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藏寺风景区
Ⅰ 我国有哪些著名的佛教旅游景点
圣地一:法门寺
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兴起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为世界唯一释迦牟尼真身佛骨舍利供奉地
圣地二:灵光寺
位于北京西山余脉翠微山东麓,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佛家古刹,因供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而闻名于世,成为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为北京八大处。
圣地三:大昭寺、小昭寺
为藏传佛教寺院,据说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前只同意以8、12、16三个年龄段模样塑像,并为之绘图、亲自开光。
圣地四:五台山
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更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
圣地五:普陀山
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有众多文物古迹。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为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
2007年(丁亥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Ⅱ 南山寺属于哪里的风景区
1、海南南山寺
位于三亚市以西40公里的南山南麓,占地400亩。南山高500多米,山上终年云雾缭绕。南山寺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左右有山丘环抱,面向南海万顷碧波。
2、福建南山寺
位于漳州市区九龙江南畔的丹霞山麓,为漳州八大名胜之一,是闻名海内外的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的佛教大寺院。据《龙溪县志?古迹》记载,它原名“报劬崇福禅寺”,是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太子太傅陈邕所建,至明朝才改称南山寺。
3、青海南山寺
位于乐都县城东南8公里处,在今高庙镇西6公里的新盛村 (原名石嘴子)南隅湟水北岸,岸边一巨岩伸人湟水,寺建于岩上,故村名为石嘴矾,今简写为“石嘴子”。《青海记》记南山寺为番寺,今走访当地老人,却不知寺初建于何时,只云早年曾有番僧住此,后因当地均为汉族,番僧离寺出走。现存南山寺系解放前古刹,为四合院庙宇式建筑,寺背东面西,山门彩绘有孔子十二弟子、八仙盘古出世、女娲补天、玉桥耕读、天皇五地之类的儒家说教图,正东正殿供有百子娘娘塑像,二童待立两侧,左右两侧为周代文王、武王夫人画像,南北厢房供有当地土地山神泥塑像,有1庙祝守护,古历节庆日,或初一日、十五日偶尔有信徒入寺进香。今从寺字建筑供物到活动方式已殊难找到藏传佛寺痕迹。
4、广东南山寺
位于广东汕头南澳岛古城之南,地处“独鲤朝阳”,后枕金山,面向梅花村,古树参天,坑泉潺潺,井水甘甜,幽深清雅。
5、山西南山寺
南山寺是山西五台山的一座大寺,始建于元代,整个寺院共有7层,分为三大部分,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中间一层名为善德堂,上三层称作佑国寺。
南山寺北距台怀约2公里,依山势而建,海拔在1700米以上,共有殿堂窑房300余间,占地6公顷,规模之大在五台山首屈一指,而且悬于陡峭山坡,更增添了宏伟气势。南山寺整个建筑群由七层三大部分组成,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上三层叫做佑国寺,中间一层称作善德堂。该寺创建于元代,当时叫“大万圣佑国寺”。清光绪年间再行修建,称为极乐寺。清末,寺院主持普济和尚募得巨资,将原有的三部分合建成一体,称为南山寺,连续施工23年,终于形成今天的规模。
6、广西南山寺
南山寺,位于贵港市城区南郊东南约3公里郁江岸边二十四峰中的南山公园内狮山岩洞里,是千年古寺,岭南名刹。
Ⅲ 信阳灵山风景名胜区的景区景点
灵山寺景区位于九龙溪中上部,为风景区中心景区,其面积约2.8平方公里,景点丰富、密集,内容齐全,特点是寺古、林奇、湖秀、峰翠,以朝圣为主要内容,主要景点5个,即元璋湖、灵山寺、九龙瀑布、白马洞、春归叠翠峰。 元璋湖景点 包括朱元璋塑像、仿长城、霸山桥、霸桥流水、打儿窝、鲤鱼跳龙门、万人冢、灵山秀目、灵山碑林、百鸟园、灵山宾馆等景观。
朱元璋圣像
始建于1995年6月6日,1995年8月8日落成,是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曾三上灵山,由涩港乡人民政府投资20万元,湖北省随州园林古建公司承建。
灵山碑林
