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景观
㈠ 攸县的历史名胜古迹的地址
文明上塔:位于县城对河之米水南岸窑湾山头,距城1公里。明万历丙子年(1576年),知县徐希明倡建。该塔八方七层,高21米,红石为基,青砖为体,底边长3.58米,占地面积42m2。祁阳石门额,上携“文明塔”三字,工整有力。
桃源谷,位于漕泊乡桃源村境内,谷长约7km,从攸漕、桃源公路交汇处开始,往东依次包括明代古桥、枫杨古树群、桃花洞和桃花溪等四大景点。是攸县酒埠江风景名胜区里的自然生态谷和酒埠江地质公国内的古河道,全长2000余米
白龙洞,位于攸县境内的白龙洞为约3亿年前发育的岩溶地貌洞穴,因岩溶景观“白龙马”而得名。洞内景观千变万化,洞中有洞,楼上藏楼,是大自然的天然岩溶地貌博物馆,被喻为东方奇洞。“白龙马、古河床、古生物化石、石钟音乐”堪称国内四绝。
仙人桥,位于攸县漕泊乡三联村,距酒埠江风景区的白龙洞仅4公里。该景区面积0.8平方公里,游览线路全长2180米,以仙人桥为中心,连接仙人峡与仙人崖,有仙峡寻幽、仙台望月、仙桥贯空、仙湖戏波、天龙坡、天龙岭、云栈揽胜、仙人洞等八大景点;以幽深的峡谷、神奇的仙桥、峻峭的山岭、茂密的植被、动人的传说为五大特色。
宝宁寺,位于黄丰桥镇乌井村,是我国湘 赣地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该寺始建于唐天宝10年(公元751年),开山祖师是攸县籍人士旷长髭禅师。1985年4月17日,攸县人民政府公布宝宁寺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开始进行该寺的修复工作,1994年春举办了盛大的开光法会。宝宁寺所处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峰峦迭嶂,交通方便。寺后保存有一株古樟,系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沉水樟,为省内沉水樟之王,其树体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极具观赏和科研价值。
㈡ 攸县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桃花谷
是攸县酒埠江风景名胜区里的自然生态谷和酒埠
江地质公国内的古河道,全长2000余米。谷内环境清幽、植被茂盛、溪流清澈、碧潭飞瀑、乱石穿孔,各种奇禽异兽,珍稀植物、名贵药材随处可见。春天,樱桃、杜鹃漫山红遍:秋天,猕猴桃、野萄葡挂满山沟。天然谷中,有山里人家、迎客石、双流击石、落玉流翠、五叠泉、双石门等主要景点。
白龙洞
白龙洞地处株洲市攸县漕泊乡境内,为天然碳酸盐溶洞,长7公里,洞内景色奇秀,其发现时间不过数年,但知名度越来越大,有“奇比张家界黄龙洞,秀超桂林芦笛岩”的美誉。白龙洞在湖南百强景点评选中榜上有名。
酒仙湖
酒仙湖位于攸县酒埠江风景名胜区酒埠江镇的东南部,为国家级大Ⅱ型水库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它始建于1958年,1960年合闸蓄水、湖区集水面积为610平方公里,总蓄水量为 3亿立方米,平均宽度为500米,最大宽度为2300米,平均水深37米,深水航道为24公里。
宝宁寺
千年古刹宝宁寺坐落在攸县酒埠江风景区酒仙湖景区酒仙湖之滨,地处黄丰桥镇乌
攸县攸县仙人桥风景
井村。宝宁寺创建于唐天宝10年即公元751年,是湖南最早的佛教禅院之一。
宝宁寺为佛教南宗曹洞宗祖庭,从唐五代至宋元期间,宝宁寺香火一直很盛,成为湖南名刹和佛教南岳、江西两系的交往中心。宝宁寺现存的寺院殿宇,是清光绪二年修复的模式,前后有三进,殿、堂、楼、阁、台共24座。宝宁寺在中国佛教史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北有少林,南有宝宁”之说盛极中国佛教界,一代佛学泰斗吴立民评价宝宁寺为“国宝”。
