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生态环境变化

生态环境变化

发布时间: 2020-12-01 06:55:55

❶ 我家乡的生态环境作文

我家乡的生态环境作文:
我的家乡是个小城,它虽然没有赛江南的美景,也没有杭州西湖的妖娆,但它却散发着一种平凡的自然美,随着社会的发展,家乡也在飞速地变化着,巨大的变化使原本美丽的小城更美了。

家乡变净了!看,这宽阔的马路上多么干净啊!记得以前,灰尘满天的土路上垃圾成片,人们随手乱扔垃圾,在路边自己设计垃圾池。夏天,经过太阳的暴晒,满条街臭气熏天。这一切使小城变得凌乱不堪。现在,路旁的一棵棵树木长得浓密茂盛,就像一排排绿色哨兵,给小城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家乡变亮了!夜晚的小城在灯光的装点下是多么妩媚。以前,我最害怕走夜路了,漆黑的夜晚显得那样寂寞孤独。可现在,夜晚的小城几乎比白天更热闹。两旁的路灯像军人一样笔直地站在那,似乎在为我们站岗放哨。公园里各式各样的霓虹灯随着音乐的旋律有节奏地变幻着,犹如进入了七彩美妙的世界一般。各个商城门前也挂着五彩的小灯,在小彩灯的点缀下,商场变得更加华丽耀眼。啊,家乡的夜晚真美啊!

家乡变绿了!现在人们提倡保护环境,我的家乡在绿化方面可好啦!那美丽的森林公园,以前曾是杂草丛生的空地,经过修建后,现在变成了人们的天堂。那用花朵摆成的扇子,用草修剪成的图案,构成了一幅美妙绝笔的风景画。走在宽阔的柏油马路上,一条条绿化带绽放出绿的柔美,使整个城市朝气蓬勃,富有生机。

家乡变了,家乡变净了,一种干净纯洁的美充满小城;家乡变亮了,五彩缤纷的色彩使小城变得绚丽多姿;家乡变绿了,勃勃生机使小城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家乡会变得更加美好。

❷ 身体生态环境的变化作文800

朋友们,当你们坐在茂盛的树木下看书时,当你们在青山绿水中泛舟时,当你们在青专草丛间嬉戏时,你属想没想过绿树、碧水、青山……
这一切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吗?当你在飞机上鸟瞰这一切,他们只是小绿点,而我们眼前的是惊心的沙漠和荒山。现在,我们的环境还算可以,天空还是蔚蓝的,天上白云朵朵,晚上可以看见星光闪烁。在这种环境下,每个人生活的都很舒适。
可内蒙古前几天有2300万人被沙尘暴害死。我们将会经常来沙尘暴,是人类正在不断的砍伐树木,使绿地变得沙化了,将会很糟糕。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高,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环保出现了大问题。整洁的街上绿树苍苍,而以后会变得到处漂着白以塑料带,一次性筷子,泡漠等等。如果咱们保护大地,她就会像慈母一样对待咱们。如果咱们破坏大地,她就会像一个冷酷的屠夫一样对咱们,对咱们冷冰冰的。
请大家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千万不要让咱们的生态环境再变化下去了,要保持现状。

❸ 简述东北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表现

东北地区生态抄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森林采育失调,可采森林资源枯竭,生态功能严重衰退;
②东北平原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
③黑土区水土流失严重,质量退化;
④湿地大幅度萎缩退化,生态功能严重衰退;
⑤松辽流域水质污染严重,城市河段尤其突出;
⑥大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严重,部分地区酸雨污染突出;
⑦部分资源型城市矿山环境问题严重。

❹ 简述东北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表现

东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森林采育失调,可采森林资源枯竭,生态功能严重衰退;
②东北平原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
③黑土区水土流失严重,质量退化;
④湿地大幅度萎缩退化,生态功能严重衰退;
⑤松辽流域水质污染严重,城市河段尤其突出;
⑥大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严重,部分地区酸雨污染突出;
⑦部分资源型城市矿山环境问题严重。