主要为佛碑,分为七个部分:诸佛部、菩萨部、观音部、诸天部、天神部、明王部、罗汉部,共计80块凹刻的碑。碑为青石,高1.66米,宽0.66米,厚0.33米,由香港曾氏国际有限公司捐资兴建。 灵山寺景点 灵山寺
始建于北魏孝帝延兴四年(474),为佛教传入中国所建最早寺院之一。唐玄宗时曾被封为国庙。宋元祐二年(1087)扩建。元延祐二年(1315)重修。明洪武三年(1370)太祖朱元璋到此降香,封当时的住持僧陈大用为金碧峰禅师,令其随驾入京,参议朝政,并为寺门题“圣寿禅寺”匾额,又赐半副鸾驾陈于大殿。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灵山寺住持僧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学,带回梵石释迦牟尼及二十四罗汉塑像。清道光八年(1828),寺院被水冲倒,后经不断修缮,至民国20年(1913)恢复旧观。此后兵连祸接,毁多修少,日渐萧条。1995年有僧尼35人。“文革”时,文物被毁,大部分填埋在一莲池大坝下,僧尼有的还俗,有的被编为董寨林场职工。1978年,灵山寺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遭破坏的文物开始修复,僧尼陆续回归。1985年恢复三月初一庙会。现有大殿七层,分别为天王殿、祖师殿、大雄宝殿、法堂、念佛堂、千手千眼观音殿、祖师堂。大都采用单檐起五、七架,厅出单双步穿堂,中轴建筑两侧有数十间穿短式的厢房。1997年11月,国际佛教协会赠给灵山寺大型汉白玉佛像五尊:卧佛、释迦摩尼、观音菩萨、文珠菩萨、普贤菩萨分别安放在天王殿、祖师殿、大雄宝殿、法堂、念佛堂。灵山寺现有僧尼30余人,每年来此朝拜旅游者达30万人次。
圣井
灵山寺第三层院里有一口井,深5米,直径约2尺。井水清澈,向下看银光闪闪,波光滟滟。因明太祖朱元璋于元至正八年(1348)曾口衔修竹藏于此井,躲过了官兵的搜捕,后人称之为“圣井”或“潜龙井”。
百日红
灵山寺大雄宝殿后,慈悲殿前院的南边有一棵古树,叫百日红,人们亦称之为“痒痒树”。如用手在树身上轻轻抓挠,枝叶就会微微颤动。树干直径约30公分,高5米上下,树皮外表呈黄褐色。树干向上生长态势曲弯有致,恰似游龙戏水,枝丫参差交织在一起,茂盛的绿叶互相叠连呈伞状,“伞”面约5平方米。百日红于阴历五月中旬含苞,下旬开放至八月末。花期约为100天。它含苞时,先生长四棱形的嫩枝,长约15厘米。每一枝上长出上下对称的十余个花苞,形成一串。每一花苞有六瓣,瓣与瓣之间长有花茎,茎上方是花。花形如木耳状,色粉红(枯后成紫色),花心是黄色,有数十个花丝,花落结籽有一果。据传,百日红是在清光绪年间,由灵山寺的和尚到外地云游带回的,距今虽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仍枝繁花盛。
倒栽古柏
又名万年倒栽柏,千头柏,在灵山寺祖师堂门前右边。柏高10多米,身如麻花,从蔸至梢,上下一般粗,树围直径约50公分。树无正头,枝杈只有五股,呈伞状。叶子和当地扁柏相似。树皮竭色,木质非常脆。柏枝长向,有向下的也有向上的。柏枝上长有象针钱一样细的吊线向下垂伸。吊丝的长短不一,长的有1米左右,短的约50公分。他的皮可治肚子疼痛,消炎顺气,常被信徒香客带回家去。据说此树是杲英和尚亲手栽的,杲英云游带回小柏树,将树扭成麻花状,把树头朝下,树蔸向上栽在祖师堂门前。他立誓:“若栽下的柏树能活,证明我当和尚今后可以得道。”后来果真当了主持,小柏树也一年比一年长得茂盛,直至1966年9月被毁。
千年银杏树
灵山寺后院南墙根边有一棵银杏树,是灵山寺的一景,据考为唐玄宗之女建宁公女在灵山寺出家时所栽,树高五六十米,树粗需要四人合围。此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灵山寺的象征。“文革”时期呈枯萎之状。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九龙瀑布景点 释大慧塔院
座落在灵山寺右侧约100米处的山坡上。墓塔共有七层,高20米,飞阁亮顶,檐牙高着,是为纪念江大慧和尚而兴建。江大慧,罗山县子路乡江长堰人,幼名“碗”,法名大慧。1924年到灵山寺出家,其行为疯疯癫癫,不守规约,人们都称他为“姜疯子”,常在豫南、湖北黄安(今红安)麻城一带云游,1925年,当上了红安华家河南冲寺的住持。土地革命时期,红安地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搞土地革命的活动中心,南冲寺常有红军和地方工作人员出没。 1940年5月8日,伪区长带领国民党广西部队127师,将南冲寺团团围住,把寺里的28个僧尼全部逮捕,逐一审问。最事留下了以姜大慧为首的七位僧尼(姜大慧、黄有林、刘大贵、范青云、龚守之、金开礼、曾大姑)。姜大慧等七位僧尼,被解押至红安县(原黄安县)七里坪,遭严刑拷打逼供,一无所得。后国民党反动军队以所谓通共隐藏新四军的莫须有罪名将他们集体枪杀在七里坪大沙河畔,暴尸于沙滩上。七位僧尼惨死后,由当地的佛门居士余春山等人,将他们草草埋藏。1941年,姜大慧的弟子和王通宝、张通成等人,费时月余,将其原葬棺木辗转运回灵山寺,安葬在灵山寺右侧半山坡上——今释大慧塔院处,著名文学家叶君健之弟叶守道题挽联一副:“继灵山道脉,一殿一溪现昙花;具宗烈丹心,三义三贤成正果”。
晴雨林
位于灵山寺大门对面300米处,因这一片树林里终日飘洒着细微的雨珠,人们称这雨为相思泪,这树林为相思林、挥泪林,面积约2500平方米,多为枫树,树高林密。
