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生态信息

生态信息

发布时间: 2020-12-01 19:38:17

⑴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b
因为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间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种群个个成员间叶都要靠信息来交流,像鸟类的鸣叫就是一种信息

⑵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种类有哪三种类型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种类有:
1、物理信息
2、化学信息
3、行为信息

⑶ 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和特点

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分别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1、能量流动有两大特点分别是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和能量逐级递减。

2、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这里的物质包括组成生物体的基础元素:碳、氮、硫、磷,以及以DDT为代表的,能长时间稳定存在的有毒物质

3、信息传递是指物理信息(physical information)指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它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生物群落,主要有:声、光、温度、湿度、磁力、机械振动等。

(3)生态信息扩展阅读:

一、生态价值

1、潜在价值

潜在价值指的是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2、直接价值

直接价值包括对人类的医药、仿生、文艺、旅游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3、间接价值

间接价值亦称“生态功能”,指的是对生态环境起稳定调节作用的功能,常见的有:湿地生态系统的蓄洪防旱功能、森林和草原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稳态与环境125~126)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为主要成分。不同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分为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等)、农田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其中,无机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基础,其条件的好坏直接决定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和其中生物群落的丰富度。

生物群落反作用于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既在适应环境,也在改变着周边环境的面貌,各种基础物质将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

而生物群落的初生演替甚至可以把一片荒凉的裸地变为水草丰美的绿洲。生态系统各个成分的紧密联系,这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⑷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怎样进行的

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成分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统一体,它们之间的联系除了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之外,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联系,那就是信息传递.生物之间交流的信息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它可以把同一物种之间,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意愿”表达给对方,从而在客观上达到自己的目的.
其主要方式有:
1.物理信息 包括声、光、颜色等.这些物理信息往往表达了吸引异性、种间识别、威吓和警告等作用.比如,毒蜂身上斑斓的花纹、猛兽的吼叫都表达了警告、威胁的意思;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红三叶草花的色彩和形状就是传递给当地土蜂和其它昆虫的信息.
2.化学信息 生物依靠自身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如酶、生长素、性诱激素等来传递信息.非洲草原上的豺用小便划出自己的领地范围,正是小便中独有的气味警告同类:“小心,别进来,这是我的地盘.”许多动物平常都是分散居住,在繁殖期依靠雌性动物身上发出的特别气息——性诱激素聚集到一起繁殖后代.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肉食性”植物也是这样,如生长在我国南方的猪笼草就是利用叶子中脉顶端的“罐子”分泌蜜汁,来引诱昆虫进行捕食的.
3.营养信息 食物和养分的供应状况也是一种信息.老鹰以田鼠为食,田鼠多的地方能够吸引饥饿的老鹰前来捕食.再如,加拿大哈德逊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大皮毛公司,由于地理位置关系,他们收购的多是亚寒带针叶林中动物的皮毛.该公司历年收购皮毛的种类和数量的详尽统计(见附图)说明了猞猁与雪兔是食物链中上下级的关系,当雪兔数量减少时,这种营养缺乏状况就会直接影响到猞猁的生存.猞猁数量的减少,也就是雪兔的天敌减少,又促进了雪兔数量的回升……循环往复就形成了周期性数量的变化.
4.行为信息 行为信息是动物为了表达识别、威吓、挑战和传递情况,采用特有的动作行为表达的信息.比如地甫鸟鸟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蜜蜂可用独特的“舞蹈动作”将食物的位置、路线等信息传递给同伴等.

⑸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不正确是()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生物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A错误;
B、生态系统的反版馈调节必须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B正确;
C、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正确;
D、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故选:A.

⑹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包括哪些生态学题库

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空气、水、土壤等.