阳升观
阳升观,系新攸州十景之一,位于县域东南25公里之莲塘坳乡,地处司空山群峰环绕之中。始建立唐天宝七年(748年)。前濒南水,后靠三清峰,画屏峰呈于前,狮子峰、凤凰峰附于左右。山门有一楹联道:“唐宋敕建以来名山不朽;庆光重修而后福地长留”,此联概括了该观的历史。观前一公里处的老炉峰下建有阳升观电站,420米长的管道,1070级石阶直上
㈢ 攸县的旅游景点
攸县有“鸾山配凤岭,金水绕银坑”的美誉。尤其是酒埠江风景区,集山湖、溶洞、地热资源于一体,已被认定为国家级地质公园,景观奇特多样,有酒仙湖、百丈瀑、温泉等水体景观,古银杏树、红豆杉、方竹等森林景观,攸西松山观,宝宁寺、洪秀全纪念馆、红军兵工厂等人文景观,已探明120多个大型溶洞,是南方地区最大的溶洞群,其中长达10公里的禹王洞地下河是中国已发现最长的地下河之一。
桃花谷
是攸县酒埠江风景名胜区里的自然生态谷和酒埠江地质公国内的古河道,全长2000余米。谷内环境清幽、植被茂盛、溪流清澈、碧潭飞瀑、乱石穿孔,各种奇禽异兽,珍稀植物、名贵药材随处可见。春天,樱桃、杜鹃漫山红遍:秋天,猕猴桃、野萄葡挂满山沟。天然谷中,有山里人家、迎客石、双流击石、落玉流翠、五叠泉、双石门等主要景点。
白龙洞
白龙洞地处株洲市攸县漕泊乡境内,为天然碳酸盐溶洞,长7公里,洞内景色奇秀,其发现时间不过数年,但知名度越来越大,有“奇比张家界黄龙洞,秀超桂林芦笛岩”的美誉。白龙洞在湖南百强景点评选中榜上有名 。
酒仙湖
酒仙湖位于攸县酒埠江风景名胜区酒埠江镇的东南部,为国家级大Ⅱ型水库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它始建于1958年,1960年合闸蓄水、湖区集水面积为610平方公里,总蓄水量为 3亿立方米,平均宽度为500米,最大宽度为2300米,平均水深37米,深水航道为24公里。
宝宁寺
千年古刹宝宁寺坐落在攸县酒埠江风景区酒仙湖景区酒仙湖之滨,地处黄丰桥镇乌井村。宝宁寺创建于唐天宝10年即公元751年,是湖南最早的佛教禅院之一。
宝宁寺为佛教南宗曹洞宗祖庭,从唐五代至宋元期间,宝宁寺香火一直很盛,成为湖南名刹和佛教南岳、江西两系的交往中心。宝宁寺现存的寺院殿宇,是清光绪二年修复的模式,前后有三进,殿、堂、楼、阁、台共24座。宝宁寺在中国佛教史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北有少林,南有宝宁”之说盛极中国佛教界,一代佛学泰斗吴立民评价宝宁寺为“国宝”。
阳升观
阳升观,系新攸州十景之一,位于县域东南25公里之莲塘坳乡,地处司空山群峰环绕之中。始建立唐天宝七年(748年)。前濒南水,后靠三清峰,画屏峰呈于前,狮子峰、凤凰峰附于左右。山门有一楹联道:“唐宋敕建以来名山不朽;庆光重修而后福地长留”,此联概括了该观的历史。观前一公里处的老炉峰下建有阳升观电站,420米长的管道,1070级石阶直上峰巅,犹如长龙上天。
桃源谷
桃源谷是攸县酒埠江风景区的自然生态谷,是酒埠江地质公园的古河道,全长2000余米。谷内环境清幽、植被茂盛、溪流清澄、碧潭飞瀑、乱石穿孔。山上奇禽异兽,珍稀植物,名贵药材处处可见。春天樱桃、杜鹃漫山红遍;秋季猕猴桃、野葡萄挂满山沟,人处其景心旷神怡,是一个天然氧吧、健康旅游的圣地。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全县的内外贸易。全县与海内外的贸易交流往来十分活跃,可谓商贾云集、货畅其流。位列“湖南五大市场”之一、湘东市场之首的皇图岭农贸市场吸引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生意人。商城,成为湘东地区又一处火爆的商业中心