九龙瀑布
在九龙沟口的断崖处,高20米,上窄下宽,成喇叭状,上口宽5米。山水从金顶顺九龙沟一路飞奔,在此断崖处纵身跳下,形成瀑布,溅起无数的珍珠。瀑布下是一不大的浅水池,池底是干净光润的石头。九龙瀑布的水来自人迹罕至的九龙沟,没有丝毫的污染。因道路平坦,距灵山寺近,为历来的游者必到之处。 本景区南起灵山风景区大门,北至险石,西起垛石岭,东止狮子山,占地约13平方公里,特点是景点密集、丰富,内容齐全,以大自然景观为主,有黾城遗址、逍遥洞、快活岭、险石、八仙宫、垛石岭、智慧老人等7个主要景点百余个景观。
黾县古城遗址
位于灵山风景名胜区的东南角,座落在楚豫古道上,今灵山村杨湾、大地组就座落在遗址上,南距著名的豫南三关之一——九里关4.5公里,北距涩港镇15公里,包含黾县古城遗址、狮象把门、老爷坐大堂、犀牛石、鲇鱼山、千手观音等景观。黾县古城即罗山置县的第一个县城。罗山汉初始置县,县城就建在这里。当时其南4.5公里的九里关与今信阳县境内的平靖关、武胜关合称黾塞,为天下九塞之一。因塞名县,故叫黾县。直到南北朝北齐时,黾县并入高安县,前后历史长达750多年。城址平面呈不规则形,南北长850米,东西宽800米,面积68万平方米。本世纪50年代初尚存一段3米多长的古城墙和一口石砌古井。后因平整土地,墙基遭到破坏,现无城墙痕迹。但该处随处可见汉砖瓦、汉陶片和石条、碑刻等。
犀牛石
在黾县城遗址西约500米的山坡上,高2米,长4米,其外形酷似一头犀牛。 逍遥洞景点 位于逍遥洞景区的中南部,在冥厄寨的东侧山谷里。进山门走100米向右拐再走200米便到,点含逍遥二佛、石城、天山门,“福寿”石刻、神指撑腰石、海豚石、狮子石、断板龟、逍遥洞、鹦鹉石、中天门、金龟攀崖、玉甲穿山、月牙石、青牛云蹄、巨鲸出海、太白宫、天书石、仙人圃、通天门、金雀石、天梯石、逍遥亭、清风洞、犀牛望月山等景观。
石城
实为山寨,又称冥厄寨,位于灵山寺东1公里的石城山上。进山门走100米,右拐走200米即到。石城山最早叫冥山。旧时,九里关、武胜关、平靖关,合称冥厄三关,因此山而得名。上有人工用山石砌成的长500米城墙,故改称石城山。此石城建于何时,因何而建,已无资料可考,但最迟是在唐以前。
“福、寿”石
二字系唐德宗的侄子李谊于贞元五年(789)秋来灵山留下的石刻。“寿”字刻在一块长3.3米,宽2.6米的岩石上,字高2.3米,宽1.6米,两旁题有“大客喜定已已秋,郡守山西李谊书”十四个小字,字高0.16米,宽0.18米;“福”字石早年被毁,1993年6月28日,地方政府派人将“福”字又重新刻在右边的另一块石壁上,字高1.74米,宽2.05米,两旁刻有“福寿永守逍遥洞,癸西颜书石城山”十四个小字,小字大小与“寿”字两边的小字相同。
逍遥洞
为天然石洞群,共有6洞组成,由下向上依次为底洞、飞鸟洞、立洞、济公洞、传经洞、三连洞。每个洞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形成洞连洞、洞叠洞、洞中有洞的景观。
逍遥亭
立在逍遥洞上山头上,进入灵山风景区,远远地就可看到石城顶上古朴的六角亭,亭上有“石城阁”三个大字,建于1993年5月28日。
光石板
位于快活岭北面500米处山腰下,是一块面积为30亩的石壁,寸草未生,酷如瀑布,故称“玉石瀑”,当地人都叫它光石板。 险石景点 位于逍遥洞景区的东北部,包括双象石、险石寺、险石、险石洞、猿山峰、一线天、金猪石、仙菇岭、九里云烟、劈破石、青牛洞、倒主石、云霄洞、红山古城墙等自然景观,奇、险、绝为其突出特色。
天下第一险石
位于逍遥洞北约3公里的山腰上,顺着龙溪沟上去,距沟口2公里的一山南坡就是。该石高约20余米,宽约10余米,重达数百吨。上大下小,立在与水平面成60度角的斜面山岩上,着力点与岩面的接触面积为0.6平方米,且中有空隙,实际着力点仅有三个拳头大小。该石又可称为天下第一奇石。说它奇,主要是因其造表奇特。从不同的角度看造型不同;即使是同一角度,由于距离不同,所看到的造型也不同。相传险石能“压山精而照镜”,是灵山的镇山之宝。
险石寺遗址
位于险石脚下,古有险石寺。
一线天·火炬石
位于猿人峰顶的西侧,是一座山峰从中间裂开成两瓣形成的,缝长18米,宽仅1米,窄处不到30公分。一线天有两个特点。一日奇,缝处右侧的崖壁,象一火炬在峰顶熊熊烯烧。火炬高约30多米,炬高6米,炬斗高8米,火苗6米。缝中有洞,洞中有缝。缝底部有一洞,一瘦人可入,顺着窄长倾斜的洞底直通峰顶。二日“险”,在其底部仰头向上望,人如在万丈深渊看天顶白云抱石。传说,《封神榜》中的雷震子就是在这里降临人间的。一线天就是雷震子降临时的那一声巨雷给壁开的。其北侧,有雷震子坐在那里打盹的天然石像。
红山古城
一线天东南的红山峰上有断断续续的古城墙。站在险石东1华里的山岭上,可观其中存在较好的一段。墙高4米,墙厚1米,全部由山石砌成,固如铁壁。为宋代铁氏兄妹在此山占山为王时所建。 八仙宫景点 包括八仙宫、八仙洞、花轿石、拉轿石、怪鸭洞、绵羊石、八卦连环洞、观音莲花座、紫竹园、“神龟观旭日”等自然景观。 垛石岭景点 位于逍遥洞景区的西部,有垛石岭、“八山神笔”、睡美人、蓑衣岩、鬼见愁、垛石洞、孔雀观南海、二龟搏天、鸹鸡石、百兽石、百鸟石、双头雄狮等自然景观。 智慧老人景点 位于逍遥洞景区的中西部,有智慧老人、智慧灵石、智慧宫、智慧洞、智慧棋谱、智慧姑娘、仙人脚等景观。 南起九龙云瀑,北至小灵山北坡,东起狮子峰,西抵金顶,面积约9.8平方公里,含渡人舟、北垱、小灵山、金顶4个景点数十个景观。 渡人舟景点 位于金顶景区的南部,含九龙云瀑、云雾宫、渡人舟、护法石等景观。 北垱景点 位于金顶景区的中东部,含北垱云罩、白石园、白佛寺古迹、福全庵古迹等景观。
