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生态的内涵

生态的内涵

发布时间: 2020-11-28 07:53:34

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什么

生态文明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大自然本身是极其富有和慷慨的,但同时又是脆弱和需要平衡的;人口数量的增长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不可阻挡,但人类归根结底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活动不能超过自然界容许的限度,即不能使大自然出现不可逆转地丧失自我修复的能力,否则必将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生态文明所强调的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获取有度,既要利用又要保护,促进经济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动态平衡,不断提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程度。
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就是要从内心深处老老实实地承认人是自然之子而非自然之主宰,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决不能有凌驾于自然之上的狂妄想法。顺应自然,就是要使人类的活动符合而不是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当然,顺应自然不是任由自然驱使、停止发展甚至重返原始状态,而是在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就是要求人类在向自然界获取生存和发展之需的同时,要呵护自然、回报自然,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给自然留下恢复元气、休养生息、资源再生的空间,实现人类对自然获取和给予的平衡,多还旧账,不欠新账,防止出现生态赤字和人为造成的不可逆的生态灾难。
生态文明的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在空间维度上,生态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课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生态危机是对全人类的威胁和挑战,生态问题具有世界整体性,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必须从全球范围考虑人与自然的平衡。在时间维度上,生态文明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人类发展的各个阶段始终面临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永恒难题,生态文明建设永无止境。人类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认识的解决矛盾的过程,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循环往复,促进生态文明不断从低级向高级阶段进步,从而推动人类社会持续向前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求人们要自觉地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形成人类社会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方式。
我们党所追求的生态文明,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出一条低投入、低消耗、少排放、高产出、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它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共处、良性互动、持续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的文明境界,其实质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㈡ 生态自然观的内涵与实质是什么

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本文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来源;揭示了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和生态科学基础;论述了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及其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
生态学中的整体的观念、循环的观念、平衡的观念和多样性的观念,以及它所揭示的生态规律,构成了生态自然观的重要理念和科学根据。
整体的观念,是说生物(包括人在内)与其环境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生物均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循环的观念,是指作为生产者的植物、消费者的动物、分解者的微生物,它们互相耦合,形成由生产、消费和分解三个环节构成的无废弃物的物质循环;平衡的观念,认为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金字塔结构和循环体系处在一个动态的平衡之中;多样性的观念,即“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生态原理,它强调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认为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直接威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陈昌笃认为生态学的一般规律,可以概括为“物物相关”、“相生相克”、“能流物复”;“协调稳定”、“负载定额”、“时空有宜”等几条规律。“物物相关”和“相生相克”的规律,揭示了自然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存共生的生态关系。自然界任何生物物种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这是生态系统维持其动态平衡的动力之网,因而保持物种多样性,使人与生物伙伴协同进化,才能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而“能流物复”和“协调稳定”的规律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内在保证。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把生态系统进而把生物圈联成一个整体,虽然各系统、系统的各部分有它们独特的运动形式,但都遵循整体性的原则。
“负载定额”规律揭示了任何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承载能力都是有限的。它由生物物种(包括人类)自身的特点及可供它利用的资源和能量决定。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实际上都是由于人类的活动接近或已超过生态系统的“负载定额”的限度而造成的?。“时空有宜”规律揭示了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特征,使人类在构建区域社会生态系统,规划人的生产二消费理念和行为时,能既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因时因地制宜,与时俱进。

