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加固
『壹』 水库除险加固施工方案
报考条件上是说十五年的工作经验可以免试一门是吗》? 只要符合免试条件就ok了,有相关证明资料即可,应该不是问题
『贰』 水库维修加固中应注意哪些技术问题
1、 施工条件
大多数水库地处偏僻,虽有防汛道路,标准极低,道路狭窄,土路面坑洼不平,遇雨泥泞,无法通车;有些山区水库,上坝路窄坡陡,无防护措施,车辆通行险象环生;有些水库根本没有上坝道路,只能步行到达大坝。这些水库交通条件差,给施工单位带来了诸多困难和挑战。因此,保证施工道路畅通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施工单位应当根据施工设备和机械的状况结合防汛道路的设计宽度修建进场道路,确保施工设备和机械的顺利进出。
另外,还必须注重当地的气象条件。施工时期降雨对工程施工影响很大,要切实注重施工围堰的填筑,施工围堰要按设计要求填筑,切勿存在侥幸心理,为了节约成本而降低标准,从而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建筑材料尤其是水泥的仓储,应充分考虑天气因素,妥善保管,必须制定好防雨防潮措施。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在雨前购进满足一定施工期使用的建筑原材料,以免雨后因道路泥泞无法通车导致材料运不进来而停工待料。
2、施工环境
施工环境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工程的进展速度。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往往涉及到占地、拆迁及临时用工等,其中占地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从近几年的施工情况来看,当地群众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为了多要赔偿费而阻挠施工,与施工单位发生纠纷,后经多方协调才使工程继续进行,但却不同程度地拖延了工期。这就要求施工单位提前对施工环境进行调查和判断,慎重分析,分清主次,及时与建管单位沟通,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好协调工作。大的方面由建管单位协调解决,小的方面施工单位能解决的就自己协调解决,但必须及时,尽可能把一切不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比如技术含量低的用工可采用当地民工),以使工程顺利实施,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不可强行施工、野蛮施工。
3、质量控制和资料整理
现在,各类水利工程的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虽然是小型水库施工,仍必须高度重视质量。除施工单位对质量的自我检验外,监理单位还要平行检测,工程结束后还有第3 方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由于小型水库同时开工数量较多,施工单位承担的施工任务也可能较多,导致施工技术力量分散。施工单位应当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要合理安排每个水库的技术人员,加强质量管理,尤其要加强现场管理,服从监理,多与监理人员沟通,定期召开工程例会,及时解决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施工单位要严格遵守合同技术条件、施工技术规程规范和工程质量标准,按报批的施工措施计划确定的施工工艺、措施和施工程序,按章作业,文明施工。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加强对现行施工规范和验收规程的学习,注重原材料检验和中间产品的检验,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三检制”。严格按工序施工和评定,上道工序没评定或验收不合格决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要确保施工质量,杜绝因施工原因造成返工。因施工原因造成的返工,不仅会给施工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可能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如果因此而影响了工程的如期完工,就有可能引起业主的索赔。另一方面,业主和监理会对企业的管理水平产生怀疑,从而会影响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视质量为生命。
同时,各类施工资料的整理必须与工程建设同步。从当前的情况看,缺少资料员是施工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施工单位不注重施工资料的及时整理,事后补资料,甚至所补资料逻辑混乱,不能真实反映施工过程,无法通过质量评定,从而造成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均无法评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各项验收工作。
在施工、验收以及后评价等整个过程中,施工资料是一项重要内容,上级各部门的稽查、核查、审计等都涉及到施工资料的查阅,工程实体质量可从各项资料中得到体现,因此施工资料的整理应引起施工单位的极大重视。
