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A. 简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频次,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制定并执行环保政策和措施,致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民生工程的关注点。保护环境不仅关乎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影响着经济发展。
一、环境保护就是研究和防止由于人类生活、生产建设活动使自然环境恶化,进而寻求控制、治理和消除各类因素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努力改善环境、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使它更好的适应人类生活和工作需要。换句话说,环境保护就是运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及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保护人类健康,造福子孙后代。
二、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所以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物质源泉。如果没有地球这个广阔的自然环境,人类是不可能生存和繁衍的。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工业及生活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地增多,从而使大气、水质、土壤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生态平衡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和破坏,许多资源日益减少,并面临着耗竭的危险;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也日趋严重,粮食生产和人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所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三、中国环保价值链,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显赫的地位,但是,环境污染问题,在发展国民经济建设时是不可懈怠和轻视的;提升环保的政策力度,从而更好地采取治理和应对突发环境事故,是当前急不可待的任务。
四、我们能够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和企业成功经验,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国民经济建设时要把保护环境放在首要位置。
五、提升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能力,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地区区域性经济发展中,已经注意到了本位主义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所带来的最终恶果,开展清洁生产,以促进企业的认知和意识,以环保促进当地社区、工业、价值链、买方市场的综合效益,相关经验已作为成功案例,为中国企业的环保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六、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不危及后代人的利益,政府,地方政府和业界应制定和实施更加严厉的清洁生产、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等法规和政策,以减少对中国本土、人类环境的污染。
七、国家的环境保护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的防治与控制、自然生态保护、核安全监管、环境安全保护等,政策应当先行。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也应当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策略,过去比较注重经济份额的考量,应迅速转为对国家法规和政策执行力的考核,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过程。
B. 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正当我们为印度洋大海啸夺走了数万人的生命而惋惜、而奉献、而反思的时
候,今年第一期的《环球》杂志竟然刊发了这样一篇文章《人类无须敬畏大自
然》。在这篇文章中,著名科学家何祚庥说:“我要严厉批评一个口号,即所谓
‘人要敬畏大自然’”。
这篇文章说,从历史来讲,在人类发展的早期,人类对自然的抵御能力很有
限,所以一些进步思想家强调人定胜天。而就我所知,我们人类的早期恰恰是敬
畏大自然的。这在我们传说中有很多记载。像二郎神就是守护神,现在去九寨沟
的路上有川主寺来敬奉。只是到了我们人类制造了工具,有了一些发明之后,才
不知天高地厚地提出了人定胜天,改造自然。
而自从有了这个口号后,我们吃的苦头还少吗?
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时,在文中旗帜鲜明地说:应该以人为本。他表示绝
不反对保护环境和保护生态,但需要弄清楚一个观念,保护环境和生态的目的是
为了人。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破坏”一下环境、生态,改变一下环境和生态,但
也是为了人。
在这里,我也要旗帜鲜明地与这一观点唱唱反调。
人类本是自然界的一员,大自然存在多久了,而我们人类才生活在这个地球
上多少年,为什么一有了我们人类,就要以我们人类为本?民盟中央副主席张梅
颖在看了德国一个小学生的环保纪事后很感慨地说:那种不认为自然为母,反以
自然为器,乃至要征服自然的反自然观念,助长了环境灾害中日益严重的人类行
为致灾。对于天灾实为人祸的警觉,四十多年前已引起西方社会公众和政府的广
泛关注。1962年,一本《寂静的春天》唤起了多少民众的环保意识和政府的高度
响应。十多年前,1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共同呼吁:“人与自然正处于迎头相
撞的险境,人类的活动为环境的资源带来无可逆转的伤害———人类必须彻底改
变管理地球与生命的方式,才能逃过未来的苦难。”
要按照何先生的话,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要为人类服务了。树我们可以砍,
动物我们可以杀,江河我们可以想怎么截断就怎么截断。不知道何先生知道不知
道还有生物链,今天一个物种的灭绝对明天来说意味着什么?