⑺ 关于生态环境的信息有哪些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大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一系列林业生工程,开展黄河、长江等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强草原和生态农业建设,使中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但是,应当清醒认识到,中国的生态环境仍很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遏制,生态环境问题仍很严重,主要表现在:
(1) 自然环境先天不足
中国土地总量虽然较大,土地总量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只有0.8hm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山地、高原、丘陵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27%,所构成的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在重力梯度、水力梯度的外营力作用下易造成水土流失,再加上地质新构造运动较活跃,山崩、滑坡、泥石流危害严重。同时,还有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演变迅速的生态环境脆弱带,如沙漠、戈壁、冰川、永久冻土及石山、裸地等面积就占国土面积的28%,此外还有沼泽、滩涂、荒漠、荒山等利用难度大的土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中国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季,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中国降水量地区有效期异和年内、年际变化大,导致全国范围内旱涝灾害频繁,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中国暴雨强度大、分布广,是易造成洪涝、水土流失乃至泥石流、山崩、塌方、滑坡的重要在原因。在中国独特的地质地貌基底上,一旦植被破坏,水热优势则立即会转化为强烈的破坏力量。
(2) 水土流失仍很严重
据国务院公布的遥感调查结果,1989年底中国轻度以上的土壤侵蚀面积为367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水蚀面积179万km2,风蚀面积188 km2,全国平均每年因人为活动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达1万km2,每年流失土壤总量达50亿吨,占世界年流失量的19.2%,其中有33亿吨是耕地土壤。随着地表沃土的流失,带走了大量的有机质和碳、磷、钾养分,土层越来越薄,直接导致土壤肥力降低,耕地面积减少。建国以来因水土流失而毁掉的耕地已达4000千多万亩。经过建国50年来的治理,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好转,但总体上中国水土流失仍然严重的形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80年代末到1997年底,中国七大江河治理水土流失仍然严重的形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80年代末到1997年底,中国七大江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共12.49万km2,只占七大江河水土流失面积的7.76%。
(3) 荒漠化面积呈扩大趋势
生态环境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面积较大、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7.2%,其中风蚀荒漠化160.7万km2,水蚀荒漠化20.5万km2,冰融荒漠化36.3万km2,土壤盐渍化23.3万km2,超过全国现有耕地面积的总和,有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全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涉及18个省(区、市)470个县(旗、市),形成万里风沙线。中国荒漠化不但影响范围大,类型多,而且程度严重。据综合评价,中国轻度荒漠化为95.1万km2,中度64.1万km2,重度103.0万km2,分别占荒漠化总面积的36.3%,24.4%和39.3%。该程度类型构成比例与全球相应的41.3%、56.5%和2.2%的构成比例相比,重度荒漠化治理虽然取得一定成就,但荒漠化的发生、发展并未得到有效控制,总体面积仍在扩大,且呈愈演愈劣的趋势,荒漠化扩展速度由50年代的每年1560 km2,增至70年代的2100 km2和80年代的2460 km2,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据卫星遥感监测,从1983年到1995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地面积扩大了近1倍,共净增17.4万km2。
(4)水资源紧缺,污染严重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降水资源总量约6亿吨,平均年径流总量为27115亿m3,扣除重复计算量,中国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 m3。按水资源总量考虑,中国居世界第六位,但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世界各国1997年排名中仅列第121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国际上认为人均水资源量2000 m3,为严重缺水边缘,人均水资源量1000 m3。为人类生存起码条件,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中国有15个省(市、区)的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严重缺水线,有7个省(市、区)的人均水资源量低于生存地起码条件。到21世纪中叶,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将降为1700 m3,水资源紧缺的形势将更加严重。而且中国水资源量地区分布严重不协调,东南水量占全国总水量的82.2 %,西北水量仅占17.7%。据有关专家预测,中国缺水高峰将在2020年至2030年出现,据估计中国将缺水2000亿m3,预计中国最大国发经济需水量约为7600亿m3。此外,城市缺水也相当严重,据1995年建设部的调查分析结果,1993年统计的5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333座缺水,其中49个是由于水源缺乏,19个是由于污染导致可利用水资源紧缺。
(5) 森林覆盖率低,增长缓慢
自然保护区分布图 中国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覆盖率低,且分布不均。中国森林面积为134万km2,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华东、华中、华南地区的森林面积只占全国森林面积17.96%,华北和西北地区森林则更少。目前中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3.92%(按郁闭度0.3计),为世界平均覆盖率的60.5%,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仅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6和1/8,位于世界120位。广大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片森林退化,覆盖率还不到1%。虽然中国每年都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但由于成活率低,加上管理水平、乱砍滥伐等问题,森林覆盖率增长缓慢,从1993年到1996年一直是13.92%,某些局部地区森林覆盖率不断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几十年来一直呈降低趋势,占长江流域上游面积56%的四川省,覆盖率有50年代的20%下降到80年代的13%;三峡库区从50年代到80年代森林面积减少了一半以上。据清查,1975年中国天然林面积为98.17万 km2,到1985年面积降为86.75万km2,平均每年减少1.14万km2。即使按照《全国生态环境规划(林业部分)》实现封山植树、退耕还林,禁止乱砍滥伐等破坏森林人为活动,到2050年实现宜林地全部绿化,中国森林覆盖率也才达到26%。(6)生物多样性减少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丰富程度占世界第9位。中国的野生动物和植物分别占世界总数的9.8%和9.9%,中国陆地森林生态系统有16大类和185类,区系丰富,生态类型多,为野生动、植物栖息和繁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中国陆地的野生动、植物有80%以上物种在森林中生存。然而由于天然林生态系统的破坏,致使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地日益缩小,加上人为乱捕滥猎,导致物种数量减少和濒临灭绝。据有关资料,中国有15%-20%的物种处于濒危和受威胁状态,包括4600多种高等植物和400多种野生动物。近几十年已绝迹的高等植物就有200多种,野生动物有10余种,还有20多种濒临灭绝。

