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景景观 » 寿县风景图

寿县风景图

发布时间: 2020-12-13 21:01:54

❶ 安徽有没有什么地方风景秀丽.比较偏僻.但又不是著名旅游景点的地方

安徽泾县的查济古镇,这里的“查”念“zha”,而不是“cha”。这里的大部分人,都姓查。回
据说查济是中国答最大的古民居群,绵延十里,废墟多到壮观。更好的是,它不像宏村或西递那么多人,即使是旅游旺季,游客也不多。古镇的边上,是一条岸边开着美人蕉的查济河。有铺满了藤蔓的石桥,有人在桥下临水濯衣。镇的尽头是层叠不穷的青山和田野,山顶水气蒙蒙,好像《西游记》里将有妖怪出现时的妖气弥漫。
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就坐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济河两岸,绵延lO里,现存有明代建筑80处,清代建筑109处。几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雕粱画栋,翘角飞檐,其中德公厅屋、诵清堂、爱日堂等住宅更是高大宏伟、结构精致。尤以德公厅屋四柱三层牌坊式门楼,五朵斗拱屋面,略带翘角分三层覆盖门楼,古朴典雅、雄浑大方。背面以镂雕手法雕出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鱼跃龙门、狮子滚绣球等吉祥图案,手法娴熟精美。

交通:坐火车的话一般先到宣城,然后长途车到泾县。泾县长途汽车站右转不远便是泾县短途汽车站。乘坐到厚岸的巴士,约1小时到达。从厚岸到查济3公里,可乘三轮车,4、5块钱。
门票:58元

