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生态脆弱区

生态脆弱区

发布时间: 2020-12-01 16:35:24

『壹』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如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


(1)A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短;云层厚,大气保温作用强,积温高.B地区位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空气稀薄,日照时数长,海拔高,云层薄,大气保温作用弱,积温较低.
(2)云贵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石灰岩广布,全年降水量大,流水侵蚀严重(或溶蚀作用强);岩溶山地土层薄,过度砍伐山体林木资源,植被覆盖度低,石漠化严重;植被覆盖率低,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
(3)云贵高原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大力推进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政策,严禁破坏山体植被,保护天然林资源;开展小流域和山体综合治理,提高山体林草植被覆盖率,控制水土流失;选择典型地域,建立野外生态监测站,加强区域生态监测与预警;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林果业、立体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特色产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强化生态保护监管力度,快速恢复山体植被,逐步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故答案为:
(1)A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短;云层厚,大气保温作用强,积温高.B地区位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空气稀薄,日照时数长,海拔高,云层薄,大气保温作用弱,积温较低.
(2)石灰岩广布,全年降水量大,流水侵蚀严重(或溶蚀作用强);岩溶山地土层薄,过度砍伐山体林木资源,植被覆盖度低,石漠化严重;植被覆盖率低,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
(3)大力推进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政策,严禁破坏山体植被,保护天然林资源;开展小流域和山体综合治理,提高山体林草植被覆盖率,控制水土流失;选择典型地域,建立野外生态监测站,加强区域生态监测与预警;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林果业、立体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特色产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强化生态保护监管力度,快速恢复山体植被,逐步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贰』 什么叫生态环境脆弱

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概念有很多种,也不统一(随便查点期刊文章看看就明白了)。有人对脆弱生态环境的概念做了总结,认为目前存在3种理解和认识:
第1种是以自然属性或生态方面的变化类型和程度来定义的,认为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被打乱,超过了弹性自调节的“阀值”并由此导致反馈机制的破坏,系统发生了不可逆变化,从而失去恢复能力的生态环境,称为“脆弱生态环境”。
第2种理解属自然(地学)一(狭义)人文理解,认为当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以至于影响当前或近期人类的生存和自然资源利用时称为“脆弱生态环境”。这种理解把人地关系系统视为一个静态的、封闭的系统,从中去探求系统内部的自然因素和人文条件的变化及其后果。
第3种理解,属广义的人文理解的范畴。它认为当生态环境退化超过了在现有社会经济和技术水平下能长期维持目前人类利用和发展的水平时,称为脆弱生态环境,也就是在保持和增大人类利用环境的程度和规模的条件下,可以通过经济、技术改革和调整,也可以靠外来资源和向外输出来缓解环境退化和资源耗竭。

最明显也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和结果就是土地退化,脆弱生态环境的出现,可以说都是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的,比如,土地荒漠化,沙化,盐渍化,水土流失,森林植被减少,这些结果都跟人类的土地利用方式有关。你还记得1998年的长江大洪水吧,原因可以从中得到揭示,也直接导致我们国家从此后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再比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西南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等,都是属于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

『叁』 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有哪些

中国农牧交错带,处在干旱半干旱过渡区,生态尤其脆弱。
具体有以下几个省,括号专里是省里所包括的县:属
吉林省(2),
辽宁省(10),
河北省(23),
山西省(39),
内蒙古自治区(44),
陕西省(28),
甘肃省(47),
宁夏回族自治区(8),
青海省(13)

『肆』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1.评价指标与权重的选取

(1)评价因子选取

将生态环境因子划分为三大类,即生态系统与生境现状、人类生存安全度和生态经济。生态系统与生境现状包括气象条件,水资源条件,地貌条件,植被与生境条件等4项工级指标、12项Ⅱ级指标与5项Ⅲ级指标。人类生存安全度包括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土地负荷3项Ⅰ级指标、9项Ⅱ级指标和2项Ⅲ级指标。生态经济包括土地生产力和生态经济2项工级指标、10项Ⅱ级指标、5项Ⅲ级指标。共计有9项I级指标、31项Ⅱ级指标、12项Ⅲ级指标(Ⅲ级指标不参与最终计算,只帮助确定Ⅱ级指标的取值)。