⑻ 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正确的叙述是()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B.动物的特殊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来自生物和无机环境,A错误;
B、动物的特殊行为能够对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信息,称为行为信息,B正确;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C错误;
D、防治害虫的方法有生物防治(如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碰洒农药),D错误.
故选:B.

⑼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例子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形式主要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
养信息和行为信息。
3􀀁 1 􀀁 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中以物理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光、声、热、电、磁等都是物理信息; 动物的视
觉、听觉、冷觉、热觉和触觉是典型的物理信息感受的过程。这
些物理信息有的表示识别, 有的表示威胁、挑战, 有的向对方炫
耀自己的优势, 有的表示从属, 有的则为了配对等。
3􀀁 1􀀁 1 􀀁 光信息。萤火虫的闪光、蝴蝶的飞舞、花朵艳丽的色彩
等都属于光信息。萤火虫在夜晚是依据发光器官所发出的闪
光来寻找配偶的。有一种萤火虫( photinus py ralis) 雄萤到处飞
来飞去, 但严格地每隔5􀀁8 s 发光一次, 雌萤则停歇在草叶上
以发光相应答, 每次发光间隔时间与雄萤相同, 但总是在雄萤
发光2 s 后才发光。据研究, 每一种萤火虫的发光频率都不相
同, 这极好地避免了种间信号混淆和种间杂交。
3􀀁 1􀀁 2􀀁 声音信息。人们最熟悉的声音莫过于鸟类宛转多变的
叫声了, 鸟类和昆虫的鸣叫声非常类似于萤火虫的闪光, 都具
有物种各自的特异性。澳大利亚蝉可发出800 Hz 的低频声,
其声音强度在80 dB 以上, 由于雌蝉的感受器对800 Hz 的低
频声最为敏感和具有最大的指向性, 所以常常被吸引到鸣叫着
的雄蝉群体中来。
3􀀁 1􀀁 3 􀀁 热信息。生活在南美洲的响尾蛇, 头部有个颊窝, 能够
感知0􀀁001 ! 温差的变化; 响尾蛇能够准确地捕食动物, 主要
就是靠颊窝对温差的敏感性。
3􀀁 1􀀁 4 􀀁 触觉信息。有些动物交配行为的完成有赖于触觉信
息。雄园蛛在生殖季节走近蛛网, 在网边用前足按一定的力度
和节律牵动雌蛛所结网的蛛丝。雌蛛立即作出反应, 也像有美
食一样冲了过来。这时, 雄蛛会暂时退到蛛网的外面。雄蛛等
到雌蛛回到网中央后, 它会又一次弹起蛛网。当雌蛛确认是雄
蛛的求偶信号时, 就会做好交配准备, 安静地等在网的中央。
雄蛛一面不停地拨动蛛网, 一面爬向雌蛛, 完成与雌蛛的交配。
3􀀁 1􀀁 5􀀁 磁信息。由于生物生活在太阳和地球的磁场内, 少不
了要受到磁力的影响。生物对磁场有不同的感受能力, 常常被
称为是生物的第六感觉。候鸟在天空中成群结队、南北长途往
返飞行能够准确到达目的地, 特别是信鸽千里传书而不误, 在
这些行为中, 动物就是通过感知电磁场的变化, 从而确定自己
所处方位和运动方向的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形式主要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
养信息和行为信息。
3􀀁 1 􀀁 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中以物理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光、声、热、电、磁等都是物理信息; 动物的视
觉、听觉、冷觉、热觉和触觉是典型的物理信息感受的过程。这
些物理信息有的表示识别, 有的表示威胁、挑战, 有的向对方炫
耀自己的优势, 有的表示从属, 有的则为了配对等。
3􀀁 1􀀁 1 􀀁 光信息。萤火虫的闪光、蝴蝶的飞舞、花朵艳丽的色彩