❷ 寿县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寿县报恩寺 报恩寺座落在城内东北偶,旧名崇教禅院,或名东禅寺,明洪武年间改为今年。据《寿州志》记载,此寺始建于唐忐观年间(公元627—649),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全寺总面积一万四千七百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建筑之雄伟,在江淮大地上可谓首屈一指。 淝水之战古战场 寿县地处南北冲要,有“中原屏障,江南咽喉”之称,自古为兵家必争。历史上这里战争频仍,公元383年的秦(前秦)晋(东晋)淝水之战就发生在八公山麓,寿阳城下。这场战争不仅再次创造了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些有意义的历史典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和可为凭吊的历史遗迹。 铜 铸 十 八 罗 汉 铜铸十八罗汉,原在县城北门内圆通寺,1962年移入报恩寺。现存15尊。这些造像体积不大(通高63—67厘米),但神情意态栩栩如生,其造型则表现出简练浑厚的特点。由像背刻字知其铸造年代为明万历三十三到三十五年(1605—1607)。1961年6月9日,安徽省文化局公布这些造像为省重点保护文物。 金 棺 金棺,置于银棺内,亦头北尾南,6片黄金薄片铆合制成。长10厘米,宽3—6厘米,高4.2—7.8厘米,重91.5克。棺头亦有双扇假门,门扉装两只金丝环,门楣饰连球纹,门上方及左右侧皆伸出莲瓣形背光。棺身全为忍冬纹,内底部凸现“重佛舍利”四楷体字图案,文字俱为捶揲而成,棺内装满“舍利”。 银 棺 1977年,寿县报恩寺宋塔地宫所出,棺似船形,存放在一石涵内,头北尾南通高9—11.5厘米,盖宽8—9厘米,口宽7.4—8厘米,是用银质薄片捶揲铆接而成。棺盖饰“双龙戏珠”图,一侧饰佛子10人作缓步徐行或敲钹,似送葬祭祀式;一侧饰如来佛半卧像,身后侍立弟子10人,棺头为双扇假门,有门钉4行,每行8枚,有衔环;门前为6级台阶,两侧各立一侍者,棺尾饰一合掌坐佛于正中。 楚 大 鼎 楚大鼎,又名“大侣鼎”、“铸客鼎”。民国22年(1933年)在寿县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通高113厘米,口径93厘米,重约400公斤,圆口平唇、圆底、修耳、蹄足、耳饰斜方格云纹,腹饰蟠虺纹,犀首纹膝,今藏安徽省博物馆。 斗鸡台遗址 斗鸡台亦称北鸡城。遗址位于城西南15公里,寿(县)正(阳)公路北侧,邸家小郢西60米处。相传为楚王斗鸡的地方。台上台下都有近似黑陶系统的陶片分布。195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秋,曾作试掘,认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遗址。 淮南王墓 淮南王墓,位于五株山南坡,即八公山东,四顶山南,合(肥)阜(阳)公路寿县段北不足百米处。墓前存有清同治八年(1869年)吴坤修楷书“汉淮南王墓”碑。198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之寿县人民政府拨款依“覆斗式”原墓形重修。墓地占地2366平方米,四面筑1米高度青石护土墙,迎面镶石刻保护标志、重修墓碑记和管理规定。墓南铺筑连接合(肥)阜(阳)公路的通道,墓周人行道设有青石栏标。为寿县城北又一处引人注目的胜迹。 廉颇墓 廉颇墓,位于今寿县八公山纪家郢放牛山之西南坡,俗称“颇古堆”,距县城7.5公里。古堆高约20米,周约30米,基有条石垒砌。背东靠山,面西平原,里许便是淮河。今日为旅游胜地。 柏家台遗址(寿州古城墙) 1985年4月,在寿(县)蔡(家岗)公路拓宽工程施工中,于今东津渡西公路边沿发现一古代建筑遗址,总面积约三千平方米,因遗址天柏家台村,故名为柏家台遗址。省、县文物研究工作者,对遗址作了发掘,发现有大型石柱础、长方形铺地灰砖和四叶纹、山字勾连纹槽形砖,凤鸟纹、树云纹圆瓦当等遗物,建筑规模宏大,器物纹饰丰富多彩。参加全国楚文化研究会的人员亦专程来此考察,引起考古界的高度重视,“认为该遗址可能是楚郢都寿春城内宫殿建筑的一部分,是楚文化考古的一大发现。” 孙公祠 又名楚相祠、芍陂祠、安丰塘祠等。位于今安丰塘北岸,为祀孙叔敖造芍陂而建,始于何时尚未能详。 公孙祠</B>孙叔敖,姓孙,名敖,字孙叔;父名孙贾,任楚国司马,后被斗越椒所害,孙叔敖避难于梦泽。虞邱相荐其贤于楚庄王,召为令尹。《史记?循吏列传》说。“孙叔敖者,楚之处土也,虞邱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为了发展生产,富国富民,他选择主要产粮区的寿春,利用南高北低、水源丰富的地理环境,修造芍陂水利,灌溉万顷,使楚国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人民得其利。据传,此举适合国情,深得人心,当地人民很早就在陂侧立祠以祭了。《水经注》“肥水”条下有记曰:“水北径孙叔敖祠下”,可见孙公祠始建日最迟也不会晚于北魏。宋王安石《安丰张令修芍陂》诗中亦有“楚相祠堂仍好在”句,明代宣阳侨郎王邦瑞《过孙叔敖祠》诗曰:“百里陂塘峙楚祠,万年伏腊动人思。爱存堕泪非残碣,功似为霖岂一时。” 据《寿州志》记载,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御史魏璋“重修之”;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知州刘概“增葺之”;清康熙间,州同颜伯?《孙公祠庙记》说祠有“殿庑门阁凡九所二十八间,僧舍三所九间,户牖五十有七户”;又说有古柏数株,遮天蔽日。