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描写是什么景色
❶ 《绝句》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是什么
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虽是一首描写自然风景的小诗,其中却蕴含著丰富的思想感情.细柳新绿,这不是春天的色彩么?黄莺唱和,这不是春天的声音么?白鹭从南方飞回,正是带着春意的来客.趁着春江水满,江东的船舶不远万里而至,说明人们已经开始了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活动.这一切构成一个鲜明的主题━━春天来了.作者饱蘸喜悦的笔墨,描写这些清新活泼、生气蓬勃的事物,以敏锐的观察,摄下一幅万类春天竞自由的景象.
❷ 绝句是描写什么的景色
1、本诗写了六种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西岭、停泊。
2、原文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4、简析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❸ 绝句描写了那些景色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色,描写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3)绝句描写是什么景色扩展阅读
在杜甫六十多年的生命历程中,除了青少年时代,大概就只有在成都草堂期间,才获得过一段短暂安宁的生活。
安史之乱后期,杜甫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蜀中,在当地的地方官、他的朋友严武的帮助下营建了草堂,结果没过多久又碰上蜀中叛乱,杜甫避乱去了梓州、阆州(今四川三台、阆中)等地,直到代宗广德元年(763),叛乱平定,安史之乱也终于结束,杜甫才回到成都草堂。
此时的杜甫心情应该是愉悦的。当生机盎然的春天来到的时候,草堂周围的一切也都变得美不胜收。杜甫以他出色的彩笔,绘而成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苏轼说过:“少陵翰墨无形画”,这和他称赞王维“诗中有画”是差不多的意思,都是指诗歌有生动的画面感,从这两句来看,确实如此。
首先在于颜色词的使用。画面感是一种视觉效果,人的眼睛最先感受到的往往是颜色。这两句所呈现出来的颜色:黄、翠、白、青,形成了非常明媚的视觉效果。唐代很多著名诗人都是描写颜色的高手。
例如同样擅长营造画面感的著名诗人王维,有同样是描写白鹭和黄鹂的名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这联诗的特点在于,不仅有“白”与“黄”的亮色,还有“阴阴夏木”的浓郁到发暗的绿,从而形成明暗色调的对比。
韦应物《滁州西涧》亦如此:“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黄色成为幽草深树当中的一点亮色,分外醒目。杜甫这两句则全是亮色,用“翠柳”、“青天”来映衬黄鹂、白鹭。“翠柳”说明不是刚长出鹅黄嫩柳的初春,而是春意已浓。
但柳树不同于可以“翠叶藏莺”的梧桐槐柏之类,它的袅袅下垂的枝条不会遮掩黄鹂的身影,所以诗人看得很清楚:“翠柳”上有“两个”黄鹂。黄绿相衬,颜色明艳。“白鹭”的背景则是“青天”。“青天”是碧蓝的天。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也是以“白鹭”衬“青天”。这“白鹭”其实只是一个洲名,诗人眼前所见不一定真有白鹭,不过文字的妙处就在于它引导我们想象,我们在想象中会有一种下意识的颜色感,这又是绘画这样的视觉艺术所不及的了。
不过在杜甫诗里,却是描绘了真实的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形成一派明媚的画面感。
❹ 绝句描写了什么的景色
绝句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诗中描写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六个景物。
❺ 杜甫的绝句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绝句》描绘了一幅明丽纷繁的早春图,首句写草堂周围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内在欢唱,一派愉容悦景象,呈现一片生机,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具有喜庆的意味,表现的是在窗前刚刚抽丝发芽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鹂鸟在欢快的鸣唱。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
(5)绝句描写是什么景色扩展阅读:
《绝句》的创作背景
这组诗当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唐肃宗宝应元年(762),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治今四川三台)。次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回到成都再次镇蜀。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杜甫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明末王嗣奭《杜臆》说这组诗“盖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拟客居此以终老,而自叙情事如此”。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绝句四首
❻ 《绝句》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成回对的黄鹂在新绿的答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青天上自由飞翔。凭窗望去,西山千秋雪景好像是嵌在其中的一幅画,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畅行万里的船只。
2、
两只黄鹏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
一行白鸳飞上了高高的蓝天。
窗口正对着岷山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停泊着来自江苏的万里航船。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在表面看来是一切生机,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彷徨。以清新轻快之景寄托自己内心这般复杂的心情,正是诗人此诗的主意之所在。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❼ 绝句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整首诗描绘的时间在春末夏初的六月,以作者家为事件发生的中心地,家旁的柳树上成双结对的黄鹂鸟在卿卿我我地鸣叫,预示着什么事要发生。果不其然,作者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有船来接作者与一群高洁之士要同去做官了。事件脉络表达的非常清晰明确。
《绝句》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翻译: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7)绝句描写是什么景色扩展阅读
“两个黄鹂鸣翠柳”引发了“应节趋时”的话题,又从侧面见证了雪存在的久远、船来泊惊起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而又说明了学成要出山的事件。水中有天,人将坐船出行,暗喻将与高洁之士一同纵横天下。
“窗含西岭千秋雪”暗示:“寒窗苦读”、“修炼得道成仙”又应承了“应节趋时”功夫不负有心人的话题。而东吴之船更点明了全篇的关键,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所有的意象意境都在那里有机地碰撞回荡融合。一切都让人回味无穷。
时间、事件、地点、情节、故事表述完满。并且互相印证、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感知、感怀、感恩还注入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人类最伟大的人生理想。更体现了文化人那种“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的做人境界。表面看上去写的是优美的景物,实际上则寄托了作者此时此刻的志趣情操。
全诗以赋的方法写作,且浑然天成,而又恰到好处不露痕迹。以至于外行人以为杜甫这首诗是在描写自然风景。上下两句,两两相对,且那些明比、暗喻让人浮想联翩。是运用“赋、比、兴”的经典之作。让人见识到了什么叫托物言志,什么是诗的语言。
❽ 杜甫的绝句描写了什么景色
《绝句》(一)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个黄鹂在空中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此时既有28个字却有六种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西岭、停泊
❾ 绝句这首诗描写了什么的景色表达了什么
绝句这首诗描写了什么的景色,
表达了什么,
《绝句》中描写的景物有:
黄鹂、柳树、白鹭、
青天、山岭、雪、船。
《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
回到草堂时所作,
作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
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流逝、
孤独无聊的失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