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基础学
1. 生态学专业学习内容,能力要求
生态专业学习内容:1、分子生态学;2、个体生态学;3、种群生态学;4、群落生态学;5、系统生态学。要求学员能够通过生态现象,运用生态理论解释、寻找自然规律,运用到我们的环境改良、重大决策中,服务于大众,造福于世界。
2. 生态学基础的目录
序
前言
致谢
第1章 生态学的范畴
1.1 生态学的历史及与人类的关系
1.2 生物组织层次
1.3 涌现性原理
1.4 超越性功能和控制过程
1.5 生态交叉学科
1.6 生态学模型
1.7 学科还原论到跨学科整体论
第2章 生态系统
2.1 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
2.2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3 梯度和生态交错带
2.4 生态系统实例
2.5 生态系统多样性
2.6 生态系统的研究
2.7 地球化学环境的生物控制:盖亚假说
2.8 全球生产和分解
2.9 微宇宙.中宇宙和宏宇宙
2.10 生态系统控制论
2.11 人类技术生态系统
2.12 生态足迹的概念
2.13 生态系统分类
第3章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
3.1 与能量相关的基本概念:热力学定律
3.2 太阳辐射和能量环境
3.3 生产力的概念
3.4 食物链及食物网中的能量分配
3.5 能质:能值
3.6 新陈代谢和个体大小:3/4幂法则
3.7 复杂性理论.能量学的尺度及收益递减规律
3.8 承载力及可持续性的概念
3.9 净能的概念
3.10 以能量为基础的生态系统分类
3.11 能量的未来
3.12 能量和金钱
第4章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4.1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基本类型
4.2 氮循环
4.3 磷循环
4.4 硫循环
4.5 碳循环
4.6 水循环
4.7 周转与滞留时间
4.8 流域生物地球化学
4.9 非必需元素的循环
4.10 热带的营养循环
4.11 循环途径:循环指数
4.12 全球气候变化
第5章 限制与调节因子
5.1 限制因子的概念: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5.2 因子补偿作用与生态型
5.3 作为调节因子的生存条件
5.4 土壤:陆地生态系统的组分
5.5 火生态
5.6 其他物理限制因子
5.7 毒性物质的生物放大
5.8 人为胁迫是工业社会的限制因子
第6章 种群生态学
6.1 种群的特性
6.2 有关率的基本概念
6.3 内禀自然增长率
6.4 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6.5 种群波动和周期性振荡
6.6 种群调节的密度制约和非密度制约机制
6.7 种群分布格局
6.8 群聚的阿利氏规律与庇护
6.9 巢区和领域性
6.10 复合种群动态
6.11 能量分配和优化:r-选择和K-选择
6.12 种群遗传学
6.13 生活史特性和策略
第7章 群落生态学
7.1 两个物种间相互作用的类型
7.2 协同进化
7.3 共同进化:群体选择
7.4 种间竞争与共存
7.5 正/负相互作用:捕食.食草.寄生和化感作用
7.6 正相互作用:偏利共生.原始合作和互利共生
7.7 栖息地.生态位和同资源种团的概念
7.8 生物多样性
7.9 古生态学:古代群落结构
7.10 从种群和群落到生态系统和景观
第8章 生态系统发育
8.1 生态系统发育的策略
8.2 顶极的概念
8.3 生物圈的进化
8.4 与宏观进化.人工选择和基因工程相比的微进化
8.5 生态系统发育与人类生态学的相关性
第9章 景观生态学
9.1 景观生态学的定义及其与组织水平概念的关系
9.2 景观要素
9.3 群落和景观水平上的生物多样性
9.4 岛屿生物地理学
9.5 中性理论
9.6 时空尺度
9.7 景观几何学
9.8 景观可持续性的概念
9.9 人类主导的景观
第10章 区域生态学:主要生态系统类型与生物群区
10.1 海洋生态系统
10.2 淡水生态系统
10.3 陆地生物群区
10.4 人类设计和管理的系统
第11章 全球生态学
11.1 从年轻到成熟的过渡:走向可持续文明
11.2 生态-社会差距
11.3 全球可持续发展能力
11.4 情景方案
11.5 长期转变
第12章 面向生态学专业学生的统计学思维
12.1 生态系统和尺度
12.2 理论.知识和研究设计
12.3 生态学研究单元
12.4 推理方法及可靠性
12.5 生态学实验与观测方法的比较
12.6 生态学中的统计学思维
12.7 证据的性质
12.8 证据与假说的检验
12.9 正确问题的明确表述
12.10 出版还是“出家”?