游客到此,观芍陂壮举,仰楚相遗风,留连之余,可于庭、于廊、于庑、于树下、于南牖北窗,此轩彼栏,皆得以憩憩,偃仰随意,风雨寒暑所不及也。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寿州知州周光邻《芍陂楚相祠》云:“楚相祠堂柏荫清,芍陂晴藻碧烟横。欲知遗泽流长处,三十六门秋水声。廉吏可为终可为,衣冠今古式威仪。野人欲采塘花献,刚及西风稻熟时。” 经过乾隆年间多次修葺,形成一套祠宇制度。正殿奉楚令尹孙叔敖像,东配明寿州知州黄克缵“木主”,西配清寿州州同颜伯?“木主”;东西庑配祭汉至清代致力于芍陂兴利的官宦48人,汉庐江太守王景以及兖州刺史邓艾位居前列。现存大殿、还清阁、崇报门和明清间碑刻19方。大殿三间,位于后进,硬山、马头墙、前提檐、立贴式梁架。还清阁位于中进,阔三间,深一间,两层密檐式,墙面出单挑砖雕华拱以承檐下。崇报门为前进,又称碑厅,面阔四间,东间阔3.3米,自东至西各间面依次递减;门设东边第二间正中,异于大殿,还清阁设门于明间的对称格局。碑厅内外墙上,嵌有近年自祠之内集中起来的碑刻19方,有历史上重修安丰塘碑记、禁止侵塘为田的积水界石记、安丰塘图、孙叔敖石刻线像及其传略、重修孙公祠碑记等。其中明代石刻塘图,可见塘的位置、水源、斗门、灌区概况,在水利科学史上有较高价值。乾隆四十年梁书丹之草体《重修安丰塘碑记》,亦常为游人所欣赏。 安丰塘(芍陂) 安丰塘位于寿县县城南30公里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安丰塘、漳河渠、都江堰、郑国渠)之一被誉为“神州第一塘”,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塘堤周长25公里,面积34平方公里,蓄水量1亿立方。放水涵闸19座,灌溉面积93万亩。 安丰塘安丰塘古名芍陂,为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所造”,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与他重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的富民强国政策是分不开的。 安丰塘是我国水利史上最早的大型陂塘灌溉工程,选址科学,工程布局合理,水源充沛。它的建造对后世大型陂塘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千百年来,安丰塘在灌溉、航运、屯田济军等方面起过重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投入资金对安丰塘进行维修,充分发挥古塘效益,灌区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寿县也被列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一些国内外专家学者先后到此参观,对安丰塘水利工程历史之久长,设计建造之科学而且至今仍发挥着巨大效益评价极高。 安丰塘环境清新而幽雅。良田万顷、水渠如网;环塘一周;绿柳如带;烟波浩淼;水天一色。造型秀雅的庆丰亭点缀在平波之上,与花开四季的塘中岛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蓬莱仙阁图。 安丰塘北堤外侧的孙公祠,是古人为纪念创建芍陂的楚相孙叔敖而建。祠内藏有古碑刻二十余方,是研究安丰塘水利史的珍贵资料,其中许多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和鉴赏价值。 蔡昭 侯墓 蔡器与楚器虽然国别不同,但在文化面貌上却基本一致,主要是由于春秋时期,在江淮汉地区的诸侯,经过长期征战,频繁的交往,文化交流也与日俱增,从而互相渗透,逐渐融合,最后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楚文化。 1955年5月,寿县治淮民工在城西门内北侧取土加固城墙时,发现甬钟两件。经发掘发现墓葬,位置向西至城墙脚约40余米,向南至西大街约280米,墓型为接近正方形的竖井土坑,无墓道,墓坑正中略偏南有长2.4米、宽0.8米的漆棺痕迹,满铺朱砂一层,厚约2厘米。朱砂下面有玉佩1副,并有玉璧与扁形玉环等,其间排列着圆形、六角形、三角形、长方形的金叶;偏东处有铜剑1把,剑锋向南;墓主人的骨骼未能保存下来。从玉饰、金叶的排列次序与铜剑的位置看,宛似人形卧地,可知是头北足南。 随葬物品如鼎、钟、鬲、豆、方壶、鉴、盘、尊与编钟等都置于墓坑北部;墓坑的东南隅除车马器、兵器外,尚有一些小铜器、骨器;西部以兵马器为多,也有一些小铜器、骨器;墓葬南壁底部长方形小坑内有绳纹陶器碎片,可能是给陪葬者的。 出土随葬物经整理后共584件,其中青铜器486件,玉器51件,金饰12件,骨器28件,残存漆片与陶片6件,砺石1件。青铜器中较大的鼎多达44件,最大的通高69厘米、口径62厘米、腹围197厘米。部分青铜器镌有铭文,其内容反映了弱小的蔡国周旋于吴、楚两大国之间的困难处境。蔡侯盘与尊的铭文各有92字,为蔡侯嫁其姊与吴王时铸;吴王光鉴有铭文52字,是吴王之女嫁蔡时所赠。在蔡侯钟上铭文82字中,有“辅佐楚王”等词句。由此可知,蔡国一方面与吴国结成姻亲以为外援,另一方面又要讨好于楚国,而最后仍为楚所灭。 楚幽 王墓 楚幽王墓,墓址在寿县城东南25公里处的朱家集(今属长丰县)附近,发掘前称李三孤堆,封土高出地面2米以上,径约100余米,周约400米。 民国12年(1923年),当地农民在附近农田耕作中偶然发现青铜器有鼎、壶、簋、镐与带钩、镜、车马饰具等,后为蚌埠外侨瑞典人加尔白克所得,现藏瑞典首都皇储搜集部。民国22年和24年,当地人曾先后两次进行挖掘。这两次发掘,虽没有控及椁室,但已取出不少器物,均被瓜分变卖,著名的“曾姬无血阝”(一对)就是在第二次挖掘中出土的。

