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概念
A. 生态系统的概念:什么叫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
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B.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生态系统除了需要能量外,还需要水和各种矿物元素。这首先是版由于生态系统所需要的权能量必须固定和保存在由这些无机物构成的有机物中,才能够沿着食物链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另一个营养级,供各类生物需要。否则,能量就会自由地散失掉。其次,水和各种矿质营养元素也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物质。因此,对生态系统来说,物质循环同能量一样重要。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无机化合物和单质通过生态系统的循环运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可以用库)和流通两个概念来加以概括。
库是由存在于生态系统某些生物或非生物成分中的一定数量的某种化合物所构成的。对于某一种元素而言,存在一个或多个主要的蓄库。在库里,该元素的数量远远超过正常结合在生命系统中的数量,并且通常只能缓慢地将该元素从蓄库中放出。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实际上是在库与库之间彼此流通的。在单位时间或单位体积的转移量就称为流通量。
C.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食物链与营养级
食物链(food cycle),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而另一种生物又以第三种生物为食……彼此就形成一个以食物为纽带的链锁关系。比如在草原中,兔子以草为食,而狐以兔子为食,狼又捕食狐,狼又被更凶猛的虎或狮子捕食,这就是一个食物链。实际上,在自然界食物链是一个很复杂的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一个相互制约的关系,是制约一个群落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营养级(trophic level)是指食物链中的每一个环节。如绿色植物是一个营养级,兔子或食草动物是一个营养级,狼或食肉动物又是一个营养级(图13-4)。营养级实际上就是一个储存能量的一些生物组合,它可划分为第一个营养级(位于最低层,如绿色植物)、第二个营养级(如食草动物)、第三个营养级(食肉动物)……以此类推,还可以有第四个、第五个营养级。
(二)生态系统及其组成
生态系统(ecosystem)一词是由英国植物生态学家Tansley于1935年提出来的。现在的定义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总和(表13-2)。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生物与生物或与非生物之间借助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并形成具有自组织和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大到全球的生物圈,小到一个池塘等。无论大小如何,生态系统都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四个组成部分。
表13-2 生态系统的结构
(引自郝志功,1988)
无机环境即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包括水、气体、土壤和阳光等,阳光是生物的最主要来源。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积极的因素,它包括所有的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太阳能储存起来,使生态系统获得能量。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消极因素,它不能为生态系统制造有机物和能量,而是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生产者而生存,消费者包括各类动物。分解者也是生态系统的积极因素,是把生态系统中一些复杂的有机物逐步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便于生产者吸收。它包括细菌、真菌、土壤原生动物等。
(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处于不断的流动之中的。能量流动不仅使生态系统各个部分都能获得能量,保持稳定性,而且使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建立联系。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来完成的(图13-4)。如绿色植物把太阳能转化成生态系统内部的能量,而食草动物又把绿色植物中的能量转移到第二营养级上,食肉动物又把能量转移到第三营养级。这样,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就一级一级地流动下去。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的,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亡。由于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过程,始终是从能量较丰富的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另一个原则是“十分之一”法则(图13-5),就是在能量流动过程中,前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转移给后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效率一般为10%左右,其他的能量通过散热或呼吸、排泄等形式输出生态系统。
图13-4 一个简化了的陆地生态系统及食物链
(引自王翊亭等,1985)
图13-5 生态系统能量传递的“十分之一”法则
(引自祝延成等,1993)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各种物质和元素从环境到生物,又从生物到环境的这种往返不停的运动。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各种化学元素,通过食物链不停地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反复利用,如氧、碳、氮、磷等元素。以碳为例,它以CO2 的形式,经光合作用被绿色植物或藻类固存,一些食草动物又把这部分碳转移到自己的体内,其中一部分又以CO2 的形式通过呼吸排出体外进入大气,又进行光合作用而循环,一部分以废物排出体外,被分解者分解之后又被植物吸收,余下的通过食物链转移到食肉动物体内。
(四)生态系统的分类
生态系统的分类有多种方案。如按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可分为植物生态系统、动物生态系统、微生物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若按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和特征,从宏观上可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如果按照人类活动及其影响程度,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复合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可简列如下表(表13-3):
表13-3 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
D. 生态系统概念
生态系统简介:简称ECO,是ecosystem的缩写,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
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其中碳循环与全球温室效应密切相关,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E. 生态系统和生物系统的概念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生物系统只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
F. 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什么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生物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构成的整体。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一定空间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不断演变,达到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是以生物群落占主导地位的系统,这是区别于其他系统的显著特征。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机能系统,它不断地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和信息的传递。生态系统的边界是根据研究范围而定的。小至一个鱼塘,大至整个生物圈,都可以看作是一种生态系统。
G. 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什么样的
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列(A.G.Tansley)于1935年最先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只有我们从根本上认识有机体不能与它们的环境分开,而与它们的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它们才会引起我们的重视”。由于生态系统要比起“自然整体(theunityofnature)”,“生物群落(biocoenosis)”、“生物系统(biosystem)”等术语更为确切,并且具有相当的意义,因而为世界各国生态学工作者所广泛接受。前苏联植物生态学界运用过的“生物地理群落”概念可以说是生态系统概念的同义语(图3-1)。
图3-1生态系统
H. 物种、种群、群落即生态系统的概念
9层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生物分类学就是
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指的就是物种。
猫,狗都是物种,它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
种群
群落是生命系统的层次。生命系统分9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物圈。
种群是一定区域内的所有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群落是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ps,生态系统还包括了无机物如土壤)
一块农田中的所有蝗虫是种群,一块农田的所有生物则是群落
I.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
种群(population)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同一种群的所有生物共用一个基因库。
群落亦称生物群落(biological community)。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生态系统简称ECO,是ecosystem的缩写,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9)生态系统概念扩展阅读:
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大小不一,多种多样,小如一滴湖水、培养着细菌的平皿、小沟、小池、花丛、草地,大至湖泊、海洋、森林、草原以至包罗地球上一切生态系统的生物圈。
按类型则有水域的淡水生态系统、河口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陆地的沙漠生态系统、草甸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等。此外,按由来又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人工生态系统(如农田、薪炭林、养殖湖)以及人工生态系统(如城市、工厂/矿区、宇宙飞船和潜艇的载人密封舱)。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种群
网络-群落
网络-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