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景摄影
『壹』 中国风景摄影网 www.12008.cn 很不错的摄影专业网站
第一次入来,怎样入网站
『贰』 中国摄影美景最多的地方在哪里
中国十大摄影圣地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见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 中国十大摄影圣地 (2010-01-23 00:00:00) 转载 标签: 车坛影协休闲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见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徽州…… 乌镇…… 婺源…… 你可能还要加上黄姚、周庄、同里、西塘、赤坎……
悠悠水乡,遥遥古镇,小桥流水,酒肆茶寮……跟这些奇伟之观相比,不过是山抹微云苏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稍嫌旖旎了些,也太婉约了点:))
且看:anada 评出的十大勾魂摄影圣地:) 图片全部选自车坛影协,在此向原作者致敬!致谢!
第十名 钱塘江
入选理由: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观潮,其地并非险远,可是抢占机位制高点,却是人所罕至。
作者:半挡光圈
第九名 香格里拉
入选理由:飘渺仙境,浓郁的宗教、历史和人文色彩交织成神秘画卷
神光映古寺
云南 香格里拉 松赞林寺
作者:lxp101
第八名 喀拉峻草原
入选理由:新疆特克斯喀拉峻绝色秘境大草原,被誉为“世界上十大高山草甸”之一。没有机场,没有公路,一切靠徒步。
喀拉峻草原位于特克斯县南喀拉峻山,距县城直线距离约30公里,有简易公路相通。海拔1600~2000米。喀拉峻系哈萨克语,意为“黑色莽原”。喀拉峻草原风景独特,草丰林茂,面积约759平方公里。喀拉峻草原是典型的山地草甸类型草原,喀拉峻草原地势起伏和缓,视野开阔,草原5~9月碧草茵茵,盛夏之际雨水丰富、日照充足,各种野花恰似点点繁星开遍山野。夏季来到喀拉峻草原,如同步入花的海洋,暑气顿消。
作者:瀚海行
第七名 元阳梯田
入选理由:元阳梯田吸引全球大批背着摄影包的驴友蜂拥而至,元阳梯田是不允许践踏的。所以你最好长了翅膀,飞到空中航拍。据说元阳梯田开始收费了,免费看梯田、拍梯田的时代就此告终。
跳动音符
作者:行摄天下
第六名 巫山云雨
入选理由:你要爬到高山上,风吹雨淋,等呀等,猿猱飞度,露水沾衣,栉风沐雨,胼手抵足,直等到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者:TTST
第五名 甘南
入选理由:第一次听说甘南这个地方?----天穹深邃湛蓝,祥云洁白堆玉;山峰挺拔积雪,草原牛羊遍地;寺院恢弘博大,庙宇金辉熠熠;天葬神圣难解,经幡随风摇曳;藏民虔诚长拜,僧侣绛袍济济……
作者:北京老顽童
第四名 藏地
入选理由:藏地这两个字还不够吗?
作者:若来
第三名 夏特
入选理由:你是地狱 还是天堂??? (参见作者自述)
有人说你一半是天堂,一半是地狱 而你却是我八年驴徒向往的终极梦想之路 八年之中过往种种 我也曾经在各种山路中艰难跋涉 挥汗如雨却总是差那么一点点的和你失之交臂 而你却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 在我眼前轻摇手臂唤我前行 而今我终于放下一切的束缚和托词 坚决的象你靠拢为那八年的驴徒梦 更为你那厚重的历史 奇特的风景 高至六级之艰难的深层媚惑 。。。。。而今我如男儿一般的豪情壮志 仰天大笑出门去高喝一声 夏特我来了 接纳我 佑我成功吧!!!
