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游项目
㈠ 生态旅游规划
8. 6. 1 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
( 1) 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保持云峰山森林和湿地自然景观的原始特色,以观赏自然景观和原始次生油松林为主,突出自然环境的主导作用,使发展生态旅游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
( 2) 坚持实事求是、合理开发的原则。建筑和基础设施布设应尽量控制在最低限度。同时还应该与自然景观协调一致,在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尽量保持原始的自然情趣。
( 3) 坚持循序渐进、滚动发展的原则,生态旅游应该控制在不破坏资源的前提下,同时将旅游的全部收入用于保护区的建设,促进保护区的发展。
( 4) 生态旅游范围控制在保护区的实验区之内。
8. 6. 2 生态旅游发展分区
根据景区划分和空间布局,云峰山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总体思路是依照自然资源特点及旅游产品分布情况,划分为 3个旅游区。旅游空间布局是一山、一水、一条带。一山指云峰山历史文化宗教旅游区; 一水指不老湖 ( 半城子水库) 山水生态旅游度假区,辐射古石峪森林游、陈家峪自然历史民俗游和西坨古长城寻踪游; 一条带指生态产业观光旅游带。重点推出八大景点: 超胜古庵、云峰灵境、摩崖石刻、不老春色、世外桃源、峰顶瞰湖、圣水山庄、林海松涛。
( 1) 不老湖山水生态旅游度假区: 半城子水库是保护区内重要的水源区,也是保护区生态效益的体现,主要水源来自保护区水源涵养林。本生态旅游区将建成集度假、娱乐、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度假中心。突出 “身心放松、体验自然”的游憩氛围,包括度假区、水上娱乐区和环湖观光区。规划在不老湖北岸高地建一个中档度假中心。从不老湖向古石峪沿线有大面积的油松林,此区域仍属于实验区范围,可以充分用来开展天然森林浴、自然环境保护教育,也可以开展青少年野外生存训练、定向运动探险等。
( 2) 云峰山历史文化宗教旅游区: 在此区域开展历史文化宗教旅游与自然观光旅游,突出 “千年古刹,云峰灵境”的氛围。主要景点有超胜庵、朝阳洞、大安寺、古佛道场、桃花庵、吉祥寺、古崖居、摩崖石刻、迎客松等。规划修建山门、游憩亭、停车场等。将云峰山地区建设成北京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宗教旅游区。
( 3) 学艺厂圣水湖古树度假旅游区: 转山子水库在此区域。将自然科普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区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高品位的度假和会议活动中心。圣水湖泉在此区,传说喝了此处的泉水就可以长生不老,因此,此区域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场所。此区域内还有 300 多年的古树,昭示着不老屯悠久的历史。
8. 6. 3 生态旅游管理
生态旅游重在管理。科学的管理既保护了环境,又起到了宣传作用; 如不然,则将会对生态系统的原生性和自然性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生态旅游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 1) 各景区要列入保护区统一规划和管理,做到科学保护、合理开发;
( 2) 新建旅游项目和设施要严格控制污染,在景观上与自然风貌相协调;
( 3) 保护区内的生态旅游项目必须首先考虑营造水源涵养林和培育景观林,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实现 “绿树上山、清水入库”;
( 4) 旅游规划要与土地利用相衔接。
㈡ 什么叫生态观光型农家生态游
所谓观光型农家生态旅游,就是利用农村的基本设备与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旅游者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田园环境是农业景观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观光农业景区建设的基础。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此种观光型的旅游活动一般时间较短,多为“走马观花”。
生态观光型农家生态旅游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这种“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既可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乡村游乐功能,又可达到提高农业效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
典型案例 成都龙泉驿——花果山传奇凭借着毗邻成都这座以休闲之风闻名的大城市的优势,龙泉驿以生态农业观光为主打的农村旅游业发展得红红火火。每年一度的“中国成都国际桃花节”都在龙泉驿举办,巨大的节庆效应、优越的地理位置、长期稳定的客源,让龙泉驿成为全国农村旅游中叫得响的地方。
龙泉驿发展农村旅游的资源可谓得天独厚,生态环境良好,环境优美;生态农业特色明显,类型多样;人文景观丰富,极富开发潜力和价值。龙泉驿的生态农村旅游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其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以赏花、采果休闲等项目吸引游客,旅游产品比较单一,旅游活动仅停留在吃农家饭、住农家房的层面上,缺乏对景区内生态农业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不利于当地农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㈢ 大堡礁生态旅游项目有哪些
骄澳风情:
1、飞越赤道,醉在南半球,蔚蓝天空、洁净空气,感受零污染的澳洲!
