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态环境
㈠ 检验政治生态环境好不好的标准
政治生态环境好的地方,一般都不会有贪污腐败。
而且队伍会比较团结。
㈡ 政治生态环境四种形态是什么意思
“四种形态”为:
第一种: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第二种: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
第三种: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
第四种: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
㈢ 请问:政治生态是什么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反映,是党风、政风回、社会风气的综答合体现,其核心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政治生态是一个长期培育、持续建设的过程。
政治生态是相对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秩序而言的一种社会政治状态,实质上为一种“软环境”、“软实力”。“政治生态”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政通人和”。
㈣ 什么是政治生态建设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其核心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政治生态是一个长期培育、持续建设的过程。
政治生态是相对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秩序而言的一种社会政治状态,实质上为一种“软环境”、“软实力”。“政治生态”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政通人和”。
(一) 2007年12月底召开的安徽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王金山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在促进科学发展的精神面貌上有新气象,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树立昂扬向上的斗志,弘扬雷厉风行的作风,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努力形成全省上下致力崛起的浓厚氛围。”这是省委首次提出“加强政治生态建设”。
(二)今年1月21日,省委书记王金山在出席省纪委八届三次全会电视电话会议作重要讲话时强调,要以改进领导干部作风为重点,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不仅事关地方形象,而且事关人心向背,不仅事关当前,而且事关长远,不仅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重要标志,也是反腐倡廉建设成效的重要表现。当前安徽正处在加速崛起的关键阶段,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以此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八届省委六次全会。省委书记王金山强调说:
一是要切实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要全面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把科学发展观体现到干部培养、选拔、使用、考核等各个环节,真正把那些对工作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对发展有贡献的干部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让那些得过且过、政绩平平的人无法安身,让那些投机钻营、跑官要官的人失去市场。二是要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要大兴理论学习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真抓实干这风,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来,把精力引导到事业上来,不分神、不分力、不分叉,一心一意搞建设,和衷共济谋发展。要讲正气、树新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激情满怀想干事,坦诚大度好共事,严守底线不出事,做到旗帜鲜明地保护改革者、支持改革者、挽救失误者、追究诬告者、惩治腐败者,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努力形成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充分展现安徽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形象。
(四)今年3月,在全国“两会”期间,省委书记王金山在接受新华网的访谈时,就“政治生态”问题指出,我认为政治生态这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其核心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
王金山说,去年我们提出“政治生态”建设后,在全省干部当中应该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我们之所以提出政治生态建设问题,主要是考虑两点:第一就是有特殊的重要性。当前安徽正处在奋力崛起的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所以现在比什么时候都更加需要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与和谐的政治环境。以此来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我们觉得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实现安徽奋力崛起的首要发展环境,是凝聚人心、振奋人心的重要保证,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内容。第二,它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总体上看,我们省政治生态环境是好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是能够使党中央放心和广大群众满意的。近年来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全省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人心思进、人心思上这是主流。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在某些党员干部中,确有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问题,精神状态不佳;也有的嫉贤妒能、搬弄是非,打内战、搞内耗,甚至不守法纪、腐化堕落,走向犯罪深渊。虽然这是个别现象,人数极少,但是影响极坏,危害极大,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对这个问题应该说上上下下都有共识,我们每一个市的市委书记都曾经就这个问题联系本地的实际,谈自己的切身感受,有的非常深刻。而且大家的认识是一致的,今后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就是要以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核心,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和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要大兴理论学习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真抓实干之风,把思想、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来,把精力引导到事业上来,一心一意搞建设,同舟共济谋发展。用严明的纪律来约束干部的行为,保证优良作风的形成。第二就是要以完善机制为保证,着力树立正确的导向,要全面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真正把那些工作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对发展有贡献的干部,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这是第二个方面。第三个方面就是要以继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为抓手,着力优化发展环境。这件事我们已经做了几年了,机关效能建设效果是好的,现在看这个与优化政治生态建设是息息相关的、紧密相连的。我们准备在这几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特别是在一些办事具体环节上要与发达地区看齐,要下力气用硬措施加以整治,努力做到办事提速、提效,服务求好、创优。