❸ 安徽有哪些著名的景点

安徽著名的景点:

1、黄山去安徽旅游肯定很多人第一个打卡的就是黄山,而且还有不少人的目的地就是冲着黄山去的山一年四季的景色都不错,山奇险峻巍峨,以为奇松、云海、怪石、温泉“四绝”著称,非常推冬天去黄山,雾凇、雪景非常美,只能用“仙境”来形容了。

2、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因唐代大诗人李白见此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花”,赋诗更名为九华山。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佛教气氛融为一体,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九华山风景区等级:国家5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

3、皖南古村:在中国安徽皖南的青山秀水中,散落着这样的村庄,一幢幢粉墙黛瓦的百年老屋,错落有致地镶嵌在皖南宁静优美的大地上。它们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徽派建筑的典范之作。

4、龙川村:龙川村是位于皖南绩溪县,是由胡姓聚族而居形成的船形古村落,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传至历史,传至““锦锦””字辈已有字辈已有4848世。龙川村被称为最美丽的乡村之一。村内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世。龙川村被称为最美丽的乡村之一。村内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川胡氏宗祠。

5、万佛湖风景区:万佛湖风景区是以万佛湖为中心的湖泊型观光风景区。景区面积299平方公里,湖面50平方公里,容水8.2亿立方米。万佛湖,即龙河口水库,是举世闻名的淠史杭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十大水库之一。周围群山环抱,波光潋滟,水面开阔,一碧万倾,港叉曲折,绿岛浮动,鸥岛翔集。

❹ 安徽有哪些好玩的景点

5A级景点:黄山风景区、安徽省安庆市天柱山风景区、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黄山西递古村、宣城绩溪龙川、宏村、九华天池景区
4A级景点:合肥三河古镇、六安天堂寨、阜阳颍上八里河、芜湖方特欢乐世界、黄山太平湖、宣城广德太极洞、马鞍山采石矶、六安市万佛湖、滁州琅琊山、黄山徽州呈坎、安庆太湖花亭湖、安徽省博物馆、淮南八公山、池州大王洞、黄山齐云山、合肥野生动物园、滁州狼巷迷谷、合肥包公园、铜陵天井湖公园、黄山黟县南屏、恩龙世界木屋村有限公司、黄山市新安江山水画廊风景区、黄山市赛金花故居、黄山潜口民宅博物馆、绩溪太极湖村景区、姚家寨生态园、孔雀河漂流、杏花村风景区、黄山芙蓉谷、芜湖方特梦幻王国
希望对你有帮助,推荐你下载个腾讯地图软件,提供最新鲜的吃喝玩乐信息,提供打车公交自驾多种路线查询,下载地图包后,可省去90%的流量使用。方便你的出行,祝你旅行愉快。

❺ 淮南市有哪些旅游景点

1、焦岗湖。焦岗湖素有“华东白洋淀”之称,那里水面很大,可以租用一艘冲锋舟沿着湖面遛两圈,非常好玩。菜肴都是现摘现做的正宗土菜,有很多水产品在城市里的餐桌上很少能见到,比如芡实等等,总计费用两人大约需要150元左右。

淮南周边景点:

  • 淮河第一峡

    淮河第一峡滔滔淮水东流,遇八公山阻挡,在此折回倒流,将硖石劈为两半,夺路而下,这就是淮河第一峡——硖山口。

  • 洞山游园

    |是舜耕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舜耕山因上古贤君大舜在此耕耘而得名。山脉横亘在市区,东西走向。峰谷蜿蜒逶迤,景区秀丽,动植物资源丰富。