终于穿越了你 却觉得用什么样的文字来形容你 都显得匮乏和无法尽诉 忘不了你的美 那金黄色大草甸子的绵软 那浓雾绕山般的仙境那神奇圣洁通体是白色石英石的雪莲峰 巨大的冰川 冰裂缝 洁白的石英石沙滩 神秘的古堡等等绝美景致让我看到了你犹如天堂的模样。。。。。。。
可是也忘不了你的艰难 那每小时只能行进一公里的冰川 边布着各种形状的石头 根本让人无法下脚 人走在上面 艰难的爬上爬下 很累很累可还没有成就 看着很近的地方却怎么也走不过去 同时还要提着万分的小心 因为冰川上到处都是危险吃人的冰裂缝 万一失足那真不可想象一天没有过去 晚上在冰川上石头堆子子里强行扎营 不舒适还不说 单是听那帐篷底下冰河轰隆声啊 就足够让人惊魂的了 晚上吓的我整夜未眠很害怕我们这么多人的到来 万一引起相对效应导致冰川突然塌陷 那我们就都掉进冰河没影了 下冰川的冰壁的时候 真是用了我的十八般武艺各种肢势 各种技能 各种绳索 冰镐 冰锥等等 让我感觉自己就象电视里的飞虎队员了一样 那种光滑的冰壁 人走在上面每一步都是艰难和恐怖如果掉下去 就不可能生还了 真是惊险 吓的我连呼吸都不敢了 心脏也快停跳了 至今回忆起来都觉得恐怖 还有你冰冷的河水 怎么形容那种冰呀几乎可以让人瞬间失去知觉 那种刺骨的冰冷啊 让人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寒冷。。。。
六天之中徒步一百余公里 从新疆北疆的昭苏到南疆的拜城 过草地 翻雪山 下冰川 趟冰河 经历了雨 雪 冰雹等恶劣天气 几次和死亡交界终于穿越过了你这条南北通商古道呀 经过了你知道什么叫难度六级 知道了什么是心跳 知道了什么是绝美 在同行的香港队友们走出去回望你高声大喊‘再见了地狱’的时候 我的心潮湿了 眼朦胧了 夏特你到底是地狱还是天堂???
作者:靓汤
第二名 大漠
入选理由:能拍到这样的景象,不是搭着降落伞从飞机上定点着陆,而且落下的地方,刚好有驮队经过……一个字:难!
『叁』 中国风光摄影作品的未来走向
“中国风光摄影作品的未来走向”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话题。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一些有识之士甚至组织了“中国风光摄影高端论坛”来梳理这个话题。尽管这个命题很不好阐述,但是摄影家和文艺理论家对于这个问题的不断探讨,却在一定程度上使风光摄影的未来走向有了一个相对比较明晰的脉络。
关于风光摄影有种种不同的看法,袁毅平老师为丁遵新先生所著《摄影美的本性与创造》再次作序时,对摄影的本性提出了“真与美直接结合”的理念。是的,摄影的“真”与“美”,可以说打从摄影术诞生以来就自然形成。近十几年来随着摄影流派、摄影理论的不断发展、分裂,加之近几年摄影器材的科技含量高速发展,对摄影图片“真”与“美”的争论更是喋喋不休、众说纷纭,但绝大多数同仁还是认可、认同“真”与“美”是摄影的最基本、最根本的本性。虽然每个人对摄影的本性因所处的年龄、社会、环境、地位、条件不同,因此在认识和认同上也有差异,但“天然去雕凿”的纯自然美总是被绝大多数人首肯的。风光摄影也不例外,也要首先追求它真实、纯朴的自然美。尤其是中国的风光摄影作品,还要在结合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这一特性,更加应该注重追求我们中华民族情感之一的自然美、真实美、纯朴美。可以说,自然美是一切艺术美的基础。
就风光摄影而言,如今的风光摄影已经不仅仅限于自然风光,它包括的题材还有工业风光、农业风光、城市风光等等。我们所追求的“自然”应从整体形象上给人以综合的无比丰富的欣赏感受,如它们自身的空间感、运动感、生命的繁荣、多姿多彩、音响、颜色的丰富、流动、和谐、变幻、将这一切天然存在的东西一一有选择的、真实的表现(拍摄、制作)出来。
基于摄影的本性是“真与美直接结合”的这一理念,而以自然型为代表的中国风光摄影恰好又是真与美直接结合的代表,因此就有必要重视和探讨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摄影界争论得最多的一个“美是误区还是潮流”问题。以拍风光见长的摄影家李少白先生明确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唯美”是一种境界。他说:“应该承认摄影除了记录社会、历史,揭露丑恶,批判现实或者表现自我,发泄情绪等实用功能外,更有意义的就是参与审美。面对目前轻视艺术与美的时尚之风,不管它以什么名义——大众的、人文关怀的道德的、历史伦理的,还是前卫的、后现代的、观念的;不管它是严肃的,还是轻浮的,还是别的什么,统统不要轻信,摄影的高级形态,必然是艺术,而艺术的本质必然是‘唯美’。‘唯美’不是一种霸权,一种垄断,而是一种抵御,抵御粗鄙、庸俗、虚伪;又是一种坚持,坚持人性中的至洁至纯;还是一种呵护,呵护善良、柔弱……”他还说:“唯美真的是一种境界,一种很高很高的境界……无论批判现实,审视自我,还是歌颂自然,唯美都可以让你体会精神的永恒价值,使你手中的相机成为物化这种价值的利器。”