灵龟寺
据《攸县志》同治版记载,灵龟寺始建于明末,位于城东米水河畔灵龟峰之巅,邑绅刘伯相建“元帝祠”于峰顶,县丞余有为建“如斯亭”于山腰。后有县衙牢吏张镗在峰麓出家将祠名改为“张镗庵”。明教谕杨世桂改“张镗庵”为灵龟寺
灵龟寺位于攸县城东1.5km的洣水河畔。其山势一峰独秀,如龟出穴,踞水上游,享有“梅城第一峰”之美称。峰顶一寺,名灵龟寺,钟鼓常鸣,香烟缕缕,奇峰古刹,巍然屹立。岗环水绕,气象万千。
马鞍山
马鞍山位于今攸县鸭塘铺乡阴山港村,古阴山县的位置就是现在阴山港这个地方,居洣水北岸,在浊江汇入洣水处。当时的阴山县管辖包括今攸县西北部分地区及今株洲、湘潭、衡山、安仁等部分地方。阴山港南面至今仍有大量汉墓群露出表面。凌云塔
位于县城西10公里之鸭塘铺乡阴山港村马鞍山上,地处攸县、衡东两县交界处。据《攸县志》同治版及碑刻记载:该塔始建于清嘉庆丙子年(1816)。它是洣水四塔最晚的一座,然又是最大的一座,形制相似于上塔和下塔。但在艺术装饰上是颇有匠心。塔高29.3米,塔基边长4.6米,占地面积为102平方米。该塔八方七层,第一层以下为红条石砌成,第二层以上为青砖结构。第一层门楣额上书有祁阳石横式草体“凌云”2字,左边是竖书“嘉庆丙子”,右边相应为“合邑公建”,下镶青石质“二龙戏珠”浮雕画、阶梯右旋可达七层。2008年,凌云塔被评为株洲市文物保护单位。
㈣ 攸县好玩的地方有哪些
攸县有“鸾山配凤岭,金水绕银坑”的美誉。尤其是酒埠江风景区,集山湖、溶洞、地热资源于一体,已被认定为国家级地质公园,景观奇特多样,有酒仙湖、百丈瀑、温泉等水体景观,古银杏树、红豆杉、方竹等森林景观,攸西松山观,宝宁寺、洪秀全纪念馆、红军兵工厂等人文景观,已探明120多个大型溶洞,是南方地区最大的溶洞群,其中长达10公里的禹王洞地下河是中国已发现最长的地下河之一。
桃花谷
是攸县酒埠江风景名胜区里的自然生态谷和酒埠
攸县桃源谷风景(2张)
桃源谷是攸县酒埠江风景区的自然生态谷,是酒埠江地质公园的古河道,全长2000余米。谷内环境清幽、植被茂盛、溪流清澄、碧潭飞瀑、乱石穿孔。山上奇禽异兽,珍稀植物,名贵药材处处可见。春天樱桃、杜鹃漫山红遍;秋季猕猴桃、野葡萄挂满山沟,人处其景心旷神怡,是一个天然氧吧、健康旅游的圣地。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全县的内外贸易。全县与海内外的贸易交流往来十分活跃,可谓商贾云集、货畅其流。位列“湖南五大市场”之一、湘东市场之首的皇图岭农贸市场吸引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生意人。商城,成为湘东地区又一处火爆的商业中心
灵龟寺
据《攸县志》同治版记载,灵龟寺始建于明末,位于城东米水河畔灵龟峰之巅,邑绅刘伯相建“元帝祠”于峰顶,县丞余有为建“如斯亭”于山腰。后有县衙牢吏张镗在峰麓出家将祠名改为“张镗庵”。明教谕杨世桂改“张镗庵”为灵龟寺
灵龟寺位于攸县城东1.5km的洣水河畔。其山势一峰独秀,如龟出穴,踞水上游,享有“梅城第一峰”之美称。峰顶一寺,名灵龟寺,钟鼓常鸣,香烟缕缕,奇峰古刹,巍然屹立。岗环水绕,气象万千。
马鞍山
马鞍山位于今攸县鸭塘铺乡阴山港村,古阴山县的位置就是现在阴山港这个地方,居洣水北岸,在浊江汇入洣水处。当时的阴山县管辖包括今攸县西北部分地区及今株洲、湘潭、衡山、安仁等部分地方。阴山港南面至今仍有大量汉墓群露出表面。
凌云塔
位于县城西10公里之鸭塘铺乡阴山港村马鞍山上,地处攸县、衡东两县交界处。据《攸县志》同治版及碑刻记载:该塔始建于清嘉庆丙子年(1816)。它是洣水四塔最晚的一座,然又是最大的一座,形制相似于上塔和下塔。但在艺术装饰上是颇有匠心。塔高29.3米,塔基边长4.6米,占地面积为102平方米。该塔八方七层,第一层以下为红条石砌成,第二层以上为青砖结构。第一层门楣额上书有祁阳石横式草体“凌云”2字,左边是竖书“嘉庆丙子”,右边相应为“合邑公建”,下镶青石质“二龙戏珠”浮雕画、阶梯右旋可达七层。2008年,凌云塔被评为株洲市文物保护单位。
