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景色
A. 风光摄影中有哪些构图技巧
结合风景拍摄的人像称为风景人像照片,属于人像摄影的一个品种。若以表现景物为主,人在画面上显得很小,成了风景的陪衬,就属风光摄影了。所以,拍摄风景人像,无论留影纪念还是摄影创作,如果把人拍得远而小,虽见身影但难辨容颜,就可能严重影响留影效果或神形表现,因此应近些拍摄,把人拍得大些才好。
所以我们拍摄时应注意画面的比例,一般来说,全身像相当于边高的1/2-3/4,大半身像相当于边高的2/3-3/4,半身像相当于边高的3/5甚至4/5(拍摄半身照片时强烈建议大家使被摄人的眼睛处于离画面顶端下方1/3处)。人的头顶离画面上边应有适量的空间,以看上去协调并有一定的舒适感为宜,不能给人一种压抑感。
许多人都喜欢风光摄影,有时甚至不惜长途跋涉去搞创作,但结果却不尽人意,拍不出自己需要的效果,好像看到的和实际拍到的是两回事。
,我们要表现的是什么,然后再按我们的拍摄意图去构图。画面构图除了特殊需要以外,一般应保持平衡,否则就会偏重或形成不稳定感。或者虽不平衡对等,但视觉上要觉得平衡,左右并不偏重。为了使画面平衡,除了采取对称式构图、或者通过画面透视的杠杆作用进行布局外,还可以借助视觉心理的杠杆感、稳定感----两压千斤布局取得均衡。比如,画面的左半部是一座高耸的山峰,画面右下部是水面,上部是天空,由于景物及其影调存在强烈的对比,画面显得左重右轻,构图很不各谐。假设在画面右下部的水面有一只帆影,或者在画面右上部的天空有一只飞鹰,帆影或飞鹰即使很远很小,与高山相比微不足道,但画面左部高山的偏重感就会消失,整个画面的构图就显得均衡。
再如,画面右上部是一幢楼房或一座高耸的山峰,画面左下部是一片广阔的绿地,这样的画面显然头重(右上重)脚轻(左下轻),显得不平衡。假若适当选择取景角度,表现出绿地上的一群牛羊或一群在草地上玩耍的儿童,尽管牛羊和儿童本身并不能与楼房取得实质上的平衡,但由于写实物对应布局,就具有均衡构图的相当分量,使画面看起来并不见得左轻右重,从而取得了视觉上的平衡。
构图时保持平衡的同时,还要注意画面的反差。有时,在我们要拍的景物中,一部分亮度很大,一部分亮度很小(很暗),会让相机的测光系统顾此失彼:如果按亮部曝光,暗部就会一片漆黑,毫无层次;如果按暗部曝光,亮部就会白茫茫一片,失去了细节。在处理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胶片的感觉特性:每一种胶片都有一个曝光宽容度,即允许曝光过量多少或曝光不足多少,对一般的日光型胶片而言,可以曝光过量3级,但只能曝光不足1级。超过了这个限度,所拍摄的景物就会失去层次。
所以,当我们遇到景物反差很大的情况时,我们就要尽可能照顾暗部,即我们先按亮部测光,然后在测光的基础上,增加2-3级曝光量进行曝光,这样,亮部虽然曝光有些过量,但已照顾到了暗部,使暗部的层次大大地丰富了,而亮部的层次虽有所损失,但还有相当的层次,还不至于影响到整个画面。
此外,构图时还要注意景深的控制。比如,我们的拍摄对象是一朵洁白的莲花,那么,我们就应该使用大光圈,以获得小的景深,使莲花前后的景物虚化,以突出主体(莲花),如果我们拍摄的是山水风光,则就使用小光圈,以获得大的景深,这样才能突出山水的秀美。
还有一点必须注意----千万不要图省事而不使用三角架。使用或不使用三角架有时甚至会决定一幅作品的成败(特别是在使用长焦的镜头时),因为一幅好的作品一般都要作放大处理,轻微的抖动在小幅照片中或许看不出来,但一经放大,抖动的痕迹就会显露无遗。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是三角架+门线。
B. 摄影中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怎么区分
所谓“摄影”,就是对一些景物的局部或者全部进行拍摄,以被摄物体的独有特征之美来吸引观众。但在拍摄时近景时,通常由于相机离被摄物体很近,所以很容易因为相机的举握不稳定而影响像质。不过你可以通过购买一些适当的器材来克服这些问题。