  • 淮南新四军纪念林

    新四军纪念林园区淮南新四军纪念林是2002年10月兴建的。 纪念林位于上窑森林公园花果山上,以树和碑相结合。

  • 春申君陵园

    位于淮南市谢家集区李郢孜镇境内。陵园背山面水,北靠八公山山脉的赖山,南邻瓦埠湖,距李郢孜镇政府西50米,其封土高19米,底径87米,占地总面积7000平方米。

  • 焦岗湖

    焦岗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淮南市西南部,北距毛集镇1公里,102省道沿境而过,交通便利。焦岗湖以“水”闻名,东与风景秀丽的八公山,南与历史文化名城寿县毗邻。

  • 寿州窑遗址

    在淮南市。分布于下窑、泥咀子、管家咀、马岗、外窑等等处。均系六朝末年至隋唐时代的寿州民窑窑址。淮南市原属寿州,故统称寿州窑,以其瓷色黄见称于世。

❻ 安徽风光与物产的资料

1、安徽风光

安徽黄山

黄山位于长江下游、安徽省的南部,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黄山,千峰竞秀,万壑流云,尤以松、石、云、泉闻名于天下,被誉为中华大地上的“黄山奇观”。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过黄山之后曾做出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评价,其意是说,去游览过泰山、华山、衡山等五大名山以后,就不去看别的山了;如果去过黄山以后,那五大名山也可以不去看了。

一位外国友人游过黄山以后,赞誉黄山风光:“黄山风景居世界风光之冠。”

2、安徽物产资料

安徽农业生产优势明显,能源、原材料工业基础较为雄厚。

农业综合发展的条件优越,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多种作物生长,农产品品种齐全,南北方作物兼而有之,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菜籽、烤烟、茶叶和黄红麻。开发性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潜力巨大。

多年来,安徽一直是大宗农产品调出省。土特产品有“祁红”、“屯绿”、“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霍山黄芽”、“岳西翠兰”、“舒城兰花”等名牌茶叶,砀山酥梨、萧县葡萄、水东蜜枣、怀远石榴、徽州雪梨、三潭枇杷等名优水果。

(6)寿县风景图扩展阅读:

1、安徽气候

安徽省在气候上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在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

其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安徽又地处中纬度地带,随季风的递转,降水发生明显季节变化,是季风气候明显的区域之一。

春秋两季为由冬转夏,和由夏转冬的过渡时期。全年无霜期200~250天,10℃活动积温在4600~5300℃左右。

年平均气温为14~17℃,1月平均气温零下1~4℃,7月平均气温28~29℃。全年平均降水量在773~1670毫米,有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丘陵少的特点,夏季降水丰沛,占年降水量的40~60%。

2、人口

2014年,安徽省常住人口6082.9万人,比上年增加53.1万人。城镇化率49.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全年人口出生率12.86‰,比上年下降0.02个千分点;死亡率5.89‰,下降0.1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6.97‰,上升0.15个千分点。

❼ 寿县哪里最好玩

八复公山国家森林公园
八制公山森林公园,位于淮南市八公山区内。206国道可达。距淮南市区约15公里。是集游览、观光、休闲、人文历史和地质地貌为一体的综合型风景旅游区。1998年8月开发建设景区,2001年9月15日对外开放。 景区整体规划面积120余平方公里。

寿县清真寺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寺院,回民做礼拜的场所,故又称礼拜寺。不少地方都有这一建筑,但象寿县城内这座清真寺的结构、造型及其宏伟堂皇是不多见的。 清真寺座落在西大街清真寺巷内,相传这座清真寺始建于唐,经考证为明代建筑。

寿县报恩寺
报恩寺座落在城内东北隅,旧名崇教禅院、东禅寺,明洪武年间改为今名。据《寿州志》记载,此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全寺总面积 14700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建筑之雄伟,在江淮大地上可谓首屈一指

寿春城遗址
寿春城遗址位于安徽省寿县城关寿春镇、城南九龙乡境内。寿春城作为战国时期楚国的最后一座都城,有着非常丰富的楚文化遗存。遗址布局方整规矩,总面积26.35平方公里,其规模仅次于燕下都。该城东、西、北三面临水,南有西南小城。

❽ 淮河的南北,风景不一样。真的吗

哪儿呀,你老师是扯淡(胡说八道)就。要不,就是夸张

你想一想啊,要是过回了一条河,风景就两个样子了,那答么,河流要多宽啊(绵延1000,还是2000米?)不可能的。

我家就是安徽淮南的,穿越淮河到淮北就和过一条普通的河流一个样。有什么变化的啊。扯淡就。

如果要说变化,就是你从淮河北到了淮河南,然后再往南驶,这就会发现变化了。 注意气候植被带,都是有个过渡的,这个过渡带,同样是很大的。绝对不是一条河流就可以的。如果说,是这条河流的流域,还差不多。

