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观的有
㈠ 描写景物的诗有哪些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谢灵运
天苍苍,野茫版茫,风吹草低见——北权朝民歌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韩愈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张养浩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眺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
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来御柳斜.——韩愈
㈡ 描写景物的好段
大山的呼唤
青青的山,凉凉的水,蓝蓝的天,绿绿的草,一切的一切都使她难以忘记。
记得小时候,顽皮的她经常在山间玩耍。那幽深的树林,曲折的小路,经常使人迷路。而她,在山里住了七八年的她,天天在小树林里玩耍的她,那里就像是她的家。
多少次,因顽皮被父母骂,多少次,因乱跑而迷路,但她,始终没有改变那顽皮的性格,也始终没有改变对那大山的喜爱。
那一年,她带着全村人的嘱托,带着全村人的希望离开了大山,进了城。走在那出山的小路上,倔强的她哭了,哭得很伤心。
十几年过去了,她又回到了大山的怀抱。现在的她,童年的稚气没有了,言谈中多了几分成熟,多了几分富贵。她仍喜欢大山,喜欢它的树木,因为那的确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随着她的归来,大山上耸起了一座座工厂,人们也住上了小洋楼。人们感谢她,信任她,是她,给人们带来了金钱,带来了幸福。
然而,她不只带来了这些。她的到来,使农民那勤劳简朴的作风渐渐淡化,也带来了另外一件更可怕的事……
从那以后,出去闯荡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都没有忘记大山的哺育,都回到了家乡,为人们致富。村里那一根根耸立的烟囱,被人们看作骄傲;那隆隆的伐木声,被人们当作自豪。人们越来越富,大山越来越秃。
终于有一天,狂风带来了沙土,淹没了这个村庄,淹没了人们那为之骄傲和自豪的聚宝盆--工厂,也该
㈢ 描写景物的方法有哪些
描写景物的方法指导:
(1)景中有物——写什么景物,将特征写具体,有所侧重,不可面面版俱到。灵权活运用一些修辞方法。
(2)景中有序——如时间顺序、移步换景、由总到分,由面到点,由物到人,由实到虚。
(3)景中有变——山水结合、动静结合、人物结合,花草结合。景中有叙——单一写景会显得单调,可适当插入叙事,引文,以深化或丰富景物内容。
(4)景中有情——在描写过程中适当抒情议论,自然流露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5)景中有理——通过观察联想,感悟景物或景物变化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3)写景观的有扩展阅读:
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三、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
四、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
五、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打铺垫。
六、酝酿诗情画意,深化作品主题。
㈣ 有哪些描写景物的句子
赠刘景文 / 冬景
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最是 一作:正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㈤ 写一篇自然景观的作文350字(要有题目)
举例:
雨景朦胧来
清晨,在雨自的照映下,景色变得非常朦胧。
我撑着伞,漫步在小道上。可以说是去散步,也可以说是去呼吸大自然带来的新鲜空气,也可以说是去欣赏雨中的景色。看到一棵不知名的树,便好奇地停下脚步,仔细观察,这棵树的每一片叶子都非常软,我我觉得的这颗树蕴藏着奥秘。远看叶子交错着像一朵绿色的花朵,远看,其实是许多叶子友好的靠在一起。我是拾起一片落叶,看他那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他生命的顽强,它正面的叶子是墨绿色的,反面的叶子是嫩绿的,他好像一个画家,把颜色调的那么耀眼。我不敢相信它的颜色,我又拾起一片落叶,仔细观察,还是没感觉有什么差别,然后又拿起一片落叶对比,还是没有什么差别,简直一模一样。这是,雨下得特别大,雨珠掉在地上变成无数个圈圈交错着,这才令我走出树的世界。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棵玉兰树下,我看到了绿色的花,我心想:怎么会有绿色的玉兰花呢?踮起脚尖看,哦,原来是绿色的树叶长成玉兰花的形状,都是力争向上的,树叶长在一齐,非常漂亮。我看到了远处有一个小女孩撑着一把伞,穿着一条显眼的背带裤越走越远,直至消失。
其实平常散步都不会注意到大自然,只要你去细心观赏,就会发现在雨中景色更美。
㈥ 描写景物描写的句子有哪些呢
荷花亭亭玉立,像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嫩蕊凝珠,而且清香阵阵,沁人心脾。
㈦ 景物描写手法有哪些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内在或外在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
(7)写景观的有扩展阅读
景物描写的对象,概括地说,凡环绕人的但不是对人的描写,都可以说是景物的描写。具体地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风景描写、风俗描写和风物描写。也可以用绘画用语来表达,那就是:风景画、风俗画和风物画。
风景画的主要内容是自然风景。广义的风景画,包括人工景物,如宫殿、寺庙、园林等。狭义的风景画,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日、月、星、云,高山、大漠、潮汐、雷电等。我们这里采用广义的概念。