使用三脚架
拍摄时必须将相机安装在一个三脚架上以防止相机的晃动。尽量的将相机靠近被摄物体,并且注意不要引入不必要的阴影。
调焦轨
虽然它不是拍摄时的必备品,但是调焦轨却是一个很好的辅助装置可以帮助你拍摄出好的特写镜头。调焦轨能够使相机以非常小的增距沿着X和Y轴线移动,能够精确地控制相机的位置和画面的景深。如果用移动三角支架来达到理想的位置则是非常麻烦的。
C. 如何拍好风光摄影
选景构图置身于广阔的天地间,茫茫的大草原上,谁不是满怀激动想把周围一些美丽的景色都记录下来。但是一个优秀的摄影师和普通游客之间差别第一步就在于摄影师知道有所取舍。 作为一个置身于大自然中的你,景色给你的感受是全方位的。而作为一幅摄影作品,你给观者传达的信息却仅限于作品的边边框框之中。也许很多人文类的作品还包含了图片外的故事,但是我比较反对风光图片也要用拍摄者的旁白或者图片外的注释来让观众“恍然大悟”。你所传达的一切信息应该就在作品中,甚至绝大多数情况下作品的名称都是无足轻重的,或者仅仅是作品的一个记号而已。 因此作为拍摄者的你就不得不仔细考虑,你兴奋得像拍摄下来的内容,是否能通过这小小的底片传达给观者。最常见的就是,大家为自然界的广阔壮美所感动,殊不知这个“壮美”最难于拍摄下来。你感觉到被群山环抱,但是照片上却只能看到一两个山头。所以说学习拍风光摄影,第一步要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当然这并不是说缺少了切身的体验,风光图片所传达的信息一定比不上身临其境。恰恰相反,由于经过了拍摄者的精心筛选,摒弃了画面以外的干扰因素,再通过摄影技法上的加工,夸张,好的摄影作品甚至超过原本的自然景观。因此对风光摄影最简单的评判标准就是看其是否比原始景物更让你感受到美感。大师级的摄影家甚至能够在图片中加入很多主观的情绪或者意境,这就更加难得了。 看多了风光图片,觉得其中的选材不外乎两种类型: 一种是以单一的主体的美作为画面主题,比如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不论是什么,总之是这个一个主体的美或者奇异打动了你。这类照片有时不能算作纯粹的风光摄影,算作小品更加合适。此时你的全部注意力应该集中在如何表现这一主体的美上。所拍摄下来的绝大部分只是这个主体,甚至只是主体的局部。千万不要小看了局部,有的时候打动你的只是一个局部,不经过仔细思考,拍了一张整体的照片就会失败了。我手头的经典图片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一道小河弯角,一棵古树的树干。就是这些,但已经足够了,不要再多,适当的辅以环境背景(一定要能够使主体醒目的背景),一张好照片的构成就足够了。 首先,我想特别强调一下在这样的照片中景色应该有层次结构。远景,中景,近景,一定都要是你考虑得因素。人的视觉容易集中在一点上,但是图片中,却是处处实在的,这也正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毛病——拍摄的时候死盯在一处觉得好漂亮啊,洗出照片不是周围的东西淹没了这点“美景”,就是出现了不和谐的元素。 因此拍摄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由近及远观察画面,仔细细考,每一个层次是否都安排了和谐的元素。这些元素之间,是否构成了一幅统一的画面,是否有哪些是没有意义的,哪些是应该加强的。如果这远中近景色之间还能有一些有节奏的变化,那将更加完美。试着培养这种全面观察取景器的习惯,因为凤光片不想其他类型的摄影,主体完美度可以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张照片的成功,风光片一定要做到处处完美。 这里有两点比较实在且需要注意的因素。第一是天地比例。去看看那些游客拍摄的“到此一游”,和大师拍摄的风光作品。最容易找到也最用以纠正的问题就是天地比例。