2、前往世界七大自然奇景之一的大堡礁(绿岛),畅游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
3、亲临澳大利亚东海岸黄金海岸线,雪浪拍岸,金沙铺地!
骄澳行程:
1、梦幻乐园:疯玩南半球最大的主题乐园梦幻世界,亲亲野生动物、动感游乐项目精彩纷呈!
2、游船尊享:乘豪华游船浪漫畅游湛蓝而迷人的悉尼港,品尝西式三道餐!
3、饕餮盛宴:在南半球最大的渔市场,寻觅舌尖上的澳洲!
4、丛林缆车:蓝雾环绕的蓝山国家公园,特别安排乘坐缆车深入蓝山谷底!
5、热带雨林:搭乘独特的水陆两用车,探索世界最古老的热带雨林!品尝新奇的袋鼠肉串烧。
6、怀旧电车:乘坐古老的墨尔本有轨电车,开启一段怀旧之旅!
7、名校探访:探访澳洲十大名校之一:墨尔本大学,感受著名学府的氛围!
大堡礁旅游:http://www.nanhutravel.com/chujing/aozhou/9962.html
㈣ 喀纳斯生态旅游项目有那些啊
喀纳斯是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神秘莫测”。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境内北部,距县城150公里,是一个坐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环湖四周原始森林密布,阳坡被茂密的草丛覆盖。湖水来自奎屯、友谊峰等山的冰川融水和当地降水,从地表或地下泻入喀纳斯湖。湖面海拔1374米,面积44.78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达188米左右。是中国唯一的西伯利亚区系动植物保护分布区,你最好去冰山来客旅游网了解下,上面有很多项目介绍呢
㈤ 生态旅游资源和产品类型有哪些
(一)资源分类、山地型指以山地环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适于开展科考、登山、探险、攀岩、观光、漂流、滑雪等活动。
2、森林型指以森林植被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也包括大面积竹林(竹海)等区域。适于开展科考、野营、度假、温泉、疗养、科普、徒步等活动。
3、草原型指以草原植被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也包括草甸类型。适于开展体育娱乐、民族风情活动等。
4、湿地型指以水生和陆栖生物及其生境共同形成的湿地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指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也包括江河出海口。适于开展科考、观鸟、垂钓、水面活动等。
5、海洋型指以海洋、海岸生物与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包括海滨、海岛。适于开展海洋度假、海上运动、潜水观光活动等。
6、沙漠戈壁型指以沙漠或戈壁生物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适于开展观光、探险和科考等活动。
7、人文生态型指以突出的历史文化等特色形成的人文生态与其生境为主建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适于历史、文化、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综合研究,以及适当的特种旅游项目及活动。
(二)产品分层1、大众生态旅游产品适应大众化旅游消费市场而开发形成的生态旅游产品,主要包括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文保单位、农业旅游示范点等生态资源中进行的游览、观赏、垂钓、田园采摘及生态农业等活动形式。
2、示范生态旅游产品主要指生态资源独特,旅游开发管理服务水平较高,经营发展模式具有示范效应的生态旅游产品,主要包括在自然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国家公园、文保单位等生态旅游资源单位内,进行的游览、观赏、科考、探险、狩猎、田园采摘及生态农业等活动形式。
3、特种生态旅游产品生态资源具有特殊优势,在市场上形成独特吸引力的生态旅游产品。主要包括观鸟、观察野生动物迁徙、沙漠探险、自然生态考察等。这部分产品数量少、品位高、容量低,是中国生态旅游的主要品牌。
㈥ 如何开发生态游
生态旅游,顾名思义就是到生态环境优良优美、空气质量最高的地方去旅游,而这样的地区却非自然保护区莫属。所以要开发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优势。那么保护区如何才能有效地、科学的开发生态旅游?保护区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对生态旅游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社会的需求和国际趋势。现在就个人观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分析。
