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政治生态问题

政治生态问题

发布时间: 2020-11-28 19:43:21

Ⅰ 请问:政治生态是什么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反映,是党风、政风回、社会风气的综答合体现,其核心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政治生态是一个长期培育、持续建设的过程。

政治生态是相对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秩序而言的一种社会政治状态,实质上为一种“软环境”、“软实力”。“政治生态”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政通人和”。

Ⅱ 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存在哪些政治意识不足的问题

刘宁看梧桐

Ⅲ 太原市政治生态存在的问题

可能存在因为煤炭行业的庇护寻租带来的集体性腐败。

Ⅳ 什么是政治生态建设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其核心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政治生态是一个长期培育、持续建设的过程。

政治生态是相对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秩序而言的一种社会政治状态,实质上为一种“软环境”、“软实力”。“政治生态”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政通人和”。

(一) 2007年12月底召开的安徽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王金山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在促进科学发展的精神面貌上有新气象,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树立昂扬向上的斗志,弘扬雷厉风行的作风,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努力形成全省上下致力崛起的浓厚氛围。”这是省委首次提出“加强政治生态建设”。

(二)今年1月21日,省委书记王金山在出席省纪委八届三次全会电视电话会议作重要讲话时强调,要以改进领导干部作风为重点,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不仅事关地方形象,而且事关人心向背,不仅事关当前,而且事关长远,不仅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重要标志,也是反腐倡廉建设成效的重要表现。当前安徽正处在加速崛起的关键阶段,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以此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八届省委六次全会。省委书记王金山强调说:

一是要切实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要全面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把科学发展观体现到干部培养、选拔、使用、考核等各个环节,真正把那些对工作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对发展有贡献的干部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让那些得过且过、政绩平平的人无法安身,让那些投机钻营、跑官要官的人失去市场。二是要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要大兴理论学习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真抓实干这风,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来,把精力引导到事业上来,不分神、不分力、不分叉,一心一意搞建设,和衷共济谋发展。要讲正气、树新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激情满怀想干事,坦诚大度好共事,严守底线不出事,做到旗帜鲜明地保护改革者、支持改革者、挽救失误者、追究诬告者、惩治腐败者,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努力形成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充分展现安徽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形象。

(四)今年3月,在全国“两会”期间,省委书记王金山在接受新华网的访谈时,就“政治生态”问题指出,我认为政治生态这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其核心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

王金山说,去年我们提出“政治生态”建设后,在全省干部当中应该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我们之所以提出政治生态建设问题,主要是考虑两点:第一就是有特殊的重要性。当前安徽正处在奋力崛起的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所以现在比什么时候都更加需要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与和谐的政治环境。以此来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我们觉得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实现安徽奋力崛起的首要发展环境,是凝聚人心、振奋人心的重要保证,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内容。第二,它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总体上看,我们省政治生态环境是好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是能够使党中央放心和广大群众满意的。近年来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全省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人心思进、人心思上这是主流。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在某些党员干部中,确有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问题,精神状态不佳;也有的嫉贤妒能、搬弄是非,打内战、搞内耗,甚至不守法纪、腐化堕落,走向犯罪深渊。虽然这是个别现象,人数极少,但是影响极坏,危害极大,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对这个问题应该说上上下下都有共识,我们每一个市的市委书记都曾经就这个问题联系本地的实际,谈自己的切身感受,有的非常深刻。而且大家的认识是一致的,今后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就是要以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核心,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和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要大兴理论学习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真抓实干之风,把思想、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来,把精力引导到事业上来,一心一意搞建设,同舟共济谋发展。用严明的纪律来约束干部的行为,保证优良作风的形成。第二就是要以完善机制为保证,着力树立正确的导向,要全面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真正把那些工作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对发展有贡献的干部,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这是第二个方面。第三个方面就是要以继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为抓手,着力优化发展环境。这件事我们已经做了几年了,机关效能建设效果是好的,现在看这个与优化政治生态建设是息息相关的、紧密相连的。我们准备在这几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特别是在一些办事具体环节上要与发达地区看齐,要下力气用硬措施加以整治,努力做到办事提速、提效,服务求好、创优。

