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生态
A. 示范区复合生态系统评价结果
建立示范区复合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后,依据试验数据以及统计资料,内确定各评价指标分级标容准及示范区建立前、建立3年及建立5年时各评价指标在分级标准中的分值(表74),将各指标所得分值输入上述评价模型中,计算不同时期示范区复合生态系统总体质量综合指数(表75、表76)。
表74 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表75 2000年、2003年及2005年各评价指标的得分值(Gij)
表76 总体质量综合指数Q的评价标准
从示范区复合生态系统总体质量的变化趋势图(图34)可看到,从2000~2005年,示范区复合生态系统总体质量逐渐好转,尤其在前3年,系统总体质量的提升幅度较大。这说明,通过项目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改善了示范区复合生态系统中的植被状况,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了系统中人类的生活水平,从而使示范区复合生态系统中社会、经济、环境三个子系统的转运功能逐渐趋于协调。
图34 示范区复合生态系统总体质量的变化趋势图
B. 如何理解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进行环境规划
生态规划就是要通过生态辨识和系统规划,运用生态学原理、方法和系统科学手段去辨识、模拟、设计生态系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探讨改善系统生态功能,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促进人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可行的调控。
C. 示范区复合生态系统评价方法
区域复合生态系统评价就是评价区域复合生态系统质量的优劣及其变化的趋势(傅伯杰,2001)。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相通,可持续发展正是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的目标,因此区域复合生态系统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评价原则
复合生态系统的评价不仅包括系统综合水平、群落水平、种群及个体水平等多尺度的生态指标来体现系统的复杂性,还应兼收物理、化学方面的指标,以及社会经济、人类健康指标。因此,指标选择要遵循这样的原则:要从生态系统的综合整体角度考虑,空间尺度合适,指标选择简明规范并且要易于操作,以达到正确反映复合生态系统状况,提供复合生态系统的现状面貌及变化的趋势,以及反映出复合生态系统变化的原因并且能够为决策提供依据和解释等目标。
(二)评价方法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它将评价者对复杂系统的评价思维过程数字化,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实用性和系统性。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对评价系统的有关方案的各种要素分解成若干层次,并以同一层次的各种要求按照上一层要求为准则,进行两两的判断比较和计算,求出各要素的权重。层次分析法一般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是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第二是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第三是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ω1,ω2,ω3,…,ωi);第四是层次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熊立,2005)。
A — —B判断矩阵中数值的确定方法如下:
an=1,当Bi与Bj同等重要时(含i=j)
an=3,当Bi比Bj稍微重要时
an=5,当Bi比Bj明显重要时
an=7,当Bi比Bj很重要时
an=9,当Bi比Bj极端重要时
an=2、4、6、8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值
倒数,an表示因素i与因素J比较的结果,因素J与因素i比较则为其倒数1/an
一致性检验中,CI=(λmax-n)/(n-1),CR=CI/RI,若CR< 0.1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2.评价模型
建立示范区复合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后,确定各指标判断标准,示范区复合生态系统各层次及其总体质量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是从基层到高层,直到最后复合成一个具体的数值,其评价模型为:
岩溶峰丛洼地生态重建
式中:Q代表示范区复合生态系统总体质量综合指数,可以用来表征示范区复合生态系统优劣状态,也可用来分析不同时期示范区复合生态系统总体质量的变化趋势;ωi为制约层B—目标层A的权重系数;ωij代表指标层C—制约层B的权重系数;Gij代表不同层次评价指标在分级标准中的分值。
D.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什么
20世纪以来,人类的城市化速度在日渐加快。据1997年联合国人居中心预测,到2030年全世界将有60%以上的人口居住于城市,205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达61%。因此,城市作为人类的聚集地已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即使如此,人类的衣、食、住、行和从前一样离不开自然界,城市也必须依赖于为其提供物质与能量、并可接纳其“代谢”废物的生态系统才能存在。欧洲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29个大型城市的研究表明[1],任何城市生态支撑系统的面积至少为此城市面积的500~1000倍。但在城市化速度加快的同时,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保护的矛盾使城市的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1984年马世骏等提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城市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具体体现。显然,城市中的自然生态系统构成了城市的框架,是公众健康和城市环境改善的基础。城市生态系统对于城市内区域性环境问题(大气污染、噪声等)的就地解决十分有效[1]。因此,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就显得更加重要。一般来说,城市生态系统是由公园、河流、森林、农田、果园苗圃、行道树、广场、屋顶花园和立体绿化等要素构成的,是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共同组成的网络结构。本文重点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的类型与内涵,并探讨了其在评价和维持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城市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中的重要性。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与内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开始成为一个科学术语,并且成为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分支。Springer-Verlag首次使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Service”一词,并列出了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环境服务”功能,包括害虫控制、昆虫传粉、渔业、土壤形成、水土保持、气候调节、洪水控制、物质循环与大气组成等方面。稍后,在1981年,著名生态学家Ehrilship与 Holdren论述了生态系统在土壤肥力与基因库维持中的作用,并系统地讨论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会怎样影响生态服务功能,以及能否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替代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等问题[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一词很快地为生态学家所接受。1997年Daily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定义为: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并认为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品、医药及其他生产生活资料,还创造与维持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形成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
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类型划分
1997年Robert Costanza等[6]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和自然资本”,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Costanza等将全球生态系统类型划分为海洋、森林、草原、湿地、水面、荒漠、农田、城市等16个大类26个小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为气候调节、水调控、水土流失控制、物质循环、污染净化、文化娱乐价值等17种功能。以上17种服务功能类型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大方面:即生产和生活方面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物体和它们周围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综合体。而城市是在人类不断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实际上,与真正的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发展快、能量及水等资源利用效率低、区域性强、人为因素多等特征,因此并非发展成熟的自然生态系统。著名生态学家Om[1]在1971年就曾提出“城市可以看作是生物圈的寄生虫”。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物体和它们周围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综合体。而城市是在人类不断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实际上,与真正的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发展快、能量及水等资源利用效率低、区域性强、人为因素多等特征,因此并非发展成熟的自然生态系统。著名生态学家Om[1]在1971年就曾提出“城市可以看作是生物圈的寄生虫”。