1 生态旅游发展的国际趋势。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停地提高,追求回归自然,并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依托的复合观景、度假休闲及专项旅游,使世界的生态旅游产业市场需求不断转型升级,以森林旅游为主要形式的生态旅游业已在世界各国迅猛发展,游客人数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成为旅游业发展最快的部分,如肯尼亚,赞比亚,台湾,不丹,日本等。但是,与热潮澎湃的大众旅游相比,我省的自然保护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却几乎依然保持“静养深闺”的状态。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森林旅游以其良好的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特性,已成为具有活力和希望的“朝阳产业”。
2 生态旅游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经济效益。
1982年9月,我国建立首个国家森林公园———湖南张家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志着我国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开始起步。到上世纪末,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已达953处,经营总面积85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0.85%,其中国家森林公园306处。1994至1998年,森林公园接待游客年均增长率为15%以上,年均接待游客达5000万人次,占同期国内旅游总人数的10%以上,全国森林公园接待游客总数达3.5亿人次,森林公园直接收入2.6亿多元,社会综合旅游收入超过150亿元,有近12万农民依托森林公园,通过从事森林生态旅游业走上了脱贫的道路。1999年,全国森林公园直接旅游收入超过5亿元。就我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言,它的发展历经从原来依靠砍伐森林资源为主的生存模式,逐步转向利用水资源开发小水电的进展模式,如今已经开始以科学的发展观,持续有效利用森林资源走上生态旅游的科学发展模式,使社区的老百姓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生活。所以对更高层的国家管理机构而言,开发生态旅游是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科学之道。
3 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是引用自己的自然优势。
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省研究蝴蝶、蜻蜓、蛾类等昆虫和野生动物最理想的地方,因为它有酷热和寒冷,潮湿和干旱,石灰岩与茂密的森林,低洼的平原和高山,以及多变的植物群落与分明的季节变化,使得这里的自然资源多样性丰富多彩。
3.1 自然资源。 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均受季风的影响,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夏半年受副亚热带高压的影响,其西缘偏南汽流给雨区输送充沛的水汽,森林植被随着雨季的到来生长加快;南缘则是热带辐合区和台风活动的雨带,山区在副高压的控制下,雨季结束后即转为旱季。地质地貌几经造山运动的影响,以及流水、风力等各种外力作用,形成多样性的地貌,地势陡峻,丘陵丰富,岭谷排列有序;由于地形丰富多样性,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土壤组合,雨量充沛,动物植物种类多样性,林种丰富。
3.2动物资源。 保护区境内物种资源丰富,是难得的物种基因库。据初步调查统计,该区现已发现脊椎动物5纲33目77科449种,其中鱼纲5目14科43种;两栖纲2目7科34种;爬行纲3目10科76种;鸟纲15目21科211种;哺乳纲8目25科8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62种(华南虎、豹、黄腹角雉等9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熊、藏酋猴、水獭、鸳鸯、穿山甲、白鹇等53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占自然保护区内449种陆生脊椎动物的13.81%。另有“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脊椎动物”共257种,占保护区内陆生脊椎动物总物种数的57.24%。广布种76种, 占16.93%。还有更丰富的昆虫资源。
3.3植物资源 。保护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尖阔混交林,灌丛与草地交叠,森林覆盖率为73%,活立木蓄积量为6100万m3。保护区植物种类组成较丰富,植被外貌终年常绿,群落结构多样性,藤本植物较多。有维管束植物1333种(含珍稀濒危植物2种和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10种),隶属于290科1031属。其中,以热带、亚热带植物种为主,占56%,世界广布种占19%,热带种占18%,温带种占7%。植被的植物种类组成以壳斗科、樟科、木兰科、杜英科、金缕梅科、山茶科、安息香科、山矾科和杜鹃花科为主,大多数是当地发生发展起来的华南植物区系,是特有科属分布中心之一。
