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生物生态

生物生态

发布时间: 2020-11-23 06:40:04

Ⅰ 生物的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在通常情况下(没有受到外力的剧烈干扰)总是平稳地进行着,与此同时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这叫做生态平衡。
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如果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超过它本身自动调节的能力,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时谓之生态失调或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平衡是动态的。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稳定状态。生态系统可以在人为有益的影响下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态效益。上述定义表明:
(1)自然生态系统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的长期演代,最后形成相对稳定状态,发展至此,其物种在种类和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即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时间保持平衡状态。此时,系统中的有机体将所有有效的空间都填满,环境资源能被最合理、最有效地利用。例如,热带雨林就是一种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群落,其垂直分层现象明显,结构复杂,单位面积里的物种多,各自占据着有利的环境条件,彼此协调地生活在一起,其生产力也高;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内部调节能力。
(3)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在生物进化和群落演替过程中就包含不断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人类应从自然界中受到启示,不要消极地看待生态平衡,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维护适合人类需要的生态平衡(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或打破不符合自身要求的旧平衡,建立新平衡(如把沙漠改造成绿洲),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完善,效益更高。
生态平衡是整个生物圈保持正常的生命维持系统的重要条件,为人类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和稳定的物质资源。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两个方面的稳定:一方面是生物种类(即生物、植物、微生物.有机物)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阳光、水、土壤等)保持相对稳定。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比如,生物个体会不断发生更替,但总体上看系统保持稳定,生物数量没有剧烈变化。
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会发生非常严重的连锁性后果。例如,五十年代,我国曾发起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可是在大量捕杀了麻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的损失。
后来科学家们发现,麻雀是吃害虫的好手。消灭了麻雀,害虫没有了天敌,就大肆繁殖起来、导致了虫灾发生、农田绝收一系列惨痛的后果。生态系统的平衡往往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一旦受到破坏,有些平衡就无法重建了,带来的恶果可能是人的努力无法弥补的。因此人类要尊重生态平衡,帮助维护这个平衡,而绝不要轻易去破坏它。
其他定义: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联系。又称“自然平衡”。在自然界中,不论是森林、草原、湖泊------都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份和光、水、土壤、空气、温度等非生物成份所组成。每一个成分都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综合体。它们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实际上也就是在生态系统中生产、消费、分解之间地保持稳定。如果其中某一成分过于剧烈地发生改变,都可能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如果某种化学物质或某种化学元素过多地超过了自然状态下的正常含量,也会影响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生物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的根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生态平衡又称“自然平衡”。在自然界中,无论是森林、草原、湖泊------都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份和光、水、土壤、空气、温度等非生物成份所组成。每一个成分都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综合体。它们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实际上也就是在生态系统中生产、消费、分解之间地保持稳定。如果其中某一成分过于剧烈地发生改变,如大量繁殖,都可能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如果某种化学物质或某种化学元素过多地超过了自然状态下的正常含量,也会影响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生物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的根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会使各类生物接灭绝。

Ⅱ 生物之间有哪些生态关系

一,种内关系(同种生物间的关系) 关系:种内互助,如:蚂蚁种内斗争,如:植物中的大苗抑制小苗,斗争原因: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二,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1,共生: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双方都有利的一种关系.但如果失去一方,双方或一方就不能独立生存或繁殖. 例:薜荔和薜荔榕小蜂,白蚁与鞭毛虫
2,共栖:指两种都能独立生存的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双方都有利的一种生物间的关系. 例:海葵和寄居蟹,鲨鱼和印鱼,绿藻与龟
3,捕食: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一种生物关系. 例:猫吃老鼠,捕蝇草,避役的捕食
4,寄生:指一种生物生活于另一种生物体表或体内,依靠它生活,并消耗其营养的一种生物关系. 例:肉苁蓉,跳蚤,虱与被寄生的生物,冬虫夏草
5,竞争:当两种生物同时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发生竞争.
例,杂草与庄稼,五爪金龙与杉木
小结: 生物与生物间的关系 种内关系: 种内互助 种内斗争 种间关系: 种间互助 种间竞争 共生 共栖 捕食 寄

Ⅲ 生物,生态在哪练好练

包括: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古生物学等;依研究内容,分为分类学、解剖学、生理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进化生物学、生态学、生物进化学等;从方法论分为实验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学等体系。

生物学(Biology),简称生物,是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之一。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生物学源自博物学,经历实验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而进入了系统生物学时期。

