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发展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

发布时间: 2020-12-01 21:55:52

1. 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

1、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2、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污染。
3、发展生态农业能够更好地保护森林植被。
4、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减轻大气污染。
5、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推动农业发展,引导农民增收。
6、发展生态农业可以为社会提供丰富、优质的绿色农产品.

2. 为什么要发展生态农业

现在的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地板结、野生动物减少,不能维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生态农业,是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生态农业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运用传统农业种植经验,在农业生产中尽量利用自然过程,以最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能使自然资源得到正常的更新,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3. 在中国发展生态农业有何重要意义

1、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2、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污染。
3、发展生态农业能够更好地保护森林植被。
4、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减轻大气污染。
5、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推动农业发展,引导农民增收。
6、发展生态农业可以为社会提供丰富、优质的绿色农产品.

4. 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意义

1、发展生态复农业其根本意义制是为了解决人类发展和自然破坏的矛盾,不得不承认人类的生产活动已经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而这种破坏如果不加以制约和规划将会是人类自食恶果最终不得不灭亡或者逃离地球。
2、人类是自然的产物,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对自然环境都有相当强的依赖性,所以当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自然而然也引起了人们自身的反思,因此发展生态农业是我们为了更好地生存而产生的一种生命本能,是我们自我救赎的一种措施,具有深刻的自然意义。
3、优质的食物、清新的空气、美好的环境才是我们生存的本质上的需求,所以生态生产是保护环境,绿色的环境才能给我们充满生机的产出。

远景 设计院谈到这类园区发挥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典型示范作用,探索传统农业向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路子,发挥了为农业服务的整体服务功能。

5. 为什么要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简单地说,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事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生产活动。它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强调农、林、牧、副、渔业的综合发展为基本原则,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生态农业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运用传统农业种植经验,在农业生产中尽量利用自然过程,以最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能使自然资源得到正常的更新,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桑基渔塘就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农业。桑基渔塘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耕作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科学方法,具体做法是:在鱼塘四周种桑,以桑养蚕,蚕沙喂鱼,鱼粪肥塘,塘泥肥桑地,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循环。

目前,我国农业化肥每年要使用4124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平均每公顷化肥使用量达400千克,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225千克/公顷的安全上限。全国每年农药使用量达30多万吨,除30%~40%被农作物吸收外,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和土壤及农产品,使全国1.4亿亩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蔬菜、水果中也不同程度存在着农药污染超标。

化学农药一旦进入环境,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水体及土壤的污染。久而久之,还会使得害虫产生一种抵抗这种毒性的反作用,成为抗农药的“超级害虫”。针对化学农药的种种弊端,人们已研制出一系列效率高、成本低、不污染环境、对人畜无害的生物农药。例如真菌杀虫剂白僵菌和绿僵菌,能防除400种害虫。

生物农药不污染环境、对害虫天敌无害、对人体和家畜没有副作用,是实现生态农业的重要保证。

总的说来,生态农业追求三个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把人类梦想的“青山、绿水、蓝天,生产出来的都是绿色食品”变为现实。

6. 什么是生态农业

随着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农业生产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在这种背景下,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那么,何谓“生态农业”?它有什么特点?
据农业专家解释,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生态农业要求农业发展同其资源、环境及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强调因地、因时制宜,以便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力,适应最佳生态环境,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能合理利用和增殖农业自然资源,重视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换效率,使生物与环境之间得到最优化配置,并具有合理的农业生态经济结构,使生态与经济达到良性循环,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有:通过调查统计掌握生态与经济的基本情况,进行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诊断和分析,进行生态农业区划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工程优化设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经济结构;优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工程,合理利用与增殖农业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农业生态工程方法,从当地资源与生态环境实际出发,设计与实施适宜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展太阳能利用、小型水利水电、风力发电、沼气等清洁能源;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对其进行多层次综合、循环利用,实现无污染的清洁生产;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科学调控,实行现代集约化经营管理等。

7. 如何发展生态农业

如果说企业的清洁生产主要从工业的角度来考虑生态伦理建设的问题,那么,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伦理建设也是我们不能回避的。现代常规农业是依靠化肥和农药来解决农田营养问题和病虫及杂草控制问题。化肥和农药的施用是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缓解了全球的粮食紧张局面,为世界经济的稳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化肥和农药的施用也带来了许多弊端,其中一个最大的弊端是造成了环境污染,导致农业生态系统的失衡。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就是揭示农药大量施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由此引发了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化肥和农药像一把双刃剑,对农业的发展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因此必须对其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估。

要控制化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既要控制其施用量,又要严格执行使用规程。目前国外实施一系列法定的一般预防性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前者的方向是消灭不合理地使用化肥,控制其在环境中的积累,如利用有机肥在最佳时期按规定用量、用适合当地的方法施肥,在轮作中栽培过渡性作物,施用长效肥料等。一般预防性措施包括对肥料的正确运送、保存和施用等。

农药是消灭对人类和植物的病虫害的有效药物,在农牧业的增产、保收和保存以及人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等方面都起很大的作用。但农药有其利也有其害。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农药,空气、水源、土壤和食物受到污染,毒物累积在牲畜和人体内引起中毒,造成农药公害问题。为了防止农药的污染和危害,主要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研究新的杀虫除害途径,联合或交替使用化学、物理、生物和其他有效方法,克服单纯依赖化学农药的做法。搞好农药安全性评价和安全使用标准的制定工作。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农药品种和剂型进行安全评价;并从急性、蓄积性和慢性的毒性,致突变性、致癌性、致畸性,联合毒性,对眼和皮肤刺激性和变态反应,农药代谢产物的毒性,农药的残留行为,对水生动物和益虫的毒性等方面综合分析,全面比较,然后制定允许残留标准和安全间隔期。安全合理地使用现有的农药。搞好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合理调配农药,改进喷洒方法和农药使用的性能,以便用药及时适量,提高药效,减少污染和防止产生抗药性,做到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害,并充分发挥农药的积极作用。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来代替剧毒和残留性高的农药。