12.11 证据导向的选择
12.12 两条发现之路
12.13 证据力范式
术语表
参考文献
鸣谢
索引
译后记
3. 820基础生态学考研复习资料新疆大学
以下一些复习方法和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回归课本为主, 找准备考方向
学生根据自己的丢分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备考方向。 基础差的学生,最好层层追溯到自己学不好的根源。 无论哪个学科, 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层层关联的, 希望基础不好的同学以课本为主,配套练习课本后的练习题,以中等题、简单题为辅、 逐渐吃透课本,也渐渐提高信心。只要把基础抓好, 那么考试时除了一些较难的题目, 基本上都可以凭借能力拿下,分数的高低仅剩下发挥的问题。
二、循序渐进,切忌急躁
在复习的时候, 由于是以自己为主导, 有时候复习的版块和教学进度不同,当考试时会发现没有复习到的部分丢分严重。导致成绩不高。 但是已经复习过的版块,却大多能够拿下。这就是进步,不要因为用一时的分数高低做为衡量标准,复习要循序渐进,不要急躁。复习就像修一 条坑坑洼洼的路, 每个坎坷都是障碍,我们只有认真的从起点开始,按照顺序慢慢推平。哪怕前面依旧沟整,但是当你回头的时候,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条康庄大道。基本上, 如果纯做题的话, 1 -2个月时间就能把各科的试题从第一章节到最后一个章节摸得差不多。
三、合理利用作业试题、 试卷
简单题、中等题一方面可以印证、检验自己的基础知识体系, 又一方面可以提升我们复习的信心。在选择作业上,简单题、中等题尤其是概念理解应用题一 定要自己动手做,还要进行总结。 难题可以参考答案, 但要认真思考其中的步骤推导思想和转化思想,这些都是考试所考察的。语文要充分利用试卷,其中的成语、病句要注重收集,文言文虚实词记得要摘录。英语单词注意把正确选项带人念熟。 同时思考阅读、完型题是如何找到有效的原文信息,他们有何特点和提示点? 要这么去利用每一次作业和试卷,那么成绩将会短期内提高。
四、建立信心, 不计一时得失
有些学生自认为自己是差生, 无可救药了。但是事实上往往不是这样。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天生比别人笨, 不如别人聪明。也许在某一方面上确实是有自身的缺陷,但是却忽略了自己的优势所在。为了自己心中那份或许并不是十分确定的梦想,一定要打起精神。前面也说过,考试不要记一时得失,而是要不断的总结归纳。中等生,只要你不放弃,找到自己的缺陷,严格给自己定下复习要求并认真执行,就能达到。
4. 求牛翠娟老师的《基础生态学》电子版
求采纳,采纳以后我会把售价改成免费的。
5. 生态学基础的内容简介
Om E.P.是20世纪生态学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生态学基础》(Fundamentls of Ecology )在出版后的50年内,始终是首选的教学参考书,它影响了全世界几代生态学家。
本版(第五版)坚持了经典的整体论方法,强调基于等级理论的多层次方法,注重将生态学原理用于解释人类面临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的发展历史,生态系统概念与系统能量学,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调节因素与过程,种群、群落、景观、区域、全球生态学,生态系统发育,生态学专业学生的统计学思维。
6. 生态学专业都学什么
