。
念青唐古拉山神对扎古恶脸说:“朋友,你给我帮了大忙,你需要什么,我可以满足你三个要求。”
扎古恶脸不明原由,说:“我没有帮过谁的忙,我也不要你满足我什么要求。”
念青唐拉山神解释说:“不,朋友,你所救的白蛇和白牛是我的两个神魂动物。我一要报答你的救命之恩。”
“既然这样,那我就不客气了。”扎古恶脸听了念青唐拉的解释说。
念青唐古拉山神打开所有仓门,让扎古恶脸选三样东西,只许拿三样。
山神的仓房里堆满了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到处都金灿灿,亮晶晶,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赞神一时不知道要什么好。于是,闭目瞎摸。他第一次摸到是的盐,便抓了一把撒向北方说:“但愿对人类有用。”第二次摸到的是碱,便抓了一把撒向北方说:“但愿对世人有用。”第三次摸到一个疙疙瘩瘩的东西,也抓了一把说:“也撒到北方去吧。”可这个疙疙瘩瘩的东西可不是什么好玩艺面是一把炭疽病菌。
天真可爱的牧人感激扎古恶脸赞神给藏北大地撒满了盐碱。但同时惋惜的是,他同时也撒了一把炭疽菌。
念青唐古拉山神还做过一次愧对纳木错的事情。念青唐古拉山神虽然身为神灵之王威震一方,但是西部的达尔果雪山经常进犯念青唐古拉神山领地,偷袭马群。它想讨伐达尔果雪山,但自己又懒得出阵。于是,他对扎古恶脸说,你常住我的领地,吃我的家畜,现在我需要你来帮忙,你去替我讨伐达尔果雪山,速成之后,我可以满足你一个愿望。
扎古恶脸二话没有说,出阵讨伐达尔果雪山。达尔果雪山正和爱妻加岗拉母与孩子们玩耍,便匆忙应战,经过几昼夜奋战,扎古恶脸借助念青唐古拉山神给它的神力,勉强获胜,赶着被抢去的马群凯旋归来。
念青唐古拉山神对扎古恶脸说:“好,你胜利归来。你想得到什么?”扎古恶脸说:“我不要你的财物。我要和纳木错过一夜。”
念青唐古拉说:“好。我们有言在先,我会满足你的要求。”
有一天,扎古恶脸在纳木错湖边放羊,突然在他面前出现一个“不像人间女儿,倒像天上公主”的美丽女人。她对扎古恶脸说:“我是听了念青唐古拉山神的话来和你约会的。你想按你们人间的习俗呢还是我们神仙的习俗。”扎古恶脸心想,人间的习俗,我已经尝过了,神仙是怎样过那种生活呢。他对纳木错说:“我要按你们神仙的习俗。”话音刚落,一道艳丽的彩虹在纳木错湖与扎古恶脸之间闪了三下,纳木错仙女说:“完了。等明年三月十五日月出时分,到湖边来认领你的孩子吧。你要给我记住千万别带上你的弓箭,一定要记住。”说完消失于湖面。
扎古恶脸苦苦地等呀等呀,终于等到来年三月十五日,月亮刚从东方升起扎古恶脸出门认子。但是,不带着弓箭实在不习惯出门,最终他还是把弓箭带上了。当他来到湖边,有一头母野牛正在舔着刚出生的牛犊。扎古恶脸见到野牛他手心痒得难受,便拿出箭上了弦射向野牛,没有想到正好射中那刚出生的小牛。
这时,纳木错显出人形对扎古恶脸说:”你这个罪人,你不听我的话带上弓箭 你知道你射死的小牛是谁吗?那是你的儿子,我们因缘已断。”纳木错哭着消隐于湖中。
念青唐古拉山与纳木错结为伉俪相亲相爱,这是北方众百姓的福份,但它们的感情不是没有出现过裂痕。
在纳木错北岸约30公里处有一座山叫保吉山,与念青唐古拉山遥遥相望。当年威严峻拔的保吉山常与念青唐古拉山的爱妻——纳木错窃窃私语、缠缠绵绵。生下一个儿子——唐拉札杰。保吉山和纳本错为了不让念青唐古拉山发现唐拉扎杰,把唐拉札杰藏在保吉山以西约6公里处的大坝。奇怪的事,纳木错以北地区无论从什么角度都能目睹念青唐古拉山的尊容,可就是站在唐拉札杰山看不到念青唐古拉山。