❺ 面临生态环境的变化,为了不是我们失去栖息地,你有什么感受

(一)在环境保护和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方面:1、扩大公民环境权利,建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新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要承认群众的环境信息知情权、环境决策参与权和环境政策监督权,确保公众有效行使环境权利,建立政府监管、市场调节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新型环境保护综合机制,从而形成环境保护的最大合力。2、建立和完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机制,维护污染受害者合法权益。环境损害赔偿不仅体现了维护受害人的权益、维护公平和正义的需要,同时也是保护环境、恢复环境的需要。3、加强环境宣传教育,使环境保护观念深入人心。
(二)在环境保护方面与经济协调发展方面:1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参与宏观调控的倒逼作用很先导作用。提供环境准入门槛,认真落实规划环境评价要求,从决策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完善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全程跟踪管理制度、环境保护评价与验收管理机制、环保部门上下级联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在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2、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依据,加大积极结构调整力度。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依据,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促进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科学制定社会经济发展目标。3、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4、加强环境管理,实行环境保护问责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坚持既定的减排任务和目标,实行环境保护工作问责制,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违反环境保护法规上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的要坚决查处并惩罚。5、改变了以往高消耗、低利用、高污染的“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发展模式,建立了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式发展,是一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经济模式,是强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从根本上缓解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三)在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1、建立和完善法规、政策及标准体系。
2、落实生态功能区划,以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脆弱区的建设和保护为主体,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3、加大资金投入。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合理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不断拓展生态保护和建设投资渠道,积极争取财政投入,建立自然保护区专项资金。

❻ 科学进步生态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

  • 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空前迅速发展,创造出了无数的生产和生活物质,如飞机、DNA、核电站、人造卫星、电子计算机等。人和自然的关系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地球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服务于人类的人化自然。人化自然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人利用人化自然以改造、控制自然界时,也产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即明显地干预了自然界的调节机制,同时也破坏了人类自身及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加深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 在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成果卓越。它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工业、农业、航空航天、信息技术、人类生产生活的环境要素等等,使科技、人类、环境三方面的联系更加密切。人 利用人化自然以改造、控制自然界时,也产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即明显地干预了自然界的调节机制,同时也破坏了人类自身及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加深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可以为人类社会服务,满足人们的物质与精神 需求,现代科技的产业化,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丰富了人类的生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结构,交通、通讯、电力、能源、宇航、医疗保健、居住环境等方面都有了质的变化,人类的物质生活对科技的依赖已到了不可分离的程度,现代科技也帮助人类成功地解决了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力地推动了物质生产、经济、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这称之为现代科技的建设性。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人们对科技成果的客观作用估计不全面或将一些高技术用于军事目的时,就会造成生态环境危机,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与生存,由于人类一味地向自然界索取,片面地发展生产力,而忽视了自然生产力的自我修复,同时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并且向自然界排泄、抛弃废物,恶化了自然环境,构成一连串的生态危机、资源危机。现在,目前,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CO2大约为230亿吨。比20世纪初增加20%。至今仍以每年0.5%的速度递增,每年生产有毒化合物50万种共400×104t,这些物质近一半滞留于大气和江河湖海内,每年还有大约18×104t的铅、磷和3000t重金属、4000t汞进入水体,200×104t石油流进海洋,更可怕的是未被人类发现的污染源不计其数。1986年4月,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13万人被疏散,经济损失达150亿美元;海湾战争造成了千万吨原油倾人海中,造成海洋大面积污染:有100~200万只海鸟惨遭厄运,科威特油田大火,对区域性气候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98特大洪灾”令世人震惊,也给我国现代化建设带来很大损失,气候异常同然是水灾的主要原因,但森林植被的破坏使洪水流量及泥沙含量增加,造成河床抬高,泄洪区淤积,无疑对洪灾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全球土地面积的15%已因人类活动而遭到不同程度的退化。土地退化中,水侵蚀占55.7%,风侵蚀占28%,化学现象(盐化、液化、污染)占12.1%,物理现象(水涝、沉陷)占4.2%。土壤侵蚀年平均速度为每公顷约0.5—2吨。全球每年损失灌溉地150万平方公顷。70%的农用干旱地和半干旱地已沙漠化,最为严重的是北美洲、非洲、南美洲和亚洲。在过去的20年里,因土地退化和沙漠化,使全世界饥饿的难民由4.6亿增加到5.5亿人。现代科技的杰出成就创造了发达的医学,延长了人的平均寿命,同时降低了新生婴儿的死亡率,世界人口以每年8700万的速度递增,1960年为30亿,1974年为40亿,1986年为50亿,现已超过60亿。人口剧增,土地面积减少,使人口从各种渠道涌向城市,由于城市开发、工业建设、住宅建设,改变了地面太阳光反射率,形成城市特别气候,形成热岛效应。如此众多的人口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加剧了环境污染,致使自然资源短缺,甚至因为资源问题而引起战争。当代人类与现存生物已生活在一个被各种有毒物质毒化的环境中,这种局面不仅影响着当代人的生活,而且潜藏着摧残子孙后代的危险,说明由于科技的异化,人类所遭受的报复是广泛而惨重的。其造成的后果是:①二氧化碳增加和气候变化(温室效应);②臭氧层空洞,遗传资源减少;③酸雨,水资源短缺和污染严重;④有害废弃物质的国际间流动;⑤ “厄尔尼诺”现象;⑥森林资源日益减少,水土流失与沙漠化。2 科技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确处理和协调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是人类寻求持久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生态环境恶化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盲目地掠夺性地对待自然,另一方面是 T 农业生产工艺过程的不完善造成的。只要人类能自觉地按照自然规律来规划自己的活动,并利用现代科技去认识和消除工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副作用,就可以调节人和自然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社会广泛参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保证,广大发展中国家要借助于大众媒体,广泛宣传,培育普及这种新的环境文化,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与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各国超越种族、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各方面的差异,在环境与发 展的领域中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共同努力,促进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关键在于加快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切实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素质竞争,没有人的素质提高,就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要大力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提倡科学精神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同时通过开发人力资源,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最终把人口压力转化为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