我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学专业的在读学生,希望我的回答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从生态学的概念和分支、研究方法上来解释一下。生态学是研究“生活所在地”的生物,即研究生物和它所在地关系的一门学科;而学科分支主要有个体生态学(对个体生物或某一物种的生活史以及它们对其环境的反应进行研究的学科)、种群生态学(对单物种种群的多度、分布、生产力或动态进行研究的学科)、群落生态学(对由不同生物种形成的某一自然集合的某些方面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有关学科)、生态系统生态学(同时研究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的有关学科);从研究方法上来看,主要方法如有:野外观察和定位站、实验方法、数学模型和数量分析方法。以上表明生态学其实是相当庞大的一个学科。
7. 生态学基础的介绍
生态学基础,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动物学博士Eugene P.Om (E P.奥德姆),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Om E.P.是20世纪生态学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生态学基础》(Fundamentls of Ecology)在出版后的50年内,始终是首选的教学参考书,它影响了全世界几代生态学家。
8. 基础生态学与普通生态学 差别
其实,各类生态学的书如果不是很专的话,都差不多。你说的那个完全可以。我当时考研的时候就考的生态学。建议你看一下林育真的《生态学》,写的条理非常清楚,认真看完了,在翻翻其他的书都是大同小异,在看一下孙濡泳的《基础生态学》,上面介绍了很多比较新的理论,如果你还想提高可以看一下宋永昌的《植被生态学》,里面有大量的公式计算。
认真看完一本其他的都会看的快很多,此外李博、尚玉昌的书都可以大体翻一下。我当时考的时候就看了这几本,希望我的回答大对你有帮助。
9. 生态学基础的前言
《生态学基础》是生物学领域中一部标志性的教科书——以阅读本书进入生态学领域并成为研究者和教师的学生数量为依据,本书是最有影响力的。这本经典著作的新版与前面的版本相比,有很大的修改,但仍沿用先前的书名
即使在20世纪早期,生态学被认为不过是对自然历史的描绘和思想派系,它也已经具备了作为一门学科的必然性。生态学一直都是关于生物群体的最高和最复杂层次的学科。生态学始终研究整体论和涌现论,是一门自上而下研究生命特性的科学。即使是在实验室工作的倔强的科学家们,他们关注最简单的(更易接近的)分子和细胞层次,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深知生物学家最终还是要到达生态学这个层次。为了彻底理解生态学,就要了解生物学的所有方面,而要做一个彻底的生物学家就是做一名生态学家。但在《生态学基础》出第一版的时候,生态学还是最受冷落的学科,被封围在一个知识的角落里,除了一些分散碎片外,难以进行描述。Om这本书犹如一张地图,让我们得以辨明方向。我们仍需要它来学习生态学的范畴和主要特征。2002年,美国生物科学研究所对《生态学基础》早期几个版本的效果进行了一项调查,表明本书引导了最多的专业人士进入个体和环境生物学领域(Barrett和Mabry,2002)
与第一版相比,第五版展现了我们在有关复杂的理论和模型方面实质性的进步和实验研究进展。最初的基本主题——生态系统分析、能量和物质循环、种群动态、竞争、生物多样性等——已经成为学科分支。它们相互之间以及与个体生物学的相关性不断增强
此外,生态学如今被认为不只是一门生物科学,还是一门人类科学。人这个物种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其的理解程度,以及我们利用生态学来明智管理自然资源的程度。我们以市场经济(我们的日常福利所必需)为生,同时也以自然经济为生,后者是我们的长远福利(甚至关乎我们的生存)所必需的。可以说对公共健康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是生态学的一个应用。这丝毫没什么令人吃惊的。毕竟我们是生态系统里的一个物种,适应这个星球表面特有的条件,和其他生物物种遵循相同的生态学原理。
这一版《生态学基础》提供了生物组织较高层次间的一个平衡方法。它可以作为大学主修课的一个基础生态学课本——不仅是生态学和普通生物学,还包括保育生物学和自然资源管理等新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