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
❶ 生态工程修复
生态工程修复就是将复垦工程技术与生态工程技术结合起来,运用生态学、环境学、农业科学、工程学的理论及生态系统的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对损毁的土地环境进行多层次修复的过程。由于灾毁土地生态修复不同于其他类型,受损地区土地不仅损毁严重,往往还存在地质灾害隐患,依靠自然演替恢复或其他修复都难以使生态系统恢复到原始状态,对这样的区域就必须进行人工生态设计,实行生态重建,因此生态工程修复在滑坡、泥石流和崩塌损毁土地的生态修复中使用较多。常见的生态工程有生态袋防护工程、格构防护工程、客土喷播技术、生态坝工程、挂镀锌铁丝网客土喷播植草技术等。同时,自然保护区也是生态工程中很重要的技术手段,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景观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❷ 有什么大学有生态工程
国内直接以生态工程为专业招生的有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内院、广西生态容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上海交通大学的生物工程专业含有生态工程专门化方向,以环境生态类招生的有浙江农林大学、西南大学等。
❸ 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回多级答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其目的是将生物群落内不同物种共生、物质与能量多级利用、环境自净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与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相结合,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如利用多层结构的森林生态系统增大吸收光能的面积、利用植物吸附和富集某些微量重金属以及利用余热繁殖水生生物等。
在我国生态工程的概念提出是由已故的生态学家、生态工程建设先驱马世骏先生在1979年首先倡导的。马世骏先生(1984)给生态工程下的定义为:“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❹ 林业六大生态工程是什么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ject)
二、“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Green
for
Grain
Project)
四、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
五、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六、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建设工程
❺ 哪几项是六大生态工程
指绿色通道工程、农田林网工程、速生丰产林工程、村镇绿化工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湿地保护工程
望采纳!
❻ 什么是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专用属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其目的是将生物群落内不同物种共生、物质与能量多级利用、环境自净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与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相结合,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如利用多层结构的森林生态系统增大吸收光能的面积、利用植物吸附和富集某些微量重金属以及利用余热繁殖水生生物等。
❼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好吗
高考填报志愿时,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怎么样、学什么、前景好吗等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大学生必备网整理的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介绍、主要课程、培养目标、就业前景,供大家参考。
1、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简介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培养学生具有环境科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成为适合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2、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主要课程
环境学、生态学导论、湿地生态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景观生态学、生态监测与评价、生态工程学、环境工程学、保护生物学、产业生态学、环境生态规划与管理、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等。专业建议要求:无色弱色盲,身体能适应实验室工作要求。
3、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态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现代生态学理论和计算机模拟等实验技能,初步具备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培养技能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环境生态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工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4、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工程设计等方面基础知识,掌握环境生态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工程治理基本技能,能够在环境与生态保护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或教育部门从事环境生态学研究、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规划与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❽ 怎样区别生态工程的五个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可以从理论基础和实例这两个方面来区分。物质循环再生专原理理属论基础:物质循环实例:“无废弃物农业” 物种多样性原理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例:“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单纯林问题协调与平衡原理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实例:太湖富营养化问题整体性原理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实例:林业建设中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理论基础有两个: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结构优于集中式和环式结构 实例:桑基鱼塘系统整体性原理: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 实例:珊瑚礁藻类和珊瑚虫的关系
❾ 中国十大林业生态工程分别是什么
1978年启动、规划期长达年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横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13个省区市,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林业生态工程。目前这项跨世纪生态工程的建设已经进入第三期,已完成造林1800多万公顷,使2100万公顷农田实现了林网化,形成了许多县连片、乃至跨省连片连网的大型农田防护林体系。三北防护林工程使我国2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治理。
1989年我国第一个综合治理大江大河的大型林业生态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开始启动,工程建设十年来,至20世纪末已完成造林46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治理前的28.3%提高到35%,水土流失面积由治理前的25.5万km2减少到21万km2。
在我国1.8万km的大陆海岸线上,一座绿色长城正在迅速崛起,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已完成造林187万公顷,已建成1.5万km的海岸基于防护林带,有林地面积达到1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6.7%,有效地保护了656万公顷农田。
在广袤的平原农业区,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已使全国795个县基本实现了平原绿化,平原地区的林地面积增加到2.9亿亩。据专家测算,生态环境的改善使粮食产量增加了15%~20%。
近年来,沙漠区不断出现新的绿洲,全国治沙工程通过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沙育林育草、治沙造田及低产田改造等工程措施,治理开发沙区540多万公顷,受风沙危害严重的4.33亿公顷农田得到绿色屏障的保护。
太行山是京、津和华北地区的天然屏障,太行山绿化工程的实施使这道天然屏障变成绿意盎然的生态屏障。这项工程已在太行山区完成造林176万公顷,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1996年,我国启动了珠江流域防护林工程、黄河中游防护林工程、辽河流域防护林工程和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工程等四大生态工程的建设,使我国生态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构筑了完善的中华大地绿色防护网络。