尽管唐拉札杰没有被念青唐古拉看到,可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保吉山和纳木错的如意算盘打得太简单,神力无边的念青唐古拉山怎么会不知道它们那点小事呢?一次它们正在幽会时念青唐古拉发现了自己的妻子与保吉山私通保吉山正欲拔腿北逃,念青唐古拉的长刀砍断了它的双腿,保吉山再也无法站立了。
大昭寺
传说一:
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松赞干布曾在此湖边向尺尊公主许诺,随戒指所落之处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入湖内,湖面顿时遍布光网,光网之中显现出一座九级白塔。于是,一场由千只白山羊驮土建寺的浩荡工程开始了。
传说二:
两位公主各自带来了一尊珍贵的释迦牟尼的佛像。作为最贵重的陪嫁,尼泊尔公主带来的是释迦牟尼八岁时的等身像;文成公主从内地的长安请来的是另一尊十二岁的释迦牟尼等身佛像。藏民公认这两尊佛像是最早进入雪域高原的佛像,然后为了供养这么神圣的佛像,松赞干布就开始修建西藏佛教历史上最早的佛教建筑物。便是大昭寺和小昭寺了。
传说三:
相传建大昭寺时,几次均遭水淹。文成公主解释说,整个青藏高原是个仰卧的罗刹女(如果有机会去西藏博物馆,推荐你一定要看一幅非常古老的唐卡,画的就是文成公主推算的吐蕃的地形)。这个魔女呈人形,头朝东,腿朝西仰卧臂,大昭寺所在的湖泊原来正好是罗刹女的心脏,湖水乃其血液。所以文成公主说大昭寺必须填湖建寺,首先把魔女的心脏给镇住。然后文成公主还同时推荐了另外十二个小寺院在边远地区,镇住魔女的四肢和各个关节,共建了十三座寺院。
按照文成公主所选的位置,建寺首先要填湖。当时主要的运输工具是依靠山羊背着装着沙和土的袋子。就这样把这个湖泊给填平了,给大昭寺奠定了基础。其实今天的拉萨这两个字就是从大昭寺演变而来的。最早拉萨不叫LASA,古文书上都是RASA,RA是山羊,SA是土地,意思是山羊建的地方。后来因为修建了这样神圣纳佛殿,里面供奉了佛祖的像,有佛经、佛塔,还有四面八方的信徒来这里朝圣,大家都认为这个地方是佛地,所以又改称拉萨——LA在藏语里是佛的意思,SA是地。
小昭寺
传说当文成公主一行至拉萨车陷沙滩中,力士几经努力都无法将车拉出,公主即在觉阿像四周建立四柱,悬白锦账而供养。后以此为基建小昭寺。该寺坐西朝东,据说是文成公主悲思家乡而设计的。文成公主为建小昭寺从内地召来精巧工匠,以汉地庙宇为模式,结合藏地建筑特点,建成了极为壮观的重楼叠阁。
八廓街
在拉萨的八廓街上,有一幢神秘的黄房子,她拥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玛吉阿米。
玛吉阿米——这是存留于西藏的一段古老的遗梦,美丽的让人昏眩,渴望的叫人唇干。
距今300年前,不安在布达拉宫生活的六世达拉喇嘛,喜微服出游,在民间汲取灵感的火花。那一夜,他来到八廓街上的一间藏式小酒馆,想在这里聆听流传于民间的奇闻轶事,和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哪想到,故事未及听,隔桌坐于他侧面的一位婀娜藏女,却让他心仪荡漾,那举手投足之间,那眉目弯月之上,那迷人笑靥之中,处处弥散着别样的馨香。这之前,仓央嘉措从未感受过思念之苦,也不曾相信人间有追思之累,那之后,他日日光顾小酒馆,但却无缘再次目睹沁入心脾的美丽姑娘。
据说,仓央嘉措肩负着在人间寻访救度母女神的职责,以帮助众生脱离苦难。传说中,救度母女神以绝美之皎容出没于凡尘俗世,所以西藏多处留有仓央嘉措寻访的足迹。在那幢黄色小屋里出现的美丽女子,后来被仓央嘉措写进情诗,称她为玛吉阿米。藏语“玛吉”为圣洁、纯真、无瑕之意;“阿米”是阿妈的介词形式,在藏族人的审美理念中,母亲是美丽的化身,这样,玛吉阿米就是圣洁之母、纯洁少女之意,自仓央嘉措的诗歌之后,她又被引伸为美丽的遗梦,浪漫的邂逅之意。