4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规划。
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不能人云亦云,因为全省各个保护区的资源大同少异,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产品,那绝对不能把游客从千里之外吸引过来,尤其是那些地处偏远山区的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的竞争压力更大。所以,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必须有自己的产品,让旅游消费者在休养度假、享受高质量的空气和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同时,使人们能够看得到和听得到野生动物资源的实物声音,使他们从感官上获得自然中的产品,有所收获。所以,自然保护区在规划设计时,应考虑到一些实在的、看得到、摸得着、听得到的生态产品。
4.1观赏动物资源的引进与保护。观尝动物资源绝对不象动物园中的那样,动物被长期关闭在一个狭窄的场所中;保护区如何把野外的野生动物资源引到游客观察的视野范围内,让游客用望远镜就能观察到自然界中的野生动物,那种亲临的“快感”体会不言而喻。但是,这是一个长期而有科学的计划,是一个系统工作。
4.1.1野生短尾猴的引归与放生。短尾猴是灵长类动物,是人类喜欢的野生动物之一,如何把野外短尾猴吸引到景区附近和如何使野生短尾猴不惧怕人类?看过《猎人和狼》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猎人把狼的糼崽抱回家饲养,狼崽与猎人共处一家,后来饲养长大的狼把亲狼带回家,猎人与狼互不相扰,你不侵我,我不犯你,成为好友。这说明动物与人是可以交流的,所以把野外短尾猴引到景区附近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必须讲究科学与方法,在目标景区附近插种各种各样的“果类”植物,营造一个灵长类动物喜欢的栖息环境,但应尽量避免破坏原生态,与此同时,利用同类的听觉和嗅觉与繁殖的季节性将人工饲养驯化的短尾猴放生到大自然吸引野生短尾猴。
4.1.2雉科鸟类的引归与放归。雉科鸟类的引归相对简单一些,饲养与繁殖、人工孵化与研究同时进行,科学研究与雉科鸟类资源的引进同步进行,人工孵化也可以开发成为旅游科教宣传项目的一个内容。利用雉科鸟类繁殖快、数量多与成活率高的特点,将一定繁殖数量的雉科鸟类放归大自然,这样不但在给保护区增加鸟类资源,同时,也会引来更多的鸟类和食肉动物资源,增加生态旅游的可观性。
4.1.3观赏昆虫的引归与保护。蝴蝶爱花虫子爱草,我们可以利用“蝴蝶效应”种花引蝶,当然必须种上一些寄主植物,如巴黎翠凤蝶,碧凤蝶,青斑蝶,青凤蝶,獒夹蝶等昆虫喜欢的植物,给昆虫种类营造一个“花的海洋”,既自然又生态,游客在欣赏“奇花异草”的同时,也能欣赏到色彩斑澜的蝴蝶,给游客一种容入自然赏心悦目的感觉,这才是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的产品和特色。
4.1.4放生项目的开发引用。放生项目的开发是尖对饲养动物的繁殖而言的,当繁殖到一定数量后,进行一次放生宣传,让繁殖成功的动物“生于斯,放于斯,回归大自然”,同时让所有“热爱大自然的游客”参与到放生行动中去,增加收入,增强宣传,寄教于乐,多重目标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4.2野生珍贵植物资源的驯化与展示。游客自远方来,能够进到保护区已经是很不容易,如果再让他们爬山到某一个山头上去观赏各种珍稀珍贵的植物,这样未免太不人性化。所以,在开发生态旅游规划时要适度考虑将一些珍稀珍贵植物种子或引种驯化,在景区中培育研究和驯化展示。
4.3社区景观与人纹。在保护区范围内有一部分属石灰岩地区,岩石构成主要是可溶性岩,如石灰岩、白云岩等。在自然界不流动的水质很容易达到饱和状态,流动性使不同浓度的饱和水溶液相混合产生混合溶蚀作用,使岩石易被富含二氧化碳的雨水所溶解,在地表形成许多的裂隙、溶沟,甚至落水洞、溶蚀漏斗、溶蚀洼地等。保护区中有一个洞穴,深约200米,在洞中沿途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时,使水中CO2含量减少,造成碳酸钙的重新沉积,使洞穴中宽广的地方沉积景观丰富。由于大气降水的大部分都从落水洞、地表裂隙通道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因此,这个地区地下水十分丰富,而地表水相对较少,所以,保护区中水库成为养一方人的饮水资源,成为社区自觉保护的水资源;还有风水林和流传着一人一天耕种10块地的神奇故事。
4.4景观规划与观赏路线的建设。 景观规划与观赏路线设计应由保护区专业人员参与设计与确定。功能分区及设计构思 分为三大功能区块:沿水库环线区,登山观赏区、动物观赏景区。
4.4.1郊游径:在现有道路基础上设立,一条环绕水库的鹅卵石环道,宽度为2米,总长3.5公里,主要是供游人步行使用,同时设计一些锤钓小屋。
4.4.2健行径:在主环路外围形成一条游览路,鼓励游人进行各种健身活动,路面宽为2米,总长8公里,材料可采用本地石材。
4.4.3登山径:在健行径的外围设登山径,总长10公里,依山势而曲折变化,适合登山爱好者。在以上三条主要环道之间,依据人的步行习惯及功能分块要求,形成许多步行小径,路面可为砂土,碎石等。
4.4.4停车场:在主入口处,设置停车场,游人仅可步行游览,简化交通及安全性。