风物画的范围,似乎更小一些,主要指人工制造的具有特点的景物与器物。较大的如园林,较小的如金石风物描写,应该有独具的特点。
风俗画,也可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风俗画,指能反映某一时代、某一地区、某一民族或社会集团的社会生活所特有的风俗人情、社会风貌、生活方式的文学作品。
例如,可以说《红楼梦》是17世纪中国上层贵族的风俗画。狭义的风俗画,指作品中有关地区的独特的风俗人情、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描写。这里所说的风俗画,主要指后者。
㈧ 景物描写有哪几种
自然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描写按描写的对象分为:
1、 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指对人物的外在特征,如容貌、服饰、姿态、气派的描写.行动描写指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它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俗话说,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其思想的直接体现.心理描写指对人物的思想活动的描写,它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2、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又分自然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环境景物描写主要有烘托人物、渲染气氛、传达感情等作用.
3、场面描写
是对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画面描写.
场面描写与景物描写不同,它是“动态”的,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能为人物展示出具有生活气息的场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4、细节描写
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服饰及心理活动等细小环节或细微事件的描写.
描写还可以分为:
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等.
1.定点观察:即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固定的。所谓立足点,是指人们观察事物时所站的位置。我们到一个景点去,固定立足点,视线随身体而旋转可以上下左右移动,写景状物也就有了多个角度:仰视、俯视、环视和远视,这样将景物一层层地写下来,从而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逼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运用定点观察法描写景物,要使学生明白:第一,要注意选准立足点,哪里最能恰当地表现描绘对象,产生最好的艺术效果,就应把立足点选择在哪里。第二,要把立足点交代清楚。
2.移步换景:就是立足点随着行踪的变化而变化,一边走一边看,走到哪儿,看到哪儿,把景物一步步地写下来。它是定点观察的连续。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写作时,一要注意把立足点的变换交换清楚,如交代不清,就会使读者如堕雾中;二是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不能写成“流水账”,一方面,从不同立足点看到的局部景物应各具特色,另一方面,各局部景物合起来又要能反映出描写对象的总面貌、总特征,这样描写景物才能成功。
3、散点观察:是选取某一范围内的若干景点分别观察,它是定点观察的分散。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为例,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展现于读者眼前呢?这就有一个写景的角度问题。老舍先生首先让读者鸟瞰全城,得其全貌(第二段),然后再让读者饱览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阳(第三、四段),最后才把读者领到那垂柳岸边,领略那“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越晴越绿的水上景色(第五段)。就其每一幅图景而言,采用的是定点观察的描写角度,就三副图景总体而言,又采用的是移步换景和散点观察的描写角度。这样由定点到动点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自然,这是就各大层次之间来说的,仅就各大层次内部来看,又同中有异,如写城内既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又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下的山景,笔法活脱,不失灵活变化之致。
㈨ 描写自然景物的元曲有哪些
西风禾黍,秋水蒹葭;千点万点、老树寒鸦;三行两行,写高寒呀呀、雁落平沙;曲岸西边!近水涡、鱼网纶竿钓艖;断桥东下,傍溪沙、疏篱茅舍人家。见满山满谷,红叶黄花。。。(截)
㈩ 描写风景名胜的句子有哪些
1、我们经过了三峡第二峡——巫峡,巫峡是三峡中景观最好的一段,素有"中华奇观,天下绝景"之美誉,巫山十二峰被称之为"巫山天下奇",其绵延八十余里的秀美山川层峦叠嶂,幽深秀丽。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神女峰了,遥望晚霞笼罩下的神女峰,毛泽东主席"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诗句一遍遍地在我脑海里闪现,如今,"高峡出平湖"已经成为现实,神女该做何感慨呢?