E. 旅游复合生态系统由哪些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之间有什么关系
组成:编辑
旅游生态系统由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系统与旅游社会经济系统复合而成。
自然生态系统通过环境容量对旅游生态系统的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及其内部结构特征起到支配作用,而旅游社会经济系统则通过旅游需求深刻地影响着区域旅游生态系统的整体面貌,旅游生态系统能否得到健康发育取决于系统的环境容量与生态旅游需求在总量及其结构上的匹配关系。系统科学认为,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对其结构的优化旨在改善和加强系统功能。在区域生态旅游的开发中,旅游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根本标志就是保障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稳定平衡、生态旅游产业的优化高效和社会文化的和谐进步。
5系统地位编辑
尽管旅游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但基于对我国旅游生态系统发育现状及其关联要素的分析,可以发现,旅游生态系统健康发育的墓本矛盾是:快速增长的旅游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生态资源需求的无限性与相对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对自然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在生态旅游区突出表现为人们快速增长的生态旅游需求给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供给相对不足所带来的挑战.一方面,人们的生态旅游需求不断呈几何级数增长;另一方面,由自然生态超负荷运转和环境污染而产生的自然生态的供给力却在不断缩小,其结果必然导致旅游生态系统矛盾的不断激化。
6旅游生态系统及其要素配置结构编辑
旅游生态系统是生态旅游区自然生态要素与旅游经济社会要素复合而成的复杂体系,快速增长的生态旅游需求与自然生态环境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构成了该系统的基本矛盾。文章认为,为了确保生态安全和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的互惠共生,创新生态旅游区的"小众旅游"模式,保障区域内自然生态要素与旅游经济社会要素协同运转和实现旅游生态系统的立体网络化布局。
F. 复合生态系统环境,经济,社会各系统之间有何关系
20世纪以来,人类的城市化速度在日渐加快。据1997年联合国人居中心预测,到2030年全世界将有60%以上的人口居住于城市,205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达61%。因此,城市作为人类的聚集地已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即使如此,人类的衣、食、住、行和从前一样离不开自然界,城市也必须依赖于为其提供物质与能量、并可接纳其“代谢”废物的生态系统才能存在。欧洲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29个大型城市的研究表明[1],任何城市生态支撑系统的面积至少为此城市面积的500~1000倍。但在城市化速度加快的同时,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保护的矛盾使城市的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1984年马世骏等[2]提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城市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具体体现。显然,城市中的自然生态系统构成了城市的框架,是公众健康和城市环境改善的基础。城市生态系统对于城市内区域性环境问题(大气污染、噪声等)的就地解决十分有效[1]。因此,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就显得更加重要。一般来说,城市生态系统是由公园、河流、森林、农田、果园苗圃、行道树、广场、屋顶花园和立体绿化等要素构成的,是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共同组成的网络结构[3]。本文重点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的类型与内涵,并探讨了其在评价和维持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城市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中的重要性。 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与内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开始成为一个科学术语,并且成为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分支。Springer-Verlag首次使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Service”一词,并列出了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环境服务”功能,包括害虫控制、昆虫传粉、渔业、土壤形成、水土保持、气候调节、洪水控制、物质循环与大气组成等方面。稍后,在1981年,著名生态学家Ehrilship与 Holdren论述了生态系统在土壤肥力与基因库维持中的作用,并系统地讨论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会怎样影响生态服务功能,以及能否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替代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等问题[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一词很快地为生态学家所接受。 1997年Daily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定义为: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并认为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品、医药及其他生产生活资料,还创造与维持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形成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5]。 2.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类型划分 1997年Robert Costanza等[6]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和自然资本”,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Costanza等将全球生态系统类型划分为海洋、森林、草原、湿地、水面、荒漠、农田、城市等16个大类26个小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为气候调节、水调控、水土流失控制、物质循环、污染净化、文化娱乐价值等17种功能。以上17种服务功能类型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大方面:即生产和生活方面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物体和它们周围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综合体。而城市是在人类不断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实际上,与真正的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发展快、能量及水等资源利用效率低、区域性强、人为因素多等特征,因此并非发展成熟的自然生态系统。著名生态学家Om[1]在1971年就曾提出“城市可以看作是生物圈的寄生虫”。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物体和它们周围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综合体。而城市是在人类不断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实际上,与真正的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发展快、能量及水等资源利用效率低、区域性强、人为因素多等特征,因此并非发展成熟的自然生态系统。著名生态学家Om[1]在1971年就曾提出“城市可以看作是生物圈的寄生虫”。
G. 什么是流域复合生态系统
多元生态循环
H. 城市是人类的什么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城市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从生态学的观点,城市是以人为主体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复合生态系统.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这里所谓结构合理是指适度人口密度,合理的土地利用,良好的环境质量,充足的绿地系统,完善基础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功能高效是指资源的优化配置、物力的经济投入、人力的充分发挥、物流的畅通有序、信息流的快速便捷;关系协调是指人和自然协调、社会关系协调、城乡协调、资源利用和资源更新协调、环境胁迫和环境承载力协调.概言之生态城市应该是环境清洁优美,生活健康舒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 因此作为一个生态城市,不一定具有环境幽雅的度假村. 故选:D.
I. 如何衡量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良性运行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一种形态,由自然经济和社会三种子系统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