㈤ 攸县都有哪些旅游景点
新攸州十景
“地以景传,景以人传”。山川风貌,“以人遇之而景成,以情传之而景别”。攸县地处湘赣边陲,自然景观,多姿多彩。古人以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之结合,有《攸江十景》、《南云八景》之雅致,今人有自然景观与历史建筑之分类,展现今“攸州十景”之绚丽。
一洣水四塔
县境内沿洣水有四座连成一线、气势恢宏的古塔:文明上塔、中塔、下塔和凌云塔。
文明上塔位于县城对河洣水南岸窑湾上头,距县城1公里。明万历四年(1576)知县徐希明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重修。该塔八方七层,高21米,红石为基,青砖为体,边长2.95米,占地面积42平方米。第一层南面有大门,高1.5米,宽0.8米,祁阳石门额,上镌“文明塔”3字,工整有力。塔内砖砌拱顶,有阶梯右旋而上,可达第四层,四层以上内空,四向开窗门,葫芦塔顶,直插蓝天。
文明中塔位于县城西郊洣水南岸皂角市水口山头,距县城约5公里许。与上塔同年为知县徐希明建造。清乾隆七年(1742)曾倒塌,第二年知县冯运栋邀邑绅重修。全塔用青条石砌成,六方七层,高9.7米,底层边长3.2米,占地35.8平方米。第二层东向有门,高1.94米,宽0.64米,塔内中心有方石柱,分层叠砌至顶部,各层均以三块条石三向延伸至塔身边墙内,增强了塔身牢固度。塔内无阶梯,中心石柱内有洞,可攀缘上。
文明下塔位于县城西7公里处鸭塘铺乡桐坝村洣水的沙洲上。该塔建造年月无确切记载,比上塔、中塔稍晚,距今约200余年。该塔自塔基至塔顶,全以红条石砌成八方七层,高22.35米,基脚边宽3.45米,占地约64平方米。全塔呈桥墩形,前尖后宽,以抗水流冲击。据说塔基深度与塔身高相等。第一层有门,高1.7米,宽0.8米,拱顶,有阶梯右旋而上,可达四层,五至七层空心,各层均有窗户。一层内原有神龛、神像,现已无存。第二层龛内有一祁阳石浮雕立人,头戴尖笠,手持锁链,楣额有“似佛”二字,两边对联:“诵大乘经,身登彼岸;现本来像,光放浮图。”两侧原有青石碑刻,现已无存。第三层内有青石浮雕观音坐莲像,第四层内有哪吒闹海浮雕。塔身处于河中,挺立中流,虽常遭洪水冲击,久经风雨,仍岿然屹立。
凌云塔位于县城西10公里的马鞍山上,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知县赵勷偕合邑绅士建,距今170余年,是四塔中最晚的一座。然该塔八方七层,高16米,塔基边长4.6米,占地面积102平方米,乃四塔中最大者。塔基及第一层为红条石砌,二层以上为青砖砌成,内有阶梯右旋而上,亦可达第4层。各层内刻有石刻龙、狮、人物浮雕。第一层楣额书“凌云”二字,下镶二龙戏珠浮雕,工艺精细;五层以上为空心,各向有窗门,塔尖葫芦宝顶尚为完好。该塔地处攸县衡东两县交界处,地势雄伟,由此而东望,与文明下塔、中塔、上塔连成一线,成为一道风景线。
二灵龟峰寺
“龟峰观涛”为“南云八景”第一。龟峰,即灵龟峰,峰上有寺,原名张镗庵,后改灵龟峰寺。
灵龟峰寺始建于明末,占地面积563平方米,座东南朝西北,前为山门,楣额“威镇灵峰”为清乾隆年间攸县知县张健所书。中为观音阁,阁右为大殿。大殿为硬山顶,封火山墙,面阔三间。
灵龟峰孤峰耸峙,洣水南来,汇攸水于峰麓,西有石牛头,南有白茅州,灵龟寺巍然屹立,俯瞰江流。清刘愈描绘灵龟峰景致说:“孤峰江山峙,带雨始登临。小径当门曲,归帆隐雾深。乱云吞怪石,竹景倒潭心。漫与山僧话,凉风吹客襟。”有人曾撰有“灵龟峰,峰上生风,风吹枫动峰不动;白茅洲,洲子泛舟,水推舟行洲未行”对联,概括灵龟峰山水之美。