㈢ 生态农业的内涵是什么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环境”与“经济发展”并立,从这层意义上说,21世纪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燕尾服的世纪,而生态农业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生态学一词是指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农业就是遵循自然生态规律,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理论来指导、组织和发展生产的农业;农业生产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方面具有生态色彩。它的特征是:“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环境生态不受破坏,实现经济、生态与社会三大效益。当前我国农林环境问题不容乐观,保护农林环境势必成为人们关注的紧迫任务,而发展生态农业是摆脱当前环境与资源状况的一条可行之道。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生态农业建设的问题。
一、 以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立体种植
立体种植是在半人工或人工环境下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原理进行生产种植。它巧妙地组成农业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建立立体种植和养殖业的格局,组成各种生物间共生互利的关系,合理利用空间资源,并采用物质与能量多层次转化手段,促使物质徨再生和能量的充分利用,同时进行生物综合防治,少用农药,避免重金属污染物或有害物质进入生态系统。依靠农学上的精湛技术投入,通过高技术与劳动密集相结合的途径,使农业结构处于最优化状态,最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发挥系统的整体性与功能整合性。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已创造出几十种类型的“立体农业”组合模式,有的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其主要特点之一是“多层配置”,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产品商品率。如高效立体种养形式----稻田养鱼、稻萍鱼多层次立体种养,已在我国南方稻区普遍推广,并列入国家“丰收计划”。
海南省东方黎族自治县:鱼、鸭、猪立体养殖。东方黎族自治县利用当地淡水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引导农民发展鱼、鸭、猪立体养殖业,昔日荒芜的山塘水库和低洼田块,如今呈现一派鸭欢鱼跃猪儿壮的喜人景象。目前该管区已发展鱼鸭猪混养水塘面积1000多亩,占全县1/3,同时形成了从种苗供应、饲料加工、防病治病到产品销售的一条龙生产服务体系。
湖北农村立体生态奇观。湖北新州县涨渡湖畔有一片池杉林地,这就是全球环境500洼之一、国家级立体林业湿地生态系统试验基地。基地有21公顷的池杉林,常年栖息着白鹭、斑鸠、灰喜鹊等十多种鸟类几十万只。科技人员在我国首创了林地灌水养鱼法,水面放养鸭鹅,形成水陆空立体循环生态系统。
武汉东湖区柏泉农场,建成精养鱼池5000亩,池上有猪、池面有鸭、池中有鱼,形成立体生态奇观。
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境内的万亩荒滩,现已建成林、鱼、鸭、鸟“生物链”。
甘肃张掖:乔、灌、草植被封护。张掖地区天然沙生被封护,已成了瓜果飘香的绿洲。全区累计封护的60万亩沙生植被郁郁葱葱,景色十分宜人。
二、 发展节水旱作农业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按耕地面积计算,亩幸免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全国年平均降水量650毫米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解决干旱缺水问题,发展节水旱作农业是世界趋势。美国普遍采用了秸杆覆盖,少耕免耕等旱作农业技术。水资源极度贫乏的以色列,采用喷灌和滴灌技术,其中滴灌的比例达70%。鳊在荒坡旱地上,采取在上部开挖鱼鳞坑,低洼处打坝蓄水,缓坡上实行等高种植,平坦地带采用宽畦垄等方法,提高了旱地生产水平。要使我国农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必须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发展节水旱作农业。
推广十大技术,实施“五措”、“五水”。在“九五”期间,我国重点推广了十大节水旱作农业技术:1、抗旱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2、秸杆或薄膜覆盖技术;3、培肥地力,以肥调水技术;4、秸杆还田过腹还 田技术;5、少耕免耕保墒综合耕作技术;6、抗旱“坐水种”等点浇保苗技术;7、水稻间歇灌和补充灌溉等模式化灌溉技术;8、机械化节水旱作农业技术;9、喷灌、滴灌、微灌技术;10、抗旱、保水化学制剂使用技术。
发展节水旱作农业总的要求是: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艺措施、、机械措施、高技术措施“五措”并举;蓄水、保水、节水、管水、科学用水“五水”齐抓;山、水、林、田、路“五字”统筹。
节水种植的塑棚栽培。用塑(塑料地膜)棚(塑料大棚)技术,已经在干旱区造就出用少量水高效转化太阳能的微环境、小环境,变高耗水的小麦、玉米栽培为节水种植,变冬闲为冬忙,取得“一家农户,一亩塑棚丰衣足食,两亩塑棚左小康”的效益,展示了沙产业在干旱区发展的良好前景。
干旱的河西走廊张掖地区,充分利用大棚和节水技术,发挥沙漠地区阳光优势,克服水分短缺,已经发展为全国最大的西菜东运基地,谱写了“戈壁鲜菜外运”的新篇章。
用苦咸水在沙丘上种菜
塔里木油田位于我国第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1994年,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和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开始进行蔬菜和绿草栽培试验。
沙漠生态科学家已经总结出沙漠苦咸水温室种植的栽种技术,以及生物脱盐、沙土施肥等农用新技术。试验区昔日寸草不生的沙漠上,如今已建起温室菜园、有护墙的露天菜地,以及植物固沙防护林,建立起咸水灌溉体系。
三、 施用农家肥,推广生物肥
我国农业的特色之一,就是充分施用有机肥料,正因为如此,耕种了上千年的土壤,地力长久不衰。保护耕种的最重要一环,就是要施用农家肥。
兴办生物肥料厂,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山东大学聂延富教授曾用植物生长激素处理由愈伤组织分化出来的小麦幼苗根部,培养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小麦根瘤。近年来,聂教授又与澳大利亚科学家合作研究,在小麦、水稻、向日葵等非豆科作物所结根瘤中测出的固氮活性,已接近或达到大豆根瘤的固氮水平。
四、 治标又治本的植物农药
植物农药治标又治本,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西药、抗生素、强效消杀剂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人菌斗争越来越复杂,环境污染也越来越厉害。其实,理想的消杀剂来自药性温和的中草药。
五、 白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希望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包建中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创建可高度洁净的工厂内生产、节土、节水、不污染环境、资源可循环利用的工厂化“白色农业”--微生物资源农业,以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为基础,以基因工程综合利用组建的工程农业。它具有生态农业的特征,即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开发微生物资源,创建“白色农业”是切实可行的新路子。所谓白色农业,就是微生物农业。由于这项新型农业是在高度洁净的工厂内进行,人们都穿戴白色工作服、帽从事生产劳动,所以称为“白色农业”。
1996年8月,全国首家白色农业研究所在北京市延庆县成立,为京郊农业寻找到了新资源。
1998年8月,北京三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微生物工厂已建成并投产,厂内分菌种车间、化验车间、发酵浓缩车间等,18名职工身穿白色工作服、头戴白色工作帽从事农业劳动。这表明真正意义上的微生物工厂已在京郊出现。
微生物资源开发有着巨大的潜力。据测算,我国农作物秸杆每年约有5亿吨,如果其中有20%的秸杆,即1亿吨通过微生物发酵转化为饲料,可获得相当于400亿公斤的饲料粮,占全国每年饲料用粮的1/3.微生物工业是节省土地型的工厂化生产,一座占地不多的年产10万吨单细胞蛋白微生物工厂,能相当于180万亩耕地生产的大豆蛋白质,或3亿亩草原饲养牛羊生产的动物蛋白质,这有力地显示,生态农业可以解决食物问题。
大力发展秸杆养殖业是加快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战略性举措。麦秸还田,既可减少环境污染,还可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减轻对化肥的依赖。所谓免耕覆盖,就是收完麦子、麦秸粉碎抛撒后不再耕地,直接播种。这样做,不仅省去翻地一大工序、大大减少作业量,而且能防旱蓄水、防涝防倒伏,改良了土壤。精播就是精密播种,确定好行距、颗距后,一颗颗的播种,不仅省种子,而且能最大限度利用光、水、气、养分,保证稳定、高产。

