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规划生态

规划生态

发布时间: 2020-11-30 23:45:15

景观生态规划格局

( 一) 重点生态保护区

中北部护岸及水源涵养林区,规划面积为 17876. 16hm2,具体面积见表 6-14。松花江、古洞河、二道江两岸的第一层山脊内的林班,以护岸、护路为目的,划为重点保护区; 头道、二道、五道白河、奶头河两岸大部分地区,以及大片跳石塘,以水源涵养为目的,兼有护岸和水源涵养作用的林班划为重点保护区; 局址内头道林场的长白赤松母树林因已被延边州规划为“长白松保护区”,故本次也划为重点保护区内,本区地跨两江、二道、春雷、宝马、光明、劲松、红石林场,沿河流两岸呈带状分布。

表 6-14 景观规划各类型面积

( 1) 南部生态极端脆弱重点保护区

( 2) 高海拔地带生态脆弱区域,以生态保护为目的,区划为重点生态保护区,区划面积为 40038. 14hm2。东方红林场的 132 林班作为国防林划本区。东方红林场的五道白河两岸以护岸及水源涵养为目的,也划入本重点保护区。本区分布于东方红、黄松蒲两林场,沿局界呈“U”形带状分布。

1. 规划重点生态保护区是疏通景观廊道的需要

廊道是景观中能够通过某种物质流、能量流、或信息流而调节某些重要景观特性的景观元素( 如: 道路、河流等) 。廊道能增强源地之间的连通度,是维护景观整体生态功能的有效途径,而它的构建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在景观样区中,为充分构建生态廊道并兼顾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同时,又能以最小的人类利益损失为代价,应选择两“源地”间的最小通道建立廊道。廊道包括公路廊道和河流廊道。

( 1) 公路廊道 公路廊道具有分割基质、干扰和隔离自然生态斑块的作用。本区的道路网如图 6-8 所示。目前已修干线 7 条,支线 68 条,干支线合计 734. 7km,按林业用地面积计算路网密度为 4. 28m /hm2。干线为 1. 15m /hm2,支线为 3. 13m /hm2

( 2) 河流廊道 头道、二道、三道、四道、五道白河及松花江形成连接各景观区的河流廊道如图 6-9 所示。

白河局位于二道松花江的上游,其下游就是白山湖。河流两岸被侵蚀的泥沙将直接进入白山湖,对白山、红石、丰满电站造成将缩短电站的使用寿命,造成经济损失。据此,对二道松花江、古洞河、二道江两岸以林班为单位,以护岸为目的,将河流两岸划入重点保护区是十分必要的。仅此一项,经初步估算,每年可以阻止 28. 35 万吨的泥沙直接流入白山电站,这对延长库区寿命,增强三湖区域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白河境内的头道、二道、三道、四道、五道白河等河流为松花江的源流和汇水区,保护水源头的生态环境,对下游的社会经济发展关系重大,必须对这些河流的两岸、汇水区以及有大片跳塘的林班,乡镇饮用水源区等地区进行重点保护。重点保护区内的森林每年可以防止147. 5 万吨的水土流失,拦蓄水量将达到983. 4 万 m3。洪水期减少径流量177 万 m3。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洪涝等自然灾害程度,减少对下游电站的威胁,而且对本区到松花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图 6-8 道路分布图

图 6-9 河流分布图

2.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需要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森林结构复杂性的前提条件,是森林多功能的基础,是森林生态系统自稳定、自维持和维护环境能力的根本生物学动因( 杨军等,1997)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健康和持续活力、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可再生能力,以及持续发挥森林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基础。森林类型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景观尺度上的一个等级层次,一个森林类型包含多个物种,保护森林类型也就保护了一批物种。现有的森林景观是森林的自然演替及人为干扰下而形成的,自然形成的森林景观类型需要保护是显然的,对森林景观而言,森林类型多样性应列为第一个保护层次。

白河局动植物资源丰富,经初步调查,植物有 1047 种,动物 200 余种。昆虫 1000 余种。特别是它处于长白山天池脚下,有不少珍贵物种和特有物种,尤其是南部高海拔区,有许多特有的动植物物种。但是,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海拔高,气温低,土壤薄,地下有永冻层,其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很难挽回。为此,在高海拔区划出 40038. 14hm2的生态极端脆弱地区作为以维护生物多样性为目的重点生态保护区。它将作为生物宝库,在维护生物多样性,保存生物基因等方面,发挥其特有的生态社会效益,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 二) 一般生态保护区