我们纵观中、外优秀的风光摄影作品,无一不是以“真”为本,以“美”取胜,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经典的传世之作。对风光摄影而言,更不应该回避这个“真”和“美”字。大自然的环境从来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大自然的重视,甚至把大自然人格化,所谓“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特性。在中国几千年里的文化艺术传统里对大自然的可以说贯穿了所有的媒体。山水画一直是国画的主流,诗词文学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描述、借鉴和引申。在这样的文化基础下,以大自然为题材的风光摄影很顺利地替代了笔墨纸砚,顺利地进入传统绘画的精神诉求,让中国摄影师们运用摄影术,表现高远、空灵、逸世、伤怀、优雅、朴素的古老文化精神。逐步形成了上个世纪20——30年代以郎静山为代表的“集锦摄影”;70——80年代的纪实风光摄影;90年代初的专题摄影风光小品摄影;90年代中、后期以后的全民大众风光摄影。无论时代怎么变迁,自然型的风光摄影在摄影作品中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以至于在当前中国的公众印象中,一提到摄影,便联想到风光摄影(人像、科技……例外)。可见形成这种看法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山水绘画,中国文学诗词和传统文化审美意识,有多么大的影响。因为在审美或诗意中,蕴含着人类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更加美好生活的想象。
当然自然型的风光摄影其表现形式和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形式和方法有:追求自然光影,突出唯美的物象,对景观、物象纪实,对民风、民俗、民情的抓取和再现,都市风光进行研究、寻找和表现。有人提出,风光摄影有两类走向:一是景观纪实,真实再现大自然的生态和资源,偏重追求文化和科研价值;另一种是写意抒情,借景表现摄影家心情和感悟,偏重于追求审美价值。通过画面倾诉自己陶醉于自然的诗情,赞颂山河的美丽,咏叹天、地、人的和谐。因为摄影是视觉艺术,不能像诗歌直接表达摄影家内心所悟见诸画面的是景物外表,这就要摄影人调动各种造型元素(如光影、色调、构图、瞬间和空间透视等),做到用光影抒情,用色表意,捕捉大自然的光线美、色彩美、造型美、线条美、影调美、节奏美、流动美,借以表达自己的心象世界,来润色被摄对象,从而拨动读者心弦,唤起感情共鸣,表达自己向往的“天人合一”境界。
推崇“自然型”风光摄影作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理由:一是风光摄影是直接取材于现实客观存在,是大自然的真实写照。“自然型”的风光摄影以它的真与美直接结合的摄影本性,决定了它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然。二是由于“自然型”的风光摄影作品具有中国特色,深受中国人所喜爱。三是“自然型”的风光摄影在表现方式、表达感情上贴近人心,深得人心,有丰富的亲切感,更加使大家割舍不得。现代美离不开传统美、自然美。因此,“自然型”的风光摄影和作品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都将永远成为中国摄影界人士的追求和挚爱。