(2)评价指标选取

要将这些不同量纲的指标进行评价须对其进行初值化与标准化。初值化是将指标值与国家评价指标体系或全国自然—社会—经济体系现状对比,赋予指标值1~10的分值。一般视5~6为正常值(多为豫中平原取值),分值愈大意味着该指标对生态质量的正面影响愈大,分值愈少意味着该指标对生态质量的负面影响愈大。

(3)评价权重选取

聘请15位相关专业的专家对31项Ⅱ级指标、9项Ⅰ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求权值。先确定在Ⅱ级指标、Ⅰ级指标内相对权值,再确定I级指标间相对权值。

2.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判

(1)生态因子的取值单位、初值化标准和权值及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计算

年均降雨量初值取1~10分;≤50 mm/a为1;>2000 mm/a为10;中值(5.5)取600~650 mm/a。

≥10℃年积温初值取1~10分;≤1000℃为1;>10000℃为10;中值(5.5)取4700~4800℃。

干燥度初值取1~9分;K≥16为1;K<0.8为9;中值(5.5)取1.1~1.4。

径流深初值取1~10分;≤10 mm/a为1;>1000 mm/a为10;中值(5.5)取150mm/a。

浅层地下水富水性初值取1~10分,淡水≤1 t/(h·m)为3,≥50 t/h·m为10。

灌溉面积比初值取1~10分;≤10%为1;100%为10;中值(5.5)取50%。

地貌类型初值5~8;亚高山(≥1800 m,多为自然保护区);低山与丘陵(坡度平均<25°,多为宜林宜草区)和倾斜平原(100~200 m,多为良好农耕区)取8;中山(≥1000 m,平均坡度≥250,但植被多较好)取7;平原取6;洪涝威胁平原与缺水劣地台

初值取2~9;坡度分≥550、55°、35°、25°、15°、6°、2°、0.004、坡度与切割度0.0002、0.0001和<0.0001共11个等级,以悬崖急陡坡和低洼地为差,取值2~4;以6~0.0002为佳,取值7~9;≥2°的坡地切割严重区分值比同等坡度降1。

地震烈度烈度区划≥X度取3分;<V度取9分;余值内插。

旱涝频度 轻旱<50%,中旱50%~60%,重旱60%~70%,严重干旱≥70%;轻涝<30%,中涝30%~50%,重涝50%~70%,严重涝≥70%。严重旱涝区(豫北)取3分;重旱严重涝区(豫东)取4分;严重旱轻涝(豫北山地)、中旱严重涝(淮北)取5分;重旱轻涝(豫西北浅山区)和中旱重涝区(南阳盆地)取6分;中旱中涝区(大别山北坡)取7;轻旱轻涝区(伏牛山、大别山腹地)取8分。

洪水威胁程度黄淮江海平原洪水威胁区为1~4分;平原中微高地取5分;倾斜平原取5~7分;山区谷地取3~5分;坡地取5~7分。

其他自然灾害主要指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陷、矿井瓦斯与突水等灾害高发区取3~4分;轻发区取5~6分;无发生区取8分。地取5。

水域与湿地面积比(r)以≤1%为1分;100%为10分;中值(5.5)取面积比为20%~25%。

森林覆盖率(β)以≤2%为1分;≥80%者为10分;中值(5.5)的覆盖率为10%~12%。

建设用地面积比(α)以≥20%为1分;<2%为10分;中值(5.5)取12%。

土壤侵蚀与土地退化 以毁坏型剧烈侵蚀(≥15000 t/(a.km2)为1分;抗蚀年限≥1000 a,侵蚀量<500 t/(a·km2)为10分;余者内插。参照年沙暴日数,土地沙漠化类型和盐渍化程度酌情扣分。