北垱云罩
北垱是灵山五大茶场之一,位于灵山主峰金顶东坡半山腰的北部。灵山茶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之最。其茶汤清叶绿,色青明净,滋味醇厚,气香味甘。
白佛寺古迹
位于烧箕敞的上部。古寺原为三层殿,近20间房屋,早已被毁,只有墙基旧址尚存。
福全庵古迹
位于小灵山的东侧,今在其原址建有三间房——董寨林场大风坳护林点。原为二层殿,计十二间房屋。今其藐荡然无存。 小灵山景点 位于灵山金顶景区的东北部,含“玉猫飞崖”、小灵山大佛、莲花墩等景观。 金顶景点 位于灵山主峰金顶的峰顶及其附近。含金顶、金顶寺、灵岫阴云、舍身崖、舍身洞、七叶一枝花、莲花洞、定风珠、云眼、观音包等景观,雄、险、奇是该景点的特点。
金顶
海拔827.7米,是灵山群峰之首,古有罗山县最高峰之说,顶部为平台,面积3000余平方米。蹬上金顶,可观林海,看日出日落、京广铁龙;可赏灵岫阴云、雾松冰晶。这里无盛夏,是避暑的好地方。
灵岫阴云
灵山有三种云:一日半山云;一曰过山云;一曰灵山卷云。谚曰:“灵山翻云皇城山接,有雨等不到天黑”。罗山县旧志也载:“灵山每有云气雾茫茫,不到一天的时间就会下雨。
金顶寺与定风珠
金顶寺位于灵山主峰金顶的顶端,从灵山寺向上,需攀登10华里的山路方到。它属灵山寺所辖。旧时,因每逢久旱无雨时,人们埋怨金顶寺压住了灵山云眼,便将庙宇拆掉,所以虽历代修葺,仍屡建屡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又重建简陋的寺院。1994年又重新建起大殿和偏殿。每逢三月灵山庙会,从灵山寺至金顶的山路上,游人如织。院里有块直径一米左右的圆石,就是人们所说的金顶“定风珠”。因不管金顶风有多么大,都吹不灭这圆石上点燃的油灯,所以被称为定风珠。
云眼
金顶寺后有两口井,直径4尺左右,深丈余。云眼一清一浊,永不断水。明正德三年,豫南大旱,所有的塘渠湖坝都干的底朝天,山泉水断了流,而“云眼”却绿水满井。当年寺庙有一住持,为试此井到底有多少水,让十二个和尚挑了九天九夜,井水却一点也不见少。大家都感到奇怪,这时恰逢一绿眉道人路过,那道人说:“灵山座住乌江口,这云眼与乌江连着,你们怎么能挑的干呢?”和尚这才作罢。特别神奇的是:每年正月十五日,若用一个玻璃瓶子,将盖儿盖紧,用红线系着,吊进井中,三个时辰后提出,那瓶子里竟有无源之水出现,这水可准确表明该年降雨量。水多则降雨量大,水少则降雨量小,若瓶中滴水全无,这年必然大旱少雨。
舍身崖·舍身洞
金顶寺右有个宽百米,深不可测的悬崖绝壁,这就是“舍身崖”,崖壁上长着许多名贵药材:桔梗、天麻、丹参、灵芝、七叶一枝花等。舍身崖从上到下裂开,中间有一道五丈宽的空隙,两边都是巨大的石壁,黑色的石壁犬牙交错,向下一探,万人深渊的下面黑漆漆、阴森森。
莲花洞
金顶寺左边崖石下,有个面积约两平方米的“莲花洞”。人们叫它莲花洞,并不是此洞象莲花,不是洞中长有莲花。洞中全是石壁,晴天白日连个莲花的影子也见不到。然而若风狂雨暴、电闪雷鸣的时候。站在离“莲花洞”九米远的地方,双眼紧盯莲花洞,在闪电的一霎那间,一种神奇的现象便会出现在眼前。
七叶一枝花
是生长在灵山的名贵中草药,尤以生长在舍身岩下的最为名贵。它不发杈,只有一枝,每层上长着七片叶子,长成七层楼的时候有四十九片叶算成功了。唐时,灵山寺被封为国庙,据说灵山寺和尚普安用此药治好了刘太后的病。 以莲塘盆地为中心,西至仙人洞,南起马放沟沟底,北至龙牙金顶,面积约8平方公里,有3景60余景观,分布着龙牙寺、银河飞瀑、骆驼峡、莲塘门四大景点。 银河飞瀑景点 含将军石、银河飞瀑、麒麟观泉、罗汉洞、罗汉石、金锁岭、玉兔衔松、松鼠石、勒马沟、石凌崖、石帘崖等景观,与其相邻的骆驼峡、骆驼笑天景点合称天山公园。 龙牙寺景点 位于龙牙寺景区的北部,含龙牙千年银杏、龙牙寺旧址、子青碑刻、龙牙寺慈云戒檀文板与石印、“龙眼”、南塔园与北塔园、印石、印盒、茅庵古茶等景观。古、幽、奇是该景点的特点。
龙牙寺古银杏
龙牙寺门前,左右两边各有一棵千年的白果树。右边一棵毁于六十年代,左边一棵幸存,树高40余米,树干底部直径6米,树冠投影面积约一亩,苍劲古腊,绿荫浓郁。这棵古树几百年前从主干高10多米处的东边向地面伸下一枝丫,落地生根后,头又向东北方向扬起,长成一棵高20余米,胸围3米的大树,姿态婉如一条巨龙,非常壮观,人们称其为“玉龙雄风”、“玉龙巡空”。可惜在五十年代被毁,其痕迹亦然可见。
龙牙寺旧址
龙牙寺又名莲塘寺(因寺门前有两口荷塘之故),又名龙牙禅寺,位于莲塘盆地的北部,背山面南。该寺始建时间,据有关文物推测,当比灵山大寺还早,师宗“临济”,至民国元年,已传五十三代。史书记载,唐天宝元年(744)曾大修过。明嘉靖年间扩而广之,更名慧光。清咸丰(1854),奉札兼理方丈事,再修寺院置产,大振禅林,塑像装金,为龙牙寺之最盛时期。光绪年间遭抽产之厄,遂衰。民国十年再修禅院,香火始繁。属龙牙寺管理的寺庙有:罗山县城的火神庙、万寿宫、南元宫、大园庙、禅堂庙、湖北应山的江陵坡庙、广水镇庙、信阳鸡公山南的跳石寺、湖北三里城的关帝庙、大新庙、九里关庙、涩港店火神庙、夏园地藏庙等。民国十八年,由于法号少青的和尚行不正,害死黄姓,案发后,庙产被抄,田产一半归公,从此衰败下去。到1949年,寺院只有和尚12人。建国后,和尚有的返回老家,有的就地还俗。该寺香火繁盛时,有僧数百。至民国末,仍有房屋99.5间,大殿三重,每重18间,东西走向,中间有穿堂甬道,还有钟楼、鼓楼、厢房、护寺茅庵等附属建筑,并建有后花园一座。主殿原供有“如来”、“释迦牟尼”等抱粗铁佛三尊,重40000余斤。钟楼原有罄一口,高2尺,口圆1尺8寸,音质沉洪悠远,款铸“天宝三年”字样。鼓楼有大钟一个,高2米,口圆1.5米,击之,声如响雷。建国后殿宇被逐步改建成民房,正殿全毁,铁佛、钟罄等毁于1958年,如今遗址到处散布着石雕碑刻,极富史料价值和观赏价值。