文章中说,现在中国电力短缺,需要开发水能,需要修水库,这就不可避免
要破坏一些环境和生态。这里有一个权衡得失的问题,如果过分强调保护环境和
生态,那么水库就不能建设。何先生认为,遇到这样的情形,权衡轻重得失的标
准就应该是以人为本。
我们姑且不说修水库的愿望是为了防洪,为了发电,我们只说三门峡水库修
了近半个世纪了,发电量和预期的设想差距有多大,就是这四十多年来它给渭河
流域带来了多少灾难。1992年8月渭河洛河洪水入黄河不畅,漫堤决口,淹没了
农田60多万亩,约5万返库移民受灾,近3万人无家可归。这样的修水库是以人为
本吗?是不可避免地的破坏一些环境和生态吗?
我并不想承认大自然会报复,大自然不会心胸那么狭窄,它容忍了很多我们
人类因无知而犯的错误。但是如果把自然比喻成我们人类的躯体的话,它当然会
生病。
如果承认它也是一个家庭的话,它不只有人类一个孩子,在这个家庭中还有
其他成员。
如果在这个大家庭中,所有的存在都只是为了人类一个孩子,这是不公平的。
人类再进步,科学再发展,大自然也不仅仅为我们人类而存在。
我希望在我们人类正在面对刚刚发生的大灾难时,真要好好辨一辨,人类需
要不需要敬畏自然。从这个意义上讲,该感谢何祚庥院士为我们发起了这场论战。
C. 水环境对生态环境的制约作用
黑河流域地处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明显受水环境制约。影响水环境变化的因素有:大气降水周期性的变化;人为过度使用水资源使地表水流量及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以及人为改变天然河道,致使地下水天然流场发生改变等(曹文炳等,2004)。
黑河上游地区的祁连山区,由于降水量随高程增加而增大,降水量从250mm增加到500mm以上,夏季气候凉湿,适合高寒植物生长,在2000m以上的山区植被群落的垂直分带性十分明显,与高程相对应的降水量分布及土、热分布直接控制着山区的植被生态环境,由于地广人稀,受人为因素干扰较小,大部分区域仍保持河源区的原始生态。
黑河中游地区(山前断陷盆地)自东向西降水量逐渐减小,从张掖到酒泉,降水量从129mm降低到85mm,为典型的干旱区。水文地质条件和降水是植被生态环境的主控因素,洪积扇群前缘地下水溢出带地下水埋深浅,土质为亚砂土和亚粘土,水环境条件好,形成了著名的金张掖绿洲,由于近年来地下水开采量增大,地下水位下降,已使张掖市东北部碱滩乡一带的大片盐碱地变为良田。盆地周围较高的低山丘陵和洪积台地因地下水埋深过大,表层缺水,成为只有耐旱植物稀疏分布的荒漠区,区内水环境受降水及人为因素影响,由于张掖、酒泉两市分别在黑河、北大河筑坝将河水引到表层有亚砂土覆盖的洪积台地,渠水所到之处变为新的绿洲。2001年是张掖地区60年一遇的干旱年,洪积台地上耐旱植物因缺水而蛰伏,8~9月间台地上仍披着黄色的凄凉。2002年恰逢丰水年,5月就开始降水,台地上的红沙、白刺、骆驼刺、合头草、木本猪毛菜等耐旱植物的枯枝上抽出新枝,新生幼株明显增多,8~9月间在洪积台地上放眼望去,台面上一片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黑河下游地区属极度干旱区,年降水量仅有40.76mm,进入区内的黑河水量是维系生态系统的惟一水源,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据史料记载,黑河下游地区曾是水草丰茂,绿茵遍野,汉朝至元朝一千多年间,哺育了历史上著名的古居延-黑城绿洲文化。1928~1932年,中瑞西北考察队考察时,东居延海、西居延海水域面积分别为35km2 和190km2。到1958年(丰水年),东、西居延海水域面积分别仍有35.5km2、267km2。据《额济纳旗志》记载(1998),20世纪50年代黑河下游河段的额济纳河年径流量为(12~13)×108m3,当时,东、西居延海四周、古日乃湖地区及河两岸林草丰美,微风起时,绿波翻滚,湖中黄鸭、麻鸭、大雁、天鹅等水鸟,春来秋往,鼓翅翱翔,昼夜鸣喧,栖息繁衍;湖中鲫鱼、鲤鱼、鳕鱼肥美可口。至20世纪60~70年代,下泄水量有所减少,但仍保持在10×108m3左右,额济纳绿洲除西居延海因西河堵塞而干涸,引起周围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外,其余地区生态环境并无显著变化。
进入20世纪80 年代后,黑河流入水量逐年减少,入水量降至4×108 m3 左右,导致绿洲地下水位下降,多年泉眼和沼泽消失,表层潜水矿化度明显增高,出现乔、灌木大面积死亡,草地严重退化、沙漠化等生态系统严重恶化现象,直接威胁到当地牧民的生存。尤其是1999~2001 年,连续三年狼心山水文站进入额济纳旗的径流量仅有(2.18~3.22)×108 m3 ,来水量严重不足,引起诸多环境问题:一是,流经额济纳旗绿洲的大部分河床长期处于干涸状态,依靠河水及洪水泛滥生存的胡杨、红柳等植物群落出现大片死亡,即使存活的林地中也全是青、壮年株,无幼年株;二是,河床渗漏对潜水补给不足,使地下水位持续缓慢下降,导致许多梭梭、白刺、骆驼刺等灌木枯萎;三是,绿洲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2001年7~8月,笔者在当地调查时,许多草场几乎见不到绿色,随处可见倒毙的骆驼,牧民生活濒于绝境。
2002年,黑河上、中游地区降水充沛,正义峡径流量达9×108m3以上,5月就有水通过额济纳旗绿洲进入东居延海,凡是有水经过的地方,一片生机盎然,许多枯黄的红柳、白刺等植物枝头抽出新枝,林地中随处可见幼株,尤其在禁牧林地中,幼株密度可达5~10株/m2。8月底笔者离开时,红柳林绽开紫红色花絮,如同花的海洋,林地中的幼株有的已长到0.5~0.8cm高,生态环境得到迅速恢复,使2003年春季北方地区沙尘天气明显减少。