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这个名字是展转曲折得来的。珠峰原先的名字,来源于西藏广为流传的流传一则神话。神话说喜马拉雅山以珠峰为首的五座山峰,是五个姐妹,统称 “长寿五仙女”。其中,祥寿仙女(藏语为“扎西次仁玛”)掌管人间的福寿;贞慧仙女(藏语为“米约罗桑玛”)掌管农田耕作;翠颜仙女(藏语为“婷格协桑玛”)掌管人间的“先知”神通;施仁仙女(藏语为“德迦卓桑玛”)掌管畜牧生产;冠咏仙女(藏语“觉班真桑玛”)掌管人间财宝。其中翠颜仙女是珠峰的主神,所以它曾被称为“翠妃雪峰”(藏语为“扛屯停杰姆”)。
罗布林卡
藏文史书《西藏王统记》里记载一段有趣的传说:
那普陀山上的观世音菩萨,给一只神变来的猕猴,授了戒律,命它从南海到雪域高原修行。这只猕猴来到雅砻河谷的洞中,潜修慈悲菩提心。正在猴子在认真修行的时候,山中来了一个女魔,施尽淫欲之计,并且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我们两个结合吧!" 起初,那猕猴答道:"我乃观世音菩萨的徒弟,受命来此修行,如果与你结合,岂不破了我的戒行!"那女魔便娇滴滴地又说道:"你如果不和我结合,那我只好自尽了。我乃前生注定,降为妖魔;因和你有缘,今日专门找你作为恩爱的人。如果我们成不了亲,那日后我必定成为妖魔的老婆,将要杀害千万生灵,并生下无数魔子魔孙。那时雪域高原,都是魔鬼的世界,更要残害许多生灵。所以希望你答应我的要求。"那猕猴因为是菩萨降世,听了解这番话,心中自念道:"我若与她结成夫妻,就得破戒;我若不与她结合,又会造成大的罪恶。"想到这里,猴子一个跟头,便到普陀山找那观世音菩萨,请示自己该怎么办。那观世音想了想,开口说道:这是上天之意,是个吉祥之兆。你能与她结合,在此雪域繁衍人类,是莫大的善事。作为一个菩萨,理当见善而勇为;速去与魔女结成夫妻。这样,猕猴便与魔女结成伴侣,后来,这对夫妻生下六只小猴,这六只小猴性情与爱好各不相同。那菩萨化身的猕猴,将这六只小猴送到果树林中,让他们各自寻食生活。
三年以后,那猴父前去探视子女,发觉他们已生殖到五百只了。这个时候,树林的果子也愈来愈少,即将枯竭。众小猴见老猴来了,便纷纷嚷道:"我们将来吃什么呢!"他位个个摊着双手,模样十分凄惨。那猕猴见此情景,自言自语道:我生下这么多后裔是遵照观世音菩萨的旨意,今日之事,使我伤透了脑盘,我不如再去请示观世音去,想到这里,他旋即来到普陀山请示圣者。菩萨道:"你的后代,我有够抚养他们。"于是,猕猴便遵命于须弥山中,取了天生五谷种子。撒向大地,大地不经耕作便长满各种谷物盆地,父猴才别了众小猴回洞里去。众猴子因得到充足的食物,尾巴慢慢地变短了,也开始说话,逐渐变成了人,这就雪域上的先民。
注:猕猴变人的故事,在藏族民间广为传播,并记录在古老的经书之中,还搬上了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的壁画之上。那猕猴住过的洞穴,民间传说就是泽当附近的贡布山上,而"泽当"也因是"猴子玩耍之地"而得名。
昌珠寺
昌珠寺位于去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的路上,属格鲁派寺院。据说昌珠寺最开始并不是一座寺院,而只是一座庙,并且是西藏的第一座庙宇。说到昌珠寺,不得不提到那位对汉藏文化交流有突出贡献的文成公主。相传,文成公主当年在拉萨夜观天象日察地形,发现吐蕃全城的地形极像一仰卧的罗刹女,将不利于吐蕃王朝,须在女妖的四肢和心脏建庙以镇邪。于是,女妖心脏上建一座赫赫有名的寺庙,也就是后来的大昭寺,罗刹女四肢之一的手臂上建了昌珠寺,并以珍珠唐卡镇之。