南塔园·北塔园
南塔园实为龙牙故寺的墓地,位于龙牙寺正南面约500米处的山谷,尚保存完好的墓塔有“临济三十二世高峰圣和尚之塔”。塔高59公分,宽38公分,塔出土后高三层,建塔石料均以本山石精工过钻而成,砌建整齐,工程量大,兼有碑刻。北塔园位于龙牙故寺的西北面300米处的山坡。这里塔甚多,塔高如林,残断碑石散失沟壑,随处可见。莲塘上下10余里随处可见墓塔、碑刻,有的保存尚好,有的残缺不全,多为墓碑,也有功德碑、家规碑、胜迹保护碑,更有木刻、石刻的印、扁。有心研之,发现它们是一部记载龙牙寺的历史、沿革、家业、名人、寺教寺规等的“书籍”,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珍贵书法艺术收藏价值。
茅庵古茶
位于龙牙寺南面的红山山腰。茅庵是龙牙寺南面的护寺。从龙牙寺东500米处过小溪,沿山路,峰回路转,走进一谷口便到。这里果茶四季飘香,青松古柏独秀, 茅庵信山坡而建,座东朝西,今荡然无存,在其址建有三间瓦房——高寨村茶场。茶园有一棵大茶树,1人高,树冠约10平方米,能炒制成半公年的成品茶叶。据专家考证,此茶已有三四百的历史。
子青碑刻
在龙牙寺仍存的众多碑刻中,以子青和尚的碑刻最为珍贵。其字迹端正浑实,古朴挺拔,算得上我国近代书法的珍品。子青的真迹大部分散失,今仅存他为其师刻的墓碑和他刻的龙牙寺规碑。子青和尚,俗姓钟名汉泰,罗山县城大桥南小东关人,生于咸丰八年(1858),几岁时过继到罗山余湾同族为儿。嗣母不慈,他于1870年经万寿宫僧介绍到龙牙寺出家,拜龙牙寺黄本善和尚为师,法名正修,号子青。师父教诲严谨,子青学习刻苦,三年不上床睡觉。光绪年间,子青做龙牙寺书记;光绪年末升任住持。子青知识渊博,书法、绘画艺术颇有成就,善用墨水画竹。其竹,风晴雨露,姿态逼真。每幅画分别用正草隶篆不同字体写诗词,如:“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虽然不开发,不惹峰与蝶”、“老聋书画作生涯,到处随缘到处家”。画卷传入鄂豫皖、北京、印度等地。现散失在民间的真迹不少。与子青同时代的晚清涩港画家卢梅阁,善画梅花,高维臣善画兰草,曹子谟善画菊花。他们被誉为“淮南四秀”,而子青被称为四秀之首。 位于灵山南部,南距黾城遗址9里,有公路直达并环绕景区,面积21.5平方公里,全部在罗山县铁铺乡境内,南以鄂豫两省边界为界,北与灵山寺、金顶、逍遥洞三景区相连,并以灵山南支为分水岭。湖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湖长4.5公里,湖岸曲折有致,湖为群山环抱,湖光山色,青翠无比,湖中小岛三五点,大岛似落雁欲飞。本景区包括九里落雁湖、落雁岛、凹晶天姿、磨盘石、狮子岛、鸡冠石、擂鼓石、观阵山等景观。
Ⅳ 芜湖五华山隐静禅林风景区的隐静寺
潮沟有个叫朱文殊的人,信奉佛法,有一天,杯渡途经他家中,休息过专后便拿自己的袈裟裹着铜片扔属向空中,袈裟就飞了起来,杯渡随着袈裟一路到隐静山,这个时候,袈裟就停落了下来,此时,一个牧童刚好路过看到此情此景,误以为是一只白鹤飞了过去。杯渡对牧童说:“与汝有缘,当嗣吾法”,然后杯渡就住在山上了,起法号为龙安大师。传说,杯渡禅师在建寺时,所需物品都是从木、米、油、盐四池中取来的,
里面的东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之,隐静寺成为了杯渡禅师在五华山传播佛教的道场。 隐静寺在宋代改为普惠寺,明代又恢复为隐静寺。在这里,修炼出许多得道和尚、佛门大师。有文字记载和民间公认的有名僧名尼、杯渡、地藏王菩萨、朗公、严和尚、圆满大师、妙义禅师、法海和尚等。 晚唐诗人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隐静寺便是四百八十寺之一。 杯渡禅师,南北朝刘宋时代僧人,冀州人,出生、姓名均不详,距今1500年。据《佛祖通载》描写:“神僧杯渡,初出冀州,如清狂者,挈一木杯,渡水必乘之,因号焉。”
Ⅳ 昌都市各县的风景区有哪些
江达县金沙江十八军渡口
金沙江十八军渡口江达是解放西藏的第一站,金沙江十八军渡口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革命地,那经历几十年风吹雨打仍然较为完整的保留着当年那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和先人们的丰功伟绩。十八军渡口位于川藏交界处的金沙江...
芒康县尼果自然保护区
尼果自然保护区位于芒康县宗沙乡境内,距县城70多公里,尼果顾名思义是“神山之冠”的意思,原名叫“康·达藏”冠顶。相传西藏有三个“达藏”。其中两个达藏是堆·安日达藏、巴·魏宗达藏。一九九零年县人大批准...
芒康县曲孜卡温泉
曲孜卡温泉位于芒康县滇藏公路旁的曲孜卡乡。该温泉区有大小温泉近百眼,其流量大小和温度各不相同,有的不足30℃,而有的超过当地的沸点。当地居民从不烧热水,用水时到温泉去提即可。从温度高的温泉眼里提水,...