(五)4月2日,中共安徽省委八届七次全会在合肥举行。省委书记王金山在讲话时对“加强政治生态建设”作了全面论述。他强调,要齐心协力营造有利和谐发展的政治生态。并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的组织工作优势,进一步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
一要靠正确用人导向来引领。优化政治生态的关键环节是选准、用好干部。进一步树立注重品行的导向、科学发展的导向、崇尚实干的导向、重视基层的导向、鼓励创新的导向、群众公认的导向,真正把那些政治靠得住、工作有本事、作风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要通过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褒奖开拓创新的干部,支持一身正气的干部,鼓励踏实干事的干部,鞭策不思进取的干部,约束投机钻营的干部,惩处贪污腐败的干部,以此引领良好的政治生态。二要靠加强作风建设来培育。大力弘扬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风气,大力弘扬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风气,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风气。树立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良好形象,影响和带动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三要靠严格管理、有效监督来规范。认真贯彻“教育为主、预防为主、事前监督为主”的原则,以强化上级监督、落实有关制度为抓手,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日常管理监督,把监督关口前移,平时多提醒,缺点早指出,切实规范其决策行为、管理行为和执法行为。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经常性监督,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四要靠优化干事创业环境来保障。大力营造作风优良、办事高效的政务环境,以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为抓手,简化审批程序,精简办事环节,改进工作作风,着力提高政府服务人民、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效率。大力营造公平诚信、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让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干事创业的人受到尊重,让自己不干事、别人干事还捣乱的人失去市场,鼓励干部群众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大胆地干,真正形成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批评空谈者、追究诬告者的社会氛围。
省委提出这个概念后,引起各地各级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和共鸣。合肥市提出,树立抓政治生态建设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黄山市把今年作为“政治生态建设年”。等等。
㈤ 政治生态问题的突出表现有哪些
http://cpc.people.com.cn/n/2014/1126/c187708-26095268.html
㈥ 政治生态学以政治行为与环境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吗
重构政治生态,实质上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治本问题,是以逐渐清除产生腐败行为的基础条件来构建清正廉洁的政治环境。
(1)重构政治生态是全面深化改革应有之义
先治标再治本,以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是十八大以来反腐败的特点之一。在今后的实践中,惩治腐败行为依然是丝毫不能放松的任务,否则不足以形成威慑力。但是,如果仅限于治标,那么,腐败行为还会前赴后继涌现,只不过暂时收敛、适时待发而已。因此,在“不敢腐”的威慑局面已初步形成的背景下,提出重构政治生态,是顺应时势、意义深远的任务。
政治生态是借鉴自然科学的生态学理论而提出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政治行为个体与政治环境的关联及运作机理。政治生态中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政治行为主体(个体或集体)、价值、制度,这些要素依据特定规则联结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整体。个体的某种腐败行为,如果仅仅是个别行为、偶发现象,可以理解为行为个体的变异。但如果腐败行为成批量出现,甚至有的地方出现系统性、塌方式腐败,则说明政治生态在某些领域、某些地方发生了变异。重构政治生态,修复政治环境,就是从源头做起的治本之路。
重构政治生态,需要分清现存腐败行为产生和高发的条件。腐败的本质是滥用公共权力为个人或小集团谋私利。公共权力的存在,国家管理权的存在,是人类社会生存所需,但如果这种权力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又没有适当的制约,那么公共权力就易于失去控制而被滥用。当下能够做到的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就是建立科学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
由此可见,所谓治本,其实就是从经济体制上减少权力干预微观经济的空间,政治上对权力过于集中进行改革,对干部人事制度特别是选人用人机制进行改革。这恰恰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说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治方面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两大领域都需要法治的保障和规范。党风廉政和反腐败的源头治理就蕴含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之中。
㈦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看待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教师的职责,传业,授道,解惑,教书育人。这是应该考虑的。其他这些内容不是一个教师应该考虑的。