『叁』 水库除险加固的意义
山塘承担着农业灌溉、农民饮用水、农村环境、农民消防等综合功能,是山区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浙江省现有1-10万方的山塘约1.8万余座,存在数量多、隐患多、投入少、管理弱等诸多问题、成为当前防汛抗台和新农村建设的薄弱环节。为切实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减少自热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强塘固房”战略,要求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在全省建成布局合理、标准适宜、体系完备、功能完善、管理规范、应急保障的防洪减灾体系。
『肆』 小型水库的主要除险加固技术有哪些
1、 坝体和坝基的密实加固技术
小型水库坝的最大隐患是坝体填筑质量达不到版设计要求,以及对软弱坝基权处理不当,因此提高坝体和坝基密度是消除病险库的首要课题。提高坝体和坝基密度更是兴建小型水库坝体的关键技术之一。坝体密度除用碾压法进行填筑施工外,也不排除采用振冲压密法进行填筑施工。新建坝的软弱坝基的加固也有很多方法可以选择,如振冲压密法,排水砂井分期填筑法,深层搅拌法,强夯法,换填法以及化学灌浆法等等。
2、土工合成材料加固技术
随着高分子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自20世纪以来,相继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合成纤维,诸如:聚抓乙烯纤维、聚乙烯醉、聚酞胺纤维等等。由于合成纤维比人造纤维具有优越的性能,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实践也表明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种理想的新颖工程材料。
『伍』 小型水库加固后蓄水前的条件
一、全面落实水库安全管理责任
各地要全面建立和落实以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水库大坝安全责任制度,按照隶属关系,逐库落实同级政府责任人、水库主管部门责任人和水库管理单位责任人,逐年签订责任书,建立水库相关责任人名册。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大型水库责任人由省水利厅核定后报水利部确认并公示;中型水库责任人由各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后报省水利厅确认并公示;小型水库责任人由县(区)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定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并公示。若原责任人有工作变动的,新任领导即为责任人,并及时向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二、严格审批水库调度规程
各地要按照水利部《水库调度规程编制导则(试行)》要求,组织本辖区水库管理单位尽快编制水库运用调度规程,明确初期蓄水期限、分段蓄水历时、各阶段蓄水控制水位、后期继续蓄水条件等,科学确定校核洪水位、设计洪水位、防洪高水位、汛期限制水位、正常蓄水位、综合利用的下限水位、死水位、淤积高程、库容与水位曲线关系图、供水对象和供水量等。水库调度规程按管辖权限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调度运用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水库,应由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审批。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由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审批,其中大型水库由省级防汛部门进行批复,中型水库由市级防汛部门进行批复,小型水库由县级防汛部门进行批复。
『陆』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是如何进行的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顺序:主坝加高培厚(砼护迎水波,后坝波种植草皮),溢洪道,放水隧洞(采用回填灌浆)、重建放水窦、进库公路、水库管理房,施工人员机械来得及的话可以采用这个顺序。重建放水窦、进库公路、水库管理房可以放在汛期和汛期后。
『柒』 什么是水库除险加固
因为水库的长期运行,工程存在老化、人为破坏、自然侵蚀等现象,为了水库的继续安全运行,需要对水库存的问题及隐患进行排查、修补、加固。尤其是大干快上年代修的水库,由于技术不成熟和盲目抢工期,存在一些病坝、老坝,需要修补。
比如:
土坝需要检查是否有上下游贯通的孔洞,防渗体是否有破坏、裂缝,是否有过大的变形,造成垮塌的迹象。
混凝土坝需要检查混凝土的老化、钢筋的锈蚀等,是否存在大的裂缝。
还有进、出水口的闸门、渠道、管道是否需要更换、修复等。
库区范围内是否有滑坡体、山坡蠕变等问题。
等等。
『捌』 黄壁庄水库的抢险加固
