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景色
❶ 咱陕西哪个县城风景环境最好
安塞 嘿嘿
❷ 红安县城有哪些风景好玩的
烈士陵园
李先念/董必武 纪念馆
❸ 安徽省哪些小县城的旅游风景值得推荐
安徽省石台县。石台县虽是一个县城,却拥有超多天然景点,非常适合作为出游的目的地。里面的秋浦河景区,位于石台县的深山老林处,古时这里就深受文人墨客们的喜爱,游客们来到这里之后,就相当于来到了一处水上乐园,这里的水资源也非常纯净,由于近些年来旅游业的发展,一些水上项目也在这里建成了,包括漂流和踩水车等
❹ 景色优美,有山有水,而且消费低的小县城有哪些
这里我来为大家推荐一个有山有水而且消费不高的东北小县城,那就是本溪。本溪地处辽宁省的东南部,境内山脉连绵,河流纵横,山清水秀,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有山、水、泉、林、湖、洞、城和古人类遗址等景观。世界奇观本溪水洞、枫叶红于二月花的本溪秋色更使游人叹为观止。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希望对你有用谢谢。
❺ 我想去西安周边县里旅游当日游,不知道那个县城里的风景好
西岳华山值得一看,山路险峻,景色迤逦,时间紧就缆车上、下,这种自然景比人造景观要赏心悦目!
❻ 形容小县城好风景的词语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❼ 介绍县城风景的作文
灵空山又名九顶山,在沁源县西北。
灵空山方圆百里,中心处三座孤峰突起,如倒置的三只鼎足。峰下,两条深谷由西、北而来,相交汇合,向东南而去。深谷汇交处,形成一个巨大的空谷,如巨窟石井,宛若神工鬼斧开凿。
在灵空山山腰,有一块平台地,古老的圣寿寺就座落在这里。据史籍记载,唐懿宗第四子李侃,因黄巢起义,避难到此,削发为僧。这位皇太子死后,被封为“先师菩萨”。唐景福二年建先师禅院,宋端拱二年赐额“圣寿寺”,相沿至今。由于历代的增补修缮,圣寿寺的现存殿宇经不是唐代原建筑了。但其规模之大,建造之巧,仍然是一处较有价值的寺庙建筑群。
除寺院之外,灵空山还有茅庵、仙桥、峦桥、东钟楼等建筑。芽庵建于寺东崖畔石洞之中,曲阶而上,步步登高,庵中地净尘绝。这里是游者最感兴趣的地方,它凌空高建,半掩半露,入庵小坐,顿觉神清气爽。
寺院山门对面悬崖壁立,枯树青藤倒挂,一道幽谷横在寺院前沿,相距数丈,古人在寺院左右修建了仙、峦二桥,勾通南北,贯连三山。其中恋桥上部,丹柱长廊,雕龙绘凤,斗拱斜插,工艺精巧。跨过恋桥,穿林海沿小路东行,再过仙桥,就到了东峰脚下。从山脚到峰顶的东钟楼,要攀援陡峭曲折、宛如飘带的“十八盘”。
东钟楼以南,是苍黄色的“舍身崖”,如切如削。再向南,山峦之中有一四面峭壁的孤峰,峰顶树木葱茏,据说那是李太子初到时结庐的地方,名叫“唐山寨”。
如果说灵空山的山势、风光还不足奇,那么,灵空山随处可见的巨松,足可令你叹为观止。山上两人合抱的巨松数不胜数。著名的有“九杆旗”,堪称“山西巨松”,它一茎出土,派生九株,株株笔直挺拔。它们各有名目,有“二仙传道”,有“一炉香”,有“三大王”,有“一佛二菩萨”等,为灵空山增色不少,这就是灵空山。
❽ 问 隆尧县城风景好吗
文物古迹大唐帝陵 位于隆尧县正南6公里的魏家庄镇王尹村北200米处的大唐西陵,为唐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启运陵”,二陵共茔,合称“大唐帝陵”,简称唐陵或唐祖陵。唐陵石狮 唐陵石狮是大唐帝陵中的珍贵石刻,属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现保存于隆尧县文物保管所内。 唐陵石狮高1.5米,有两层座。第一层座与狮为整石雕成。石狮昂首挺胸,后蹲作雄踞之势,其形态怒目前视,张口欲吼。颌下透雕三绺胡须,脑后毛发卷曲自如;四肢肌腱突暴,前肢后侧各有一排卷曲的细毛;石狮的爪深入石座2厘米。唐陵石狮雕刻艺术精湛,形象逼真,其结构准确,夸张适度而不俗套。充分体现了初唐匠师在写实基础上追求内在神韵和气势的艺术匠心。 光业寺 光业寺,为大唐帝陵附属建筑物,兴建于唐高宗李治总章年间,坐落于唐陵东边(现赵孟村西)。其寺名为御赐。寺内曾建有宝塔、珠台、前湖、仙馆、佛星宫宇、灵帝观楼、银函藏经以及塑像和壁画等。光业寺碑,是大唐陵附属建筑光业寺之遗物。刻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1965年被赵孟村农民将石碑砸成数块运回村内,垒在学校墙下。