新手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对风景的平视,当然出来的就是半天半地了。这个时候问问你自己,真的需要那么多天么?或者真的需要拍摄地面么?我相信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否定的。暂且不说天地各半的比例让你的曝光十分困难,也不说一比一的比例是多么的缺乏生趣。就是思考一下到底吸引你拍摄的原因,也不难发现天空与地面的景致并不是可缺的。虽然我们饱受城市里面空气污染的困扰,羡慕自然界纯净的蓝天白云,但看久了其实这是最平淡无奇的景致,除了感叹一声以外,不会有更多的收获了。所以要敢于压缩天或者地的比例,甚至大胆的裁掉他们。你不拍出天,没有人不知道地上面有天,你不拍出地,也不会有人怀疑你是站在太空还是哪里。只有当两者真的互相依存的时候,才需要相互兼顾,而且多数情况下也是1:2的比例,这样显出更加生动。记住这一点,风光摄影没有必要既有天又有地。 第二点需要注意的就是,在拍摄这类多主体较广阔的场景的时候,需要有一个“神”,也就是画龙点睛之笔。有很多照片构成也合适了,曝光也准确了,画面也都清晰了,但就是让人看了缺少点什么。少的就是这个“神”。这个神可是一个人,一辆车,一匹马,一片草丛,甚至是一个虚影,但是一定要这么一个让观者最终把目光定格在其上的元素。这样一幅照片才会活起来。再明确一下,这个神,不一定是一个点元素,指的是虽然处在画面中,却又有别于其他(比如受光上,形态上)能够让观者对你这副作品总揽全局之后注意力还能回到这里的元素。 罗嗦了这么久,一张图片差不多也就构成了。其实正是这些构成图片的元素决定了风光摄影的构图,什么对角线也好,平行布局也好。都是在强调如何安排这些元素。绝大部分情况下,构图没有教条的规律,只是一个人艺术修养的体现,你看着舒服就好,至于别人看着是否舒服,就看你的艺术造诣了。一个非常有效且简单的检验构图的标准就是,这个画面是否可以再被剪裁,完美的构图应该是不可能再作删减的。 最后再说一点,对一个景色,要尽可能尝试从不同角度选取拍摄,每一个角度都有不同的效果。在前几期的《摄影世界》中就有一个大师,对同样一个景色(瀑布,花丛,石块)拍摄了七八张不同角度的作品,的的确确各有千秋。这样的拍摄才能让你绝不后悔。
D. 风光摄影的选择拍摄风景
所有的照片都需要一定的焦点,风景照片也不例外。实际上风景照片如果没有焦点,画面会显的很空洞,并且看照片的人会因为找不到焦点而无法感知照片想表达什么而很快走开。在风景摄影中,焦点可以以很多种形式出现,比如建筑物,树枝,一块石头或者岩层,一个轮廓等等。
除了考虑选择什么样的焦点外,更要考虑将检点放在什么位置更为合适。第三定律(rule of thirds)在这种情况下会很有用。 在风景摄影中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重要因素是天空。
很多风光摄影都会有大幅的前景或者天空,除非你的照片可以满足其中任何一条,否则照片就会显的很无聊。如果你拍摄时恰好天空的景色很乏味无聊的话,不要让天空的部分主宰了你的照片, 可以把地平线的位置放在三分之一以上的地方。(但是前提是你应该确定你的前景很吸引人)。但是如果你拍摄时天空中有各种有趣形状的云团和精彩色泽的话,把地平线的位置放低,让天空中的精彩凸显出来。
你也可以考虑用图像修改工具或者通过使用滤镜来突出强调天空。(比如使用偏振滤镜来加深色泽和对比度) 当你发现一个值得拍摄的场景时,下车拿出相机,开机,翻过栅栏,把相机举到眼前,左右转转,选择不同的焦段,然后在赶去另一个景点点按下快门。
我们都会这样做的——但是这样并不能让我的得到想要的那种可以吸引人的照片。照相时多花点时间,尝试找找更多的兴趣点。或许可以从找一个不同的拍摄地点开始(转转小路,寻找个新角度),趴在地上从低角度拍摄。或者找个有利的高点进行拍摄。探索周围的环境,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的尝试,你会发现一些真正独一无二的东西。