㈣ 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所谓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简单地说就是社会——经济——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蕴涵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具体地说,社会生态化表现为,人们拥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价值观,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健康水平与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有一个保障人人平等,自由、接受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经济的生态化表现为,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消费、交通和住居发展模式,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推广生态产业和生态工程技术。对于经济增长,不仅重视数量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提高,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节约能源、提高热能利用率,降低矿物燃料使用率,研究开发替代能源,提倡大力使用自然能源。
环境的生态化表现为:发展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自然环境及其演进过程得到最大限度地保护,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和保护生命支持系统,开发建设活动始终保持在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㈤ 生态文明有什么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从广义的角度讲,生态文明是人类的一个而发展阶段,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广义的生态文明包括多层含义。第一,在文化价值上,树立符合自然规律的价值需求、规范和目标,使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生态文化成为具有广泛基础的文化意识。第二,在生活方式上,以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他人需求为目标,践行可持续消费。第三,在社会结构上,生态化渗入到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追求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
从狭义的角度讲,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并列的文明形式,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

参考资料:http://ke..com/link?url=xUGrmG6vg2h5lBobH4S5DKnG_-Xzq

㈥ 生态农业的内涵

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该根据土地形态制定适宜土地的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中国生态农业”与西方那种完全回归自然、摒弃现代投入的“生态农业”主张完全不同。它强调的是继承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废弃物质循环利用; 规避常规现代农业的弊病(单一连作,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 大量使用化石能源等); 通过用系统学和生态学规律指导农业和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如推行立体种植, 病虫害生物防治), 改善其功能; 以及推进农户庭院经济等。在从村到县的各级生态农业的试点上, 曾普遍取得良好的效果。

㈦ 生态教育的内涵

生态教育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涵盖各个教育层面,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其教育对象包括全社会的决策者、管理者、企业家、科技工作者、工人、农民、军人、普通公民、大专院校和中小学校学生;教育方式包括课堂教育、实验证明、媒介宣传、野外体验、典型示范、公众参与等;教育内容包括生态理论、生态知识、生态技术、生态文化、生态健康、生态安全、生态价值、生态哲学、生态伦理、生态工艺、生态标识、生态美学、生态文明等。生态教育的行动主体包括政府、企事业、学校、家庭、宣传出版部门、群众团体等。通过生态教育使全社会形成一种新的生态自然观、生态世界观、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实现人类、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㈧ 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概念内涵为什么有区别

环境既包括以大气、水、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非生命体形式,也包括生命体形式。环境是相对于某个主体而言的,主体不同,环境的大小、内容等也就不同。狭义的环境,指如环境问题中的“环境”一词,大部分的环境往往指相对于人类这个主体而言的一切自然环境要素的总和数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生态是指生物(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动物、真菌、植物五大类)之间和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在含义上十分相近,有时人们将其混用,但严格说来,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仅有非生物因素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

㈨ 如何理解新时期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其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分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4个方面。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