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景景观 » 美学景观

美学景观

发布时间: 2020-12-15 19:03:04

『壹』 自然景观美学特征与人文景观美学特征区别

通常我们把旅游景观划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两种景观都体现了它们自身不同的美感,前者主要表现自然美,而后者主要表现社会美和艺术美。自然景观主要是指能满足旅游观赏者审美需求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如日出日落、云雾霞光、奇石怪峰、湖光山色等,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香水。人文景观主要是指能满足旅游观赏者审美需求的人造景观。如建筑园林、寺庙洞窟、亭台楼阁等景物,也同样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
(出自《旅游美学》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主编:高曾伟 易向阳 2011年第三版)

『贰』 美学问题:风景美的构成与特征

风景美以自然景观为基础,融合着人文景观的整体形态的美,风景美包括一定区域内山水草木、飞鸟走兽等自然物、自然景观的美。风景美特征:

1、具有鲜明的自然感性特征。自然属性虽然不是风景美的根源。但风景美往往是以“雄”、“险”、“奇”、“秀”、“幽”等自然特征。

2、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许多独具特色的风景区,建筑物的整体布局和个体设计都是结合自然景观及地形的特点,充分利用自然空间,与环境取得和谐一致的。

(2)美学景观扩展阅读:

美景

1、桂林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旅游区,千百年来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漓江风景区以桂林市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

2、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奇峰、怪石、云海、苍松构成了无穷无尽的神奇美景。黄山一九九零年被列入“世界遗产(文化和自然)”名录,成为中国继泰山之后第二个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

3、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出于军事需要,把原来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且继续修建。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只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代未年,历时二千多年。

『叁』 山水景观的美学特征有哪些我们审美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
美:旅游资源给人的美感
名:具有名声或与名人有关
特:特有的,别处没有的或少见的稀缺资源
奇:给人的新奇之感
用:具有实用价值
古:有悠久的历史
2、
形态美 指地象、天象的总体形态与空间形式的综合美。我国自然景观的形态美概括为雄、奇、险、秀、奥、旷、野等几种典型的风格特征。
色彩美 自然风景中的色彩美主要是由树木花草、江河湖海、烟岚云霞及阳光等构成,万象纷呈,极其丰富。五彩缤纷的自然色彩,最易于被人们直观地感受,给旅游者带来欢乐和幸福,带来赏心悦目的美感,乃至令人振奋和神往。
动态美 自然景观的动态美主要由流水、飞瀑、飘雾和浮云等因素构成。
所谓“山得水则活”,是因为水的流动、跌宕、声响,打破山谷的沉寂,改变景观的形态,同时还给植物鸟兽提供滋养,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审美感受。闻名天下的三峡风景,若无汹涌奔腾的长江巨流,就不会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
听觉美 在众多自然景观中,瀑落深潭,惊涛拍岸,溪流山涧,泉泻清池,雨打芭蕉,风吹松涛,幽林鸟语,夏日蝉鸣,寂夜虫唱等自然音响,在特定的环境中,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音乐般的美感享受。
嗅觉美 久居城市的人们,一旦深入山林,闻到芳草、花香,吸到新鲜空气,顿觉得肺腑清净,全身透亮,精神振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以生理快感为主要特征的审美享受。
象征美 中国人喜欢荷花、兰花、竹子和松柏等植物景观,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其外表好看,而在于其内在的品质,即作为人格的象征或精神意志的表现。
3、
以“奥”为美的景观。这类景观比“幽”美更为复杂深隐、封闭迷离。如四周崖壁环列、通道如隙的“一线天”式的景观;曲折而出、深奥如井的溶洞景观都属此类。游人进入其内,顿感奥秘无穷,幽深莫测,如扑朔迷宫。号称“天下奥”的武陵山区,植被复盖率高达90%以上,峰密森立,遮天蔽日,溶洞棋布,迷离神奇,对探幽访奥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以“旷”为美的景观。这类景观的视域开阔宽广,形态坦荡,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凡能称“旷”的,都为人们的视线没有阻隔、放眼四望茫无际涯的景色,如浩渺的水面、苍茫的原野、居高而望群峰等。从内蒙古大草原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到登黄鹤楼的“唯见长江天际流”,各种旷景无不具有雄浑、博大、深沉、单纯之势。最典型的“旷”美景观首推“八百里洞庭”。
以“野”为美的景观。这类景观属于原始自然的产物,纯真古朴,富有野趣,一般未受人类干扰、雕饰或破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了大漠荒原之野;“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是山林之野。近年来开辟的九寨沟、张家界和神龙架等景区,其山、水、石、林、洞等仍处于原始状态,保持着荒洪自然的风貌,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野趣”神秘之感。正所谓有“九寨风光人间稀”之说。
(三选一即可)