一般生态保护区的区划面积为 70914. 3hm2,占总面积的 40. 36%。重点生态保护区与商品林经营区的缓冲地带,中部波状台地多沼泽地带,母树林、护路林,以及南部以采集越橘为目的部分林班,均划入一般生态保护区。

一般生态保护区作为重点生态保护区与商品林经营区之间的缓冲区,要求三大效益兼顾,在发挥其生态效益的基础上,经济效益作为商品林经营区的补充。本区大片分布于宝马、二道、红石、光明、兴隆、东方红、两江、黄松蒲等林场,其他劲松、春雷等林场有小片分布。本区地势平坦,立地条件良好,适宜集约经营,符合商品林区划条件。

( 三) 商品林经营区

商品林经营区区划面积为 47086. 7hm2,占总面积的 24. 86%。划分为两个小区:

( 1) 北部山地商品林经营区

本小区区划面积 13872. 23hm2,集中于两江林场,立地条件好,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交通方便,适宜发展速生丰产林。本区集中边片、呈块状分布。

( 2) 中部台地商品林经营区

本区区划面积为 33010. 6hm2,大片分布于兴隆、劲松、红石、光明林场、宝马、春雷、东方红、黄松蒲林场有小片分布。

建立商品林基地,解决企业发展和林区职工生存问题。为满足木材生产的需要,区划47086. 7 公顷的商品林经营区,作为木材生产基地。现有活立木蓄积为 8755251m3。白河林业局原设计木材产量为年 30 万 m3。经估算,加上一般生态保护区的采伐量,年木材产量可达 18. 8 万 m3

通过将森林分为生态林和商品林两大类,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森林资源合理配置,较好地解决林业作为物质生产部门和公益事业部门的双重矛盾,满足社会对森林不同功能的多样性要求。总之,生态规划充分体现了三大效益兼顾,生态优先的原则,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国民经济对林木产品的需求,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见图 6-10。

图 6-10 景观生态规划图

㈡ 城市生态规划的规划原则

1.社会生态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生态规划设计要重视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体现尊重、包容和公正,生态规划要着眼于社会发展规划,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公平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2.经济生态原则。经济活动是城市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之一,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城市的发展,生态规划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持续性。这一原则要求规划设计要贯彻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优化产业经济结构,促进生态型经济的形成。效率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3.自然生态原则。城市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原则要求生态规划必须遵循自然演进的基本规律,维护自然环境基本再生能力、自净能力和稳定性、持续性,人类活动保持在自然环境所允许的承载能力之内。规划设计应结合自然,适应与改造并重,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平衡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4.复合生态原则。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系统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规划设计必须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三者兼顾,综合考虑,使整体效益最高。规划设计要利用这三方面的互补性,协调相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努力在三者之间寻求平衡。协调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以上这些原则都是普遍性的,但城市是地区性的,地区的特殊性又受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两方面的影响。因此,这些原则的具体应用需要与空间、时间和人(社会)的结合,在特定的空间中有不同的应用。

㈢ 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

按照 Forman 和 Gordon 的观点,景观设计工作是六大设计原理的合理应用,即形状、尺度、多样性、可视性、个性及地方特征( Forman,Godron,1986) 。而景观规划有五个一般性的原则,即: 自然优先原则、持续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综合性原则( 傅伯杰等,2002; 刘茂松等,2004) 。在实际的景观规划中针对不同的景观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下,确定相应的规划原则。就森林景观而言,由于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林业或森林经营管理不同的目标,景观规划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和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需要为森林景观规划制定既不失原则性,又明确、具体而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原则,具体为提高异质性原则、继承自然原则、关键因子调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社会满意原则。总体来说,景观生态规划应该包括 8 个原则( 肖笃宁,李晓文,1998; 贾宝全,杨洁泉,2000; Forman,1986) 。Forman 认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包括: ①考虑规划区域外较广阔的空间背景; ②考虑保护区较长的历史背景包括生物地理史、人文历史和自然干扰状况; ③设计中要考虑对未来变化的灵活性; ④未来 5 年、10 年或 20 年内可预料的保护区面积变化是规划关键部分; ⑤规划应有选择余地,其中最优方案应基于规划者明智的判断,而不涉及现实政策,这样其他可供选择的交易性( trade-off) 方案才能清晰明确。因此,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中有 5 个要素必不可少: 时空背景、整体景观、景观中的关键点、规划区域的生态特性和空间属性。总结前人的各种原则,本文提出以下原则作为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 曾辉等,2003) 。

( 1) 整体优化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景观生态规划过程中,应从整体观、系统观出发,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景观生态规划,以维护生物多样性赖以生存、繁衍的景观生态系统的地域完整性与各种生态过程的完整性。