土壤母质以花岗岩、壤土类为佳,取8分;其他火成岩、变质岩、黄土取7分;黏性与沙性土分别取6与5分;碳酸盐岩、碎屑岩、泥砾与沙砾取5~4分。

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含量≤0.6%为1分;>6%为10分;中值(5.5)取2%~2.5%。

土壤速效 N、P、K含量 碱解氮150×10-6~30×10-6取8~3分;速效磷40×10-6~3×10-6取8~3分;速效钾200×10-6~50×10-6取8~4分。

单位土地第一产业增加值每平方公里增加值200万~5万元,取值8~2分;中值(5)取80万~100万元。

人口密度 密度1000~100人/km2,取值1~10分;中值(5.5)取500人/km2

人均耕地 人均耕地0.333 hm2(5亩)至0.0667 hm2(1亩)取值10~1分;中值(5.5)取0.12 hm2(1.8亩)。

排污强度万元GDP排污水数,≥100 t/万元为1分;零排放为10分;中值(5.5)取50t万/元。

地表水质等级超V类水取1分;Ⅲ类水取6分;工类水取10分;余者内插。

农药化肥施用强度 化肥≤0.05 t/hm2.a为10分;>1.4 t/hm2.a为1分;余者内插。农药零施用为10分。≥0.04 t/hm2.a为1分,余者内插。

非农业人口比例无农业人口为8分;农业人口100%为5分;余者内插。

第一产业GDP贡献值GDP贡献率为100%取8分;无取5分;余者内插。

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纯收入>3000元取8分;<1000元取1分;余者内插。

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者取10分;<70%取1分;余者内插。

医疗条件万人医生(或病床)≥60个取10分;无医生(病床)取1分;余者内插。

农林水与文教卫生投入强度 综合投入>1000元/人年·公顷取10分;≤20元/人年·公顷者取1分;余者内插。

(2)评价地域的综合得分

取得各指标标准化值与权值后即可用公式法计算其最终得分值。分值介于0~1之间,分值愈大其生态环境状况愈好,分值愈少其生态环境状况愈差。再用1减去指标综合分值即为该地域的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 G。该系数的含义为数值愈大生态环境脆弱性越强,具景观衰落、生态质量恶化趋势;数值愈小生态环境脆弱性越低,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状况(表12.1.1)。

表12.1.1河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计算表

G值的求法为

续表

遥感·河南省国土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

应说明的是,因省内

之值为1.033,接近于1。因此,计算各区脆弱性时实际是用的简化式,即

3.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

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划分。G≤0.4为生态轻度脆弱区;G=0.4~0.5为生态中度脆弱区;G=0.5~0.65为生态强度脆弱区;G≥0.65为生态极强脆弱区。全省平均生态环境脆弱指数为0.535,属生态环境脆弱区。符合生态质量良好,轻度脆弱的仅6个县区(商城、罗山、信阳、固始、桐柏、内乡)。符合生态环境中度脆弱的有36个县区,其中有8个县区(新县、潢川、正阳、确山、遂平、鲁山、南召、襄城)G值在0.4~0.45之间,生态质量尚差强人意。属生态环境强度脆弱的有71个县区,其中有12个县区(渑池、义马、新密、安阳县、新乡县、卫辉、滑县、长垣、南乐、濮阳县、济源市)生态环境脆弱指数大于0.6,接近极强脆弱区指标(表12.1.2)。

表12.1.2河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情况表

续表

『伍』 广西岩溶生态脆弱区评价

(一)评价因子选取

脆弱生态区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其内部结构的不稳定性和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性。其内部结构的不稳定性与脆弱区生态环境资源因子相关。岩溶环境是地理环境中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系统,处于一种碳、水、钙物质能量循环变异极强烈和快速的状态,具有环境容量低、生物量小、生态环境系统变异敏感度高、抗干扰能力弱、稳定性差等一系列的生态脆弱特征。造成岩溶环境脆弱的原因主要表现为:

(1)由于碳酸盐岩的出露造成的成土慢、土层薄、土被不连续使生产力低下;

(2)人口密度大、人口承载力低,造成人粮矛盾、人地矛盾突出;

(3)地形起伏大、植被覆盖率低使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

(4)岩溶环境特有的双层水文地质结构引发的严重的旱涝灾害。

为了能够对脆弱性进行客观的评价,必须建立起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不同的脆弱区的脆弱程度进行量化,才有可能对全区的岩溶生态脆弱区有一个整体客观的认识。据此,本书从岩溶生态区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入手,选择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地貌类型、地形坡度、石漠化程度5个方面共8项影响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图35),对广西岩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进行评价。

图35 广西自治区岩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二)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本课题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层次分析法(AHP)是由美国数学家(T.L.SE A Y)提出的,是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判方法,已在国内外社会、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次评价是以数位长期从事岩溶研究的专家打分为基础,采用1~9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构造判断矩阵,用方根法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根及其特征向量,此特征向量就是各评价因子的重要性排序,也即权系数的分配。计算结果如表77所示。

表77 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三)G IS支持下的评价指标数据集成

依据在评价体系中设定的评价因子,制作相关的碳酸盐岩分布、地形坡度、地貌类型、石漠化等专题信息图件。然后利用G IS的空间分析功能,将评价因子的专题信息集成到相应的基本评价单元。本次数据集成运算采用栅格结构,为了保证不同的专题数据层面具有良好的空间重合性,各数据层采用统一的坐标系和投影系统。

1.数据图层的生成

地形坡度图层是利用地形等高线构造TIN 模型,再由高程数据模型派生坡度数据集。

数字化碳酸盐岩、地貌类型、石漠化、森林、灌丛覆盖率等矢量图层,并把矢量数据层层转换为栅格数据图层。

2.重分类数据集

由于碳酸盐岩分布、地形坡度、地貌类型、石漠化程度、地下水资源分布为不同量纲的数据集,不具可比性,为了合并这些数据集,需要进行量化处理,重分类数据集。即给它们设置相同的等级体系,这个相同的等级体系就是指每一个单元的脆弱程度。

下面将对碳酸岩盐分布、地形坡度、地貌类型、石漠化程度、地下水资源分布数据集进行重分类,其中,易脆弱的属性赋予较高的值。

重分类碳酸盐岩分布图层数据:对纯灰岩赋值、纯白云岩赋值4,灰岩与白云岩互层赋值3,碳酸盐岩夹碎屑岩赋值2,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碎屑岩夹碳酸盐岩赋值1,表明碳酸盐岩的含量越大越脆弱。非碳酸盐岩区赋空值,表示本次计算仅考虑碳酸盐岩区。输出的重分类的数据集将成为新的图层。

重分类坡度数据:对坡度>35°赋值4,25°~35°赋值3,15°~25°赋值2,5°~15°赋值1,<5°赋0值。表明坡度越大越脆弱。

重分类地貌类型图层数据,根据不同地貌类型的人口承载力,把地貌类型的脆弱度分为5级:岩溶洼地区赋值4,峰丛谷地、岩溶垄岗赋值3,峰林谷地赋值2,孤峰平原区赋值1,非岩溶区赋值0。

