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生态红线
① 生态红线划定后只能增不能减吗
据报道,为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的“刚性”,国家明确了严守红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特别规定了红线划定后只能增不能减。
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已批复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设,总投资2.86亿元,预计2020年年底前建成,监管平台将依托卫星遥感手段和地面生态系统监测站点,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监控网络,实时监控人类干扰活动。
文章来源:央广网
② 生态保护红线的简介
生态保护红线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创新。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自然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安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需要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与管理限值,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生态保护红线”是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另一条被提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2014年环境保护部出台《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将内蒙古、江西、湖北、广西等地列为生态红线划定试点 。
③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
生态保护红线的实质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目的是建立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生态保护红线具有系统完整性、强制约束性、协同增效性、动态平衡性、操作可达性等特征。具体来说,生态保护红线可划分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
④ 什么是生态红线生态红线遵循哪些原则
生态 红 线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创新,是个综合管理体系,由空间 红 线、面积 红 线和管理 红 线共同构成。
⑤ 什么是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的实质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改渗线,目的是建立最为严格的乱差生态保护制度,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核陪脊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⑥ 中国生态保护红线如何划定
北京3月12日“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项明确任务。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指出,生态保护红线将为中国生态环境建起一道制度“屏障”。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不少自然保护区,但生态破坏的情况仍时有发生。黄润秋表示,生态保护红线将为现有自然保护区增加一个“制度屏障”,实现进一步保护。
⑦ 北京多少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获国务院批准
据环境保护部网站消息,近日,国务院批准了京津冀3省(市)、长江经济带11省(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共15省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
据悉,北京市等15省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约61万平方公里,占15省份国土总面积的1/4左右,主要为生态功能极重要和生态环境极敏感脆弱地区,基本涵盖了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文化自然遗产、湿地公园等各类保护地,基本实现了“应划尽划”。北京市等15省份生态保护红线共涉及291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县域生态保护红线平均占比超过40%。
从不同区域看,京津冀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包括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水土流失控制、土地沙化控制、海岸生态稳定等7大类37个片区,构成了以燕山生态屏障、太行山生态屏障、坝上高原防风固沙带、沿海生态防护带为主体的“两屏两带”生态保护红线空间分布格局。
目前,发展改革委已批复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设,总投资2.86亿元,土建前期工作已展开,预计2020年底前建成。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将依托卫星遥感手段和地面生态系统监测站点,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监控网络,获取生态保护红线监测数据,掌握生态系统构成、分布与动态变化,及时评估和预警生态风险,实时监控人类干扰活动,发现破坏生态保护红线的行为,并依法依规进行处理。逐步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机制,对生态保护红线实施严密监控和严格保护,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下一步,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按照《若干意见》部署,深入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严守工作。及时启动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在重要位置和拐点竖立标识标牌,实现生态保护红线准确落地。抓紧研究制定生态保护红线严守政策,根据生态功能定位,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差别化的用途管控、准入清单、生态保护补偿、评价考核等政策措施,最终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⑧ 生态红线和生态控制线区别
生态红线是指为了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禁止开发建设的区域,是绝对不能碰的。
生态控制线是指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但可以进行一定的开发活动,是开发与禁止的中间阶段。
生态红线比生态控制线更为严格,也即将纳入国家法律,是绝对禁止破坏的区域。
解释得不清楚之处请谅解。
⑨ 生态红线的介绍
生态红线定义:为维护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据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版通性的权保护需求,划定的需实施特殊保护的区域。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即《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是中国首个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纲领性技术指导文件。《指南》规定,2014年,中国要完成“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自然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安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需要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与管理限值,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生态保护红线”是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另一条被提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
⑩ 湖北如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湖北省近日正式对外发布该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4.1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2.30%,呈“四屏三江一区”基本格局。
湖北省发改委方面表示,将构建“四屏两带一区”的生态保护补偿范围。围绕以大别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幕阜山区四个生态屏障,长江流域、汉江流域两个水土保持带和江汉平原湖泊湿地生态区为主体的“四屏两带一区”,逐步对全省国家级、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点生态区域,以及森林、水流、湿地、耕地、大气、荒漠等重要生态领域的生态保护和生态改善给予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