除了要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改善常规农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另一个思路就是发展生态农业。所谓生态农业,就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在一定的区域内,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我们也可以说,生态农业就是要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和管理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的低输入、经济上可行的农业生产系统,该系统能在长时间内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具有最大的生产力。生态农业以保持和改善该系统内的生态动态平衡为总体现化的主导思想,合理地安排生产结构和产品布局,努力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促进物质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减少燃料、肥料、饲料和其他原材料输入,以求得尽可能多的农、林、牧、副、渔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输出,从而获得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能源的再生利用、经济效益四者统一的综合性效果。当前生态农业的概念和理论已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走生态农业的道路,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总趋势,所以不少人士认为,世界农业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生态农业阶段。

8. 如何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安全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加快完善农业标准,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构建生态安全农业体系。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药精准高效施用。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重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在重点灌区全面开展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推广旱作农业。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结合规划经验指出,生态农业的发展要与开展生态乡村建设统筹发展,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发达、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生态农业统筹发展,为加快土地流转,构建标准化农业产业园区,引进新品种,与科研院所相结合,引进先进农业技术,构建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体系,打造生态农业产品品牌;结合农村宜居环境建设,融合休闲农业观光,开展乡村民宿、文化体验等第三产业,推动美丽乡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

9. 如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威信县是农业县,目前全县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业经营粗放,农业发展经济条件比较差;二是农业生产自然条件比较严酷,各类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在这两大难题双重挤压下,全县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艰难的战略选择.我认为,解决这两大难题,是威信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着眼点.\x0d一、坚持发展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x0d努力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持续提高农业生产力.其中,一是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地,努力建设高产稳产农田.改造中低产田地的关键是治水改土,要针对中低产田地的成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在25度以下坡耕地上,继续抓好成效显著的“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有效灌溉面积;土壤的改良治理要注意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同时改变不科学的耕作方式和耕作制度.二是要积极发展水利产业的多种经营,搞好水产养殖业,提高水域生产力和水的综合经济效益.\x0d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立足地域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不断拓展农业功能,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开发与农业相关的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新产品新产业.当前,要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结合退耕还林,努力发展林果、蔬菜、园艺、中药材、山嵛菜等高附加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加快名、优、新、特农产品基地开发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水平.要树立“以生猪生产为主导,草食畜禽为补充,突出特色产品开发,积极发展健康养殖业”的畜牧产业发展思路.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黄牛为主的草食型、节粮型畜牧业和以乌骨鸡为主的名优畜禽,发展畜产品加工,优化畜牧业结构,提高畜牧生产品质和效益,使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有较大上升.\x0d依靠科技和教育,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大力推广农业综合开发示范项目,以点带面.为此,必须稳定农村科技队伍和加快农村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引进、推广优良品种,继续建设好县内育种基地;深入改革农村教育体制,密切“农科教”结合,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积极鼓励和促进各类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和科技农户的发展,以推广丰产技术为中心,为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搞好服务.真正把农业的增长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促进农业从粗放型索取性开发经营向集约型保护性开发经营转变.\x0d二、以合理利用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基础,加强生态建设和生态管理\x0d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合理利用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基础,建立具有保护环境和较高经济生产功能的农业体系.总体上,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规划,农、林、牧、副、渔全面安排.在山顶建设林牧生态系统,实现林牧协调发展;在山腰建设果园生态系统,实行果粮、果肥间套种;在山脚建设农田生态系统,推广立体高效栽培的地埂农业、田埂农业;在农户庭院形成“种植-加工-养殖-沼气”的良性循环.达到生态农业“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建设目标.\x0d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自然资源.要坚持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节约并举的方针,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按照地域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进行农业林牧资源的合理配置,发展方向各有侧重.要保护好基本农田,培育土壤地力;要通过增加复种、立体种植、带状种植等形式,提高光、热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力;要建立科学的灌溉制度和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x0d根据地域性的农业经济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规划设计出各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结构体系.总的原则是: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两个中心,从资源状况和经济目标出发,在较大范围内,结合各地的气候、水利、农田、山地等自然资源的实际情况,着力搞好农业区域性开发规划,建立各具特色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在小范围内,以建立良性农田生态系统为中心,调整种植、养殖结构.\x0d以防护林体系、水源涵养林体系、水土保持林体系为重点,以改善中小气候为中心,建立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系统,同时结合经济林、草山、草坡建设进行.一是认真实施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工程、长治工程、长防工程、绿色扶贫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搞好封山绿化、封山育林,减少水土流失,切实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二是要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延长退耕还林补助期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x0d抓好生态管理.一是注意在不断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根据农业生产地域特点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实际,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二是按所采取的生态技术和农业生产技术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要摆正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建立由政府主导的农业风险防范机制,提高降低各类灾害对资源环境破坏的能力.要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与此同时,要大力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农村广大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加大农业生态环境执法保护力度.

10. 怎样发展生态农业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组织化。利用自身的资源条件,依托技术优势,以高效生态农业内园区为平台,培育容和引进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初步建立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目前,全市已有200多家农业企业,其中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4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0多家,其他类型的农业经营主体120多个。积极引导和鼓励“新三资”投资农业,2005年全市“新三资”投资发展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达8927万元。推进特色园区、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包装销售、农业科技等建设,建成休闲观光农业园区3个,全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农业旅游收入200多万元,成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