白茅洲在县城东对河,隔河与灵龟峰相望。居民植竹为界,四时种植瓜、菜、姜、芋,是著名的蔬菜种植地。
三阳升仙观
阳升观,地处司空山群峰环绕之中。南朝官居司空的张巴玉曾在司空山修道,传说张巴玉于梁天鉴二年(503)八月十五日白日升天,殿宇始建于唐天宝七年(748),唐玄宗有感于张司空升仙事迹,由皇廷派员选址敕建,并赐名朱阳观。北宋政和三年,徽宗皇帝旨派荆湖南路运转使副使程元佐修复并扩建,为附会张司空白日升天的故事,宋徽宗下诏改朱阳观为“阳升观”。
阳升观前濒南水,后靠三清峰。画屏峰呈于前,狮子峰、凤凰峰附于左右。案前紫盖、香炉(峰),案下大小莲花(峰),群峰拱卫,一水环流,阳而不露,高而不亢。全观由东西川门、戏台、坪院、铺屋、山门、前殿、正殿、后殿、玉虚宫、蕊珠宫、宗师堂、夫人庙等组成,从山门入前殿,从前殿至正殿,次第而登,分别设台阶31级半、7级、3级,以示代表攸县31都半,周围7县、3省地域,即司空影响所在。
东西川门楣额“道通天地”、“法贯古今”,饰有泥塑浮雕麒麟,山门正中楣额“阳升观”三字,左右门楣为“云车”、“风马”。
宋·明清以来,阳升观香火旺盛,明洪武元年(1368)、清嘉庆十年(1805)、道光二十五年(1843)、光绪十九年(1893),都对阳升观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复。山门楹联:“唐宋敕建以来名山不朽;庆光重修而后,福地长留。”概括了这一历史。
阳升观东一公里处的老炉峰下,建成阳升观水电站,420米长的管道,1070级石阶直上峰巅,犹如长龙上天,山头保留了“喷头石”、“猴面石”两处景点。
四宝宁禅寺
宝宁寺在县城东北50公里的黄丰桥镇乌井村的圣寿山主峰之下,风景幽美,为一佛教胜地。
圣寿山原名乌龙山,也称乌金山,因盛产煤炭得名。乌龙山侧峰飞泻而下,有“五虎下山”之势。又有象形山在左、马头岭在右形成猗角。顶峰石岩林立,如坐、如攀、如奔、如跃,千姿百态。其中空王台,目空一切,尤为奇特;千佛岩似百僧听法,充满神秘色彩。灵鹫石兀立危崖,头部呼啸而出,看似千钧一发,实则稳如磐石。文殊岩古藤如须,苍水石水花如瀑。一派“细草迷山径,鸣泉杂鸟声。云排千谷暗,烟簇一林平”的景色。
唐天宝十年(751),攸县人旷长髭,选择了这块集秀、幽、险、奇的风水宝地,结茅而居,开创了保宁寺。唐天佑四年(907),马殷建楚国,以长髭法孙保宁勇禅师寿高道高,赐“圣寿”号,因赐保宁寺山名“圣寿山”。清初胡作传有诗:“寿山灵气鹫投钟,朝旭含烟匝锦蓉。溪折绕堤重溯谷,崖悬绝顶又飞峰。矗凌霄汉镇三楚,俯瞰潇湘胚五宗。为问春秋几甲子,如何夺得马王封。”民国初期,了悟和尚题联:“大千世界无双地;不二法门第一山。”称誉圣寿山。圣寿山胜迹,除保宁寺外,尚有楚兴寺、聚龙仙、天蓬岩以及卓锡泉、禅宗樟、普同塔等。
从唐五代至宋元期间,宝宁寺香火一直很旺,成为湖南名刹和佛教南岳、江西两系的交往中心。旷长髭及法嗣石室、法孙勇禅师都是得道高僧,他们的语录和行迹都在佛教典籍《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指月亮》等书中有记载。
据《宝宁寺志》记载,宝宁寺有殿、堂、楼阁、台共24座,誉为“十方丛林”。全院分三进,前有关圣殿、韦驭殿、钟鼓楼,中有大雄宝殿,左有寮室斋堂,右有方丈“千人床”,后有观音阁、祖师堂、功德堂。共有房屋100间,占地面积14亩。
宝宁寺现存的寺院殿宇,是清光绪二年修复扩大的模式。
寺前100米处有攸河流过。一口放生塘,紧靠寺的右边;寺后层峦耸翠,五个侧峰飞跃而下,俗称“五虎下山”;寺前有钟山、鼓石、莲花峰、锡杖峰;寺左有象山,寺右有马岭;寺后有“空王观日”、“千僧听法”、“灵鹫雷音”、“苍水飞雪”、“茵石灵踪”、“文殊化身”以及“圣寿无双”等胜迹。
宝宁寺还有享誉中国佛教界的“三绝”、“三奇”。三绝:一是普同塔,二是祖师塔,三是《宝宁寺志》和王夫之的《宝宁寺志叙》。三奇:一是千年沉水樟,二是四季青绿的观音芋,三是常汲不涸的千年古井。