5 开发生态旅游要遵守的原则。
保护区的功能与职绩是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所以很多自然保护区牺牲了发展的机会而把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得很好,但是,这是一个片面性的不发展的极端认识。所以,自然保护区和它的社区要持续有效的发展,开展生态旅游是必要的而且很重要,为此,开发生态旅游是以不破坏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首要条件,同时还要对当地的生态具有保护作用。成功的生态旅游开发要保护好三个主要对象,一是资源环境的保护,二是社会文化的保护,三是经济利益的保护,这三个内容对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特殊的功能。所以,为了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开发生态旅游应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5.1承载力控制原则。在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遵守生态规律,遵循生态容量的基本规律,精心测算最佳游人数量,线路和关口的游客容量。
5.2自然环保原则。生态旅游不同于大众旅游,生态旅游主要是以回归自然为主题,贵在自然,贵在原始,应尽可能减少人为景观,避免开发造成的环境损坏,规划设计要简朴、实用、方便,外观要与自然环境容为一体。
5.3社区参与原则。开发生态旅游,环境效益是根本,社会效益是最终目标,经济效益是直接动力,只有社区的地方经济发展了,社区的农民才会自觉主动地保护生态旅游环境的保护。所以,在开发生态旅游的过程中,要让当地农民参与到旅游服务中去,这样即可以增强地方特有的文化气氛,提高资源的吸引力,又可以让当地农民从生态旅游的发展中受益,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直接缓解他们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压力。
5.4环保教育原则。生态旅游与传统的大众旅游不同,除了享受丰富的森林资源,它的另一个主要功能就是环保教育的功能,所以,在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时,必须认真考虑在旅游区中设计一些启示游客环境意识的设施和旅游项目。
5.5加强旅游规划管理原则。生态旅游资源是一种极为珍贵稀缺的资源,保护区应当认识到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对生态旅游要有科学的规划管理,使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得到持续有效的利用和保护。
5.6清洁生产原则。在实际动作设计过程中,尽量不向环境中排放废物,把旅游对环境质量的不利影响控制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尽量使用如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5.7利润回投原则。为了使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持续有效的落实,在生态旅游经营中也要求把旅游经营所得经济收入的一部分回投到环境保护中,使旅游资源得持续的保护与利用。
5.8专业人员的培训原则。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个保护与利用的系统工程,涉及的专业多知识广,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保护性开发意识,有很强的保护素质和保护知识,与大众旅游的服务培训不同,从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经营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有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㈦ 苏州东山的生态旅游开发项目
洞庭东山位于苏州郊外40公里的太湖之群,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古镇,东山镇是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和江苏重点中心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区十三大景区之一。东山景区以其湖山秀美,花果成林的自然景观特色及民风淳厚、古宅名园众多的江南古镇、古村而著称,是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沿湖重点景区,素以“鱼米之乡”名闻中外。其自然风光,得天独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人文景观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天堂中的天堂,花园中的花园”。
一、东山镇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