『肆』 风景美学在美学中的地位

讨论风景美学的地位是为它在美学领域争得一席之地,故需对美学有所了解。为此,将张法著《美学导论》中关于西方美学历史中的一段话录于此:“从现在回头去看,西方美学史就像一部美学各部分争取独立和自由的历史。古代以美的本质为核心的美学,美的本质统帅一切。近代,审美心理学和艺术哲学取得了相对的独立性……现代,美的本质被否定,审美心理学和艺术哲学获得了最大的自由。在这两种美学之外的其他美学也纷纷崛起,如20世纪20年代兴起后声势一直很大的技术美学……到后现代,审美心理学和艺术哲学本身的整体性也遭到解构的命运……一方面可以说美学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小,美学家并不需要研究以前庞大美学帝国的所有对象;另一方面可以说美学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大,任何一个具体对象,不仅在美学的视阈被单线研究,而且被置于一个跨学科主体透视之中……西方美学因有美的本质而诞生……又因失去美的本质而解构和转向。”“在后现代思维中,美学呈现为不能还原为 ‘整体’ 的东一块西一块的碎片,或者不能被一个整体逻辑所统摄的多样性片断”。风景美学正是在这一形势下孕育和诞生的。

传统美学认为社会物和自然物不是审美对象,即它们不是为审美而存在,它们作为审美对象是偶然的。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全面。美无所不在,任何事物,只要达到美的程度,具备了美的功能,人们便能从它获得美的享受,自然也就成为审美对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时时与人接触,它们给人的美,无论在时间上、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远远超过了专门的美产品。因为人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工作或从事家务劳动,不可能一天到晚看戏、看电影。事实上无论什么生产行业,为了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都会在产品的美观性、艺术性上下工夫。正是这一原因,才使得技术美学迅速发展。关于这方面,中华文化在古代就已经有所实践。例如张衡的浑天仪、地动仪,无不是精美的艺术品。贾谊的《过秦论》,气势恢宏,音韵铿锵,读来朗朗上口;诸葛亮的《出师表》,情词恳切,读之令人泪下;苏东坡的《石钟山记》,对景物的描写惟妙惟肖。这些文章都不是作为审美对象而存在,但却都是美的典范。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专门的美产品——旅游业迅速兴起,人们已将风景区作为获取美的场所。风景区作为审美对象而存在,自然也就进入美学领域。因此,扩大美学范围会使许多事物的功利性、认识性、使用性、审美性统一起来。从现实需要出发,回顾整个西方美学,大体可分为3类:①从美的本质到自然、社会、艺术、科学、制度……所有美的现象,即以现象—本质为基本结构的美学;②从美的本质到美感的本质,即以主客观为基本结构的美学;③以美——艺术为基本结构的美学。我们认为,完整的美学应以①、②两种内容为主,即在范围上是概括所有事物的美,而将③作为这个完整美学的一部分;但在主客观的关系上,认为事物的美是脱离主观美感而独立存在的,美感只是客观的美在人的主观感觉上的反映,这样符合于美无所不在的事实。以前没有找到一个能概括一切事物、横跨一切领域的美的定义或本质,少数美学家更是企图把美学局限在艺术这样一个小范围内。然而事物总是要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的,美无所不在的特点,使得各种美学纷纷崛起,各自向其应有的方向发展。如此,则可以把美学分成两大部分: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属于美学的总论;对各个不同领域美的研究则是美学的各论。因此美学的问题是,以什么为依据来组织这些内容,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把美学统一起来?也就是如何才能使现今呈分裂碎片的美学还原为一个整体?方法就是回到起点,用美的本质、美的定义来统一这个分裂的局面。认识发展的规律,本来就是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去进一步深化,当各种美学发展起来以后,一个更加丰富、深刻、统一的美学定义必将诞生。