藏语中“昌珠”的意思是“鹰鸣如龙吼”。传说建昌珠寺的地方以前是一个湖泊,湖中常有一只五头怪龙作乱。松赞干布为除此害,亲自变成一大鹏鸟与怪龙进行了多次殊死搏斗,最后将妖龙的五个头一一啄了下来。因此这座镇妖之寺的名字就叫作了“昌珠寺”,以纪念松赞干布降伏妖魔。
雅砻河谷“猕猴变人”的神话传说
传说远古时期,一只神猴受了观世音菩萨的点化来到贡布日山上修行。附近的一个罗刹女爱上了猕猴,遂要求与他结合,否则她就要与山下的魔鬼结合,生下无数魔子魔孙,残害生灵。在征得观世音菩萨许可后神猴与罗刹女结合并生下六只小猴,后来繁衍成了西藏人类社会。传说中的狲猴与罗刹女结合、繁衍后代的地点“猴子洞”至今仍然存在,就位于贡布日山腰上。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不但在山南桑耶寺、拉萨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等地都绘有壁画,而且藏史许多书籍中都有记载。
羊卓雍错
传说羊卓雍错是仙女下凡变的。又说,很久以前这里是个泉眼,附近住着户富人,富人家有个叫达娃的佣人。一天,这娃在泉边救了条小金鱼,小金鱼变成一位美丽的姑娘并送给达娃一件宝贝。富人发现后,硬要达娃带他到泉边找宝贝和姑娘。没达到目的,富人就将达娃推进泉眼淹死了。姑娘出现了,变成无边的浪向富人袭来。从此,这儿有了泓碧蓝清澈,妖娆无比的湖。
蒙古族人崇拜羊卓雍错更多的是将她奉为羊卓措达钦姆即金刚障碍之主,是藏区的女护法神。因此,羊卓雍错既是龙女的化身,又是女护法神的驻锡地,兼具多重功能或神力。
羊卓雍错是野生禽类的乐园,成千上万只白色水鸟在湖面飞翔,十分壮观。关于白色水鸟,有一个传说 。很久以前,湖边有个叫白地的村子,村里里住着位漂亮的姑娘,她每天夜里都要到湖里洗澡。农奴主看中了姑娘,要把她霸为已有。但姑娘已有心上人,不愿意嫁给农奴主。一天夜里,农奴主将她抱出水面。这时,天上飘来一朵彩云,云端站着位仙女,仙女用佛珠将农奴主打死,但农奴主还是死抱着姑娘不松手,2人都沉入湖中淹死了。第2天黎明,湖中飞出一只白色水鸟,是姑娘的化身。从此,水鸟总是在羊卓雍错上飞翔。
羊卓雍错被称为圣湖,据说主要原因是她能帮人们寻找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达赖圆寂后,由西藏上层僧俗组成负责寻找灵童的班子,先要请大活佛打挂、巫师降神,指出灵童所在的大方位;然后到羊卓雍错颂经祈祷,向湖中投哈达,宝瓶,药料等;最后,主持仪式的人会从湖中看出显影,指示灵童所在的更加具体的方位。如果上述3种仪式所示方位一致,便可派出人马,循所示方位寻找灵童。
『柒』 西藏的自然风光有哪些特点 西藏的
西藏自治区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地处北纬26度50分—36度53分,东经78度25分—99度06分之间的青藏高原上,平均海拔超过4800米,境内海拔超过7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有11座。加之气候寒冷、气压低、空气稀薄,所以素有“世界屋脊”和“世界第三极”之称。西藏东面、北面分别与四川、云南、青海、新疆等省接壤,南面同印度、锡金、不丹、缅甸等国毗邻,西面与克什米尔地区相接,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200多万人口的自治区。西藏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宇内。她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 西藏有着壮丽的河山,奇特的民族风情、星罗棋布的寺庙和仙境般的自然景观。踏上那陌生而神奇的土地,沿着朝拜者的足迹走入那古老而遥远的神山的传说,感受圣湖广阔静谧的美,游览金碧辉煌的名刹古寺,欣赏渊源流长的民间艺术,领略一处处风俗不同的雪域情调,遨游一座座雪山冰峰......,一定会使您如痴如醉,陶然于天地之间。