东山历史悠久,历代不少帝王将相、文人雅士都曾来此游乐憩息,留下众多名胜古迹。东山市镇大街东西两端至今犹存近千米的石板古街,两侧有34条古弄小巷。镇上有保存完好的仿古雕花楼,依山傍水的席家花园,明代住宅建筑楠木厅等。环镇四周,处处有观光游览景点,如紫金庵的彩塑罗汉、古村陆巷的明清古建筑、碧螺峰下的灵源寺等。东山风物清嘉,还是名副其实的花果山、渔米乡,盛产50多种土特产品,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的“碧螺春茶”,声名久远的“白沙枇杷”,以及洞庭红桔、太湖莼菜和太湖三白等。春天,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茶牙滴翠;端午时节时,枇杷林披翠挂黄,杨梅树枝茂茁壮;秋天,漫山遍野的桔林,远看万绿丛中点点红,近看累累硕果树弯腰。
东山名胜景点经过多年的发展,现有九大景区:莫厘峰景区、紫金庵景区、龙头山景区、杨湾景区、长圻景区、三山岛景区、陆巷景区、滨湖景区、市镇景区。其中引人入胜的景点数不胜数:
雨花胜境是东山历史最悠久,风光最秀丽,面积最大的游览胜地。雨花景区的“雨花”一名来源于明代,时山坞中满栽桃林,每至春末,花瓣飘落,似花雨从天而将。“雨花”之名由此而生。景区内现在存有一百多株树龄均达百年以上的名贵古木,故又称东山森林公园,是东山的天然氧吧。
陆巷古村位于后山太湖边,为明代正德年间宰相王鏊的故里,建于南宋,因村中有六条古巷而得名。村中现保存有解元、会元、探花三座明代牌楼和明代古街、古弄及30多幢明清建筑,为江南少有的明清建筑博物馆。
雕花楼原名春在楼,典出苏州清代诗人俞樾名句“花落春仍在”。 全楼建筑砖雕、木雕、金雕、石雕、彩绘、泥塑、铺地艺术巧夺天工,雕刻精致,精美绝伦,且“无处不雕,无处不刻”,享有“江南第一楼”之誉。
三山岛,位于太湖之中,距东、西两山均隔三公里,世人称“小蓬莱”。全岛北山、行山、小姑山三峰相连;岛边峄山、厥山、矗墅山、群岛罗列,构成了一组美丽奇异的湖岛风光。三山岛奇峰突兀,异石成趣,有著称于吴中第一奇峰之板壁峰,以及生肖石、牛背石、白猫石、金鸡石、瀑布石、弥勒佛石都是名闻遐迩的奇峰异石。三山岛发现并挖掘一万二千年以前的旧石器和古脊推动物化石遗址,称之三山文化,证明太湖流域同样为中华民族发祥地。岛上常年花果不断,洁静的农家旅馆和田园风光,使人如临世外桃源。
启园,俗称席家花园,席氏为纪念其祖上在此迎候康熙皇帝而兴建,为江南少有的山麓湖滨园林。该园藏山纳湖,步移景易,既融苏州园林小巧玲珑,曲折幽深的艺术特色,又具脉接七十二峰,波边三万六千顷的粗犷气魄,“柳毅井”、“康熙皇帝御码头”、“古杨梅树”为园内三宝。厅堂轩榭,廊肋斋馆,花径曲桥,散落其间,与天然山水浑然一体,风光旖旎,令人心旷神怡。
可列举的景点还有很多很多,如东山建筑历史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轩辕宫,被誉为“天下罗汉二堂半”之一堂的紫金庵,有着江南第一花厅的裕德堂……
二、东山镇旅游发展的现状
随着近年来苏州城市地域的不断扩张,以及工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污染导致了环境质量的下降,同时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越来越渴望提升生活品质,远离喧嚣,亲近自然。而东山依山傍水,凭着秀丽的自然风景和浑然天成的地理环境,吸引了很多江浙沪一带的游客,而且游客量正逐年增加。东山的旅游发展正处在转变升级阶段,从原来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多样性的深度旅游发展。
但同时我们遗憾的看到,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东山旅游发展还存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整个东山作为一个整体的旅游景点没有一致有序的规划,散乱无序概括了目前整个东山旅游发展的状况。新发展起来的农家乐以及生态农业还没有很好的与众多传统的历史人文景点旅游融合起来,你看你的古街,我吃我的农家饭,他摘他的农产品,各种旅游模式都是单独发展,使得各景点的旅游犹如一盘散沙。这样,游客很难有兴趣在东山逗留更长的时间,无法挖掘出潜在的旅游资源。散乱也同时导致了无序。散乱经营的旅游模式不仅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不利于东山旅游的整体发展。另外,多种旅游模式共同发展,缺少一个主体模式来带动其他旅游模式的发展,呈现出群龙无首的局面。
三、东山镇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首先,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与部署。名胜古迹等景点的观光旅游如何与新兴的生态农业与农家乐等模式和谐统一的发展,需要有科学的规划部署,否则看似全面开花,实则杂乱无章。散乱的旅游经营模式对东山镇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其次,东山镇的旅游业虽在发展,但是基础设施没能紧跟其上,特别表现在交通上。一方面,近年来私家车的增多使得东山原有的道路已远远不能满足如今的交通需求。一到旅游旺季,各处道路就堵车。但相信随着环山公路修建工程的不断推进,这个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到缓解。但除了环山公路的修建外,各村庄道路也应大力拓宽修复,为旅游的全方位发展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东山没有大型的停车场,只在各个景点有小型的或者不正规的停车场。特别是农家乐,大部分没有停车位。游客的私家车往往是随便停在公路边,既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和其他交通隐患,另外一方面也很不雅观。还有在住宿方面,大部分都是农家乐,没有统一的管理体制,也没有内部管理较好的知名连锁酒店,经营混乱、不够正规等问题也在所难免。