E. 如何拍摄山林风光景色的摄影技巧
1、典型的三分法构图
为了构成稳定的画面,可利用景物轮廓,横向三等分画面,而把被摄主体摆在黄金分割线位置上。右边这幅图突出了草原的秋意,而且摄影者在取景时特意加大了草原所占的比重,使其处于画面下方的1/3处。
2、用色彩对比来表现草原与树
草原与树木摄影的目的在于表现清新感。所以,当摄影者在拍摄草原上孤立的一棵树时,既然决定摄影主体是树木,就要大胆排除周围多余的被摄对象,而将摄影的重点放在色彩的对比上,并突出表现主体。下面两张照片均以水平线构图,并将一棵树纵向安排在黄金分割线交点上,而树木的阴影则增强了画面的稳定感。
摄影者应对准前景中的亮部对象,用点射光拍摄,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背景色调变暗,以体现出整体的高调效果
3、用逆光来拍摄草原
对于平凡的风景,摄影者利用逆光下强烈的光线效果和景物投影,就足以设计出美丽的画面;或者利用草原一角、五彩云霞及树木本身的剪影轮廓,就可以表现出画面的气氛和光影魅力。
在夕阳的照射下,一般会有很多冷暖色调对比的场景,用心去构图并拍摄下来,在相机里的这种对比效果会比肉眼看到的更加鲜明。
F. 赞美“景色摄影”的句子有哪些
有一种草,叶子硕大,秋风下,依然苍绿,只是叫不上名儿,却有超强的生命力。
连续几天阳光很好,晴空万里,和风习习,更让人体会到乡村里秋天的诗情画意。
幸好今年没有霜冻,朵朵棉花藏在绿色或褐色的大叶当中,层层叠叠,如白花锦缎,好美!
糖菜油绿。苦菜花发紫。蒲公英打着金黄色的小灯笼。雪白的棉花遍地芬芳。生命的感召力远远胜过秋的伤残。
秋风浩荡,万物遂即枯榭,朵朵棉花,款款情深,雁过声声,留不住秋意,不得不心生伤感,秋色有深到浅,倒是时光,不厌不倦,重复着庄稼人寂寞的日子。
这个小城,步入冬天就立马变了颜色,还没来得及等我换件衣服就开演了。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还没想好,我不适合做主角,只能在配角方面下功夫,极力配合主角旦,生的表演。红红火火的演完这场戏,让北方的冬天刮目相看。
云霞升起来了,从那重重的绿叶的斡隙中透过点点金色的彩霞,林子中映出~缕一缕的透明的淡紫色的浅黄色的薄光。
当落日沉没银灰色的暮露笼罩着草原的时候,你就会看见无数点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铜壶准备晚餐。
夏天,草木个性茂盛,冬青树的叶子油亮油亮的,老榆树枝繁叶茂,给人们撑起了一片浓浓的绿阴。
自然世界此刻是如此的美丽:到处放射着明媚的阳光,到处炫耀着五颜的色彩,到处飞扬着悦耳的鸟叫虫鸣,到处飘荡着令人陶醉的香气。这是绿的世界、花的海洋。
仰首望上去,湛蓝的天空下,阳光灿烂地做着背景,勾勒出高山那悬崖峭壁奇石怪垒的身架,更是把人们所有的崇敬和赞叹都写在了高处。
G. 拍摄风景有什么推荐的镜头
想配镜头,首先你需要考虑你打算如何拍风景?你是拍摄旅途景色?还是拍星空?还有每次专拍摄你打算带几属个镜头?你必须首先确定你的拍摄对象,才能确定合适的镜头。按理买你所能负担的起的最贵的镜头,成像质量一定不会差,但是,有时我们或许只是发个朋友圈而已,并不需要那么好的成像质量而多花了不少钱。所以要坚信,没有最好的镜头,只有最合适的镜头。
由于不清楚楼主的机身,便以我而言了,我出门最习惯带的是24-105或者24-240,无他,就是方便。想象带一堆定焦出门,即使不考虑重量,光是每一个景点要不就靠走,要不就频繁换镜头,想想就头疼。
所以,如果只是旅途摄影,我建议你带一个素质稍微好些的变焦就行,比如我常带的24-105F4加16-35F4做备用。
最后的建议,买镜头不要头脑发热,一定要明确自己想要拍什么,有条件最好能去实体店试试。
H. 风景摄影