( 2) 异质性与多样性原则: 异质性是景观的最重要特性之一,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应是景观生态格局优化的一个重要原则。景观多样性是描述景观中镶嵌体复杂性的指标,同时要兼顾异质性与多样性。

( 3) 生态关系协调与可持续原则: 景观规划应该注重规划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景观利用的人力结构与自然结构以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前提,开发利用必须服从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改善的需要。

( 4) 综合性原则: 在全面和综合分析景观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同时考虑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战略和人口问题,对景观进行有目的的调整,增强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和应用性。

( 5) 突出重点原则: 将大江河流源头、库湖周围、水系干流两侧及主要山脊部,以及地带性顶极群落等区域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生态重点区与生态脆弱区作为区划重点。

( 6) 因地制宜原则: 依据各地不同自然条件和特点,生态环境脆弱程度,防火减灾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不同需求,因害设防、因地制宜、因需施策。

( 7) 社会满意原则,人类是整个森林系统的主导成分,其能动性调动和负面影响控制是景观规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因而景观是否得到当地人群的满意,美学、生物多样性等综合景观生态功能和社会教育意义等都是规划中必须考虑的,如生态恢复区模拟自然顶级群落时应注意以用材林种、薪炭林种、果树、牧草种类与其他物种构成复合景观,并尽可能为更多物种的繁衍提供适宜栖息地。

㈣ 我国生态景观规划面临哪些问题

1、城市河道整治中的“渠道化”问题。       
目前我国25.4%的城市是临河设置的。80年代初,我国许多城市开始规划城市河岸,但由于规划思想落后,规划的城市河岸功能单调,且人工痕迹累累,在许多城市,城市河岸往往被渠道化,甚至把河流变成暗渠。渠道化的河岸大多只注重防洪,重改造轻保护,破坏乡土植被,不能体现河岸的综合功能。景观设计多采取传统的工程措施,即拓宽河道、裁弯取直、水泥衬地、石砌护坡、高筑河堤等。这些措施虽然能够立竿见影,使河道景观看上去“整洁”、“漂亮”,但是却忽略了许多缓慢的或不易察觉的负面影响。          
2、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造假化”问题。       
近几年,为了追求所谓的“异域风情”和施工管理上的简便,北方许多城市的绿化建设中出现了严重的“造假”现象。这种现象由中小城市向大城市蔓延且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建设的进程。          
3、 城市景观建设中的“奢侈化”问题。       
城市景观环境的建设正在被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所左右,很多城市的管理者和建设者了为了片面追求所谓的“政绩”而“大兴土木”,把大量的财力物力投入到城市形象的塑造上。这种被称作“城市美化运动”或“城市化妆运动”的城市景观建设行为,是一种没有远见的赶时髦现象,其结果造成了今天我国城市发展中的“特色危机”。           
4、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急进化”问题。       
城市生态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城市都存在“急进化” 问题。虽然近几年由于北方城市的水资源短缺,人们对大规模种植草坪的现象提出了质疑。但是很多城市为了在短时间内取得绿化的效果,仍然热衷于大规模发展草坪,尤其是公共绿地、住宅小区的建设。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中占主导地位的树木、尤其是乡土树木的种植比例较低,影响了城市绿地综合生态效益的发挥。       
5、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崇洋化”问题。       
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崇洋化”问题使得我们的城市在逐步失去民族性。在我们一些城市,建设者为自己城市的所谓“辉煌建设成就”沾沾自喜时,国外某城市规划专家却说他不想看中国的任何一个现代城市,因为大多数的现代城市景观可以在欧美任何一个地方的任何一个城市看到。他说中国的城市已经越来越没有文化了。这不是耸人听闻。

㈤ 生态规划的方法

以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专手段辨别、模拟和设计人工复合属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规划。

㈥ 景观生态规划方案

森林景观规划必须考虑到其生态稳定性和经济合理性,在提高景观生态系统生产力、资源的再生速率的基础上,还要提高森林景观资源的利用强度。森林景观资源不仅包括木材,而且包括所有的其他森林产品、服务和价值,森林景观的可持续利用要建立在生态系统整体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对于本地生态稳定、经济效益好的森林类型,要尽可能的扩大,以充分发挥区域森林景观的生态经济效益( 高洪文,1994; 姜萍等,2003; 蔡晓明,2000; 愈孔坚等,1997) 。

依据区划原则和标准,结合本区实际,将全区划分为两类三大区五小区,具体如图 6-7。

1. 重点生态保护区

重点生态保护区应包含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生态地位极端重要地区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图 6-7 景观生态规划图