在回顾中国风光摄影的历程里,在经历了近百年的中国摄影史上,风光摄影不仅占领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涌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和优秀的摄影家。随着历史时代前进的步伐,风光摄影在艺术流派上也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创作巅峰,给未来风光摄影的生存、发展、创新奠定了基础,随着摄影走向全民的态势形成,一个由“多元型”构成的中国风光摄影态势已经形成,并将在未来的风光摄影艺术创作道路上越走越远。“多元型”的风光摄影无疑是新时期风光摄影的必然。可以预测,这种“多元型”的风光摄影,不仅要普及、提高,还将会形成新的流派和潮流。
早期的风光摄影以郎静山为代表,从中国古典诗词中寻找摄影灵感,以山川、云霭、孤舟、帆影为素材对象,复制水墨画的意韵,模仿水墨画的结构章法,在照片上题词落款,利用暗房叠放技术拼凑影像,形成了郎氏的“集锦摄影”。郎静山大师开创的这种“集锦摄影”虽然对象是风景,但又绝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风光摄影。真正的风光摄影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初期开始,新中国为数不多的摄影人在歌颂、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时出现的。
风光摄影大规模地崛起是在“文革”结束后的1979—1980年时期,在重新获得审美的权力和自由以后,中国的摄影师在纯净的自然中寄予自己的情感,然后又从自然中净化自己的心灵。以细腻敏感的视觉,捕捉了秋天惆怅的落叶,春天羞涩的白杨,夏日午后的雨滴,冬天雪后的阴霾。与此同时,带有报道、观光性质的,专为印刷传媒使用的风光摄影作品也在蓬勃地发展。这期间,以香港陈复礼沙龙格调的唯美风光摄影,强劲地影响和改变了大陆摄影师的口味和走向,迎合了时代、社会需求,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在沙龙的风光摄影已经在中国摄影生态中占主流地位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风光摄影又转向到以李元为代表的风光小品。李元的风光作品都是从大景里取局部,抓住一景、一物、一光、一色的抒情小品,富于诗味。他善于巧妙、准确地运用光影语言来捕捉形象,选择景物,用以表达自己的心象世界、意象世界。李元所拍风景灵动,真实和富于生命感觉,充满了活力,反映了他内心对大自然深刻的理解和诚挚的感情。这期间,风光摄影的领军人物层出不穷,各有各的“高招”,他们在创作上坚持“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以体现“物我相亲”、“天人和谐”的自然山水审美观。在表现自然美的同时,让作品使观众在审美愉悦中得到启迪。欢迎的作品以深刻的哲理,渗透着音乐艺术的韵律,抽象而有一定的内涵,象征而又恢弘博大,诱发人们去自由联想。有的摄影家以扎实的技术、技艺功底,对光影、构图等摄影语言运用上有独特追求,形成风光摄影新的门派。还有的风光摄影家扎根西部,立足本地,寻找专题,以景寄情,长期坚持不懈地拍摄风光、风情。还涌现出不少追求自我、有个性的写实、或偏重写实的风光摄影家。还有的提出了“风光纪实摄影”的新命题。总之,风光摄影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一种“唯美”、“自然”型的流向,它已经冲破了种种禁锢,形成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国的风光摄影在国际、国内的风光摄影大赛上获得了较高的声誉,得到了国际摄影界同行们的赞同。
对于已经形成并得到认同的多门派的“多元型”风光摄影,因其不完全成熟仍是中期成长阶段,各艺术派别还需要在长期的摄影实践中,去继续追求和完善艺术情结、意境;追求和完善艺术品位、价值;追求和完善摄影理念、理论,这决不是一个短期的实践过程,而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经历一段长期的磨炼,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建树,有所发展。同时也是因为艺术具有不可言传性、不可模仿性、不可解释性的性质所决定,所以“多元型”的风光摄影在经后的若干年中还要继续生存、发展、创新、完善,使之更加成熟、更加完美、更加理性理论化。
『肆』 邀请朋友参加中国风光摄影比赛的英语作文
Dear Michael,
How are you getting on? Do you have any plan of visiting China in the next two months?