D. 叶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光合作用:净化气体,
吸附作用:净化扬尘,起到改善环境的作用。
落叶归根:为土壤增加肥料
E. 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意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下大气力抓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年来,我国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既讲求经济效益,也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治理和建设;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资源开发与节约,依法严格保护环境与生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一些地区出现水、大气、土壤等污染较重,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等现象。因此,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产业结构和技术体系。
F. 湿地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它因有如此众多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
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6)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扩展阅读:
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和稳定性较高,是生物演替的温床和遗传基因的仓库。许多自然湿地不但为水生动物、水生植物提供了优良的生存场所,也为多种珍惜濒危野生动物,特别是为水禽提供了必须的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场所。
同时自然湿地为许多物种保存了基因特性,使得许多野生生物能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生存和繁衍。因此,湿地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生物超市”和“物种基因库”。
许多湿地地区是地势低洼地带,与河流相连,所以是天然的调节洪水的理想场所;湿地被围困或淤积后,这些功能会大受损失。
据科学家研究,1998年洪水的特点是“低洪量、高水位、大危害”,流量虽然没有1954年的洪水流量大,但造成的结果却远比1954年的大,其原因除森林资源遭到大量的破坏、水利工程设施不足外,湿地被大量围垦侵占和功能急剧退化是最直接的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湿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湿地景观
G. 生态环境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
地理环境是社抄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地理环境通过影响生产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社会的发展.
地理环境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响,制约社会的发展.
地理环境虽能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但它对社会的发展不起主要的决定作用.
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地理环境只有通过生产过程或生产方式才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发生作用.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性质的制约
H. 水在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
水是生命的基础
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作用
建议你去看一下<生态学>
它都有详细介绍
有很多个方面
我只简单说几点
1.组成生物体的重要化合物
2.高蒸发热和比热容(调节体温
气温等)
3.使机体可维持一定的紧张度(使动物能维持一定形状
可以正常生活)
4.是很多营养物质及元素的载体和溶剂
5.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载体
特别是沉积型循环
因此水循环也是地质变化的推动力(能量则为最终推动力)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