工程竣工后,由于问题不断发生,曾进行过多次抢险加固处理,较大规模的抢险加固处理有:1974年副坝马山段排水沟和坝后压坡工程;1981年副坝马山段坝前铺盖加固和坝后集水坑、排水管埋设工程;1982年非常溢洪道启闭设备改造工程;1988年正常溢洪道陡槽底板加固工程;1990年副坝减压井排水沟更新改造和铺盖裂缝处理工程;1992年副坝铺盖裂缝处理工程。“96.8”洪水后,为解决水库的病险状况,从1998年10月份开始对水库进行以副坝垂直防渗墙、高喷墙、新增非常溢洪道为主的除险加固,工期四年。其它加固措施还包括:正常溢洪道堰体加固,闸门机电设备更新;电站重力坝加固补强及闸门机电设备更新;原非常溢洪道闸门更换及部分机电设备更新等工程项目。加固完成后,水库防洪标准为5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0年一遇洪水校核。1996年8月,河北中南部地区发生特大洪水,黄壁庄水库位于暴雨中心地带,当时入库洪峰流量最大达到12600立方米/秒,最高库水位达到122.97m,均为建库以来的最大值,洪水入库调蓄后,消减洪峰71%,拦蓄洪水3.89亿立方米,错峰6个小时,为下游防洪抢险赢得了时间。
1998年~2003年黄壁庄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总投资10亿元。
『玖』 水库加固工程监理需要做什么
监理应按照监理合同和施工合同约定,开展工 程施工质量、进度、资金的控制活动,以及施工安全和文明施工的监理工作,加强信息管理,协调施工合同有关各方之间的关系。
『拾』 水库加固如何做
黑龙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综合技术措施 发布时间: 2008-12-28 人气 : 435 次 字体选择:大 中 小 黑龙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综合技术措施
全 波(昆明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摘 要:本文就黑龙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勘察设计过程中,对大坝的病险原因作了分析研究,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应对措施和处理方案,重点介绍了坝体结构设计要求和主要设计成果,对综合措施处理后的效果作了分析说明。关键词:除险加固,综合技术措施,石林黑龙潭水库1.工程概况黑龙潭水库位于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巴江河东支源头,距石林县城东部4km,水库正常高水位比县城高44m,为县城头上“一盆水”,位置十分重要。水库始建于1966年,几经扩建现最大坝高33.7m,总库容2434万m3,兴利库容2300万m3,系路南盆地以灌溉为主,兼供水、发电和防洪的综合水利枢纽工程。控制径流面积177km2,其中地表径流2km2,黑龙潭泉水地下径流175km2,多年平均产水量9870万m3。水库枢纽由大坝、输水涵洞、溢洪道三部分组成,另配套有环抱路南盆地的东干渠和西干渠,控制灌溉巴江河沿岸水田六万亩,水浇地四万亩,并可向县城和石林风景区及附近农村供生产、生活及工业用水1000万m3/年,它对石林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大坝出险及病险原因分析1992年3月8日,水库管理人员在做例行巡查时发现坝顶开裂,经现场地面调查、钻孔揭露,险情主要有以下几点:(1)主坝左端坝顶及上游发生坝体开裂并沉陷变形,经现场测量,最大裂隙口宽达10cm,勘探深度大于9m,裂隙两侧不均匀沉降差达16cm,坝顶下游侧裂隙沿左右两侧向下游呈弧线展开,长度达15m。同期后坝坡两道戗台同断面处最大沉降值达20~45cm,坝脚倒滤体项最大下沉27.8cm,水平向外位移73.7cm,地表已出现滑坡前舌和后壁表明坝体静力失效,已经出现滑坡前兆——蠕动变形险情;(2)大坝下游坡面出现大量渗水点,经现场统计总数达173处之多,主要分布在大坝下游坡各处;(3)进一步勘察发现大坝坝基为第四系松散沉积层,系含有机质高—中液限粘土及粉细砂层的多土层地基,贯穿大坝上、下游,形成承压渗漏通道,致使坝脚处老沟出现大的沙沸和管涌点7处,勘探时粉细砂层钻孔起钻时出现孔口涌水喷砂现象,封堵困难;(4)主坝左岸坝肩结合部坝体开裂,长70余m,勘探揭露裂隙从上游贯通下游,与库水直接发生水力联系,库水顺裂隙外流,造成坝面漏水。险情出现的主要原因为:(1)坝基为厚达17.6m的软弱土层,因受坝体荷载后产生剪切破坏,形成不均匀沉降变形,致使坝坡周边拉裂;(2)坝体局部填筑质量差,松散堆积,岸坡陡峻突变,造成坝体产生不均匀沉降变形;(3)坝基存在贯通上、下游的承压水流,在坝基形成潜蚀破坏后发展为集中渗流通道,产生管涌和砂沸现象,同时降低坝基强度和承载力,加剧坝基及坝体不均匀沉降发生,导致下游坝坡发生蠕动变形,坝体失稳;(4)筑坝土料主要为粉质粘土,局部为有机质肥粘土、白胶泥等,粘粒含量达40~60%,具有“天干一把刀,遇水一包槽”的特点,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压实度低,加之此坝为多次扩建加坝填筑,各次压实方法不同,填筑质量存在明显差异,形成坝身填筑质量不均、坝体内浸润线过高的现象,导致层面漏水,加速了土体软化、强度降低,使得坝坡滑动力矩增加,坝体抗滑稳定能力下降。根据实测坝坡断面及钻孔水位浸润线资料,利用地质勘探的土工试验成果,对大坝下游坡采用园弧滑动的方法,对坝体各断面在各种控制水位情况下,稳定复核安全系数为K=0.93~1.07,表明下游坝坡处于临界运行状态,大坝自身稳定非常不利,需采取工程措施予以加固除险。3.应对措施提出针对大坝存在的问题,病险加固的工程措施选用土石坝设计“上堵下排”的原则进行布置。