Our city council in Beijing is organizing a photography competition called “Beautiful China”. Participants will use their camera a to capture the scenery in any part of this country and submit one of their master pieces by end of May. Three hundred photos will be selected and printed in big posters for exhibition in the People’ Art Museum until end of the year. Each winner will also be given a prize.
This is a good opportunity for you to visit this country and demonstrate your photo taking skills.
Please let me know if are interested in participating in this contest. I shall be happy to be your host when you are here and travel around with you.
Yours truly,
Peter
『伍』 中国风景摄影网采访证是否非法诈骗
目前来说应该不是正规的国家机构,也就是说相当于一个网站的会员,根本不是国家的机构记者证,记者网无从查询,还有也就是没有相关的单位,纯属于一个企业的私营行为,至于是否违法,这个还需要相关部门来鉴定,当然这个证件应当是属于非法的,建议不要采用购买使用,正规的景区都是只认导游证和正规的国家新闻总署颁发的记者证的
『陆』 国内流行风景摄影类型
我是裴老师,你自己好好想,别省事
『柒』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风光摄影
摄影术发明的时候,尼埃普斯的第一张照片也是风光摄影。那是因为没办法,长达八小时的曝光,只能把镜头聚焦静止的景物,随着摄影术的发展,曝光时间缩减为半个小时,但是以风景为主要题材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本质的改变。 所以在那个时代,摄影和绘画并无本质的区别。加上照片主要是提供给画家创作素材的视觉产品,追求画意的效果,一时成为摄影师的创作追求。 这种状况直至以动物胶质为原料的胶片感光材料发明才得以改变。曝光时间大大的缩减,人们可以通过相机捕捉瞬间的景象,于是,摄影作为一种现代传播手段的特性终于显现出来,它不仅是一种审美的手段,更重要的还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手段。在欧洲的人们,可以通过照片了解远在中国的底层人民的生活和皇家生活。事实上,在摄影术还不完善的时候,已经有摄影师记录了克里米亚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这就是摄影摆脱唯美的风景走上本体特征的历史轨迹。讲的再概括一些,即摄影就是摄影,摄影不是绘画,摄影有它自己的题材和表达方式。 摄影术传入中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这种摄影本体性的特征并没有被国人接受。除了少数知识分子如庄学本,大部分文人雅士用照相机玩起了中国古代的诗词画意,风花雪月。这其中集大成者便是以集锦摄影闻名的郎静山。今天我们看郎静山的集锦摄影摄影实际上是利用多次曝光等暗房技术,把各类摄影素材进行拼贴,营造中国古典诗画意境的影像视觉艺术,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摄影。就像我们今天把观念视觉艺术统称为摄影,只不过是一个难以对当代艺术进行归类的不得已而为之的折中称谓。 图一是郎静山摄于1934年的《春树奇峰》,这幅作品第一次入选英国摄影沙龙,确立他的国际地位。从此,郎静山声名鹊起,他日后的摄影活动就是以获取欧美各国的沙龙摄影比赛奖牌为主要目的,蔚为中国摄影的一股风气,而且至今阴魂不散。