❾ 安徽寿县隐贤史

这有一篇文章

正是花红绿瘦时。由县文化研究会安排,一早乘车从寿县古城出发,到淠河岸边的隐贤镇采风。都说江淮的春天最富有诗意,沿途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那大片大片蔚为壮观的油菜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与远的村庄、近的沟塘交相辉映,远看近观皆为美景,让人不得不惊叹造物主的神奇。花丛间,间或闪过摆弄蜂箱的放蜂人。同车的摄影家林苇君吵着要停车拍照,此行的组织者、文化学者苏公希圣不让。我们也知道正事要紧,不能"逮鱼摸虾误了庄稼的"。
隐贤镇是寿县四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地处寿县西南边陲,北接迎河镇,南邻六安马头镇,西与霍邱县彭塔乡的"西隐贤集"隔河相望。"东隐贤,西隐贤,隐贤集街心能跑船。"这首童谣生动地描述了隐贤镇的地理特点。隐贤镇是我的故乡,我出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小学和中学时光,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充满了感情。可能正是这个原因,这次文化研究会编撰寿县历史文化丛书,苏公点名要我负责隐贤镇的文史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隐贤镇是"露水集",也就是说,到这里赶集得趁早,得"踏着露水"赶集,迟了集市就散了。这个习俗究竟缘于何时,没有人能说得清。但这种赶集的方式确实很科学。农耕时代,庄稼人惜时如金,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活路。但小农经济的状态下,每家都要有买有卖。既要不耽误每天的农活,又要兼顾商品货物的买卖,"露水集"便应运而生。为了拍摄"露水集"的交易状况,我们今天也赶了个老早,八时许就抵达了目的地。下了车,站在街头熙攘的人流里,我力求自己以一个局外人的心态,欣赏起这古镇熟悉而又陌生的风景来。
这是一座活着的古镇,用眼下时髦的语言来说,是原生态的,没有经过过多的改造。从文化的角度看,它的形成完全是江淮农耕文化的结晶,它的发展是儒商思想的贡献,它的文化深深植根于千百年来淡泊的平民思想和习俗。对于乡间集市,作为一名从事农村工作的人,我见得多了。但摄影家林苇却睁大了双好奇的眼睛,端起照相机拍个不停。看他拍了"露水集"后仍然没有收手的迹象,我和苏公忍不住提醒:我们来的主要目的是寻幽探古,主要任务是拍摄文物遗址。林苇又拍了小磨麻油的制作流程后,与我们一起往老街走去。
我是土生土长的隐贤人,我当然知道,如想更亲近地感受隐贤人的生活以及隐贤人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就得拜访老街后面的这条大河。这条大河,名叫淠河,是隐贤人的母亲河。遥想当年,我们的祖先靠水而居,以水立城,隐贤因得淠河舟楫之便利,南承皖西货物,北达淮水东西,商业、手工业发达。到三国时,曹操为备赤壁之战,率领数十万大军由此经过,并派驻人马在此操练,囤积粮草,炼制兵器。后曹操中了吴国的诈降计,被吴蜀联军打败,在这里留下了数百座打造兵器的火炉,百姓便把这里称作了"百炉镇"。至唐时,著名才子董昭南中举后,到京城考进士,未中,乘舟沿淮顺淠溯源而上,来到百炉镇隐居攻读。在京期间,董昭南曾与文学家韩愈等名士互慕其名,诗词唱和,交往深厚,韩愈曾作《嗟哉董生行》、《送董昭南序》等诗文相送。隐居百炉镇后,董子行侠仗义,慈爱乡里,道德品行,有口皆碑。当地后人敬仰他,便把百炉镇更名为隐贤镇,沿用至今。
站在高高的淠河大堤上,眼前是一片广袤的淠河沙滩。沙滩中央,淠水蜿蜒,自南而北缓缓流淌,在阳光下泛出片片金光。这沙滩,被当地人称作"西沙公园"。每年的正月十六,当地人就是在这里举行"插灯"、"舞龙"等民俗表演,方圆几十里的人扶老携幼纷至沓来,万人空巷。