2、西湖的四季是美的。春回大地,走在西湖百花齐放的白堤、苏堤上眺望着湖面,只见湖面上波光粼粼,轻舟荡漾,三潭映月如宝石般嵌在湖面。柳丝时而轻拂你的脸颊,时而在轻轻地掠过头上、肩上,再配上轻微地摇橹声和远处动听地琴声,那是多么让人陶醉呀!
3、庐山素以它的美丽和云雾闻名于世。真有幸,我在五老峰上就亲眼看到了那晨雾一般的云。我坐在石凳上,偶一抬头,呀!头顶上竟有那么多云在飘动。它们时而散得很快,被风一吹,立即毫无规律地飞舞着,盘旋着;时而又抱得很紧,牢牢地簇拥在一起,任凭风怎么吹也吹不开。一瞬之间竟不知有多少变化。我又转过头,遥望另一种云:它们自山谷袅袅腾起,又缓缓升起,始终是淡如烟,薄如纱,却不会让风吹散。
4、意念中的长白山,冷竣、凄凉、空旷,博大精深、深不可测;眼前的长白山,秀美、亲柔、迤逦,精彩绝伦、无以伦比。我所感知的长白山,拥有包容之美、矜持之美、优雅之美、绝色之美、和谐之美。
5、黄山可真险啊!我平生以来还从没有看见过这样陡峭的山峰,一座座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斧削,山石如断,几乎是九十度垂直的石梯,隔老远也让人心惊肉跳,似乎一失脚即刻就会从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6、夏季,西湖的湖面上,荷叶、荷花挨挨挤挤。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洁白如玉的荷花,娴静、素洁,真是"出污泥而不染。"荷叶托着那些晶莹、如玛瑙般的露珠,又守护着亭亭玉立的荷花和胖胖的花骨朵,就简直是一幅用大画家的画卷也不上的美丽风景画。
7、北京天坛,宏伟、壮观、精致。皇帝祭天,供奉神、灵、日、月,都在这里显示出来。人来在天坛,仿佛看见了当年皇帝虔诚的神志,仿佛看见了皇帝恭恭敬敬的动作。古时候,科学的落后,就连皇帝也希望自己得到上天的保佑,让上天保佑自己的江山代代相传,让上天保佑自己的天下长久永远。
8、南岳衡山,雄居南天,巍峨壮丽,气势磅礴;延绵72峰,尤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廪五峰为最著。有诗为证: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此乃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虽然他从未踞足过南岳,但对南岳衡山心驰神往,从而写下了掷地有声的千古绝唱,真不愧为诗仙也。
9、故宫,这座美丽的城中之城,以前曾经在课本上读到过。今天,我们亲身来到了这里,每往前去,都有美丽迷人的景色。故宫的建筑宏伟华丽,红墙黄瓦,镶金嵌银,加上过道走廊的白玉栏杆,十分华丽壮观。每前进一处,每一个院落,都展现出庄严豪华、神奇优美、五彩斑斓的景色。
10、海南是中国南海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仅次于台湾的全国第二大岛。岛上终年气候宜人,四季鸟语花香,海南一直是我心中的向往,我向往那里尉蓝的大海,我向往那里的蓝天白云,我喜欢光着脚丫在洁净的沙滩上奔跑,我喜欢那里的椰风海韵,我喜欢那里与众不同的民族风情,我喜欢那深山林场中纯朴的山民。虽然去过中国许多地方的海,虽然对海早已没有了那种新奇,那分狂热,但是想近距离亲近海南的大海却是我多年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