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生态的背景

生态的背景

发布时间: 2020-12-01 23:01:36

A. 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内容及意义,800字

这些是十八大中关于生态文明的描述,希望能帮到你。
(一)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党的十八大在十七大提出四个文明的基础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新高度,纳入小康社会五个目标,纳入中国特色的五位一体,这是个创新和贡献。十八大明确提出今后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四项任务: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资源生态系统的环保力度,加强生态文明政治建设,把生态文明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
(二)提出两型社会建设作为基本国策。70年代提出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改革开放是基本国策,现在两型社会建设正式成为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新的高度予以认识和把握,建设美丽中国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前叫改造自然,开发自然,导致资源枯竭、生态恶化。以往在开发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高喊“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口号,现在的发展理念转变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是最大的天意,是人性的回归,是人和自然关系的重新界定。贯彻生态文明,加快三个发展是十八大的贡献,十八大之前,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高级干部研讨班上做了重要讲话,为十八大提前做了政治设计,提出三个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实施三个经济业态互动互补。
(三)加快三个发展。十八大报告提出三个发展:加快绿色发展,强调生态第一、环保至上;加快循环发展,强调资源提高使用效率,废水废气的循环利用;加快低碳发展,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建设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的新业态。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加快三个发展,真正把科学发展观具体化,把生态文明提升到新的高度。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要立足保护环境,尊重生态,不仅给后代留下金山银山,更要留下绿水青山。
改革开放32年,GDP年平均增幅9.7%,94年是最高年份达13.6%,这叫中国的奇迹、中国的崛起。我们按照辩证法的思维回头反思盘点我国的高速增长,有不少经验和教训。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更多的是依靠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资金的高投入换来的GDP高速度,成本太大得不偿失。研究三个新发展,更能实现永续发展,更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十八大给人民的思想深处种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种子,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执政的新理念、新目标、新价值取向。

B. 生态农业的发展背景

20世纪初以来,为来了克服常源规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许多国家发展了多种农业方式以期替代常规农业,如“生态农业、生物农业、有机农业”等,其生产的食品称为自然食品、有机食品和生态食品等。尽管叫法不同,但宗旨和目的均是指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农业生态系统内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三个效益” 的统一。
简单地说,生态农业吸收了传统农业的精华,借鉴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实现农业经济系统、农村社会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步优化,促进生态保护和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C. 环境保护的背景是什么

环境保护的背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自然、历史和认识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在取得巨大发展成绩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态环境压力很大。

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如何保护好环境,是我们面临的最为艰巨的任务之一。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生态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问题突出,森林生态功能不足,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已在20多年里集中出现,环境问题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特点,治理任务十分艰巨。未来5~15年,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进程中,环境资源形势将更加严峻。

(3)生态的背景扩展阅读

强化环境保护工作具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1、首先,强化环境保护是保证人类生存环境的需要。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与自然的抗争就从没有停停止过,洪水、飓风、地震、干旱等等,虽然人类最终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或者并未彻底消除隐患。

2、其次,强化环境保护是保证可持续科学发展需要。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又好又快发展,注重可持续发展,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绿色、持久的。

3、第三,强化环境保护是保证群众身体健康的需要。环境污染的加剧直接对群众的生命健康产生影响,水污染是导致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的重要方面,空气污染也加剧了呼吸道感染的概率,一些地区造纸、印染、化工行业的崛起直接导致当地生存环境恶化,群众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D. 美丽中国研究背景是什么


E. 儿童所处的生态背景是哪三个

儿童的发展受到其成长背景中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儿童所处的生态背景是:家庭背景、学校背景和社会背景。

F. 生态产业的背景

经过了漫长的渔猎文明时代,大约在一万年以前,原始农业诞生,标志着农业文明时代的到来。200年前的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工业代替农业成为社会中心产业,人类进入现代工业文明时代。同时工业革命促使用工业技术改造农业和装备农业,使农业发展走向现代农业,它的主要特点是农业技术工业化和农业产品商品化。农业耕作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化学化首先在发达国家完成。并形成了所谓的“石油农业”,即以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和使用农业机械(以石油驱动)为特征的农业。传统农业的发展导致了诸如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地力衰减等不良后果;现代农业的高投入、高成本、高污染和生产专业化与集约化的特点,一方面导致了土地污染、板结、质量退化等严重问题;另一个方面,种植的单一化,减少了物种多样性,从而削弱了农业的自然调节,且降低了农产品的安全性与营养性。
显然以上的农业产业、工业产业与消费方式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它们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基础,可以说是人类自掘坟墓。因此,寻找一种既发展经济又保护资源环境的人地协调发展的产业模式就成为当务之急,于是生态产业便应运而生。它的诞生与发展必将使人类迈入一个新的社会形态,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
工业革命大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上世纪中叶发生的一系列公害事件,80年代发生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和印度博帕尔市农药厂泄露等事件,更有酸雨、臭氧层缺失、全球增暖等全球性同题。
社会生产是为市场而生产,为了刺激市场发展,采取一种高消费、超前消费与高淘汰、高报废的生活方式,形成一种从原材料-生产-消费-废物的线性过程,造成资源过度消耗、废弃物的过量堆积,从而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G. 何谓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1、生态文明来,是人类遵循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2、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我国资源总体丰富但人均短缺,总体质量不高,(分布不平衡)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
3、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是:建设生态文明,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H. 生态环境的背景

生态地来理环境是由生物群落及源其相关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的功能系统或称为生态系统。在特定的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当其发展到一定稳定阶段时,各种对立因素通过食物链的相互制约作用,使其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从而保持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平衡。如果环境负载超过了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极限,就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弱化或衰竭。人是生态系统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人类活动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口的迅猛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既有空前强大的建设和创造能力,也有巨大的破坏和毁灭力量。一方面,人类活动增大了向自然索取资源的速度和规模,加剧了自然生态失衡,带来了一系列灾害。另一方面,人类本身也因自然规律的反馈作用,而遭到“报复”。因此,环境问题已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有民意测验表明,环境污染的危胁相当于第三次世界大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问题都已成为制约经挤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I. 生态校园的发展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们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也在努力发展素质教育,让孩子们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能力,这就需要一个好的环境。为了响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2009年,在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第一中学,我国绿化委员会、教育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生态文化协会联合启动了一项名为“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的活动。同时,我国的农业也在面临一个大的转型,现在农业类型很多,比如:绿色农业、休闲农业、立体农业、订单农业等等 ,都旨在提升农业的附加值,这些都是新兴的创意农业。用我国最根本的农业来规划一个更具有意义的教育基地————“生态校园”,是件支持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实事。

J. 生态文明的产生背景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与全球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人类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资源与环境的可再生能力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大约在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为时上百万年。

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铁器的出现使人类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为时1万年。在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主要靠天吃饭,改造客观自然的能力非常弱,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和影响微乎其微。

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的生产生活,为时300年。300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工业文明时代,人类改造生态环境的能力和范围不断扩大,改造客观世界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消费,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使地球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物种灭绝、资源短缺、沙漠化、“城市病”等全球性的生态灾难。人类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物质生活的提高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视精神生活;发展生产力是必要的,但不能破坏生态;人类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索取,而必须保护生态平衡。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余振国,2013)。

我国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也是基于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7%的快速发展,人均GDP由1978年的226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6700美元,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的特征,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使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增长过快,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实践证明,这种以耗竭资源能源、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的增长模式目前已难以为继,是不可持续的。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战略。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江泽民,2002)。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现了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高度关注。2005年,中国政府率先提出“生态文明”这一全新理念,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的报告,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建设生态文明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确定下来。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谷树忠等,2013)。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