美并非实体,而是抽象的概念,是某些事物所表现的一种功能,故美学的各论必然要以该类实体事物为载体,因而“各论”可以按载体的性质来划分。首先分为“物质的”与“非物质的”。“物质的”再分细为:未经人为加工之自然物,称为自然美学,虽经加工,但未改变自然物的基本性质和位置者(如石窟艺术、庙宇、楼阁、栈道)亦归自然美学;制造有使用价值的用品、仪表、设备等器物可称为技术美学;无实际使用价值,完全供人欣赏的工艺品、饰品、玩具可称为工艺美学。“非物质的”如文学、诗歌、戏剧、音乐、绘画、杂技……可称为艺术美学。过去西方的美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非物质领域。自然美学又可再分:山水之美可称为风景美学,人体之美可称为人体美学。

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

1)雕刻、书法、绘画等,如创造于自然山体之上,则无法从当地移走,与自然之间无法分离,如敦煌的壁画、塑像,龙门、云岗、大足石窟或崖壁上雕刻的佛像,镇江焦山岩壁上的书法(尤以《瘗鹤铭》为文人们所重视),阴山崖壁上原始人的岩画,都江堰、灵渠等水利工程。一些塑像虽可移开,但早已融入风景之中,成为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丹麦湖边根据安徒生童话雕塑的美人鱼,我们将其视为对自然风景的加工,是自然美的深化和提高,因而置于风景之中,当然这不会影响人们研究和欣赏雕塑之美。

2)建筑向来被列于艺术之列,但是如从使用价值来看,其应属技术美学的器物之美的范畴,城市乡村的住宅及办公、商业活动、文化活动等场所属之,但风景区内的庙宇、亭榭等建筑则属于风景范畴。风景美学在整个美学中的位置见表2-1。

表2-1 风景美学在美学中之位置

在表2-1所示5类美学研究对象中,技术美学研究有使用价值的器物之美,生产它们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它们带给人类的美,只是一种副产品,让人们在使用时多几分快乐和美的享受;风景美学、工艺美学、艺术美学以及人体美学研究都没有实用价值的对象,这4类美学的研究,纯粹是为了美,是纯粹的美的产品,其中风景美学和艺术美学的性质更为接近。

风景美学不仅与艺术美学在性质上最接近,而且风景是艺术的重要源泉。绘画和摄影相当部分是以风景为直接研究对象,故绘画是向大自然学习的结果,即使是高水平的画家也必须对自然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有灵感,画出好的作品。所以郑板桥说:“古之善画者,大都以造化为师,天之所生,即吾之所画”;又说:“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即使以人物或事件为中心的绘画与摄影,亦需用景物作背景,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以增强所需要的气氛。

文学作品也离不开风景,且不说那些专门的写景文章,如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东坡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姚鼐的《登泰山记》。即使寄寓某种感情或志向,也要通过风景的描写来表达,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作者向往一个公平和谐的理想社会,却是通过对风景的描写来表达。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为了表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全篇几乎都是对风景的描写,最后才画龙点睛地写出这两句话。许多科学文章也成为写景文的范例,如郦道元的《水经注》,虽是地理著作,却是华美的写景文,“三峡”一段脍炙人口,堪称写景文的巅峰。