淠河沙滩紧接着堤下密密的防护林。防护林多是老柳树,柳枝披了下来,在清风中拂动着,三五游人穿行其中。有的游人不恋春光恋佛光,径直进了绿荫掩映的泰山古庵。当地谚称隐贤镇"低头看井,抬头看庙",指的就是这里从前水井和寺庙庵祠甚多,寺庙庵祠较有名的有地藏寺、火神庙、包公庙、太平寺、赵氏宗祠等三十六座,泰山古庵是其中的一座,始建于唐,里面供奉大小佛像三十余尊,几百年来香火旺盛从未间断。陪同苏公下堤进庵参观,见丘尼正带着信徒们唱经做课,不便打扰,于佛像前施了个礼,悄悄退了出来。
淠河大堤的背面,隐贤古镇便似一个睡在母亲臂弯里的婴儿,静静地依偎在堤脚下。那种淡泊宁静的美,在依稀飘荡的唱经声中,更加显得妩媚,显得和谐,别有韵味。我突然想起了个问题,便问苏公--你说,淠河与隐贤是什么关系?
苏公不假思索地回答,淠河孕育了隐贤,淠水是隐贤的魂呵。
真的,没有淠河,便没有隐贤。追寻起古镇的历史,几乎全部与这条淠河相关。由于淠河的分割,历史上隐贤曾 "鸡鸣狗吠听三县"。就是在今天,淠河仍是寿县和霍邱的界河。同时,淠水长流又给这里的工商业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史料记载,明代这里已成为江淮一带的重点商埠,不少具有儒商雅称的徽商来到这里置业经营,更加带动了小镇工商业的蓬勃发展。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大片带有徽派建筑风格的白墙黛瓦马头墙的老房子,就是明证。
从古镇老街的南头进去,可以看到街口有两块石墩,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曾经镶刻"二十四孝"图的隐贤牌坊遗址了。老街呈南北走向,苔痕斑斑,古韵浓郁,街心用青石条与青砖铺砌,青石条上印有深深的车辙,那是旧时独轮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两边的房屋是清一色的微派古建筑,前为商用门面,后为居家闺室,青砖墙,天井院,风火墙,铺板门,雕梁画栋,萦梁绕壁,木雕石刻,栩栩如生,虽经数百年风雨驳蚀,显得有些支离和朽败,然构架皇皇,仍能看出当年的雄姿。苏公自双脚踏进街巷后,两眼放光,兴致盎然,走东家,窜西家,一块砖,一片瓦,拣在手里就端详半天。林苇更是忙成个连轴转,顾不得与我们说话,端着相机"咔嚓、咔嚓"地按个不停。有意思的是,老街里很难看见年轻人的身影,进出屋门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这使得经历风雨浸染的街巷,呈现出一种古旧清淡的色调。忽然我的脑海里就想起了戴望舒先生的《雨巷》。我知道,在这样的街巷里,我难以遇见"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却让我回忆,让我梦想,让我体味到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眼看到了中午,长不过两华里的老街,我们只走了一半路程。这时候天却阴了下来,可我们还有"董子读书台"没有拍呢!限于时间,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老街,去隐贤中学寻访董子读书台。
董子读书台地处隐贤中学校园的西北角,为当年董昭南归隐后攻读的地方。因年代久远,读书台现已不存。我们只好找到当地的朋友,带领我们来到遗址,拍了"董子读书台"的古碑。至此,此行拍摄文物遗址任务全面完成。林苇说,他共拍了三百多张照片。收获不小!
当我们重新坐进回城的车内时,雨开始滴滴答答地下了起来。车子发动,由慢到快,隐贤镇在我们的身后越老越远,但却与我的心越来越近。隐贤,你是我的故土家园,让我永久地魂牵梦萦!但愿这座老祖宗留下的古镇,不要化为历史的记忆......
透过迷蒙的雨雾,可以看见原野上的油菜花似乎开得更艳,构成一幅幅浓墨重彩的风景画。摄影家林苇君却不再要求停车拍照,估计他还沉浸在隐贤古镇的韵味中吧

http://cache..com/c?m=&p=847bc54ad48402fc57ed95235044&user=

文字太多了,但都是介绍隐贤镇的。看看吧,很详细。

❿ 安徽寿县古城有什么玩的

安徽寿县文物古迹:

铜 铸 十 八 罗 汉
铜铸十八罗汉,原在县城北门内圆通寺,1962年移入报恩寺。现存15尊。这些造像体积不大(通高63—67厘米),但神情意态栩栩如生,其造型则表现出简练浑厚的特点。由像背刻字知其铸造年代为明万历三十三到三十五年(1605—1607)。1961年6月9日,安徽省文化局公布这些造像为省重点保护文物。

金 棺
金棺,置于银棺内,亦头北尾南,6片黄金薄片铆合制成。长10厘米,宽3—6厘米,高4.2—7.8厘米,重91.5克。棺头亦有双扇假门,门扉装两只金丝环,门楣饰连球纹,门上方及左右侧皆伸出莲瓣形背光。棺身全为忍冬纹,内底部凸现“重佛舍利”四楷体字图案,文字俱为捶揲而成,棺内装满“舍利”。

银 棺
1977年,寿县报恩寺宋塔地宫所出,棺似船形,存放在一石涵内,头北尾南通高9—11.5厘米,盖宽8—9厘米,口宽7.4—8厘米,是用银质薄片捶揲铆接而成。棺盖饰“双龙戏珠”图,一侧饰佛子10人作缓步徐行或敲钹,似送葬祭祀式;一侧饰如来佛半卧像,身后侍立弟子10人,棺头为双扇假门,有门钉4行,每行8枚,有衔环;门前为6级台阶,两侧各立一侍者,棺尾饰一合掌坐佛于正中。

楚 大 鼎
楚大鼎,又名“大侣鼎”、“铸客鼎”。民国22年(1933年)在寿县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通高113厘米,口径93厘米,重约400公斤,圆口平唇、圆底、修耳、蹄足、耳饰斜方格云纹,腹饰蟠虺纹,犀首纹膝,今藏安徽省博物馆。

斗鸡台遗址
斗鸡台亦称北鸡城。遗址位于城西南15公里,寿(县)正(阳)公路北侧,邸家小郢西60米处。相传为楚王斗鸡的地方。台上台下都有近似黑陶系统的陶片分布。195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秋,曾作试掘,认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遗址。

淮南王墓
淮南王墓,位于五株山南坡,即八公山东,四顶山南,合(肥)阜(阳)公路寿县段北不足百米处。墓前存有清同治八年(1869年)吴坤修楷书“汉淮南王墓”碑。198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之寿县人民政府拨款依“覆斗式”原墓形重修。墓地占地2366平方米,四面筑1米高度青石护土墙,迎面镶石刻保护标志、重修墓碑记和管理规定。墓南铺筑连接合(肥)阜(阳)公路的通道,墓周人行道设有青石栏标。为寿县城北又一处引人注目的胜迹。

廉颇墓
廉颇墓,位于今寿县八公山纪家郢放牛山之西南坡,俗称“颇古堆”,距县城7.5公里。古堆高约20米,周约30米,基有条石垒砌。背东靠山,面西平原,里许便是淮河。今日为旅游胜地。

柏家台遗址
1985年4月,在寿(县)蔡(家岗)公路拓宽工程施工中,于今东津渡西公路边沿发现一古代建筑遗址,总面积约三千平方米,因遗址天柏家台村,故名为柏家台遗址。省、县文物研究工作者,对遗址作了发掘,发现有大型石柱础、长方形铺地灰砖和四叶纹、山字勾连纹槽形砖,凤鸟纹、树云纹圆瓦当等遗物,建筑规模宏大,器物纹饰丰富多彩。参加全国楚文化研究会的人员亦专程来此考察,引起考古界的高度重视,“认为该遗址可能是楚郢都寿春城内宫殿建筑的一部分,是楚文化考古的一大发现。”

孙公祠
又名楚相祠、芍陂祠、安丰塘祠等。位于今安丰塘北岸,为祀孙叔敖造芍陂而建,始于何时尚未能详。

安丰塘(勺坡)
安丰塘位于寿县县城南30公里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安丰塘、漳河渠、都江堰、郑国渠)之一被誉为“神州第一塘”,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塘堤周长25公里,面积34平方公里,蓄水量1亿立方。放水涵闸19座,灌溉面积93万亩。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