在自然科学还没有发展的古代,人们对生物的五光十色、绚丽多彩迷惑不解,他们往往把生命和无生命看成是截然不同、没有联系的两个领域,认为生命不服从于无生命物质的运动规律。不少人还将各种生命现象归结为一种非物质的力,即“活力”的作用。这些无根据的臆测,随着生物学的发展而逐渐被抛弃,在现代生物学中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了。20世纪特别是40年代以来,生物学吸收了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的成就,逐渐发展成一门精确的、定量的、深入到分子层次的科学。人们已经认识到生命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态。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它是由蛋白质、核酸、脂质等生物大分子组成的物质系统。生命现象就是这一复杂系统中物质、能和信息三个量综合运动与传递的表现。生命有许多为无生命物质所不具备的特性。例如,生命能够在常温、常压下合成多种有机化合物,包括复杂的生物大分子;能够以远远超出机器的生产效率来利用环境中的物质和能制造体内的各种物质,而不排放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能以极高的效率储存信息和传递信息;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和自我复制能力;以不可逆的方式进行着个体发育和物种的演化等等。揭露生命过程中的机制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现代生物学是一个有众多分支的庞大的知识体系,本文着重说明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分科、方法和意义。关于生命的本质和生物学发展的历史,将分别在“生命”、“生物学史”等条目中阐述。

Ⅳ 生物——生态系统

腐生动物主要抄是指以动植物尸袭体为食的动物,这不绝对,有些动物是杂食的,既食尸体,也食活的动物,所以没有严格的界限。
典型的有:
(1) 大型的:秃鹫、兀鹫等
(2) 中型的:乌鸦等
(3)小型的:较多如蚯蚓、蝇蛆等

Ⅳ 生物(生态因素)

你的问题应该选:D鸟类的换羽是受日照的长短影响的,因为地球上的温度(一年四季)主要是受太阳的影响,所以,光照的变化是直接原因。鱼类的洄游有越冬洄游,只能说‘有这样的洄游类型’。动物的夏眠最典型的就是非洲肺鱼,在枯水期钻到泥底下进行‘夏眠’。这样比较你的四个答案,还是选D最合理。

Ⅵ 什么是生物的生态适应性

同意以上观点表征则是对这种适应的外在表现,是适应性的体现,比如果蝇能在大风的岛屿上生存,这是生物的适应性,而这些果蝇往往是残翅或者无翅,这是表征.

Ⅶ 什么是生态

生态一词,现在通常是指生物的生活状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生态(Eco-)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们的环境。
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的产生最早也是从研究生物个体而开始的,“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也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
传统词义
(1)显露美好的姿态。 南朝梁简文帝《筝赋》:“丹荑成叶,翠阴如黛。佳人采掇,动容生态。”《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息妫﹞目如秋水,脸似桃花,长短适中,举动生态,目中未见其二。”
(2)生动的意态。 唐杜甫《晓发公安》诗:“隣鸡野哭如昨日,物色生态能几时。” 明刘基《解语花·咏柳》词:“依依旎旎、嫋嫋娟娟,生态真无比。”
(3).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秦牧《艺海拾贝·虾趣》:“我曾经把一只虾养活了一个多月,观察过虾的生态。”
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学的产生最早也是从研究生物个体而开始的。如今,生态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当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生态”的定义会有所不同,多元的世界需要多元的文化,正如自然界的“生态”所追求的物种多样性一样,以此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生态一词有多种含义,一般指生物的生活状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
中文名称:生态系统
英文名称:ecosystem
定义1:生物群落及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由无机环境生物的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以及分解者(腐生微生物)4部分组成。
所属学科: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应用气象学(二级学科)
定义2:由生物群落和与之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以及其中的能量流过程构成的系统。
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生物地理学(二级学科)
定义3: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形成彼此关联、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 所属学科:昆虫学(一级学科);昆虫生态学(二级学科) 定义4: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植物、动物、真菌、微生物群落与其非生命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动态复合体。 所属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生态系统生态学(二级学科)

Ⅷ 生物生态

去除取样法又称移动诱捕法,是用相对估计法估计种群的绝对量。假定在调版查期间种群内权个体没有出生、死亡、迁入和迁出;每次捕捉时,所有动物被捕几率相等。随着连续地捕捉,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因而花同样的捕捉力量所取得效益、捕获数就逐渐降低。同时随着连续地捕捉,逐次捕捉的数增大。因此将逐次捕捉数(作为y坐标轴)对每天捕捉累计数(作为x坐标轴)作图,就可以得到一条回归线(图1)。回归线与x轴的交点(y=0)表示原种群大小,回归线的斜率代表捕捉的概率。

Ⅸ 生物学和生态学有什么区别

1、生物学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包括很多门科学,总体来说分为两大部分:微观生物和宏观生物。

微观生物主要是以细胞为单位,近些年又进化为以基因分子为单位,对生物体新陈代谢,生殖遗传,变异的研究。

宏观主要是研究动物行为,种群,群落的演替变化。
2、生态学应属于生物学的分支, 以种群为单位,研究其无机环境的交互关系就是生态学。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