  • 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生态环境


  • 科学技术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在人类欲望和利润的驱使下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类今天所面临的危机与过去所经历的危机相比,其发生的原因和对人类威胁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不同,在过去的危机中,除去外族入侵外,主要来自天灾,如洪水、地震、瘟疫等,而现在,对人类威胁最大的危机,恰恰是人类自己造成的,人类正是通过科学技术,才能使自己获得如此巨大的破坏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原子裂变改变了世界的一切,但没有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因此,人类正在走向空前的灾难。”


  • 生态环境与科学技术的相互作用


  • 在人类发展初期,人们的生产资料是直接从自然界中找到的,所以自然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物质方式,从而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自然环境和人类群体相互作用这一动力机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步决定于不断形成并发挥作用的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得越充分,社会发展越迅速。人类的物质需求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永久动力。原始人类在地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通过自己与环境作斗争,从其它动物中分化出来,与此同时,地表自然界也进入了人类参与和干预下发展的新阶段—人类与环境发展辩证发展的新阶段。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把自然环境变为新的生存环境,而新的生存环境反作用于人类。在这一反复曲折的过程中,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有区别于自然环境,体现着人类和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广泛的物质基础和活动舞台,但人类在诞生以后很长的岁月里,只是自然食物的采集者和捕食者,过着原始的采集和渔猎生活,主要是利用环境而不是有意识地改变环境,环境对人类活动有巨大的制约力。虽然这时的原始社会是公有制,然而生产力发展很低,生产规模较小,生产过程简单,人的视野狭隘,在很大程度上处于盲目地滥用资源的状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始驯化动物、培育植物,有了种植业和畜牧业,这不仅是生产史上的一次大改进,人类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但是新的进步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不良改造,有时带来了文明的毁灭而不是繁荣,森林破坏,土地不合理地利用使得曾经是生态条件良好、人类和自然和谐生存的系统遭到破坏。这种情况更深刻地体现在伟大的工业革命之后,基于科技成果之上的大生产代替了过去的小生产,劳动生产率大幅度地提高,环境中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大规模地改变,人类对质量的需求远胜于对数量的要求。人类的活动域扩大了,与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人类不断地燃烧固体和液体的各种能源,不停地向大气释放热量与二氧化碳,致使温室效应成倍地增加,全球气温急剧上升。据1999年10月2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五次缔约会议公布:全球气候在近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平均气温在9℃~16℃之间波动。

科易专利为您解答,希望能帮助到您!