宝宁寺在中国佛教史上有一定的声誉和地位。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佛教界吴立民大师为宝宁寺题写了《宝宁寺及旷长髭墓足称国宝》的墨宝。全国著名寺庙中编修志书的在北有少林寺,南有宝宁寺,且王夫之为宝宁寺志作序,更为可贵。因此“北有少林,南有宝宁”之说盛传中国佛教界。
2006年宝宁寺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皮佳水洞
皮佳洞又名皮水洞、水头洞。位于鸾山镇皮佳村。洞长30余华里,上为泥洞,中为石洞,下为水洞。洞内有石钟乳凝成的田园、观音菩萨、罗汉和石笋、石鼓、石桌、石凳等形状。据闻,石洞可与柏市镇的禹洞相连,也与天蓬岩洞相通。洞内有历代文人墨客所题诗句。宋代隐士皮文通,曾卜居洞侧,因而得名。下洞泉水汹涌而出,清澈明静,四季不涸,汇成鸾山东江,有“楚水源头”石刻在出口岩壁。
现经投资开发,紧邻洞口修建了人工湖和农家山庄,洞内修建了游道,疏通了水路,配备了灯光,观光游览甚为壮观。
更多的图片+文字介绍:http://www.430223.com/bbs/xiangxi.asp?id=1534&page=1
攸县旅游网:http://www.430223.com/lvyou/
㈥ 攸县的皮佳洞是风景名胜吗
邮政的皮佳洞风景名胜吗?当然房间名上了风景名胜非常好的地方,非常不错的地方,我很喜欢名胜古迹
㈦ 春节去攸县旅游怎么样好玩吗
攸县有“鸾山配凤岭,金水绕银坑”的美誉。尤其是酒埠江风景区,集山湖、溶洞、地热资源于一体,已被认定为国家级地质公园,景观奇特多样,有酒仙湖、百丈瀑、温泉等水体景观,古银杏树、红豆杉、方竹等森林景观,攸西松山观,宝宁寺、洪秀全纪念馆、红军兵工厂等人文景观,已探明120多个大型溶洞,是南方地区最大的溶洞群,其中长达10公里的禹王洞地下河是中国已发现最长的地下河之一。
桃花谷
是攸县酒埠江风景名胜区里的自然生态谷和酒埠江地质公国内的古河道,全长2000余米。谷内环境清幽、植被茂盛、溪流清澈、碧潭飞瀑、乱石穿孔,各种奇禽异兽,珍稀植物、名贵药材随处可见。春天,樱桃、杜鹃漫山红遍:秋天,猕猴桃、野萄葡挂满山沟。天然谷中,有山里人家、迎客石、双流击石、落玉流翠、五叠泉、双石门等主要景点。
白龙洞
白龙洞地处株洲市攸县漕泊乡境内,为天然碳酸盐溶洞,长7公里,洞内景色奇秀,其发现时间不过数年,但知名度越来越大,有“奇比张家界黄龙洞,秀超桂林芦笛岩”的美誉。白龙洞在湖南百强景点评选中榜上有名。
酒仙湖
酒仙湖位于攸县酒埠江风景名胜区酒埠江镇的东南部,为国家级大Ⅱ型水库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它始建于1958年,1960年合闸蓄水、湖区集水面积为610平方公里,总蓄水量为 3亿立方米,平均宽度为500米,最大宽度为2300米,平均水深37米,深水航道为24公里。
宝宁寺
千年古刹宝宁寺坐落在攸县酒埠江风景区酒仙湖景区酒仙湖之滨,地处黄丰桥镇乌井村。宝宁寺创建于唐天宝10年即公元751年,是湖南最早的佛教禅院之一。
宝宁寺为佛教南宗曹洞宗祖庭,从唐五代至宋元期间,宝宁寺香火一直很盛,成为湖南名刹和佛教南岳、江西两系的交往中心。宝宁寺现存的寺院殿宇,是清光绪二年修复的模式,前后有三进,殿、堂、楼、阁、台共24座。宝宁寺在中国佛教史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北有少林,南有宝宁”之说盛极中国佛教界,一代佛学泰斗吴立民评价宝宁寺为“国宝”。
阳升观
阳升观,系新攸州十景之一,位于县域东南25公里之莲塘坳乡,地处司空山群峰环绕之中。始建立唐天宝七年(748年)。前濒南水,后靠三清峰,画屏峰呈于前,狮子峰、凤凰峰附于左右。山门有一楹联道:“唐宋敕建以来名山不朽;庆光重修而后福地长留”,此联概括了该观的历史。观前一公里处的老炉峰下建有阳升观电站,420米长的管道,1070级石阶直上峰巅,犹如长龙上天。