目前,西藏的旅游项目主要是以文化观光为主;同时还有登山、徒步、科学考察等特种旅游。全境可供旅游者游览的参观点有60多处,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日喀则、山南相结合,辐射那曲、阿里、林芝等地的旅游景点分布格局。
拉萨,在藏语中是“圣地”的意思,她坐落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海拔近3700米,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因平均年日照时间长达3000多小时,所以拉萨又被称为日光城。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及宗教活动的中心。市内和郊区名胜古迹众多,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驰名中外。
日喀则,海拔3800米,是一座具有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历代班禅额尔德尼驻锡地,后藏的政治和宗教活动中心。举世瞩目的珠穆朗玛峰即坐落于日喀则之南。扎什伦布寺内巨大的铜强巴佛,吸引了众多旅游者。日喀则周围还有萨迦寺、白居寺、夏鲁寺等著名的古寺。
山南,藏民族的发祥地,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海拔3600米,气候温和。雅砻河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桑耶寺、雍布拉康、藏王墓和昌珠寺等著名的古寺、文化遗迹散布其间。
林芝,地处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气候湿润,景色宜人。该地区是门巴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风情殊异。南迦巴瓦峰、举世闻名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巴松错,以及察隅、波密等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
阿里,地处西藏的西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该地区湖泊众多、人烟稀少,是野牦牛、藏羚羊、黄羊、藏野驴等野生动物的乐园。著名的古格王朝遗址、托林寺、多香城堡等古迹即位于阿里西部;普兰的神山、圣湖均是国内外香客的朝圣地。
那曲,地处西藏北部,海拔4500米以上,又称藏北高原,青藏公路由此通过,交通便利,风光独特。古象雄文化遗址、苯教寺庙、圣湖纳木错,以及高原牧民生活等,组成了这里极有特色的旅游内容。 昌都地区,地处横断山,金沙江、怒江、澜沧江流域,是一片美丽富饶而广阔土地。壮丽的山川、茂密的森林、古老的历史遗迹和朴实的民俗风情,深深吸引了国内外旅游者。
不用谢
『捌』 西藏风景好吗
西藏的风景是非常独特的,青藏高原等是自然,丰富的藏民族文化是人文。好不好,在于各人之心。但来西藏,你一定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