㈧ 如何构建基层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一是大兴公道选人用人之风,不拘一格用人才。自古以来,政以才兴,国以才治,业以才成。没有一大批才堪其用的人才投身到工业化、城镇化的宏大实践中去,工业强省的战略就会是一句空话。而公道选人用人,正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环境的必备条件。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如何选人用人,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古人说:“猛将取于卒伍,宰相取于州县”,讲的就是实践造就。用人要不拘一格,要不看文凭看水平,不看资历看能力,不看背景看前景,不看年龄看健康程度。要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深入基层,礼贤下士,“三顾茅庐”。既要讲究人才结构,又要切合实际;既要干部年轻化,又要老中青结合,更要防止“官二代”变相世袭,。选拔程序要公开透明,要防止人为设定框框套套“按图索骥”。
二是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面向社会广纳谏言良策。虚假数字害死人,虚假政绩误发展。王怀忠虽然死了,但王怀忠似的追求政绩心理却不得不防。有的只追求做给上面看,满足于新闻媒介有报道,面子上轰轰烈烈,至于实际效果如何,是否真正有益于发展,则少有人问津。有的玩数字游戏,不管是否符合逻辑。你这里要发展什么,他那里什么迅速发展的新闻马上就出来了。如原来提出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有的地方,甚至把农户打米磨面也计算到乡镇企业产值中去。贵州实施工业化战略,杜绝虚假数字、虚假政绩是必要的一环。要挤干水份的数字,要实实在在的政绩。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关键的还是在上层。俗话说:“楚王好高髻,宫中皆一尺”,上面好虚假数字,下面的就会“放卫星”,浮夸风的教训记忆犹新。我们实践工业化战略,不是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不能为了所谓的“GDP”,盲目引进淘汰、落后项目。要认真审视实际情况,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做到集中民智,科学决策,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三是大兴艰苦奋斗之风,严除奢侈浪费。“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贵州的发展也是如此。贵州很穷很落后,就更要注重节俭意识,大力倡导艰苦奋斗。然而在实际中,不少领导干部艰苦奋斗意识谈漠,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公款消费大手大脚,非中华烟不抽,非茅台酒不喝;有的公车攀比,频繁换车,“没钱靠贷款,也不坐国产”;有的炫富比阔,比穿着讲究,比住房豪华,比官位而不是比贡献;等等。这些都是与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格格不入的。在贵州工作的每个干部,都应牢记“两个务必”,学习古代晏子“食不重肉,衣不着帛”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作风,戒奢从简,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真正用在刀刃上,才能促进贵州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四是大兴清廉之风,严厉惩处腐败。“官廉则政举,官贪则政危”, 廉政方能凝聚人,身正方能带领人,清正方能感召人。然而,廉政也是分层次的。明朝的思想家薛瑄认为:“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见理明而不妄取,无所为而然,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狷介之士,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则勉强而然,斯又为下矣。”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怀抱负,所作出的廉政表率,应当是在上述三层次之上的。那就是不仅要“独善其身”,还要“嫉腐如仇”。要牢记“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的道理,不但要管好家人、下属,还要带好班子,管好队伍。李源潮同志就曾指出,政治生态优不优,主要看两条:一是干部之间团结不团结,是相互拆台闹内斗,还是凝心聚力搞发展;二是干部中出不出贪官,干部是为民造福还是为己谋利。一个领导干部主政一方,尽管自己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但所辖范围内腐败案件易发多案,也不能说其是称职的领导干部。下属出了问题,上级是要负失察责任的。所以领导干部要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一岗双责”,大力肃贪反腐,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㈨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说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的意义
1.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是顺应政治规律的必然要求。政治的普遍规律表明,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政治环境要与执政现状相适应。当前,我们党进一步巩固长期执政的基础,我国经济发展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市场经济进一步健全完善,国际环境进一步保持向好趋势的任务十分繁重。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异常复杂而严峻。要完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治环境,巩固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基础,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十分必要。
2.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反腐倡廉建设的迫切需要。发展靠经济环境,廉洁靠政治环境。政治生态环境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关乎社会稳定,关乎民生大事,关乎干部安全。近年来发生的大案要案,很多都是串案窝案、集体腐败,甚至是整个领导班子全部腐败,有的领导干部家庭是满门进狱。在有些地方、有的部门,腐败已经形成了一种“势场”、一种氛围,身在其中的人有的被推拥着、被裹挟着陷进了腐败的泥潭不能自拔,他们有的很无奈而且很悲哀。如果不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这种悲剧还会继续重演。在舞台上,重演的悲剧还能赚取一些眼泪;而在现实中,重演的悲剧却要付出成倍的代价。正所谓环境雕塑人,环境造就人──环境如斯,人何以堪。
3.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群体性事件,表面上看是偶发事件,但从更深层次看,其实是政治生态的问题。有的党政机关及公职人员不作为、缓作为、乱作为,使得群众投诉无门,群众反映的问题长时间得不到回应,从而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㈩ 如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这个必须首先从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开始。应该多多宣传、教育。如果可以那就在墙上贴标语之类的。
如果一个人有好的美德,那么他就会自觉的遵守一切规矩。
严于律己要看个人的努力,好的意志力可以让自己不犯错误、或者将要犯错误时不断提醒自己。
把党的纪律放在心中,时刻谨记着自己当初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