桃源谷
桃源谷是攸县酒埠江风景区的自然生态谷,是酒埠江地质公园的古河道,全长2000余米。谷内环境清幽、植被茂盛、溪流清澄、碧潭飞瀑、乱石穿孔。山上奇禽异兽,珍稀植物,名贵药材处处可见。春天樱桃、杜鹃漫山红遍;秋季猕猴桃、野葡萄挂满山沟,人处其景心旷神怡,是一个天然氧吧、健康旅游的圣地。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全县的内外贸易。全县与海内外的贸易交流往来十分活跃,可谓商贾云集、货畅其流。位列“湖南五大市场”之一、湘东市场之首的皇图岭农贸市场吸引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生意人。商城,成为湘东地区又一处火爆的商业中心
灵龟寺
据《攸县志》同治版记载,灵龟寺始建于明末,位于城东米水河畔灵龟峰之巅,邑绅刘伯相建“元帝祠”于峰顶,县丞余有为建“如斯亭”于山腰。后有县衙牢吏张镗在峰麓出家将祠名改为“张镗庵”。明教谕杨世桂改“张镗庵”为灵龟寺
灵龟寺位于攸县城东1.5km的洣水河畔。其山势一峰独秀,如龟出穴,踞水上游,享有“梅城第一峰”之美称。峰顶一寺,名灵龟寺,钟鼓常鸣,香烟缕缕,奇峰古刹,巍然屹立。岗环水绕,气象万千。
马鞍山
马鞍山位于今攸县鸭塘铺乡阴山港村,古阴山县的位置就是现在阴山港这个地方,居洣水北岸,在浊江汇入洣水处。当时的阴山县管辖包括今攸县西北部分地区及今株洲、湘潭、衡山、安仁等部分地方。阴山港南面至今仍有大量汉墓群露出表面。
凌云塔
位于县城西10公里之鸭塘铺乡阴山港村马鞍山上,地处攸县、衡东两县交界处。据《攸县志》同治版及碑刻记载:该塔始建于清嘉庆丙子年(1816)。它是洣水四塔最晚的一座,然又是最大的一座,形制相似于上塔和下塔。但在艺术装饰上是颇有匠心。塔高29.3米,塔基边长4.6米,占地面积为102平方米。该塔八方七层,第一层以下为红条石砌成,第二层以上为青砖结构。第一层门楣额上书有祁阳石横式草体“凌云”2字,左边是竖书“嘉庆丙子”,右边相应为“合邑公建”,下镶青石质“二龙戏珠”浮雕画、阶梯右旋可达七层。2008年,凌云塔被评为株洲市文物保护单位。
㈧ 攸县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攸县抄旅游资源丰富,有“鸾山袭配凤岭,金水绕银坑”的美誉,境内景观奇特多样。
境内最著名的景点为酒埠江风景区:
集山湖、溶洞、地热资源于一体,已探明120多个大型溶洞,是南方地区最大的溶洞群。
还有,宝宁寺、洪秀全纪念馆、红军兵工厂等人文景观。
㈨ 攸县的地理地貌概况,主要是山系概况。
攸县位于湘东南部,罗霄山脉中段,东临江西萍乡、莲花,南通粤广,西屏衡岳,北达株洲、长沙,素有“沿海的内地,内陆的前沿”之称,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地势由东西二侧向中部倾斜,东西环山,中部低平开阔向南北敞开,海拔界于69m至1404.9m之间,形成山丘岗平地貌。主要成土母岩有板页岩、砂岩、页岩、紫砂页岩和第四纪红色粘土5种。 灵龟峰,峰上生枫,风吹枫动峰不动;白茅洲,洲畔停舟,水推舟摇洲不摇。 境内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土壤肥沃,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常绿阔叶林带,年平均气温17.8℃,无霜期292天,年降水量1410mm左右。 攸县境内矿藏丰富,物产富集。已探明煤、铁、锰、钨、铀、铜、金石膏、大理石等矿藏资源20余种,尤以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达三亿吨,是全国重点产煤县。