(五)4月2日,中共安徽省委八届七次全会在合肥举行。省委书记王金山在讲话时对“加强政治生态建设”作了全面论述。他强调,要齐心协力营造有利和谐发展的政治生态。并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的组织工作优势,进一步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

一要靠正确用人导向来引领。优化政治生态的关键环节是选准、用好干部。进一步树立注重品行的导向、科学发展的导向、崇尚实干的导向、重视基层的导向、鼓励创新的导向、群众公认的导向,真正把那些政治靠得住、工作有本事、作风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要通过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褒奖开拓创新的干部,支持一身正气的干部,鼓励踏实干事的干部,鞭策不思进取的干部,约束投机钻营的干部,惩处贪污腐败的干部,以此引领良好的政治生态。二要靠加强作风建设来培育。大力弘扬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风气,大力弘扬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风气,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风气。树立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良好形象,影响和带动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三要靠严格管理、有效监督来规范。认真贯彻“教育为主、预防为主、事前监督为主”的原则,以强化上级监督、落实有关制度为抓手,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日常管理监督,把监督关口前移,平时多提醒,缺点早指出,切实规范其决策行为、管理行为和执法行为。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经常性监督,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四要靠优化干事创业环境来保障。大力营造作风优良、办事高效的政务环境,以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为抓手,简化审批程序,精简办事环节,改进工作作风,着力提高政府服务人民、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效率。大力营造公平诚信、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让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干事创业的人受到尊重,让自己不干事、别人干事还捣乱的人失去市场,鼓励干部群众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大胆地干,真正形成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批评空谈者、追究诬告者的社会氛围。

省委提出这个概念后,引起各地各级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和共鸣。合肥市提出,树立抓政治生态建设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黄山市把今年作为“政治生态建设年”。等等。

Ⅳ 如何在民主生活会对照材料中体现自己在政治生态方面存在的问题

运用政治常识的知识分析中日关系从“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再到“迎春之旅”的原因。(7分)

中日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决定的。(2分)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相悖则是引起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3分)中日关系从“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再到“迎春之旅”说明中日两国之间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存在着共同的利益。(2分)

Ⅵ 如何看待政治生态十大怪现象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健康成长、发展壮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党具有极强的自我纠偏能力、自我疗伤能力、自我革命能力。敢于正视问题、解决矛盾、克服不足、纠正错误,是我们党的政治品质。随着时代的发展、任务的调整、环境的变化,党的队伍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状况,既要客观承认,又要十分警惕。总的看,我们党这支拥有8800多万成员的队伍本质和主流是好的,但一些长期形成的问题,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七个有之”的问题或多或少地存在,隐蔽性强、潜伏期长、传染性大、污染面宽,影响着党内政治生态,需要高度重视、抓紧解决。

一是“淡忘症”现象。少数干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理想信念淡薄、宗旨意识淡忘、激情意志淡漠、学习精神淡化,存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封建观念、颓废思想、消极现象、侥幸心理等问题,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五个必须”没有遵守执行。

二是“打假球”现象。少数干部习惯于在领导面前搞假大空,对群众开“空头支票”,做表面文章、搞虚假政绩;谈问题不讲真话,说原因不讲实话;做假动作,出场不出球,出工不出力;对中央要求阳奉阴违,说一套、做一套,把真经念假、好经念歪;遇到问题“低头走”“弯弯绕”,遇到矛盾“和稀泥”“打太极”,遇到困难当“鸵鸟”、做“缩头乌龟”;借口“不能作为”来转移关注、掩饰无能。

三是“磨洋工”现象。少数干部做事拖沓、效率低下,消极怠工、变相抵触,群众事情不求不应、不推不动、不催不办,好事拖黄、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没本事不会干,没心思不想干,没环境不能干,没好处不肯干,没责任不愿干,存在怠政、懒政、庸政现象;有的人不思进取、临难思退,关键时刻冲不上去,最后一公里掉链子;有的不是向前看而是朝后看,“比差”“比丑”“比穷”“比少”“比矮”。

四是“小圈子”现象。少数干部喜好拉山头、树山旗、立山门、当把头,而另一些人热衷于寻靠山、拜码头、投帮主、找老大、攀高枝,串小门、喝小酒、打小牌、传小话,搞人身依附。一些基层单位人际关系存在划线拉圈、选边站队现象,帮派多、线条复杂,一些人搞“潜规则”、织“关系网”,不是忠诚于组织而是效忠于个人,不是为了群众福祉而是为了团伙利益。