江达县果布白宗山
江达县的果布白宗山传说曾为莲花大师修行过的神山。绕此山徒步转一圈约三小时左右,沿途有老虎洞、嘎钨洞、猿人厕所、右旋海螺、莲花生修行洞、护身佛龛等自然景观。白宗山风景秀丽,植被保存良好,东北面是茂密...
江达县果普白宗神山
果普白宗神山康区著名的神山果普白宗位于江达县岗达村境内,距离县城5公里。此山乃西藏山南地区扎日神山的子山。相传江达县字嘎寺第四世-多吉扎波,在一日修行时,感知莲花生大师托付他为神山开光,多吉扎波-用法...
江达县“普水”石刻
“普水”石刻普水”石刻位于江达县同普乡,国道317线附近山壁上,距离江达县城14公里。据《同普县志》中记载“县治所前有小河一道,原为无名之水,自设治定名普水,蜿蜓东下,流入金沙江”,据此“普水”石刻可能...
江达县郎绕神山
郎绕神山沿金沙江岗托大桥南行15公里郎绕神山,是康区25座佛教神山之一,该山建有宁玛派寺庙郎绕寺,距今378年的历史,该神山规模较大,骑马转一圈需要一天的时间,此山有几十个参观点,旅游区道路崎岖,让游人真...
江达县生钦朗扎山
导 游 生钦朗扎神山位于江达县岗托乡境内,距县城100公里,是康区二十五座佛教神山之一。神山规模较大,骑马转一圈需一天的时间。 介 绍 山上景点众多,其中较有特色的有:猴子摘帽、莲花生大师石像、莲花生降妖...
江达县波罗吉荣大峡谷
导 游 波罗吉荣大峡谷位于江达县同普乡与波罗乡交界处,离县城约25公里。 介 绍 从县城流来的多曲河向东奔腾流入金沙江。两岸雄峰夹峙,悬崖千丈,峡谷长约5公里。行驶在此谷中,仰望天空,云天一线,奇峰耸峙,...
八宿县德庆颇章神山
导 游德青波章神山俗称“类乌齐”,在藏语中为大山的意思,由山名变成地名,又从地名演变成为县名。该山位于类乌齐镇旁,离县城30公里。 介 绍这里,山青水秀,环境幽雅,鸟语花香,流水潺潺,真可谓“时时闻鸟语...
Ⅵ 阿拉善盟福因寺(北寺)旅游区怎么样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位于贺兰山中部阿拉善左旗木仁高勒苏木(乡)境内的福因寺,当地人也称为“北寺”,是内蒙古阿拉善地区三大寺院系统(、、福因寺,都是藏传佛教寺院)之一,这里距离巴彦浩特镇约30公里。游览景区时,游客可以步行游玩,也可以乘坐景区内的观光车(车费另付,30元/人)。福因寺,是阿拉善王之子在皈依六世班禅后创建的,原名“准黑德”,始建于清朝嘉庆九年(1804年)。嘉庆十一年(1806年),阿拉善第五代王——玛哈巴拉以寺院工程告竣上报当时的清朝中央政府理藩院,嘉庆皇帝赐名“福因寺”,从此,便以“福因寺”之名着称于世。一代宗师阿旺丹德尔就长眠于此。阿旺丹德尔是当地出身的一位佛教大师,曾经进藏在哲蚌寺攻读佛经,是阿拉善旗300年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历史名人。福因寺,是阿拉善盟中仅次于广宗寺(南寺)的一座大庙,全寺现有大小庙宇15座,这些庙宇和其他一些建筑,都分布在周边的山腰、山沟等处,远远望去十分壮观。主庙的西端有一座白塔,高约10米,两者遥遥相对。这座白塔就是阿旺丹德尔生活过的地方,在白塔内陈列着阿旺丹德尔的纪念塔和碑文,经常会有仰慕大师的信众前来这里拜祭。福因寺除了是当地的佛教胜地,寺院周围的自然风光也很迷人。寺院周边丘陵起伏,空气清新,处处都是苍松翠柏。不远处就是着名的贺兰山以及山中的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对登山有兴趣的游客,福因寺游玩后,可以去贺兰山的森林中(贺兰山内蒙古部分)爬山游玩,整个爬山过程约3小时。福因寺景区内还设有度假酒店可以供游客住宿,时间充裕的游客不妨在景区内住宿一夜,深度感受下藏传佛教的浓浓氛围。住宿景区内的部分酒店,还可以免去景区的门票,详情可点击:。
飞猪上还可以查看更多有关于福因寺(北寺)旅游区的介绍和玩法还有周边的景点
Ⅶ 郑州有哪些风景区
郑州有哪些风景区有:少林寺、嵩山、河南博物院、世纪欢乐园、黄河风景名胜区、康百万庄园、黄帝故里、二七纪念塔、三皇寨、郑州方特欢乐世界、环翠峪、嵩阳书院、金鹭鸵鸟园、北宋皇陵、浮戏山雪花洞、黄河大桥、郑州绿博园、丰乐农庄、黄帝宫、中原福塔、中原影视城、黄河大观、中岳庙、郑州海洋馆、郑州动物园、等。
Ⅷ 岐山风景区的景区简介
岐山是中国著名佛教圣地之一,古迹和传说很多,主要有“万寿仁瑞寺”、“千人饭锅”、“仙人船”、“仙人桥”、“仙鹤岭”、“普洞塔”、“高普自然石像”等。历史故事“曾国荃进香”、“春风老爷抗清”则把历史和岐山盛衰联系在一起。神话传说“神蛙朝天”、“白竹仙子”、“尖嘴鲶鱼兆太平”则反映和寄托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数百年来,人们慕名而来,游客如云。这里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树枝挺拔、枝繁叶茂,四时不改浓葱,畜呼鸟语,溪水清潺,炎夏凉爽,严冬温暖,是理想的避暑胜地。这里,森林树种丰富,原始林木保存良好。实为长江以南所罕见。一九九四年即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衡阳电视台、湖南电视台曾作过连续专题电视报道。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岐山风景绮丽,秀色可人,冬暖夏凉,犹如仙境。民间有关于岐山八景的优美诗句:“千人饭锅是金盘、仙鹅岭下狮子身、普洞塔里藏老僧、凤凰山似桂花形、会仙桥畔仙人迹、冬瓜园下仙棋盘、自古仙船移不动、高普和尚守山门”。