重分类土壤侵蚀强度数据,根据土壤侵蚀程度分类,极度侵蚀赋值5,强度侵蚀赋值4,中度侵蚀赋值3,轻度侵蚀区赋值2,微度侵蚀区赋值1。

重分类石漠化图层数据,根据石漠化程度分类,重度石漠化赋值4,中度石漠化赋值3,轻度石漠化赋值2,微度石漠化区赋值1,非石漠化区赋0值。

重分类森林覆盖度数据,覆盖度>40%的区赋值0,30%~40%的区赋值1,20%~30%的区赋值2,10%~20%的区赋值3,<10%的区赋值4。

灌丛覆盖度重分类等级与森林覆盖率相同。

重分类旱涝片数据图层,属于旱涝片的赋值4,旱片赋值2,其他区域赋值0。

3.赋权重合并数据集

重分类后,各个数据集都统一到相同的等级体系之内,根据层次分析法求得的结果,对不同的图层赋权值,然后进行数据集加权合并运算。计算结果数据集显示了各个面元的脆弱程度,值越高表示越脆弱。

4.岩溶生态区脆弱性分级

由于目前对岩溶石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分级尚无统一的标准,没有普遍认可的评价依据。依据在评价模型中设定的规则,把评价标准分为潜在脆弱、轻度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四个脆弱性等级,计算结果值为α<0.5为无明显脆弱区,0.5< a≤1.25为轻度脆弱区,1.25<α≤2.0为中度脆弱区,2.0< a≤2.75为重度脆弱区,α>2.75为极度脆弱区。

(四)广西岩溶区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

通过模型运算,即可获得广西岩溶区生态脆弱程度分区信息,结果以图形(见封三,彩图2)的形式输出。广西岩溶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反映了岩溶区特殊的自然因素与人为活动的综合作用,从脆弱性评价结果看,广西岩溶区生态极度、重度脆弱区面积分别占岩溶区总面积的3%和43%,主要发生纯碳酸盐岩、峰丛洼地地貌及旱涝灾害频繁复合地区。中度脆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44%。由图34可见,脆弱程度高的峰丛洼地地貌县为都安县、大化县、靖西县、南丹县、忻城县、平果县、东兰县、天等县、凌云县、马山县、凤山县、巴马县、环江县等。

『陆』 什么是生态环境脆弱带

生态环境脆弱带是指生物链简单、易断裂、容易发生生态破坏、系统恢复力和抵抗力较差的地区。

一般生态环境脆弱带分布在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动物物种少的地区,或不同群落的过渡带,或人类影响较大的区域。

在我国脆弱带:如西部干旱缺水的草原和沙漠地区,湖泊周围,山地与平原的交接带。河流沿岸受人类影像深刻的区域,以及浅海域等。

『柒』 什么是生态脆弱区

『捌』 哪里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在线等!

青藏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4日指出,中国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生态环境压力大,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单位GDP能耗、物耗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国家环保总局4日首次对外发布《中国生态保护》,全面介绍中国生态保护情况。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称,由于中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地区差异较大,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他说,中国生态保护还面临不少的问题:除生态环境脆弱和生态环境压力大之外,生态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及标准不完善,中国已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侧重点不同,缺少综合性的生态保护法;生态保护投入不足,资金投入少、投入渠道单一,生态治理工程效益有待继续提高;生态保护的科技及信息支撑薄弱,生态保护科研力量有限,难以为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

据介绍,2000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中国近1/3的国土生态环境质量优良,1/3的国土生态环境处于差或较差水平。

第6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中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不断增加,森林质量趋于提高,但森林资源仍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过度采伐等问题;中国天然草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1%,但有90%的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退化、沙化草原已成为中国主要的沙尘源;中国湿地面积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约有40%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但天然湿地大面积萎缩、消亡、退化仍很严重。

今后,我国将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投入,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制定和完善生态保护经济政策,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损失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生态系统监测体系,提高生态系统监测能力,开展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建立重大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处理系统;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投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合理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建立健全生态审计制度,确保投入与产出的合理性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此外,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努力营造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舆论氛围,提高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玖』 生态敏感区与脆弱区分别是什么

敏感区就是神经系统比较发达的部位,脆弱区就是中枢神经系统控制感情的一部分。这两者是共同存在的。

『拾』 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不在西北,不在西南,而是在我们东部地区的湿地地区。自然湿地才是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区。哪怕遇到稍微干旱的年份,湿地就完了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