五是“沙化”现象。有的基层组织政治生活不严肃、不认真、不正常、不规范,“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形同虚设;批评与自我批评搞形式,整改监督回头看走过场;民主生活会“辣味”不够、“甜味”十足;“咬耳扯袖、红脸出汗”运用不够,怕得罪人;少数干部存在好人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分散主义倾向,会上不说、会下乱说,“大嘴巴”口无遮拦,“长舌妇”搬弄是非,热衷于打探小道消息,沉迷于传播不良手机信息。

六是“逆淘汰”现象。少数单位存在能干的不如会看的、敢干的不如敢送的现象;投机挑战忠诚,实干败给空谈;搞利益输送的八面玲珑、到处吃香,埋头苦干的无人问津、到处碰壁。能干的被排挤,无能的被重用,清正的被孤立,“劣币驱逐良币”。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风气没有形成。

七是“等等看”现象。一些人习惯于观风向、看动静,持观望心理,看看反腐能搞多大,看看规定是不是一阵风,看看政策能挺多久,看看“打老虎”会不会扫到自己;在“红绿灯”前磨蹭,红灯不走绿灯也不走;借口“守住底线”裹足不前,借口“不碰红线”退而不进,贻误良机。

八是“挖坑”现象。少数干部“歪嘴和尚念经”,误读、曲解中央精神,或出台的政策侵害群众利益、有伤民心,或吊高胃口煽动民粹主义误导群众预期、挑起群众不满,个别干部甚至采取极端手段、过度反应、失当行为,引发了矛盾,撕裂了党群感情。

九是“胡作为”现象。一些人胡作非为、任性蛮干,决策缺乏科学性、论证缺乏专业性、实施缺乏可操作性,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扔下一堆烂摊子,自以为无人问责。

十是“稻草人”现象。少数干部对《准则》《处分条例》《问责条例》不上心、不自查,不知道底线、界线、红线在哪里。少数基层单位对规章制度重制订、轻落实,说在嘴上、停在纸上、挂在墙上,吓不倒人、管不住人。少数领导干部主体责任不主动、监督责任不到位、领导责任不落实,不念“紧箍咒”,不舞“金箍棒”。处理问题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缺乏正风肃纪、惩前毖后的效果

Ⅶ 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党内监督,净化政治生态等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的生命之源。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国党内监督条例》,对强化新形势下的党内监督作出顶层设计,为加强和规范党内监督提供了基本遵循。

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抓好条例的贯彻执行,使其成为规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行为的硬约束。

(7)政治生态问题扩展阅读:

从严治党

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报告中都强调了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从严治党的要求。执政以来,党的执政地位使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如果不从严治党,很容易滋长脱离群众的倾向,腐败的风气就会滋生蔓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经不起考验,以权谋私,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破坏党群关系,败坏党的声誉,堕落成为腐败分子。

如果容忍党内各种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势必使整个党蜕变和衰败。为了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经得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保持党的先进性,把党建设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必须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

同时,当今中国的事情办得怎么样,关键也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纪律、组织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

党的性质、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党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党始终坚强有力,治国必会正确有效。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从严治党。

Ⅷ 什么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直接影响着政治生态走向

选人用人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直接影响着政治生态走向。

政治生态好坏,直接影响用人生态,影响干部队伍状态。政治生态清明,选人用人就会风清气正,干部队伍就人心顺、正气足。同样,选人用人风清气正,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能够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

政治生态受到污染,也需要过滤净化。选人用人,是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滤芯”。

选人用人的首要责任在党委“一把手”。一把手”用权必须严格依法办事,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要在思想上树牢,并体现在行动中。

(8)政治生态问题扩展阅读:

从严刷新吏治、净化选人用人风气,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关键。

围绕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去年以来,重庆将选人用人情况作为日常监督、巡视巡察监督、派驻监督重点,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及信息管理系统,定期排查梳理市管干部问题线索,共回复党风廉政意见8205人次,提出暂缓使用意见94人次。

Ⅸ 政治生态问题的突出表现有哪些

http://cpc.people.com.cn/n/2014/1126/c187708-26095268.html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