1980年,隆尧县文物保管所将残碑12块,(现在仍缺少一块,不能复原),运回文物保管所保存。该碑属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人城 柏人城在隆尧县西部的双碑乡境内,是春秋时期的历史名城,距今已有2600多年,是华北地区罕见的古城池之一。 柏人城系夯土建筑,它北邻抵水,三面环岗,依山傍水,形势险要,向为历代兵家所看重。城墙全长8017米,城廓面积约4平方公里。东城墙长2225米,西城墙长1451米,南城墙长1915米,北城墙长2426米,平均厚度为15.1米,最高处为9.15米。城墙夯土层为10厘米左右,每高60厘米铺有一层横木,横木间距为30至60厘米不等,其作用相当于现代建筑用的钢筋。此城原有9个城门,靠水的北面1门,南2门,东西各3门。城墙犹如山峦起伏,登临气势磅薄的柏人古城坦,一览平畴的大平原,烟村雾树,如锦似画,使人顿觉心旷神怡,志壮气豪。经过现存古城地表以上部分所作粗略估算,光是土方堆积量就达110多万立方米。完成如些浩大工程,这在生产力低下,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是非常也不起的壮举。 宣务山石窟 宣务山石窟,坐落于县城西北7.5公里的宣务山之巅,曾有千佛殿、同声谷石室、卧佛殿等古建筑。千佛殿为窟之主体建筑。碑碣:石窟曾有隋代碑一幢,唐碑三幢,就山刻成,俗称“没影碑”;宋碑两幢,碑文刻有“大邢州尧山县隆胜寺”等字样。此外还有清乾隆间碑碣,内载“宣务山昔尧帝时尝登此山望洪水”。 摩崖(即直接在壁上文雕像)造像众多,造型优美,别具风格。在千佛殿石室内外壁上刻有739龛,大部是一佛二菩萨,最大龛高0.8米,宽0.97米,并有刻经三处。 杨宣碑 杨宣碑原在隆尧县西河村,1980年移置于隆尧县文物保管所内。该碑刻立于北魏延昌元年(512年),是邢台地区现存历史最为久远、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史学价值的古碑,属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舍利塔 舍利塔,位于隆尧县宣务山西北侧染红村南的石佛寺遗址。该塔呈坐北面南向,塔高8米,为7层(含座)5檐砖砌建筑,檐下有斗拱,其肃穆玲珑的造型,充分体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造型美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西汉任敖墓 西汉任敖墓,位于隆尧县城东偏北2.5公里处的丘底村南。此墓高10米,占地12亩,外形为一土丘,世人俗称“丘底疙塔”。该墓系土封墓葬,虽经两千余年的风吹雨打,迄今仍若岑丘,肃穆壮观。该墓墓顶有树木数株,并立有隆尧县“重点文物保护”标志。墓地附近的地面上有汉代筒瓦和卷云纹瓦当。 尧山石刻 尧山,即宣务山之南山,位于隆尧县城西北7.5公里处。相传,上古唐帝国尧始封于此,因以名山。山之巅遗留文物古迹较多,北魏、唐、宋、元、明等代的摩崖石刻尤以为最,今人称其为尧山石刻。 隋代彦琮墓 隆尧县境内宣务山南段(即尧山)东山坡上有一棺形石室,有人曾误以为是宋代包公的棺材,其实不然,此乃隋代高僧彦琮之墓。 邢台地震纪念碑 邢台地震纪念碑坐落在场地的南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柱筒体,由两种颜色的泰山红花岗岩板面,呈方形锥体,耸立在宽30米、长35米、高1.32米,用毛石砌筑的基台上,碑高19.66米,象生着发生地震的1966年。碑的两侧有仿“人”字突边,象片着灾区人民“人定胜天”的坚强意志。
❾ 有哪些县城说到名字很少人知道,但说到风景就都知道
从古至今,江南便是繁盛之地,诞生了不计其数的文人墨客。在他们的笔下,温柔水乡、繁荣昌盛便是江南的写照。许多没到过江南的朋友,都能从他们笔下脑补出江南的袅袅水乡。而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的旅游业慢慢兴盛起来,旅游景点随处可见,其中浙江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深受广大友人喜爱。
在浙江众多美景中,远离浓郁商业气息的德清县,虽没有杭州一样名声大噪,更不及乌镇一样远近闻名,但却在千百年的岁月中,独自散发着自己的光芒,特别是莫干山这块民宿宝地,相信德清县的春天也会到来。不知道大家还知道哪些同样“怀才不遇”的地方?欢迎在评论区评论留言。