一、风景摄影的特点 1 题材广 我国幅员辽阔,风景摄影的题材十分广泛。名山大川的壮丽景色,工业基崐地的蓬勃景象,农村田野的诱风光,城镇建设的崭新面貌,少数民族的风地人情等等,为风景摄影提供了取之不尽竭的丰富素材。 2 意境深 风景照片擅长以景抒情,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来表达或寄托人的思想感情。因此,风景照片一般都具有很深的意境,能引起人们的深刻联想。一个有经验的摄影者,总是善于寻找自然景色中最富有诗情画意的形象,并用摄影艺术技巧把它们表现在画面上。因此一幅好的风景照片,并不只是单纯地表现自然外貌,也不是单纯地追求形式上的美,色彩上和艳,而应具有深刻的主题 。 3 画面美 大自然的美,经过拍摄者的艺术构思,技术加工,便成为画面优美的风景照片。画面的美,是直接为照片内容服务的。为了深刻表现照片的主题,在取景时,对与表现主题无关的景物,就不要纳入画面的构图中。因为,如果只注意形式上的装饰,往往会降低照片的感染力。 4 色彩鲜 自然界各种景物的色彩极为丰富,当这些景被记录在彩色感光片上时,就使得风景照片的色彩格外丰富、鲜艳。即使记录在黑的感光片上,画面景物的层次也十分丰富。这是风景摄影区别于其他摄影的又一个特点。 二、 风景摄影的一般要求 1 主题要鲜明 在拍摄风景照片之前,一定要有明确的拍摄意图,照片的主题 和表现内容,心中要有设想。根据这一要求,在拍摄风景照片时,要大胆取舍,把不必要的,杂乱的景物从画面上避开,使主体在位置远近、形体大小、色调对比上都能处于主要地位。使画面集中,生动而优美。 2 特点要抓住 风景照片要反映不同的地方特色,使照片的表现力大大增强。在拍摄工业风光,城市风光,农村风光时,除了要注意反映地区特色外,还要注意时代 的特色,要拍摄那些最能反映我们时代本质的画面。 3 重点要突出 拍摄表现我国自然界新事物,新面貌的画面,是风景摄影的主要任务,也是拍摄的重点。风、花、雪、月、小桥、流水等小景,固然可以调节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但不能把它作为重点来表现 。 三、 风景摄影实践 1 空间的表现 风景照片所摄的景物,要前后分明,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才能增加表现力。利用逆光可以加强空气透视,并从色调上分清前后景的距离。利用滤色镜,也可加强或减弱透视感。早晨或傍晚拍摄风光,可以利用云雾,使景物具有远淡近浓的透视效果,增加照片的空间感。因为云雾能反射阳光,远处雾浓,反射光线强,底片感光多,景物色调就淡;近处雾薄,反射光线弱,底片感光少,景物色调就浓。 2 时间的表示 一张风景照片,要交待拍摄的时辰。清早,远景处于浓雾的笼罩中,显得朦朦胧胧。这时太阳从东方出来,透过晨雾散射出光茫,能给人以清新悦目,奋发向上的感觉。傍晚,火红的夕阳散发出绚丽的霞光,给周围的景物披上浓装,配上适当的滤色镜拍摄,画面的气氛更加浓烈,富有感染力。拍摄城市风景和工业风光,可以利用夜晚的灯光,渲染夜间活动的气氛。 3 天气的表现 风景照片为交待画面的背景,增强艺术效果,往往很注意天气的表现 。拍摄雨景,雾景,由于雨水,雾水的反射作用,光线产生变化。有时能获得很好的效果。如果在阳光下拍摄时,前后景物容易叠在一起,不易分辨,有时利用滤色镜作用也不大。但是,在雨天、雾天拍摄,照片的效果就大不一样。朦朦细雨水的反射,能把景物、灯光映成倒影,使画面非常优美。 雪景的效果也很别致,下雪时光线昏暗,这时拍摄雪感难以表现,当阳光出来直射地面积雪时,会出现雪面光亮而景物鲜明的景象,这时如果加用黄滤色镜,用逆光拍摄,雪地的影调层次就能显得丰富,雪的质感也比较强。雪面反射光线的能力强,拍摄时要戴遮光罩,以免反射光线进入镜头。逆光拍摄的曝光时间,应按景物的阴暗部分计算。云彩,对于风景照片具有点缀装饰,丰富内容,调整画面构图的作用。常见的云彩有浮云、朵云、片云、条云、鱼鳞云、云海等,应该根据季节特点和照片内容来选择。拍摄时,加用浅黄,中黄滤色镜,可以增加云彩的效果。 4 焦点的调节 风景照片切忌前景模糊,它会使人产生不快的感觉。因此应该对准主要被摄物调节焦点,使前景越清楚越好。如果使用小型照相机,加上广角镜头,几乎在拍摄风景的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必须的清晰度。