❼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9.5.2.1 评价方法

一个群落中的种类多样性是群落生态组织水平的独特的、可测定的生物学特性,是反映群落功能的组织特性,种类的多样性指数能够反映水环境污染造成群落结构的明显变化。藻类的污染指数是从藻类的生态学特性来指示水环境污染程度的,根据需要,这里采用了多样性指数和硅藻指数法进行评价 (叶文虎等,1994; 金岚等,1992) 。

Margalef 多样性指数 (Karydis M et al.,1996) 为:

煤矿塌陷塘环境生态学研究

式中: S 为藻类种群数; N 为藻类总个体数; D 的取值以 2.5 为界,小于 2.5 者为环境受到严重干扰。

硅藻指数 (叶文虎等,1994) 为:

煤矿塌陷塘环境生态学研究

式中: A 为不耐有机污染的种类数; B 为对有机污染无特殊反应的种类数; C 为污染区内独有生存的种类数。

9.5.2.2 评价结果及分析

由表3.2 可知,春、秋两季大通塘、谢二塘和潘三塘水体的 pH = 7.01 ~ 8.72,表明水都略呈碱性。叶绿素含量的次序为: 大通塘 < 潘三塘 < 谢二塘,这与水域中浮游植物的多少有关,3 个塌陷塘中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也证实了这一点。横向比较可以看出,在温度较高的 9 月份,谢二塘和潘三塘对应的浮游植物叶绿素 a 含量都较 4 月份高 2 倍多,大通塘 9 月份和 4 月份叶绿素 a 含量基本接近 (参见表3.6) ,说明浮游植物的生长受温度的直接影响 (王振红等,2005) 。

氮、磷是浮游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盐,水体中富含磷、氮营养物质会造成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异常繁殖,带来的后果就是水体的富营养化 (蒋因梅等,2004) 。

纵向比较可以发现,谢二塘的总磷和总氮都远远超过营养化指标值,处于富营养化水平,而潘三塘总磷和总氮浓度基本在营养化指标以下,大通塘则只有总氮超过营养化指标,并且潘三塘和谢二塘都是中心的总磷和总氮高于边缘的,这是水深不同的缘故。只有大通塘的东岸边采样点的磷和氮的含量高于中心采样点,这是由于附近有小型煤窑、塑料厂等在东岸边排放工业污水的缘故。

对照表9.15 可以看出,大通塘中藻类种类与个数均为中等,浮游植物中硅藻和绿藻较多,还有相当数量的甲藻,浮游动物中常见针棘匣壳虫 C.aculeata,都表现出寡污带的生物学特点。谢二塘中藻类的种类和数量均较多,说明该水域中营养物质丰富,含量较多,水中浮游植物以蓝藻、绿藻和硅藻居多,浮游动物中缺刺秀体溞 D.aspinosum、螺形龟甲轮虫 K.cochlearis 常出现,该水域属于中污带—寡污带。潘三塘中藻类种类和数量均较多,绿藻和蓝藻占相当大的比例,浮游动物中萼花臂尾轮虫 B.calyciflorus 较多,呈现出中污带—寡污带的特点。

依据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中几个指标的标准限值 (表9.16) ,结合 3 个塌陷塘的理化指标数据对评价区进行水质分级: 大通塘和谢二塘属于Ⅴ类水质标准,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潘三塘达到Ⅳ类水质标准,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表9.16 湖泊水库特定项目标准值

Margalef 多样性指数是衡量种类多样性的基于藻类种群数与藻类个体总数的对数之间线性关系的一个指标 (式 9.30) 。从塌陷塘藻类多样性指数 (表9.17) 可以看出,大通塘、潘三塘的藻类多样性指数无显著性差异,均属轻度污染水域。谢二塘中藻类多样性指数相对偏低,表明此水域污染较重,属于中度污染。根据硅藻指数划分污染带的标准(表9.18) ,结合表9.17 中塌陷塘的藻类硅藻指数,可以将 3 个塌陷塘水体大体划分为两个污染带: 潘三塘和谢二塘属于β - ms (乙型中污带) ,大通塘属于 os (寡污带) 。

表9.17 3 个塌陷塘中藻类多样性指数与硅藻指数

(据辛晓云等,2000)

表9.18 硅藻指数划分污染带标准

叶绿素 a 是水体中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综合指标,是富营养化水体监测中一个重要的生物学参数。分析其含量则可以了解水域中生物量的状况及其富营养化程度,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基础,对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水体具有重要的作用。参照 OECD 湖泊营养状态的chla 的划分 (Environment Assessment Report NO.4,1999) 和选用标准,再结合 3 个塌陷塘中叶绿素 a 的含量 (参见表3.6) ,分析得出: 大通塘属于贫营养化; 谢二塘富营养化状态; 潘三塘属于中度营养型。这与灰色局势决策法对 3 个塌陷塘营养状态评价结果是一致的。