❿ 登余千古县城是如何描写景物的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以空秋草绿,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飞鸟不知陵谷变,朝来暮去戈阳溪
作者经历
刘长卿在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时途经余干所作。诗人被贬谪,是由于为官正直不阿而遭诬陷,因此他深感当时的政治腐败和官场污浊。现在他经历的这一地区,又刚刚经过军阀战乱,触处都见战争创伤,显出国家衰弱、人民困苦的情状,使诗人更加为唐朝国运深忧。这首即景抒情的诗篇,就包蕴着这种感慨深沉的叹喟,寂寥悲凉,深沉迷茫,情在景中,兴在象外,意绪不尽,令人沉思。
3山水诗编辑
这是一座小小的山城,踞高临水,就象塞上的孤城,恍惚还像先秦时那样,矗立于越国的西边。它太高了,仿佛跟空中白云一样高;也太荒凉了,似乎亿万斯年就没人来过。城里空空的,以前的官署早已掩没在秋天茂密的荒草里,唯有城上的女墙还在,但已看不见将士们巡逻的身影,只在夜间听见乌鸦在城头啼叫。站在城头眺望,平旷的沙地无边无际,令人迷茫;孤零零的夕阳,对着诗人这个远方来客冉冉低落下去,天地显得格外沉寂。在这荒寂的世界中,诗人想起了《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诗句:“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古城沧桑,就是“陵谷变”。诗人深深感慨于历史的变迁。然而无知的鸟儿不懂得这一切,依然飞到这里觅食,朝来暮去。
写作手法
这首诗,即景抒情而又不拘泥历史事实,为了突出主旨,诗人作了大胆的虚构和想象。这城废弃在唐初,诗人把它前移至先秦;废弃的原因是县治迁移,诗人含蓄地形容为政治腐败导致古城衰亡。出于这样的构思,次联写城内荒芜,醒目点出官舍、女墙犹在,暗示古城并非毁于战争。三联写四野荒凉,农田化为平沙。末联归结到人迹湮灭,借《十月之交》的典故,点出古城荒弃是因为政治腐败,导致人民离乡背井,四出逃亡。旧说《十月之交》是“大夫刺幽王”之作,诗中激烈指责周幽王荒淫昏庸,误国害民,“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造成陵谷灾变,以至“民莫不逸”。结合前三联的描述,可见这里用的正是这层意思。
政治抒情诗
这是一首山水诗,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它所描绘的山水是历史的,而不是自然的。荒凉古城,无可赏心悦目,并非欣赏对象,而只是诗人思想的例证,感情的寄托,引人沉思感伤,缅怀历史,鉴照现实。所以这诗不但在处理题材中有虚构和想象,而且在诗的结构上也突出于表现诗人情怀和自我形象。诗人满怀忧国忧民的心情,引导人们登临这高险荒凉的古城、空城、荒城、指点人们注意那些足以引为鉴戒的历史遗迹,激发人们感情上共鸣,促使人们思想上深省。方东树评此诗曰:“言外句句有登城人在,有诗人在,所以称为作者。”(《昭昧詹言》)中肯地指出了这诗的艺术特点。
形式美学
从形式美学上看,这首诗歌在结构上呈现出了一种内在的美学对称。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形成了诗歌画面的近景与远景,色彩与声响。首尾两联各用一个主语,句式相似,对应工稳。巧妙的诗歌结构不仅保持了诗歌形式上的对称之美,更形成了诗歌音律节奏的和谐变化。特别是首尾两联语意绵密,上下勾连,一气不断,更是产生了不同的音律效果。首联迫促,如异峰突起,强化了孤城的万古荒凉,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感觉震撼效果。尾联低缓,便于诗人悲痛压抑情感的抒发,有如幽谷哀筝,幽恨绵长。诗歌就在结构的统摄之下,不为篇幅所窘,不为法度所限,于严格的体式中,气韵飞动,神思飞扬。使这座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余干县城,不仅是一座孤城,更是一座诗人心灵的荒城。无怪乎前人评说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此诗能写得如此沉迷哀婉、深沉悲凉,且情在景中,兴在象外,正是诗人“炼饰”功夫所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