董其昌说:“诗以山川为境”,诗词等虽以传达抒怀某种感情或意志为目的,但篇中几乎全是对风景的描写,是将情感、意志、哲理寓于风景之中,不对风景有深刻的了解,绝对写不出好的诗词。因为只有人人都熟悉的景物才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勾起读者自己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感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些尽人皆知的名句,哪一句不是通过风景的描写来表述情感?李白的《蜀道难》应是其浪漫主义达到巅峰的代表作,蜀道难是对秦巴地区险阻的如实描绘,李白如果没有对这一地区的深刻了解和观察,绝对写不出这篇不朽的著作。不但古人如此,现代人亦不例外。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文学家、画家、摄影家……不去风景区向自然学习、获得灵感实难达到较高境界。所以苏辙说:“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董其昌还说:“以蹊径之怪奇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前面一句的意思是,某一山水风景之所以成为艺术的源泉,是因为人们从中可以获得感悟,而摄影、绘画、诗歌、文章……无论多么精炼、多么出神入化,无论怎样达到了“韵外之趣”,怎样掌握了“力的式样”、“表现性”,无论怎么抓住了“肉、骨、神”,也只能是表现出这一风景的一个侧面,不可能表现出其全部精华。苏东坡写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可以说把西湖写绝了;杨万里写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又是另一番情趣。同写庐山,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幅美妙的图画,“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是恢宏的气势;苏东坡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则寓意着深深的哲理。大自然是一个风景艺术无穷的庞大宝库,只要你善于观察,信手拈来,便是佳作。后面一句话的意思是,源自自然的艺术品,它的美可以高过自然,因为作者将自然的美、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灵感全部融入了作品之中,并能激发出阅读观赏者潜在的审美感应。郑板桥画的竹,寥寥数笔,能引起人无限的深思、无穷的遐想,使人爱不释手。大自然的风景受具体地貌、空间的限制,不同的美有时难于汇聚一处,但是《长江万里图》却能把雄伟、险峻、巍娥的大山和江南平原柔媚、明丽的景色展现在同一幅图内。牡丹的华贵,菊花的淡雅,桃杏的繁茂,梅花的高洁,各有其时,百花争艳图却能把它们组合成姹紫嫣红的春色。园林、盆景是向自然学习的一种形式,一块石头,一棵小树,能显示出丘壑山林的韵味。苏州的沧浪亭,墙外水面是开阔明快敞亮的景色,墙内却是宁静幽深的另一番情趣,相距不远的厅廊内却又是高雅的家居陈设。艺术家能打破自然条件的阻碍,按照人的主观愿望,把自然难于或不可能共生的美组合在一起,显出高于自然的妙思,来源于自然风景,却又超越自然。

风景和艺术都给人以美感,如果艺术是人类创造的艺术品,那么风景就是大自然创造的艺术品,是质朴、本源、宏大的艺术。因为绘画、摄影、文学、诗歌、园林、盆景等都是对风景的仿造、复制,它们都是由风景派生出来的次生艺术,因此,风景是原生的艺术,是艺术的本源,是美的本源。

风景还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例如青城山上快到山顶之处有一个景点,称作洗心池,什么叫“洗心”?就是洗去人们企图占有一切的欲望,洗去心灵丑恶的一面,变得更加善良、纯洁。常建的诗说:“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此处“空”是一个动词,表明丑恶的心灵已被洗得空空如也。所以中国的佛教、道教都主张在优美的风景中修持,这使得景区的美得以进一步提高和深化。

『伍』 如何理解景观的美学概念,地理学概念和生态学概念

景观的美学概念:风景
如油菜地,树木,村庄,河流组成的风景区;
景观的回地理学概念:地形,地貌、答土壤、气候、生物等综合体,类似生物群落;
景观生态学概念: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生态学分支(主要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他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

『陆』 以某一处自然景观为例,说明自然景观的美学特点及其赏析方法。

一、自然景观的美学特点可以从几个方面构成。①形象:雄、秀、奇、险、幽;②色彩:自然景观的色彩主要来源于花草树木、阳光、烟岚云霞等;③动感:景静人动,更富有生机,自然景观的动态美主要来源于液体和气体的运动,其中包括海浪、河水、飞瀑、溪流等的流动和云雾、烟岚的飘动;④朦胧:云雾中的若隐若现,令观者引出无限遐想,这便是朦胧美的所在,这就是美学中的“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二、赏析方法:①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②选择适当的距离;③从不同的角度欣赏;④主要观赏景观的时间。