①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集中分布的原生地“长白赤松保护区”,②国防林,③辖区内主要江河汇水区,本局北部二道松花江两岸、两江口、富余河、头道、二道、五道白河干流两岸应划为护岸林、水源涵养林河段及上次二类调查已区划的水源涵养林、护岸林的林班,④水库、湖泊、水电站周围的林地,⑤城镇饮用水源区两侧的水源涵养林。

第二,生态极端脆弱地区的森林、林地、林木:

①山体坡度在 25°以上,②岩石裸露、跳石塘、土壤侵蚀严重及其他需要重点保护的地类,凡符合上述条件标准的面积占林班 20%以上( 含 20%) 的林班。

2. 商品林经营区

商品林经营区的区划,必须符合下列标准:

①立地等级三级以上或林分蓄积生长量大于6m3/ 公顷,②山体坡度小于 15°,③土层厚度在中、厚标准的,④适宜培育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面积或适宜培育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面积加现有速生丰产林、经济林面积之和大于或等于林班面积 60% 以上的林班,⑤离饮用水源一层山脊或平坦地区 500m 以外,⑥大江河发源地原则上不区划商品林经营区,⑦距河流两岸及库湖周围一层山脊或平坦地区 250m 以外。

3. 一般生态保护区

除上述两种区域以外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均划为一般生态保护区,包括特用林中需抚育经营和防护林中需要更新措施的林种,如母树林、实验林、护路林等。具体规划面积如表6-14。

㈦ 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

( 1) 确定群落生境、濒危物种群体及娱乐生境,景观和文化团体及居民住地等。

( 2) 设计生态廊道以保证种扩散。为了进一步保证生物多样性,保持一些具潜在价值的林分,保存重要的群落生境,以保证种扩散的机会。天然的廊道包括林分边的小溪和河流,云杉沼泽地和原始林,这些廊道位于被保护地区和重要生物立地之间。

( 3) 通过模拟自然演替来控制森林的结构。重视高度生物多样性的林分发展阶段。为林分确定经营目标,增加计划火烧来改进火烧木中生存物种生存的机会,在主要生境、生态廊道及生物多样性需加强地的周围增加腐朽木的数量。

( 4) 确定特殊价值的立地。即在全面了解整个规划面积的基础上确定高保值的立地,使其保持自然状态或用特殊方法经营。

( 5) 实现近自然林经营目标。保护自然景观资源( 森林、湖泊、自然保留地等) 和维持自然景观过程及功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前提,也是景观资源持续利用的基础。目前人类对长时间、大范围自然控制仍无能为力,而无人工干扰下特定地域地带性生态景观的复杂性和稳定性是一般人工系统无法比拟的,如何合理继承这种原生景观,维持并修复景观整体生态功能是景观规划的重要问题。在规划实践中应以环境持续性为基础,用保护、继承自然景观的方法建造稳定优质持续的生态系统,有利于维持系统内稳态,强化森林景观生态功能( 李晓文等,2005) 。

景观生态规划的优点在于,森林经营景观生态规划通过保持生态廊道的连续性来保证种的扩散,从而保证了森林的生物多样性。森林经营景观生态规划强调了森林的休闲价值。在牢记林业目标的同时,规划也考虑了生态目标和森林各种应用目标的和谐,考虑了社会公众的参与。景观生态规划补充了老龄森林的保护,扩大了老龄天然林的保护面积( 欧阳志云等,1999; 郭晋平等,2002) 。

㈧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意义是什么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意义是: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也付出了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全面开展生态城市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大部署,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全国上下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㈨ 生态规划的原则

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系统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规划设计须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三者兼顾,综合考虑,使整体效益最高。规划设计要利用这三方面的互补性,协调相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努力在三者之间寻求平衡。协调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以上三条原则都是普遍性的,但城市是地区性的,地区的特殊性又受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两方面的影响。因此,这些原则的具体应用需要与空间、时间和人(社会)的结合,在特定的空间中有不同的应用。

㈩ 城市生态规划、城市规划和城市环境的关系是什么

范畴不一样
城市生态规划是以生态学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活动和环境达到平衡为目的,力求为城市居民创造最优城市生活环境的一种规划。
首先它是一种规划,其次它规划的目的是协调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再次是它的规划是为了人与自然。可以浅显地认为是对城市里的生态要素来讲
城市规划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市规划是个大概念,是针对城市这一个大范围来讲的一个总指导。
城市环境,就是一个小概念,小到是要落实到热环境、湿环境、光环境、声环境、空气环境这些物理方面来讲。
所以他们的关系就是前两者是明确的城乡规划研究的范畴,后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隶属于城乡规划的要素,但却是属于建筑物理的研究范畴。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