(1)为解决坝基渗漏失稳,彻底截断坝基及坝体的有害渗透水流,消除坝基水压水头,降低坝体浸润线,经灌浆截流、高压定喷截流和砼防渗墙等方案综合比较后,采用砼垂直防渗墙为主的上游防渗方案,截断有害渗透水流,达到“上堵”目的。(2)考虑到大坝坝基为第四系河湖相沉积物,主要为低—中液限粘土及厚度较大的粉细砂层,具有埋截较深,地下水位高、结构松散尚未固结、地基允许承载能力低,抗剪强度不足以维持坝体稳定,且在地震发生时易液化等特点,经振冲加固排水减压井等工程方案比较,采用既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和抗剪强度指标,又能满足抗震加固的振冲碎石桩加固方案措施,置换挤密加固坝基,通过碎石桩透水性强的特点,排水减压,封闭和排水处理易地震液化的粉细砂层,提高坝体及坝基的排水固结能力,达到“下排”的目的。(3)部分挖除下游坝脚软土,在基面设置土工滤水布,其上设置反压平台,以增强下游坝坡的整体稳定性。(4)改造下游排水条件,设人工沟道及暗管排水,给坝脚创造良好的重力排水条件,促进坝脚及坝基的排水畅通。4.坝体结构设计要点由于黑龙潭水库大坝除险加固为一复杂体系的综合治理工程,在确定坝体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考虑的因素较多,需通盘考虑、全面兼顾各针对措施,在经济技术合理的前提下,逐一确定各项措施设计边界及尺寸,在满足大坝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投资,因此,重点分析研究了以下几方面问题:(1)对险情出现后的大坝现状进行分析验算,采用地质勘探及土工试验成果进行坝体现状渗流稳定分析和抗滑稳定分析验算,验证坝体险情出现时的实际工况效果,又以K=1时的临界状态要求,复核各参数指标选取的合理性,为最终确定设计参数采用值提供基础依据。(2)结合各项工程病险处理针对措施要求,对大坝经采用园弧滑动、折线滑动等方法,仅复核验算砼防渗墙、下游坝基振冲和反压平台等措施的具体边界条件控制要求,参数尺寸设定等不同组合情况及工后效果分析,在保证施工期大坝安全、正常运行期和地震工况下结构、渗流安全的前提下,假设不同的压脚平台宽度、高度及振冲范围边界,反复试算直致求得维持大坝稳定时的最小平台宽度为20m,高度7.0m,为最终确定大坝加固设计技术方案提供决策依据。(3)从施工角度,重点研究所提方案实施的可操作性和主要施工方法,制定确保施工期大坝安全的各项措施和要求,确定重要工程,首先施工防渗墙,再进行坝脚振冲施工,最后填筑反压平台的合理施工顺序,以满足施工期间的大坝安全。(4)强化坝脚排水体系,理顺重力排水条件,设置坝脚排水沟及排水暗管,确保大坝下游排水通畅,有效降低地基承压水压力和坝体浸润线高度,为坝体稳定创造有利工作环境条件。5.主要设计成果经设计分析、复核计算后,坝体设计的最终成果为:(1)砼防渗墙工程强度等级:C12抗渗标号S8静力弹性模量:1.8~2.2×10-4MPa墙体总挡水面积11643m2,最大墙深52m,嵌入坝基强风化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2~5m后即进入弱风化相对不透水层。(2)坝脚振冲加固工程振冲范围:石碴料压脚部位坝基4745m2孔排距:2m×2m,梅花形布孔,共14排总进尺:10560m置换率:0.227填料:2~5cm灰岩碎石。(3)主坝加固工程碾压石碴料反压平台高 7.0m平台宽 20.0m填筑石碴料32280m3新筑倒滤体高4.0m顶宽2.0m下游坡安全系数:正常工况K=1.257非常工况K=1.058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综合加固措施后的下游坝坡是稳定的,满足大坝稳定安全要求。6.病险处理效果分析针对黑龙潭水库工程病险情况的复杂性,经反复论证研究,最终提出采用砼防渗墙防渗、坝脚振冲排水加反压平台压脚为主的综合治理方案,对水库大坝病险加以根除,取得了如下效果:(1)大坝坝身及坝基软土层,采用接地式砼防渗墙防渗,彻底截断坝身及坝基的有害渗流,有效降低坝体浸润线高度(降低50%以上),封堵坝体及坝基贯穿上、下游的漏水通道,改善大坝的渗流稳定和抗滑稳定工作条件,大坝及坝基渗水量降至容许范围内。(2)下游坝脚采用碎石振冲桩封堵、挤密、置换坝基软土及粉砂层地基,解决地震液化问题,并通过振冲桩的排水减压作用,消散和排除坝基有害承压水,加速坝基土的排水固结进程,整体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剪强度,经验算坝脚复合地基承载能力指标提高54%,抗剪强度指标提高45%。(3)在坝脚设置石碴料反压平台,增强大坝下游坡的整体稳定性,经验算下游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正常运用情况k=1.257,非常运用情况k=1.058,满足规范要求并使得填筑工程量最小,综合造价最低。(4)改造坝脚排水条件,设人工沟道及排水暗管,降低下游排水基面,形成良好的重力排水条件,为坝基土排水固结,消散粉砂层孔隙水压力,降低坝脚水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条件。总体来说,针对本工程病险情况,经采取行之有效的综合措施处理后,彻底消除了病险带来的威胁,确保了大坝的安全运行。7.结语黑龙潭水库大坝出险后,通过组织专业技术队伍,深入工地,调查研究,及时组织病险调查工作和勘探工作,以料学严谨的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做好各项分析计算复核工作,参照有关类似工程的成功经验,提出对本工程病险针对性较强的工程处理措施方案,做好除险加固工程的设计工作,精心组织施工,使得大坝病险得以根本性解除,恢复水库的蓄水、供水、防洪功能,为石林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