等都属于光信息。萤火虫在夜晚是依据发光器官所发出的闪
光来寻找配偶的。有一种萤火虫( photinus py ralis) 雄萤到处飞
来飞去, 但严格地每隔5􀀁8 s 发光一次, 雌萤则停歇在草叶上
以发光相应答, 每次发光间隔时间与雄萤相同, 但总是在雄萤
发光2 s 后才发光。据研究, 每一种萤火虫的发光频率都不相
同, 这极好地避免了种间信号混淆和种间杂交。
3􀀁 1􀀁 2􀀁 声音信息。人们最熟悉的声音莫过于鸟类宛转多变的
叫声了, 鸟类和昆虫的鸣叫声非常类似于萤火虫的闪光, 都具
有物种各自的特异性。澳大利亚蝉可发出800 Hz 的低频声,
其声音强度在80 dB 以上, 由于雌蝉的感受器对800 Hz 的低
频声最为敏感和具有最大的指向性, 所以常常被吸引到鸣叫着
的雄蝉群体中来。
3􀀁 1􀀁 3 􀀁 热信息。生活在南美洲的响尾蛇, 头部有个颊窝, 能够
感知0􀀁001 ! 温差的变化; 响尾蛇能够准确地捕食动物, 主要
就是靠颊窝对温差的敏感性。
3􀀁 1􀀁 4 􀀁 触觉信息。有些动物交配行为的完成有赖于触觉信
息。雄园蛛在生殖季节走近蛛网, 在网边用前足按一定的力度
和节律牵动雌蛛所结网的蛛丝。雌蛛立即作出反应, 也像有美
食一样冲了过来。这时, 雄蛛会暂时退到蛛网的外面。雄蛛等
到雌蛛回到网中央后, 它会又一次弹起蛛网。当雌蛛确认是雄
蛛的求偶信号时, 就会做好交配准备, 安静地等在网的中央。
雄蛛一面不停地拨动蛛网, 一面爬向雌蛛, 完成与雌蛛的交配。
3􀀁 1􀀁 5􀀁 磁信息。由于生物生活在太阳和地球的磁场内, 少不
了要受到磁力的影响。生物对磁场有不同的感受能力, 常常被
称为是生物的第六感觉。候鸟在天空中成群结队、南北长途往
返飞行能够准确到达目的地, 特别是信鸽千里传书而不误, 在
这些行为中, 动物就是通过感知电磁场的变化, 从而确定自己
所处方位和运动方向的
3􀀁 2 􀀁 化学信息
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都有生物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参与
信息传递, 这种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通称为化学信息。如酶、
维生素、生长素、抗生素、性外激素, 甚至尿和粪便等都属于传
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化学信息深深地影响着生物种间和种内
的关系。有的相互制约, 有的相互促进, 有的相互吸引, 有的相
互排斥。化学信息在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 对它的研究近几年
发展迅速, 并逐步形成一个分支学科∀ ∀ ∀ 化学生态学。
动物的嗅觉、味觉是典型的化学信息感受过程。动物根据
味觉信息要判断食物可吃还是不可吃, 好吃还是不好吃, 从而
作出吃还是不吃、多吃还是少吃的决定, 而这些对于维持它的
生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知道, 狗具有非常发达的嗅觉, 能够
感受空气中一些化学物质所携带的气味信息, 这对于狗在寻找
和选择食物, 发现敌害, 躲避不良环境的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
3􀀁 2􀀁 1􀀁 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化学信息。植物给人们的印象似乎
只能呆在那里等待被动物吃掉, 然而, 事实并非如此, 如植物的
苦味是一个重要的化学信息, 对许多植食动物来说, 可以起到
拒食作用, 不过这种苦味对有些植食动物来说可能又是引诱的
信号。
3􀀁 2􀀁 2􀀁 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化学信息。昆虫性外激素是生态系
统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化学信息。例如, 雌蚕蛾释放的性外激
素, 可以把3 km 以外的雄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蛾所释放
的性外激素的数量不到0􀀁 01 mg , 但雄蛾仍然能够作出反应。
小蠹甲在发现榆、松等寄生植物后, 会释放聚集化学信息, 以召
唤同类来共同取食。棉蚜虫受到七星瓢虫攻击时, 被捕食的蚜
虫会立即释放告警外激素, 通知同类个体逃避, 于是周围的蚜
虫纷纷跌落。蚂蚁群体中的侦察蚁分泌的追踪外激素能引导