岐山人文景观亦卓有盛名,山上“万寿仁瑞寺”匾额为清朝光绪皇帝御赐 、慈禧太后钦赐半幅鸾驾、恭亲王赠送的千人锅、两江总督曾国荃书写的“大雄宝殿”等御赐古物保存完好,中华佛教协会首任会长八指头陀曾在这里讲经说法.历年来,万寿仁瑞寺僧侣云集,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鼎盛,名冠江南,已成为全国佛教开祈中心。每年前来敬佛求神、疗养避暑、登山探险的中外游客达数万人次。寺内还完好地保存着“千人锅”和“五百人锅”各一口。寺外白汉玉塔林36座。
在岐山背面后山沟,有个叫白竹山的美丽小村寨,这里四季鸟语花香,流水潺潺。住在这里的人们世代安居乐业、男耕女织、鸡犬相闻、丰衣足食,俨然一个世外桃源。
岐山集高山、流水、古庙、原始次森林为一体,既具有江南景色之秀美,又兼西北风光之雄奇。景区内古木参天、鸟语花香,冬暖夏凉,是理想的天然氧吧、避暑胜地。
Ⅸ 西藏的一些地名和风景区~~~
http://www.dreams-travel.com/mzl_xz/
这里好全的
Ⅹ 藏传佛教旅游景点有哪些
藏传佛教是藏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对中国西藏的政治、经济、教育、生活与习俗诸方面,均有深刻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就是通过寺庙产生的。
西藏寺庙最早建立于公元8世纪。约在公元779年,在吐蕃王赤松德赞亲自主持下,历时12个春秋,桑耶寺建设完工,这是藏传佛教史上的第一座具有真正意义的寺庙。桑耶寺的建立,显示了佛教势力的上升。由于赤松德赞贱民纵僧,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反感。赤松德赞去世后,佛教遭到了压制。至9世纪末, 西藏历经百余年的战乱,民众强烈要求社会安定,恢复生产。奴隶制度的解体,封建农奴制的形成,也需要建立新的统治秩序,佛教再度兴起。
1.大昭寺
1300年前,今拉萨城所在地是一片荒原湖沼,藏王松赞干布的尼泊尔妃子赤尊想在此建一座神庙,供养她从家乡带来的释迦佛祖八岁等身像。但神庙反复几次都在建成的当天夜里倒塌了。后来,精通阴阳八卦的唐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后,测出西藏地形如一巨大魔女仰天而卧,拉萨城中心是魔女的心脏,卧塘湖(牛奶湖)是魔女的心血汇成,要用lOOO只白山羊在此处填湖建寺才行。
大昭寺建成后,文成公主将她从长安带来的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像供奉于此。松赞干布为了感念那些白山羊,吩咐工匠雕出一只白色山羊,安置在大殿一角,让它也享受信徒香客的朝拜和祭祀。后来,各地群众云集至此扎营礼佛,才有了今天这拉萨城。
如今,大昭寺占地25100m2,有5座金顶,108个佛殿,各种奇珍异宝数不胜数。所供奉的神像统摄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和苯教等所崇奉的各种神佛菩萨像,因此寺内香火终年旺盛,朝圣的群众络绎不绝。
2.哲蚌寺
初建的哲蚌寺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殿堂和七个僧人。17世纪上半叶,五世达赖扩建了该寺后,发展至今已布满了耿培乌孜山整个山坡,最盛时有僧众近万人。寺内最重要的建筑措钦大殿,占地近2000平方米,由183根巨大的木柱支撑。
哲蚌寺历来是名僧大佛辈出之寺,一世至四世达赖喇嘛都曾在哲蚌寺居住,五世达赖喇嘛在受清朝皇帝册封,搬到布达拉宫前也在此居住。还有章嘉、敏珠尔等众多清朝驻京大呼图克图也求学于此。
哲蚌寺的法事很多,其中场面最大的要算僧俗同庆的雪顿节展佛。每年藏历六月三十日,哲蚌寺的僧人们要在根培乌孜山上挂出一副高三十米、宽二十米的巨大释迦牟尼像供人们瞻仰。高高在上的大佛笼罩在薄雾轻纱间,任人千呼万唤就是不露尊贵的容颜,唯有等天光出现,第一抹朝霞染红东边天际的时候,那佛的印纱才徐徐地升起。香烟袅袅,洁白的哈达似雪莲飘飞,人们涌向大佛、涌向神圣
3.甘丹寺
甘丹寺不仅在宗教、政治方面、建筑方面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还荟萃了清乾隆帝所赐盔甲,明永乐皇帝所蜴锦缎绣唐等大量艺术珍品。
嵌金银珍宝盔甲是公元1757年,乾隆皇帝为供奉宗喀巴所赐,上有汉、满、蒙古、藏四种文字说明,是一件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珍品。明永乐皇帝赠赐给大慈法王释迎益西的锦缎绣唐,共有释迦牟尼佛、十八罗汉、四大天王等绣像的锦缎24幅,太慈法王返藏后立即转奉给上师宗喀巴。
每年藏历六月十五为甘丹寺“甘丹绣唐节”。清晨,全寺僧众诵经举行完“传小召”会供法会后,由16名青年僧人抬着26米长、lO米宽的释迦牟尼像的大唐卡迎至展佛台展出,半小时后收起送回羊八犍神殿珍藏,然后取出这明永乐皇帝赠赐给大慈法王的24幅锦缎绣唐向四众展示3周,同时演出藏戏、歌舞,节日气氛十分浓厚。
4.色拉寺
关于色拉寺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相传色拉寺建寺之初,乌孜山麓开满了野生的玫瑰花,而野玫瑰是藏语发音为“色拉”,于是寺院由此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该寺在奠基兴建时下了一场很猛的冰雹,冰雹藏语发音也为“色拉”,故该寺建成后取名为“色拉寺”。