再次,旅游经济发展到今天,“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要想把旅游资源推介出去,就必须加强宣传推介,包装策划。东山景区在江浙一带旅客当中可以说小有名气,但是辐射的广度仍然有所局限。而针对这种旅游名气辐射范围小的情况,目前东山景区的宣传力度并不大,只是作为吴中区环太湖景区的一部分在电视等宣传媒介上出现,以及靠路边几块不大的指示牌和人们心中保留的历史口碑而已,宣传力度甚至小于与东山毗邻的西山岛,这样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旅游市场上是很难有优势的。
四、东山镇旅游发展思路构想
(一)总体发展思路
1.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做出特色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如何把环境做优做美,关键在于挖掘当地的文化个性,提升文化品位,拓展地域文化体验的形式,弘扬地域特色。江苏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多次指出:“文化是城市的品位和魅力所在。”“作为苏州第一优势,文化底蕴的厚重深邃和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使苏州这座城市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市委提出了建设“三区三城”的总目标和总定位,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加快建设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城市如是,乡镇亦如是。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挖掘特色,要注重对原汁原味的民风的保留。特色是乡村旅游的生命,也是这个产业能否取得长足发展的关键所在。而特色既可以是自然景观的特色,乡土文化的特色,也可以是服务项目的特色,旅游产品的特色,这样才能使景点资源或项目提高吸引力和竞争力。
2.发展商务游,推动镇区吸引力的提升、产业结构及布局的优化
在苏州经济社会进入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关键时期,苏州工业园区商务旅游示范区成功创建,给我们旅游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由于商务旅游本身的性质,商务客人多了,对镇区产业结构和布局的优化就会有更高的要求,周边的配套设施和相关服务必然要求更加完备和到位,这种需求必将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优质商务客的青睐,会吸引更多的优秀的产业商落户,从而带来更足的人气。两者良性循环,相互促进。通过提升商务旅游的服务水平,能够进一步提高东山旅游业的整体水平,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对整个镇区经济的刺激作用。
3.发展深度游,突出主题,引导建立各种特色休闲度假项目
通过寻求与各方的合作,建立各种特色休闲度假项目,如各种帆船俱乐部、高尔夫俱乐部、游艇俱乐部等。这些主题型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不仅能够吸引一大批中高端消费的客源,还能因为这些活动本身的性质,体验性和参与性较强,使得游客能够长时间逗留,大大延长游客旅游时间。这类主题休闲产品或活动,对经济的拉动和提升作用非常明显,也使度假休闲的特色更加鲜明,更能提高景区的层次和竞争力。
4.发展生态游,保护原始的环境和民俗风情,注重可持续发展
东山的生态环境是东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发展经济绝对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所以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外,这里亦有许多历史文物古迹,这些祖宗留下的宝贝,是不可再生的,一旦破坏,就不复再来。太湖是苏州的骄傲,更是东山的母亲湖。靠着这汪湖水,东山水甜茶香,月月有花,季季有果。正因为太湖如此重要,太湖水如此不可或缺,保护太湖水资源以及环太湖环境,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应采取各项措施,尽量避免在开放过程中对原有动植物体系的破坏,尽量避免留下人工雕琢的痕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样发展旅游才能既造福于当代,也可以给后代带来福利。因此,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改变一味追求效益的传统观念,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并重,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相互促进。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除了保护原始的自然环境外,还应注意保持农村人文环境的“原生态”,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和别具一格的民间风俗将是吸引外来游客的另一亮点。只有这样,东山才是唯一的东山,是不可替代的东山。