通过对 3 个塌陷塘测定指标的纵横向比较分析,得出评价区的水质特征:

(1) 各塌陷塘中叶绿素 a 含量: 大通塘 < 潘三塘 < 谢二塘,叶绿素 a 含量与温度成正比关系,说明适宜的温度是浮游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2) 3 个塌陷塘的水质分级: 大通塘和谢二塘属于Ⅴ类水质标准,潘三塘达到Ⅳ类水质标准。

(3) 塌陷塘的污染状况: 大通塘属于轻度污染,谢二塘属于中度污染,潘三塘属于中轻度污染。

(4) 水质生物学评价结果: 大通塌塘属于 os (寡污带) ,潘三塘和谢二塘属于β - ms(乙型中污带) 。

(5) 富营养化程度划分: 大通塘是贫营养型,谢二塘是富营养型,潘三塘是中营养型。

塌陷区水域的水质状况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矿井报废后的塌陷区水域 (如大通塘) ,受外界的干扰逐渐减少,内含的有机物由于水体的自净作用将有所减少,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种类与数量也将随之减少。而正在受煤矿开采影响的塌陷区水域(如谢二塘、潘三塘) ,由于有生产、生活废水的排入和塌陷前的农田作物腐烂,水中营养物质比较丰富,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均较多。塌陷区水域中的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还同塌陷区水域的面积、深度有关。塌陷区水域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为能有效地治理和利用这一特殊水体,加强对水体的监管势在必行。

❽ 成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的变化

以成都市区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及其毗邻的岷江上游地区,共同组成了中国西部唯一的一片“森林-水田农业生态区”,也是中国西部最发达的经济区。近50年来,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成都平原缺水,天气变得干而热,岷江上游森林植被萎缩,干旱河谷扩大,水量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等等。在考察中发现了以下事实:成都市区近60年来,降水量减少25%;地下水位由1-3m下降到10-20m;都江堰供水区年缺水量达12亿m3。而岷江上游地区森林覆盖率则由40年代的39.5%下降到目前的29.6%;干旱河谷扩大到流域面积的1/5,其中有30%的面积已出现荒漠化;

❾ 土地利用变化能对生态环境的哪些方面带来影响

因土地利用而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人类的一切社会经济活动都要落实到土地上来,都要直接或间接通过土地利用来实施。因而,因人类活动因素而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大多与土地利用有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类需求的日益增大,土地资源压力也日益突出,因土地利用而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土地退化,是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而土地资源的质量通常是以其生物生产力来衡量的,因此,土地退化也就是指土地生物生产力的降低。土地退化的表现是农田产量的下降或作物品质的降低、牧场产草量的下降和优质草种的减少从而导致载畜量的下降,而在一般的林地、草原或自然保护区则是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根据退化性质,可将土地退化分为水土流失、风沙侵蚀、物理退化和化学退化四种类型。
(2)、土地荒漠化,它是土地退化的一种,它不是指一般的土地退化,而是指在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人为活动过度主导的、人为和自然双重作用协同下导致的土地质量全面退化和有效经济用地数量减少的过程。1994年6月制定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将荒漠化定义为:“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早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这里的土地退化包括:风蚀和水蚀致使土壤物质流失;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特性退化;自然生产力丧失。
(3)、林地和草地面积锐减。森林、草地等生态用地面积的锐减是目前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中最为痛心的问题,它不仅影响到全球自然资产的存量,而且也会给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致命的伤害。
(4)、土地污染严重。它是指各种有机物、污染物通过不同方式进入土地并在土壤中积淀,从而破坏土壤生物群体组成,破坏土壤结构,当其数量日渐增多,超过土地自我调节值,便使土地生态平衡被破坏,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污染大致可以分为:矿业污染、重金属污染、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酸雨、核污染等多种类型。
(5)、生物多样性快速丧失。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恩赐于人类的最宝贵的财富,人类也依靠地球这一得天独厚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才得以产生、存在和发展。但是,人口的剧烈增长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正在迅速破坏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境,使众多生物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以上为有关论述,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❿ 近几年来生态环境的变化

(1)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 (2)抵抗力 小 (3)恢复力 (4)森林生态系统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