但这样的清晰度对照片的整个深度表现并无好处,因为照片的意境减弱了,风景一目了然,没有趣味。为确保风景照片的意境,景物清晰度的范围不宜放得太大。应该把画面的最大清晰度用在主要被摄体和前景上,而使所有远处的物体稍微散焦。这样,画面的层次丰富,主次分明,意境较深。 5 曝光的控制 风景照片的曝光,应以主要被摄物为准,要求对它要获得准确的曝光。同时,风景阴景部分也必须保证曝光量,因此,根据被摄主体确定的曝光量,常常需要稍稍增加,以便表现出阴影部分的细节。一般地说,以夕阳做背景的剪影照片,要根据景物光亮部分进行曝光。而对于深邃幽暗的森林景色,或者被逆光照明的风景,则应该根据景物的阴影部分曝光,而且最好能使用宽容度较大的感光片。 拍摄有动体出现的风景 ,曝光时间要短,特别是动体们于前景的时候。而拍摄瀑布、喷泉以及浪花的风景时,曝光时间不宜太短,否则会把水拍成凝结一样,失去动势,一般以1/10-1/50秒为好。拍摄焰火的景象,快门速度也不宜短,必须以秒计的曝光时间,使画面上能看到焰火行程的全部痕迹。拍时,需将照相机架在三脚架上。如果景色中的天空、海洋、湖泊或雪景在画面上占很大面积,曝光时间必须减短。另外,使用滤色镜时,要考虑到它的倍数,适当增加曝光量。 6 动体的安置 人物和其它运动的物体,如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出现在画面上,会使风景更加生动,使静止的画面产生动感。但动体的活动要与画面其它景物 相协调,无论人的神情、动态、姿势和其它动体的大小、方向,在画面上都要安置适当,既不喧宾夺主,又不成为累赘。为了拍摄有动体出现的风景照片,必须使用感光宽容度大而感光速度高的感光片,否则,就不可能运用滤色镜,也不能充分使用较小的光圈。 日落和日出拍摄的小技巧 日出日落风光照是旅游摄影爱好者必不可少的题材。摄影,表现的是光与影的效果,而日出日落时分,太阳的光线角度低,光质柔和并且呈现出暖色调,整个画面充满着诱人的魅力,因而是风光摄影最佳时机。 拍摄日出日落,首先要把握好太阳升起落下的时机,以及具体的位置,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时间和位置。当太阳完全升起后不久,光线由红转白,原本的光影氛围亦随之消失。所以说,拍摄日出日落一定要在太阳刚刚升起或即将落下山脊(海平面)的时候按下快门。 在取景构图上,摄影者应将太阳放在画面的右或右上角处。初学摄影者切忌将太阳放在画面正中,或者整个画面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太阳特写镜头,就一般旅游者摄影者来说,用100-300mm焦距即可,没有前景或天空彩衬托的日出日落风光照是毫无意义的,只能做为备用资料(摄影人俗称“斋黄”)。 由于拍摄日出日落都是逆光,所以在山区前景无水面反光拍摄日出日落时,摄影者要注意天与地的反差过大,即天空的曝光足够,而大地曝光欠少,表现不出画面暗部细节,这时候最好在镜头前装上灰色渐变镜,平衡画面上部和下部过大的反差,并加大一级曝光量。在拍摄前景为水面反光良好的日出日落风光时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另外,如果摄影时天空亮度太大,或为了营造一种特殊的色调,可以在镜头前加装高坚的日落镜。 就目前135AE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来说,在拍摄日出日落时,对准太阳旁边上方的天空区域测光即可,你也可以有意增加或者减少曝光量多拍两张来比较一下效果,控制自己需要的影调。在对焦方式上,最好关闭自动对焦功能,免得镜头找不到焦点来往转。可采用手动对焦方式。
I. 风光摄影的最佳时间
风光摄影的最佳时间一般是早上9点~10点左右,当然如果拍摄晨曦或者晚霞就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