(二)采取的具体举措
1.科学规划,整体部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是做好规划,凸显特色。科学编制规划,对于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决定着阶段性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和长远目标的实现。我们要针对东山的资源特色,对规划定点、标准制订,以及道路建设、环保处理等基础工作作出科学规划,在保护好原生态的基础上,再逐步加以修补完善。
其次,在基础设施方面,必须做一些必要的改造和建设。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样样不可缺。目前环山公路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预计将在年底前投入使用。届时,整个东山将成为一个真正的融合的大景区。“住”方面,不能简单地“克隆”旅游酒店的服务标准和流程,更要坚持因地制宜,将居住与东山当地的环境相结合,在不改变传统农家基本生活设施的基础上,做到居住卫生、安全、方便,餐饮有特色,为游客提供优质、舒适的服务。同时,结合农家乐建立一部分中高档次的宾馆,提高旅游档次,满足不同层次旅客的需求。东山景区作为一个旅游发展的整体,应该抓紧修建多处休闲娱乐购物场所和游客集散中心,并且开通环岛旅游车辆,为游客感受整个东山岛提供便利。另外,其他辅助生活设施也应逐步建设完善,如停车场,指路牌,指示牌等配套设施,以及垃圾处理,给排水,加油站等都要建设完善。
2.抓住政府“大做太湖文章”的契机,加强与其他知名景点的合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区三城”的战略构想,吴中区委区政府也精心开辟以山水为特色、以文化为内涵、以旅游为主导的苏州“太湖时代”。同时,东山镇也被定为“太湖水,古村风”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东山镇应紧紧抓住这两大机遇,抓紧编制完善旅游发展规划,调整旅游业内部结构,做优做美整体环境,使东山真正融入环太湖旅游文化带怀抱,在打造“太湖时代”的进程中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苏州有许多享誉中外的景点,如苏州园林,古镇木渎等等。东山可以加强与这些景点的合作,设计开发一系列能吸引游客眼球的旅游线路,不断提高东山的知名度,打出自己的旅游品牌。
3.注重资源整合,加快项目建设,提高整体竞争力
东山镇各个景点相距较远,分布较散,单个景点的竞争力仍然不强。因此需要对单个景点进行整合,各景点要统一品牌、统一宣传、统筹管理、协同作战,推出一批对旅客有吸引力的特色精品线路。将以雕花楼、陆巷古村的人文游,观湖光山色的休闲自然游和体验农家乐趣的生态游有效结合起来,以其中的一个或两个项目为核心,再根据不同季节,丰富别的项目开发成为数条不同的线路,来迎合不同游客的需求,使游客在景区既能享受安逸,又觉得有丰富的活动可供选择,既能引得来,又能留得住,觉得不枉此行。另外,应结合镇政府的发展规划,在做亮陆巷古村、三山岛景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项目策划工作,根据景区的特色开发新的景点或项目,如杨湾古村修复改造等,创造东山旅游新卖点,增加游客的新鲜感,使景区常在常新。
4. 推进旅游产品的开发,加强宣传力度,树立东山品牌
要充分利用东山独特的农产品资源,依托农产品发展公司,重视旅游产品的生产和开发,以现代消费理念,大力开发具有鲜明特色、创意新颖、包装精美、附加值高、市场销售量大的旅游产品,树立品牌,跃升档次,不断提高旅游产品在旅游收入中的比重。
有了自己的特色旅游产品,就需要进一步打造品牌,推广宣传。在宣传中,要注重突出特色,搞好旅游产品的策划和包装,形成强势吸引力,提高宣传效果;要充分利用报纸、广电、网络等媒体,结合新农村建设内容,开设特色专栏和节目,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要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在观念和手段上加强创新,与各大旅游商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提高旅游促销的效果。要加强各层面的协作配合,全力做好宣传推介工作。比如,在景区的特色旅游旺季,搞一些旅游风情节等活动,吸引人气,提高知名度,并且增开旅游专线车,为散客背包客们提供便利。
当前苏州旅游经济转型升级,整个旅游业正面临着一个崭新的时代。希望东山镇一定要抓住新契机,把握当下,谋划未来,加快转型升级,创造旅游发展的新优势。
㈧ 生态旅游项目取名
宠物店是挺赚钱的,宠物行业正在中国市场中迅速崛起,在你的小区开个店面就可以了需要的成本不是很高的,前期开店的没什么经验,建议你加盟个宠物店是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