30年代正是世界政治格局波诡云谲的时代,也是中国的多事之秋,以摄影为工具的社会关注和介入的报道摄影早在欧美盛行,但是,中国的摄影人却还在把玩风花雪月,感世伤怀的图像游戏,与其说他们是摄影者,不如说是用相机代替笔墨的中国古代文人士子和暗房技师。 奇怪的是,五四运动以降,中国真正进入了“现代化”进程,文学、美术、音乐等艺术领域了都历经了脱胎换骨的“现代性”变革,为什么唯独摄影这门最具现代性的玩意儿在中国却依然停留在如此传统的层面上?是摄影器材昂贵的价格只能供有钱有闲的文人士子把玩所致?还是,中国根深蒂固的农业文明的文化习惯导致对产生于工业文明的摄影认识不足?或许兼而有之,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 49年以后的风光摄影,尤其是沙龙趣味的风光摄影遭到了来自官方的严厉狙击。所谓的红色摄影,是以新中国全新的社会面貌和社会主义建设热潮的新闻摄影为主的。这个时期的所谓新闻摄影,其实完全是迎合官方意识形态,取消个人化视角的政治宣传动员摄影。主角是翻身做主人的广大工农兵,充斥着以高大全为审美趣味的单一的摄影语言。这期间也有赞美祖国山河,反映社会主义自然改造的“风光摄影”,也有赋予政治隐喻的风光。 张甸的《声震山河》 敖恩洪的《油菜花》 很容易让人想起矛盾的散文《风景谈》,人可以改造自然,甚至可以成为社会主义的自然。这种自然观也得到了摄影的视觉表现。 黄翔的《雨后黄山》是典型的反映祖国山河如此多娇的作品,并成为一道艺术母题。 袁毅平的《东方红》,广角、仰拍、多次曝光等技术手段形成的摄影语言,象征性的建构起高大全的审美范式。 李进的《仙人洞》。这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作品。作者李进实际上是江青的化名,她曾一度迷恋摄影,并请新华社资深摄影家石少华任指导。这幅经过后期制作的作品,因毛泽东题诗而一度被认为是反映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风光摄影。毛泽东在1961年题词:“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数风光在险峰”。5年后,文革爆发。 从49年到文革,风光摄影医改沙龙摄影趣味,被赋予了政治隐喻和意识形态标记,同时,也被取消了个人化的观看,成为千篇一律的视觉制品。 文革以后一直到改革开放时期,摄影器材逐渐进入了千家万户,除了作为家庭留影纪念之用,一部分知识分子依然把风光摄影作为其拍摄的主要题材,城市近郊的农村景致,旅游途中的风光称谓摄影人不厌其烦的拍摄对象,总体的看,除了少数摄影团体的突破创作,依然难改那种唯美的沙龙习气。直到今日,此风潜滋暗长,愈演愈烈。我们在网上不难看到那些经过夸张的后期制作而变得面目全非的非自然的自然风景。 说到这里,不禁要回到本文的标题,与其说中国人为什么喜欢风光摄影,倒不如说中国人为什么难以摆脱风光摄影的窠臼?如果说以郎静山为代表的风光摄影,是传统文人置身社会之外的自娱自乐,并以此迎合西方话语霸权;那么49年以后则是对政治话语的屈服和归顺,直至今天对风光的野蛮涂改,这期间的脉络和视觉逻辑一直没有变。我们中国人对摄影这个来自异域的工业文明的产物,远非得心应手,并建立起自己的话语。我们的视觉灵魂,在骨子里还是属于田园牧歌式的农业文明。
『捌』 中国风景摄影记者证到云台山好用吗
云台山佳雨农家为您解答:
云台山门票价格
旺季价格:内120元/人(旺季:3月到容11月)
淡季价格:60元/人 (淡季:12月到2月)
免票范围:现役军人凭军官证或士兵证、革命伤残军人凭本人军残证、离休干部凭离休证、70岁以上老人凭身份证/老年人优待证、身高低于1.3米的儿童。
半价票范围:全日制在校学生凭注册的学生证、残疾人凭残疾证、60-69岁老年人凭身份证/老年人优待证、省级以上优秀教师凭证件(政府颁发)。
景区内部交通费:60元/人
内部交通费免票范围:身高低于1.3米的儿童。
注:景区门票为通票制,可游览云台山景区内的所有景点,有效期为两天,实行分景点验票的制度,共设山门、红石峡、潭瀑峡、茱萸峰、万善寺等验票处,凡是验过票的景点,不能重复游览,百家岩景点尚未开发完善,暂不对外开放,请您提前安排好自己的行程。
祝你们旅途愉快!
『玖』 国内哪的风景最好,最适合风光摄影的地方
新疆天山地区,青海湖,云南玉龙雪山,西藏,都是非常适合摄影的地方。
另外,几座名山的风景也非常不错,如黄山,泰山,衡山等。
『拾』 中国风景摄影网 网址
听说这个网站摄影师和模特注册的不少。想去报名当版主。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