同类觅食、去搬运食物等。
哺乳动物能发出很多气味, 即使是动物的尿和粪便也包含
着许多的信息, 皮脂腺被广泛认为是哺乳动物的重要的信息
源。
3􀀁 2􀀁3 􀀁 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化学信息。在生态系统中, 生产者之
间同样发生着复杂的信息联系。为人们熟知的是植物的他感作
用( allelopathy) 。他感作用是指植物在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化
学物质, 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某种影响的相互作用。植
物的他感作用有的是互利的。例如, 农民在种植庄稼时发现: 作
物中的洋葱和甜菜、马铃薯和菜豆、小麦和豌豆混种或间种能够
相互促进, 比单独种植产量高。有的是相互拮抗、相互排斥的,
这种现象常称为􀀂 异株克生现象 , 如某种黄瓜( Cucumis sativus )
能产生一种化学物质, 可以阻止绝大多数的杂草生长, 维持其在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优势。黑核桃树下几乎没有草本植物, 这是
因为黑核桃树皮和果实含有氢化胡桃酮, 这种物质被雨水冲到
土壤里后再被氧化成胡桃酮, 从而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异株
克生现象是植物控制其他植物生长的奇妙办法。
3􀀁 3􀀁 营养信息
营养信息是指通过营养交换所传递的信息。食物链( 网可以看作是一个营养信息系统, 通过营养交换, 能够把营养信
息从一个种群( 或个体) 传到另一个种群( 或个体) 。由于食物
链中各营养级的生物要保持一定的比例, 即符合生态金字塔规
律。因此, 生态系统中某一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就会引起食物链中其他生物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例如, 松籽歉收, 这就预示着松鼠数量的减少, 以松鼠为食
的貂、鼬等动物的数量也会随之减少。在草原上, 当羊多时, 草
就相对少了; 草少了反过来又会使羊减少。因此, 从草的多少
可以得到羊的饲料是否丰富, 以及羊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信息。
达尔文发现, 在英国, 三叶草传粉要依靠丸花蜂, 由此推
断, 三叶草的繁茂是由于英国丸花蜂多, 而丸花蜂比其他地方
多的原因, 是因为那里喜食蜂房和蜂子幼虫的田鼠特别少, 而
那里田鼠少的原因, 是因为村镇中有许多猫。
那么, 不妨照此推衍下去: 三叶草是英国牛群的主要食物,
而英国海军的主要食品是牛肉罐头, 于是三叶草在生态学上与
英国海军大有关联; 这样看来, 英国之所以能够拥有一支强大
的海军, 从而成为世界军事强国, 最终应该归功于猫。著名生
物学家赫胥黎更进一步幽默地说: 􀀂 人所共知, 英国的猫是老姑
娘们喂养的, 所以英国能够称霸四海, 无论从逻辑上, 还是从生
态学角度上来看, 归根结底, 都应归功于英国那些爱猫的老姑
娘。
达尔文的􀀂 猫与三叶草 的故事, 加上这一番􀀂 演义 , 当然
是言过其实, 诙谐有趣。但就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个故事却显
示出营养信息的传递情况。
3􀀁 4 􀀁 行为信息
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特殊的行为方式向同种的其
他个体或其他生物发出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 有的表示威
胁、挑战, 有的向对方炫耀自己的优势, 有的表示从属, 有的则
为了配对, 还有则是欺骗, 等等。
例如, 蜜蜂发现蜜源时, 就用舞蹈动作来表示, 以􀀂 告诉 其
他蜜蜂花源的方向、距离。蜜蜂中主要的舞蹈有两种: 一种是
圆圈舞, 圆圈舞是采集了花蜜的蜜蜂向同伴传达在蜂箱近距离
内采蜜的信号; 一种是摆尾舞, 摆尾舞是招呼同伴到百米以外
去采蜜的信号。其摆尾速度与蜜源距离有关。地行鸟鸟是草原
中的一种鸟, 当发现敌情时, 雄鸟就会急速起飞, 扇动两翼, 给
在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的信息。有些鸟通过飞行姿势和跳舞
动作来传递求偶信息。豪猪遭遇敌害时, 将其体刺竖直, 形成
可怕的姿态, 从而赶跑敌人.