色拉寺的辩经活动早已声名在外,每天都会有僧人们活跃在辨经场上。看多了神佛菩萨、唐卡壁画的你,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坐在辩经场边,看着僧人们形神并茂的辩经,那也是一种心灵的净化。
色拉寺内还藏有极为丰富珍贵的文物,色拉寺阿巴扎仓内,珍藏着明朝皇帝朱棣赠送的白檀香木十八罗汉。色拉寺为保护这些罗汉,又重塑了十八个一模一样的泥罗汉后,将小巧的檀香木罗汉放在泥塑像里面。另外还有永乐皇帝赐予释迦也失、1410年用朱砂刊印的108函北京版藏文《甘珠尔》(现有105函)最为珍贵,它不仅制作精美,而且是第一部用雕版印刷术印制的藏文大藏经。
5.楚布寺
镇寺之宝:“空住佛”(传说八世噶玛巴为其上师塑造的银像,银像塑成之后竟自动悬浮空中达七天之久)楚布寺是第一世大宝法所建,现已传至第十七世噶玛巴活佛。藏传佛教转世制度在这里首创,文革后这里又有新中国政府承认的第一个大教派活佛。
楚布寺主要建筑是以五层的降白央大殿为中心,四面环绕四大扎仓,还有经堂、僧舍、活怫的寝宫、静室。降白央大殿内,30米高的释迦牟尼塑铜像内装有如来佛的舍利子,噶举创始米拉日巴的碗、杖,以及用金银汁液书写的《甘珠尔》经书150函等众多稀世珍宝。另外寺内还有噶玛巴活佛的灵塔,噶玛巴朝佛的影像室、金鱼朝圣的石纹自然图案等众多文物古迹。寺院后面土吉青布神山上,有一世噶玛巴活佛修道的岩洞,有很多僧俗群众在这里静
每年藏历六月十日至十二日,寺内都会举行展佛、会供法会等,并有各种剧目、歌舞等娱乐活动向莲花生大师祝寿。第二天举行斗牛、赛马、抱石头等各种体育竞赛
6.扎叶巴寺
扎叶巴寺紧紧嵌于崖缝中,相传是松赞干布留下血脉的藏地王妃——芒萨尺姜所建的修行神庙。
8世纪,赤松德赞倡兴佛教,从印度请莲花生大师前来弘扬佛法,莲花生大师在扎叶巴寺修行传教时,营造了“108大成就者”修行洞,从此这里便成为吐蕃著名的密法修行道场。11世纪,阿底峡在扎叶巴寺“弥勒殿”收徒传教5年,扎叶巴成为噶当派的重要道场。1647年,五世达赖在扎叶巴寺建立了四层楼的格鲁派僧院,同时建成供养佛殿、护法神殿、达赖寝宫等,供奉阿底峡、仲敦巴、宗喀巴等塑像,并有僧侣160人。到了18世纪,扎叶巴寺建立了格鲁派密宗院。
如今,里面有松赞干布修行的法王洞(外面修了一座小佛殿“祖拉康”)、莲花生修行的月亮洞、刺杀吐蕃末代赞普的拉龙、白吉多吉修行的拉隆洞、阿底峡修行的祖师洞等等众多崖洞,相传有人曾在这里挖掘到伏藏经典。
7.热振寺
热振寺因其为噶当派的主寺,再加上热振活佛极高的权威和声望,在藏传佛教中具有极高的地位,也是藏北重要的旅游胜地。
热振寺有一些非同一般的“看点”,不可错过。如每年藏历4月15日的“迎鸟节”和7月15日的“帕邦唐廓节”。
“迎鸟节”是根据热振寺当地的气候条件决定的,每当举行杜鹃鸟供奉日时,僧人达百余人,敬献供品若干,并且还要举行隆重跳神活动,以求赐福。
“帕邦当廓节”最初只是纯宗教性的转经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除宗教活动外,农牧民进行各类商品交换,开展文娱活动的综合性节日,节日的高潮是热振寺的十二项“羌姆”。跳神地点背靠的一道玛尼墙,面向一个很大的斜坡,是观看热振寺羌姆的不错观测点。
8.直贡梯寺
这是一座深藏在山谷中的精神象牙,是许多人离开肉体的彼岸,是800多年人们俯视众生的窗口。
直贡梯寺内,除了寺院建筑和多种文物、佛宝外,最出名的还有他的天葬台。从寺院出来,大约10分钟就能到达。据说,世界上有三个最出名的天葬台,一个是密宗大师龙树开辟的印度斯白天葬台,举世闻名的“神奇尸体讲述的故事”,便是以斯白天葬台为背景产生的;一个在山南的青朴天葬台;另一个就是直贡梯寺天葬台。这三个天葬台中,直贡天葬台最高、最大,有永生永恒之地之称。
直贡天葬台是西藏最繁忙的天葬台,有的尸体从拉萨、山南,甚至从林芝、那曲等地运来进行天葬。藏胞们还相信,直贡天葬茸是四位空行仙女从印度斯白天葬台搬来的,四只神鹰也跟着飞到这里停落在葬场四周。离天葬台不远的6座佛塔是直贡活佛圆寂的灵塔。据说,印度斯白天葬台和直贡梯寺天葬台之间有一丝阳光联结着,死者的灵魂可以顺着这一丝阳光活动于印度和西藏之间。
参观寺庙注意事项西藏的寺庙星罗棋布,各有各的妙处,各有各的特色,是旅行者的最爱。但在参观游览时,我们一定注意一些事情,以免引起争执和不快。对寺庙的僧人、道人应尊称为“师傅”或“法师”,对主持僧人称其为“长老”、“方丈”、“禅师”。喇嘛庙中的僧人称其“喇嘛”,即“上师”意,忌直称为“和尚”、“出家人”,以及其它污辱性称呼。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微微低头,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头略低,忌用握手、拥抱、摸僧人头部等不当之礼节。与僧人道人交谈,不应提及杀戮之辞、婚配之事,以及提起食用腥荤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游历寺庙时不可大声喧哗、指点议论、妄加嘲讽或随便乱走、乱动寺庙之物,尤禁乱摸乱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动应静立默视或悄然离
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