以黄山为例:
内容概要:
黄山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为 :宏观美与微观美相得益彰;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协调 ;自然景观美与人文景观美相互融合 。
旅游景观审美要素包括:感觉力、想象力、理解力、情绪力和情感力。
在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和审美要素分析的基础上 ,论述了黄山峰石地貌景观、云霞气象景观、溪泉潭瀑流水景观、生物观赏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欣赏方法。

具体作品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58b0b8010009st.html

『柒』 自然景观的审美特征

自然景观 ,根据国际君友会

在其公益刊物中的释义是指可见景物中,未曾受人类影响的部分。“自然”的定义实际上不易划定,因此容易的处理方法是把“人为的”当作相对的名词。自从人类生活在地球表面以来,未受人类影响的景观,在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域附近已经很少存在。因此,严格说来“自然景观”很难寻获,更不易鉴定。以城市周边的森林公园而言,一般人都可能称它自然景观,但是实际上却是人类造林的成果。因此有“半自然景观”或“近自然景观”等名词的出现。这是指一切不具明显人类利用如建筑物、花园、农耕地等的景观。因此在野外观赏地形、森林等,都属于一般人称的自然景观。观赏的自然地形或生物,是否在历史上曾受过人类的影响,并不予考虑。
“景观”的涵意也十分广泛,人类周遭的环境因子,如空气、水、生物、地,都是景观、包括一切可见及可觉察的事物。景观不仅是空间性的,也是时间性的。有时候是静态的,也常有动态的。常使用的名词,例如地形景观、地质景观、森林景观、天文景观、气候景观、生物景观等,还有许多不属于自然景观的人文景观,如公路花园、梯田、古迹、庙宇等等。 形态美
客观存在物的总体形

态和空间形式的综合美 。 包括雄伟美、奇特美、险峻美、秀丽美、幽静美、敞旷美等美感类型。
色彩美
随着季节变换,昼夜

更替,阴晴雨雪,自然风物相应生辉,呈现出丰富奇幻的色彩,构成最大众化的审美形式。“光线是一切色彩的摇篮”。
听觉美
自然景观中的鸟语、风声、钟声、水声,在特

定的环境中,对景观起到一种对比、反衬、烘托的强化作用,它们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听觉美感享受。
嗅觉美
嗅觉美是一种以

生理快感为主要特征的审美享受。包括 新鲜空气、海洋气息、木香、草香、花香、果香。
动态美
包括水流、云雾、

时间、季节、光照、植被等自然因素的动态作用(如山景: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摘自宋朝郭熙)和风物传说的动态作用。
象征美
在美学范围内,人们常常凭

借一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或符号,以比喻的方式来传达或体现某些概括性的思想观念、情感意趣、志向抱负或抽象哲理,使之对象化,这样便会产生一种审美属性,称之为象征性或象征美。

『捌』 什么是景观如何理解景观的美学概念,地理学概念和生态学概念

景观指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森林景观
美学概念:指的是观赏价值,景观之间的组合情况,从哪里看比较具有观赏性
地理学概念:指的是这个这个景观所在的位置的特征性,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出现在这里的原因和渊源
生态学概念:指的是景观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玖』 什么是景观如何理解景观的美学概念

景物
风景复
景仰
……
在如制今可以把它分为:
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
对于自然景观,欣赏它的天工造化之自然美:
一,可以从时间段观察。
二,可以从所在立场观察。
三,可以从光线明暗观察。
四,可以结合自己的心情观察。
五,可以联想到了古代人的胸怀。
六,可以摄影拍照,用不同的《景深》记录。
……
对于人文景观:
一,年代。
二,故事。
三,人物。
四,影响力。
五,墨迹。书法。
六,建筑造型。
……
来探究自己所需要的,所受到的启迪和感悟。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