⑽ 什么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成分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统一体,它们之间的联系除了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之外,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联系,那就是信息传递。生物之间交流的信息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它可以把同一物种之间,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意愿”表达给对方,从而在客观上达到自己的目的。

其主要方式有:

1.物理信息 包括声、光、颜色等。这些物理信息往往表达了吸引异性、种间识别、威吓和警告等作用。比如,毒蜂身上斑斓的花纹、猛兽的吼叫都表达了警告、威胁的意思;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红三叶草花的色彩和形状就是传递给当地土蜂和其它昆虫的信息。

2.化学信息 生物依靠自身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如酶、生长素、性诱激素等来传递信息。非洲草原上的豺用小便划出自己的领地范围,正是小便中独有的气味警告同类:“小心,别进来,这是我的地盘。”许多动物平常都是分散居住,在繁殖期依靠雌性动物身上发出的特别气息——性诱激素聚集到一起繁殖后代。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肉食性”植物也是这样,如生长在我国南方的猪笼草就是利用叶子中脉顶端的“罐子”分泌蜜汁,来引诱昆虫进行捕食的。

3.营养信息 食物和养分的供应状况也是一种信息。老鹰以田鼠为食,田鼠多的地方能够吸引饥饿的老鹰前来捕食。再如,加拿大哈德逊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大皮毛公司,由于地理位置关系,他们收购的多是亚寒带针叶林中动物的皮毛。该公司历年收购皮毛的种类和数量的详尽统计(见附图)说明了猞猁与雪兔是食物链中上下级的关系,当雪兔数量减少时,这种营养缺乏状况就会直接影响到猞猁的生存。猞猁数量的减少,也就是雪兔的天敌减少,又促进了雪兔数量的回升……循环往复就形成了周期性数量的变化。

4.行为信息 行为信息是动物为了表达识别、威吓、挑战和传递情况,采用特有的动作行为表达的信息。比如地甫鸟鸟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蜜蜂可用独特的“舞蹈动作”将食物的位置、路线等信息传递给同伴等。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