植物物种资源非常丰富,共有木本植物78科210属436种,其中乔木273种、灌木139种,草本植物24种,国家保护植物20多种。 攸水、沙河是攸县两条主要河流。攸水、沙河以网岭为脊背向南、北分流,构成了攸县“东西多山,南北开口,中为丘陵”向东略斜的“申”字形势。 攸县北以长沙、湘潭为门户、南以粤、桂为通衢,东为通赣、浙之枢纽,西为往衡、黔之捷径,因有“潭之门户、衡之径庭”之说。唐苏师道在《司空山记》说,攸县“当南岳之东隅,连云阳之福地,振潇湘之胜境,作郡邑之崇丘”。概括了攸县地域的形胜。 攸县地貌总的特征,中部“萝卜头”状为冈地平原,由岗地平原中部地带呈阶梯状分别延向东西两面褶皱断裂区为山地。东部地势自东向西,由高山向低山向丘陵递降;西部地势自西向东由中低山向丘陵、岗地递降。构成东西两边群山环抱,丘陵相嵌,中部地势低的形状。县内最高山是东部鸾山、银坑和茶陵县相邻的太和仙,海拔1404.9米;最低处是中部一带鸭塘铺的桐坝村,海拔仅69米。 以地壳构造变动强烈程度、性质、形迹的组合规律,可分为三个构造区: 东部为强烈褶皱断裂隆起区。从东部柏市泉康村的婆婆岩和泉塘山村的耙齿岭——老漕的洞子前、桃源的兔子坪——鸾山银坑交界的太和仙隆起带和黄丰桥地区扫帚状隆起带(即以广寒寨大、小寨为扫把,雷打石、甑皮岭——牛皮湖——金城山为帚)看,由于褶皱紧闭,隆带地区形成崇山峻岭;而断裂的发育,促使山势更加陡峭,切断山势的连绵,形成了攸县群山峻岭,山峰突兀的独特景观。 中部为断陷盆地区。在县境中部,以大同桥、新市为中心,东以山关——酒埠江——廖公铺——巨田一带为界;西以皇图岭新和周家屋——坪阳庙龙泉——槚山株形——大同桥黄沙桥——石羊塘八合冲——桃水一带为界;南至北70公里,东到西20公里,这一“萝卜头”状区域为狭长断陷盆地。 西部为断裂、褶皱区。西部之东,为断陷盆地截断,西部之西、南、北三面地壳以褶皱为主,断裂层次。 攸县的山,险而奇,攸县的水,清而丽,群山环绕,众水交错,形成了县境的南国景色。宋代太学博士彭天益答宋徽宗的“鸾山配凤岭,金水绕银坑”可谓攸邑山水之美谈。
㈩ 攸县旅游景点有哪些
酒埠江景区:位于湖南省株洲市攸县,面积193平方公里。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6%,保持着近乎原始的生态环境,动植物资源丰富。景区的主要景点有酒仙湖、白龙洞、皮家洞、桃花谷、禹王洞、红军东冲兵工厂等,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一个以溶洞、地下河、天坑、峡谷、天生桥、瀑布、湖泊、古生物化石等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辅以丰富的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集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地质公园。
灵龟峰:位于湖南省株洲市攸县县城文化路1.5km处的洣水河畔,灵龟峰林木茂密,独立于洣水河畔,形似一只逆水浮游的巨龟,故此得名。灵龟峰与对河白茅洲相望,峰上屹立有古刹灵龟寺、观音殿。远看殿宇依山而建,凌空而立,气势恢宏;近看青砖灰瓦,古色古香,秀美天成。故而灵龟峰享有峰奇、水秀、林幽、寺古,“梅城第一峰”的雅号。
马鞍山景区:位于湖南株洲市攸县,离城约十六公里,山上的凌云塔坐西朝东,东瞰彼岸的高和乡马趾陂,南瞰洣江流域的铁钉潭,西眺衡东县的高湖乡,北有浊江经阴山港注入洣江,回旋于马鞍山下,山水映辉,风景秀丽,始建于清嘉庆丙子年,它是洣江四塔中建造最晚的一座,但在建筑艺术上颇有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